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分析现代农业问题
中国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
中国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王培先(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一中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农业生产受到环境的巨大影响与制约,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也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很大影响。
解放后,在中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沙漠化面积每年以 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水土流失、地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不断被破坏,这些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农业生产中的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据中科院兰州沙漠所的研究表明,中国北方沙漠化成因中,过度农垦的作用占25.4%,过度放牧占28.3%,过度采樵占31.8%,这里的过度均与农业生产和农民行为直接有关。
中国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生态资源的退化(因农业生产中的多种原因造成的森林减少、地力下降、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引起了中国生态资源存量的减少和自然资源承载力的下降);二是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不合理使用给大气、水体等环境带来的污染,给农产品品质的污染,以及通过食物链给畜禽、人体等的危害)。
这两种环境问题在中国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区等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主要是资源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生态退化问题;而在比较发达的湿润平原地区,农业环境问题则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引起的环境污染。
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业生产进而整个中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生态退化和农业环境污染主要由以下因素有关:•贫困、农业生产的落后和人口压力是造成中国自然资源退化的根本原因中国生态退化比较严重的地区多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区、山区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同时这些地区又是中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农业生产的落后、工业的不发达,使这些地区的大量人口仍处于贫困之中,生活的贫困和经济、就业机会的缺乏,使人们的生存只能强烈地依赖于自然资源,从土中刨食,与山地、森林、草原等争地、争水,而不断增加的人口,更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行业分析】农产品研究报告-东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及面临问题解决措施..
农产品研究报告-东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及面临问题解决措施分析日前,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张平宇、副研究员程叶青等结合实践提出,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促进东北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张平宇等科研人员首先指出,目前,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形成了部分优势产业和产品,但在整体水平、结构层次、规模效益、技术水平、竞争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龙头企业少、加工企业数量多、加工能力过剩。
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在发展速度、企业规模,数量和质量及结构层次上,均与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东北地区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拉动能力不强。
其中,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1000多家,仅相当于山东省的3.5%。
年销售1亿元的龙头企业只有30余家,相当于山东省的4.64%,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相当于山东省的20.94%。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第三大玉米生产省份,玉米全粒综合利用率还不到80%。
辽宁省稻谷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50%,吉林省加工能力利用率为65.8%,黑龙江省开工率仅为28.3%。
其次是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企业少、结构层次低。
东北大部分加工企业处于资本积累和自我发展壮大阶段,科技创新能力相对弱,企业自主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研发不足。
除九三油脂、哈高科、大成等少部分龙头型企业外,其他很多企业都不具备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制约着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导致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的矛盾突出。
如,玉米加工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质量和档次不够高,精深加工的产品少,附加值低。
吉林省玉米加工产品有100多种,其中精深加工产品仅有30~40种;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产品中75%属于初级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品种仅有酒精、燃料酒精、淀粉等30多种左右。
第三,企业布局与原料基地空间错位,农产品加工发展失衡。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政策面临的问题及根源分析
和进度 ( 十年共累计改造中低产 田 1 亿亩)来测算 , . 9 在假定开发的标准和难易程度不变 的情况下,对这些 低产田进行一轮改造需要 4 年时间。而且由于农业综 2
投入的政策,是借鉴世界银行项 目管理的成功做法 。但 从执行情况来看,有些省 ( 区)资金的配套和到位不够 理想。二是乡、村及群众 自 筹资金严重不足,完不成上 级下达的计划,对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仍停 留在投工投劳 的水准上 ,上级给多少钱 ,干多少活 ,资金不到位,工 程就不动工。甚至擅 自 缩小开发范围,减少开发项 目 建 设内容 ,降低开发质量标准。三是有偿开发资金在拨付 过程中有的被上一级财政扣拨 ,用于偿还陈欠。四是个 别开发乡镇随意挪用农业开发资金,用于其他与农业综 合开发不相关的费用支出。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 项 目的进度、标准和工作的完成 ,使农业综合开发项 目
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
加大补贴力度促农民就业创业农民收入创新高增收面临新挑战农民收入是农民生活的基础,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基础,也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农民增收的高度重视。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扣除物价指数增长了8%,农民收入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但当前,支撑农民增收的两个主要来源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受阻,一些企业关闭和停工,导致农民外出就业困难、工资水平降低;另一方面,国内粮食、棉花、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致使农民依靠务农增收的形势也趋于严峻。
在当前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加大惠农政策增收力度,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增收渠道,积极开辟外出就业增收空间,着力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机会,内外联动,多措并举,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合力。
【延伸阅读】2004年以来,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激励下,在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农民收入增幅连续5年超过6%,是20多年来的第一次。
近5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累计增加2000多元,年均增收400多元,这也是历史上的首次。
努力防止谷贱伤农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中央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初步形成了新时期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带给农民“真金白银”的实惠。
农产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收入。
今年将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效引导市场走势,防止谷贱伤农。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技术 提速农业农村现代化
应用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美、英、日等国家已在智慧农业新业态发力,正如美国普度大学在现代农业发展报告中指出:“现代农业经历了人力和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农业1.0)、生物-化学与大马力机械农业(农业2.0)、数字化精确作业(农业3.0)不同的历史阶段,目前正向大数据驱动、机器人为工具的智慧农业(农业4.0)方向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的国际趋势也进一步表明,智慧农业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农业竞争的焦点,也是继农业基因技术革命后,国际现代农业发展竞争的制高点。
世界各国纷纷超前布局,抢抓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引发的新一轮现代农业发展新机遇。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重塑我国现代农业,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人工智能同农业全面结合与渗透,形成了智慧农业新业态,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新一轮农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同时也正在深刻改变我国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内容,更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构筑现代农业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还是我国推动传统农业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传统农业变革的重要途径。
通过智慧农业的建设,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建设智慧农业,为助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意义重大智慧农业是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竞争的制高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大数据、传感器、机器人等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技术 提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封面专题COVER TOPIC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
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从“农业现代化”到“现代农业”
1 0 . 6 3 %, 籽粒 属 中硬 粒 , 营 养 品质 和 商
品 品质优 良 。 技 术成 熟 度 : 经 过 3年本 单 位 的实 验, 3年省 区试验 和 3年 的种子 生产 营 销和 2年 的大面 积示范推 广 ,制 种 、 营 销、 栽培 技术 成熟 , 每生 产 1斤种 子 能 给公 司带 来 1 . 1 : 1 . 4元 的效 益 , 同时给 制 种 基 地 带 来 1元/ 斤 的 间 接 经 济 效
响力和 竞争 力 。
农业 应用 远程 信息 获取
无 线传感 器研 究
项 目简 介 : 农 业信 息化 是我 国 进入 2 l 世纪 后建 设现 代农 业 的重 大战 略选 择, 数 字 农业 作为 农业信 息化 科学 技术 研 究 的重 要 内容 ,其科 技 创新 成果 的 农 业 示范 应 用 , 将是 2 1世纪 农 业科 技 进 步 的重要标 志之 一。信 息 的获取 ( 测
■ C N T P 广 场 . 1 昊 代 农 业 打 造 中 国 新 技 术 新 产 品 权 威 资 讯 平 台
维普资讯
丝 黑穗病 玉米 杂交金 玉 2 号
产 品 简介 : 高产 、 优质 、 高抗 丝黑 穗
病玉 米杂交 金玉 2号 , 根据 黑龙江 省西 部地 区干旱 、 盐 碱地 和丝黑 穗病 重 的特
信 息 获 取 无 线 传 感 器 网 络 节 点 技术 ,
无 线 传感 器 网络 组 网技 术 理论 、方法 与实 现 ,以及面 向数 字 农 业实 践 和可 供 推 广应 用 的无 线传 感 器 网络 系统 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马晓和(2007)提出,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从过程看,是实现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从结果看,是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我们通过总结认为,现代农业是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工具,先进科学管理和经营体系,资源高效利用,高经济效益,与环境和谐并可持续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商品型农业产业。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_杨少垒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杨少垒蒋永穆(四川大学,成都610064)摘要:我国特殊的人地矛盾、基本制度、区域状况和宏观背景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逻辑起点。
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为核心要义,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利益协调为根本方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科学内涵*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07&ZD027),四川大学“985”工程三期“经济发展与管理研究创新基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项目(skgt201103)。
收稿日期:2012-9-25作者简介:杨少垒男(1983-)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蒋永穆男(1968-)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76(2013)01-069-(11)上海行政学院学报The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2013年1月第14卷第1期Jan .,2013Vol.14,No1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科学内涵的分析框架对于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柯炳生认为,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发展战略、方式和途径。
①高帆认为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实质一致性与路径差异性”之间的某种组合。
②更进一步地,对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也有学者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如卫龙宝等认为其主要内容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富民强农的基本目标、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方针,按照整体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要求,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人力资源、市场潜力的优势,全面增强科技支撑、综合生产、市场竞争的能力,走出一条经济高效、功能多样、产品安全、技术密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GIS在农业中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GIS在农业中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一、应用现状1.1国外GIS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现状:自20世纪5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概念的提出到现今地理信息产业的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
加拿大、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GIS在农业中的研究,目前已得到较为广泛而又深入的应用。
如美国用装有GIS的农业机械进行变量作业,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开发出许多基于GIS的决策支持系统侧,法国数字植保机械集成应用GPS和GIS进行变量喷施作业。
据1998年美国精确农业服务商和种子公司的调查显示,在他们的用户中,有82%土壤采样时采用GIS制图,61%采用GIS进行产量分析。
印度、巴西等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步采取措施,依托GIS、遙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各具特色的数字农业。
诸多实践表明,包括GIS在内的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科技贡献份额逐年提升。
1.2国内GIS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GIS 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国的农业领域,从耕地资源决策管理、区域农业规划与区划、农业灾害监测、粮食流通管理与粮食生产辅助决策到农业生产潜力研究、农作物估产研究、精确定量农业研究、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等,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些研究成果己被应用于农业生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推进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之超图、傲图等国产GIS软件的推陈出新,以及农业GIS应用专门人才的加快培养,均为GIS在农业领域的扩大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农业中对GIS的应用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但是已经展现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展现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也亟待解决。
2.1现有专门人才的培养跟不上农业GIS研究与应用发展的步伐。
对于GIS 的应用,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国在这方面还不太成熟,技术不完善,造成专业人员的短板,这就是农业在GIS上的应用缺乏支撑条件。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生物、信息技术是农业发展双引擎(关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高端访谈③)本报记者余建斌《人民日报》( 2012年04月23日 20 版)张亚平近影。
阅读提示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以科技进步为主要推动力的新型农业。
未来10年,我国食物和纤维需求总量将显著增长,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变化。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推动着农业常规技术的效率革命和农业体系的创新升级,是农业科技的主体。
生物、信息技术是农业科技主体■以“组学”为基础的生命科学将引领农业生物科技革命■精准农业技术、农业智能装备将会得到快速发展记者: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对此您如何理解?张亚平:我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以科技进步为主要推动力的新型农业。
未来10年,我国食物和纤维需求总量将显著增长,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变化。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推动着农业常规技术的效率革命和农业体系的创新升级,是农业科技的主体。
农业生物技术是农业科技领域的源头性和战略性高技术,将带动整个农业科技的发展。
当今农业面临人口增加带来的粮食需求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和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稳定性等巨大压力,需要重新思考农业科技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即一方面利用先进生物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农业动植物的经济产量和获得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建立整套清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来保证食品的安全;另一方面提高作物本身对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气候极端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创制农业资源节约利用技术体系,提高作物对光能、水分以及氮磷钾大量营养元素和铁锌硼铜等微量营养元素的利用率。
生态高值农业的概念及其国内发展趋势
生态高值农业的概念及其国内发展趋势作者:王大伟来源:《中国科技术语》2014年第07期摘要: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转型迫在眉睫,新农村新农业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成为时代主流,走上“充分应用现代化及未来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信息技术、新生物技术等武装起来的生态高值农业道路”,从而与工业并驾齐驱。
文章介绍生态高值农业的概念与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旨在引起人们对生态高值农业的关注,为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动力。
关键词:生态高值农业,农业现代化,植物种质资源,农业信息化中图分类号:N04;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4)S1-0144-03Concept of Ecological Highvalue Agriculture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hinaWANG DaweiAbstract: As the basic which supports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agriculture has an urgent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mode to modern mode. New countryside and new agriculture will also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tim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social progress, and find the way of making full use of modern and future new energy source, new ecological armed materials, new equipment,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ological technology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highvalue agriculture to go hand in hand with indust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trend of ecological highvalue agriculture to arouse people’s attention and also provide the motivation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Keywords: ecological highvalue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收稿日期:2014-06-11作者简介:王大伟(1985—),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光电部实审审查员。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查报告
• ——如何在政府和市场之间,介入社会组织或者 NGO(学术团体)参与科研项目管理,使管理专业化、
透明化、民主化。要重新认识和利用社会团体。
• ——政府投资是要解决问题的,如何使项目承担 人的研究行为与责任相匹配(是否解决了问题)
• ——按支出行为进行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零结
余等新的财政财务方式,客观上也要求科研经费申报的
• 国际农业科技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大型国际性 的合作研究正日益兴起,已经由被动合作到主动合作、 由学生到老师
• ——国际性的植物基因组计划:茄科、葫芦科 • ——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愿望
PPT文档演模板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查报告
•新变化新问题9
•政府管理职能转变
•
• ——政府的部门如何转变职能,摆脱琐碎的具体 项目管理;
农业科技提出了新的需求动力,但是很显然,中 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而且已经不仅仅是经费投入不足问题。这其中, 深层次的问题制约显得越来越突出。
•
PPT文档演模板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查报告
•深层次问题之一
•结构
•
•──产业不均衡 •──产业内部各学科不均衡 •──软技术与硬技术(产品)不均衡 •——单项技术与系统性技术不均衡 •
PPT文档演模板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查报告
•新变化新问题2
•技术使用者变化
• 与现代生产相适应的新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出现, 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科技的服务形式发生变化,技术 使用者发生变化。
•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龙头企业基地 • ——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出现(农机队) •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后的土地承包大户 •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乡村劳力构成
农业现代化发展论文农业发展论文: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业现代化发展论文农业发展论文: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我国一直把农业当做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但惠农政策在实施过程所需的相关配套性政策措施还不够。
国家应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与生态化,农业服务与市场化,农村向城市化转型,小康、藏富于民与国家复兴,农业对抗通货膨胀的定海神针作用等五个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使之成为第一国策。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三农”问题;农业安全;农业战略一、我国“三农”问题及农业现状“三农”问题是指我国由于历史因素形成的彼此关联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质是涉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社会公平、共同富裕以及国家的产业战略布局的大问题。
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可以看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是明确的、迫切的。
但是,对于影响“三农”问题的主、客观因素的认识及如何解决、处理和平衡三者的关系问题,理论界尚存争议,需进一步厘清。
有人说,解决“三农”问题要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入手,对宏观政治体制、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派遣大批“小康工作队”与广大农民“三同”,在实践中探讨、创造、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1]也有人把新农村建设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模式和基本方向。
更有一些地方政府受利益驱使,以发展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名义,违反农民意愿,在农村大搞“并户拆村、进城上楼”的政策,对农业生产资料强行征购和整合。
本文认为,改变“三农”问题现状及诠释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从彻底改变农业生产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落后的状况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变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为内需导向型增长方式,带领农业人口和地区走向共同富裕,使农业在防止未来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可能造成的冲击、扭转通货膨胀长期向上的趋势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占比较高。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摘要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体现着科学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促进了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曾在科技上有过光辉成就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
经过80多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思想,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学科齐全、独立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科技水平的差距;而且在某些科技领域的年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对策研究分析AbstractEvery major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reflect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tremend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the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modern times which has promoted social lifestyle, production mode, and the fundamental changes in our way of thinking.China is one of the earliest civilizations in the 16th century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advanced position in the world. Due to various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reasons, there had been brillia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far behind in modern Western countrie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arxi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guidance,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China's reality, to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reers. After 80 years of hard work to form a complete se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ed the people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discipline, independence and integr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reducing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gap; and in some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results have met or exceeded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has played a huge role.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Research and analysis目录1:引言--------------------------------------------------------(1) 1.1:时代背景--------------------------------------------(1) 1.2原因及深远意义----------------------------------------(2)2:我国科技发展的有关情况 ------------------------------------(3)3:当代中国科技发展中的对策和理论分析-------------------------(4)3.1:科技体制改革的极力推进 -----------------------------(4) 3.2: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4)3.3: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5)3.4:科技投入的进一步佳大化------------------------------(5)4:参考文献1. 引言1.1时代背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抓住关键环节 打通“科技强农”之路——对长沙市依靠科技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调查
校和科研 院所 ,上千家 高新技术企
派 了4 0 0 余 名 农业 类科 技专 家学 者
业、上 市公司 、投 融资机构和 科技 中介机构参 加会议 。据 统计 ,2 0 1 0
年组织 的 “ 科 交 会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与技 术需 求对 接会 ”,收集来 自8 0 家农业 生 产企 业 的 1 0 0 多项 技术 需 求,邀请湖南 农业大学 等1 0 所 高校 和科研 院所 的3 0 多位技 术专 家到现 场答 疑,切 实解 决 了该市 农业企业 发展 中的一些 关键 技术难题 ,成功 签约项 目1 5 个 。2 0 1 1 年 组织的 “ 农 业科技成 果与技 术需求对接 会 ”, 邀请 了上 海交通大学 等 1 0 所 高校 、 科研 院所 的1 8 位专 家教授和 湖南曙 光山城酒业 有 限公司 等5 4 家企 业代 表 ,促成企 业与专 家达成合作 意 向 4 4 项 。近3 年共 择优 支持 3 2 个科 交 会 签 约农业 项 目,扶持 资 金达7 0 0 万 元,有效促 进 了农业 科技成 果转
技 园区科技创 新基础条件 建设 。继
大 、湖南 农科院等 单位专 家学者进 行 座谈 ,全 面听取 专家学者 对全市 “ 科技 强农 ”工作 的意见建 议 ,将 专 家学者 的合理化 建议充 分吸纳到 该市 《 十- - Z科学 技术发展 总体规 划 》 中。同时 ,成 立农业科 技领导
民人均纯 收入1 5 0 5 7 元。
一
元 。2 0 1 2 年仅科 技 口投入 农业科 技
经费达3 5 0 0 万 元。同年 ,得 到该市 重点支持 的隆平种业 有限公 司、湖 南 水 稻 研 究 所 等 单 位 开 展 的 水 稻
新品种选 育项 目,选 育新品种3 0 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查报告
新变化新问题4
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已经进入国 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已经进入国 30年发展 际农业科技主流。在此基础上,应该有新的发展模式。 际农业科技主流。在此基础上,应该有新的发展模式。 ——国际性的农业科技大会主办国 国际性的农业科技大会主办国 ——部分科学家担任国际农业科技组织领导人 部分科学家担任国际农业科技组织领导人 ——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培训 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培训
深层次问题之三 (一)背景概要
机制
──立项脱离需求 ──立项脱离需求 ──以论文考核评价 ──以论文考核评价 ──成果难以应用推广 ──成果难以应用推广
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当下的中国, 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当下的中国,解决这 些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些深层次问题 , 需要通过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 来最终建立起新的体制或者新的体系。 来最终建立起新的体制或者新的体系 。 但这种 创新既不能与现有体制发生大的冲突, 既不能与现有体制发生大的冲突 创新 既不能 与现有体制发生大的冲突 , 又不能 为未来改革留下障碍;既要加大投入 加大投入, 为未来改革留下障碍 ; 既要 加大投入 , 又不要 因为新的投入而加剧或者固化已经存在的弊端。 因为新的投入而加剧或者固化已经存在的弊端 。
新变化新问题9 新变化新问题9
政府管理职能转变
——政府的部门如何转变职能,摆脱琐碎的具体项 政府的部门如何转变职能,摆脱琐碎的具体项 政府的部门如何转变职能 琐碎 目管理; 目管理; ——如何在政府和市场之间,介入社会组织或者 如何在政府和市场之间, 社会组织或者 如何在政府和市场之间 介入社会组织 NGO(学术团体)参与科研项目管理,使管理专业化、 NGO(学术团体)参与科研项目管理,使管理专业化、 透明化、民主化。要重新认识和利用社会团体。 透明化、民主化。要重新认识和利用社会团体。 ——政府投资是要解决问题的,如何使项目承担人 政府投资是要解决问题的, 政府投资是要解决问题的 的研究行为与责任相匹配(是否解决了问题) 的研究行为与责任相匹配(是否解决了问题) ——按支出行为进行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零结余 按支出行为进行预算、国库集中支付、 按支出行为进行预算 等新的财政财务方式,客观上也要求科研经费申报的实 等新的财政财务方式,客观上也要求科研经费申报的实 事求是。 事求是。
《【从“农业现代化”到“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包括5个方面》
《【从“农业现代化”到“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包括5个方面》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
然而,我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要满足工业原料不断加大的需求。
据估算,粮食需求每年增长80~100亿斤,而资源约束将更加突出。
与此同时,农业还承担着农民增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任务。
面对诸多挑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显然难以应对。
因此,必须改造传统农业,走现代农业之路。
202x年12月23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明确告诉我们,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是生产发展,而发展生产的方向是建设现代农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几代领导人努力追求的目标。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曾说,195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
10年后,中央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并称为"四个现代化"。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了强劲的动力。
202x年1月3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上。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曾表示,未来15年,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在动植物新品种的自主创新、开发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农业工程技术与智能化装备、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六大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降低对外技术的依存度。
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简介
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简介1.中心背景: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CAP)是一个致力于中国农业和农村战略性和应用性研究的科研机构。
自从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成立以来,中心就注重与政府决策部门及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密切合作,共同就中国的农业与食物安全、农村发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研究,使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便奠定了其在中国农业经济政策分析方面的独特研究能力。
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于2000年10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基地。
中心的宗旨是通过规范而科学的研究,为政府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中国的农村现代化做出贡献。
2.中心的研究领域: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核心研究领域有以下四个方面组成:农业科技和生产政策研究、资源和环境政策研究、城乡协调发展和扶贫战略及政策和农业发展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农业发展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跨部门、跨领域的研究项目;前三方面领域的研究为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提供数据和参数基础,而后者研究成果又可以为前三方面领域的研究提供背景和支持。
农业科技与生产政策研究部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中国农业综合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中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中心的农业科技与生产政策研究部的目标是为国家建立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涉及以下研究领域:(1)农业科技投资政策和体制改革研究,包括科技投资影响评价和优先序,科研和技术推广的体制改革,公共与私人科技部门的关系,农业知识产权政策,种子市场等研究;(2)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的经济影响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3)农业生产投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尤其是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4)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和农业技术采用研究,尤其是参与式技术推广方式的推广及相关政策的研究;(5)农业生物多样性经济研究,主要包括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经济影响评价和政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科院: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100年核心提示:
新京报讯昨日,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
报告指出,截至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
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
农业水平差距明显
据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介绍,中国农业现代化起步大致时间是1880年左右,比发达国家晚了100年。
中国农业生产率与发达国家有多少差距?据分析,美国是中国的90多倍,日本和法国是中国的100多倍,巴西都比中国高。
中国农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呢?何传启表示,如果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计算的话,2008年中国农业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与韩国差36年。
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低约10倍,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比国家现代化水平低约10%。
2.8亿农民需转移
报告测算,未来40年,中国需要把2.8亿农民转移出去,农业劳动力总数将从3.1亿下降到0.31亿。
为此,专家们提出建议,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必然的选择。
“目前,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着诸多挑战。
”何传启说,比如,2008年以来,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值的40%;2008年,中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3%;目前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仅为美国的1%。
面对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报告还提出了13条建议,包括建议明确划分5亿亩左右的优良农田作为“国家食品粮生产基地”和研制“中国人营养指南”。
(本文来源:新京报作者:仲玉维)责任编辑:N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