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认识和思考

合集下载

简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简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简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依据和意义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建设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体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原则,划分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单元,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其中,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主要职能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强财政创收能力,强化其对经济绩效考核;而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主要职能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弱化其对经济绩效考核。

主体功能区,是我国现阶段加强国土空间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和探索,也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我国今后区域开发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国区域发展受到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区域自身发展能力的双重约束,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缓解资源缓解承载力的重要途径。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学理论尽管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但可利用土地面积有限,空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可利用的国土空间资源多集中在中东部,而西部地区多是高原、山地、沙漠等难以利用的空间;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半干旱的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53%,许多地区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与城市化;我国耕地、矿产、水、生物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资源质量较差,分布地域差异大,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面临不同程度的缺水状况,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随着经济发展,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等等问题的出现,已经给居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部分地区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区域承载能力,开始出现了生态退化、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及其内涵特征_高国力

如何认识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及其内涵特征_高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 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
谐社会的战略保障。十六大明确提出 体功能区。”并进一步对四类主体功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力 区界定为“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
争经过本世纪头 2 0 年的努力奋斗, 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 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是指
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断缩小区域 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
之间基本生活水平的差距。既要注重 略 意 义 。
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更要重视经 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增长 方式从粗放式、外延型向集约式、内
正确理解我国主体功能区划 相关范畴的内涵特征
涵型转变。开展主体功能区划正是考
虑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 科学认识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内涵。
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
主 义 事 业 总 体 布 局 和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然保护区域。”
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以
并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 下几个方面理解:
势 逐 步 扭 转 、资 源 利 用 效 率 显 著 提 ——主体功能区是根据区域发展基
发地区差距扩大、资源破坏和环境污 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
染等突出问题。
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主
十六大提出统筹区域发展、落实 体功能区划的推进和实现,是一个长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坚持区域协调 期的过程,将伴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
发展的基本原则,更加注重不同地区 社会的整个进程,对于保障我国现代
面积的 27.46%(《2005 中国荒漠化和 沙 化 状 况 公 报 》)。 同时,渤海和“三河三湖”区 域的水污染、西南地区的酸雨、部分 大中城市的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排放 等问题日益危害人类生存环境。正是 基 于 这 样 一 个 严 峻 的 现 实 ,“ 十 一 五”规划提出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划 分四类主体功能区,赋予不同区域不 同的分工定位,实施不同的发展战 略、思路和模式,切实缓解日益尖锐 的资源环境矛盾冲突,这是现阶段根 据我国资源环境禀赋和承载能力做出 的必然选择。 ——适度打破行政区划分割、加 强国土空间管理的重大创新。我国长 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行政区经济 为主导,省、市、县等各级政府按照行 政辖区进行空间开发和产业布局,形 成自成一体、相对独立的产业和经济 体系。这种以行政辖区为基本单元的 空间开发模式和结构,在计划经济时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简介主体功能区是指城市规划中的一种功能分区,旨在为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布局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将不同的功能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主体功能区的概念、特点、规划和例子等方面对主体功能区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主体功能区是指城市中以确定的空间范围为依据,按照城市的发展需要,将不同的功能集中集成的一种城市功能分区方式。

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一般会划分为几个具有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如经济功能区、文化功能区、居住功能区等。

二、特点1. 专业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布局都是由专业规划师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和要求。

2. 结构合理:主体功能区的布局应当合理,旨在实现各个功能区的互动和相互支持。

3. 资源优化利用: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可以避免资源的过度闲置和浪费,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效果。

4. 发展方向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能够明确各个功能区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三、规划过程1. 调研和分析: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初期,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功能区域的需求。

2.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规划师们可以制定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

3. 绘制规划图纸:规划师们会根据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规划图纸,明确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和布局。

4. 审批和批准:规划师们完成规划图纸后,需要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和批准,确保规划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5. 实施与监督:一旦规划图纸获得批准,城市开发商和建筑师等相关方将会开始实施规划,并监督和评估规划的实施效果。

四、主体功能区的例子1. 经济功能区:一般位于城市的商业中心和工业区域,集中发展各种经济活动,如商务办公、商业服务、制造业等。

2. 居住功能区:主要用于城市的居民居住和生活,包括住宅区、公寓和社区设施等。

3. 文化功能区:用于文化和娱乐活动,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剧院、音乐厅等。

对于我国主体功能区的认识

对于我国主体功能区的认识

对于我国主体功能区的认识对于我国主体功能区的认识摘要: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划作为未来引导和约束我国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的总体方案,将对我国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产生深远和实质的影响。

而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中建议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政策,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本文主要介绍主体功能区的内涵、理论基础、划分依据及其影响。

关键字:主题功能区、区域规划、划分依据一、主体功能区的内涵主体功能区是根据区域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在不同层次区域中的战略地位等, 对区域发展理念、方向和模式加以确定的类型区, 突出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

主体功能区是超越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基础之上的功能定位, 但又不排斥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的存在和发挥。

主体功能区可以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划分, 既可以有以市、县为基本单元的主体功能区, 也可以有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主体功能区, 取决于空间管理的要求和能力。

主体功能区的类型、边界和范围在较长时期内应保持稳定, 但可以随着区域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在不同层次区域中的战略地位等因素发生变化而调整。

主体功能区中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开发”主要是指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人类活动。

优化开发是指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方式、质量和效益, 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重点开发并不是指所有方面都要重点开发, 而是指重点开发那些维护区域主体功能的开发活动。

国家主体功能区

国家主体功能区

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家主体功能区是指国家确定的有着特定的功能和任务的区域,是国家长期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是基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且具有相关的环境规划、生态保护、资源配置等要素。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和建设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一些相关解读。

首先,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定是基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

国家在划定主体功能区时,会考虑到区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布局、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合适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

其次,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定是为了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可以合理引导产业布局,推动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

比如,在经济发展方面,可以将重点产业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形成产业集群,提高经济效益。

在生态环境方面,可以将生态保护区划定为主体功能区,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再次,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通过划定主体功能区,可以避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降低环境的破坏程度。

对于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可以将其划定为资源开发区,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一些生态脆弱区域,可以将其划定为生态保护区,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

最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合理划定可以提高国家整体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可以更好地协调国家各个地区的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

同时,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提高国家发展的质量,推动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定是国家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意义。

通过合理的划定和规划,可以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提高国家整体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简述主体功能区划知识体系

简述主体功能区划知识体系

简述主体功能区划知识体系主体功能区是指在国土开发中,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确保生态安全,提出划定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重要生态功能的保护区域。

主体功能区划是基于国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战略,以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要,通过科学划定和合理布局,实现国土承载能力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主体功能区划是一个知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主体功能区划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特征,划定不同等级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根据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划分为自然保留区、生态廊道、湿地保护区、水源涵养地、防护林带等生态功能区,以满足不同区域的生态需求。

二、资源功能区划:资源功能区划是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类型和分布特征,划定不同等级的资源功能区,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可以根据资源类型划分为矿产资源区、农业资源区、水资源区、生态旅游资源区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经营管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三、城镇功能区划:城镇功能区划是为了促进城镇发展和提升城市功能,根据城镇规模、定位、产业结构等特点,划分不同等级的城镇功能区。

可以划分为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旅游区等。

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实现城镇的有序发展和优化配置资源。

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体功能区划还包括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例如,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环境保护和管理制度,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

同时,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划也需要考虑区域的协调发展问题,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和布局,提高不同区域之间的协同性和互补性。

可以通过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推动产业转移、发展现代农业等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提升。

总之,主体功能区划是一个涉及生态、资源、城镇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体系,通过科学划分和合理布局,实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我国主体功能区划

浅谈我国主体功能区划

浅谈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概念: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

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核心(主体)功能是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主体功能不同,区域类型就会有差异。

大致可分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业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态地区等。

图1 中国地形图我国国土空间具有以下特点:——陆地国土空间辽阔,但适宜开发的面积少。

我国陆地国土空间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山地多,平地少,约60%的陆地国土空间为山地和高原。

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面积有180余万平方公里,但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及其他方面建设的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

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较少,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空间节约集约的发展道路。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经济布局不相匹配。

南方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北方地区仅占19%;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紧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了48%。

水体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突出,南方一些水资源充裕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短缺,既影响着经济发展,也制约着人口和经济的均衡分布,还带来了许多生态问题。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但总体上相对短缺。

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品种齐全,但主要化石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

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生态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并与主要消费地呈逆向分布。

对四类主体功能区管理模式的思考(1)

对四类主体功能区管理模式的思考(1)

对四类主体功能区管理模式的思考(1)国务院于2006年10月11日下发了《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

在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这就是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管理目标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两大矛盾:一是目前存在的全国自上而下的以单一经济指标为内容的政府绩效考核体制与不同功能区管理目标的矛盾。

二是目前存在自上而下高度同构的政府管理机构,与不同功能区需要不同的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机构的矛盾。

一、在禁止开发区建立以环境和经济安全为主导的保护管理模式由于禁止开发区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等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对具有特区性质的禁止开发区的管理,传统的做法往往是建立新的管理机构来履行对禁止开发区的保护职能。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增加管理成本、导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摩擦的低效率管理模式。

有效的管理模式是将所在禁止开发区的政府实现职能转换,成为承担保护职能主体。

根据对禁止开发区保护的要求,当地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政府职能转变、机构和管理方式的变革:1、要使当地政府从产业开发和GDP增长的束缚和压力中解脱出来,将对所辖区的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作为政府主要职能来承担。

由于处在禁止开发区的政府大都属于财政转移支付解决吃饭的财政,为了保证保护区政府能够集中精力履行对禁止开发区的保护职能,要根据保护职能要求实行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预算,使当地政府从现行的围绕吃饭而进行的经济开发中彻底解脱出来。

2、禁止开发区的政府要围绕保护职能,进行行政机构的改革。

保护区的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走出现行与上级政府完全对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撤销或精简原来的与经济发展有关机构,将其转换为与履行保护职能有关的新机构。

同时也要围绕履行保护职能,建立对禁止开发区专门的政府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体系。

3、对禁止开发区的居民尽量不要通过大规模移民办法来解决,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弊端很大的做法。

由于居住在禁止开发区的居民大都属于少数民族,他们对在长期封闭状态下形成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正确认识主体功能区

正确认识主体功能区

点和地域分工所承担的主要职能或作用。 的战略地位,魏后凯的解释侧重于主体功能 发展理论提供了依据。实践方面,主体功能区
在四类主体功能区划分中,除禁止开发区 区的管治,强调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目的和 的实施有利于解决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
域功能单一外,其他三类主体功能区的功 分类管理政策。朱传耿和杜黎明的观点较 间的空间失衡,有利于构建协调、和谐和可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 功能外,还有辅助功能、次要功能等非主体 但此依据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重要依据并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 功能。不同主体功能区所承担的主体功能 不是唯一依据,并且在这四类主体功能区中,
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 因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禁止开发区并非是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
和相关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理清,这是主体 域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在不 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
功能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开展区划和规 同层次区域中的战略地位等,对区域发展 潜力等因素,把国土空间划分为具有特定主
划工作的重要前提。
理念、方向和模式加以确定的类型区,突出 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并实行分类化区
承担一项功能或某几项功能的空间单元。 定位的地域。它属于经济类型区和功能区
1.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
不论功能区承担的功能是单一功能还是多 的范畴,既可作为国家实行空间管治和相 发展潜力是主体功能定位的重要依据。
种功能,划分功能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经 关政策的规划区,也可作为国家实施分类
2.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异化的分类管理
3 月全国“两会”上,国家发改委称,我国已 面,对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和内涵还没有 单归结为“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尤其是区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概念主体功能区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确定的特定区域内拥有主导功能的重要部分,是实施国土空间开发战略、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基本路径。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具有战略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实施性的要求,旨在实现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及功能目标,并为国家和地方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主体功能区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05年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的《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通知》中。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土地利用规划的逐步深入和国土空间管控的需要,主体功能区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主体功能区划定的目的是通过对区域内资源、环境和发展潜力的科学评估,合理配置和保障资源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体功能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支撑国家战略。

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实施国土空间开发战略的基础。

通过对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可以有针对性地推动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2. 优化资源配置。

主体功能区划定了具有优势资源和适宜开发的区域,可以在这些区域集中配置重要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增长。

3.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不仅关注城市的发展,也要关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通过优化城乡发展格局、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4. 保护生态环境。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是基于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目的是通过科学的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管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5. 有序推进空间开发。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具有实施性。

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可以统筹协调区域内各种开发活动,确保开发的有序性,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为了实现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和实施目标,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制定总体规划。

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冷思考

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冷思考

028中国发展观察 / 2007.03 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 确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以来,有关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稳步推进。

然而,对于主体功能区涉及的一些理论和政策问题,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并不多,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

这里,着重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究竟什么是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率先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就我所知,过去国内外好像并没有这样的提法。

按照有关部门的定义,“主体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的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单元。

”显然,这一界定并非十分准确。

其原因,主要在于前面的限定词经不起推敲。

首先,在四类主体功能区中,至少禁止开发区并非是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冷思考■ 魏后凯力”因素来划分的;其次,划分主体功能区的原则也不能简单归结为“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尤其是区域协调发展并非是单纯依靠主体功能区就可以解决的。

这一点,我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讨论。

主体功能区是中国政府率先提出来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

但是,它渊源于西方国家的空间规划思想和规划实践。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空间开发都是有严格限制的。

一般的讲,各国对自然保护区都是禁止开发的,对生态脆弱的地区都有各种开发限制,对经济过密的地区则着重进行优化调整。

在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十一五”规划思路中,最早是将全国划分为优化整合、重点开发、生态脆弱和自然保护四类区域,后来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概念。

显然,对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来说,目前还没有达到优化整合或优化调整的阶段,采用“优化开发”的概念更为准确。

这些地区今后将面临优化升级和开发或者再开发两大任务。

而生态脆弱和自然保护区域分别只是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中的一种类型。

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问题

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问题
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几个问题
一、推进主体功能区划的必要性 二、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内涵特征 三、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制 定的指导原则和思路 四、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的政策重点导向 五、福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一些构想 六、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制 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推进主体功能区划的必要性
4、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 自然文化保护区域。
• • • • • • 24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1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187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565个国家森林公园 138个国家地质公园 虽然它们占的面积很小,但却是国土 上最精华的部分。
(二)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特征
• 三、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 策制定的指导原则和思路 • (一)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 政策制定的指导原则 • 1、优化结构的原则 • 2、尊重自然的原则 • 3、有限开发的原则
(6)长株潭地区,包括长沙、岳阳、株洲、 湘潭、衡阳5个城市。 (7)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咸阳、宝鸡3个城 市。 (8)昆明周边地区,包括昆明、玉溪、曲靖3 个城市。 (9)呼包地区,包括包头、呼和浩特2个城市。 (10)山西中部地区,包括太原、晋中、阳泉 3个城市。 (11)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包括乌鲁木齐、克 拉玛依2个城市。
(一)优化开发区域的政策重点导向 • • • • 1、制定产业优化和转移导向目录 2、制定更加严格的产业效能标准 3、设定高于全国平均标准的产业用地门槛 4、有序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 用地减少挂钩制度
(二)重点开发区域的政策重点导向
• • • •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支持力度 2、有针对性地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 3、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及相关配套能力建设 4、鼓励和吸引人口在重点开发区域聚集居 住

关于主体功能区规划

关于主体功能区规划

关于主体功能区规划1、背景。

首先是全球化使世界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

各个国家都是开放的,技术、人才、资金、能源、物资等,在地球表层来回流动。

资源流动到什么地方,就看这个地方有没有隆起的门户城市,只有门户城市才能把资源留下来。

所以必须要培育门户城市,或者门户地区。

其次是我国国土区域差异性很大,通过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不同的区域进行功能定位,按功能定位规范空间开发秩序,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含义。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开发潜力和现有的开发力度,确定哪些区域适合于优化开发或重点开发,哪些区域应该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

总体来说,把区域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开发类,一类是保护类。

通过综合评价,如果一些区域适合未来人口和工业大规模集聚,那它就是开发区域,不适合人口和工业大规模集聚的区域就是保护区域。

开发区域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发展集聚到很大程度,适合参与未来更大国际竞争的区域,叫做优化开发区。

这类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发生转型,功能结构应该升级。

另外一类是重点开发区,与优化区相对说来,经济增长可以粗放一点,但发展模式也必须转变。

保护区域也分为两类。

一类禁止开发,要严格保护,另一类也要保护,但不那么严格。

有了这样的主体功能区划分,然后制定完善的区域政策,才能有效评价一个地方政府的政绩。

对优化开发区,就是要看节能减排的效果怎么样。

对重点开发区,就是要看在中国人口集聚承载能力提高没有,在全国GDP的比重是不是有提升。

而对那些保护类区域的评价,就不是看经济增长速度。

所以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发展功能定位,有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从而在国土空间上形成一个合理的开发格局。

3、做法。

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对有关区域进行评价,共确定出10个评价指标项,包括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系统重要性、自然灾害危险程度、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战略选择等,每个指标还有下级指标。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在统一的国家空间规划框架内,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确定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该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推动地区协调发展和优化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主体功能区是指以特定功能为主导的区域,包括经济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和人口功能区。

经济功能区是指以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目标,重点发展产业、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区域。

生态功能区是指以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为目标,主要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区域。

人口功能区是指以人口发展和人口资源利用为目标,主要集中人口资源,提供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的发展的区域。

其次,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需求和资源条件进行合理布局。

在经济功能区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地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生态功能区方面,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在人口功能区方面,要合理统筹人口资源,实现人口分布的合理化,提高人口的素质和福利水平。

此外,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还要注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空间布局。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结构,促进各地区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遏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最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

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可以有效控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还可以提高各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综上所述,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和协调发展各地区,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于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的思考
这样既有限定又有弹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规范指标选323域值的合理确定在合理选择了指标并采取科学方法计算出结果后我们会得出每一个空间单元的得分值这些值是居于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的一系列不连续的点要把这些点根据值的大小分为四类从而确定四类功能区我们姑且称之为打分法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些值差别并不大尤其是在相临功能区附近的值可能相差更小如表1所示a1n和a21但若按这样的方法划线可能造成两个空间得分几乎一样但却成为两种功能区如何消除这种影响呢
制 开 发和 禁止 开 发 四类 主体 功 能 区 .并 按 照 主 体 功 能 定位 调 整 完 善 区域政 策和 绩 效 评 价 .规 范 空 间 开发 秩序 . 形成 合理 的空 间开 发 结构 。 这 是 国
【 图 分 类 号 】 TU9 中 4 8 【 献标 识码】 A 文 【 者简介】 作 李 宪坡 ( 9 一 ) 1 8 7 .男 .湖 南 科 技 大 学 建 筑 与 城 乡 规 划 学 院 讲 师 .硕 士 。
维普资讯
关于主体功 能 区划若干 问题 的思考
李 宪坡 袁 开 国
【 要 】 解 析 了主 体 功 能 区 的概 念 , 认 为建 立 在 摘
“ 能论 ”和 “ 策论 ”上 的 主体 功 能 区的 定义 是 职 政 不 全 面的 ,提 出 了主体 功 能 区划 的技 术路 线和 划 分 方 法 ,最 后 就主 体 功 能 区划 的 实施 机制 提 出 了
样 的 空 间只 能 有一 种 主要 的职 能 . 即主 体功 能 . 但 它 并 不排 斥其 它职 能 .而 且 对 于 大 多数 空 间 来 讲 住往 都 有 一个 以上 的职 能 。从 ” 能 论 出发 . 职 主 体 功 能 区划 是 对 一 个空 间 系统 各 子 系 统 的职 能 分

3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意义

3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意义

3、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及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意义。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一种空间单元;是根据区域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在不同层次区域中的战略地位等,对区域发展理念、方向和模式加以确定的类型区、突出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的具有某种主题功能的规划区域,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并可作为国家区域调控的地域单元。

意义:构建主体功能区是基于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和新阶段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科学发展观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1、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依据,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资源环境的过度承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转变以追求 GDP 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

主体功能区规划可以为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以及精准细致的空间管理提供一个可操作、可控制、可监管的基础平台,从而增强区域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2、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构建主体功能区,跳出了追求缩小经济总量差距的思维定势,把协调发展的实质定位于人和环境,而不是地区生产总值,使区域差距缩小的实质成为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有就业和参与发展的机会、都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使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

3、有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地域分工体系。

通过划分主体功能区,突破行政区范围,引导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从而在生产要素基础上,而不是行政单元基础上,建立起更为合理的地域分工体系,从根本上避免了地区之间的产业同构和低水平重复竞争。

4、有利于行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协调配合。

对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主体功能区”的认识和思考

对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主体功能区”的认识和思考
纳 入 了进 来 , 样 就对 区域 的衡 量 更 加多 元化 和 科 这
区域 发展政 策进 行进 一 步的认 识 和思考 。

对 主体 功 能 区 的认 识
主 体功 能 区 是为 了规 范空 间 开发 秩 序 , 成 合 形
( ) 一 主体 功能 区 的 内涵
理 的 空 f 开 发结 构 , 进 区域 协 调 发 展 , H j 推 根据 现 有 经 济技 术 条件 下 各空 间单 元 的开 发潜 力 , 照 国土 按 空 间 整 体 功 能最 大 化 和 各 空 间单 元 协 调 发展 的 原
则 , 国土 空 间按 发 展 定位 和 发展 方 向进行 空 间 划 对 分 而 形 成 的藉 以 实 行 分类 管理 的 区 域政 策 的特 定
生 产 生活 提 供 基础 服 务 , 障 全 国或 较大 区域 的生 保 态 安 全 , 以 特 色 产 业 部 门 发 展 为 主 ; 止 开 发 区 要 禁 的主要 功 能 是保 障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发 展 , 以旅 游 要
发 密 度 和 发 展 潜 力 , 筹考 虑未 来 我 国人 口分 布 、 统 经 济 布局 、 国土 利 用 和城镇 化 格 局 而做 出的决 定 。 可 以说 , 推进 形 成 主体 功 能 区是 区域 协 调 发展 政 策
略 比较 而 言 , 体 功能 区 的发 展 战 略具 有 自己独 特 主
要发展高 、 、 精 尖产 业 部 门 ; 点开 发 区 主要 功能 是 重 担 负 全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重 任 , 进 城 镇化 、 业 推 工 化 进 程 的重 要 空 间 载 体 , 同时 要 加 大 对 制造 业 、 轻
工 业 、 务 业 的 发 展 比重 ; 服 限制 开 发 区要 为 本 区域

如何理解和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

如何理解和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

如何理解和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当前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内容,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多次提到主体功能区和主体功能区规划。

因此,为方便理解,现将省发展改革委黄素香调研员在“全省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培训班”上就《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讲课要点整理摘录如下:一、什么是主体功能区?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主体功能。

推进主体功能区,就是对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进行划分。

按照开发方式,可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按照开发内容,可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类。

二、如何界定划分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是指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从而,应该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的条件较好。

从而,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

限制开发(生态发展)区域——是指关系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安全、水资源保护,不应该或不适宜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湿地公园及重要湿地、重要水源地等。

三、县域内各镇主体功能区如何划分?县域内各镇主体功能定位,应在落实国家和省对本县市主体功能定位的前提下,根据县域内各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划分为:优化开发镇、重点开发镇和生态发展镇三类具有明确主体功能的镇。

四、县(市)划分功能区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第一,功能区的名称不要与国家确定的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名称一样。

可根据当地的实际确定。

第二,功能区的划分要体现国家和省对本县(市)的主体功能定位。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
体功能区的全国统一标准 中央政府根据目前国土空间 开发的现状问题 & 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及各区域在全国的战略分工定 位 " 提出确定国家级主体功能区的 全国统一标准 # 这个标准的确定不 仅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 现有开 发密度和强度 & 未来发展潜力等方 面 " 更重要的是考虑不同区域在全 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的地位和 重要性# 不管是东部沿海发达地 区 "还 是 中 西 部 欠 发 达 地 区 "均 应 依照国家统一标准 " 只要是符合国 家标准的区域 " 都可划分为国家级 主体功能区 " 中央政府实施相应的 分类配套政策 " 维护和强化该区域 在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中的主体功 能 # 按照国家标准划定的国家级主 体功能区 " 既可以保持国土空间上 相连接" 也可在国土空间上相分 割#
!"#$ $%&’ ()’$ (* $%&’ +*
$!"&$& 个 % 作为基本单元和 边 界 # 第三种 ( 国家一级和省一级主体功 能区均以县级单位作为基本单元 和边界 # 第四种 ( 国家一级和省一 级主体功能区均以乡镇级单位作 为基本单元和边界 # !三 " 标准和指标体系
", 中央制订划分国家 一 级 主
!!
!"#$ $%&’ (*’$ ,"’$ ()’$ (* $%&’ +*
区 域 经 济
率标准 " 二 ! 推进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工 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目前开展主体功能区划 确定土地优先供地的额度 # 速 度指标和简化程序 ! 制订土地置换 的优惠办法 $ 出台吸引产业项目进 入和集聚的投资补贴 # 税收减免 # 信贷优惠等实施办法 $ 制订加大交 通 #能 源 #水 利 #水 电 气 热 供 应 #污 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 业发展的财政资金! 以及国际资 金 # 民间资金等投入的优惠力度和 标准 $ 从就业安置 # 社会保障 # 教育 文化 # 医疗卫生等方面分别制定鼓 励和吸引人口进入和集中的优惠 政策 " 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认识和思考邢丽聪201004031085化工试点10-1班【摘要】新时期,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我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有了新的突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实现了区域发展政策上的一大创新,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当前,必须强化“三种意识”,做好“三项工作”,来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意义,认识,思考【正文】我国区域发展受到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区域自身发展能力的双重约束,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缓解资源缓解承载力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当前有必要对“主体功能区”这一区域发展政策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主体功能区的认识1.主体功能区的内涵主体功能区是为了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各空间单元的开发潜力,按照国土空间整体功能最大化和各空间单元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国土空间按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空间划分而形成的藉以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的特定空间单元。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这四类主体功能区。

其作用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并可作为国家区域调控的地域单元。

主体功能区是由主体功能区划得来的。

划分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空间均衡的重大战略部署。

2.主体功能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发展政策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补充和完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新思路,同传统的区域发展战略比较而言,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具有自己独特的两大优势。

第一,区域定位更加清晰,分工更加明确。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使对区域的定位更加清晰和客观。

它是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划分的,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并针对不同的区域给以不同的定位,在不同的区域实施不同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确定了区域的主体功能是社会、经济、生态的一体化,这样就大大有利于区域因地制宜地发展。

优化开发区的主要功能是对接全球经济,培育先进技术,引领国内发展,主要发展高、精、尖产业部门;重点开发区主要功能是担负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空间载体,同时要加大对制造业、轻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比重;限制开发区要为本区域生产生活提供基础服务,保障全国或较大区域的生态安全,要以特色产业部门发展为主;禁止开发区的主要功能是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以旅游和生态建设与恢复产业为主。

第二,衡量区域发展的指标多元一体化。

过去由于我国长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促进各区域的发展,所以在衡量区域的发展水平时,更多追逐和考虑的是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虽然也注意到区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经济效益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区域发展始终以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衡量。

对那些以社会功能或生态功能为主体功能的区域,就应该采取与其相对应的社会指标或生态指标去衡量,而不能再用经济指标去衡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区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主体功能区提出的意义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根本意义是体现了以人为本谋发展的理念,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点:1.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首要的因素来考虑,在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衡量方面,将生态指标纳入进来,从而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内在要求。

它将有助于引导和规范各地区的发展,有助于成清洁的生产方式和绿色的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全面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稳固或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基础,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共容式发展。

主体功能区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在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中单独作为一章而提出的。

可见,主体功能区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各区域的均衡,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就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在落实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过程中,通过构建主体功能清晰的国土空间分布格局,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可以使各区域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依据区域的主体功能进行相应的活动。

主体功能区为不同行政区域的整体利益区之间进行跨区域协作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机遇,通过相互沟通和协作,可以有效的消除矛盾和冲突,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真正实现各个区域的共容式发展。

3.有利于加强国土空间管理,完善区域空间规划体系。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四种不同类型,明确了哪些区域应该优化开发,哪些区域应该重点开发,哪些区域应该限制或禁止开发,这就有利于实行并加强空间管理,规范和优化空间开发秩序,逐步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可以说,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划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区域层面的空间规划体系。

三形成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经济学理论基础1.区域分工与协调发展的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与之相伴随的区域发展差距这一世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主体功能区,应是引导和约束中国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城镇化格局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方案。

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主要生产社会物质财富。

不同主体功能区在功能属性上的区域分工,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必然会使未来空间结构两极化,国家鼓励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加快发展,限制或禁止某些区域发展,都是在空间结构上体现全局、整体的效率,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因此,政府制订和实施主体功能区政策的目的,是纠正市场自发形成国民经济空间结构畸形缺陷,以达到经济增长与区域持续协调发展两个相互关联的总目标。

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基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提出来的,是基于对社会进步过程中所付出的环境代价的思索而提出的。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环境资源并受其约束。

可持续发展重在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即要求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可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

主体功能区建设,将观念层次、经济-社会体制层次、科学技术层次的可持续发展融合为一体。

首先,从观念层次看,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格局,力求通过功能区开发,而不是传统的区域综合开发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立足于区域分工、依托整个国土空间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创新。

其次,从经济-社会体制层次看,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用现有的行政区框架推行跨行政区的区域管理。

从科学技术层次看,依托四类主体功能区,构建两类财富生产的区域分工体系,提高了财富生产的区域集中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物质财富和自然生态财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投入的规模经济和产出效益;另一方面更加细致的分工有利于发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技术障碍,为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指明方向,进而夯实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

3.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学理论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最终需要通过人口、资源、环境的有效配置来解决。

其有效配置表现为:一是在特定空间内人口、资源、环境按照一定数量比例进行组合,构成社会系统,二是人口、资源、环境按照一定方式,配置到国土空间。

主体功能区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人口、经济分布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冲突的减小和化解,通过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实现一种空间均衡,主体功能区能够构建一种能够同时满足三方面效益最大化的区域空间分布格局,使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同时,要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以保护资源环境、维护生态空间为主的区域则布局比较少的人口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活动。

四对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思考落实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 政策性强。

各地区、各部门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协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 按时间进度高质量地完成编制任务。

加强领导。

各省级政府要从全国发展的大局出发, 从本地长远发展的大计出发, 把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统筹协调, 狠抓落实。

加强相邻地区之间配合和沟通, 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

强化协调。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能,加强协调配合, 共同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财政、国土、环保、劳动、人口计生、公安等部门研究制定相关财政、土地、环保、劳动、人口等政策。

全国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务院赋予的职责, 协调解决好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

深化研究。

应广泛动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力量, 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深化对主体功能区基础理论、评定方法、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的研究, 更好地指导规划编制。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解决问题, 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创造条件。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级政府应选配知识结构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 组建得力的规划编制队伍。

加强相关培训工作, 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为做好编制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工作, 任务光荣而艰巨。

我们应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态度、扎实的作风,认真做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 不断开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刘大千.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3]刘玉.中国区域政策[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4]曾培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J].求是,2008,2.[5]周文.试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意义[J].经济论坛,2008,3.[6]魏后凯.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冷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