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字其实是误读,你知道吗?

合集下载

容易读错的中国地名

容易读错的中国地名

中国的文字,有时候还真的在一点一划上,或者在读音上、语意上大有区别,一不小心就字失一毫,地差千里了。

我国的这些地名,还真难全读准确!当然,语言是流动的,是液态的,今天的错误有些或许就成为明天的正音了,字典只是一个特定时代的语音规范。

语音的确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而这一切都是人逐渐造就的。

一、容易错写的地名1、沁阳与泌阳据说在80年前,冯玉祥手下的一个参谋在书写作战命令的时候,把部队集结的地点沁阳随手写成泌阳。

沁阳在河南北部的焦作地区,而泌阳在河南南部的驻马店地区。

只多了一笔,部队瞎跑了几百公里,整个战役也就完全失败了。

2、岷江与闽江我们也有过把岷江(Mín民)洪水读成闽江洪水,岷江在西南,而闽江在东南,比沁阳和泌阳之间的距离更远。

二、容易误读的地名1、耒阳与莱阳有人常常把湖南的耒阳(Lěi垒)被误读成来阳,而真正的莱阳在山东;2、莘县与莘庄山东莘(Shēn深)县,学生们一般读不错,因为有莘莘学子之说;但我们到上海又读错了上海莘庄(Xīn新)。

三、容易同字别音的地名1、浙江的丽水(Lí离)被误读成丽(Lì立)水,2、台州(Tāi)被误读成台(Tái抬)州;3、湖北的监利(Jiàn见)被误读成监(Jiān尖)利;4、河南的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四、容易近字别音的地名1、安徽的亳(Bó驳)州,几乎经常被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2、郴州(C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3、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被误读成愣(Lèng),这两个字长得很像,一不留神就读错;4、内蒙古的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ó),所以有一次和巴彦淖尔的同志一起联欢,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热情地感谢我读对了他们家乡的名字。

可见平常误读率很高。

五、有些误读是因为地名中含有多音字,需要坚持的是“名从主人”的原则,例如:1、河北的蔚县,正确读音是Yù(玉);2、安徽的歙县,正确读音是Shè(社);六安,正确读音是Lù(路);3、山西的繁峙县,正确读音是Shì(是);长子县,正确读音是Zhong(掌);六、地名专用的字音江西铅山(Yán盐),误读率一定很高,因为谁想到普通的”铅”还是多音字而且是地名专用的字音。

中国地名读音4

中国地名读音4

中国地名读音神州地名你能读几多??盱眙怎么读??淄博,淄川的zi读成zhi安徽的亳(Bï驳)州,几乎时常被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湖北的监利(Jiàn见)被误读成监(Ji ān尖)利;河南的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湖南的耒阳(Lěi垒) 被误读成来阳,而真正的莱阳在山东……听说在80年前,冯玉祥手底下的一个顾问在书写作战命令的时辰,把军队结集的所在沁阳随手写成泌阳。

沁阳在河南边以及北边部的焦作地域,而泌阳在河南南部的驻马店地域。

只多了一笔,军队瞎跑了几百千米,全般战争也就纯粹掉败了。

咱们也有过把川江(Mín平易近)洪水读成闽江洪水,川江在西南,而闽江在东南,比沁阳以及泌阳之间的间隔更远。

在电视机节目中,误读地名是一件很郁闷也很难堪的工作,而且很容易成为一种笑柄。

读对地名,是对人家起码的尊重。

浙江的丽水(Lí离)被误读成丽(Lì立)水,台州(Tāi)被误读成台(Tái抬)州;安徽的亳(Bï驳)州,几乎时常被读如何丰唇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湖北的监利(Jiàn见)被误读成监(Ji ān尖)利;河南的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湖南的耒阳(Lěi垒) 被误读成来阳,而真正的莱阳在山东;郴州(D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新疆的巴音郭楞(Lãng)被误读成愣(L âng),这两个字长得很像,一不留神就读错;内蒙古的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ï),以是有一次以及巴彦淖尔的同道一起联欢,他们的熬头件事就是热忱地感激我读对了他们家乡的名字。

可见平常误读率很高。

有些误读是因为地名中含有多音字,需要对峙的是“名从主人”的原则,例如:河北的蔚县,不错读音是Yù(玉);安徽的歙县,不错读音是Shâ(社);六安,不错读音是Lù(路);山西的繁峙县,不错读音是Shì(是);宗子县,不错读音是Zhǎng(掌);山东莘(Shēn深)县,学生们一般读不错,因为有莘莘学子之说;但我到上海又读错了上海莘庄(Xīn 新)。

汉字字音常见误读(二)因读“半边字”而误读(第一部分)

汉字字音常见误读(二)因读“半边字”而误读(第一部分)

汉字字音常见误读(二)因读“半边字”而误读汉字中虽然存在着大量的"形声字",但是由于古今语音变化、字形变化等原因,现在其中许多字的"声旁"(声符)已不能正确表音,甚至会导致误读。

过去戏说"秀才不识字,读字读半边",就是讽刺这种误读现象的。

隘(ài)狭窄,如"狭隘";险要的地方,如"关隘"。

不要因"益"而误读为yì。

铵(ǎn)化肥有"硫铵"、"碳酸铵"。

不要因"安"而误读为ān。

胺(àn)有机化合物。

不要因"安"而误读为ān。

盎(àng)古代的一种盆;又形容旺盛,如"盎然"。

不要因"央"而误读为 yāng。

捭(bǎi)分开。

如"纵横捭阖(hé)"。

不要因"卑"而误读为 b ēi。

稗(bài)草木植物名。

古代称小说为"稗史"。

不要因"卑"而误读为 bēi。

颁(bān)发下。

如"颁布"、"颁发",不要因"分"而误读为 fēn。

傍(bàng)靠近,临近。

如"傍岸"、"傍晚"。

不要因"旁"而误读为 páng。

煲(bāo)一种锅;用于煮或熬。

不要因"保"而误读为bǎo。

迸(bèng)向外喷溅,如"迸发"、"迸裂"。

不要因"并"而误读为bìng。

愎(bi)固执,乖戾,如"刚愎自用"。

容易读错的汉字汇总-建议收藏一下

容易读错的汉字汇总-建议收藏一下

容易读错的汉字汇总-建议收藏一下星宿。

xingxiu。

二十八宿番禺。

panyu。

广东地名袒免。

danwen.五世亲。

(《古汉语常用字典》注:袒。

tan;免,mian)龟兹。

qiuci.西域国名可汗。

kehan.汉、唐以来北、西域少数民族首领号。

阏氏。

yanzhi.匈奴称夫人冒顿。

modu.秦时匈奴<单于>名。

牂牁。

zangke.蜀江名,又古郡名汨罗。

miluo.江名。

又,boluo.县名句读。

judou.曹大家。

家,gu.班昭。

“家”古代有gu音万俟禼。

moqixie.南宋人名泷水。

longshui.水奔湍。

日本人称瀑布为泷。

有人名:吴明泷。

月氏。

旧读:rouzhi.现读:yuezhi.西域国名身毒。

旧读:juandu.现读:yandou.古代称印度。

也称为天竺鲁般。

luban.即鲁班。

樊於期。

於读wu.(《古汉语常用字典》引《尚书。

大禹谟》:於,帝念哉。

於,叹词。

读wu.郦食其。

liyiji.汉代人名宁馨儿。

nenghenger.语出《晋书。

王衍传》宁馨当音螚亨,义犹今语那样。

宋叶大庆《考古质疑》言之最详。

又宋周密《癸辛杂识》载徐渊子《一剪梅》词云:“它年青史总无名,我也能亨,你也能亨”。

注“能亨,乡音也。

”仆射。

puye.姑射。

guyi.无射。

wuyi.滹沱。

旧读wutuo.今读:hutuo.河名盟津。

mengjin.国土。

旧读guodu矰缴。

旧读zengshao。

今读zengzhuo.拴在箭上的丝绳枹鼓。

fugu.《国殇》:援玉桴兮击鸣鼓。

桴即枹,鼓椎。

琅琊。

旧读langye.今读琅琊。

古郡名。

邪谷。

yegu.纶巾。

guanjin.亦可读:lunjin牺樽。

suozun.率更。

lvgeng.盘飧。

pamsun.矛盾。

maosun黄能。

huangnai.《尔雅。

释鱼》:“鳖三足,能。

”委蛇。

weiyi於戏。

wuhu.叹词尸解解读luo.般若读boruo..出自佛典,智慧。

众生众读zhong,第一声。

地名读音

地名读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挑战中国地名读音,神州地名你能读几多听说在80年前,冯玉祥手底下的一个顾问在书写作战命令的时辰,把军队结集的所在沁阳随手写成泌阳。

沁阳在河南边以及北边部的焦作地域,而泌阳在河南南部的驻马店地域。

只多了一笔,军队瞎跑了几百千米,全般战争也就纯粹掉败了。

咱们也有过把川江(Mín平易近)洪水读成闽江洪水,川江在西南,而闽江在东南,比沁阳以及泌阳之间的间隔更远。

在电视机节目中,误读地名是一件很郁闷也很难堪的工作,而且很容易成为一种笑柄。

读对地名,是对人家起码的尊重。

浙江的丽水(Lí离)被误读成丽(Lì立)水,淄博,淄川的zi误读成zhi;湖北的监利(Jiàn见)被误读成监(Jiān尖)利;河南的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台州(Tāi)被误读成台(Tái抬)州;安徽的亳(Bó驳)州,几乎时常被读如何丰唇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湖北的监利(Jiàn见)被误读成监(Jiān尖)利;河南的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湖南的耒阳(Lěi垒) 被误读成来阳,而真正的莱阳在山东;郴州(C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被误读成愣(Lèng),这两个字长得很像,一不留神就读错;内蒙古的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ó),以是有一次以及巴彦淖尔的同道一起联欢,他们的熬头件事就是热忱地感激我读对了他们家乡的名字。

可见平常误读率很高。

有些误读是因为地名中含有多音字,需要对峙的是“名从主人”的原则,例如:河北的蔚县,读音是Yù(玉);安徽的歙县,读音是Shè(社);六安,读音是Lù(路);山西的繁峙县,读音是Shì(是);宗子县,读音是Zhǎng(掌);山东莘(Shēn深)县,学生们一般读不错,因为有莘莘学子之说;但我到上海又读错了上海莘庄(Xīn新)。

课文中易读错的字

课文中易读错的字

第一册●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赞美》)倾圮:“圮”易误读为jǐ,应读为p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致橡树》)慰藉:“藉”易误读为jí,应读为jiè。

备注:我国著名配音艺术家丁建华女士朗诵这首诗也将“藉”误读为“jì”。

按理说,她是不会读错的,很可能是为了保持全诗音韵的谐和,因为全诗押的都是“i”韵――这极有可能是舒婷本人将“慰藉”误读为“wèijí”,以致在韵脚字的选择上出现了一点小失误。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梵婀玲:“梵”易误读为fán,应读为fàn。

●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少解:“少”易误读为shāo,应读为shǎo。

备注:“少”是“稍,略微”之意,不通“稍”。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穴:“穴”易误读为xuè,应读为xué。

第二册●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祝福》)门槛:“槛”易误读为jiàn,应读为kǎn。

●你那件事走车路,不对;(《边城》)车路:“车”易误读为chē,应读为jū,此处的“车”是指象棋棋子的一种。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主义》)脑髓:“髓”易误读为suí,应读为suǐ。

●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拿来主义》)阿剌伯:“剌”易误读为lā,应读为lá。

备注:“阿剌伯”现译为“阿拉(lá)伯”。

●写的是“苍颉体”,苍劲有力。

(《庄周买水》)苍颉:“颉”易误读为xié,应读为jié。

●骊山北构而折,直走咸阳。

(《阿房宫赋》)骊山:“骊”易误读为lì,应读为lí。

备注:“骊山”也叫“郦(lì)山”。

骊,纯黑色的马。

第三册●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卫风·氓》)载:“载”易误读为zǎi,应读为zài。

中国地名生僻字

中国地名生僻字

极易读错的中国地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字的读音,尤其是那些“似曾相识”的国内地名,比起其他语言的地名单词来,总是显得怪异难读,甚至还时不时的让人闹出一些不大不小的笑话跟误会。

究其原因,一是本来就不熟,只好急来一蒙,对了算是运气好,不对就只好任人贻笑大方了。

二是不够细心,犹如马大哈,加之记性不好,见字即读,出错在所难免。

这样,闹出笑话自不必说,同时也很容易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大严谨的人!所以,一当发觉有人整理出比较标准的地名读音时,我便随手录下,攒在一起,时而翻翻看看,以增强记忆,避免一错再错。

这里收集了一些读音易错的国内地名,意在与各位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分享读音正确的快乐。

辽宁的阜新,“阜”字应读Fù(富),但在辽宁一般被误读成Fú(扶),在北京一般被误读成Fǔ(抚)。

河北的蔚县,“蔚”字应读Yù(玉),一般被误读成Wèi(卫);河北的井陉,“陉”字应读Xíng(形),蠡县,“蠡”字应读(Lǐ里);山西的隰(Xí席)县,山东的莒(Jǔ举)县,茌(Chí迟)平;山西的繁峙县,“峙”正确读音为Shì(是);长子县,“长”正确读音为Zhǎng(掌)。

河南的浚(Xùn讯)县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河南的柘(Zhè)城,武(Zhì)陟。

山东的莘(Shēn深)县,学生们一般不会读错,因有成语“莘莘学子”在前;但一般的人或有些地区(如上海)又读成莘(Xīn)庄了;安徽的歙县,“歙”正确读音是Shè(社);六安,“六”正确读音是Lù(路);安徽的黟(Yī衣)县,枞(Zōng宗)阳;安徽的亳(Bó驳)州,几乎经常被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江苏的盱眙(Xū虚Yí宜),邗(Hán寒)江,邳(Pī批)州;浙江的丽(Lí离)水被误读成丽(Lì立)水,台(Tāi胎)州被误读成台(Tái抬)州。

常见易读错的汉字

常见易读错的汉字

常见易读错的汉字(一)日常生活用品毳cuì:一种在泥路上滑行的交通工具。

毇huǐ:舂或碾米使精:“畜力挽行,循槽转辗,日可毇米三十馀斛。

”廛chán:会义字。

古代城市平民一户人家所居的房地。

市廛:集市。

匜yí:形声字。

受物之器。

本义: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像瓢。

缶fǒu:一种瓦器,大肚子小口,可盛酒,盛水,也可作打击乐器。

鬲lì:鼎一类的器具。

鬳yà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

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圆形器具,圆口,两耳。

簠fǔ:古代祭祀时盛稻梁的器具,长方形,有盖有耳斝jiǎ: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珏jué:合在一起的两块玉黹zhǐ:用针做的活,特指除单纯用针缝的以外的活,如刺绣、编结、绒绣緜mián:绵的异体字。

蚕丝结成的片或团。

囷qūn:古代的一种圆形谷仓。

爨cuàn:烧火做饭。

爨,炊也。

——《广雅》仝tong:“同”的古字。

仝,同古文,出《道书》。

——《广韵》埙xūn:形声字,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大小如鹅蛋,六孔,顶端为吹口觚gǔ:古代一种盛酒大器具甑zèng :古代蒸饭大一种瓦器甗yǎ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陶制或青铜制鬹guī:古代陶制炊具,嘴像鸟喙,有把柄和三个空心的短足龠yuè:古代管乐器,形状像笛。

辇niǎn:古时用人拉着走的车子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圭guī:古代测日影的工具黺fèn:畫粉也。

彩色花纹合gě:量粮食的器具,一升的十分之一斛hú:量器,古代以十斗为斛,后来以五斗为斛嘉量liáng:标准量器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具,全套量器从大到小依次为:斛,斗,升,合,龠。

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

豊lǐ:古同“礼”,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辂lù:古代车前的横木。

古代的大车耒leǐ耜sì:古代耕地用的农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字其实是误读,你知道吗?
汶川十年10 Years · Wenchuan — 02 —解析“汶”字丨“汶”字读音的流变在岁月的更迭中,我们迎来的不仅是山河的变换,更有文化的变迁。

汉字,在字形上,历经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草、行等,直至最终被确定为书写方便的简体字;在字音上,声母、韵母与声调组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并且根据人们的读音习惯产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你可知道,最初“汶川”一词,在地震灾情报道中是被误读了吗?
“汶”字在2008年以前并不是一个常用汉字。

2008年5月12日,一场超强地震,让“汶川”声名远播。

当时,由于该字较为生僻,媒体在报道时仅依字典的注音取了“wèn”音,却忽略了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在此音后的释义有“汶河、大汶河,水名,都在山东”的标注,指的是山东泰山莱芜一带的“汶水”,而非四川茂县的“汶川”。

这也是“汶”字的本义,它是一个像“江”字一样,古时特指一条水流的名称用字。

《左传·僖公元年》:“公赐季友汶阳之田。

”杜预注为:“汶阳田,汶水北地。

汶水出泰山莱芜县。

”杜预的注语明确了读作“汶(wèn)水”的这条河是位于山东的。

山东大汶河那么四川的“汶川”应该读什么音呢?“汶”字共有4个读音出现在汉语文献中:mén、mín、wén、wèn。

四川的“汶
川”应该读作“mín”,“汶”通“岷”,指的是蜀地的岷山、岷江地区,《尚书》和《史记》中在指称蜀地这一地区时,都用的是“汶山”“汶河”。

晋代的阚骃著《十三州志》,载有望帝杜宇禅让王位,自己离开,幻化为杜鹃的故事,里面讲到的“其尸亡,至汶山却是更生”正是蜀地的岷山。

所以用到“汶”字的山、河之名,其发音需要查看上下语境,指在今山东地区的当读“wèn”,而在今四川、甘肃岷山地区的则当读“mín”。

岷江源出岷山高峰峦重叠、河谷深切的岷山,为强烈隆升的褶皱山地,是岷江的水源地。

其北起甘肃省东南部岷县境内,南止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逶迤700余公里,山脊海拔高达4000至4500米。

主峰雪宝顶位于松潘县城东,分布有现代冰川与众多古冰川遗迹,十分雄伟壮观。

缪宜江/摄影辽东的汶城,古称孤竹国,念作“wén chénɡ”应是地名读音依从当地人的选择了。

说到地名读音约定俗成的问题,在“汶川”读音的流变中也可探知一二。

由于2008年地震后,媒体都读了“wèn chuān”,这个误音得以广泛使用。

于是在之后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七版中做了修订,“汶”条下的释义补入第二例词“汶(wèn)川,地名,在四川”。

语言应用中约定俗成的力量不容小觑,地名两读的情况在实践中将会长期存在。

孤竹国夷齐庙残碑《采薇图》典出《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

相传,孤竹君遗命立季子叔齐为继承人,国君死后,叔齐让位给兄
长伯夷继位,伯夷执意不受,叔齐也不愿继位,最终兄弟俩先后放弃王位,投奔周国明君周文王姬昌。

姬昌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伐纣,伯夷、叔齐二人扣马谏阻,未果。

武王灭商后,伯夷和叔齐耻食周粟,居于山中采薇而食,最后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这则“不食周粟”的故事,成为形容气节高
尚之人的代名词。

李唐(宋)/绘画“汶”字在《广韵》里还
列有一义,但在典籍里并不多见,作黏的唾液讲,读作“wén”。

而更常见的是读作“mén”。

汶(mén)濛(ménɡ),意为沾污。

《楚辞·离骚·渔父》有:“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讲的是屈原为佞臣谗言所害,不受楚王重用,却不愿同流合污,选择弃世而亡,明洁身自爱之心志。

这里的“汶”通“惛”,不明、蒙污之义,音与“惛(mèn)”相近。

这段故事在司马迁的笔下加以变化,在《史记·屈原列传》用以描摹屈原自沉汨罗江时的内心独白。

和《渔父》篇里的抒写相比,屈原在自己的作品中近乎喃喃自语的言志之情,在司马迁的转述下更加娓娓道来,让我们真切地体味屈原自沉前的情怀和内心活动,感同身受地理解屈原作为有追求的文人,其执着与特立独行。

《屈原渔父图》虽然“汶”字字形简单,但是读音委实有些复杂。

但也不必紧张,因为在现代汉语中,该字依最新一版《现代汉语词典》,就只剩一个“wèn”音了,字义也简化为两个:地名和姓氏用字,都读此音。

日常生活
再遇到“汶”,是不是简单多了?如果大家要读典籍,再仔细一些,多看上下文义,多做些工具书检索,再多翻翻相关典籍的注译本,相信大家有了对读音多变的“汶”字的理解,读起典籍来也会易上手些。

最关键的是,不要把典籍中提到的相关地名弄错区域,四川与山东,相距还是很遥远的呢。

面对这些相近的地名,若要较起真来,汶(mín)川、汶(wèn)水、汶(mín)山和汶(wèn)河,你都读对了么?作者:侯笑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