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8.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word教案(2)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教材分析】本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6。
本内容与前后几有着很强的联系。
其探究内容是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入,即在学生研究了“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从“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会变得很热、很烫”这个现象出发,提出“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研究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对热现象进行研究。
本也是后面《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保温杯》的研究基础和铺垫。
本共安排了两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第一个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加热金属条的一端和中间,观察并推测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这里有一个传递过程的深化:即从一端到另一端到从一点到两端,引导学生推出热是从物体较热的部分传向较冷的部分。
在第二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经过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将会更清楚的认识到热传递的是从物体较热的部分传向较冷的部分,这样,学生就对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教学准备热水杯、铁架台、铜条、蜡烛块、蜡烛、凡士林、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水槽、金属圆片、石粉剂(或温变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个烧杯,倒入热水后,烧杯会产生什么变化?导入题:热是怎样传递的二、探究(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从一端到另一端引导学生借助媒介,让热量的传递过程“看”得见。
首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科学11.光的传播word教案(1)
(首师大版)五年级英语下册教案11.光的传播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通过实验了解光在自然界中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光可以透过透明物体,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教学准备:蜡烛、带小孔的硬卡纸、纸管式塑料软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没有光,地球将会变得怎样?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2.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
(1)讲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能自己发光,如蜡烛、火柴、电筒、太阳、萤火虫等。
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都叫光源。
太阳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大源。
(2)学生讨论:镜子在阳光下能反光,镜子是不是光源?电池能使灯泡发光,电池是不是光源?月亮是不是光源?为什么?2.指导学生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
(1)谈话: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那么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板书课题)(2)出示投影──透过密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
(3)讨论:生活中你是否看到类似以上图片中的现象?以上现象说明光是怎样传播的?(通过讨论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假设)(4)实验验证假设。
①讲述: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可以用一支电灯和一根纸管或塑料软管来做对比实验,也可用三张带小孔的硬卡纸做实验。
②学生看课本实验1图示,分组实验。
③汇报结果并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⑤教师演示实验:调整光学演示箱使进光孔为3个,在箱内充满烟雾,使灯光或阳光通过光栏射入箱内,可以看到三条直线光束。
⑦讨论:光是如何传播的?⑧小结: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3.给学生讲解我国古代科学家墨翟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4.师演示小孔成像的实验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给父母做一个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并和父母一起解释这种现象。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doc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教材分析】本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6o本内容与前后几有着很强的联系。
其探究内容是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入,即在学生研究了“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从“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会变得很热、很烫”这个现象出发,提出“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研究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对热现象进行研究。
本也是后面《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保温杯》的研究基础和铺垫。
本共安排了两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第一个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加热金属条的一端和中间,观察并推测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这里有一个传递过程的深化:即从一端到另一端到从一点到两端,引导学生推出热是从物体较热的部分传向较冷的部分。
在第二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经过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将会更清楚的认识到热传递的是从物体较热的部分传向较冷的部分,这样,学生就对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教学准备热水杯、铁架台、铜条、蜡烛块、蜡烛、凡士林、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水槽、金属圆片、石粉剂(或温变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个烧杯,倒入热水后,烧杯会产生什么变化?导入题:热是怎样传递的二、探究(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从一端到另一端引导学生借助媒介,让热量的传递过程“看”得见。
小学科学8物体的传热本领(教案)
小学科学8物体的传热本领(教案)引言:传热是物体之间通过接触而发生能量转移的过程。
了解物体的传热本领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对物体传热本领的基本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传热的原理,探索热传导、热辐射以及热对流三种常见的传热方式,通过实践探究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传热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传热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板书,幻灯片,实验仪器,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书写工具,实验记录本。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0分钟)1. 教师利用图片引入课题,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观察到什么?”,“这些观察结果有什么共同点?”2.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之间能够发生能量转移,这就是物体的传热现象。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传热的原理和意义。
步骤二:热传导(30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介绍热传导的概念,并为学生提供一些例子。
2. 借助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热传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热传导的理解。
教师准备一个金属棒和一根塑料棒。
用火炬分别加热金属棒的一端和塑料棒的一端,然后观察和记录两者的温度变化。
步骤三:热辐射(30分钟)1. 教师介绍热辐射的概念,并且解释热辐射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2. 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辐射现象,并让学生谈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
3. 利用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热辐射的理解。
教师准备不同颜色的纸片,在阳光下同时放置不同颜色的纸片,并观察纸片在阳光下受热的程度。
步骤四:热对流(30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介绍热对流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并分享一些关于热对流的现象。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下《9.保温和散热》word教案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9.保温和散热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保温和散热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制作方面的动手能力。
3.使学生了解各种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二、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1)投影片——室内炉火的剖面图。
(2)录像资科——介绍变压器如何散热;展现农民在农田幼苗上覆盖地膜的情景。
(3)实物——电动机、暖瓶胆、棉衣、棉手套、棉鞋、羽绒服等。
2.分组观察材料:一小块暖瓶胆、棉花或晴纶棉、羽绒。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提问:热传递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画以下符号。
用“ ”表示热传导,用“ ”表示热对流,用“…… ”表示热辐射。
)2.讲述:这三种传递热的方式之间有没有关系呢?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1.了解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关系(1)提问:你认为这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有没有关系?(出示炉火的投影片)(2)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火炉的热向外传递的情况。
(3)讨论:想一想,炉火的热由什么发出的?炉火的热是怎样向外传递的?要求学生按以下顺序汇报:①有传导吗?通过传导将热传给什么物体?②有对流吗?通过什么物体的对流,将热传给什么物体?③有辐射吗?通过辐射将热传给什么物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用热传递方式的符号在黑板上画出草图。
首先画出炉子的外形、炉内的热源、炉壁、炉盘、铝壶、烟囱,然后再用彩笔标出热传递的方式及途径。
)(4)提问: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这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有什么关系?(5)小结:三种传递热的方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仅可以同时进行,而且可以从一种方式转换成另一种方式。
(6)提问:还能举出其它热传递的例子吗?2.了解物体散热的含义和方法(1)讲述:热的传递与我们关系很密切。
有时人们希望一些热的物体尽快把热传递出去,尽快变凉或不再继续增温,这叫做“散热”(板书:散热)(2)讨论:①平常生活中哪些物体需要散热?(学生可能想到电视机、投影仪或其它电器。
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知道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和对流。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热传递的概念及两种方式。
难点:理解热传递的实质。
三、教学准备:1.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热水、冷水、金属棒、温度计、Insulator 材料(如木头)、烧杯等。
2. 课件和教学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手靠近热水瓶感觉到的热,引导学生思考:热是如何传递的?2. 探究热传递的方式:(1) 实验一:传导教师演示实验,将金属棒的一端放入热水中,另一端放在Insulator 材料上,让学生观察金属棒的温度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热是如何通过金属棒传导的。
(2) 实验二:对流教师演示实验,将热水和冷水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将它们靠近,让学生观察热水的热气如何上升,冷水的热气如何下降,从而形成对流。
引导学生理解热是如何通过对流传递的。
4.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热传递的实例,如做饭时热是如何从火源传导到食物上等。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热传递的两种方式示意图。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热传递知识,并尝试找出生活中的热传递实例。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实验观察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热传递概念和两种方式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生活中热传递实例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热传递的第三种方式:辐射。
2. 让学生探讨热传递在科技和工业中的应用,如热交换器、散热器等。
九、课程资源:1. 互联网上的相关科学教育网站和资源。
2. 科普书籍和文章,介绍热传递的原理和应用。
十、教学计划: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
教科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节《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临漳县兴凯学校王晓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向四周传递的传递方向。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镊子1个、铝条1根、火柴1盒、金属片1张、酒精灯1个、蜡烛等。
教学过程:5.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安全小心烫手、正确使用酒精灯用外焰加热、为了环境卫生用过的火柴请丢到不锈钢盘里、注意观察火柴掉落的顺序)6.开始实验,认真观察,完成实验报告单,7.(全班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8.结合看多媒体动画(课件)小结:这是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师:根据火柴掉落的顺序,你能用一句话说出热的传递方向吗?(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板书:A温度较高热 C 温度较低三、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方向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下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呢?我们再来进一步研究:1.在涂有蜡的金属片的中心加热,猜猜哪部分的蜡先熔化?2.如果在涂有蜡的金属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又会是哪部分的蜡先熔化?3.各组在金属片上涂上蜡油选择一个点进行加热,特别提示蜡油熔化后停止加热滴,小心别被蜡油烫到手。
注意实验中要重点观察蜡的熔化情况,并思考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记录员作好记录。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学习地球和太阳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学习地球和太阳的关系课程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实践探索地球和太阳的关系。
教学准备:幻灯片、地球仪、探究材料、分组活动材料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视频观看:播放一个关于地球与太阳的简短视频,让学生首先对话题有所了解。
探索地球的自转:2. 介绍地球仪:通过幻灯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解释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3. 导引学生观察: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旋转轴,并思考地球为什么能够自转。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理解。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和解释。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观察和解释进行点评,确认地球的自转是一个重要的地理现象。
探索地球的公转:6. 导入问题: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有四季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
7.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探究材料,进行实验和观察,进一步探究地球的公转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8.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推理。
9. 教师总结:总结小组展示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原理,并解释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10. 继续探究:学生将参与一个名为“比较月亮和地球”的小组活动。
他们将观察月亮和地球的相似之处以及地球与太阳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和观察。
11.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推理。
12. 教师总结:总结小组展示的结果,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并探讨这种关系对地球上的生命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13. 小组讨论:让学生重新组成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并回答一些与地球和太阳关系相关的问题。
14. 小组挑战:给学生一些挑战题目,要求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五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怎样向地球传热 3教案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8.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测量两杯水在不同光照下的温度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热辐射现象。
运用电灯泡温度的对比实验、光照下黑白物体温度的对比温度,指导学生自己感受和体验热的辐射现象。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一个“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不同”的实验。
通过这些观察、实验和设计活动,使学生认识太阳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辐射。
教学内容:
本课可以分为三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通过测量光照不同的两杯水的温度对比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太阳向地球传递的方式是热辐射。
第二部分:通过电灯泡的对比实验,感受和体验热辐射现象。
第三部分:研究黑、白两种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的辐射热不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白色物体比黑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少;辐射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
能力:初步具有做对比实验的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初步具有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辐射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纸盒、黑纸、温度计、小烧杯、水、透明塑料膜、纸板、电灯泡、台灯、大烧杯、黑色和白色塑料袋等。
(2)有关热辐射内容的音像资料。
五年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铁丝(钢条)、热水;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凡士林等。
【教学过程】引入: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就会变得很热、很烫。
我们能解释这种变化吗?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观察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1.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触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属条。
2.交流手的感觉。
3.说说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
4.师:根据材料,我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能“看”到或感觉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5.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6.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7.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实验中教师要把握两个发展方向:观察记录火柴跌落的先后顺序和火柴下落时间和间隔距离之间的关系,以描述热在传递方向中和速度上的特点。
)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
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2.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5.按照教科书实验设计装置图小组开展实验观察活动。
6.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让学生尽可能亲身体验,以发展学生对热传递的认识,活动中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板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温度较高温度较低热。
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科学教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1谈话:
夏季,站在阳光下,人会感到很晒,热得很厉害。热是从哪儿来的?是通过哪种方式传递过来的?
2讲述:
太阳的热到底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来的,有没有其他热传递的方式呢?这节课就来研究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热辐射
(1)讨论:
①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它距离地球15000万千米,而地球周围的空气只有2000—3000千米,地球与太阳间很大一段距离是没有空气的,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物体,那么太阳的热向地球传递时具备热传导和热对流条件吗?
(3)学生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教师小结: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辐射热多。
地球上的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少不一样。
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辐射热多
学生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1用温度计测量黑、白铁筒的水温;
② 比较在黑、白铁片下冰融化的快慢;
③ 比较黑、白烧瓶内空气受热膨胀的程度;
④用同样厚的黑、白纸(或塑料、布)各做一个手套,分别戴在左右手上,站在阳光下,比较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主体)
3指导学生认识热辐射的应用
(1)讲述:除了太阳的热能以辐射的方式传递过来,其它许多物体也能以同样的方式传递热。
(2)出示投影片,提问:图中是什么?他们有什么用?他们是怎样使物体受热的?
电暖气:通电后,灯管会向外辐射热,使周围空气受热。
火炉:靠辐射热使周围的空气受热,把上面挂的湿衣服烤干。
②夏季,在阳光下,人们会感觉穿黑衣服比穿白衣服热,这是怎么回事?
(2)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请你仔细观察老师提供的材料,讨论怎样实验能证明你的想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概念,知道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和对流。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是怎样通过不同物质进行传递的。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2. 实验:探究热是怎样通过不同物质进行传递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实验操作步骤及观察结果。
2. 教学难点:热传递的实质和规律。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金属片、木块、温度计、保温杯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热量是如何传递给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热是怎样传递的。
2. 讲解:讲解热传递的概念和两种方式:传导和对流。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是怎样通过不同物质进行传递的。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水、冷水、金属片、木块等物质在热传递过程中的变化。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热传递的规律。
4. 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探讨热传递的实质和规律。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规律。
6.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7. 板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传导对流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的方式通过物质直接传递通过流体传递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热传递的概念和规律。
如有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2. 评价方法: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否能够清晰地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分析。
课堂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七、实验指导1. 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热是如何通过传导和对流两种方式在不同的物质中传递的。
首师大版科学五年级的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第六册教材说明本册教材有《机械与工具》、《热与生活》、《光与生活》、《设计与制作》、《能源与生活》、《活动》等 6 个教课单元,共 21 篇课文。
全学期讲课为 36 课时,本册教材计划讲课 30 课时,其余 6 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1)单元课时安排单元单元课时单元单元课时《机械与工具》7 《能源与生活》 4《热与生活》7 《活动》 2《光与生活》 6《设计与制作》 4总计30 课时(2)各课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序号课题课时1 杠杆 3 12 光的反射 12 滑轮 2 13 光的折射 13 轮轴 1 *14 透镜 24 斜面 1 15 小电动机 25 物体的热胀冷缩 2 16 交通讯号灯 16 勺柄是如何热的 1 17 电热器 17 温暖的房间 1 18 惯例能源 2*8 太阳如何向地球传热 1 19 太阳能 2 *9 保平易散热 2 20 风能 110 光和色 1 *21 中国科学技术馆 211 光的流传 1本册教课要求1、研究如何才能让天平易杠杆保持均衡。
知道利用简单机械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认识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认识热老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知温度相等为止。
认识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识 3、认识光的直线流传。
认识平面镜或放大镜能够改变光的流传路线。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要认识日光的色散现象。
求 4、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能够相互转变。
5、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能够相互转变。
经过察看、实验、检查、商讨、比较、分类、推测、描绘、沟通、解决问题等科学活能动,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实践能力、思想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学生体验科学工力作者认真仔细、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最新首师大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8.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精品教案(2)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8.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教学目标:1.了解白色物体比黑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少:辐射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
2.初步具有做对比实验的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初步具有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白色物体比黑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少;辐射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白色物体比黑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少。
教学准备:灯泡,温度计,纸,黑、白色纸、塑料袋,烧杯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我们人类要生存下去,不能少哪几样东西?估计:答阳光,水,食物,衣服,空气等对策:如果要是没有太阳,我们还能生存下去吗?我们人类主要是利用太阳的什么来生维持生命?(光和热)2.讲述:太阳怎样向地球传递热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
(板书课题)二、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太阳向地球传递热的方式是传导。
1)小组实验:师:演示实验:书中实验1的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2)小组讨论:猜一猜哪杯水的温度是最高的。
3)听汇报:主要倾听原因。
估计:学生会答其中一个不热,是因为纸挡住了太阳光。
要求: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太阳的热向四面八方传导递,这种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传递热的方式叫幅射。
4)谈话:你觉得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传递热的方式是辐射?(学生若回答不上来,师引导:炉子、暖气、灯泡的热等)5)小组活动:用温度计去检验到底是哪杯水的温度上升得高?6)听汇报:估计:会有温度不一样的情况发生(指被挡着的那杯水)对策;让其他同学帮忙分析为什么?从而总结出其主要原因是阴影的大与小。
2.探究哪个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1)谈话:在非常热的天气,谁穿过黑色的衣服?(若没有学生有此体验,则进一步问:有黑、白色衣服,你会选哪件?为什么?)2)讨论:能不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到底是哪个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呢?请把实验方案记录在表格中: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可画图也可写文字)实验结论3)汇报:注意倾听,让其他同学评论其他组的实验方案,教师自己要注意学生实验是否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如果不是,而其他同学又没有发现此实验存在问题,则教师自己通过提问引起学生讨论;其次要评价学生记录单的填写情况4)学生实验5)听汇报:怎么实验的?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了哪些知识?(充分让学生发言)四、课堂检测1.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
新首师大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热与生活《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优质课件
种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传递 热的方式叫辐射。
7
二、生活中的热辐射
8
二、生活中的热辐射
9
三、哪个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想一想:
在炎热的夏天,黑、白两种颜色衣服你 更希望穿哪件?为什么?
10
三、哪个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黑色物体吸收的 辐射热更多。
11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2
谢谢观看 !
2024/4/11
13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中的一门有趣的副课,其中的科学实验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科学实验包含的内 容很多,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就说说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一、备课方面 虽然小学科学不是主课,但是老师应该对小学科学实验充分重视,在备课方面要精心准备。确定好教学内容和 方向,明确教学目的,对一学期的科学实验都有一个系统的规划。 二、学生准备工作 有的实验课是实验室里本来就有现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的,但是有的实验课是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工具的,老 师应该在上课前,让学生们准备好相关实验工具,并提前预习实验内容。 三、提升学生兴趣 小学生刚开始对科学实验课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孩子们年纪比较小,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对科学实验失去兴趣。 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动手做科学实验,并及时予以一定的奖励。 四、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有的是让学生一个个的操作过关,有的是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然后互相 合作完成实验。不管什么教学方式,一定要学生们写下详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考核方面 小学科学实验一般不做考试要求,但是老师们可以自己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做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过 程、实验结果进行评分,作为小学生的平时成绩,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课的重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原创】《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一.教材1.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热传递的特征及其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不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热传递特征及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不同。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2.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热传递特征及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不同。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简单的结论。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理解热究竟是怎样传递的。
二.教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
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探讨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并通过实验观察法,通过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科学结论。
三.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按照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思路经编写,由饭勺柄传热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然后指导学生通过金属条传热实验及分析实验中的现象后得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的结论。
最后了解热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程序设计:(一)生活现象,提问导入。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五)自己体验,培养兴趣。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导入的方法来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回想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金属勺插入热水中,金属勺柄变热了是怎么回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我们是把金属勺前部插入热水中,而金属柄并没有插到热水里,但却变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8.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
教学目标:
1.了解白色物体比黑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少:辐射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
2.初步具有做对比实验的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初步具有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白色物体比黑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少;辐射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白色物体比黑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少。
教学准备:
灯泡,温度计,纸,黑、白色纸、塑料袋,烧杯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我们人类要生存下去,不能少哪几样东西?
估计:答阳光,水,食物,衣服,空气等
对策:如果要是没有太阳,我们还能生存下去吗?我们人类主要是利用太阳的什么来生维持生命?(光和热)
2.讲述:太阳怎样向地球传递热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
(板书课题)
二、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太阳向地球传递热的方式是传导。
1)小组实验:
师:演示实验:书中实验1的内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2)小组讨论:猜一猜哪杯水的温度是最高的。
3)听汇报:主要倾听原因。
估计:学生会答其中一个不热,是因为纸挡住了太阳光。
要求: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
太阳的热向四面八方传导递,这种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传递热的方式叫幅射。
4)谈话:你觉得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传递热的方式是辐射?(学生若回答不上来,师引导:炉子、暖气、灯泡的热等)
5)小组活动:用温度计去检验到底是哪杯水的温度上升得高?
6)听汇报:
估计:会有温度不一样的情况发生(指被挡着的那杯水)
对策;让其他同学帮忙分析为什么?从而总结出其主要原因是阴影的大与小。
2.探究哪个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1)谈话:在非常热的天气,谁穿过黑色的衣服?(若没有学生有此体验,则进一步问:有黑、白色衣服,你会选哪件?为什么?)
2)讨论:能不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到底是哪个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呢?请把实验方案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可画图也可写文字)
实验结论
3)汇报:
注意倾听,让其他同学评论其他组的实验方案,教师自己要注意学生实验是否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如果不是,而其他同学又没有发现此实验存在问题,则教师自己通过提问引起学生讨论;其次要评价学生记录单的填写情况
4)学生实验
5)听汇报:怎么实验的?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了哪些知识?(充分让学生发言)
四、课堂检测
1.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
2.解释:为什么夏天人们喜欢穿白色的衣服而不喜欢穿黑色的衣服?
3.请举出生活中用辐射传递热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