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复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复习课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复习2019.01.02一、知识网络二、必背知识明确一对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理解两个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把握三大角度:基本内涵、核心、作用三、感受真题1.(2017·天津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继承革命传统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解析:本题是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因此,符合该展览主题的是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而其他三个说法都不贴切,因此本题选A。
答案:A2.(2017·全国卷Ⅱ)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
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
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两国的红色文化并不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推动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应是社会实践的发展,①不选;两国红色文化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因而推动了两国之间红色旅游的发展,②正确;两国红色文化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因而能吸引两国游客,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③正确;两国红色文化本身并不能规定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
答案:C3.(2017·天津卷)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
高考政治必修3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高考政治必修3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高考政治必修3知识点: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还得益于汉字传载和史书典籍存传。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义)(1)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激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必修3第三单元专题复习中华文化与名族精神1
②积极开辟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融 合和创新; ③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④树立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
2情.感[2的0(1桥2(4)3(文梁1•)山中)化文纽东华创(化带4卷文)新创。中]化应新阅文华源面应读化文远向继材是化流世承料不具长界传,同有、,回国包统博博答家容,大采问和性推精众题民。陈深长。族出;;沟新通;心灵和 材料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 国[答推案出] 了(1)展文示化中创国新形应象继的承大传型统舞,台推演陈出出《新美;丽中国》。 演(2)出文以化歌创舞新为应主面,向镶世嵌界京,剧博、采武众术长等;中国元素,辅 以(3)多中媒华体文视化频源。远演流出长从、新博疆大的精《深葡;萄架下》到云南的 《(4)怒中江华大文小化调具》有,包从容唐性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 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 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 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 创新、多元的魅力。 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 文化的知识,分析 《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两 岸人民能够“和谐发展,幸福两岸”的依据。
参考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 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始终涌动着 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宿感,能够“和谐发展,
幸福两岸”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 文化的强列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 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能够“和谐发展, 幸福两岸”
政治必修三二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独特性 博 表现 大 精 深
①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人 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这个“主心骨”的作用
区域性
怎样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6、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特征
表现 西周………清(衰落:原因,措施) 见证 汉字,史书典籍 独特性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原因、关系 关系
中 华 文 化
博大 精深
区域性 民族性
形成和发展,认同感 中华民族 熔铸,激励
中华文化
原因
包容性
内涵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意义 有利于
是什么
基本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内涵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意义
核心 爱国主义(意义、具体的、主题)
民 族 精 神
重要性 三个精神一个魂 为什么 意义 精神状态、全民族综合素质 国际竞争力、社会主义道路
怎么样
主心骨、优良传统
外来思想文化、时代精神
第三单元框架结构:
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
地位: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核心:爱国主义 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 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表现
是什么?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①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时代特征即民族精神是 特征: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②在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中,特别是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 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 性和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 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专题复习设计1
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专题复习设计一、复习内容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二、本单元的地位第三单元是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逻辑延伸。
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响影响,知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特性,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体会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的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中华文化之中伟大的民族精神,更深刻地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独特的精神力量,更好地高举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正因为如此,第三单元是全书的核心所在。
同时,作为全书整个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第三单元又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
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精是民族之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四有”公民,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也只有随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而不断发展,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环境中成为中流砥柱。
三、高考考什么高考中《文化生活》试题分值在15分左右,考查内容一般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
比如: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弘扬民族精神等等。
四、高考怎么考第一,突出文化的社会功能。
体现国家意志、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考生的人文素养,是高考《文化生活》试题的主题。
比如:(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考到了: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013•高考北京卷)考到了: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这两个话题都极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选择背景材料时注重传统和现实相结合、科研与生活相结合。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期末复习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期末复习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梳理六、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同化力、融合力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相对较封闭较隔绝,受外敌侵略的影响小。
●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产生了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冲击。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最具说服力。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自夏商时期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怎么样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①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②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4、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A.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课件(必修3)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
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小结: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 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例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 的挖掘和保护。这是因为 A.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C )
B.中华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3.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
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 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 的任务。 意义: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
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
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 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解析 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 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 以赴之,百折而不挠”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具 体表现,故选C。B项与题意不符。A、D项本身不属 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答案 C
热点联系:
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活动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 神的丰富和发展 ⑴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 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 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 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突出表现: 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 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 断丰富的过程。 ⑵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 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 的丰富和发展。近百年来, 的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雷锋精 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 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各个时期
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课件(必修3)
a、文学艺术
•特点
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鲜明独特
•作用地位
反映我们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b、科学技术
•特点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用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力、 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 了巨大贡献。
考点诠释:
1、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 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 永远的精神火炬。它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 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 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 魂,它永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
B、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 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 精神不易根基、不失本色。
;
/ AG亚游集团
orz81msr
之后,就将垫在门槛儿两边儿的斜坡铲掉了,随手将院门关上。此时,耿英已经将三人的所有衣物和这些年以来买的所有书籍 都仔细规整好了。见哥哥和弟弟将骡车和寿棺等都置办齐了,就吩咐他们去洗手擦脸喝水歇息一下,自己先将所有的香火、纸 钱、点心、水果等祭祀用品用一个大包袱包起来。然后,再用剪刀把所有的金纸和银纸都剪成三角形状,又搅了小半盆儿浆糊。 简单吃了点儿午饭后,兄妹三人就在平板车上将棺头彩绘贴好了,再由耿正满蘸墨汁,端端正正地在彩绘的右上竖行书小楷: 先考:居中竖行书大楷:耿得喜;左下竖行书小楷:归家。再书写一副挽联贴在棺头彩绘旁边的寿棺边框上,其上下联分别为: 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横批:风范长存。最后,兄妹三人又将剪成三角形状的金纸和银纸随意地贴在寿棺的其余表面上。 完成寿棺的外包装后,兄妹三人就将所有的金条和其余的封银全部码在寿棺的底部,并且将准备带回家的所有贵重物品也平摊 开了铺在金条和封银的上面,再在上面铺上几条厚薄不等的褥子。然后,再为那个闭眼沉睡的男模特儿套上寿衣,安放在褥子 上。耿正仔细看看模特儿的脸,说:“它的脸这样光鲜有些不妥,咱们还应该在这上面弄点什么才好!”耿英想一想,就去厨 房灶膛里刮了一些煤灰,铲来了放在剩余的浆糊里边,搅拌搅拌,在模特儿的面部胡乱地涂抹一番,再撒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调 料粉末。闻一闻还嫌味道不够,再去厨房拿来一块儿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也捏巴烂了涂抹在模特儿的面部、头顶和脖子 上。耿直捏着鼻子说:“够了,够了,再臭,咱们就没法儿坐车了!”耿正说:“没事儿,一会儿盖上棺盖就闻不到了!”说 着,耿正将一个可以盖住半个脸的大礼帽戴在模特儿的头上,耿英再用白布将模特儿整个儿给蒙上,周围又紧紧地挤满各种衣 物。三个人仔细检查一下没有什么遗漏了,就用几个大铁钉子将寿棺的盖子钉了起来。然后,兄妹三人又用白纱将骡车的车棚 也布置成了普通送灵车的样子。让兄妹三人非常高兴的是,这挂平板车的车架和车棚内部都相当宽敞。除了在后面的车架上可 以捆扎两袋草料之外,在车棚里边还可以将兄妹三人需要带回家去的所有行囊,以及那个大大的软皮箱、一个大大的礼品包, 还有另外的两个小包裹全都放上。在那个大大的礼品包里边,包着准备送给武昌镇上白娘娘一家人的礼品;在另外的两个小包 裹里边,一个里边包了给黄河边上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准备的南方特色点心和糖果,另一个则包了给梁爷爷和梁奶奶上坟的祭品, 以及准备在过江前祭奠白幺爹的东西。而且在寿棺的旁边,还可以挤坐得下兄妹三人。那两条刚买的又粗又长的捅火棍,也分 别放到了铺在车内的一条厚褥子下面的两侧。晚上,李老乡如约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提纲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基本特征:博大精深特点;包容性作用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弘扬⑴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源远流长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⑵中华文化基本特征:博大精深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⑶中华文化的特点:包容性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③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④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⑷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⑸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⑹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基本内涵核心内容⑴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民1族.中(m华í民nz族ú)精精神的地位(dìwèi)中:_华__文___化___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 神_________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2.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 (1)最重要的是发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心骨”
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
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第十六页,共18页。
为
作 用
①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②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③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④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 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什
么 必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更高
要 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作用。有了“主心骨”中,国才特能在色全(t社è会sè形)社成会共同主理义想理和论精体神系支
柱。
第五页,共18页。
(2)必须继承优秀和文发化扬(中wé华nh民uà族) 的_____优___良_。传既统要珍惜和爱护中 华民族的__传_统______外__来__思,又想要(s继īx承iǎ和ng发) 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__文__化_________。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 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 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xī huà)、分化的图谋。 (4)必须与弘扬_________相结合。
第十二页,共18页。
【解析】本题是探究型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材料进行探究、综 合(zōnghé)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 考查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第(2)问答案具有开放性,要 打开思路,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中华民族精神。 (2)要让五千年的坚强血液奔流不息,“90后”的我们应该:继承和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注意吸收 借鉴各国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 西化、分化的图谋;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人人都 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 的新篇章。
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中学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学问点总结政治的学习须要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紧密联系时政,结合自身特点去学习。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好中学阶段的必修课本,以下整理了人教版必修三的学问点,希望可以帮到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民族性---中华之珍宝,民族之傲慢。
4. 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进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②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调,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制造了中华文化。
③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珍宝,都是中华民族的傲慢。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合力。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缘由: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涵性①中华文化的包涵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层含义。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汲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乐观成分。
②包涵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沟通,增加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6、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英勇、自强不息。
7、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显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的特性。
8、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进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旺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恒久的精神火炬。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 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 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 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 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请你就倡议书的内容,分别从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的角 度,各列出三条提纲。 建言献策 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大家认识到,学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与 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建设精神家 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经过进一步调查、论证,同学们 就“优化文化环境,共建精神家园”形成了一份建议书。有同 学认为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职能,提议采用电子 邮件的方式,将该建议书发送给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3)你认为还可以将建议书发送给本市的其他哪些机关,并请你 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发送给这些机关的理由。
答案
(1)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
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 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 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 精神的弘扬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 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zxxkw
学科网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
学.科.网
考点归纳
•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1)灿烂的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一)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和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1)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的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要求: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②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①文学艺术:中华文学艺术以它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应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2)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区域性)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长期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过程中,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民族性)①表现: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作用: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红肿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1.原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高二会考复习: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共13张PPT)
• 到改革开放后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 以及现在的构建和谐社会。
材料体现了爱国主义什么特点?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时期爱 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经徽 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 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 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 、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可以兼 收并蓄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4、“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 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 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世纪坛 序中的这段话,主要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 的 基本特征。 ( )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唯我独尊 D.独树一帜 5、“以和为贵”是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 A.地域性 B.阶级性 C.包容性 D.民族性
中华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 的美誉。长期以来,中国人在饮食上形成了许多 风味。主食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 “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如今的西安,更是 传承了古代长安饮食文化的包容性。在西安,你 可以吃到全国几十个菜系的佳肴和具有民族风味 的特色民族小吃,也能吃到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 餐点。
•课前回顾
1、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古代辉煌 的历程 第 六 课 我 们 的 中 华 文 化 源远流 长的中 华文化 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创造中华文 化的新辉煌
中华文化的 发展历程 源远流长的见证
源远流长的原因
衰微的原因
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博大精 深的中 华文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讲解《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复习与巩固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复习与巩固一、学习目标1.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3.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二、知识网络三、要点梳理关键词:中华文化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博大精深表现在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不同地域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和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4.民族精神(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纽带、支柱、动力)(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典型例题【例题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重要标志。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区警示】 误区1:不能将民族精神看作是一成不变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 发展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 过程。 评析: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是静 止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误区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 评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 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 战略。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文化之间不是 完全对立的。
(2010· 山东高考)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 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 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思路分析】本问考查的课本知识是文化传承,内 容是中华民族精神能永不泯灭的原因。是把文化传 承与中华民族精神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结合课本能够很快想到,同时中华民族精神的永不 泯灭在于他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参考答案】(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 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2)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 代精神的统一。 (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 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误区警示】
误区:不能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 关系。 评析: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但中华 文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兄弟民族的 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 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误区警示】 误区: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析:不能笼统地说哪个民族的精神是最宝贵的,因为民 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 的传统文化结晶,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 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一个民族 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因此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 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之魂, 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不能因此 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见证 不同 联系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 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 要见证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 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误区警示】 误区1:对汉字与文字分辨不清。 评析: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 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 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学生一要注意汉字的使用范围,并 非只有汉族使用汉字;二要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 误区2:混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评析: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来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 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民族 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 误区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 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 评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两个方面:一是求同存异,能与其 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二是兼收并蓄,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拓展深化: 1.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源远流长 侧重于纵向,从动态 侧重点 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 区 不同 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 化的特点 别 博大精深 侧重于横向,从静态上 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 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 范围广阔 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 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 深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