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6、3密度的测量(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盐水)体积和测小块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并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选择及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天平、砝码、烧杯、量筒、细线、盐水、小石块。

教学过程[故事导入] 传说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叙拉古国的国王希罗让工匠为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

国王给了工匠一些黄灿灿的金子,工匠也很快为国王做好了。

金灿灿的皇冠戴在国王头上很合适,并且非常漂亮。

可是希罗国王总怀疑工匠少用了一些黄金,偷偷掺进了一些等重的白银。

于是,他让人称了皇冠的重量,不多不少,与给工匠的黄金质量不差毫厘,这就难了,怎样能既不损坏皇冠,又能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导了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引导]要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需要测量盐水的哪些物理量?依据哪个公式进行计算?[问题引导]测量盐水的质量要用到天平,要测量盐水的体积用什么工具呢?[自学阅读]课本上“想想做做”提出的问题:(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ml还是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11.4-2中画出了使用量筒时的两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归纳总结] 三观察:观察单位标度、量程、分度值。

八年级物理上册《6.3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3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物质密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

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三、教学策略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

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设计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注意到,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 6.3密度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 6.3密度的测量教案
“师”之概n加油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n加油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n加油:“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n加油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n加油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n加油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n加油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n加油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n加油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n加油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n加油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n加油
板书设计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1n加油.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n加油原理:据密度公式:
3.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n加油(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
4.步骤:
教学反思
n加油
这个n加油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n加油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n加油,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n加油、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n加油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n加油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给学生框架
四、作业布置:n加油同步解析与测评第76-77页题目。
备注(补充)
要练说n加油,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n加油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n加油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n加油,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n加油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n加油,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n加油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n加油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n加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n加油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n加油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n加油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单位、读法及物理意义。

3、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用此原理进行密度的测定。

★课程内容1、测量原理2、量筒3、物体密度的测量★重点——①量筒的正确使用;②密度的测量。

★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具——天平、砝码、量筒、水、物块★过程一、测量原理天平量筒或量杯二、量筒(用挂图展示)1、单位:mL 1mL= 1cm32、原理:排水法3、读数:视线与液面凹面为准。

三、密度测量1、固体的密度(一)沉于水,不溶于水的固体a.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b.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思考:能不能将a、c步骤交换进行?c.物体没入水中,总体积v2(二)不沉于水,不溶于水的固体体积测量:(1)压入法(2)助沉法例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助沉法测蜡块的密度,已知蜡块的质量为m,则蜡块密度的表达式(三)沉于水,溶于水的固体例2、方糖是一种用细白砂糖精制而成的长方体糖块,为了测量它的密度,准备了下列器材:天平、量筒、毫米刻度尺、水、细白砂糖、小勺、錣子、保鲜膜、破璃棒,说明你的测量方法。

(此题注意:①确定方法;②选用器材。

)★小结:体积测量:①使用刻度尺(规则体)②排细小固体法(细砂之类)③排饱和溶液法④裹保鲜膜法★反思:§6.3(2)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2.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砝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5.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课程内容1、液体密度测量方法2、特殊测量方法★重点——各种特殊的密度测量方法★难点——对替代法的理解★过程四、液体的密度测量方法方法一:这个方法可以。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六章《密度》。

主要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涉及章节:6.1密度及其特性;6.2密度的计算;6.3密度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密度的定义,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 学会使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密度的计算,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3. 掌握密度测量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了解密度的测量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密度公式的运用及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如密度计、天平、量筒等)。

学具:笔记本、计算器、直尺、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体积的物质质量不同,引出密度概念。

2. 新课内容:(1)密度的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计算公式为ρ=m/V。

(2)密度的计算:结合实例,讲解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进行单位换算。

(3)密度的测量: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密度计算和单位换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浮力、物体的浮沉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密度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 在黑板上展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 板书例题及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应用题、实验报告。

(1)计算题:已知某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求其密度。

(2)应用题:解释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现象。

(3)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

答案:(1)密度计算题答案:ρ=m/V。

(2)应用题答案:如船舶的浮力与密度有关,冰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冰能浮在水面上。

(3)实验报告答案:根据实验结果,列出不同物质的密度值。

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整体设计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这节课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变为动手能力,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测量实验,既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地认识、了解、掌握密度概念的过程,也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要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与分析得到结论等方面对学生全面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

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量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需要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器材?用什么办法测量?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明确实验目的、知道实验原理,在实验设计中,会选择实验器材,明白实验步骤,能及时正确地将数据填入表格得出结果。

实验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及时掌握各组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交流反馈。

由于有前面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基础,因此本节的探究活动学生是有能力自主完成的。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刻度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

量筒的使用是本节重点,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排液法”: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液体,读出所对刻度V1,再将被测物体轻轻放入液体中,读出此时读数V2,V2-V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

测量石蜡等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设置合理的问题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4.通过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密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阶段。主要知识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密度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密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质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密度、判断物体的密度等。
2.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和“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激深入理解密度概念。实践探究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这两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3)教师总结课堂重点,强调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重点加强对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单位换算的掌握。通过此类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
例题:计算以下物体的密度,单位为kg/m³。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精确测量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浮在水面上、油水分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密度概念。
2.基本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物体沉浮的原理”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分享学习心得。
3.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密度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介绍密度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物质的密度。
(3)讲解密度的单位及其换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4)教师通过动画、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探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物体沉浮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途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密度的测量(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学会使用量筒。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1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2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密度的公式:,只要知道其中任何两个,就可以求第三个数。

2仪器:
测质量m,用天平测量;
测体积v:如果是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尺子测量相应数据计算得出。

若为液体或不规则物体,使用量筒进行测量。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密度的公式?
2在实验室测量物体质量的器材是什么?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3在实验室测量物体体积的器材是什么?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体积?(1)量筒是以什么为标度的?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
(3)量筒的使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量筒: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一种仪器
使用前:①看清量程②看清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相平(水,如果是水银则是凸液面)。

注意:
若俯视,读数偏大,
若仰视,读数偏小。

量筒测量体积的方法:
(1)测量液体的体积:
将液体倒入量筒中,直接读数即可得到体积v。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测量步骤:
①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
②将被测物体用细线拴好,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
③被测物体的体积为。

(3)物体也能放进量筒,但是沉不下去:助沉法。

压入法:测量步骤
①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
②用一根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大头针等物体把被测物体轻轻压入水面 使被测物体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
③被测物体的体积为。

悬重法:测量步骤
①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先把小重物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 ②再把小重物和被测物体一起浸入水中,记下体积.
③被测物体的体积为。

(4)如果物体无法放入量筒中:溢水法。

用烧杯: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小空烧杯的质量.
②在大烧杯底部垫小木块使其倾斜,给烧杯装上水,使水面与杯口相平。

③用细线把被测物体拴好,缓慢浸没在大烧杯中,水溢出流入小烧杯。

④用天平称出小烧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

⑤被测物体的体积等于溢出的水的体积
用溢水杯: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②在溢水杯中装上水,使水面与溢水口相平,把空烧杯放在溢水口下。

③用细线把被测物体拴好,缓慢浸没在溢水杯中,水溢出流入烧杯。

④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

⑤被测物体的体积等于溢出的水的体积
(5)物体能放下且下沉,吸水但体积无明显变化:
预先吸水法:测量步骤
①让被测物体先吸足水分。

②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
③将被测物体用细线拴好,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
④被测物体的体积为。

(注意:该方法不是最好,即使先吸了水,拿起后表面会有水。

) 以沙换水法:测量步骤
①在量筒中1装入适量沙子,记下体积。

②把被测物体放入量筒2中,再把量筒1中的沙子导入量筒2中,小心 1
2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