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练习题古代诗歌鉴赏四情感态度篇含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看作者。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 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 立地臆断。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 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 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 词,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 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注】 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 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 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向二 观点态度类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词)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有人认为××, 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 (词)予以分析。
举例 王维《山居秋暝》 刘禹锡《乌衣巷》
李商隐《贾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于谦《石灰吟》 苏轼《题西林壁》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五)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举例 柳永《雨霖铃》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32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含解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归山居刘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崔融①杜审言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
:杜审言的朋友,时任节度使书记官。
②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
③北平: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姚合①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
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
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
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
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行人王建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
梦见离珠浦①,书来在桂州。
不同鱼比目②,终恨水分流。
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
:即合浦,地名,在广西南部。
②鱼比目:比目鱼。
双眼在一侧,常喻形影不离的夫妻。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了女主人公哪些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杂诗十首(其四)张协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
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
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
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①卜。
:即司马季主,他是汉初长安著名的卜者。
《史记·日者列传》记载,宋忠和贾谊曾问他:“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他答道:“贤者亦不与不肖者同列。
故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
”最后四句意蕴丰富,请简析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情感题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情感题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辛弃疾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
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他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
甚:为什么。
云山:田园。
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
抵死:终究,毕竟。
14.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
B. 词的上片末尾三句以惊弦、骇浪喻指了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环境。
C. 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和规划。
D. 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借用猿鹤与词人的对话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
15. 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捣衣杜甫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第六句“深”字一语双关,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
B.丈夫久戍未归,岁近寒月,夫妻长别,这些都是思妇捣衣之因。
C.捣衣十分辛苦,思妇用尽全身力气干活,以致产生厌倦怠惰之心。
D.诗人代为捣衣思妇言情,含蓄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15. 古人评说:尾句“音”字会一诗之意。
请结合全诗,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 - 15题。
郡斋明•李攀龙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
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
高三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四)(含答案与解析)

高三语文专题练习(四)古典诗歌鉴赏一、【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合肥八中、铜陵一中、芜湖一中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注】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
8.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分析它们的妙处?(5分)9.清人沈德潜认为颔联“一语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请分析这种说法。
(6分)二、【2017届安徽六安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此诗是诗人奉诏被贬往南巴(今广东电白)经过江州与二友人话别时写的。
②沧州:滨海的地方,也指隐士居处。
③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8.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2017届安徽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别诗(南朝)范云孤烟起新丰,归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采兰沅水东。
桂折心焉寄?兰采意谁通。
8.诗的五、六句中,“满”“空”两字可谓灵动传种,请试作分析。
(6分)9.结合课本中所学过的《涉江采芙蓉》,说说诗的最后四句吉“折桂”“采兰”二事的作用。
(5分)四、【2017届北京朝阳区高三上期中】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其中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4(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4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诗歌鉴赏阅读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权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绸甲化枯枝芞湘东一目气成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出于《庄子》中侚倭丈人承纲的故事。
丈人一心捕纲,意志专一,竟把身子当作枯树,手臂当作树枝。
@《南史》记载,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
这里的“目”指围棋的“眼”,围棋需要两眼才能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门见山,照应诗题,既交代弈棋之由,又暗含忙里偷闲的意趣。
B.颌联设喻用典,或直写心理,或以形显神,细致入微地刻画棋手形象。
c.颈联叙中有议,呼应”席上谈兵”,“诚”“尚”二字蕴藏棋局走势。
D.尾联运用反问,表现诗人的自省,弈棋虽乐,但从日到夜,耗时误事。
2.这首诗写的是弈棋,但也引发读者弈棋之外的联想。
诮结合颌联和颈联,说说此诗给读者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十五陈子昂°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气昔称天桃子,今为春市徒。
鸥;萨悲东国,糜鹿泣姑苏气谁见鸥夷子气扁舟去五湖。
【注】@陈子昂的政冶生涯,都是在武则天当权时期度过的。
《陈氏别传》记载:“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书奏,辄罢之。
"@明月珠:即夜明珠,比喻封官赐爵。
@鸥鸦:一种恶鸟,一说即猫头鹰,有不祥的预兆。
周公曾被管叔诬陷,后来管叔发动叛乱,周公奉成王之命平定叛乱,作《鸥鸦》以劝讽成王。
@西汉淮南王刘安有谋反意,伍被引用伍子胥对吴王说过的话进谏。
“糜鹿游姑苏台”意谓胜地衰败,比喻亡国,后沿用力典。
@范蠡是越国的上卿,因献西施于吴王夫差,就中取事,破了吴国。
后见越王义簿,扁升退游五湖,自号“鸥夷子”。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贵人”即诗人自己诗人因屡屡不能实现政治抱负,因而心中愤愤不平。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4含解析

专题跟踪训练(十八)古代诗歌鉴赏(词曲)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庭芳·促织儿张镃月洗高梧,露氵专①幽草,宝钗楼②外秋深。
土花③沿翠,萤火坠墙阴。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
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
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
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
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①氵专:露水多的样子。
②宝钗楼:本是咸阳古迹,这里借指杭州张达可家的楼台。
③土花:苔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月洗”句描写出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的景象,“洗”字体现出秋月的明净。
B.“萤火”句用视觉里的萤火和听觉里的蟋蟀叫声,表现环境的幽静和作者的悲凉。
C.“静听”“微韵”“凄咽”三句中,“转”有音调低回突然转变之意,“寒”“凄咽悲沉”是作者听来的主观感受。
D.词的上片主要写景,采用动静结合、拟物等手法描写出月下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
(2)词的下片描写了哪些与蟋蟀有关的活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D项,“拟物”错误,上片没有运用这种手法,其中,“争求侣,殷勤劝织”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月”“高梧”“露”“幽草”“土花”等都是静态的景物,“坠”“寒声”是动态的描写,属于动静结合。
(2)考生在解答第一个问题时,可以先考虑词句描写的具体内容,从内容的角度把握词的下片描写的与蟋蟀有关的内容,比如“呼灯灌穴,敛步随音”“犹自追寻”是作者小时候捕蟋蟀的场景,“携向华堂戏斗”是作者小时候斗蟋蟀的场景等。
至于第二个问题,考生可以从作者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与如今的客居他乡的“凄咽悲沉”等方面进行分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广西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32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含解析)新人教版

练案三十二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一、对点练1.(2021·广西崇左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九)①杜甫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②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③。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④。
,民不聊生,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写下杂诗二十首,代替书札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为第九首,写秦州驿亭。
②丛篁:丛生的竹子。
③使星:指朝廷派遣出使吐蕃的使臣。
④郊坰:遥远的郊野。
诗人在尾联中情感直白,可谓喜忧参半。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顾子敦①赴河东三首(其一)黄庭坚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②,青铁无多莫铸钱③。
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④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
:秘书少监,掌管图书、国史实录等,元祐元年出任河东转运使。
②包贡:即进贡。
③铸钱:仁宗庆历初,诏江、饶、池三州铸铁钱助陕西经费,民苦之,后停罢,其患方息。
④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对顾子敦赴任河东的情感态度。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利州南渡温庭筠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尾联诗人借范蠡辞官而去的典故,意在表达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行人王建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
梦见离珠浦①,书来在桂州。
不同鱼比目②,终恨水分流。
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
:即合浦,地名,在广西南部。
②鱼比目:比目鱼。
双眼在一侧,常喻形影不离的夫妻。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了女主人公哪些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①,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