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主题,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忠臣义士的故事。
2. 教学目标•知道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典故的来源和内涵。
•能够理解忠臣义士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
•能够懂得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珍惜和平的重要性。
3.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背景和内涵。
•难点:理解忠臣义士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
4. 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具:幻灯片、图片、教案、课件等。
5. 教学过程5.1 第一部分•先给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及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典故。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忠臣义士的思考。
5.2 第二部分•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典故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忠臣义士的理解和看法。
5.3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对忠臣义士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课堂讨论。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对忠诚、责任、勇气等价值观的思考。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中国古代忠臣义士为主题,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忠”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教学,我发现如下教学不足:•教案设计上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学生参与度稍低。
•部分学生对古代典故理解困难,需要提供更多实例和解释。
•教学内容过于传统,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现实社会联系的环节。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参与度,引入更多互动环节和案例分析,同时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理解能力。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为《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阶段性教育教材中的中国文化教育板块,旨在通过讲述古代忠臣良将的故事,激发学生爱国、忠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对祖国的热爱,同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本单元适合于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教学,通过组合阅读课、综合活动课等课程形式,使学生对忠诚、爱国等核心文化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忠臣良将的事迹;2.学习阅读、理解文章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爱国、忠诚情感;2.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感。
3.教学步骤(1)导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并展示相关图片和绘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请学生自由阅读本单元的文章,分小组探讨文中的主题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贯穿文章的核心思想。
(2)学习过程:3.阅读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阅读,理解文中情节,强调古代忠臣良将的精神内涵;4.课堂讨论:以分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丰富理解和认知。
5.自主学习:老师指定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材料,组织学生制作相关作品,自行搜索相关材料及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6.项目实践:通过学生课前调查乡土文化、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访问本地忠烈祠等项目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爱国主义、忠诚的深层理解感受。
(3)课堂结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教学评价(1)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2. 课后作业3. 期中期末考试(2)评价标准:1.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能否准确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情节;2.对忠诚、爱国等核心文化观念的理解和认知情况,是否深刻理解并有效传达;3.参加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建议,能否达到有效的交流;4.独立学习和信息获取的能力,完成自主阅读作业并制作相关作品。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及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及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XXX的爱子XXX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后,XXX面临的抉择和心理变化。
文章以XXX的情感为线索,先写XXX发来的电报和XXX的悲痛,再写XXX和XXX的意见分歧,最后写XXX决定将XXX葬于朝鲜的艰难决定和在电报上写下的批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生字,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能力,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说、写”等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XXX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的伟大和无私。
教学重点: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XXX丧子后的心情和胸怀。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预探究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和我国人民志愿军的付出,引出课文主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合作交流1、自由朗读课文,纠正难读的词语。
2、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三、重点讲解1、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变化等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
2、XXX的情感世界:介绍XXX丧子后的悲痛和抉择过程,体现他的伟大和无私。
四、个性化拓展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写一篇文章,描述一个你敬佩的人的思想感情和胸怀。
五、课堂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和XXX的情感世界。
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和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在个性化拓展环节,学生通过写作表达了对伟人的敬佩之情。
在朝鲜战争中,许多志愿军战士为了国家的胜利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XXX的儿子XXX也是其中之一。
虽然主席很不舍,但他还是决定将儿子安葬在朝鲜,以榜样的方式为老百姓树立榜样,并增进两国之间的友谊。
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时,他黯然神伤,没有说任何话,只是简单地转过头,指向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这一夜,主席失眠了,想着自己的亲人和国家的未来。
XXX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主席既是平凡的人,又是伟大的人,因为他拥有广博的胸襟和不屈的精神。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在教学这篇课文后,我进行了以下反思:一、成功之处1. 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慈爱和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的博大胸怀,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视频片段和相关音乐,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和人物情感。
2. 引导自主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鼓励学生结合资料,进一步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及毛岸英的事迹。
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强调读写结合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如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等。
同时,布置了写读后感、搜集革命先辈事迹并讲述等作业,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不足之处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某些问题的讨论过于深入,导致时间分配不合理,后面的拓展延伸和总结升华部分略显仓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意时间的把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课堂上,虽然我努力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但还是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这说明我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教学方法还需多样化在教学中,虽然我采用了讲授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显得有些单一。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及反思
03
CHAPTER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 学生对课文背景和内容
的初步认知情况。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 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等活动,增
强课堂互动。
教师反馈
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 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
改进。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思考是否可以增加或删减 某些教学内容,以使教学 内容更加丰富、完整和系 统化。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分析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实 际应用价值,是否能够帮 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提 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THANKS
谢谢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 强集体荣誉感。
02
CHAPTER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
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讲述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 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讲解
深入理解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解析重点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同时穿插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思考是否有更有效、更具 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以便 在未来的教学中加以尝试 和应用。
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分析教学方法是否适应不 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 ,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 的个性化需求。
教学内容调整建议
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评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是否适中,是否符合学生 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标是否达成。
学生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 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了解学 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关注程度。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优秀5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优秀5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1)执教时间:20__年12月21日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3、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启动一、谈话引入新课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领导人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领导人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们伟大的父亲。
这节课,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领导人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检查预习1、理解题目意思。
2、认读词句。
3、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师生互动三、理解课文内容1、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__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2、齐读第4自然段,学生交流有关毛岸英的成长经历和牺牲经过资料,体会得到这突入其来的噩耗,主席悲痛的内心,并用一个词概括主席此时内心的感受。
3、接着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电报,这是两封意见分歧的电报。
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谁手里?主席是怎样选择的?默读5—7自然段。
这抉择过程,又可用一个什么词概括?4、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主席在电文稿后写出了怎样的批示?齐读、理解批文诗句意思。
这一批示意味着什么?理解作出这一批示主席内心是何等的痛苦。
5、质疑: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领导人最挚爱的儿子,破格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让主席见儿子最后一面,这是合情合理的呀,主席怎么会这么批示呢?◆生生互动四、品读重点词句,升华感情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看读这篇文章最揪你心的是什么?把最揪你心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这些感人的地方就是细节描写。
学习细节描写方法,扩写课文最后一段。
4、交流写的话,学生互评。
五、总结升华在这以前,领导人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在床上辗转翻侧,泪水打湿了枕巾,但了却作出批示决然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大全5篇)
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大全5篇)第一篇: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对于自己上的一课,收获很大,具体的有两点体会:1、只有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才能使朗读具有真情实感,比如:我在课堂上通过出示地图和简练的讲解,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毛岸英的照片更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配乐朗诵描写毛主席复杂心情的语句,催人泪下的语句配上凄美的音乐,使在场的师生走进主席的内心世界,被主席博大无私的胸怀所感染,有的老师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泪水夺眶而出,现场充满了凝重的气氛,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只有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才有活力,无论是在备课中,还是在课堂上,都必须注意以学生为主,只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是成功有效的课堂,本课以学生汇报收集材料开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对后面的感悟作了良好的铺垫。
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也很有积极性,要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主席流泪的情景,不仅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置身其中去感受那份真情,感人肺腑。
本课,我要由衷地感谢去进修校宋香莲老师和魏玲老师给我很多帮助,尤其是魏玲老师深入课堂,作具体的指导,使我深受启发,受益非浅。
通过这一节课,使我了解了很多语文课应当侧重和注意的东西,开阔了我的思路,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今后我会更加努力,锻炼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争取再进一步。
第二篇:27、青山处处埋忠骨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3、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的句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情。
这篇课文富有感情、富有思想性,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背景,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和文化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人文关怀和知识传授并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长征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体验;•学习新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情感体验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自我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文本背景和情节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爱国情感;•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和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情感交流和学习反思,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阅读理解通过教育、文化和学习技巧等多个方面,使学生能够以正确、深入的态度逐渐领略《青山处处埋忠骨》背后渐趋清晰而庄重的文化内涵。
2.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交流、文化传承和情感渗透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革命英雄的人生经历和历史使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等素养。
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活动、课程设计和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实现教育和文化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育领域中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形式都是根据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进行设计的。
在教学中,我涵盖了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和实践操作三个方面,以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具体操作上,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群体讨论、阅读理解、课堂演讲、探究式学习和现场实践等等。
小学语文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案5篇
小学语文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案5篇小学语文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案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教学时我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孩子门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_战争的录像,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_的时代。
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播放_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人数,联系主席的决定,体会到一个博大胸怀的主席。
了解时代背景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在哪里?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
然后,让孩子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再配乐朗诵描写毛主席复杂心情的语句,催人泪下的语句配上凄美的音乐,使的孩子们感受颇深。
再让孩子来体会毛主席的动作及决定,主席那博大无私的胸怀便“水到渠成”地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
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
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
孩子对句子的领悟进步很大。
可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所以,下阶段我应多加强朗读训练。
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博大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点。
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精选6篇)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安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等环节。
《青山到处埋忠骨》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打算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青山到处埋忠骨》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山到处埋忠骨》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相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作为一般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丧子后极度哀痛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打算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宏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会了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今日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一般人的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生读,留意纠音:“拟”,应读“nǐ”,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殉”,应读“xùn”,不要读成“xún”。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探讨沟通解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迟疑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
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
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
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读课文,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斗争中光荣牺牲后,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哀思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选择过程。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流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中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有一位81岁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
我们来看——3、出示第一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轻轻地读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seyu流、郁郁葱葱……(4)朗读指导: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板书:奇迹(6)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6课,走近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板书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感悟“奇迹”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出示: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课件出示:b.生谈感受(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c.自由读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d.课件点击数字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我们樊川小学约占地几亩?(约7。
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10篇)
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10篇)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中国近代史。
2、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二、导入课文。
1、出示毛泽东少年时所作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zhǐ)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自由读。
2、你读明白,毛泽东当时有怎么样的志向?提名说——学成名,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任何地方都可以埋自己的尸骨,这是何等的豪情呀。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理解了这首诗,再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更加豪情万丈!3、毛泽东很善于用诗词表情自己的宽阔的胸襟和内心丰富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如此,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二、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细节描写的句子,体会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一)激情导入。
1、导入今天,老师讲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起走进为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与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以及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2、了解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七律·长征》《开国大典》两篇课文,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出示课题:27、青山处处埋忠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新课1、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板书:老年丧子2、在青山的掩映下,让我们再次回顾抗美援朝战争。
(师补充资料)(出示图片)请看,这就是毛岸英同志。
3、同学们,人生最大的痛苦,莫大于老年丧子,儿子牺牲的消息对主席来说,简直就是个噩耗。
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主席此时的心情吗?(悲痛欲绝、心如刀绞、撕心裂肺等等)板书:无比悲痛4、是的,主席失去爱子的痛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那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主席此时悲伤的心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体会。
5、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谁来交流一下?(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一位近60岁的老人,听到爱子牺牲的噩耗,不说话,不吃饭,只是不住的抽烟,谁不为之难过?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几句话?(放慢语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读。
)应抓住哪些重点词来读?指生试着读一下。
(学生评价)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2)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
当年,……这次怎么会……这是老人对爱子的回忆,反映了岸英成长中经历了许多磨难。
这些回忆也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这一段,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呢?(指生回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板书:凡人情怀6、就是在这样痛不欲生的情况下,两封接踵而来的电报使主席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一、课程背景分析1.1 教材简介本篇教材选自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讲述了小红军黄豆根最后的事迹。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那个时期的革命英雄,并引导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黄豆根的故事,认识当时革命英雄的形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革命英雄。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于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培养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黄豆根的故事情节。
•感悟革命英雄的伟大精神。
2.2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抽象概念,如忠诚、牺牲等。
•从故事中领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设计3.1 导入通过展示故事背景图片,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
3.2 学习内容3.2.1 黄豆根的故事讲述黄豆根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
3.2.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豆根的事迹给他们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3 拓展延伸3.3.1 朗读黄豆根的遗嘱让学生朗读黄豆根的遗嘱,体会他的忠诚和牺牲。
3.3.2 与其他革命英雄的比较让学生分组选择其他革命英雄,了解他们的事迹并进行比较,深化学生对革命英雄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革命英雄的敬佩之情有所增强,理解了牺牲与忠诚的精神。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
下一步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这些概念。
同时,教师也需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关于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背景故事和主题内容;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型;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尊敬和学习精神;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和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革命历史时期的环境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革命精神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阅读和理解;背景知识介绍和讨论。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阅读和理解课文;老师讲解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个人或小组成员撰写关于革命精神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谈话和图片展示引入《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核心阅读: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课文,重点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词汇。
3.背景知识介绍:老师简要介绍青山将军和其他革命烈士的事迹,引导学生对革命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4.讨论和总结:学生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分享对革命精神的感悟和思考,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总结。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革命精神的心得体会,可以个人撰写也可小组合作。
五、教学评价和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在下节课进行补充和改进。
第二部分:教学反思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本次教学中,我深感阅读的重要性和革命精神的力量。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互相学习共勉,展现出对革命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然而,教学反思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在知识传授中,有些学生未能完全理解课文的背景和要点;在讨论环节中,个别学生表达意见不够清晰。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知识的引导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希望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更深入地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内涵,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力量。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阅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结构;•了解抗战期间为保家卫国而献出的无数英勇烈士;•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材、讲义和黑板;•学生的教材。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或白板,呈现《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个标题给学生看。
2.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并提出问题,例如:你们对这个标题有什么想法?你们知道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意思吗?第二步:课文阅读(20分钟)1.询问学生对标题的理解,并引导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
2.阅读《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并给学生一点时间独立阅读。
3.分段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结构。
4.让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促进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第三步:情感与态度引导(15分钟)1.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文中英勇烈士的敬佩之情以及对英雄壮举的思考。
2.引导学生体会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祖国和英雄的尊重之情。
第四步:操练与巩固(15分钟)1.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以巩固学生的理解。
2.设置相关练习,如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检测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的作业,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针对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篇课文进行了教学。
通过导入、课文阅读、情感与态度引导和操练与巩固等环节,旨在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标题的思考和预测起到了很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文阅读环节,经过适当的解读和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所提高,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结构。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
05
教师自我评估
对教学效果的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和测试,评 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
,理解了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课堂氛围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 应,判断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
生是否投入。
学生反馈
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课 堂内容、教学方法的看法和建议
,以获取直接的反馈。
对个人表现的评估
虽然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但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 的评价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改进措施
优化时间安排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各个 环节的时间,确保课堂节奏紧凑有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趣 味性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 种评价方式,如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以便更全面地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04
学生反馈
学生表现
积极参与
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 论,对课文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
趣。
主动思考
学生们能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自 己的见解,展现出良好的思维活跃 性。
总结词:巩固提高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练习题、阅读任务或写作练习,帮助学 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03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重点讲 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涵, 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题和 意义。
教学方法得当
教学资源丰富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 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 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它物产积极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你对“抗美援朝”的了解。
2、由抗美援朝的有关情况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新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自由默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思考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感受大致分两个方面:个人情感‘悲痛’等;思想品质方面‘胸怀宽广,无私’等)
3、重点把握以下语句。
A、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B、“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拿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的喃喃着。
C、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D、秘书将电报纪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的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E、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深爱他的儿子,老来丧子,使他悲痛欲绝-----常人的情怀。
)
F、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
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
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的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G、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主席,毛主席把牺牲的儿子埋在国内是无可厚非的。
但他强忍着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感情。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充分体现了毛主席那宽广的胸怀。
-------伟人的风范。
)
四、小结,深化感悟。
1、小结:毛主席把一生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老苦大众。
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
此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的悲痛啊,但他却毅然地把自己的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厚重,他的胸怀似海般广阔。
2、感情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再一次体会毛主席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
教学反思: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悟到的?为了使自读课文
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
最后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因为
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
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可学生的朗读还欠加强指导。
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组织好朗读教学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教学中学生集体感情朗读的时间欠充分,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
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
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可在体会情感中没有涉及到描写人物的方法,我觉得在体会情感和了解写作方法有一个自然的融合就更好了,这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