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1.实验考:占总分30%。

(PPT形式,多为实物图,40张图片,满分100分,成绩≥60才能参加理论考试)2.平时作业及考勤情况:占总分10%。

3.理论考:占总分60%,期末笔试考试题型:选择,填空,判断二、教学内容纲要本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为5个局部:颈部、胸部、腹部、上肢和下肢。

第一局部颈部(一)掌握:甲状腺的位置和毗邻;甲状腺的血管来源和喉神经的位置关系;迷走神经及其颈部各分支的名称和行程;膈神经的行程;颈动脉鞘的位置、内容及毗邻;颈部各三角的围成及内容;气管颈段前方的毗邻;颈深筋膜的分部,各部所形成的重要结构,筋膜间隙及其内容。

(二)熟悉:颈袢的组成及支配对象;颈丛组成及各皮支名称和行程;舌下神经和副神经行程;臂丛根的组成、位置、及根部主要分支;颈交感干的位置;斜角肌间隙的组成和内容。

(三)了解:表面解剖第二局部胸部(一)掌握:乳房淋巴回流;胸壁层次结构;锁胸筋膜的位置及其穿行结构;肺根的毗邻;肺根内部结构的排列关系;胸膜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纵隔的定义和划分;上纵隔内容的结构排列;动脉导管三角;食管上三角;心包窦;后纵隔的内容;胸导管主要行程。

(二)熟悉:胸肌三角肌三角;胸膜下界和肺下界;肺段的定义和肺段划分;肺的血供、淋马巴回流和神经支配;胸膜的神经支配;食管的分段、血供、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

(三)了解:表面解剖第三局部腹部(一)掌握:腹壁层次(9层);腹股沟管的位置、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腹股沟三角的位置、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肝、胃的位置、毗邻、韧带、血供、淋巴回流、神经支配;第一肝门、第二肝门;肝外胆道、胆总管分段及各段毗邻;胆囊三角;胰腺的毗邻;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主要属支及肝门静脉与腔静脉的吻合途径;腹腔干分支;网膜囊组成;网膜孔境界;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

(二)熟悉:膈下间隙的划分;左、右肠系膜窦;十二指肠分部及各部毗邻;Treitz 韧带;Mcburney点;腹后壁神经、血管;肾的位置和毗邻;腹膜后隙的概念。

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局部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局部的组织结构、形态特征以及其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局部解剖学,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局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展开讨论。

二、课程目标1. 理解人体各个局部的解剖学结构和形态特征;2. 掌握各个局部的解剖学功能和相互关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解剖学结构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上肢解剖学本部分主要包括上肢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的解剖学结构和特征。

学生将通过解剖实验和解剖模型的观察,掌握上肢各个局部的解剖学知识,并了解其与上肢功能的关系。

2. 下肢解剖学下肢解剖学部分将涵盖下肢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的解剖学结构和特征。

学生将通过解剖实验和解剖模型的观察,深入了解下肢各个局部的解剖学知识,并掌握其与下肢功能的关系。

3. 躯干解剖学躯干解剖学部分将包括胸部、腹部和骨盆的解剖学结构和特征。

学生将通过解剖实验和解剖模型的观察,全面了解躯干各个局部的解剖学知识,并理解其与躯干功能的关系。

4. 头颈解剖学头颈解剖学部分将涉及头部和颈部的解剖学结构和特征。

学生将通过解剖实验和解剖模型的观察,全面了解头颈各个局部的解剖学知识,并掌握其与头颈功能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解剖实验通过解剖实验,学生将亲自操作解剖刀和解剖工具,进行人体局部的解剖,观察和分析各个局部的结构和特征。

2. 解剖模型使用解剖模型,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和理解人体局部的解剖学结构,有助于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

3. 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将被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一些解剖学问题。

这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评估方式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和分析解剖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合集五篇)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合集五篇)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合集五篇)第一篇: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下肢1.掌握下肢的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

2.掌握大隐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穿通支交通支瓣膜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通过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血管神经。

4.了解阴部外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的行程和分布。

5.掌握腹股沟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

6.掌握阔筋膜及其所形成的髂径束及卵圆窝的形态特点。

7.了解肌间隔及骨筋膜鞘。

8.了解股前内侧部肌肉的分群。

9.掌握肌腔隙血管腔隙股鞘和股三角的组成及内容。

10.掌握股管的组成和内容。

11.了解收肌管的内容和组成。

12.了解股内侧区闭孔动脉和神经的行程分支及分布。

13.了解股后区的肌肉。

14.掌握坐骨神经在股后区的行程分支和支配。

15.了解股后部的动脉吻合。

16.掌握腘窝的内容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

17.了解小腿后区的肌肉。

18.掌握小腿后区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胫神经的行程及其临床意义。

19.了解小腿前区的肌肉。

20.掌握小腿前区的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的行程。

21.了解小腿外侧区的肌肉安排及腓浅神经的行程和支配。

22.掌握踝管的形成和通过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3.了解踝部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支持带。

24.掌握足背动脉的行程和分支。

25.掌握足底部的血管和神经。

上肢1.掌握上肢的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

2.掌握上肢浅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穿通支、交通支、瓣膜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腋窝的构成及内容,腋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

4.了解三角肌区及肩岬区浅、深层肌肉的配布及血管神经束的行程。

5.了解臂前区的深筋膜、肌间隔、骨筋膜鞘和肌肉的配布。

6.掌握臂前区的血管神经束、正中神经与肱动脉的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7.了解臂后区的肌肉配布。

8.掌握桡神经肱深动脉的起始、行程和易损伤的部位。

9.掌握肘前区的血管神经配布。

10.掌握前臂前群肌肉的层次、腕管神经束、正中神经的体表投影。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本大纲以全国高等医学教材教学内容为主,参考全国专科教材教学内容要求,并结合民办学校的教学实际而编写,供我院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本大纲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绪论一、理解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和学习目的。

二、掌握学习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头部第一节概论一、了解头部境界与分区二、掌握体表标志如眉弓、眶上切迹、眶下孔、颏孔、翼点、颧弓、乳突、枕外隆凸三、理解头部主要结构的体表投影第二节颅部一、颅顶(一)掌握额顶枕区的境界、层次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二)理解颞区境界及层次结构二、颅底内面(一)理解颅前窝的境界及通邻关系(二)掌握颅中窝的境界、蝶鞍区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三)掌握海绵窦的组成及结构(四)理解颅后窝的境界、结构特点第二章颈部第一节概述一、掌握颈部的境界及分区二、掌握颈部主要标志如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颈内结节、胸锁乳突肌、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等三、理解颈部主要血管、神经、胸膜顶、体表投影第二节颈部层次结构一、掌握浅层结构:皮肤、颈浅筋膜、浅静脉及神经二、掌握颈筋膜及筋膜间隙、颈筋膜浅层、中层、深层的结构特点,颈筋膜间隙的名称、位置、通邻关系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肌三角一、掌握肌三角的境界二、掌握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和被膜三、掌握甲状软骨的血管与伴随神经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四、掌握甲状旁腺的位置及临床意义五、掌握气管颈部的位置毗邻关系及特点、切开部位第三章胸部第一节概述一、掌握胸部境界及分区二、理解胸部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锁骨、肋、和肋间隙、肋弓、乳头第二节胸壁一、掌握胸壁浅层结构特点二、掌握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淋巴回流三、掌握深层结构特点及胸腔积液穿刺的层次第四章腹部第一节概述一、掌握腹部境界与分区二、理解腹部体表标志:耻骨联合,耻骨结节、髂嵴、脐、半月线三、掌握腹腔主要器官在腹前壁体表投影第二节腹前外侧壁一、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皮肤、浅筋膜的分层级血管,肌层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的结构特点二、理解腹前外侧壁深层血管和神经三、理解腹直肌鞘的组成四、理解腹白线的构成及特点五、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及四个壁两个口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六、掌握腹股沟三角的组成及临床意义七、理解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第五章会阴一、掌握会阴的概念(广义、狭义)及境界、分区。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前言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阐述人体各局部区域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以及层次关系,并适当联系临床应用的科学。

医学生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学习临床课之前,通过实地解剖而牢固掌握解剖学基本知识,培养动手操作以及观察分析的能力,为临床主要课程–内、外、妇、儿以及有关手术科室打下比较坚实的局部解剖学基础。

教学方式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理论操作一贯制,即教师重点讲授,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本大纲所规定的理论知识分“掌握”和“了解”二个层次,凡属“掌握”内容,均标以横线,要求学生必须解剖好,显露清楚;凡属“了解”内容,要求学生在系解知识基础上,通过解剖操作进一步观察认识,达到一般理解。

其中,需掌握的内容中标记下划线为“”的,表示重点,重点讲授;标记下划线为“”的,表示难点,详细讲授;标记下划线为“”的,表示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其余一般讲授。

本门课程学时数为64学时,理论20学时,操作实习44学时,讲课与实习比为1:2.2。

适用于临床医学及麻醉等专业五年制本科。

理论课学时分配理论与操作内容与要求第一小节绪论、脊柱区、肩胛区和三角肌区臀区、股后区和腘窝【目的要求】1、熟悉局部解剖学的概念;在医学教学计划中设置的目的和任务;与系统解剖学的分工和联系。

2、臀区、股后区和腘窝各局部区域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和骨筋膜鞘的构成。

3、臀区、股后区和腘窝各局部区域血管、神经的行程和毗邻关系。

【教学内容】理论3学时;操作5学时一、绪论1、局部解剖学定义,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任务、与系统解剖学的关系。

2、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或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规律。

3、本门课程的重点和特点:重点学习表面解剖、层次解剖、毗邻关系、血管及神经的分布并适当联系它们的临床意义。

二、脊柱区、肩胛区和三角肌区1、项、背、腰部及三角肌后缘中部的皮神经及分布。

2、项、背、腰部的浅、深层肌群及其神经血管。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教 学 内 容 与 学 时 安 排 表操作操作 内 容 课时课时一 胸壁胸壁3 二 颈浅层及甲状腺周围颈浅层及甲状腺周围3 三 颈根颈根 3 四 腋窝腋窝 3 五 上肢前面上肢前面 3 六手掌手掌3七 上肢后面上肢后面3 八 腹壁及股前内侧区浅层腹壁及股前内侧区浅层 3 九 腹股沟区及股前内侧区深层腹股沟区及股前内侧区深层3 十 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3 十一十一 臀部及股后区臀部及股后区 3 十二十二 小腿后区、踝后区和足底小腿后区、踝后区和足底 3 十三十三 胸腔(肺、胸膜及上纵隔)胸腔(肺、胸膜及上纵隔)3 十四十四 结肠上区结肠上区 3 十五十五结肠下区结肠下区3十六十六 腹后壁及后纵隔腹后壁及后纵隔3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1.实验考:占总分30%。

(PPT 形式,多为实物图,40张图片,满分100分,成绩≥60才能参加理论考试)2.平时作业及考勤情况:占总分10%。

3.理论考:占总分60%,期末笔试考试题型:选择,填空,判断二、教学内容纲要本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为5个局部:颈部、胸部、腹部、上肢和下肢。

个局部:颈部、胸部、腹部、上肢和下肢。

第一局部 颈部(一)掌握:甲状腺的位置和毗邻;甲状腺的血管来源和喉神经的位置关系;迷走神经及其颈部各分支的名称和行程;膈神经的行程;颈动脉鞘的位置、内容及毗邻;颈部各三角的围成及内容;气管颈段前方的毗邻;颈深筋膜的分部,各部所形成的重要结构,筋膜间隙及其内容。

及其内容。

(二)熟悉:颈袢的组成及支配对象;颈丛组成及各皮支名称和行程;舌下神经和副神经行程;臂丛根的组成、位置、及根部主要分支;颈交感干的位置;斜角肌间隙的组成和内容。

容。

(三)了解:表面解剖第二局部 胸部(一)掌握:乳房淋巴回流;胸壁层次结构;锁胸筋膜的位置及其穿行结构;肺根的毗邻;肺根内部结构的排列关系;胸膜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纵隔的定义和划分;上纵隔内容的结构排列;动脉导管三角;食管上三角;心包窦;后纵隔的内容;胸导管主要行程。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前言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卫生部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通过讲授理论、解剖尸体、观察标本、触摸活体、放映录像、投影片、幻灯片,以及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实地解剖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能够写出解剖记录,学会画必要的简图,能进行分析综合并写出实习报告和小结,学会正确使用基本的解剖器械,能在尸体上进行切割、剥离、辨认解剖结构等。

绪论(自学)熟悉: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学习局部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与系统解剖学的分工与联系。

了解:本门课程的研究方法及其发展,教与学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头部第一节概述掌握:头部的境界,面部与颅部的划分。

熟悉:表面解剖。

了解:各部分区及内容第二节面部掌握:腮腺的形态、分部及穿过腮腺的结构。

面神经的分布。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面部浅层结构、表情肌配布。

面部血管的行程、分布及特点。

三叉神经末支的出孔位置投影及其临床意义。

腮腺导管的投影。

了解:颞下窝的位置及筋膜间隙、交通关系。

第三节颅部掌握:颅顶:层次及结构特点,海绵窦位置、构成、穿经结构及交通关系。

熟悉:血管神经的来源和分布。

了解:颅底:垂体的毗邻。

第二章颈部第一节概述掌握:颈部的境界。

熟悉:各部分区,各三角的构成。

了解:表面解剖。

第二节颈部层次结构掌握:颈筋膜的层次。

熟悉:浅静脉、皮神经的分布。

了解:筋膜间隙及其交通关系。

第三节颈前区掌握: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层次、颈动脉鞘的构成、内容及毗邻关系。

甲状腺的位置、被膜、固定装置和毗邻,甲状腺的血管和神经。

熟悉:颌下三角的构成及内容。

甲状腺下动脉与返神经关系的类型。

甲状腺区的局部解剖:气管颈段前面的层次结构及毗邻关系。

了解:甲状腺区前面的层次结构;第四节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掌握:斜角肌间隙的位置及内容。

熟悉:胸锁乳突肌区的范围及浅层结构。

胸锁乳突肌深面的结构及毗邻关系了解:颈根部重要结构。

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目录第一章头部 (1)一、概述 (1)二、面部 (1)三、颅部 (1)第二章颈部 (2)一、概述 (2)二、颈部浅层结构 (2)三、颈前区 (2)四、胸锁乳突肌区和颈根部 (3)五、颈外侧区 (3)六、颈部淋巴结 (3)第三章上肢 (3)一、上肢前面结构 (3)二、上肢后面结构 (4)三、腕和手 (4)第四章下肢 (5)一、下肢前面结构 (5)二、下肢后面结构 (6)第五章胸部 (7)一、概述 (7)二、胸壁 (7)三、胸膜腔及肺 (7)四、纵隔 (7)第六章腹部 (8)一、概述 (8)二、腹前外侧壁 (8)三、腹膜腔 (9)(一)结肠上区 (9)(二)结肠下区 (10)(三)腹膜后隙 (10)第七章脊柱区 (11)一、概述 (11)第八章盆会阴BU (11)一、盆部 (11)二、会阴BU (12)(一)肛区 (12)(二)尿生殖区 (12)1第一章头部一、概述1、了解头部的境界与分区。

2、掌握头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了解脑膜中动脉、大脑半球主要沟、回的体表投影。

二、面部1、了解面部皮肤和浅筋膜的特点。

2、了解面动脉、面静脉的行程及面静脉其与海绵窦的交通。

了解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分布。

3、了解腮腺的位置和毗邻,腮腺鞘的结构特点。

掌握腮腺管的行程和开口部位。

掌握穿经腮腺的结构。

4、了解面部的间隙名称、位置及交通关系。

三、颅部1、了解颅顶的分区。

2、掌握额顶枕区的层次结构特点。

了解颞区的层次结构特点;了解额顶枕区和颞区血管、神经的来源与分布。

3、掌握垂体的位置、毗邻及临床意义。

4、掌握海绵窦的位置及穿经结构。

5、了解颅内、外静脉的交通途经。

第 1 页共 12 页第二章颈部一、概述1、了解颈部的境界与分区。

2、掌握颈部的体表标志。

了解颈部神经、血管的体表投影。

二、颈部浅层结构1、了解颈部皮肤、浅筋膜的特点、浅静脉的走行,皮神经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颈筋膜的层次。

3、了解颈筋膜间隙的位置及其交通关系。

遵义医学院《局部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

遵义医学院《局部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局部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局部的结构、层次和毗邻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解剖学科,是临床医学、口腔等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亲自进行实地尸体解剖,通过解剖操作,进一步了解人体各器官结构的相互关系,培养遵循一定的解剖程序进行操作的能力,有利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大纲是对医学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讲课、尸体解剖操作、局部标本观察、活体观察与触摸、多媒体,以及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划线)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掌握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熟悉内容和介绍了解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时数为56学时,理论与实验之比为1:3,即理论14学时,实验42学时。

四教材:《局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彭裕文,6版,2005年。

Ⅱ正文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会正确使用基本的解剖器械,达到能在尸体上进行切割、剥离和缝皮等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和学习目的。

(二)掌握解剖器械的准备和使用。

熟悉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

熟悉解剖操作的具体要求。

(三)了解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内容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和学习目的。

解剖器械的准备和使用。

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解剖操作的具体要求。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头部一教学目的 1学习颅顶各层解剖学特点;腮腺咬肌区的位置、结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头部重要体表标志:枕外隆凸、乳突、颧弓、眶上孔、眶下孔、颏孔、下颌角。

局部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课程名称:局部解剖学英文名称:Regional Anatomy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103 学时(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73学时)学分:6学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器官、结构的位置、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是在学习了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讲授、标本观察,尤其是实地解剖操作教学手段,进一步验证和巩固系统解剖学知识,充分发挥本门课程的桥梁作用,从而为学习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二)通过操作课,对基本内容进行实地解剖或标本观察,并密切结合活体熟悉各部的表面解剖,能写出解剖记录,画出必要的简图,能进行分析、综合,以达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

(三)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基本的解剖器械,达到能在尸体上进行切割、剥离、解剖等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人体各部的层次和基本结构。

二、熟悉:1、人体各部的区分。

2、解剖器械及其使用。

3、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4、解剖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安排:理论课:2 学时实验课:2 学时教学内容:基本概念及关键词:筋膜、皮神经、浅静脉、血管神经鞘、骨筋膜鞘主要内容:1、局部解剖学的大意及在医学课中的地位。

2、人体的基本结构:(1)皮肤。

(2)浅筋膜。

(3)深筋膜。

(4)肌,血管,神经,淋巴管和淋巴结。

3、解剖器械及其使用:解剖到,镊子,剪,血管钳。

4、解剖操作基本技术:(1)解剖皮肤。

(2)解剖浅筋膜。

(3)解剖深筋膜。

(4)解剖血管、神经。

(5)解剖肌肉。

(6)解剖脏器。

第一章头部目的要求一、掌握:1、腮腺的位置、形态、分部、腮腺鞘和穿行腮腺的结构。

2、颅顶软组织的层次及其结构特点。

3、海绵窦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和穿行结构。

4、面浅部血管的行程、分布及其特点。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2102英文名称:Regional Anatomy先修课程:局部解剖学后续课程:外科学、内科学、诊断学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54学时实验学时:54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分:2学分;一、课程简介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局部解剖学有了较大的发展。

所以在讲授和指导操作中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要充分反映本学科新的学科水平。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人体局部结构的位置、层次和毗邻关系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层次;掌握各个局部主要器官的位置和毗邻关系;熟悉各局部结构与临床的联系;培养独力解剖操作技能和观察方法。

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后期学习其它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和基础医学院统一组织下实施,任课教师按照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进度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教师每次课前讲清目的、方法和要求,课间指导操作,及时解决的发现问题,每次课结束前进行提问、讨论和总结。

阶段性总结并进行辅导、答疑、批改绘图作业等,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

根据局部解剖学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全部安排在实验室分组进行,采取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记录,辅以模型、挂图和电化教学等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内容及要求四、实践教学实验一股前内侧区浅层【目的要求】1.了解: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解剖操作的具体要求;股部内侧区的境界2.熟悉: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和意义3.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大隐静脉的起止、行程、瓣膜、交通关系;属支类型及其临床意义;腹股沟淋巴结群的位置、分群收集范围;下肢皮神经的分布范围【实验讲授】1.局部解剖学的定义2.常用解剖器械的的准备和使用方法3.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和解剖方法4.解剖操作的具体要求5.局部解剖学的基本学习方法6.腹股沟浅淋巴结7.股前内侧皮神经8.大隐静脉的起止、行程、交通关系;属支类型及其临床意义【实验方法】1.解剖观察腹股沟浅淋巴结2.解剖观察股前内侧皮神经3.解剖观察大隐静脉股在前内侧区的走行及属支【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二股前内侧区深层【目的要求】1.了解:股部内侧区深层肌肉的层次关系2.熟悉:闭孔血管和神经的行程与分布3.掌握:股前群肌和内侧群肌;股三角的境界、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其内容的毗邻;股腔隙与血管腔隙,股鞘与股管,股管的构成及内容;股动脉分支类型【实验讲授】1.大隐静脉的起止、行程、交通关系;属支类型及其临床意义2.股三角的境界、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其内容的毗邻3.股腔隙与血管腔隙,股鞘与股管,股管的构成及内容4.闭孔血管和神经【实验方法】1.解剖观察股三角的构成及主要内容的毗邻2.解剖观察股动脉的主要分支3.解剖观察股鞘与股管4.解剖闭孔血管和神经的行程与分布【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三膝前区、小腿前外侧区、踝和足背【目的要求】1.了解:足底的皮肤与浅筋膜;足底深筋膜的特点及筋膜鞘,足底肌分群、足底内外侧血管神经的位置、足底动脉弓的构成;踝区动脉网的构成及其应用意义2.熟悉:膝关节动脉网构成及其应用意义;小腿部前外侧区、后区浅层结构,前及外侧骨筋膜鞘构成及肌肉;踝前、后区与足背皮肤、浅筋膜特点,浅静脉与皮神经分布3.掌握: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瓣膜、交通关系;胫前血管、腓总神经的起止、行程、分支分布及其临床意义;胫前血管的起止、行程、分支和分布;足背动脉的位置、分支、分布及其与腓深神经的关系;踝管的构成及内容的排列关系【实验讲授】1.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2.腘窝的境界、位置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3.踝管的构成及内容的排列关系【实验方法】1.解剖观察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2.解剖观察膝关节结构特点3.解剖观察胫前血管、腓总神经的起止、行程、分支及分布4.解剖观察胫后血管和胫神经的起止、行程、分支和分布5.解剖观察踝管内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的排列关系【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四臀部【目的要求】1.了解:臀部境界、分部、表面解剖及层次结构特点2.熟悉:臀筋膜的分布、形态结构及形成物3.掌握:通过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血管和神经;髋关节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实验讲授】1.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组成,通过的血管和神经及临床意义2.坐骨神经和梨状肌的关系【实验方法】1.解剖观察臀部的层次结构2.解剖观察臀上神经血管、臀下神经血管和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五下肢后部和足底【目的要求】1.了解:股后皮神经的分布:膝关节的韧带和动脉网2.熟悉:股后部肌肉配布、神经支配;大、小隐静脉的位置,走行及回流;踝关节的韧带;足底的血管神经配布3.掌握:坐骨神经在股后区的分布、走行及伴行结构;腘窝的境界、位置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小腿后群肌配布、血供及神经支配;踝管的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实验讲授】1.股后部肌肉配布2.坐骨神经在股后区的走行3.腘窝的境界和内容4.膝关节的韧带和动脉网5.小腿后群肌配布、血供及神经支配6.踝管的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实验方法】1.解剖观察股后皮神经2.解剖观察股后部肌肉配布3.解剖观察坐骨神经在股后区的走行4.解剖观察腘窝的境界和内容5.解剖观察小腿后群肌配布、血供及神经支配6.解剖踝管的构成和内容【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六腋窝【目的要求】1.了解:上肢的境界与分区,各局部的表面解剖及层次结构特点;肩胛动脉网的构成及临床意义2.熟悉:肩关节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上肢的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腋腔的构成及内容、腋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实验讲授】1.三边孔、四边空的境界及穿行的结构2.腋淋巴结分群、淋巴回流,乳腺癌根治术时为什么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扫荡”,清除淋巴结时,应避免损伤哪些结构3.肩胛动脉网的构成及临床意义【实验方法】 1.观察头静脉穿深筋膜的部位及锁胸筋膜2.观察腋窝的构成及三边孔、四边空的构成及穿行的结构3.观察腋窝的内容,臂丛神经及主要分支、腋动脉及主要分支、腋静脉、腋淋巴结4.观察肩胛动脉网的构成【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七上臂和肘前面【目的要求】1.了解:肘关节周围动脉网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2.熟悉:上臂前面的肌肉配布、血管及神经的起止、走行与分布;肱二头肌内侧沟及肘窝的构成及其穿经结构;上肢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起始、行程、回流和交通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肘前区的血管神经配布,肱二头肌内侧沟及肘窝的构成及其穿经结构;上肢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起始、行程、回流和交通及其临床意义【实验讲授】1.肘窝的构成及内容2.臂前群肌的配布及神经分布3.肘关节周围动脉网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实验方法】1.观察肌皮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及肱动静脉在臂肘部的位置与走行2.观察肘窝的境界和内容3.观察肘关节动脉网【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八前臂前面【目的要求】1.了解:前臂的境界2.熟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起始、行程、回流和交通及其临床意义;前臂前群肌的层次;桡、尺骨及骨间膜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前臂前面的肌肉配布、血管及神经的起止、走行与分布【实验讲授】1.前臂的境界2.前臂前群肌的配布、血管及神经的起止、走行与分布【实验方法】1.观察肌皮神经、桡动脉、尺动脉、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动脉和静脉、桡动脉和静脉在前臂的位置与走行2.观察前臂屈肌后间隙的位置与交通3.观察前臂的肌肉配布及骨间膜【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九手掌【目的要求】1.了解:手功能位置的解剖学基础2.熟悉:手指皮肤及皮下组织特点,指腱鞘及伸、屈指肌腱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腕部深筋膜形成韧带及通过腕横韧带浅面及腕管结构,腕管神经束经过,正中神经体表投影;手掌的层次,手掌的深筋膜及筋膜鞘特点;掌浅、深弓的构成、位置和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深、浅支的分支、分布;手掌的滑膜囊、间隙构成与临床意义【实验讲授】1.手功能位置的解剖学基础2.碗管的结构、内容及临床意义3.手指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特点,指腱鞘及伸、屈指肌腱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4.手掌的层次,手掌的深筋膜及筋膜鞘的特点;掌浅、深弓的构成、位置和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深、浅支的分支及分布;手掌的滑膜囊、间隙的构成与临床意义【实验方法】1.观察碗管的构成和内容2.观察手掌的层次,手掌的深筋膜及筋膜鞘3.观察掌浅、深弓的构成、位置和分支4.观察手掌部的神经分布【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十上肢后面和手背面1.了解:上肢后面、手背面的表面解剖及层次结构特点2.熟悉:上肢后面的肌肉配布、血管及神经的起止、走行与分布;手背部的骨间背侧筋膜及筋膜间隙及临床意义3.掌握:肱深动脉、桡神经及桡神经深支的行程与分布;手背部的神经分布【实验讲授】1.肱深动脉、桡神经及桡神经深支的行程与分布2.手背部的骨间背侧筋膜及筋膜间隙及临床意义3.手背部的神经分布【实验方法】1.观察上肢后面的层次结构特点及肌肉配布2.观察手背静脉网及手背部的神经分布3.观察肱深动脉、桡神经及桡神经深支的行程与分布4.探查手背部的骨间背侧筋膜及筋膜间隙【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十一背部【目的要求】1.了解:脊柱区的境界、分区、层次及一些结构的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其深筋膜解剖特点;椎内、外静脉丛的组成与交通2.熟悉:脊柱区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3.掌握:枕下三角、腰上三角的构成及内容;腰上、下三角的界域及临床意义;椎管的组成及特点,椎管壁的构成、毗邻及临床意义;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的解剖特点,硬脊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的范围与内容及临床意义【实验讲授】1.枕下三角及其内容;听诊三角的位置及构成及临床意义2.腰上、下三角的位置、构成及其神经血管临床意义3.硬脊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的范围与内容及临床意义1.观察背部的层次特点2.观察腰上三角、腰下三角及胸腰筋膜3.观察枕下三角4.观察椎管的内容物【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十二胸、腹壁【目的要求】1.了解:胸部的境界、体表标志及胸部标志线;腹部的境界、分区、体表标志和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2.熟悉:胸部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及其意义;腹部不同切口位置的选择、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一、前言《局部解剖学》是在学了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为了结合临床实用的需要,而按身体某一局部(如胸部和腹部等),由浅入深,逐层研究其各种结构的位置和毗邻关系的科学,属于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过渡课程。

教材包括:头部、颈部、胸部、上肢、腹部、下肢、会阴、脊柱区等八个部分。

教学方法可分讲课与解剖操作两部分,两者的比例为1:2,总学时数为45学时。

《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并得的方针,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按教学计划,本科学为考试课,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两部分。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对掌握的内容必须充分理解,牢固记忆,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人体层次结构的基本概念。

2、熟悉解剖操作注意点。

3、了解解剖用具的准备与使用。

[教学内容]1、《局部解剖学》的研究领域、地位和教学目的。

2、人体层次结构的基本概念:皮肤、浅筋膜、肌肉、血管、神经。

3、解剖操作要点:先预习后解剖、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分工协作,勤思善问。

4、解剖用具的准备与使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解剖用具的使用可结合有关器械操作示范。

第一章头部[目的要求]1、掌握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分层及结构特点。

2、熟悉头部的境界与分区,体表标志,颅顶的血管,神经分布和颅顶骨的结构。

3、了解头部主要结构的体表投影、颞区软组织。

[教学内容]1、头部的境界与分区,体表标志与体表投影。

2、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分层及结构特点。

3、颞区软组织。

4、颅顶的血管神经营。

5、颅顶骨。

[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章颈部[目的要求]1、掌握:①颈部境界与分区,体表标志,颈部主要血管的体表投影。

②颈筋膜浅层、中层、深层的形成、颈动脉鞘的组成。

③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内容及毗邻。

④肌三角的境界。

⑤甲状腺的形态、位置、被膜和毗邻。

⑥颈根部的境界,颈动脉鞘及内容。

2、熟悉:①咽后间隙,椎前间隙的位置及毗邻。

②甲状腺的动脉、静脉与喉的神经。

③颈根部的主要结构。

3、了解:①颈部浅层结构。

②甲状旁腺的形态、位置。

③枕三角、锁骨上三角的境界、内容及毗邻。

④颈袢。

⑤颈从、颈交感干的组成及位置。

[教学内容]1、颈部的境界与分区及表面解剖。

2、颈部层次结构(浅层结构,颈筋膜及筋膜间隙)。

3、颈前区(下颌下三角、颏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

4、颈外侧区(枕三角、锁骨上三角)。

5、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

6、解剖操作要点。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充分利用电子挂图、图谱等资料以加深理解。

2、重点解剖:颈丛皮支、颈外静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颈内静脉、迷走神经、甲状腺及其血管神经。

第三章胸部[目的要求]1、掌握胸壁的分区、胸前外侧壁的体表标志;胸壁的结构层次。

2、熟悉胸大肌的起、止、作用和神经支配、肋间血管、神经的走行及位置关系。

3、了解胸前外侧壁的浅层结构。

[教学内容]1、胸壁的分区及其表面解剖。

2、胸壁的浅层结构。

3、胸壁的深层结构。

4、解剖操作要点。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解剖操作。

第四章上肢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上肢的境界与分区、重要体表标志。

动脉干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体表投影。

头静脉、贵要静脉起始与走行位置。

2、熟悉上肢轴线和提携角。

3、了解上肢的测量、对比关系、皮神经。

[教学内容]1、上肢的境界与分区及其表面解剖。

2、上肢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结合电子挂图、图谱以加深理解。

第二节肩部[目的要求]1、掌握腋窝的境界、腋动脉的分支,肌腱袖的组成与功能。

2、熟悉臂丛的组成及主要分支。

3、了解腋淋巴结,三角肌区和肩胛区的概念,肩胛区的肌。

[教学内容]1、腋区(境界及内容)。

2、三角肌区及肩胛肌区。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重点解剖:腋动脉、腋静脉,臂丛神经及其主要分支。

腋动脉的分支。

第三节臂部[目的要求]1、掌握臂部的境界与分区。

桡神经在臂后区的走行位置。

2、熟悉肱二头肌内侧沟的神经、血管分布情况,位置关系。

3、了解臂前区、臂后区的浅层结构。

[教学内容]1、臂前区。

2、臂后区。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重点解剖:正中神经、肱动脉、尺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

第四节肘部[目的要求]1、掌握肘部的境界与分区、肘窝的概念、肘后三角和肘外侧三角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2、熟悉肘前区浅静脉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1、肘前区(浅层结构,肘窝的境界及内容)。

2、肘后区(肘后三角、肘外侧三角)。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重点解剖: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桡神经浅支和深支,尺神经。

第五节前臂部[目的要求]1、掌握前臂部的境界与分区。

桡动脉,桡神经、尺动脉、尺神经的位置关系。

2、熟悉前臂前区与前臂后区的肌的分布及神经血管分布。

[教学内容]1、前臂前区。

2、前臂后区。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重点解剖:正中神经、桡动脉、桡神经、尺动脉、尺神经。

第六节手部[目的要求]1、掌握掌浅弓的组成与分布,正中神经与桡神经浅支,尺神经手背支的分布。

2、熟悉腕管的组成及内容。

3、了解手掌、手背、手指的浅、深层结构。

[教学内容]1、手掌的分区,浅层结构、深层结构(腕管、掌浅弓、掌深弓)。

2、手背。

3、手指。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重点解剖:掌浅弓及其分支,腕管。

第五章腹部[目的要求]1、掌握腹部的境界、分部、体表标志。

腹前外侧壁的层次。

腹股沟管的组成、内容。

2、熟悉腹前外侧壁的血管、神经分布。

3、了解腹腔内主要器官在腹前壁的投影。

[教学内容]1、腹部境界及表面解剖。

2、腹前外侧壁(皮肤、浅筋膜、肌层)。

3、腹股沟管组成,内容(二口,四壁)4、操作要点。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重点解剖:腹前外侧壁的层次,腹股沟管。

第六章下肢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下肢的境界与分区。

重要体表标志。

坐骨神经、股动脉、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

2、熟悉下肢的浅静脉和主要皮神经的分布情况。

3、了解下肢的测量、对比关系、下肢力线。

[教学内容]1、下肢的境界与分区。

2、下肢表面解剖(体表标志、血管神经体表投影、下肢测量、对比关系、下肢力线)。

3、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第二节臀区[目的要求]1、掌握臀区的境界。

梨状肌上下孔结构。

2、熟悉深筋膜的特点。

3、了解臀肌、梨状肌的起止。

[教学内容]1、浅层结构、臀部皮神经。

2、深筋膜、肌肉层次。

3、梨状肌上下孔结构。

4、坐骨神经在臀区的位置关系。

5、穿经坐骨小孔的结构。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重点解剖:梨状肌上下孔结构。

第三节股部[目的要求]1、掌握:①股部的境界与分区,阔筋膜形成的特殊结构。

②股三角的境界及其内容。

③坐骨神经的走行位置、分布情况。

2、熟悉股神经、股动脉在股三角内的分支与分布情况。

股四头肌与内收肌群的组成。

3、了解股管和收肌管的组成、位置及管内结构。

[教学内容]1、股前区。

2、股后区。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重点解剖:坐骨神经与股二头肌的关系。

股动脉、股神经、股静脉、大隐静脉、股动脉的分支、闭孔神经、闭孔动脉。

第四节膝部[目的要求]1、掌握膝部的境界与分区。

腘窝的境界及其内容。

2、熟悉膝前区的深层结构。

3、了解腘动脉发出的五个关节支。

[教学内容]1、膝前区浅、深层结构。

2、膝后区(腘窝境界及其内容)。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重点解剖:腘动脉、胫神经、腓总神经、腘动脉的分支。

第五节小腿部、踝与足[目的要求]1、掌握:①小腿横韧带与小腿十字韧带的位置及其深面通过的肌腱情况。

②腓总神经分支的部位行走位置及分布。

③胫神经走行位置与血管的关系,分支与分布。

2、熟悉小腿部、踝与足的境界与分区。

3、了解股骨骨折错位与肌群作用的关系。

[教学内容]1、小腿前区、踝前区和足背的浅、深层结构。

2、小腿后区、踝后区和足背的浅、深层结构。

3、股骨骨折错位与肌群作用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重点解剖:胫后动脉、胫神经、腓总神经、胫前动脉、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足底内外侧动脉及神经。

第七章会阴[目的要求]1、掌握会阴的概念。

肛门三角的组成及内容。

尿生殖三角的概念及结构。

2、熟悉坐骨直肠窝的组成及内容。

3、了解阴囊及睾丸、精索的被膜。

[教学内容]1、肛门(肛管、坐骨直肠窝的结构)。

2、尿生殖区(层次结构、阴囊及精索的被膜、会阴中心腱)。

[教学方法]自学为主。

第八章脊柱区1、掌握:①脊柱区的境界与分区。

脊柱的重要体表标志。

②各部椎骨的特征、椎骨间的连接装置。

③脊髓被膜、脊髓腔。

2、熟悉:脊柱区皮肤、浅筋腹特点与皮神经、胸腰筋膜与竖脊肌的起止、作用。

3、了解脊柱区的肌层、脊髓节段与椎体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1、脊柱区境界与分区、体表标志。

2、脊柱区的软组织。

3、脊柱结构特点、椎管及其内容。

4、解剖操作要点。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重点解剖:椎管及其内容,脊神经及其神经根、椎间孔。

三、课时分配四、使用说明1、本大纲供五年制本科骨伤、针灸专业使用。

教材为《局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彭裕文编。

2、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讲授与解剖操作两种主要手段,并结合自学、示教、电教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自学能力。

3、对教学顺序可作适当的变动,但不要破坏课程的基本体系。

4、本大纲所列的讲授、操作课时分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五、关于自学说明1、自学内容:头部、会阴。

2、自学时数:2学时。

3、目的要求:见前面内容。

4、检查方法:做作业、自学内容列入考试范围。

5、参考书目:(1)临床解剖学丛书(头颈、胸部、四肢、腹腔、盆腔分册),钟世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人体解剖学河北新医大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