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的那些事儿13(投稿)

合集下载

我的电大求学之路

我的电大求学之路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我的电大求学之路2009年的春节,我们全家在一起吃年夜饭,我丈夫说;;“老婆子,春节后你去读中央电大会计专业吧!”我一愣急忙说“我行吗?我都34岁的老婆子啦!没时间呀!”我以为我丈夫是在给我开玩笑也就没理会,年宵后丈夫拿给我一张中央电大的发票,我大吃一惊1300多元的发票,看来丈夫是来真的先斩后奏!我就没办法了,硬着头皮去读中央电大会计专业了。

我想由于电大学习是上课时间自选,上课地点在网上,省去了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限制,感觉非常适合我。

平时上班忙,孩子也还小,家里忙里忙外有许多事情需要我去做,上业余学习班的时间也就没有了。

电大学习能在八小时工作做完家务管好孩子之后学习,晚上我也可以在网上学习。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我以前所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脱产应试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

而开放教育则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

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很大的自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她已培养出大批用的上、留的住的优秀人才。

我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通过自学、集中面授、上网、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做作业、学习小组讨论、网上答疑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

她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学习多少课程,什么时间学习都可以由自己支配。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的电大学习生活

我的电大学习生活

我的电大学习生活我叫葛元吉,在电大学习已有半年的时间了。

在电大三十年校庆之际,我也总结一下自己进入电大以来的学习、工作经验,谈谈自己对电大工作的认识与理解。

我是2009年秋季入学的,但是在今年的3月份我已经开始上课了。

在此之前,我的专业是电工,这次所报的专业是计算机网络。

以前我对电大的了解仅限于电大是我国的“五大”之一,除此以外对电大是一无所知。

更不了解电大的授课形式,由于我已工作多年,不太习惯于受到约束,但是进入电大以后,我的这种观念被打消了。

使慢慢的发现电大是一个很具创新精神,思想很活跃,教学手段很灵活、很特别的办学实体,它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手段都和其它教育教学模式相差很大,电大的教学模式是开放式教学,是一种不是特别强调面授教学,借助网络,面向在职人员适时适地,因需学习,进而终身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因此,要在电大学习好,不仅要在观念上改变,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方式上也要加以改变。

(一)学习电大的理念现在的电大教育主要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

学生在这里学习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受教育者可以扩展到全社会,教育机构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习者选用,教学形式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采用现代远程信息技术于教学过程,教学以文字教材为基本媒体,配合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电话答疑、VBI数据广播、电视播出、电子信箱和BBS信息交流、双向视频系统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实时与非实时交互式教学,并辅以必要的面授辅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环境。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学校最大限度地开放学习空间和时间,创造学生自主、个别化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我的学习是从《开放教育入学指南》开始,经过对《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的仔细研读,我对电大算是有了初步了解。

我的电大生活:学习、交友、聚会种种体验

我的电大生活:学习、交友、聚会种种体验

我的电大生活:学习、交友、聚会种种体验作为一名电大学生,2023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这一年,我在电大里度过了我人生中的第三个年头,也经历了许多学习、交友、聚会等种种体验。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这段难忘的电大生活。

学习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学习。

在电大,学习是我们最重要、也最常做的事情。

2023年,我已经顺利完成了大一的所有课程,现在正在进修大二。

我们的课程设置是非常灵活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并且不用担心上课时间、地点等问题。

这让我感觉非常舒适和自由。

在电大学习的最大优点就是强调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虽然需要更多的自律和自觉,但是对于我这种工作繁忙的学生来说,非常实用和高效。

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什么时候结束。

同时,电大也提供了许多学习资源,例如课程视频、讲义、练习题等等,这些资源都非常丰富和便捷,帮助我更好地完成学业。

不过,虽然自主学习的方式让我感到舒适和自由,同时也要求我们具备很高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有时候,由于繁忙的工作和其他事情的干扰,我可能会拖延学习,这就需要我主动克服这种惰性和压力,提高自己的自律性,让自己更好地完成学业。

交友除了学习,交友也是我在电大的重要体验之一。

虽然在网课的学习方式下,我们不能像传统大学一样面对面交流和交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交友平台和线上社交活动来建立起远程友谊。

电大的学生来自于各个领域,有许多的职业和背景,这给了我非常多的机会去了解更多的人和事。

通过网络平台和线上社交活动,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相互鼓励和支持,分享学习和人生经验,让我在电大有了一个温暖的社群。

并且,在这个社群里,我们也会举行一些线上的聚会和活动,例如游戏比赛、讲座交流、学习分享等等,让我们更好地交流和互动。

虽然线上交友可能会让人感到陌生和疏离,但是它的便捷和广泛性也让我感到兴奋和愉悦。

我相信,在这个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我们可以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来展开交友和活动。

电大实习报告前言

电大实习报告前言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电大的实习生涯即将画上句号。

回首这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实习旅程,我深感荣幸能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在此,我谨以此篇实习报告,对自己在电大实习期间的学习与成长进行总结和反思。

电大,全称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在职人员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我深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实践经验对于个人发展的关键作用。

因此,我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电大的实习大门。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我深入了解了电大的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对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参与课程设计、教学研讨等活动,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其次,我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课堂上,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与学生沟通,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此外,我还参与了学校的教学评估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对教学质量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首先,实习让我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加明确了专业知识的运用场景,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实习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共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团队协作精神对于我今后步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实习提高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电大,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种能力的提升对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实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如沟通能力、时间管理等。

这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为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总之,电大的实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在此,我要感谢电大为我提供的宝贵机会,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感谢实习期间结识的各位同事和同学。

电大圆了我的大学梦

电大圆了我的大学梦

电大圆了我的大学梦电大毕业已经很多年了,回想起上学的那些日子,就像昨天刚刚发生得事情一样。

高中毕业,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之后找到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是每个泱泱学子的梦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梦想成真。

每个人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各不相同,虽然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但是能够圆自己的大学梦,对某些人来说却成了奢望。

我是在远郊密云县上的中学,十年前的教育体制远没有现在完善,儿时贪玩的心理也使我的学业一天天荒废,中学毕业以后我连中专都没考上,只考取了一所技工学校。

技校的学习生活很单调,虽然当过学生会的一员,但是那也只是昙花一现。

毕业之后我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被分配到了工厂。

工作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对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广,我越发觉得我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继续深造,继续充实自己,为自己能有一个更好的的将来而奋斗。

虽然想法有了,但是谁知道实施起来却是满路荆棘。

起初,我选择上半年的高中补习班,通过业大来学习。

但是,没有正规的高中理论知识做基础,而且我的英语水平也很差,几节课下来感觉根本跟不上,而且下班之后要匆匆赶去学校听课,人困马乏的也就听进去一半,一个月下来什么也没记住,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我听说高教自考不用补习高中知识,直接入学学习大学课程,而且全世界承认学历,只要努力都可以顺利毕业,这时我刚刚冷却的心却又一次炽热起来,满脑子的憧憬,对大学的孜孜眷恋,让我又重新找回信心。

我和同事一起在城里的一所自考报名班报名,怀揣着大学的梦想再次踏上这次旅程。

名校的校园,高水平的老师,社会上各类的人群都为了同一个梦想来到这里,感觉自己就是一名真正的大学生一样。

第一学期就一门公共课,老师讲的幽默风趣,我们也听的津津有味,一学期下来没什么感觉,就考及格了。

第二学期就加到三门功课,而且都是专业课,有好多的专业知识要背要记,就感觉很吃力了。

复习时我感觉的每个知识点都是重点,做了很多题,除了工作剩余时间都在看书,这学期我只过了一门,难道是学习方法不对吗?难怪大家都说高自考难,真的不是那么好学的。

电大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范文

电大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范文

电大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范文嗨,大家好!我来给大家讲讲我们电大新生入学教育的那些事儿。

一、入学教育的初印象。

刚踏入电大的校门,就迎来了入学教育。

那场面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呢。

入学教育就像是一位热情的导游,要带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新生好好游览一下电大这个“大景区”。

二、入学教育的内容。

1. 学校规章制度大揭秘。

这可真是个重要的部分,就像是游戏里的规则手册。

老师们详细地给我们讲了学校的考勤制度、考试规则、作业要求等等。

一开始听起来有点晕乎乎的,感觉像是一堆密密麻麻的小虫子在脑袋里爬。

但是老师们用各种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比如说考勤就像每天打卡上班,如果经常迟到早退,那就像是上班总旷工,后果很严重哦。

这让我们很快就理解了,也知道在电大可不能随随便便地放纵自己。

2. 专业课程全知道。

对于自己要学的专业,入学教育前我们可能只知道个大概名字。

但在这一环节,就像是打开了专业的宝藏盒子。

老师们把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学习目标、未来的就业方向都一一摆在我们面前。

我学的是[专业名称],以前以为就是学学理论知识,没想到还会涉及到那么多实际操作和有趣的项目。

这让我对自己的专业一下子充满了期待,就像看到了一条通往神秘宝藏的道路,而那些课程就是路上的一个个小关卡,等着我去攻克。

3. 学习资源大探索。

电大的学习资源那叫一个丰富,这也是入学教育让我们惊喜的地方。

有各种在线课程、图书馆资源、学习平台等等。

老师们就像寻宝地图的绘制者,告诉我们怎么找到这些资源,怎么利用它们让自己的学习更高效。

就拿在线课程来说吧,就像家里开了个私人小课堂,随时随地都能学习。

这可方便了我们这些可能还有工作或者家庭琐事的新生,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三、入学教育的收获。

1. 方向感满满。

入学教育就像是给在黑暗中摸索的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

以前对在电大的学习生活是一片迷茫,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

现在呢,我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什么时候做什么。

电大的那些事儿7(投稿)

电大的那些事儿7(投稿)

电大的那些事儿7而今中国人对开会颇有微词,其实开会是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会议尤其是全面大会的确能起到制衡权力、集思广益、上传下达的作用,会议结束后随之出台的相关政策还会进一步巩固大会的成果。

一般人学了形式,抓不住本质,慢慢走样。

第七章由上至下建立系统人们常讲“世事无常”,如何防止“夜长梦多”、“节外生枝”,常规方法就是把“生米煮成熟饭”。

电大的前期领导人深谙其道,于是电大系统的建设工作一直处于加速中,如何加速?基本策略:由上至下,从中央到地方,走“城市”包围“农村”之路;具体措施:组合拳----会议+红头文件+开学典礼。

在为电大全面提速的背景下,第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大会工作会议于1978年11月26日至12月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主持,与会人员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办、教育局、高教局、广播事业局、电视台的负责人,亲友团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以及解放军代表等,共计190人。

会议讨论了广播电视大学筹办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试行方案》,并对开办电大的编制、经费、物资条件等作了初步安排。

会议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涉及电大未来发展的诸多方面,为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初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大在高等教育界的“名份”在本次会议中得以确立。

会议肯定了创办广播电视大学的意义,指出:“举办广播电视大学,是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加速提高广大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新事物”。

确定了中央电大的性质,“是面向全国的以电视和广播为主,并准备增加函授教学手段的高等学校”,“由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举办、直接领导”,教学方面由教育部负责,演播技术方面由中央广播事业局负责。

电大领导层对地方电大的管理用了缓兵之计,采用了先放后收的策略,先把电大的地方队伍拉起来,再进行整编,其实前后不过三四年时间。

会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积极筹办广播电视大学,并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大学的组织领导体制、方针任务、办学方案、教学计划等,都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情况自行决定。

电大学生演讲稿范文

电大学生演讲稿范文

电大学生演讲稿范文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解读电大、走进电大!”作为一名09级的大一新生,我真的是很幸运的。

刚到这里就赶上了校园三十周岁的生日,更令我感到荣幸的是初来乍到的我却能够站在这里品读电大,到这里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无比高兴的同时却也因未能完全了解电大而不能真正地走进电大感到深深的遗憾。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我想,在座的各位有如我一样情况的朋友也不少吧!所以,在此,我真诚地邀请在座的所有朋友陪我一起品读电大!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首先,让我给你们一个我想要品读电大的理由。

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就连擦肩而过的路人我也忍不住想要揣摩一下他们的内心世界,何况是将要陪伴我三年给我知识给我方向的电大呢!而且,今年是电大而立之年的生日,我怎么能无一点感慨?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三十岁,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年龄。

经过了幼年的无知、经过了少年的猖狂、经过了青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终于在百般地磨砺后,日渐成熟、走向成功。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电大该是属羊的,大我整整一个年轮。

刚到这里的我,有些迷茫,不知何去何从。

电大十八岁的时候,是否也有过像我这样的处境呢?那么,他是否也如我一样想过要放弃呢?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近日,我发现校园里多了好多西装革履、满面春风的人,看到他们,我也看到了希望。

有了向前的动力,电大能在逆境中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我还有什么理由原则退缩呢?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我是刚来到这里的,也许,我还没有足够多的经验去缅怀电大的过去,但我有足够多的勇气去畅想电大的未来。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国家以千年谱写历史,电大只有三十年,三十年不长,但也不短。

三十年的历史足够我们去细细品位!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够真正地读懂电大、走进电大,也祝愿电大能够越办越好、前程无量。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最后,我借用美国总统奥巴玛竞选演讲时的一句话,激励自己、也祝愿电大以及在座的所有朋友!了解电大、走进电大。

电大的那些事儿16(投稿)

电大的那些事儿16(投稿)

电大的那些事儿(连载十六)第十六章垂直打击自80年代下半期起,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教育受到日趋严格的控制和限制。

·自1986年起,原国家教委停止了由国务院在1979年创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时倡导和鼓励的自学视听生制度;·自1986年起,原国家教委同时废止了同样由国务院在1979年创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时倡导和鼓励的单科生学习、积累学分、达到教学计划要求后转发高等专科学历证书的制度;·自1986年起,废除了自1979年起采用的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制度,转而确立了所有报名学习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教育课程的新生必须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统一考试的制度,由统一考试招生办公室控制录取分数线;·自1986年起,原国家教委对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招生总数(无论是通过全国成人高校统一考试的,还是通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的)及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的招生配额实行严格控制和限制;·自80年代下半期到90年代上半期,原国家教委否决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多次报告,不同意广播电视大学举办本科教育试点;·自1987年起,原国家教委设立了“电化教育局”(后改名电化教育司),加强对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领导和管理。

这些重大举措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自1986年起,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由开放走向封闭、其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由发展走向萎缩。

全国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的招生人数、注册学生数及随后的毕业生数开始明显下降。

依据原国家教委公布的统计数字,全国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教育的年度招生数从1985年的273100名下降到1991年的103500名;注册学生数则从1985年的673600名下降到1992年的330400名;年度毕业生则从1988年的275000名下降到1993年的98000名。

相应的结果是:在80年代中期,中国在校本专科大学生中每5名有1名是电大学生;而到了90年代初,中国的在校本专科大学生中每13名中才有1名电大学生,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教育的萎缩是严重的。

我的电大学习故事

我的电大学习故事

我的电大学习故事2011年前我是一名公交驾驶员,也是路队队长,是江油市鸿飞集团-公交公司一名基层管理人员, 2011年5月由于公司人事调整,被调整到公司新成立的调度指挥中心总站任站长。

岗位调整后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针对公交营运线路管理、协调和写作。

由于自己文聘不高,平时工作繁忙、家务繁琐,工作中产生一定的压力。

偶尔遇到困难的时候还真有点埋怨自己,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认真学习,想到这些,就有一种强烈返回学校认真学习的欲望。

偶然在一次同事聚会上,有一位同事无意谈到了他们在电大学习方面的话题,我喜出望外,特意向他了解电大有什么专业,学习方式,采用什么教学手段等等,听完同事介绍,第二天毫不犹豫选择了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开放教育报名,成了电大的一名学生。

进入电大后,我面临了一种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全新的学习模式。

在班主任田老师的指导下,我和同学们主要利用文字教材、录音、录像教材等多种媒体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还可以在家里通过因特网在中央电大和各级电大远程教学平台随时点播和下载网上教学资源,利用网上直播、双向视频系统等网络交互手段,与同学、老师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在星期六、星期日白天或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晚上到教学点参加集中面授学习或小组学习。

开学的第一周末,在班主任田老师的带领下组织了一次班会,当天所有同学、老师都比预定时间提前到达学校教室,显然同学们都很尊敬老师和重视这次学习机会。

田老师年龄看上去是学校老师中最大的,但是他那和蔼面容和铿锵有力语句讲的条条是到,深深吸引着同学们的注意力,同学无不认为这是一位资历深厚的老师,他的发言却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师在会上还推选出了一位班长,还特意为我们建了一个班级QQ群,同学之间有不懂的问题都可以在群里探讨。

由于工作原因,业余时间要求班长每学期组织一次学习聚会,目的是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学习交流完成作业的经验、网上学习的经验、克服工学矛盾的经验等。

因为大家都来自各行各业,大多是社会精英,为了便于交流沟通,班长在群共享里做了名片,贴上照片,上面有工作单位和职务以及联系电话地址等,以便同学们资源共享互相帮助。

跨越时间和地域,电大给我带来了什么

跨越时间和地域,电大给我带来了什么

跨越时间和地域,电大给我带来了什么【前言】2023年,时光荏苒,电大已经陪伴了我多年。

无论是在时空的交错中还是在各种挑战面前,我都感受到了电大对我的扶持。

在这里,我想以一篇文章来谈谈电大给我的感悟,分享我的成长故事。

【身临其境】电大与我第一次相遇是在2015年。

那一年,我刚考完高考,报名参加了大学自学考试。

虽然自己努力复习,但考试成绩依然不能令我满意。

心情难免有些失落,甚至有些自卑。

直到那一天,一份来自电大的宣传材料浮现在我面前,让我眼前一亮。

为了进一步了解电大,我来到了我所在的省会城市的校区参观。

一进校门,我便感受到了电大历程和历史的厚重。

沿着楼道走,我看见了许多已经拿到了本科学位的学员,他们专注地在自己的课本上钻研,偶尔交流彼此的心得。

在那些学员身上,我看见了几乎所有人一贯具备的朴实、实在、刻苦的品质,以及探索未知、追求新知的精神。

随着参观进行,我越来越对电大产生了浓厚兴趣。

而这次的参观,也让我迅速下定决心,来到电大学习。

那时我的奶奶偶然告诉我,电大以前是由中央电视台建立起来的,这个信息也进一步让我坚定了选择,渴望以后能够在传媒行业有所创造。

【远程教育的优势】身临其境的参观让我对电大充满了期待。

在学习过程中,我又找到了远程教育的另一种优势之处——能够给我自由的时间。

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要照顾,我是不可能去到正规大学的学堂中去读书的。

但是,在电大可以自由地设置学习的时间,而不用担心和其他事情的冲突。

此外,在电大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能够充分地自主地学习和探索,也能更好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毕竟,我是按照自己能力和时间自由选择课程的,我可以根据我的需求和目标,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安排。

这些课程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课程,也有商务谈判、投资理财、营销等课程。

正因如此,电大的学员群体也十分多元化,让我有机会与各路精英们充分交流、学习。

【挑战和成长】虽然自由时间和自主学习都是远程教育的优势,但这也意味着自己需要更加自律,遇到困难就需要自己反思和解决。

电大的那些事儿4(投稿)

电大的那些事儿4(投稿)

电大的那些事儿电大自打从娘胎起就带着政治烙印。

看电大的故事,要懂点政治,讲点政治;做电大的事,要有点政治头脑,多点敏感性,否则栽了大跟头还在那犯愣。

第四章政策很关键小平同志指了路,电大的筹建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978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的筹办报告上批示:“···拟原则同意,编制、房屋、设备、交通工具、外汇等等有关具体问题,请同有关部门商研解决。

”领导心里面明镜似的,谁都知道创业难?最难在哪里?说到底一个字:钱!表面上这个批示什么都没有解决,没批地、没批钱、没批权,但实际上什么都给了!方毅同志给了什么?政策!政策是个什么玩意儿?政策可能是奋斗目标、行动原则、任务、工作方式,代表着国家的意志。

在中国,政策很神奇!如果把某个事物的发展比喻成一粒种子的生长,那么政策就是那粒种子的土壤、资源,扮演着促进或制约发展的双面角色。

时至今日,地方发展经济还要向国家乞求政策倾斜,作为市场经济的杰出代表——证券市场,还是“政策市”,别忘了电大的筹建本身就是一种政府行为,当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政府利用政策这一“游戏规则”实属正常!“请同有关部门商研解决”,这句话水平太高、涵义太深,难怪学者认为:管理是科学,但最高境界是艺术!没有说什么部门,也就是什么部门都行,前提是:只要你们请得动;没有说多少财物,也就是多少都行,前提是:只要他们出得起你们搬得动。

整句话的潜台词是:你们筹建具体工作我支持,部门协调工作做得漂亮,什么事都解决了;做得不好,就难讲了,接下来看你们的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领导人心里清楚:光有政策还不行,还要把执行政策的决心和力度传达下去,这不能指望文字功夫了,但这事儿对于政治家来讲实属小菜一碟。

1978年3月方毅同志在全国科学大学的报告中首次公开提出,“要积极举办电视大学”。

1978年4月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我的电大情节

我的电大情节

我的电大情结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前校长兼党委书记宋正友电大是我退休前工作的最后一站,也是我退休后工作的第一站。

1990年6月我被任命为电大副校长,协助兼职校长(教委副主任杨长喜)主持学校日常工作;1990年12月杨校长离任,我副职主持电大工作;1993年12月又被任命为电大校长并兼任党委书记,到1997年5月退休。

退休后,我的第一项工作是承建《教育学》课程,这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是通过在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招标的方式确定承建单位的。

我作为课程组组长,代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申建中标。

从编写文字教材到制作录音、录像教材,历时三年,圆满完成了承建任务。

建成的《教育学》教材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这三年我既不算电大的延聘职工、也没算返聘人员,用今天的话说算是自愿者吧!这样,我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主事七年、又当了三年自愿者,在电大效力正好是一个时代,十个春秋!临危受命1990年,全国电大的事业发展都走向了低谷,吉林广播电视大学也是这样,过去高峰年份招生超万人,可是到1990年秋季招生只有千余人。

人们开始怀疑电大的牌子还能挂多久?吉林广播电视大学还有自己的特殊困难——领导班子换届又严重缺员,对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来说这是雪上加霜:当时,校长、教务长离休;党委书记改任调研员;管教学的副校长调离、管后勤的副校长外借,学校原来的领导干部只剩下一位党委副书记。

新任命的校长是教委副主任兼职的,并不在电大坐班。

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学校协助兼职校长主持日常工作的,可谓是临危受命。

但安排我的职务又不到位,心里很委屈:心想,我既不是年轻干部,也不是新干部,而且之前我在省教育学院已经主持过几年工作,若认为我不行,就别再让我主持工作;若认为我还能行,就应该授予相应的职务,让一个副职在这样的时候来带这样的一个班子,实在是太困难了;这明显的表现出对我的不信任,让我怎么开展工作!我把委屈向当时主管文教的省委副书记谷长春同志倾诉了,我说,既压任务又不授权;这真是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我的倾诉不仅没有得到他的同情,反倒向我重申了干部纪律:现在,省委正在抓干部不服从分配的典型,你要赶紧去电大报到上班,千万不要当不服从分配的典型。

电大的那些事儿10(投稿)

电大的那些事儿10(投稿)

电大的那些事儿(连载十)东莞电大徐文龙世界银行和电大有段“借钱”的故事,通过这事儿,中国的很多民众方才知道这个星球上还有个世界银行!外行看到了“钱”,全世界的钱堆在一起那还得了!内行却看到了电大乃至中国的三十年腾飞之路。

第十章动了借钱的念头电大在短时间创建了系统之后,硬件建设必不可少,资金是面临的最大瓶颈,电大教学节目从录制到播出,再到收看,每一个环节对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大,例如电视信号发射机、录放像机、彩色电视机等等,这些当时的电子高科技产品价钱也不含糊了。

为了保证电大初期的办学质量,中央政府还从当时极为有限的外汇储备中动用了95万美元,直接投资扩建中央电视台演播室,用于制作电大课程;另投资约5000万元,为地方电视台配备100台发射机,进口100台配套的录放像机和10000台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用于地方转播和基层教学班收看电大课程。

但这些对于遍布于全国的电大系统来说,只是打了一个“擦边球”,电大更渴望正面、全面的支持。

国家挺困难的,改革开放的初期,4000多亿的国民生产总值,各部委都亟需启动资金,但国家更清醒,当时的中国最缺少的是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因此国家扶持电大发展的决心没有动摇。

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承先同志,在1981年10月中央电大79级毕业生工作座谈会上,力挺电大,提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虽然创建不久,但取得了很大成绩”、“在调整时期,宁可少办一所普通大学,也要把电视大学办下去”。

国家是不含糊的,表了态的事儿是不会务虚了,但钱从何而来?借!找谁?世界银行。

这个有钱的主儿关注咱们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通常我们所提到的世界银行主要是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一个机构,全球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带有较浓的开发和援助色彩,解决发展中成员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长期资金需要,1980年5月15日世界银行理事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

虽然1980年中国以人均GDP300美元出头,排在倒数比较方便看到的位置,但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在中国任何一件小事乘以13亿都变成了一件大事”,世界银行很理性、很专业、很有预见性地的审视着中国,我们刚刚正式“入席”世行,他们就于1980至1981年针对中国经济进行的一次全面考察,结论是一份长达百万字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考察报告,并旋风般地于1981年6月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贷款项目——重点大学(28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发展项目,这个速度已经打破了世界银行审批时间通常需要两年的常规。

电大助我成功

电大助我成功

电大助我成功我18岁便早早的离开了学堂进入了社会,工作中我勤奋好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越来越觉得知识层面的匮乏,于是我自己报考了电大现代文员专业,借此来不断的充实自己。

我就读的专业是现代文员专业,在报考之前我还不是很有信心,担心工作了这么多年还能不能很好的消化知识。

在家人的鼓励下和老师的帮助下,我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并积极主动地协助老师工作,帮助同学。

这样一来,我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班级和老师同学们给与我的不光是信心,更多的是一种信念,一种感动,使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更加热爱。

通过在电大的业余学习,不断地对自己充电,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断地追求更高层次的向往。

此外同学们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时常聚在一起吃饭聊天、讨论学习课程的计划,有效地进行了互动,今天帮助组员修修电脑,明天一起去给结婚的同学帮忙,后天去看看她生病的母亲……在这个社会中,我只是一个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但是在电大,在同学们中间我体会到了普通人、小人物也能拥有的快乐,也可以接受的感动,我体会到了付出和收获的乐趣,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

因为我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小人物,所以我的事迹我的体会可能不够深刻,但是我却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受!虽然通过电大的悉心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是我认为还是远远不够的,我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所以无论是在今后的工作还是学习中我一定实事求是,戒骄戒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始终保持先进模范作用,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不断创新、默默的奉献,力争使自己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努力使自己成为优秀先锋。

我深刻领悟到学习是无止境的,我要继续开拓进取,去迎接新的挑战,要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还需要电大继续为自己充电。

电大的那些事儿12(投稿)

电大的那些事儿12(投稿)

电大的那些事儿(连载十二)东莞电大徐文龙世界银行电大贷款项目生效后,国家和世界银行都萌发了对电大进行评估的念头,电大质量到底如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事实证明:电大行!第十二章真金不怕火炼到了1985年,电大的规模有些惊人了,造的动静太大了,注册的全科专科生67.4万名,分别相当于同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其它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40%和64% ,也就是说,把中国所有大学的在校生集中到一个大操场,朝他们头上抛5个硬币,理论上会砸中一个电大学生。

电大的毕业生多起来了,有的还漂洋过海到了美国,拿出毕业证,美国人一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家嘴上没说,心里面犯嘀咕:这学校没听过呀,但到咱们地界的人却也不少,不是传说中的“克莱登大学”吧?还是问问中国的教育部比较好。

能怪别人吗?电大蹦出来才几年呀!1985年3月20日,教育部就广播电视大学学历问题致函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馆,明确指出:中国的广播电视大学是教育部的重点大学之一,规格为大学专科。

许多在国外留学的电大学生的学习实践证明,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质量具有较高水平。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大学是报教育部备案,经政府批准成立的,他们颁发的毕业证明均有效,国家承认其毕业生的学历。

国家扶持电大,而今看到电大桃李满天下,心中的成就感不必多言,有块乌云却也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电大的出身问题!太年轻了,“嘴上没毛办事会不会不牢”;发展势头得太猛了,“林子大了”,这“鸟”的质量能不能保证;引进的品种,脱胎英伦,跑到咱中国来,养得“家”吗?中国人式的爱护就是更严格的要求和管理!况且教育部已经向美国人民就电大做出了担保,但电大到底如何,总得给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一个交待吧!世界银行借了那么多钱给电大,也正想评估下电大贷款项目的投资效益。

刚刚好,一拍即合,全国电大毕业生追踪调查就此展开。

1985年确定调查项目,1986年8月列入电大贷款总体预算框架的追加项目,1987年7月该项调查又被列入“七五”国家重点教育科研项目。

电大社会实践经验分享范文

电大社会实践经验分享范文

电大社会实践经验分享范文摘要本文分享了我的电大社会实践经验,包括实践的目的、实践的内容和所获得的经验与收获。

目的通过参与电大的社会实践,我旨在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内容在电大社会实践中,我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1. 社区服务我和团队成员一起前往当地社区,开展了一次义务清洁活动。

我们清扫了街道上的垃圾,整理了公共设施,并向社区居民提供了环保知识的宣传。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了自己对社区的责任感,并学会了从小事做起,为社会做贡献。

2. 学校讲座我和团队合作,策划并组织了一次学校讲座。

我们邀请了专业人士来分享他们的职业经验和行业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职场并做好未来规划。

通过准备和组织这次讲座,我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并加深了对我的专业领域的理解。

3. 实地调研我和团队成员一起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活动。

我们选择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社会问题作为调研主题,深入了解了该问题的背景和相关政策。

我们采访了相关人士,收集了大量数据,并撰写了一份调研报告。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并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经验与收获通过电大社会实践,我获得了以下经验与收获:- 学会了与人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提升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

- 培养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并学会了通过行动为社会做贡献。

结论通过电大社会实践,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还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我相信这次实践经历将对我的未来有着长远的影响,让我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职场挑战。

以上是我在电大社会实践中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谢谢!。

我与电大情缘

我与电大情缘

我与电大情缘踏入社会工作已有十年了,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风云我唯有埋头苦学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踏入了电大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真正圆了我的大学梦。

电大开设的网络教育尤其适合我这样已经工作、有家庭的人。

于是在2008年3月,我报考了东北财经大学远程教育工程管理专升本专业,从此让我与时下流行的网络教育结缘,也成为了马鞍山电大一名在读学员了。

做为一名学员,身在“钢城”,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随意”就读重点大学,而且还都是著名老师讲课,电大的网络教育的确是给我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喜悦与兴奋,它在无形之中深刻改变了我的日常学习生活模式。

这一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或是工作空余时间打开电脑登陆中国奥鹏网站自已的学习平台,反复倾听着精彩的老师讲课视频,浏览平台上的课件,以及复习资料,完成了平台上自已的在线作业。

通过一年的学习,在每次的课程考试中,我都一次性通过了所修的全部课程。

电大网络教育给我最大的感触便是它可以不厌其烦的点击课件让学生不断地理解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焦点知识内涵,从而为学习的深造与突破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随时随地可以听老师的讲解,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

犹如专门辅导一般,很便捷,也很实用。

而且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也可以通过课程论坛,向老师咨询,向同学们咨询,还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随时查找到自已所需要的资料。

作业也可以反复提交,直到做到自已满意的分数。

现在,我已经习惯了每天有空的时候,打开自已的平台,上去看看这学期的课程课件,有什么通知,有什么作业要完成,好像已经成了生活的一个部分。

电大优美、漂亮的环境,系统的定期集中培训,让我非常喜欢这所学校。

通过这一年多的学习,我不但学习了知识还结识了我们认真负责的辅导员老师,还有一班开朗、积极上进的同学们,这一切,我都得益于领我走进大学校门的马鞍山电大。

通过在电大的学习,不仅充实了我的业余时间,而且也让我更加学会了如何自觉的去学习,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在学习中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这一道理;也让我在工作之中更加富有拼搏精神,让我对工作、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一句“我能行,我可以做到”时时在我心中激励着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的那些事儿(连载十三)
东莞电大徐文龙1979年电大系统的创建过程有大智慧,基于“求同存异”的大局观,中央电大与28所省校把电大的牌子正大光明地举了起来,不久电大系统就初具规模,麾下已是兵多将广,电大的领导人却谨慎地乐观着。

第十三章内部整编很精彩
大凡资产分为两种:无形与有形。

了解电大的读者都应该知道,电大系统众多分校隶属当地政府管辖,系统内很多资产的产权并不归属于中央电大,然而“电大”这两个字就是电大系统的“金字招牌”,是电大系统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日常语汇体系,融入百姓的生活。

品牌树立靠质量,兴也质量,亡也质量。

系统创建伊始电大领导们就开始寻求质量控制的方法,内部整编在所难免。

让覆盖全国的电大系统内部工作高度统一应该电大内部整编的目的之一,质量有了保障,好处显而易见,难度亦然。

整编需要制度保障,但制度的可行性、颁布时机、颁布机构等也制约着制度的后继执行,而电大这方面的表现,堪称经典。

中央电大坚持运用“二分法”,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主要矛盾,抓电大质量保障的核心。

如果一所学校的管理内部大致分为三大部分:人、事、钱。

中央电大将系统中“管事”纳入到统一范畴,其它两项则下放给了地方各级政府,广泛利用政府力量参与到“电大开发区”建设。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电大领导人斡旋于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等中央部委局之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试行方案》是电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文件,涉及电大各项工作,其重点就是解决电大急需的编制、经费、物质条件等问题,随后又出台了关于电大发展的资金、人事职称、学校隶属关系、学员毕业出路等一系列补充文件,文件往往是由教育部牵头其它部委协助颁布,有一定的行政指令意味,与其说管理不如说扶持,各类难题迎刃而解,电大领导人的组织协调能力不得不让人钦佩。

“管事”,简而言之为教学、教务管理,中央电大的统一步伐灵活而稳健。

当年的很多电大领导人多年从事高校管理工作,拟定一份全面管理制度绝对小CASE,但系统的稳定才是硬道理,内部整编只能“软着陆”。

第一份教务文件《1980年度广播电视大学招生工作意见》(教育部印发)从招生切入,招生工作尽管只是学校工作一隅,却牵一发而动全身,文件名曰招生,实则涉及到了电大教学教务的方方面面,是随后全面整编的药引。

文件尤其强调了各省、市、自治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细则,中央电大随后又从中借鉴,再发文补充,这种统中有变、变中再统的管理方式,无疑体现出领导决策者务实宽容的政治素养。

关于学籍、考试、教学等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陆续颁布,其中1983年1月颁布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考试工作暂行规定》率先实现了“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这就是二十多年后电大系统“五统一”的雏形。

前辈们的内部整编很不轻松,《广播电视大学文件选编(1978~1988)》一书收录了有关电大办学方针、政策和教学指导性文件近70万字,1979年至1986年电大边整编边发展,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电大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如日中天。

其实电大系统只要存在一日,质量控制就不能停止,昨天今天如此,明天亦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