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思维,公式集锦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掌握数学公式和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公式和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一、基础知识点总结1. 直线与平面几何- 直线的方程:一般式、点斜式、两点式等- 直线与角的关系:平行线、垂直线等- 圆的性质:圆的方程、弧长、面积等2. 集合与不等关系-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等- 不等关系的性质:大于、小于、等于等3. 函数- 函数的性质:奇函数、偶函数、单调性等- 常用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 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拐点、极值点等二、常用公式总结1. 代数式与因式分解- (a+b)² = a²+2ab+b²- (a-b)² = a²-2ab+b²- a²-b² = (a+b)(a-b)2. 几何与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基本关系:sin²θ+cos²θ=1- 角平分线定理:直角三角形中,垂直边上的高等于斜边上的高3. 二次函数与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b/2a, -Δ/4a)三、高中数学实例应用1. 解析几何- 坐标系、直线、圆等的相关性质- 平面图形的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2. 统计与概率- 统计学基本概念: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概率论基础知识: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等通过本文的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广大高中同学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数学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勤奋学习、不断总结经验,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祝各位同学学习进步,取得优异成绩!。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公式大全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公式大全一、直线方程1. 点斜式:y y1 = m(x x1),其中m是直线的斜率,(x1, y1)是直线上的一个点。
2. 斜截式:y = mx + b,其中m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3. 一般式:Ax + By + C = 0,其中A、B、C是常数。
二、圆的方程1. 标准式:(x a)2 + (y b)2 = r2,其中(a, b)是圆心的坐标,r是圆的半径。
2. 一般式:x2 + y2 + Dx + Ey + F = 0,其中D、E、F是常数。
三、椭圆的方程1. 标准式:((x h)2/a2) + ((y k)2/b2) = 1,其中(a, b)是椭圆的半长轴和半短轴,(h, k)是椭圆中心的坐标。
2. 一般式:((x h)2/a2) + ((y k)2/b2) 1 = 0,其中(a, b)是椭圆的半长轴和半短轴,(h, k)是椭圆中心的坐标。
四、双曲线的方程1. 标准式:((x h)2/a2) ((y k)2/b2) = 1,其中(a, b)是双曲线的实轴和虚轴,(h, k)是双曲线中心的坐标。
2. 一般式:((x h)2/a2) ((y k)2/b2) 1 = 0,其中(a, b)是双曲线的实轴和虚轴,(h, k)是双曲线中心的坐标。
五、抛物线的方程1. 标准式:y2 = 4ax,其中a是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2. 一般式:y2 = 4ax + b,其中a是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b是抛物线在y轴上的截距。
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计算直线到圆心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的关系。
如果d < r,直线与圆相交;如果d = r,直线与圆相切;如果d > r,直线与圆相离。
2. 直线与圆的交点:解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得到两个交点的坐标。
七、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1. 判定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高中数学所有公式大总结
高中数学所有公式大总结高中数学涉及的公式很多,不同的章节和知识点都有对应的公式,掌握这些公式是解题的基础。
下面将对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各个章节的公式进行总结。
1. 代数基本公式:- 二次方程的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公式为x=(-b±√(b^2-4ac))/(2a)。
- 一次方程求解公式:对于一次方程ax+b=0,解为x=-b/a。
- 直线的斜率公式:对于直线y=kx+b,其斜率为k。
-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n=a1+(n-1)d,其中an表示第n个数,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a1*r^(n-1),其中an表示第n个数,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2. 平面几何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面积为长乘以宽,即A=lw。
- 正方形面积公式:面积为边长的平方,即A=s^2。
- 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为底乘以高的一半,即A=1/2bh。
- 三角形海伦公式:对于已知三角形三边长a、b、c,其面积可以由海伦公式计算:A=√(s(s-a)(s-b)(s-c)),其中s为半周长(s=(a+b+c)/2)。
-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
3. 解析几何公式:-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对于平面上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 y1)和(x2, y2),两点之间的距离为d=√((x2-x1)^2+(y2-y1)^2)。
-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对于直线Ax+By+C=0和平面上的点P(x0, y0),点P 到直线的距离为d=|Ax0+By0+C|/√(A^2+B^2)。
- 两直线夹角的余弦公式:对于直线y=k1x+b1和直线y=k2x+b2,两直线夹角的余弦为cosθ=(k1k2+1)/√((k1^2+1)(k2^2+1))。
4. 概率与统计公式:- 事件的概率公式:对于事件A,其概率表示为P(A)。
高中数学所有公式大总结
高中数学所有公式大总结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中涉及了许多公式和定理。
这些公式和定理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代数公式:1.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求根公式为 x = (-b ±√(b^2 - 4ac)) / (2a)。
2. 因式分解公式:将一个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以简化计算或解决方程的过程。
3. 比例与相似性公式: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4. 二项式定理:展开一个二项式的幂,即(a + b)^n = C(n,0) * a^n * b^0 + C(n,1) * a^(n-1) * b^1 + ... + C(n,n) * a^0 * b^n。
二、几何公式:1.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满足a^2 + b^2 = c^2,其中a和b是直角边,c是斜边。
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用于解决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3. 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公式为A = πr^2,圆的周长公式为C = 2πr,其中r是圆的半径。
4.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A = 1/2 * b * h,其中b是底边长,h是对应的高。
三、微积分与导数:1. 导数的定义与性质:导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可以用于求函数的极值、曲线的切线等问题。
2. 基本导数公式:例如常数函数的导数为0,幂函数的导数为n * x^(n-1),指数函数的导数为e^x。
3.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包括求和、差、乘积和商的导数法则,用于求复合函数的导数。
四、概率与统计公式:1. 排列组合公式:包括排列数公式P(n,r) = n! / (n-r)!和组合数公式C(n,r) = n! / (r! * (n-r)!),用于计算事件的可能性。
2. 期望与方差公式:期望表示随机变量的平均值,方差表示随机变量的离散程度,用于描述随机事件的分布情况。
高三数学公式归纳大全
数学考试主要考察大家的公式运用情况,所以要想数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牢牢记住数学公式。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总结了整个高中都会用到的数学公式,一共有五十条,大家一定要熟背哦~1 . 适用条件[直线过焦点],必有ecosA=(x-1)/(x+1),其中A为直线与焦点所在轴夹角,是锐角。
x为分离比,必须大于1。
注:上述公式适合一切圆锥曲线。
如果焦点内分(指的是焦点在所截线段上),用该公式;如果外分(焦点在所截线段延长线上),右边为(x+1)/(x-1),其他不变。
2 . 函数的周期性问题(记忆三个)(1)若f(x)=-f(x+k),则T=2k;(2)若f(x)=m/(x+k)(m不为0),则T=2k;(3)若f(x)=f(x+k)+f(x-k),则T=6k。
注意点:a.周期函数,周期必无限b.周期函数未必存在最小周期,如:常数函数。
c.周期函数加周期函数未必是周期函数,如:y=sinxy=sin派x相加不是周期函数。
3 . 关于对称问题(无数人搞不懂的问题)总结如下(1)若在R上(下同)满足:f(a+x)=f(b-x)恒成立,对称轴为x=(a+b)/2(2)函数y=f(a+x)与y=f(b-x)的图像关于x=(b-a)/2对称;(3)若f(a+x)+f(a-x)=2b,则f(x)图像关于(a,b)中心对称4 . 函数奇偶性(1)对于属于R上的奇函数有f(0)=0;(2)对于含参函数,奇函数没有偶次方项,偶函数没有奇次方项(3)奇偶性作用不大,一般用于选择填空5 . 数列爆强定律(1)等差数列中:S奇=na中,例如S13=13a7(13和7为下角标);(2)等差数列中:S(n)、S(2n)-S(n)、S(3n)-S(2n)成等差(3)等比数列中,上述2中各项在公比不为负一时成等比,在q=-1时,未必成立(4)等比数列爆强公式:S(n+m)=S(m)+q²mS(n)可以迅速求q6 . 数列的终极利器,特征根方程首先介绍公式:对于an+1=pan+q(n+1为下角标,n为下角标),a1已知,那么特征根x=q/(1-p),则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x)p²(n-1)+x,这是一阶特征根方程的运用。
高中数学重要公式和方法集锦
29.倍角公式: sin 2 sin cos ; cos 2 cos 2 sin 2 2 cos 2 1 1 2sin 2 ; 2 tan tan 2 . 2 1 tan a b c 30.正弦定理: 2R sin A sin B sin C 31.余弦定理:a 2 b 2 c 2 2bc cos A;b 2 c 2 a 2 2ca cos B c 2 a 2 b 2 2ab cos C. 1 1 1 32.面积定理:S ab sin C bc sin A ca sin B 2 2 2 abc s s s a s b s c 其中s 2
2
2
x a a 0 x 2 a 2 x x a或x a
46.斜率公式: y2 y1 k ta . x2 x1 47.直线的五种形式:
2 2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7.两角和与差公式: sin( ) sin cos cos sin ; cos( ) cos cos sin sin tan tan tan( ) . 1 tan tan 28.化单角单函数公式:
且周期为T;
2 f x 为奇函数且f x 关于x a a 0 对称 f x 是周期函数,且周期T=4a; 3 f x 为偶函数且f x 关于x a a 0 对称 f x 是周期函数,且周期T=2a; 4 f x 周期为T f x 0 周期为
1 f x 是奇函数 f x f x
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2 f x 是偶函数 f x f x 图像关于y轴对称 f x f x .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高中数学公式是学生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重要公式。
这些公式覆盖了数学的各个分支,包括代数、几何、三角学等。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公式进行总结,希望能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一、代数公式1. 二次方程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求根公式为x = (-b±√(b²-4ac))/(2a)。
2. 因式分解公式:要求将一个多项式拆解为乘积形式,如(x+y)²=x²+2xy+y²。
3. 二项式展开公式:要求将一个二项式展开为多项式形式,如(a+b)ⁿ的展开式可以用二项式定理求得。
4.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如sin(x+y)=sin(x)cos(y)+cos(x)sin(y)。
5. 对数公式:包括对数的定义及其常用的计算公式,如ln(a×b)=ln(a)+ln(b)。
二、几何公式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即a²+b²=c²。
2. 正弦定理:三角形中,任意角的正弦值与相应边长之间成比例关系,即a/sinA=b/sinB=c/sinC。
3.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意两边平方和减去相应夹角的两倍余弦的积,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即c²=a²+b²-2abcosC。
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边比例、角度相等等。
5. 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公式为A=πr²,周长公式为C=2πr。
三、导数公式1. 基本导数公式:包括常数函数导数、幂函数导数、指数函数导数、对数函数导数等。
2. 基本运算法则:包括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乘积法则、商法则、复合函数法则等。
3. 高阶导数:求导函数的导数。
四、概率公式1. 排列组合公式:包括排列数、组合数等的计算公式。
2. 事件独立性及概率公式:包括事件独立的判定条件、求联合概率与条件概率等。
所有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所有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归纳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涵盖了广泛的知识内容和丰富的数学公式。
这些公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必备的工具,在解题和理解数学概念中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公式进行总结归纳。
以下是各个数学领域中常见的公式。
一、代数公式总结1. 一次方程:ax + b = 0解的公式:x = -b/a2. 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解的公式:x = (-b ± √(b² - 4ac))/(2a)3.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x = -b/2ay = f(x) = c - b²/4a4. 配方法:若 x² - px + q = 0,且有实数解,其中 p² - 4q ≥ 0,则 x₁ + x₂ = p,x₁ * x₂ = q5. 平方差公式:a² - b² = (a + b)(a - b)三角函数的平方差公式:sin²θ - cos²θ = 16. 二次和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三角函数的二次和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7. 一元二次不等式:ax² + bx + c > 0 (a > 0) 的解集为 x ∈ R | x < x₁或 x > x₂其中 x₁, x₂分别为二次方程 ax² + bx + c = 0 的两个根8.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₁ + (n - 1)d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Sn = (n/2)(a₁ + an)9.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₁ * q^(n - 1)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Sn = a₁(1 - q^n)/(1 - q)二、几何公式总结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bh2. 三角形的海伦公式:S = √[p(p-a)(p-b)(p-c)],其中 p 为半周长3. 三角形的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4.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5. 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S = bh长方形:S = lw正方形:S = a²梯形:S = (上底 + 下底)h/26. 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7. 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三、微积分公式总结1. 导数的基本公式:常数函数导数:(k)' = 0幂函数导数:(x^n)' = nx^(n-1)指数函数导数:(e^x)' = e^x对数函数导数:(logₐx)' = 1/(xlna)三角函数导数:(sinx)' = cosx,(cosx)' = -sinx2. 积分的基本公式:常数函数积分:∫kdx = kx + C幂函数积分:∫xⁿdx = (x^(n+1))/(n+1) + C指数函数积分:∫e^xdx = e^x + C对数函数积分:∫(1/x)dx = ln|x| + C三角函数积分:∫sinxdx = -cosx + C,∫cosxdx = sinx + C四、概率与统计公式总结1. 排列公式:An = n!2. 组合公式:Cnr = n!/(r!(n-r)!)3. 期望公式:E(x) = ∑[xP(x)]4. 方差公式:Var(x) = E((x-E(x))²) = E(x²) - (E(x))²5. 标准差公式:σ = √Var(x)以上是对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公式进行的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是在高考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数学运算和公式。
掌握数学公式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解题能力,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高中数学常用的各个领域的公式,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加轻松地学习和记忆。
代数和函数:1. 一次方程:ax + b = 02. 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3. 三次方程:ax^3 + bx^2 + cx + d = 04. 二次根式:√(b^2-4ac)5. 满足勾股定理的三角形的条件:a^2 + b^2 = c^2平面几何:1.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x2-x1)^2+(y2-y1)^2)2.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 |Ax1 + By1 + C|/√(A^2 + B^2)3. 斜率公式:m = (y2-y1)/(x2-x1)4.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P = 2(l+w),面积公式:A = lw5. 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面积公式:A = πr^2立体几何:1. 体积公式:长方体 V = lwh,圆柱体V = πr^2h,球体V = (4/3)πr^32. 表面积公式:长方体 S = 2lw + 2lh + 2wh,圆柱体S = 2πr^2 + 2πrh,球体 S = 4πr^2概率与统计:1. 排列的定义:P(n, m) = n!/(n-m)!2. 组合的定义:C(n, m) = n!/(m!(n-m)!)3. 列联表与条件概率:P(A|B) = P(A 同 B)/P(B)4. 期望值:E(x) = Σ(x*p(x))5. 正态分布:Y = (X-μ)/σ,Z = (X-μ)/σ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关系:sin^2θ + cos^2θ = 1,tanθ = sinθ/cosθ2. 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cos2θ = cos^2θ-sin^2θ3. 半角公式:sin(θ/2) = ±√((1-cosθ)/2),cos(θ/2) = ±√((1+cosθ)/2)4. 和差公式:sin(α±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cos(α±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微积分:1. 导数的定义:f'(x) = limΔx→0 (f(x+Δx)-f(x))/Δx2. 常用导数:(常数)' = 0,(x^n)' = nx^(n-1),(sinx)' = cosx,(cosx)' = -sinx3. 不定积分:∫f(x)dx4. 定积分:∫f(x)dx (a到b)5. 平均值定理:f'(c) = (f(b)-f(a))/(b-a)这里只列举了一部分数学公式,但理解和掌握这些公式对于解决数学问题非常重要。
【高中数学】256个高中数学公式集合
1、有限集合子集个数:第1章集合、命题、不等式、复数子集个数:2n 个,真子集个数:22n 个;、集合里面重要结论:①⋂=⇒⊆A B A A B ;②⋃=⇒⊆A B A B A ;③⇒⇔⊆A B A B ;④⇔⇔=A B A B 3、同时满足求交集,分类讨论求并集4、集合元素个数公式:U I =+−n A B n A n B n A B ()()()()5、常见的数集:Z :整数集;R :实数集;Q :有理数集;N :自然数集;C :复数集;其中正整数集:ZN **==⋅⋅⋅⋅⋅⋅}{1,2,3,6、均值不等式:若>a b ,0时,则+≥a b 若<a b ,0时,则+≤−a b 7、均值不等式变形形式:a b ab a b R 22+≥∈2(,);abab b a +≥>2(0);abab b a +≤−<2(0)8、积定和最小:若ab p =时,则a b +≥=-19、和定积最大:若+=a b k时,则10ab≤=44(a b)k+22、基本不等式:+≤≤≤+a ba b21121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12、含参数一元二次不等式讨论步骤:(1)二次项系数a;(2)判别式∆;(3)两根x x,12大小比较13、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1)若++>ax bx c02恒成立⎩∆<⎨⇔⎧>a(2)若++≤ax bx c02恒成立⎩∆≤⎨⇔⎧<a14、任意性问题:①∀∈>⇒>x I a f x a f x,()()max;②∀∈≤⇒≤x I a f x a f x,()()min。
15、存在性问题:①∃∈>⇒>x I a f x a f x,()()min;②∃∈≤⇒≤x I a f x a f x,()()max。
16、距离型目标函数:=d x y(,)到定点a b(,)距离;17、斜率型目标函数:−−x ak=y b可行域内的点(x,y)到定点(a,b)的斜率;18、线性型目标函数:=+z ax by 过可行域内的点x y (,)且斜率为19−ab 的直线截距的b 倍;、p 是q 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q p ,;则集合关系是:p Øq20、p 是q 必要不充分条件:/⇒⇒q p p q ,;则集合关系是: Øq p21、p 是q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 q q p ,;则集合关系是:系关含包无p q ,22、p 是q 充要条件:⇒⇒p q q p ,;则集合关系是: =p q23、全称命题及否定形式: ∀∈⇒⌝∃∈∍⌝P x M p x P x M p x :,();:,();0024、特称命题及否定形式: ∃∈∍⌝∀∈⇒⌝P x M p x P x M p x :,();:,();0025、命题否定形式的书写方法:任意变存在,存在变任意,条件不变,结论否定26、共轭复数:=−z a bi :(实部相同,虚部相反),共轭复数的性质:g =+z z a b 2227、复数模长:=+=za bi 28、复数的除法:⋅=⋅z z z z z z 222112(分子、分母同乘分母的共轭复数)第2章 函数及导数29≈≈≈≈≈πe 2.236, 3.142, 2.71830、指数公式(1)=amn数奇为数偶为⎩⎨=⎧an a n31、对数公式(1).=⇔=log x a a N x N ; (2).log =aN a N(3).log a (MN )=log a M +log a N ;(4).log a (M N)=log a M −log a N(7)(5).log a M n =n log a M (6).log a a n =n.a a =log 1 (8).a =log 10=m b b na m a n (9).log log =ab bc a c log (10).log log =ab b a log (11).log 1 =bc a ab c (12).loglog log 13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1).分式的分母≠0;(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0;(3).对数函数的真数>0;(4).0次幂的底数≠0;(5).正切函数的自变量≠+ππk 2;(6).满足几个条件时列不等式组的求交集;33、增函数的标志:①任意x1<x 2⇔<f (x )f (x )12;②导函数≥f x '()0;③−>−x x f x f x 0()()1212; 34、减函数的标志:①任意<⇔xx 12>f x f x ()()12;②导函数≤'f x ()0:③−<−x x f x f x 0()()1212 35、单调性的快速法:①.增+增→增;增—减→增;②.减+减→减;减—增→减;③.乘正加常,单调不变:④.乘负取倒,单调改变:36、奇偶性的快速法:①.奇±奇→奇;偶±偶→偶;②.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37、常见的奇函数:数奇=====xy kx y y x y x y x k,,sin ,tan ,3938、常见的偶函数:偶数=====+−y C y x y x y xy e ex x,,cos ,,2、函数的周期性:∀∈⇒+=x D f x T f x ()(),则称f x ()为周期函数,其中T 为函数的一个周期。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最全面、最易懂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最全面、最易懂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最全面、最易懂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后续学科的基础。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但也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公式来解决问题。
在准备数学考试时,熟练掌握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最重要的高中数学公式,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1. 代数公式1.1 二次方程的解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解为x = {-b±√(b^2-4ac)} / 2a1.2 因式分解公式(a+b)^2 = a^2 + 2ab + b^2(a-b)^2 = a^2 - 2ab + b^2(a+b)(a-b) = a^2 - b^21.3 平均数公式平均数=$\frac{\sum_{i=1}^{n}x_i}{n}$1.4 概率公式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frac{A出现的次数}{总次数}$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为P(A∩B)=P(A)×P(B|A)事件A和事件B至少发生一个的概率为P(A∪B)=P(A)+P(B)-P(A∩B)1.5 对数公式以a为底数的对数,log(a^n)=nlog(a)以e为底数的对数,ln(a)=log(e^a)1.6 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设f(x)和g(x)都可以求导,则(f(g(x)))' = f'(g(x))g'(x)1.7 三角函数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 $\frac{tana + tanb}{1-tanatanb}$sin2a=2sinacosbcos2a=cos^2a-sin^2atan2a= $\frac{2tana}{1-tan^2a}$2. 几何公式2.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设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和c,p为半周长,则S= $\sqrt{p(p-a)(p-b)(p-c)}$2.2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a^2+b^2=c^2其中,a和b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两侧的直角边,c为斜边。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一、 三角函数1、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2=+αα,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tg ,αα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如:=-)23sin(απαcos -,)215(απ-ctg =αtg ,=-)3(απtg αtg -。
4、函数B x A y ++=)sin(ϕ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π2=T ,频率是πω2=f ,相位是ϕω+x ,初相是ϕ;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Z k k x ∈+=+ππϕ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5、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x y sin =的递增区间是⎥⎦⎤⎢⎣⎡+-2222πππ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22πππ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cos(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βαtg βαβ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cos2α=αα22sin cos -=1cos 22-α=α2sin 21-tg2α=αα212tg tg -. 8、三倍角公式是:sin3α=αα3sin 4sin 3- cos3α=ααcos 3cos 43-9、半角公式是:sin 2α=2cos 1α-± cos 2α=2cos 1α+± tg 2α=ααcos 1cos 1+-±=ααsin cos 1-=ααcos 1sin +。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为了更好地做数学题,我们可以将用到的公式和基础知识写在题目旁边,这样既可以保持对题目的敏感,也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当然,在使用公式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公式的顺用、逆用、推导和变形。
以下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公式和知识点:
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2.复数
3.平面向量
4.算法、推理与证明
5.不等式、线性规划
6.计数原理与二项式定理
7.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8.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9.导数及其应用
10.三角函数的图形与性质
11.三角恒等变化与解三角形
1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3.数列求和及数列的简单应用
14.空间几何体
15.空间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
16.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7.直线与圆的方程
18.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与性质
19.圆锥曲线的热点问题
20.概率
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2.统计与统计案例
以上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公式和知识点,掌握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必备公式汇总
高中数学必备公式汇总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公式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
熟练掌握各种公式,能够让我们在解题时更加得心应手,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为大家汇总了高中数学中一些必备的公式。
一、函数相关公式1、一次函数:y = kx + b(k 为斜率,b 为截距)2、二次函数:y = ax²+ bx + c(a ≠ 0),其顶点坐标为(b/2a, (4ac b²)/4a) ,对称轴为 x = b/2a3、反比例函数:y = k/x(k 为常数)二、三角函数公式1、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sin²α +cos²α = 1,tanα =sinα/cosα2、诱导公式:sin(π +α) =sinα,cos(π +α) =cosα,sin(α) =sinα,cos(α) =cosα 等3、和差角公式:sin(α ± β) =sinαcosβ ± cosαsinβ,cos(α ± β) =cosαcosβ ∓ sinαsinβ4、二倍角公式:sin2α =2sinαcosα,cos2α =cos²α sin²α =2cos²α1 =1 2sin²α,tan2α =2tanα/(1 tan²α)三、数列相关公式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n 1)d,前 n 项和公式:Sn =n(a1 + an)/2 = na1 + n(n 1)d/2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q^(n 1),前 n 项和公式:当q ≠ 1 时,Sn = a1(1 q^n)/(1 q);当 q = 1 时,Sn = na1四、导数相关公式1、(C)'= 0(C 为常数)2、(x^n)'= nx^(n 1)3、(sin x)'= cos x4、(cos x)'= sin x5、(ln x)'= 1/x6、(e^x)'= e^x五、向量相关公式1、向量的数量积:a·b =|a||b|cosθ2、向量的模:|a| =√(x²+ y²)(a =(x, y))3、向量的加法:a + b =(x1 + x2, y1 + y2)4、向量的减法:a b =(x1 x2, y1 y2)六、立体几何相关公式1、长方体的体积:V = lwh(l 为长,w 为宽,h 为高)2、正方体的体积:V = a³(a 为棱长)3、圆柱的体积:V =πr²h(r 为底面半径,h 为高)4、圆锥的体积:V =1/3πr²h5、球的体积:V =4/3πr³6、球的表面积:S =4πr²七、概率相关公式1、古典概型概率:P(A) = A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基本事件总数2、互斥事件概率:P(A + B) = P(A) + P(B)3、独立事件概率:P(AB) = P(A)P(B)八、统计相关公式1、平均数:x=(x1 + x2 ++ xn)/n2、方差:s²=(x1 x)²+(x2 x)²++(xn x)²/n3、标准差:s =√s²以上只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部分必备公式,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多做练习,熟练运用这些公式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一、代数与函数1. 一次函数: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a≠0。
3. 三角函数: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4. 幂函数:y = x^n,其中n为常数。
5. 对数函数:y = loga(x),其中a为底数,x为真数。
6. 复数:形式为a+bi,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
7. 不等式:常见的不等式有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二、几何与图形1. 平面几何基本公式:包括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的斜率等。
2. 三角形:包括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勾股定理等。
3. 圆:包括圆的周长、面积、弧长、扇形面积等。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交、相切、相离等情况。
5. 空间几何基本公式:包括空间点、直线、平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
6. 立体几何:包括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球体等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包括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的计算公式,如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等。
2. 离散型随机变量:包括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
3. 连续型随机变量:包括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累积分布函数等。
4. 统计:包括样本、总体、统计量、抽样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四、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2. 等比数列:包括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3. 数学归纳法: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
五、数论与整除性质1. 质数与合数:质数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合数能被除了1和自身之外的数整除。
2.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公倍数是能被两个或多个整数整除的最小的一个数。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一、集合1. 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A∩ B = {x|x∈ A且x∈ B}- 并集:A∪ B={x|x∈ A或x∈ B}- 补集:∁_U A={x|x∈ U且x∉ A}(U为全集)2. 集合元素个数关系(容斥原理)- n(A∪ B)=n(A)+n(B)-n(A∩ B)二、函数1. 函数的定义域- 分式函数y = (f(x))/(g(x)),g(x)≠0。
- 偶次根式函数y=sqrt[n]{f(x)}(n为偶数),f(x)≥slant0。
2. 函数的单调性- 设x_1,x_2∈[a,b],x_1≠ x_2- 对于函数y = f(x),若f(x_1)-f(x_2)<0(当x_1 < x_2时),则y = f(x)在[a,b]上单调递增。
- 若f(x_1)-f(x_2)>0(当x_1 < x_2时),则y = f(x)在[a,b]上单调递减。
3. 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函数y = f(x)定义域内任意x- 若f(-x)=f(x),则y = f(x)是偶函数。
- 若f(-x)= - f(x),则y = f(x)是奇函数。
4. 一次函数- 表达式y = kx + b(k≠0),斜率k=(y_2 - y_1)/(x_2 - x_1)。
5. 二次函数- 表达式y=ax^2+bx + c(a≠0)- 对称轴x =-(b)/(2a)- 顶点坐标(-(b)/(2a),frac{4ac - b^2}{4a})6. 指数函数- 表达式y = a^x(a>0,a≠1)- 当a > 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当0 < a < 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
7. 对数函数- 表达式y=log_{a}x(a > 0,a≠1,x>0)- 当a > 1时,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当0 < a < 1时,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强的科目,学好高中数学对于通识科学和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都有很大帮助。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高中数学中的常用公式和知识点。
一、函数1、基本函数公式:①y=kx:直线函数,其中k为斜率,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②y=x²:二次函数,开口朝上,开口为a。
③y=-x²:二次函数,开口朝下,开口为-a。
④y=√x:开口朝上的平方根函数,变化率最大的点为(0,0)。
⑤y=-√x:开口朝下的平方根函数,没有定义域对应值为负数。
⑥y=a⁽ˣ⁾:指数函数,a>0且a≠1,a>1开口朝上,0<a<1开口朝下,变化率最大的点为(0,1)。
⑦y=logₐx:对数函数,a>0且a≠1,其中a称为底数,x称为实参,y称为虚参,定义域为x>0,变化速率最大的点为(1,0)。
2、函数的性质:①奇偶性:对于函数f(x),若f(-x)=f(x),则称f(x)为偶函数;若f(-x)=-f(x),则称f(x)为奇函数。
二次函数和正弦、余弦函数平移后仍为自身即线对称的,即偶函数。
②单调性:单调递增指自变量增大时,因变量也增大,反之为单调递减。
③最值点:函数图像上最高点和最低点,即最大值和最小值,由函数的导数为0时得到。
④零点:函数值为0的点。
⑤导数:函数在一点的切线斜率,表示为y=Δy/Δx,y'=f⁽x⁾表示x变化一单位,函数值变化的速率。
二、三角函数1、基本定义:弧度制:弧长等于半径的一部分。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2、基本公式:①正弦函数:y=Asin(Bx+C)+D②余弦函数:y=Acos(Bx+C)+D③正切函数:y=Atan(Bx+C)+D3、三角函数的运算:①和差化积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正bsinasinb②积化和差公式:sinacosb=1/2[cos(a-b)+cos(a+b)],sinasinb=1/2[cos(a-b)-cos(a+b)],cosacosb=1/2[cos(a+b)+cos(a-b)],sinacosb=1/2[sin(a+b)+sin(a-b)]4、三角函数的图像:正弦函数的图像为一条周期为$2π$的连续的曲线,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余弦函数也是周期为$2π$的连续曲线,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正切函数为无界函数,当$x=kπ-1/2π(k∈Z)$时,函数值不存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集锦(完美版)
一. 代数1. 集合,函数{}{}{}()A B B A A B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x U x A c a r dA B c a r dA c a r dB c a r dA B U ⊆⊆⇔==∈∈=∈∈=∈∉=+-,,,且或且 |||()()()()()a a am n N n aaaa m n N n mn mnm nmnmn=>∈>==>∈>-011101,,,,且且,,()()aN N N aM N M N M N M N Mn M n R N N ba Na b b a a a a a a a na b a a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 ⎫⎭⎪=-=∈=,基本型:()ab f x b a a b f x a ()()log =⇔=>≠>010,,()l o g ()()abf x b f x a a a =⇔=>≠01,同底型:aaf xg x a a f x g x ()()()()()=⇔=>≠01,()l o g ()l o g ()()()a af xg x f x g x a a =⇔=>>≠001,换元型:()f ax=0或()f x alog=02. 数列(1)等差数列()()()a a d a a n da Ab A a bm n k l a a a a S a a nna n n dn n n m n k l n n +-==+-⇒=++=+⇒+=+=+=+-1111122121,,成等差(2)等比数列a a qa Gb G ab m n k l a a a a n n m n k l=⇒=+=+⇒=-112,,成等比()()()S a q q q na q n n=--≠=⎧⎨⎪⎩⎪111111(3)求和公式()()()()k n n kn n n kn n k nk nk n===∑∑∑=+=++=+⎡⎣⎢⎤⎦⎥121312121216123. 不等式a b b aa b b c a c a b a c b c a b c a c b a b c d a c b d a b c ac bc>⇔<>>⇒>>⇒+>++>⇒>->>⇒+>+>>⇒>,,,0()()a b c ac bca b c d ac bda b d bn Z n a b a b n Z n nnnn><⇒<>>>>⇒<>>⇒>∈>>>⇒>∈>,,,,0000101()a b a b R a b ab a b Ra b aba b c R a b c abc a b c Ra b cabca b a b a b-≥∈⇒+≥∈⇒+≥∈⇒++≥∈⇒++≥-≤±≤+2+++2233332233,,,,,,4. 复数()()()()()()()()()()()()a bi c di a c b d a bi aba bi c di a cb d i a bic di a c bd i a bi c di ac bd bc ad ia bi c diac bd c dbc ad c bi+=+⇔==+=++++=++++-+=-+-++=-++++=+++-+,222222()()()a bi a C a bi C bi nn n n n nn+=+++-11…()()()()()[]()[]()()()()()[]a bi r i r i r i r r i r r n i n r i r i r r i r k ni k nk n nnkn+=++⋅+=⋅++++=+++=-+-=+++⎛⎝⎫⎭⎪=-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ωπθπθ11122212121211222212121222011,,…,z z z z z z z z zzz z z z z z zzzzz z z z z z z z nn121212121212122212121212=⋅==-≤±≤+==±=±⋅=⋅z z z z 1212⎛⎝ ⎫⎭⎪=5.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A n n n n m A n n m CA m n n n m m C n m n m C C C C C n mn mnm nmn mn m n mn m n mnn m=---+=-==--+=-=+=+--1211111……!!!!!!!()a b C a C a b C a b C b T C abnn n n n n r n r r n n nr n rn rr+=+++++=--+-0111……二. 三角函数 1. 同角关系s i n c o s t a n s e c c o t c s c s i n c s c t a n s i n c o s c o s s e c c o t c o s s i n t a n c o t 222222111111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2. 诱导公式()()()()()()()()()s i n s i n c o s c o s t a n t a n c o s c o ss i ns i n t a n t a n s i n s i n c o s c o s t a n t a nk k k ⋅︒+=⋅︒+=⋅︒+=-=-=--=-︒±=︒±=-︒±=±360360360180180180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t a n t a n s i n c o s c o s s i n t a n c o t s i n c o s c o s s i n t a n c o t 360360360909090270270270︒-=-︒-=︒-=-︒±=︒±=︒±=︒±=-︒±=±︒±=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3. 和差公式()()()s i n s i n c o s c o s s i n c o s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t a n t a n t a n t a n t a 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1 4. 倍角公式s i n s i n c o sc o s c o s s i n c o s s i n t a n t a n t a n 222211222122222ααααααααααα==-=-=-=-5. 半角公式s i n c o sc o s c o st a n c o s c o st a n c o s s i n s i n c o sαααααααθθθθθ212212211211=±-=±+=±-+=-=+6. 万能公式()s i n t a nt a nc o s t a nt a nt a nt a nt a ns i n c o s s i n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ϕ=+=-+=-+=++221212122212222222,a b a b7.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 Ab Bc Csin sin sin ==8. 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ab c bc Ab c a ca B c a b ab C222222222222=+-=+-=+-cos cos cos三. 向量运算 1. 向量的加法()()a aa b b a a b c a b c +=++=+++=++002. 向量减法()()()()--=+-=-+=-=+-a aa a a a ab a b 03. 实数与向量的积:以下公式λ、u 为实数,a b 、为向量()()()λλλλλλa a ua u au a a ua==+=+()λλλa b a b +=+线段的定比分点:设,P P P 13、、的坐标分别为()x y 11,,()x y ,,()x y 22,,则有:x x x y y y =++=++121211λλλλ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数量积(内积):a b a b ⋅=cos θ向量b 在a 方向的投影为b cos θ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e 是与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θ是a 与e 的夹角,则 (1)e a a e a ⋅=⋅=cos θ (2)a b a b ⊥⇔⋅=0(3)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a a a aa a a⋅===⋅22(4)cos θ=⋅a b a b(5)a b a b ⋅≤数量积运算律:(a ,b ,c 为向量,λ为实数)a b b a ⋅=⋅(交换律)()()()()λλλa b a b a b a b c a c b c⋅=⋅=⋅+⋅=⋅+⋅四. 解析几何 1. 直线方程()y y k x x y kx b y y y y x x x x x a ybA xB yC -=-=+--=--+=++=1112112112. 两点距离、定比分点()()AB x x P P x x y y B A =-=-+-12212212x x x y y y =++=++⎧⎨⎪⎪⎩⎪⎪121211λλλλx x x y y y =+=+⎧⎨⎪⎪⎩⎪⎪1212223. 两直线关系 l l A A B B C C 12121212//⇔=≠或k k 12=且b b 12≠l 1与l 2重合⇔==A AB BC C 121212或k k 12=且b b 12=l 1与l 2相交⇔≠A A B B 1212或k k 12≠l l A A B B 1212120⊥⇔+= 或k k 121=- l 1到l 2的角 ()t a n θ=-++≠k k k k k k 211212110l 1到l 2的夹角 ()t a nθ=-++≠k k k k k k 211212110点到直线的距离 d Ax By CA B=+++00224. 圆锥曲线 (1)圆()()x a y b R -+-=222圆心为()a b ,,半径为R (2)椭圆()x ay ba b 222210+=>>焦点()()F c F c 1200-,,, ()b a c222=-离心率e c a=准线方程x ac=±2焦半径M F a ex M F a ex 1020=+=-,(3)双曲线:x ay b22221-=(4)抛物线抛物线y px p 220=>() 焦点F p 20,⎛⎝ ⎫⎭⎪准线方程x p =-2五. 立体几何1. 空间两直线平行判定 (1)a b b c a c //////,⇒(2)a b a b ⊥⊥⎫⎬⎭⇒αα//(3)a b a b ////ααβαβ⊂=⎫⎬⎪⎭⎪⇒(4)αβγαγβ//// ==⎫⎬⎪⎭⎪⇒a b a b2. 空间两直线垂直判定(1)a b a b ⊥⊂⎫⎬⎭⇒⊥αα(2)a b l l b //⊥⎫⎬⎭⇒⊥α 3. 直线与平面平行 (1)判定 a b a b a a a ⊄⊂⎫⎬⎪⎭⎪⇒⊂⎫⎬⎭⇒ααααβαβ//////// (2)性质a ab a b ////βααβ⊂=⎫⎬⎪⎭⎪⇒4. 直线与平面垂直(1)判定m n m n B l m l n l a b a b ⊂⊂=⊥⊥⎫⎬⎭⇒⊥⊥⎫⎬⎭⇒⊥ααααα,,, //(2)性质a b a b ⊥⊥⎫⎬⎭⇒αα// 5. 平面与平面平行 (1)判定<>⊂=⎫⎬⎪⎭⎪⇒<>⊥⊥⎫⎬⎭⇒<>⎫⎬⎪⎭⎪⇒123a b a b a b A a a ,//,//////////////βαααβαβαβαγβγαβαβ<>⎫⎬⎭⇒3αγβγαβ//////(2)性质<>==⎫⎬⎪⎭⎪⇒<>⊂⎫⎬⎭⇒12αβγαγβαβααβ//////// a b a ba 6. 平面与平面垂直 (1)判定 <>⊂⊥⎫⎬⎭⇒⊥1a a αβαβ <2>二面角的平面角θ=︒90 (2)性质<>⊥=∈⊥⎫⎬⎭⇒⊥<>∈∈⊥⊥⎫⎬⎪⎭⎪⇒⊂12αβαβαβααββα,,, b a a ba A a A a a 7. 几何体的侧面积S ChS Ch 正棱柱侧正棱锥侧==12'S Rh S Rl S R圆柱侧圆锥侧球===242πππ8. 几何体的体积V Sh V ShV R hV R hV R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131343223πππ六. 概率与统计 1. 概率性质(1)p i i ≥=012,,,……; (2)p p 121++=…… 2. 二次分布 ()C p q b k n p nk kn k-=;,3. 期望()E x p x p x p E a b aE bn n ξξξ=+++++=+1122…………若()ξ~B n p ,,则E np ξ= 4. 方差()()()D x E p x E p x E p n n ξξξξ=-⋅+-⋅++-⋅+1212222…………5. 正态分布 ()()f x ex x u ()=∈-∞+∞--12222πσσ,,式中的实数u ,σσ(>0)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中 数 学 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必须弄清集合的元素是什么,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3.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要看能否判断真假,陈述句、反诘问句都是命题,而祁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4.判断命题的真假要以真值表为依据。
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逆命题与其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一真俱真,一假俱假,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考虑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5.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即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6.(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2n -1; (2);B B A A B A B A =⇔=⇔⊆(3);)(,)(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I I I I I I == 二、函数: 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1.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f(x)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x)≢b 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即 f(x)的定义域);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2.函数的奇偶性(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x f ; (2)定义域含零的奇函数必过原点(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1)()(±=-x f x f (f(x)≠0);(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图像C 1与C 2的对称性,即证明C 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 2上,反之亦然;(3)曲线C 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 2的方程为f(y -a,x+a)=0(或f(-y+a,-x+a)=0);(4)曲线C 1:f(x,y)=0关于点(a,b )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2a -x,2b -y)=0; (5)若函数y=f(x)对x ∈R 时,f(a+x)=f(a -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 对称;(6)函数y=f(x -a)与y=f(b -x)的图像关于直线x=2b a +对称;4.函数的周期性(1)y=f(x)对x ∈R 时,f(x +a)=f(x -a) 或f(x -2a )=f(x) (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 的周期函数;(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 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 ︱的周期函数;(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 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 ︱的周期函数;(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b a -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 ≠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b a -的周期函数;(6)y=f(x)对x ∈R 时,f(x+a)=-f(x)(或f(x+a)= )(1x f -,则y=f(x)是周期为2a 的周期函数;5.方程k=f(x)有解⇔k ∈D(D 为f(x)的值域);6.a ≣f(x) ⇔a ≣[f(x)]max,; a ≢f(x) ⇔a ≢[f(x)]min ;7.(1)n a a b b nlog log = (a>0,a ≠1,b>0,n ∈R +);(2) l og a N=aN b b log log ( a>0,a ≠1,b>0,b ≠1);(3) l og a b 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og a N = N ( a>0,a ≠1,N>0 );8.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9.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 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2)B 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 中不同元素在B 中可以有相同的象;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 y=f(x)与y=f -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B ,则有f[f -1(x)]=x(x∈B),f -1[f(x)]=x(x ∈A).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13.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0f(b)0f(a)(0f(b)0f(a)b)u (a 0(0)()()(⎩⎨⎧≤≤⎩⎨⎧≥≥⇔≤≤≤≥+=或)或x h u x g u f ;14.掌握函数)0();0(>+=≠-+-+=++=c xcx y ac b c x acb ac x bax y 的图象和性质;函 数 c x ac b a c x b ax y +-+=++= (b – ac ≠0)0(>+=a xax y )定义域),(),(+∞⋃--∞c c),0()0,(+∞⋃-∞值域 ),(),(+∞⋃-∞a a),2[]2,(+∞⋃--∞a a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奇函数单当b-ac>0时: 分别在),(),,(+∞--∞c c 上单调递减;在),[],,(+∞--∞a a 上单调递增;在],0(),0,[a a -上单调递增;调 性当b-ac<0时: 分别在),(),,(+∞--∞c c 上单调递增;图 象三、数列 1.由S n 求a n ,a n ={),2()1(*11N n n S S n S n n ∈≥-=- 注意验证a 1是否包含在后面a n 的公式中,若不符合要单独列出。
一般已知条件中含a n 与S n 的关系的数列题均可考虑用上述公式;2.等差数列 *),2(2(111N n n a a a d d a a a n n n n n n ∈≥+=⇔=-⇔-+-为常数)}{Bn An s b an a n n +=⇔+=⇔2;3.等比数列 ;q a a N)n 2,(n a a a }a 1-n 1n 1n 1-n 2n n ⋅=⇔∈≥⋅=⇔+{4.首项为正(或为负)的递减(或递增)的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大(或最小)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000011n n n n a a a a 或解决;5.熟记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在用等比数列前n 项XooyxX=-cY=ay和公式时,勿忘分类讨论思想; 6.等差数列中, a m =a n + (n -m)d,nm a a d n m --=; 等比数列中,a n =a m q n-m ; q=mn mn a a -;7.当m+n=p+q (m 、n 、p 、q ∈N *)时,对等差数列{a n }有:a m +a n =a p +a q ;对等比数列{a n }有:a m a n =a p a q ;8.若{a n }、{b n }是等差数列,则{ka n +bb n }(k 、b 、a 是非零常数)是等差数列;若{a n }、{b n }是等比数列,则{ka n }、{a n b n }等也是等比数列;9.等差(或等比)数列的“间隔相等的连续等长片断和序列”(如a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仍是等差(或等比)数列;10.对等差数列{a n },当项数为2n 时,S 偶—S 奇=nd ;项数为2n -1时,S 奇-S 偶=a 中(n ∈N*);11.若一阶线性递归数列a n =ka n -1+b (k ≠0,k ≠1),则总可以将其改写变形成如下形式:)1(11-+=-+-k b a k k b a n n (n ≣2),于是可依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求出其通项公式;四、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符号规律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是切,四余弦;2.对于诱导公式,可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概括;3.记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4.熟知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倍公式,正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勿忘三内角和等于1800,一般用正余弦定理实施边角互化;5.正弦型函数)sin(φω+=x A y 的对称轴为)(2Z k k x∈-+=ωφππ;对称中心为))(0,(Z k k ∈-ωφπ;类似可得余弦函数型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6.(1)正弦平方差公式:sin 2A -sin 2B=sin(A+B)sin(A -B);(2)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cb a S ABC ++∆2;(3)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2R=;sin sin sin Cc BbA a==五、平面向量1.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设a =(x 1,y 1),b =(x 2,y 2),λ为实数。
(1)向量式:a ∥b (b ≠0)⇔a =λb ;(2)坐标式:a ∥b (b ≠0)⇔x 1y 2-x 2y 1=0;2.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设a =(x 1,y 1),b =(x 2,y 2), (1)向量式:a ⊥b (b ≠0)⇔a ∙b =0; (2)坐标式:a ⊥b ⇔x 1x 2+y 1y 2=0;3.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θcos b a =x 1x 2+y 1y 2;其几何意义是a ∙b 等于a 的长度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4.设A (x 1,x 2)、B(x 2,y 2),则S ⊿AOB =122121y x y x -;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1)若a =(x 1,y 1),b =(x 2,y 2),则a ∙b =x 1x 2+y 1y 2;221221)()(y y x x AB -+-=; (2)若a =(x,y),则a 2=a ∙a =x 2+y 2,22y x a +=;六、不等式1.掌握不等式性质,注意使用条件;2.掌握几类不等式(一元一次、二次、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尤其注意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含参数的不等式;勿忘数轴标根法,零点分区间法;3.掌握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在使用a+b ≣ab 2(a>0,b>0)时要符合“一正二定三相等”;注意均值不等式的一些变形,如2222)2(;)2(2b a ab b a b a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1.设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A (x 1,y 1)、B(x 2,y 2)、C (x 3,y 3),则⊿ABC 的重心G 为(3,3321321y y y x x x ++++);2.直线l 1:A 1x+B 1y+C 1=0与l 2: A 2x+B 2y+C 2=0垂直的充要条件是A 1A 2+B 1B 2=0;3.两条平行线Ax+By+C 1=0与 Ax+By+C 2=0的距离是2221BA C C d+-=;4.Ax 2+Bxy+Cy 2+Dx+Ey+F=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 :A=C ≠0且B=0且D 2+E 2-4AF>0;5.过圆x 2+y 2=r 2上的点M(x 0,y 0)的切线方程为:x 0x+y 0y=r 2;6.以A(x 1,y 2)、B(x 2,y 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x -x 1)(x -x 2)+(y -y 1)(y -y 2)=0;7.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1)根据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列出不等式;(2)作出可行域,写出目标函数;(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位置,从而获得最优解; 八、圆锥曲线方程1.椭圆焦半径公式:设P (x 0,y 0)为椭圆12222=+by ax (a>b>0)上任一点,焦点为F 1(-c,0),F 2(c,0),则0201,ex a PF ex a PF -=+=(e 为离心率);2.双曲线焦半径公式:设P (x 0,y 0)为双曲线12222=-by a x (a>0,b>0)上任一点,焦点为F 1(-c,0),F 2(c,0),则:(1)当P 点在右支上时,0201,ex a PF ex a PF +-=+=;(2)当P 点在左支上时,0201,ex a PF ex a PF -=--=;(e 为离心率);另:双曲线12222=-by ax (a>0,b>0)的渐进线方程为02222=-by ax ;3.抛物线焦半径公式:设P (x 0,y 0)为抛物线y 2=2px(p>0)上任意一点,F 为焦点,则20p x PF +=;y 2=2px(p <0)上任意一点,F 为焦点,则20p x PF +-=;4.涉及圆锥曲线的问题勿忘用定义解题;5.共渐进线x a by ±=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λλ(2222=-by ax 为参数,λ≠0);6.计算焦点弦长可利用上面的焦半径公式,一般地,若斜率为k 的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得的弦为AB , A 、B 两点分别为A(x 1,y 1)、B(x 2,y 2),则弦长 ]4))[(1(1212212122x x x x k x x k AB -++=-⋅+=]4)[()11(11212212122y y y y ky y k-+⋅+=-⋅+=,这里体现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的解题思想;7.椭圆、双曲线的通径(最短弦)为a b 22,焦准距为p=cb 2,抛物线的通径为2p ,焦准距为p; 双曲线12222=-by ax (a>0,b>0)的焦点到渐进线的距离为b;8.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Ax 2+Bx 2=1; 9.抛物线y 2=2px(p>0)的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为AB ,A (x 1,y 1)、B(x 2,y 2),则有如下结论:(1)AB =x 1+x 2+p;(2)y 1y 2=-p 2,x 1x 2=42p ;10.过椭圆12222=+b y a x (a>b>0)左焦点的焦点弦为AB ,则)(221x x e a AB ++=,过右焦点的弦)(221x x e a AB +-=;11.对于y 2=2px(p ≠0)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可设为(py 22,y 0),以简化计算;12.处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弦中点问题常用代点相减法,设A(x 1,y 1)、B(x 2,y 2)为椭圆12222=+b y a x (a>b>0)上不同的两点,M(x 0,y 0)是AB 的中点,则K AB K OM =22a b -;对于双曲线12222=-b y a x (a>0,b>0),类似可得:K AB .K OM =22a b ;对于y 2=2px(p ≠0)抛物线有K AB =212y y p + 13.求轨迹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直接通过建立x 、y 之间的关系,构成F(x,y)=0,是求轨迹的最基本的方法;(2)待定系数法:所求曲线是所学过的曲线:如直线,圆锥曲线等,可先根据条件列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代回所列的方程即可;(3)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若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 1,y 1)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x 1,y 1)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 、y 的代数式表示x 1、y 1,再将x 1、y 1带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4)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5)参数法:当动点P (x,y )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 、y 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