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合集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真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真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真题及答案全国2011年1⽉⾃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下列能够作为环境法律保护对象的是( )A.太阳B.阳光C.⽣物圈D.⾃然环境2.所谓⽣态系统,是指⾃然界⾥具有⼀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它由( )A.⽣物环境和空间环境共同组成B.⽣物群体按照⾃然规律组成C.⽣物群体和⼀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D.⽣物群体和⾮⽣物群体组成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内容是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与( )A.提⾼⼈类⽣活⽔平B.保护⾃然资源C.保护⽣态环境D.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4.最早使⽤“公害”⼀词的是⽇本在1896年颁布的( )A.《河流与港⼝法》B.《矿业法》C.《制碱业管理法》D.《河川法》5.1987年,由挪威前⾸相布兰特朗夫⼈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解释是( )A.⼀定要努⼒满⾜世界上贫困⼈民的基本需要B.既满⾜当代⼈的需要,⼜不对后代⼈满⾜其需要的能⼒构成危害的发展C.⼈类应享有与⾃然和谐的⽅式过健康⽽富有成果的⽣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的需要D.应当将经济发展与⽣态的可持续性有机的结合起来6.环境管理是国家采⽤⾏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规划、调整和监督,⽬的在于( )A.保护⾃然资源B.防治环境污染C.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态平衡D.体现国家的⾏政管理职能7.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不少国家总结了治理阶段“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以后,改变了单纯治理的被动政策,采取了( )A.“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B.“边污染,边治理”措施C.“限制污染,及时治理”措施D.“浓度控制,净化处理”措施8.我国的城市规划分为两个阶段进⾏,⼀个是总体规划,⼀个是( )A.村镇规划B.⼟地利⽤规划C.综合利⽤规划D.详细规划9.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两⼤类,即( )A.单项和综合环境影响评价B.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C.规划和建设项⽬D.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10.在我国,⾃然资源集体所有权的取得主要有三种⽅式,除法定取得外,还有( )A.天然孳息和开发利⽤取得B.继受取得和天然孳息C.天然孳息和⾃然添附D.⾃然添附和开发利⽤取得11.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标准是( )A.ISO14000系列标准B.ISO9000系列标准C.GB14000系列标准D.GB9000系列标准12.⼤⽓污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排⼊⼤⽓中污染物的( )A.种类B.浓度C.排放源的⾼度D.来源13.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中,除污染种类繁杂和污染扩散范围⼤之外,还有( )A.污染危害持续性较差B.污染危害持续性强C.污染危害难以控制D.污染危害对⼈类影响不⼤14.我国《⽔污染防治法》的适⽤范围是,中华⼈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库等地表⽔体和( )A.地下⽔体的污染防治B.海⽔的污染防治C.雪⼭、冰川的污染防治D.管道⽔体的污染防治15.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当地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进⾏。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根据《环境保护法》,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是DA、个人B、企事业单位C、生产经营者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关于破坏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犯罪行为,表述错误的是DA、具有非法出售行为B、具有非法收购运输行为C、具有非法猎捕、杀害行为D、具有非法人工繁育行为3、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表述正确的是DA、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回顾评价B、所有的建设项目都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C、未依法进行环评的建设项目已经开工的,可以补办环评手续D、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符合经批准的环评文件的要求4、关于海域利用与保护,表述错误的是CA、海域属于国家所有B、海域使用人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海域用途C、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所称的海域不包括内水D、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并获得收益的权利受法律保护5、关于排污许可管理,表述错误的是DA、排污申报C、监督管理排污许可证6、下列不属于国际环境法主体的是BA、国家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7、重污染天气发生时,错误的应对措施是A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C、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D、停止幼儿园和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8、我国《土地管理法》确立的基本国策是DA、对土地实行特殊保护B、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C、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9、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除了赔偿损失,还应当AA、排除危害B、处以罚款C、限期改正D、恢复原状10、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控制对象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B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环境污染问题D、生态破坏问题11、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是CA、渔业部门B、海事部门C、生态环境主管部门D、卫生部门12、国际环境法实施措施中,属于〃命令与控制措施〃的是CA、保险B、补贴C、环境标准D、联合履约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不包括AA、政策B、综合性规划C、专项规划D、建设项目14、我国水资源的管理体制是DA、流域管理B、区域管理C、用途管理D、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15、根据违法行为主体的不同类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政责任可以分为BA、惩罚性和补救性的环境资源行政责任B、环境资源保护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C、财产性和非财产性的环境资源行政责任D、环境资源保护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16、根据《环境保护法》,关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表述错误的是CA、公民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的权利B、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C、公民个人可以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D、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17、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有权批准建立海上自然保护区的部门是AA、国务院B、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C、保护区所在的省级政府D、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18、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表述错误的是CA、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B、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实行统一的区块登记管理制度C、我国实行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并存的矿产资源权属制度D、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19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成果中不包括CA、《21世纪议程》B、《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D、《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20、某化工厂将污水排入王某的果园,造成果园的果树全部死亡,王某起诉要求化工厂赔偿经济损失关于此案正确的说法是BA、王某要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2年B、法定免责事由的举证责任应由化工厂承担C、化工厂非故意排污造成损害不需要承担责任D、化工厂排污行为与果树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责任由王某承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1、某法学院6名师生共同起诉某化工厂污染河流,请求法院判决化工厂治理污染对此表述正确的是BEA、法院必须受理该案B、本案原告不符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条件C、本案原告符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条件D、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E、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22、体现环境法受益者负担原则的制度有BCA、循环经济制度B、排污收费制度C、生态补偿制度D、清洁生产制度E、环境信息公开制度23、适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活动有ABCDEA、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的活动B、在我国管辖海域内从事科学研究等活动C、在我国管辖海域内从事生产、旅游等活动D、在我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等活动E、在我国管辖海域外,造成我国管辖海域污染的活动2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浓度限值的大气污染物是ABDE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D、臭氧E、PM2、525、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应当做到ABCDA、分类投放B、分类收集C、分类运输D、分类处理E、分别管理26、负有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义务的主体是ACA、土地使用权人B、地方人民政府C、土壤污染责任人D、林业草原主管部门E、自然资源主管部门27、李某在明知王某没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以每车300元处置费的价格委托其处置化工厂的有毒物质,王某将有毒物质倾倒于市区下水道中关于此案说法正确的是ADEA、李某和王某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B、污染环境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C、只有王某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李某不构成D、如果本案未严重污染环境,则不构成污染环境罪E、如果本案构成污染环境罪且情节严重,可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8、可以申请环境行政复议的情形有BCDA、李某对某市发布的《环境保护条例》不认可B、某企业对生态环境局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不服C、李某对生态环境局作出责令停产停业的决定不服D、李某认为环境资源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其履行环境资源保护义务E、李某对某市生态环境局任命王某为综合监督处副处长的决定不服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9、简述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答1妨害人类正常生活并导致人类心理和感官上对环境和自然舒适性认识的降低;2导致人类生命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和自然环境破坏;3导致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以及历史和文化遗产价值的逸失;4造成自然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30、简述预防原则的意义答首先,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环境效益其次,采取预防措施有利于扭转我国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31、简述国际环境合作原则的含义和意义答国际环境合作原则是指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应广泛开展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的原则国际合作原则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国际社会所有成员都应当并且有权参与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的行动;二是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普遍的参加和合作32、简述突发环境事件的定义与分类答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事件,辐射环境污染事件三类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重大环境事件,较大环境事件和一般环境事件四级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33、论公众参与原则的含义和实施该原则的制度措施答公众参与原则也称环境民主原则,是指公众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开发决策、建设项目有相应的知情、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权利参与的主体是公众,参与的对象是影响到公众的建设项目,参与的方式是通过法定程序进行,参与的内容包括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决策权与监督权实施公众参与原则的制度措施有1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2环境行政许可和环境行政处罚中的公众参与制度3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4鼓励各类非政府环保组织代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5建立公众参与的司法保障制度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34、2018年6月,一头亚洲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多次闯入A 村,毁坏了该村大量庄稼,造成该村村民严重经济损失村民李某年满16周岁损失最为严重,李某为防止亚洲象再次毁坏庄稼地便将该头亚洲象杀害问1李某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2A 村村民遭受的损失能否得到补偿?补偿主体是谁?为什么?3亚洲象的所有权归属于谁答1李某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李某构成犯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属于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李某主观上存在杀害亚洲象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因此构成非法捕猎、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2A村村民遭受的损失能否得到补偿?补偿主体是谁?为什么?能得到补偿补偿主体是当地政府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因保护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3亚洲象的所有权归属于谁?归属于国家,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条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35、2010年,李某经当地政府批准在沿海滩涂上经营了一个鲍鱼养殖场自2016年5月开始,当地的几家化工厂将产生的污水经鲍鱼养殖场所在滩涂流入大海2018年5月,李某发现鲍鱼大面积死亡,造成经济损失100万元经相关部门监测,鲍鱼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养殖海域内存在大量有机物经环保部门对养殖场附近排污企业监测,发现总共有两家排污企业排放有机物其中,A化工厂排放有机物严重超标,B化工厂排放的污水虽然未超标,但污水所含物质仍为有机物问1假若李某想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相关污染企业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应以谁作为被告?为什么?2若李某2020年5月才向法院提起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是否已过诉讼时效?为什么3若A 化工厂所在地甲市乙县生态环境局针对其超标排放行为作出了责令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A化工厂对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哪些部门提起环境行政复议?请说明理由答1假若李某想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相关污染企业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应以谁作为被告?为什么?A化工厂和B化工厂都可以作为本案被告企业承担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不以排污是否超标作为判断依据,A化工厂和B化工厂的行为皆构成环境侵权2若李某2020年5月才向法院提起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是否已过诉讼时效?为什么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根据《环境保护法》第42条的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计算3若A化工厂所在地甲市乙县生态环境局针对其超标排放行为作出了责令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A化工厂对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哪些部门提起环境行政复议?请说明理由乙县人民政府和甲市生态环境局环境资源保护行政相对人认为针对其的行政处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向其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01-2010)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01-2010)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D )A.生物富集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物量金字塔D.生物放大2.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 A )A.《我们共同的未来》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3.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 D )A.私人所有B.集体所有C.开发者所有D.全民所有4.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 C )A.19世纪5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5.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 B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许可证制度C.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费制度D.经济刺激制度6.在我国,取得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 B )A.强制取得B.法定取得C.自然添附D.天然孳息7.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 C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准D.环境基础标准8.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 D )A.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B.缴纳超标排污费C.停产整顿D.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9.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 D )A.限期治理制度B.排污许可制度C.浓度控制制度D.总量控制制度10.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 A )A.公安部门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卫生部门D.人民政府11.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 B )A.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B.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C.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D.可以在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12.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 D )A.50%以上B.60%以上C.70%以上D.80%以上13.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 A )A.生活用水的需要B.农业用水的需要C.工业用水的需要D.航运用水的需要14.我国《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 A )A.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B.用材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C.经济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D.薪炭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15.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主体是( A )A.国务院B.国家环保总局C.国土资源部D.地方人民政府16.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C )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17.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C )A.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B.绿色和平组织C.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7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建立一个新的专门专门环境事务的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8.1969年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定,油污所造成的民事责任应当由( B )A.船舶承运人承担B.船舶所有人承担C.货物所有人承担D.船长承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9.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 ABCDE )A.大气B.海洋C.矿藏D.自然保护区E.人文遗迹20.环境与资源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ABCD )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协调性原则D.预测性原则E.技术性原则21.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ABCDE )A.内水、领海B.毗连区C.大陆架D.专属经济区E.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22.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规定的固体废物管理“三化原则”是( ABD )A.无害化B.减量化C.工业化D.资源化E.回收化23.土地违法犯罪的罪名包括( ABE )A.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B.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C.非法变更土地用途罪D.非法出租土地罪E.非法占用耕地罪24.为规范渔业养殖,防止不合理捕捞活动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我国《渔业法》规定了下列管理措施(ABCDE)A.实行渔业限制制度B.实行渔业养殖使用证制度C.鼓励和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D.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E.限定捕捞场所、时间、方法和工具25.各国负有不损害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环境的责任是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管辖范围以外地区”主要是指( ABCDE )A.公海及其海底B.南极C.大气空间D.外层空间E.月球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生态系统:所谓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由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它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四个部分组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 1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 1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15(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文件是______?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C.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D.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1979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了环境保护法草案,并以“试行”的形式颁布实施。

《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综合性法律,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刚刚起步的阶段,该法的制定和实施特别令人瞩目,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开始建立。

2.下列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早期的立法主要强调平等主体间的环境利用关系?B.早期的立法主要强调政府和公众之间的环境利用关系?C.早期的立法主要强调政府和开发利用者之间的环境利用关系?D.现在的立法主要强调平等主体之间的环境利用关系(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考察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历史发展,早期的立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间的环境利用关系。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污染防治分工负责机关??A.海洋行政主管部门?B.渔政渔港监督机关?C.土地管理机关?D.民航管理部门(分数:1.00)A.B.√C.D.解析:[解析] 依照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的规定,依法享有分工负责管理职权的机关包括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港务监督机关(归口交通部)、渔政渔港监督机关(归口农业部)、军队环保部门(全军环境保护局)以及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

土地管理机关属于自然环境保护分工负责机关。

4.主张为了经济发展而“先污染后治理”的是______?A.经济发展优先论?B.环境保护优先论?C.协调发展论?D.以上说法均错误(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经济发展优先论”主张为了经济发展而“先污染后治理”。

2010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2010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这一分类是依据()A.环境的形成 B.环境的要素C.环境的功能D.环境的范围2.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的规定,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A.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B.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C.排污方仍应承担赔偿责任D.由排污方平等负担赔偿责任3.依照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规定,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的活动被称为()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无害化4.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规定,体现的生态规律是()A.相生相克律B.协调稳定律C.时空有宜律D.负载定额律5.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体制发展的共同趋势是()A.由现有的部兼负环境保护职责B.同时设立协调机构与部一级的专门机构C.设立具有更大权限的独立机构D.几种机构同时并设6.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条所规定的最重要、基本的环境政策是()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C.污染者治理、开发者养护D.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7.依照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负责协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的机构是()A.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B.环境保护部C.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D.国务院突发事件应对办公室8.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资源补偿费的是()A.水资源费B.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C.森林植被恢复费D.耕地闲置费9.某国际组织于1974年提出了被各成员国共同接受的“环境污染”的定义,该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B.欧洲共同体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0.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两控区”是指()A.一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B.二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C.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D.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11.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建设项目属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是()A.海上潮汐电站B.修船厂C.岸边油库D.滨海火电站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A.三级保护区B.缓冲区C.准保护区D.储备区13.依照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禁止夜间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A.抢修作业 B.抢险作业C.生产工艺必需的连续作业D.住宅装修作业14.以是否跨越国境为标准,固体废物转移行为可以分为()A.进口转移和出口转移B.境内转移、过境转移和越境转移C.贸易转移和非贸易转移D.协议转移、互惠转移和项目转移15.依照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的外围地区应当划定()A.规划限制区 B.核设施退役区C.核事故场内应急区D.核设施流出物监测区16.下列自然资源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A.土地资源B.石油资源C.水资源D.生物资源17.我国《水法》规定的取水许可适用于()A.直接从江河取水的行为B.为家庭生活少量取水的行为C.城镇居民取用自来水的行为D.村民从本村水库取水的行为18.依照《退耕还林条例》有关退耕还林目标责任制的规定,与行政机关签订责任书的主体应当是()A.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B.项目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C.项目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D.项目财务负责人和人事负责人19.下列关于我国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业的捕捞许可证,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B.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超过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发放海洋作业捕捞许可证C.捕捞许可证可以买卖或者出租D.捕捞许可证不得涂改、伪造或者变造20.依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狩猎证持有者可以猎捕的野生动物是()A.国家一级保护的B.国家二级保护的C.非国家重点保护的D.《濒危物种贸易公约》禁止贸易的21.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A.核心区、缓冲区、外围保护区B.核心区、实验区、外围保护区C.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D.实验区、缓冲区、外围保护区22.世界上第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自然保护同盟B.世贸组织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23.《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适用于()A.公约附件一缔约方之间B.公约附件一和非公约附件一缔约方之间C.公约附件二缔约方之间D.公约附件二和非公约附件二缔约方之间24.在生物安全领域,以处理科学不确定性问题为核心的国际条约是()A.《京都议定书》B.《伦敦议定书》C.《卡塔赫纳议定书》D.《蒙特利尔议定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5(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24.00)1.环境法所要保护的对象是( )A.环境 B.人类环境C.社会环境 D.生态环境(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法保护的对象。

[要点透析] 把人类环境作为法律保护的对象,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保护生命维持系统的功能,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人类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 )A.物 B.精神财富C.物和行为 D.物、行为和精神财富(分数:1.00)A.B.C. √D.解析:3.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理解错误的是( )A.采用了目的二元论B.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C.法律规定的目的可以分解为三项任务D.三项任务各自独立地从某一方面实现法律规定的目的,相互之间没有内在关联(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的理解。

[要点透析] 环保法的目的可分解为三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保护环境与资源,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直接目的。

第二项任务保护人民健康,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根本任务。

第三项任务,促进经济增长。

这三项任务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故D项说法错误。

4.“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的“协调发展”的关系是( )A.文字表述不同,实质含义也不同 B.文字表述不同,实质含义小同大异C.文字表述不同,实质含义大同小异 D.文字表述不同,实质含义完全一样(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要点透析]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为世界各国的环境政策和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指导原则即“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试卷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试卷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在立法目的上我国采用()A.“目的一元论”B.“目的二元论”C.“目的三元论”D.“目的多元论”2、世界上有名的公害案件大都发生于环境法的()A.孕育阶段B.产生阶段C.发展阶段D.完备阶段3、西周时期颁布了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

()A.《王制》B.《盐铁论注》C.《伐崇令》D.《田律》4、城市的土地属于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的以外,由所有。

()A.国家国家B.国家个人C.集体个人D.国家集体5、《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制定主体是()A.全国人大B.国务院C.北京市人民政府D.国家环保总局6、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法中之所以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学依据是()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能流物复”律D.“时空有宜”律7、狭义的环境管理是指()A.污染控制B.自然保护C.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D.水土保持8、村镇规划的关键是()A.搞好基础设施B.保护基本农田C.布局合理D.兼顾基本设施和农田9、环境影响评价属于()A.回顾评价B.现状评价C.预断评价D.以上皆不正确10、城镇居住用地的出让期限是()A.30年B.50年C.70年D.80年11、根据《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于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本人月工资的()A.15%B.20%C.25%D.30%12、中国环境立法中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其本质含义可作解释。

()A.环境破坏B.公害C.环境污染D.与“公利”相对13.在我国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其核心是()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4.下列不适用《水污染防治法》的是()A.江河污染B.湖泊污染C.运河污染D.海洋污染15.城市污染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方法,由规定。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课程代码00228)本试卷共5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对环境和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是A .环境法学B .环境科学C .自然科学D .社会科学2.“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行动以及国际合作的关键词, 始于A .1909年在巴黎召开的“保护自然国际大会”B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C .1982年在内罗毕召开的“人类环境特别会议”D .1992年召开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3.下列法律文件制定于整合型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时期的是A .美国《清洁空气法》BC .日本《烟煤控制法》D 4.下列属于我国污染防治立法的是A .《水法》 B5.环境公益诉讼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公共汽车尾气控制法》.日本《森林法》.《森林法》 C .《环境保护法》D .《海洋环境保护法》A .美国.德国C.英国 D .法国6.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下来,是在A . 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B . 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C . 200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D . 2007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7. 国务院环保部门对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原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是在A . 1979年B . 1989年C . 1998年D . 2008年8. 政府实施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的手段中,下列不属于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管理权的是A .开发利用环境许可权B .行政强制权C .代表国家行使民事索赔权D .开发利用环境的监督管理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公众参与原则中,公众参与的内容不包括A .环境知情权B .参与决策权C .监督权D .环境开发权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我国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A .分级管理B .统一管理C .分类管理D .集中管理1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重失实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处以所收费用A .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B .1倍以上3 倍以下的罚款C. 2 倍以上的罚款D .3 倍以上的罚款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超标排污的,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的C .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D .3倍罚款13.下列工作属于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监督管理权的是A .防止海岸工程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B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A .2 倍以上5 倍以下罚款B 5 倍以上10 倍以下罚款C .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工作D .防止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14.根据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海洋倾倒区中的临时倾倒区是A .为紧急处置一类废弃物而确定的B .为倾倒试验而确定的C .因工程需要等特殊原因而划定的一次性专用倾倒区D .因工程需要等特殊原因而划定的永久性专用倾倒区15.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应当及时采取拯救措施的部门是.当地环保部门A .当地政府C .当地林业部门.当地渔业部门16.王某为某农业大学教授,因科学研究需要必须进入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那么王某必须履行的手续是A .经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B .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flsstt :准C .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D .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17.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 . 20%以上B . 60%以上C . 80%以上D . 90%以上18. A、B两镇分别位于龙潭溪上下游,A镇通过引水渠将溪水引入本镇,解决了用水问题。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人类而言,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森林等具有两重性:它们()A.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要素B.既是有限资源,又是无限资源C.既是已被利用资源,又是潜在资源D.既是可更新资源,又是不可更新资源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括()A.污染防治法B.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C.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法D.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3.新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为()A.1969年B.1972年C.1973年D.1989年4.环境法中的总量控制的规定主要符合的生态规律是()A.“协调稳定”律B.“能流物复”律C.“负载定额”律D.“时空有宜”律5.环境管理政策进入“综合防治”措施的时期是()A.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B.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6.“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A.立法指导原则B.基本原则C.基本制度D.主要任务7.我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应当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主体是()A.中央人民政府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D.省长、市长、区长8.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是()A.国土规划法B.城乡规划法C.土地管理法D.国土整治法9.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是()A.政府B.公众C.社会团体D.企业10.集中体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法律制度是()A.自然资源许可制度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C.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D.自然资源调查制度11.我国现行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有六部,即《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C.《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D.《放射性污染防治法》12.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第24条所列举的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主要物质和因素有()A.废气B.废渣C.恶臭气体D.爆炸物13.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的单位是()A.交通、渔政等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B.受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的已经取得公安机关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车年检的单位C.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4.根据我国水污染防治标准的有关规定,在排放标准的适用方面()A.或者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者执行行业排放标准B.既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也执行行业标准C.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同时也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统一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5.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的污染源是()A.机动车B.飞机C.船舶D.工厂16.用水单位直接从地下或江河湖泊取水时,应该缴纳()A.水费B.水资源费C.生态补偿费D.水利建设费17.我国的水土保持管理体制是()A.由环境与资源保护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B.政府统一监督管理与各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C.政府和单一部门主管D.政府集中管理18.我国下列法律中,鲜明地体现生态优先原则的法律是()A.《退耕还林条例》B.《环境保护法》C.《水污染防治法》D.《森林法》19.2000年1月29日,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订立的议定书是()A.京都议定书B.卡塔赫纳议定书C.蒙特利尔议定书D.巴黎公约20.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的,负责进行补偿的部门是()A.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B.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C.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D.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21.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提起环境民事诉讼的主体必须是()A.任何人B.社会团体C.与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D.检察机关2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A.限期治理制度B.排污许可制度C.浓度控制制度D.总量控制制度23.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用的范围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规划和建设项目B.对所有的建设项目都要实行环境影响评价C.其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包括论证会、听证会或其他形式D.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24.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向海洋倾倒对海洋生物没有剧毒性,但能通过生物富集污染水产品或危害航行、渔业等活动的物质,应当获得()A.紧急许可证B.普通许可证C.特别许可证D.特殊许可证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18_真题-无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18_真题-无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18(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特征的有______A. 社会性B. 政策性C. 科学技术性D. 专门性E. 综合性2. 下列属于公共所有的环境要素有______A. .水B. 森林C. 海洋D. 野生生物E. 阳光3. 下列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性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A. 环境污染也被称为“公害”,意即公众造成的损害B. 环境保护的受益群体是公众,不仅包括当代人,而且包括后代人C.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性特征注定其不具有阶级性D.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性特征注定其不具有民族性E. 在当前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问题方面并不存在超国家的利益4. 下列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政策性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A. 政策的法律化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往往是政策先行的结果,当环境政策长期实行变成稳定的制度时,再经过国家的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B. 法律的政策化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往往是政策先行的结果,当环境政策长期实行变成稳定的制度时,再经过国家的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C. 政策的法律化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容有明显的政策性色彩,其实施通常主要通过政府制定政策加以落实D. 法律的政策化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容有明显的政策性色彩,其实施通常主要通过政府制定政策加以落实E.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稳定程度较高,无需频繁修改5. 下列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综合性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A.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环境的保护既利用私法性的民事手段,也采用公法性的行政与刑罚手段B.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要是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实体性规范C.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不包括有关环境纠纷处理的特殊程序法D. 局限于一国主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由一国的国内法解决E. 由于环境的整体性和流动性,环境问题在主要依靠国内法解决的同时,也需要国际合作6.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对环境问题进行______的法律部门。

20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各章选择题及答案

20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各章选择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各章选择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提出“人类环境”这一概念的是( B )A..1945年联合国大会B.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C.1982年内罗毕峰会D.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2.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A )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D. 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3.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B)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室内环境、村内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物环境、地址环境等按环境要素的形成,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大类。

按环境的功能不同,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宪法)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分为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宇宙环境。

按环境的不同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等。

4.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B)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5.以下属于无限资源的是(D)A.土壤B.淡水C.动植物D.太阳能6.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是(A)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生命物质生态系统的组成: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

生产者。

主要指绿色植物及单细胞藻类。

生产者决定着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的大小,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因而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消费者。

是指所有的动物。

分解者。

分解者主要是指有分解能力的各种微生物,也包括一些腐生性动物,如白蚁、蚯蚓等。

无生命物质。

包括自然界中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和自然因素,如阳光、水、土壤、空气等。

7.环境科学主要研究(B)A.第一环境问题B.第二环境问题C.原生环境问题D.第三环境问题8.在环境科学里,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B )A.十分之一定律B.生物放大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生物量金字塔9.以下属于第一环境问题的是(A )A.火山爆发B.臭氧层耗竭C.城市污染D.公害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三)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环境分类法是把环境另为自然环境和()A.生活环境B.居室环境C.城市环境D.人工环境2.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

()A.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B.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1973年制定的()A.《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B.《工业“三废”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D.《工矿业“三废”排放标准》4.对黄河上游的森林系统应当绝对禁止采伐,其生态学依据是()A.“能流物复”律B.“物物相关”律C.“协调稳定”律D.“时空有宜”律5.我国设立长江水源保护办公室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体现了环境管理的()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6.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时期。

()A.早期限制B.治理C.综合防治D.总体策略与全面调整7.是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实现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A.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B.制定环境保持计划C.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D.实行行政首长环境问责制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建议: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为主。

()A.治理B.规划C.预防D.治理与预防相结合9.在我国“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A.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9年《环境保护法》D.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0.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的是()A.天然孳息B.法定取得C.开发利用取得D.强制取得1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50%B.75%C.80%D.85%12.进行工程建设时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治理责任13.退耕还林后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可以延长到()A.30年B.40年C.50年D.70年14.根据的生态规律,任何草原都有一定的载畜量。

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这一分类是依据()A.环境的形成B.环境的要素C.环境的功能D.环境的范围2.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的规定,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A.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B.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C.排污方仍应承担赔偿责任D.由排污方平等负担赔偿责任3.依照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规定,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的活动被称为()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无害化4.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规定,体现的生态规律是()A.相生相克律B.协调稳定律C.时空有宜律D.负载定额律5.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体制发展的共同趋势是()A.由现有的部兼负环境保护职责B.同时设立协调机构与部一级的专门机构C.设立具有更大权限的独立机构D.几种机构同时并设6.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条所规定的最重要、基本的环境政策是()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C.污染者治理、开发者养护D.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7.依照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负责协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的机构是()A.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B.环境保护部C.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D.国务院突发事件应对办公室8.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资源补偿费的是()A.水资源费B.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C.森林植被恢复费D.耕地闲置费9.某国际组织于1974年提出了被各成员国共同接受的“环境污染”的定义,该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B.欧洲共同体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0.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两控区”是指()A.一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B.二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C.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D.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11.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建设项目属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是()A.海上潮汐电站B.修船厂C.岸边油库D.滨海火电站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A.三级保护区B.缓冲区C.准保护区D.储备区13.依照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禁止夜间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A.抢修作业B.抢险作业C.生产工艺必需的连续作业D.住宅装修作业14.以是否跨越国境为标准,固体废物转移行为可以分为()A.进口转移和出口转移B.境内转移、过境转移和越境转移C.贸易转移和非贸易转移D.协议转移、互惠转移和项目转移15.依照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的外围地区应当划定()A.规划限制区B.核设施退役区C.核事故场内应急区D.核设施流出物监测区16.下列自然资源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A.土地资源B.石油资源C.水资源D.生物资源17.我国《水法》规定的取水许可适用于()A.直接从江河取水的行为B.为家庭生活少量取水的行为C.城镇居民取用自来水的行为D.村民从本村水库取水的行为18.依照《退耕还林条例》有关退耕还林目标责任制的规定,与行政机关签订责任书的主体应当是()A.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B.项目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C.项目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D.项目财务负责人和人事负责人19.下列关于我国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业的捕捞许可证,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B.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超过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发放海洋作业捕捞许可证C.捕捞许可证可以买卖或者出租D.捕捞许可证不得涂改、伪造或者变造20.依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狩猎证持有者可以猎捕的野生动物是()A.国家一级保护的B.国家二级保护的C.非国家重点保护的D.《濒危物种贸易公约》禁止贸易的21.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A.核心区、缓冲区、外围保护区B.核心区、实验区、外围保护区C.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D.实验区、缓冲区、外围保护区22.世界上第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自然保护同盟B.世贸组织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23.《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适用于()A.公约附件一缔约方之间B.公约附件一和非公约附件一缔约方之间C.公约附件二缔约方之间D.公约附件二和非公约附件二缔约方之间24.在生物安全领域,以处理科学不确定性问题为核心的国际条约是()A.《京都议定书》B.《伦敦议定书》C.《卡塔赫纳议定书》D.《蒙特利尔议定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真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真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05年10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一、单项选择题1.环境法中有关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 )A.“物物相关”律B.“协调稳定”律C.“相生相克”律D.“负载有额”律2.新中国成立后,对防治工业污染作出规定的第一个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B.《工厂安全卫生规程》C.《关于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D.《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3.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主要是指( )A.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相结合B.污染预防与治理相结合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的关系4.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 )A.开发者个人所有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C.谁开发谁所有D.全民所有5.我国首次明确规定“开展对现行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规范性文件是( )A.1986年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B.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C.1994年的《中国21世纪议程》D.2000年的《立法法》6.在发放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管理程序中,最为核心的工作环节是( )A.排污申报登记B.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C.排污许可证的审批发放D.排污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和管理7.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创新之处是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了( )A.贸易清单制度B.事前通报制度C.登记制度D.许可证制度8.在国际环境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的案例是( )A.太平洋海豹仲裁案B.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C.核试验案D.加拿大金枪鱼案9.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的场所是( )A.机动车停放地B.高速公路收费站C.机动车行驶的道路D.公共停车场10.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环保部门在批准设置入海排污口之前,除了必须征求海洋、海事和渔业部门的意见外,还必须征求意见的部门是( )A.建设部门B.规划部门C.水利部门D.军队环保部门11.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复习资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 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3. 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

4.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5. 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6. 违反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8. 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

9.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10. 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

11.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12.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13. 提起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14.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15. 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16.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17.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18. 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19. 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20.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二、多项选择题:1.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包括: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

2010年1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对人类而言,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森林等具有两重性:它们( A )A.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要素B.既是有限资源,又是无限资源C.既是已被利用资源,又是潜在资源D.既是可更新资源,又是不可更新资源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等具有两重性:它们既是自然环境要素,又是自然资源。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括( C )A.污染防治法B.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C.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法D.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我国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人为分成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法两大传统部分而各自单独立法,并且由不同部门分权分别执行和管理。

3.新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为( C )A.1969年B.1972年C.1973年D.1989年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环境保护提上了国家管理的议事日程。

拟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的雏形。

4.环境法中的总量控制的规定主要符合的生态规律是( C )A.“协调稳定”律B.“能流物复”律C.“负载定额”律D.“时空有宜”律“负载定额”律:即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必须一方面使它供养的生物的数量不超过它的生物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还需确保排入生态系统的污染物量不超过它的自净能力以及使冲击周期长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周期。

以产(生物产量)定供(畜类或其他物种数量)的规定;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包括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规定和关于限制冲击周期,如禁止春天砍树、除草、夏时捕鱼捉鳖的规定。

5.环境管理政策进入“综合防治”措施的时期是( D )A.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B.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一、第一阶段,早期限制时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早期的工业化时期,同时也进入了公害发生期。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8(总分:9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生态学研究认为,生态系统内部种群之间呈动态的相互作用,所以生态系统一直保持的相对的动态平衡∙ B.在一定时期某些物种的数量可能增加,而在一定时期它们又可能减少甚至被其他物种取代∙ C.如果排除人类行为的干预,生态系统会处于一个静止的状态∙ D.我国《宪法》中提到的生态环境的本意就是生态系统,既包含环境,也包含自然资源(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生态学研究认为,生态系统内部种群之间呈动态的相互作用,所以生态系统一直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

在一定时期某些物种的数量可能增加,而在另一定时期它们又可能减少甚至被其他物种所取代。

如果排除人类行为的干预,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的变化是非常缓慢的。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其中“生态环境”的本意就是生态系统,既包含了环境,也包含了自然资源。

2.下列属于理论上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的分类的是______∙ A.基础的直接的目的和最终的目的∙ B.基础的间接的目的和最终用的目的∙ C.阶段性的目的和最终的目的∙ D.初始的目的和阶段性的目的(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立法者拟实现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理想和目标,是确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依据。

理论上,可以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分为两种:一是基础的直接的目的,二是最终的目的。

3.当表现为不特定多数的自然人特有的权利受到不当决策行为或者开发利用行为侵害时,公众可以通过环境公益诉讼请求加害人为一定行为,这些行为不包括______∙ A.消除危险∙ B.排除妨害∙ C.恢复原状∙ D.接受惩罚(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当表现为不特定多数的自然人特有的权利受到不当决策行为或者开发利用行为侵害时,公众可以通过环境公益诉讼请求加害人消除危险、排除妨害和恢复原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取得的最主要方式是(A)A.法定取得B.强制取得C.天然孽息D.自然添附2.河流入海口由于泥沙淤积而增加的土地的所有权取得方式为(D)A.法定取得B.开发利用取得C.天然孽息D.自然添附天然孳息:是指自然资源依自然规律产生出来的新的自然资源。

自然添附:是指自然资源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而使自然资源产生或增加的情况。

3.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B)A.自然保护区制度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4.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多少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A)A.两年B.三年C.五年D.十年5.以下关于自然资源规划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C)A.自然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B.我国现行自然资源法基本上都规定了自然资源规划制度C.自然资源规划要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实施D.自然资源规划一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6.以下关于自然资源调查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B)A.自然资源调查要由法定机构进行B.自然资源调查要以自然资源规划为基础C.自然资源调查必须依法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D.我国一些自然资源法规中已经规定了自然资源调查制度.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这种许可证的性质属于(C)A.资源开发许可证B.资源勘查许可证C.资源利用许可证D.资源进出口许可证8.我国目前的对矿产品的开采征收的是(B)A.开发税B.资源税C.管理费D.补偿费9.土地复垦费的性质属于(B)A.保护管理费B.补偿费C.开发利用费D.惩罚性收费10.森林公园门票的性质属于(A)A.保护管理费B.补偿费C.开发利用费D.惩罚性收费11.我国立法上称为“资源税”的是指(B)A.土地使用税B.矿产资源税C.耕地占用税D.水产品税12.为了弥补国家或有关单位为保护、管理自然资源所支出的费用是(A)A.保护管理费B.惩罚性收费C.补偿费D.开发使用费13.《森林法》规定的自然资源调查制度是(A)A.森林资源清查制度B.森林资源普查制度C.森林资源调查制度D.森林资源调查评价制度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只有自然资源占有权的权利人可以与所有权人相分离B.只有自然资源占有、使用权的权利人可以与所有权人相分离C.只有自然资源占有、使用、收益权的权利人可以与所有权人相分离D.自然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种全能的权利人都可以与所有权人相分离15.我国最早规定“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的法律是(A)A.1954年《宪法》B.1949年《共同纲领》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16.最早出现的环境质量标准是(B)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环境标准样品标准17.使用未经强制检定的环境监测仪器分析出的数据作为环境纠纷中的证据时(B)A.具有法律效力B.不具有法律效力C.法律效力待定D.需要由其他证据配合才能具有法律效力18.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需报哪个部门备案(D)A.同级人民代表大会B.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家环保总局19.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B)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地方环保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D.地方环境基准20.判断排污者是否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依据是(B)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D.地方环境基准2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D.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22.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国家为控制污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达到的水平的环境标准是(A)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标准样品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1、环境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人类而言,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森林等具有两重性:它们( )A.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要素B.既是有限资源,又是无限资源C.既是已被利用资源,又是潜在资源D.既是可更新资源,又是不可更新资源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括( )A.污染防治法B.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C.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法D.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3.新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为( )A.1969年B.1972年C.1973年D.1989年4.环境法中的总量控制的规定主要符合的生态规律是( )A.“协调稳定”律B.“能流物复”律C.“负载定额”律D.“时空有宜”律5.环境管理政策进入“综合防治”措施的时期是( )A.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B.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6.“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 )A.立法指导原则B.基本原则C.基本制度D.主要任务1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27.我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应当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主体是( ) A.中央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D.省长、市长、区长8.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是( ) A.国土规划法 B.城乡规划法 C.土地管理法D.国土整治法 9.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是( ) A.政府 B.公众 C.社会团体D.企业 10.集中体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法律制度是( ) A.自然资源许可制度 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C.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D.自然资源调查制度 11.我国现行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有六部,即《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C.《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D.《放射性污染防治法》12.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第24条所列举的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主要物质和因素有( ) A.废气 B.废渣 C.恶臭气体D.爆炸物13.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的单位是( ) A.交通、渔政等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B.受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的已经取得公安机关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车年检的单位C.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4.根据我国水污染防治标准的有关规定,在排放标准的适用方面( ) A.或者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者执行行业排放标准 B.既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也执行行业标准C.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同时也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统一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5.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的污染源是( )A.机动车B.飞机C.船舶D.工厂16.用水单位直接从地下或江河湖泊取水时,应该缴纳( )A.水费B.水资源费C.生态补偿费D.水利建设费17.我国的水土保持管理体制是( )A.由环境与资源保护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B.政府统一监督管理与各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C.政府和单一部门主管D.政府集中管理18.我国下列法律中,鲜明地体现生态优先原则的法律是( )A.《退耕还林条例》B.《环境保护法》C.《水污染防治法》D.《森林法》19.2000年1月29日,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订立的议定书是( )A.京都议定书B.卡塔赫纳议定书C.蒙特利尔议定书D.巴黎公约20.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的,负责进行补偿的部门是( )A.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B.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C.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D.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21.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提起环境民事诉讼的主体必须是( )A.任何人B.社会团体C.与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D.检察机关2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3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4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 ) A.限期治理制度 B.排污许可制度 C.浓度控制制度D.总量控制制度23.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用的范围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规划和建设项目 B.对所有的建设项目都要实行环境影响评价C.其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包括论证会、听证会或其他形式D.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24.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向海洋倾倒对海洋生物没有剧毒性,但能通过生物富集污染水产品或危害航行、渔业等活动的物质,应当获得( ) A.紧急许可证 B.普通许可证 C.特别许可证D.特殊许可证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我国《草原法》规定,草原包括( ) A.高寒草原 B.草山 C.草地 D.荒漠草原E.草甸草原26.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的运行机制包括( ) A.预防和预警机制 B.应急响应机制 C.后期处置机制 D.事先知情同意机制E.逐级上报机制27.《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承担责任的方式有( ) A.排除危害 B.恢复原状 C.赔礼道歉 D.处以罚款E.赔偿损失28.我国对自然保护区实现分区保护,具体分为( ) A.无人区 B.教学实习区 C.核心区D.缓冲区E.实验区29.下列在国际环境法中属于“软法”的文件是( )A.《斯德哥尔摩宣言》B.《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内罗毕宣言》D.《蒙特利尔议定书》E.《里约宣言》30.就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而言,经济学家提出,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主要有( ) A.签订协议方法 B.直接管制方法C.经济刺激方法D.停业整顿方法E.处以罚金的方法3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的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有( )A.调查公众意见B.咨询专家意见C.座谈会D.论证会E.听证会32.《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所指的固体废物包括( )A.工业固体废物B.城市生活垃圾C.有关危险废物D.陨石E.放射性物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3.简述我国法律关于集体林权的规定。

34.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答:(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通过防止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特定领域,即人们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包括两个主要方面:a、同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5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b、同防止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防止各种公害,如噪声、振动等有关的社会关系。

35.简述循环经济制度。

答:明确国家鼓励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提出了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国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国家鼓励、支持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集中处置固体废物的措施,促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产业发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区域开发、产业发展等规划,应当统筹考虑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促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第四条)36.简述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答: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是指在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方面,所有国家负有共同的责任,但责任的大小必须有差别,具体而言就是发达国家应当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或者是主要的责任。

成为国际环境的基本原则是由于:①全球环境是一个整体,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承担的共同义务;②就导致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因而言,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大的或者是主要的责任;③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在一些国际环境法律文件中得到了体现。

在同一份国际法律文件中,对平等的法律关系参与者规定不同等义务的方式,是国际环境法的特点之一。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7.论述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6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1)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提出的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其核心和理论基础是“协调发展”的思想。

(2)我国提出的协调发展的方针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而且进一步具体化了。

三项建设做到三同步,是协调发展的具体要求。

其中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同步规划,一是同步建设。

同步规划主要是解决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解决合理布局的问题。

同步建设主要是在城市建设、工业建设、农业建设、交通建设中同时解决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三种效益的统一,是针对过去各项建设中只重视经济效益提出的,从理论上说是正确的,但实际贯彻起来却很复杂和困难。

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使三种效益统一起来,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3)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可持续发展”,其目的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4)在该项原则的贯彻方面:应当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环境保护规划;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

38.论述我国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

:(1)水资源国家所有原则;《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2)全面规划、综合利用的原则;《水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各项事业;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