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基础知识-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1、概念之间的关系﹕细胞内液﹝约占2/3﹞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淋巴液等所以,1)我们常说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等= 内环境;2)细胞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细胞内的酶如呼吸酶,都位于细胞内,因此不属于(属于、不属于)细胞外液(内环境)。
3)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分泌出的泪液、汗液,膀胱中的尿液等,都与外界相通,所以不属于(属于、不属于)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
4)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5)血浆位于血管中,淋巴位于淋巴管中,其他的液体环境都看做是组织液。
6)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
2、内环境成分的关系﹕(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血浆组织液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下锁骨静脉汇入)3、血浆中约90%是水,其余分别是蛋白质,无机盐,各种营养,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4、血浆、组织液和血浆成分的联系: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5、特别提醒:1)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成分。
3)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4)两端通透属于血管,一端通透一端闭合属于淋巴管。
5)营养、氧气等物质含量:微动脉血浆高于组织液高于细胞内液高于微静脉血浆;代谢废物、二氧化碳等物质含量:细胞内液高于组织液高于微静脉血浆高于外界环境中的物质消化系统(小肠)排遗系统呼吸系统(肺)泌尿系统(肾)皮肤等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内环境循环系统肾小管重吸收微动脉血浆;6)血液不属于内环境。
7)组织水肿的原因:血浆浓度低,淋巴管阻塞,组织C代谢过于旺盛,血管通透性增强。
_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细胞生活的环境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生命观念——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形成稳态与平衡观和生命的系统观。
2.科学思维——通过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方式。
3.社会责任——通过对人体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学习,关注人体健康。
知识点(一)|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①内环境的组成②相互关系(1)细胞质基质、核液和血液都属于体液(×)(2)胰液、原尿、胃液和胆汁属于体液(×)(3)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4)淋巴细胞只能生活在淋巴液中,淋巴液是淋巴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1.(生命观念)请判断下列哪些液体不属于体液,并说明理由。
①小肠腔内的消化液②膀胱内的尿液③汗液④泪液⑤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⑥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⑦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提示:①②③④⑦①②③④大多通过管道直接与外界联通,⑦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体液,但血细胞不属于体液。
2.(科学思维)图中的A、B、C是某些结构,a、b、c、d表示四种体液,请说出它们的名称及关系。
提示:A、B、C分别是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a、b、c、d分别是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1.归纳概括与内环境各组分有关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细胞类型所处内环境血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液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液、血浆等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2.对比分析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来源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1.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解析:选D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细胞生活的环境(1)教案3
1。
1 细胞生活的环境
2。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的媒介
3。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
换模型
重点1。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
难点1。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
评价任务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
性质
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效果及问题预设
导
(3分钟)
1。
图一和图二中各是什么学生
认真
观察、
小组
讨论
后回
答。
创设
情境,
引导
学生
通过
观察、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11。
2019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 2 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导读学习准备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尽管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状态,。
正常机体通过叫做稳态。
,使各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人体各器官、系统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
(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的调节。
( 2)美国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和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而实现的。
( 3)免疫系统曾一直被认为是机体的防御系统。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并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 4)目前普遍认为,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例如,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和血液中的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等因素的影响。
只有这些因素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破疑解难一、内环境与稳态(1)稳态的概念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
但内环境却能维持相节的稳定。
这种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如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36. 5~37. 5℃;血液的 pH 变化范围为7.35~ 7.45;血浆渗透压一般为770kPa(37 ℃时 ) ;血糖正常水平为80~120mg/ dL 等,而不是某一恒定值。
1-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 体液的成分和组成①概念: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②成分2. ①血浆:血液中除血细胞外的液体。
②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生成 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③淋巴: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也叫淋巴液。
生成 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基本成分相同。
不同点 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不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①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②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③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淋巴;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
④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血浆中含90%为水,其余10%为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概括的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体液 淋巴 组织液 血浆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 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将红细胞放在清水或低浓度溶液中会吸水涨破;放在高浓度溶液中会失水皱缩2、酸碱度(pH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血浆的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 3-、HPO 42-等离子有关。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
环
1234
答案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酸碱度
7.35~7.45 HCO-3 、HPO24-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 左右。
例3 下列关于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其pH仍将维持在7.35~7.45之间,
渗透压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 概念
的吸引力
与溶质微
数目 少
粒的关系
高
低
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影响因素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和Cl-,K+在维
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
大小
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 的渗透压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1)血浆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 无机盐 代谢废物
营养物质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 (3)本质:是一种 盐溶液 ,类似于海水。
2.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渗透压
2.内环境 (1)概念:由 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内环境组成: 血浆 、 组织液 、淋巴等。 (3)适用范畴:内环境是针对 多细胞 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或原 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3.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教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以此确定教学目标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三、教学设计思路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合作意识,并通过最后再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小组之间尝试构建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草履虫和血细胞的图片,并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教材中问题探讨的问题: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 2 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若将血细胞放在外界水环境中,血细胞会吸水涨破)2、新课讲授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有着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并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那么这些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呢?【师】大家应该听过一句老话“女人都是水做的”其实无论男女老少,体内都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称为体液。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教案
回归课本原文,掌握基本概念。
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绘制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联系的模式图。
2. 尝试绘制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联系的模式图。
1. 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认识细胞外液之间的联系。
2. 通过绘制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联系的模式图,构建细胞外液之间的联系网络,深刻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1.展示血液分层图,提问每一层都是什么。
2.提问血细胞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1.说出血液分层后每一层含有的物质名称。
2.说出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而不是血液。
区分血液和血浆,理解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和淋巴液
1.描述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定义。
2.引导学生分析组织液和淋巴液分别是哪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区分不同细胞生活在不同内环境中。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课本问题探讨,分析草履虫和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提问:血细胞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分析比较草履虫和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异同。
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阐明体液、细胞外液的组成,区分细胞内液和内环境;
2.建构思维导图阐释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3.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1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结构、细胞的种类以及物质进出细胞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讲述细胞生活的环境,引入“内环境”的概念,其中,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以及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是本节的重点,这也是学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基础,且对学好“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等章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节内容看似简单,但知识点繁杂,抽象,于是采用观看并分析相关动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的方式突破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策略教师采取问题驱动和直观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得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通过问题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理化性质、独立构建模型;通过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得出细胞生活的环境的知识系统;通过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环境的功能。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生命系统中相互联系和作用,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外环境;(2)培养学生乐于阅读、乐于讨论、乐于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的媒介。
五、教学过程课后反思:这节课内容多,知识点繁杂,涉及到很多学生不熟悉的初中知识,为了学生快乐学习,课堂中主要让学生构建知识联系,构建概念图的形式,以及小组讨论,学生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活起来。
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会喝水,强化环保意识。
将陌生而紧凑的知识在较轻松的氛围中得到突破,这节课上完,对课堂展示的目标学生都能达到。
也有缺憾,由于知识多,所以挖掘和拓展、补充、复习初中的面就减少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梳理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体液中除了水以外,还包括许多离子和化合物。
其中,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血浆和淋巴占体液的1/3,组织液是细胞生活的环境。
2、血浆和组织液: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而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少部分组织液可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
3、淋巴:淋巴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淋巴液可以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是淋巴细胞等直接生活的环境。
4、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含量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与淋巴与血浆的含量相近,但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于Na+和CI—,而血浆渗透压则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同时,细胞外液还具有酸碱缓冲对,可以调节人体的内环境pH值保持稳定;人体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6、内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着物质交换。
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直接与外界相连,属于外环境。
7、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排除细胞内特有的物质、排除细胞膜上的成分、排除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不能改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9、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神经系统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相互作用。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约占1/3),其中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P2)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P5)3.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P5)4.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P5)5.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P5)6.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其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P5)7.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P5)8.下列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①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丙酮酸分解、蛋白质合成(细胞内)②H2O2分解(细胞内)③食物中淀粉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消化道)④抗原与抗体结合(内环境)⑤乳酸与NaHCO3反应(内环境)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1.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P10)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P10)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P11)5.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
(P11)第2章神经调节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人的神经系统就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P16)2.3.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人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高中生物《必修第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必修第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生物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4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是高中学生学习了必修3的第一节,其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个方面。该节内容是学生理解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知识的基础,对学好“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等章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1.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学情分析
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在初中新课程中涉及较少。初中新课程仅仅就人体中八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了简单的介绍,但因初中学生初二下学期会考结束后就没有再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生物知识,间隔时间较长,印象也不是很深刻。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回忆相关知识。由于笔者执教的班级是选修生物的班级,相对而言,他们对学习生物的兴趣要浓烈些。通过初中阶段已学习到的人体几大系统功能,总结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是特别难。
请学生阅读教材P2—3相关内容,教师设问:
1、什么叫体液?
2、什么叫细胞内液?
3、什么叫细胞外液?
1请同学思考:作为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应该是细胞外液还是细胞内液?得出答案:细胞外液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_1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环境这一概念,包括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等。
该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
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
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
⑵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
⑶将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同上。
⑵结合图解讲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 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知识点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知识梳理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错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①血浆:血液中除错误!血细胞外的液体.②组织液:存在于错误!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错误!细胞间隙液.③淋巴:错误!毛细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液,也叫错误!淋巴。
(3)常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2.内环境(1)概念:由错误!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主要由错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
(2)内环境各成分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相互关系(3)作用:是错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错误!1。
血液、血浆、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的关系?提示:2.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内环境的区别?提示:3.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有没有内环境?提示:没有.内环境属于多细胞生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4.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属于内环境吗?提示:不属于。
因为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5.汗液、泪液、唾液和尿液属于细胞外液吗?为什么?提示:不属于。
因为它们不属于体内的液体,也不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典题分析题型一体液种类及其关系[例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解题分析]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即细胞外液,A正确;①为血浆,含有血浆蛋白,B正确;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即只有②,C错误;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D正确。
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高二生物教案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重点
难点
重点和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法
讲授法及演示归纳法
教具
多媒体
3、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气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层(D )
A、2 B、3 C、4 D、6
答案: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膜、两层线粒体膜在线粒体中被利用,所以共通过3层膜、6层磷脂分子层。
四、总结升华: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答案:不是。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不包括细胞内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D )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然后进行填写
内容较简单学生自已阅读后可由学生进行讲解
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思考以下问题,由小组讨论,然后学生展示给出答案。
答案:溶液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浓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CL-、Na+有关。
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其稳定主要与HCO3-、HPO42-有关。
人体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目标导航学习要求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3.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知识网络学习导读学习准备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外界环境获得,排出;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大多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这些细胞是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
2.体液包括和,血浆、组织液、淋巴属于。
3.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4.细胞外液的成分:⑴血浆中含有的水分约占90%,溶质中含量最多的是,约占7-9%,无机盐占1%,剩余部分为血液运送的物质。
⑵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含量较少。
⑶细胞外液在本质上是一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1 5.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值为。
温度一般维持在。
6.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媒介。
破疑解难一、细胞外液的内涵l.细胞外液与体液的关系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而体液是指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两者的关系如下:细胞内液(2/3) 体液血浆细胞外液(1/3) 组织液淋巴2.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因为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
血浆(液体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血液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
二、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只隔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之外,水和其他小分子的物质(如葡萄糖、无机盐、氧气等),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流入到组织液间隙中,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以后,大约90%的组织液又可以渗回毛细血管,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C02等也渗回血液中,其余大约10%的组织液则渗入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
毛细淋巴管的一端是盲管,其内的淋巴流动是单向的,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最后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注入血液循环 2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从以上分析可看出:①组织液、淋巴、血浆基本成分相似,其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可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
②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③三者共同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三、内环境的成分①水:含量最多,如血浆中含有约90%的水。
②气体:以氧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③各种无机离子:以Na、Cl、K、Ca、HCO3 HP04的量最多,其他无机盐离子含量甚微,但却不可缺少,如Cu、Zn、Mn对某些酶的活性是必要的,碘对生成甲状腺激素是必需的,F对增强牙齿和骨骼硬度很重要。
④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血浆中约含7%一9%)、脂质、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⑤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⑥细胞代谢的废物: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蛋白质、核酸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如氨、尿素等。
四、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1.渗透压渗透压是溶液的一个重要性质,凡是溶液都有渗透压。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Na和,C1。
溶液渗透压越大,则溶液的吸水能力越强。
血浆的渗透压与%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故0.9%的NaCl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又叫生理盐水。
医院里 3 +——2—2+2+2+十—+2十-给病人输液时经常使用的就是生理盐水。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波动。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虽然经常有各种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但血浆的pH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过酸或过碱都可引起机体的酸中毒或碱中毒。
3.温度细胞外液的温度—般维持在37℃左右。
五、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的关系(1)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的。
高等动物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与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具体情况如下: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
经典例题例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解析: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它们在物质组成上相似,都含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以及激素等,因此选项A、B正确,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中血浆和组织液间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间以及淋巴和血浆间的交换是单向的.因此选项C是正确。
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直接吸收,故选项D错误。
答案:D 例2.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 4 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解析:毛细血管壁正常情况下,只允许水、葡萄糖、无机盐等小分子透过进入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
但当毛细血管壁受到过敏反应的影响而通透性增加时,原来应留在血管中的血浆大分子如蛋白质,也能进人细胞间隙,造成组织液浓度会增加,渗透压提高,组织液的吸水能力增强,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C实践探究一、选择题1.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是细胞外液B.它是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C.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D.细胞必须通过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3.通过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是①呼吸②消化③神经④循环⑤泌尿⑥内分泌⑦运动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⑦4.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C.细胞---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体外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 5. 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A.细胞液B.血浆C.组织液D.淋巴二、非选择题6.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5请指出图中有关结构的体液名称。
①;②;③;④;其中属于内环境的是。
用图中的标号表示毛细血管运输来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
组织细胞获得养料和排除尿素等含氮废物必须通过的系统包括、、、。
达标测评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所有的体液中,细胞内液是最多的B.组织液必须通过血浆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D.组织细胞都只能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CO2、O2B.H20 、Na+ C. C6H1206、尿素D.血红蛋白、氧化酶3.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①组织发生水肿②组织发生脱水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减少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4.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A.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卵细胞B.牛奶进入胃中6 C.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D.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人体发生组织水肿的原因之—可能是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C.血液中尿素含量多 D.血液中无机盐含量多6.下列各项中,能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A.体液B.内环境 C.血浆 D.组织细胞7.下列哪项不是内环境的作用A.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B.为细胞代谢提供必要的酶C.免疫作用,保障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D.将细胞的代谢废物带走8.下列过程主要在细胞外完成的是A.消化吸收B.蛋白质合成 C.呼吸作用D.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拓展延伸试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血浆中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确定人的生理盐水的浓度。
轻松阅读怎样看体检血液化验单GPT俗称谷丙转氨酶,正常值为5~461U/L。
若高于正常值,可见于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以及肝外胆道阻塞性疾病。
亦可见于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急性胰腺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以及广泛的肌肉损伤等。
HBsAg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若检验报告为阳性,可能是乙肝患者或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查肝功能及乙肝病毒五项,俗称二对半。
BuN即尿素氮,正常值为~mmol/L。
超过正常值则提示肾脏排泄功能发生障碍。
FBG即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mmol/L。
若高于正常值,应复查或查餐后2小时血糖及葡萄糖尿量试验等,以便确诊有否糖尿病。
TCH即总胆固醇,正常值为3. 2~mmol/L。
此值升高可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机能低下、黄色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肝外胆道阻塞性疾病、胆汁性肝硬变等。
若低于正常值,常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及癌症等。
TC即甘油三酯,比值高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腺皮质功能亢进、肾病综合症、原发7 性高脂血症、酒精中毒以及长期摄人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饮食等。
HOLP 即高密度脂蛋白,正常值为1.0~1.8mmol/L。
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LDLP即低密度脂蛋白,它的正常值为1.5~1 mmol/L。
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约占50%该值升高容易促发动脉粥样硬化。
AFP即甲种胎儿球蛋白,正常值不超过25 ng。
如连续几次检查都在400ng以上,则提示有可能为肝癌。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