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主题与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镜子效应:以孩子为镜,观自己,陪孩子

镜子效应:以孩子为镜,观自己,陪孩子

镜子效应:以孩子为镜,观自己,陪孩子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镜子从不虚伪媚俗,始终奉行客观公正的准则。

不管你是腰缠万贯的富翁,还是一贫如洗的乞丐;不管你是头戴金冠的权贵,还是平头布衣的百姓------在它面前人人平等,从来不改变标准。

正因为如此,有人从它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美丽,从而喜欢它;有人不敢在他面前正视自己,躲避着自己的丑陋,甚至恼羞成怒,“恨不得把它打碎”。

世界是复杂的,但镜子却是认真的,一丝不苟地照出人生的美丑。

家庭教育就像是家长照镜子,透过孩子的表现看到自己的盲点。

在家庭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孩子想玩游戏,爸爸就不让玩,甩了一句:“写作业去”!然后就倒在沙发里玩手游!一位妈妈跟我说,“没办法了,这孩子抱着手机过了一个假期”!然后,这位妈妈,曾经可以聊天很久的朋友,一会儿就抱着手机看电视剧去了!透过孩子的无节制,是否也看到了家长弱爆了的自制力!所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家教何来?都是家长做出来的,这些习惯跟老师没太大关系,与家长关系很大。

关于爱小故事爱的方式一个人从野外救回来一只雏鹰,它不吃东西,怎么办?他想到的办法是,去买一个鹰头模型来喂食雏鹰,于是雏鹰开始吃东西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要用对方喜欢和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和给予。

曾经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她是一个被过度保护的孩子,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做过家务,也从来没有独自出过家门,虽然学校离家步行就能到,虽然她已经读高中,她的妈妈依然不放心,每天都要接送。

然而,这个妈妈竟然非常积极的在为女儿筹划出国上大学的进程。

她的未来可想而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他的爸爸因为一次邻里冲突失手伤人被送入监狱,她的姑姑承担起抚养他的责任,对他的培养非常认真和用心,对他要求也极其严格。

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教育,姑姑不惜动用各种关系送他进入重点高中。

然而,他晚上跳墙逃出学校去打游戏,屡教不改,谈起姑姑,他恨得咬牙切齿……我们第一反应是,孩子太不懂得感恩了,孩子太不懂事了,孩子太不让人省心了。

家庭教育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镜子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片子,真的让我感触特别深。

这部片子就像一面镜子,直直地照进了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教育。

我看到那些家庭里的场景,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一样。

真的,特别真实。

里面那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有争吵、有沉默、有无奈,每一个画面都让我觉得似曾相识。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情节是,孩子在房间里默默地写作业,家长在外面不停地唠叨,一会儿说坐姿不对,一会儿说速度太慢。

孩子脸上那种厌烦又不敢反抗的表情啊,我看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

我就想啊,这多像我小时候啊,我当时也是这么被唠叨的,心里别提多烦了。

我觉得家长可能是好心,想让孩子更好,不过这样的方式真的对吗?
还有那些家长在面对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那种愤怒和失望。

其实孩子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啊,他们也想考好。

可是家长往往只看到了分数,却没看到孩子背后的努力。

我就在想,家庭教育难道就是只看成绩吗?这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片子里有些家庭尝试改变教育方式的时候,那个过程也是充满了波折。

有时候感觉好像有了点希望,但是又会因为一点小事回到原点。

这让我明白,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它需要家长和孩子双方都付出努力。

看完这个片子,我脑子里一直在想,我们的家庭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是要继续这种传统的、充满压力的方式,还是要寻找一种更适合孩子成长的新方法呢?这片子真的是给我提了个醒,让我重新思考家庭教育这个大课题。

我觉得这个片子特别值得大家去看一看,不管你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的。

你看了这部片子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吗?真的,这是一部能让人思考很多的片子啊!。

《镜子》观后感

《镜子》观后感

《镜子》观后感《镜子》观后感1近期,央视12频道播出了教育记录片《镜子》,有多处的中小学校对家长统一做出要求,让孩子家长进行搜索观看。

影片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真实实例告诉我们,每个极端孩子的背后都存在一个问题家庭。

孩子出了问题,首先家长难辞其咎。

人们认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学有所成。

家长往往就简单粗暴的用自己价值观来教育,甚至是控制孩子,不自觉的就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可以说,没有去关心孩子内心是否快乐,是不是真的在健康成长。

没有走进孩子内心的家长不是好家长,家长就要进《家长课堂》进行再学习、再提高。

家长认为:应该多照照镜子,找找自身原因,提升家长的水平。

要和孩子交朋友,将心比心,交流沟通,变命令为商量。

要以自己为表率,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培养孩子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好品质,不让孩子沾染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老师认为:家长和孩子不小心发生冲突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争取做到:态度不粗暴,语言不过激,从孩子角度来寻找对策,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目标有差距时,家长首先要安慰并告诉孩子“比学不比强”,尽最大努力学习了就可以了,结果不如人意也算正常,逐步培养孩子正面应对挫折的勇气。

舆论认为:教育无定法,永远在路上。

有老师的正确指导,有学校的科学管理,加上孩子家长谦虚谨慎的努力和配合,孩子们就一定会拥有快乐而又充实的学生生活,每个孩子的将来就能有一个光明的前程《镜子》观后感2昨天晚上看了央视教育纪录片《镜子》,看后一声长叹,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家长却不一定是好家长。

今天看完学生的日记,再次印证我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纯真、善良,但家长却不见得。

陈雪媛的妈妈长期在国外,由爸爸带着。

刘雨荷的日记写的非常感人,妈妈的留言也是爱意浓浓。

江谢语哭得最伤心,从她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她完全看懂了《爱心树》中的那棵树就是一直在付出的妈妈。

姜淏月的.日记让我一阵唏嘘。

他说每次考试没考好,妈妈都打他,但是他一直默默忍受,即使如此,他依旧爱妈妈。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感触颇深。

片子里的那些孩子和家长,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反射出了很多家庭中存在的问题。

其中有一个家庭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个三口之家,孩子叫泽清,是个初二的学生。

泽清看起来很冷漠,对父母充满了敌意。

泽清的妈妈是个很强势的女人,在家里说一不二,爸爸呢,则在一旁沉默不语。

泽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感受不到温暖和理解。

他迷上了上网,甚至还会对妈妈动手。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怎么会这样呢?镜头跟着泽清一家回到了他们的家里。

家里的布置很简单,但是却有一种压抑的氛围。

泽清妈妈不停地唠叨着,指责泽清这不好那不好。

泽清坐在一旁,眼神冷漠,手里紧紧握着鼠标,仿佛那是他唯一的依靠。

有一次,泽清想要和妈妈好好谈谈,他鼓起勇气说:“妈,我觉得咱们应该换一种方式相处。

”可妈妈却根本不听,还是自顾自地说着那些指责的话。

泽清的眼神从期待变成了失望,最后变成了愤怒。

他猛地站起来,把桌子上的东西全都推到了地上,大声吼道:“你从来都不听我说话!”妈妈被吓了一跳,然后开始哭起来,嘴里还说着:“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啊!”看到这,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

这哪里是为了孩子好,这分明是在伤害孩子啊!泽清的爸爸在旁边,依旧沉默着,似乎这样的场景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他已经麻木了。

再后来,泽清被送去了训练营。

在那里,他一开始还是很抗拒,不愿意和别人交流。

但是慢慢地,在老师和小伙伴的帮助下,他开始打开心扉,讲述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说他其实很渴望父母的爱和理解,但是每次得到的都是指责和批评。

他觉得自己在家里就像一个透明人,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

当泽清的父母来到训练营看他的时候,一开始气氛还是很尴尬。

泽清低着头,不愿意看父母。

父母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终于开始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流。

妈妈第一次认真地听泽清说话,不再打断他。

爸爸也不再沉默,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和爱。

教学论文-浅析镜子主题与家庭教育的论文

教学论文-浅析镜子主题与家庭教育的论文

浅析镜子主题与家庭教育的论文论文关键词:镜子镜子主题家庭教育论文摘要:镜子在生活中是一个如此司空见惯的物品。

但是,镜子的意义不仅只是观看自己容颜的工具,在古人看来,它还可以关照自己的灵魂。

作为一个被赋予了文化传承的镜子主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运用教育叙事的方法探究民间故事中的镜子主题,揭示其中蕴含的家庭教育意义。

镜子在生活中是一个如此司空见惯的物品。

人们很难想象如果生活中没有镜子,我们该怎样面对面地清晰地认识自己。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如是说:镜者,鉴也。

镜子的意义在于让你有所借鉴,以便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镜子主题中的镜子运用到教育中去,就会发现对我们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极富有意义的启示。

一、什么是镜子主题在古人看来,镜子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容颜,还可以观照自己的灵魂,正因为被赋予这样双重的内涵,镜子主题才是这样一个具有文化传承性的主题。

而民间故事中镜子主题是分两个类型的,一个是“照妖镜”,一个即是“观业镜”。

“照妖镜”就是凭借镜之光来照见藏匿在暗处的妖之原形,简言之,即是可照原形之镜。

这里的妖是指非人类,这些妖在遇到照妖镜的时候就立即原形毕露,这就是照妖镜的威力。

对“照妖镜”故事的典型叙事结构是遇妖——照妖——除妖。

照妖环节所讲述的就是人如何拒绝妖的过程,也就是把妖归为非人类,这也就反映了人的他我观。

在中国民间社会生活里同样存在照妖镜,悬挂照妖镜以镇宅,出行时携带照妖镜以护身,结婚时须陪嫁照妖镜来保佑新娘吉祥如意,治丧时必须随葬照妖镜以安魂,可见当时的人们很崇拜照妖镜,把这种情感注入到生活中去,也使得关于照妖镜的故事更贴近生活,情感异常鲜明。

“观业镜”实际上是一种占卜之镜,“业”就是人三生的善恶。

一般都是先行有个某种心愿或先行犯了错误,通过看镜子看到未来自己的结局,后来果真如此。

对“观业镜”故事的叙事结构是作业——观业——受业。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推荐12篇)央视纪录片《镜子》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下面是本店铺为您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欢迎阅读!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1《镜子》是一部反映家庭代际情感题材的现实纪录片,重点介绍了三个辍学孩子的父母无奈把孩子送进了一所特殊的学校,自己也参加了这一期家长课堂的故事。

他们是这个特殊学校第139期学员,可见他们不是“问题孩子”的开始,也不是结束,片子临近结尾时出现了第142期学员的字样。

“问题孩子”不再是个别现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问题孩子”的产生有孩子自身的问题,也有家长的问题,当然更有社会的原因。

孩子们普遍感觉自己缺乏存在感,没有自主性,什么都得按照家长的安排去做。

其中一个叫家明的孩子说:我想做什么都不让,小时候养个动物都不让,我买了他们给我扔了,这次我想做个背包客骑行都不让……他歇斯底里的哭叫,声嘶力竭的倾诉让人心碎。

他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事事受控于父母,不甘心,最终走向极端,辍学。

他的父亲开始还不以为然,总感觉自己做得很对,开始时反问大家:“孩子不上学,做个流浪汉你也不管吗?”他在接受了六天的家长课堂后,变化很大,接孩子回来请假陪孩子看电影,给孩子买了一条小狗……尾声中孩子开了几个月网店停了,后来又开始喜欢摄影……不管将来如何,孩子毕竟开始了自己的选择,我相信终有一天,他会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适合他的。

作为家长,我们为孩子考虑的太多,满满的爱竟然成了满满的伤害,我们总想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意志走下去,孩子的理想其实就是我们的理想。

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想摆脱家长的控制,失败了他们也愿意去尝试。

片中一个女孩说,我是一个机器人,突然有一天我受了病毒的侵袭,无论怎样修复都没有效果。

其实她不是受到了病毒的侵袭,而是有了自己的思维。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最近观看了一部令人深思的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它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了家庭教育中那些被我们忽视或者误解的角落,让我深受触动。

这部纪录片通过真实的案例,展现了三个家庭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挣扎与困惑。

片中的孩子,有的叛逆、有的辍学、有的甚至与父母形同陌路。

而这一切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家庭教育的种种问题。

第一个家庭,孩子沉迷网络,拒绝与父母交流。

父母试图通过各种强制手段来改变孩子,但却适得其反。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家庭教育中,理解和尊重是多么重要。

如果父母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那么孩子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

当孩子沉迷网络时,父母首先应该做的不是强行禁止,而是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沉迷其中,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挫折,还是在网络世界里找到了某种满足感?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个家庭,孩子性格孤僻,与父母关系紧张。

父母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个家庭中,我看到了父母的焦虑和孩子的无奈。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为了这个目标,他们给孩子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和培训课程,完全不顾孩子的兴趣和感受。

这种过度的期望和控制,不仅没有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自信和快乐。

孩子不是实现父母梦想的工具,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三个家庭,孩子早恋、辍学,与父母冲突不断。

这个家庭的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的沟通。

父母和孩子之间仿佛隔着一堵无形的墙,彼此都无法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孩子早恋,也许是因为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温暖;孩子辍学,也许是因为在学校里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而父母却没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

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父母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与孩子平等地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

《镜子》观后感家长 杨绛镜子观后感

《镜子》观后感家长 杨绛镜子观后感

《镜子》观后感引言《镜子》是由杨绛所著的一本小说,自问世以来,广受读者们的喜爱。

这本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富有内涵的故事,探讨了人性、亲情和时间等主题。

在观看这部作品之后,我深受感动,并产生了许多思考。

接下来,我将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些我的观点和感受。

家长的角度作为家长,我们时常面临着与孩子相处的困扰和挑战。

这本小说通过描写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镜子》中,杨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

她用伟大的母爱抚育出了一个聪明、善良又独立的女儿,这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

在看到这些情节的同时,我深深被她们之间的感情所触动,也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时的方式和态度。

人性的探讨《镜子》不仅仅是一部描写亲情的作品,它还深刻地探讨了人性。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人生挫折和困境。

然而,他们并不因此放弃,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

通过这些细节,作者传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读者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断追求进步。

时间的流逝在《镜子》中,时间被描绘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随着岁月的流逝经历了许多变化,他们在岁月中变老,然而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勇气却从未退去。

通过对时间的描写,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要善于把握和珍惜当下。

时间是无法逆转的,我们应该用它来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不是荒废在无聊的事物上。

总结通过观看《镜子》,我对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性和时间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本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给予了读者们许多启示和思考。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学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用爱和耐心去引导他们成长。

同时,我们也要懂得抓住当下,珍惜时间,积极向前。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收获。

镜子。

纪录片《镜子》的观后感

纪录片《镜子》的观后感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GVHJGVGRFDXHYDHFGB看完了《镜子》这部纪录片,引发了长时间的思考。

片子很适合父母观看,讨论的是家庭教育问题。

一些平时生活里非常常见的家庭教育观念、方法、习惯,体现在一些孩子身上引发出那么严重的后果,日积月累,最后成了父母和孩子的互相绝望。

镜头记录下这一个个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家庭样本。

那种郁闷、迷茫、挣扎、绝望,该纪录片不仅讲述所谓“问题”孩子的困惑,同时也涉及家长教育问题的困惑,怎样教育孩子,怎样持证上岗,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让观看片子的父母产生内心共鸣,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片中心理咨询师李老师说:“我们做律师需要执照,开车需要考驾照,可是我们做父母却不需要,但这是我们要做一辈子的职业,父母们都没有意识到我们也需要学习。

”那么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呢?1.尊重个体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因为他们除了是我们的孩子,还是他们自己,要象尊重你的朋友一样尊重他们,包括尊重他们的感觉。

2.正确表达爱当江老师带着两个教官去接家明的时候,大家看到一个细节,家明在家里声嘶力竭的喊着“让我见他们!让我见我爸妈!”,而门外的父母拿掉眼镜趴在墙边掉眼泪。

他们不爱对方么?爱,只是用这样扭曲的形式表达出来了,反弹回去让他们自己也难受。

爱的正确表达,就是带着爱一点点的放手,让孩子在引导而非控制的环境下寻找自己的人生。

3.请把指责变成鼓励,把命令变成启发式提问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让孩子用脑子想问题解决问题,哪怕问题并没有解决甚至更糟,要给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好机会。

4.言传身教家庭环境是竞争的还是友好的,取决于父母。

孩子从一出生就通过观察学习父母处理关系,看到父母总是指责对方他学到的会是什么?所以一个问题学生背后,肯定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至少是有问题的父母。

家庭教育在当下已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一切的社会问题无不是根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说根源于完全失败的家庭教育。

震撼虐心!央视纪录片《镜子》给家庭教育当头一棒。

震撼虐心!央视纪录片《镜子》给家庭教育当头一棒。

震撼虐心!央视纪录片《镜子》给家庭教育当头一棒。

广东导语:“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相似。

”“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

”“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亲,你有多久没有叫我妈妈了?”4月19日晚,央视纪录片《镜子》首播,引起各社会各界的关注!这部纪录片让问题少年说出心声:父母更需要改造。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央视《天网》十年酝酿特别奉献纪录片《镜子》第1-3集当孩子出现迷失的行为,例如不想学习、情绪不稳定、有抵触性情绪时,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间夫妻关系的失衡或模糊。

当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依赖、易结交坏朋友时,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双重标准、夫妻关系分裂、在家中缺乏归属感。

当母亲的位置缺席时,孩子容易空虚忧郁、焦虑紧张、较优柔寡断,也比较容易发生人际关系问题,难以表达自己,也难与人连接。

当父亲的位置缺席时,儿子很容易发生成瘾行为,例如沉迷于电玩、抽烟、喝酒、吸毒;女儿则很容易发生早熟、暴食或厌食症、对成年男子有兴趣、期待有人保护。

《镜子》观后感5篇

《镜子》观后感5篇

《镜子》观后感5篇《镜子》观后感1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简单的内容却反映了不简单的问题。

片子的第一集展现了孩子被强制入学的过程,第二集讲述孩子与父母分别上课的情况,第三集交代了课程结束后,父母和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及近况。

纪录片的最后一集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对孩子而言,每位父母发生的变化更加明显:张钊父亲试着与孩子沟通,放宽了自己的原则但没有完全迎合张钊的要求;家明父亲首先给家明买了一条狗,还将自己需要改变的地方写在纸上贴到了墙上,来时刻告诫自己;泽清母亲也表示,孩子回来之后没有和他们红过脸。

片子的最后,向我们交代了三个孩子的近况:出营后,张钊参加了高考,被长春某高校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录取,张钊放弃,选择在河北安平县中学复读,继续参加20某某年高考,目前已与女友分手;家明在父亲资助下开了一家网吧,两个月后关闭,在其满18周岁时,他做背包客去了张家界,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远行;泽清希望换个环境,他让父母买了一套新房,目前依然没有去上学,继续在网上下军旗,20某某年3月5日,泽清父母来到中央电视台向《心理访谈》栏目继续求助。

心理学专家张久祥老师在对这部片子进行解读时,说道:孩子生下来就是一颗人性的种子,但是这颗种子是在父母,在家庭这个环境里慢慢成长出来的,镜子的切入点是什么?当一棵树长歪时,镜子就切入进来了。

所以,它是时代的镜子,夏阳也好,泽清也好,张钊也好,家明也好,他们都不叫主人公的名字,他们叫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不叫他们的父母,他们叫这个时代的父母。

现在看来,关注《镜子》这部纪录片的人数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就像俞敏洪观看此片发表的感受所讲的一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机会进入到训练营,感受到自己教育方式上的错误。

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反思自己,因为我们都是孩子,并且已经成为或者未来某一天将会为人父母。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最近观看了一部名为《镜子》的家庭教育纪录片,这部片子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片中的三个家庭,孩子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的辍学在家,有的与父母关系极度紧张,甚至有的出现了自残行为。

这些孩子的问题看似各不相同,但追根溯源,都能在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中找到原因。

第一个家庭中的孩子泽清,14 岁,本应是在学校里快乐学习的年纪,却辍学在家,沉迷于网络游戏。

他的父母都是高知分子,在外人看来,这应该是一个充满书香气息、和谐美满的家庭。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泽清的父母在家中经常争吵,对孩子的关心也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忽略了孩子内心的需求。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泽清变得沉默寡言,内心充满了压抑和愤怒。

他在片中说道:“我妈脾气暴躁,讲到最后就她是对的。

我爸在一边躺着,受不了了,就会使用暴力。

”从泽清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无奈和痛苦。

家庭本应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可在他这里,却成了痛苦的根源。

第二个家庭中的家明,一心想要去做背包客,追求自己所谓的自由。

他的父亲却坚决反对,认为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才有出路。

家明与父亲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家明选择了离家出走。

在这个家庭中,父亲过于强势,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和想法。

家明的内心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可他的父亲却始终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第三个家庭中的张钊,早恋、把父母赶出家门。

他的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却没有给予他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张钊在片中说:“他们(父母)给我的爱,让我觉得是一种负担。

”过度的溺爱让张钊失去了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也让他无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这些孩子的问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孩子的性格、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像片中的家长一样,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

5面镜子送你,教育孩子面面有用!

5面镜子送你,教育孩子面面有用!

5面镜子送你,教育孩子面面有用!关明宇心理咨询工作室为您提供家庭教育讲座、青少年考前减压辅导、一对一心理咨询、情绪管理、亲密关系、个人身心灵成长等学习课程。

所设置的内容针对性强、实用性强。

公众平台发布优质文章与您共享!如果孩子是等待雕塑的艺术品,那么父母的责任就是塑造他,让他挺拔向上,健康成长。

如何来雕塑这件艺术品呢?家庭教育当用好“五面镜子”。

一是放大镜:把孩子的优点放大来看。

孩子有好的表现,应立刻称赞,以此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做父母的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

每个孩子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父母如能去发掘它,并让它发扬,日后就能使孩子有益学业,成就事业。

二是望远镜:把孩子的前途放远来看,放下焦虑和功利心态。

看待孩子父母要高瞻远瞩,相信孩子天生是一个学习者,是一个有用的人才。

父母应明了,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进步,都透射出他作为天生的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父母如能用望远镜看孩子,就会相信自己的孩子能把知识学好;就会主动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能够自主地学习,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是平面镜:平等地对待孩子,让他自由飞翔。

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往往存有偏见:对于优秀孩子钟爱有加,而对于“坏”孩子,总觉得不顺眼。

然而对于“坏”孩子的闪光点却熟视无睹。

另一方面,平等地对待孩子就是要把孩子当作朋友,尊重是其最好的体现。

平等和尊重会给孩子建构一个完美的人格,而一定的自由度能给孩子建构很高的智能。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自由和平等是最为重要的。

四是“多棱镜”:用“多棱镜”折射存在的问题,确保孩子持续发展。

多棱镜的特点是能够把阳光还原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

家庭教育中也要多用“多棱镜”看问题,从不同方面查找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举一反三。

只有把原因找准、找全、找透,才能把问题解决好而不留后患,使孩子真正做到“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5篇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5篇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5篇纪录片《镜子》观后感1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分享了观看《镜子》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实,因为这种跟踪拍摄中间没有太多的造作……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中国的家长们看一看,因为对于孩子教育的启示还是蛮深刻的。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以下是我对于《镜子》的一些心得:一、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安全的家庭环境。

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

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

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游戏。

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充分找到乐趣。

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

给孩子一个愉快的成长空间。

二、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

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总会发现孩子的不少言行不符合父母的意愿,有时甚至无理取闹。

但父母应该给孩子辩白表达的机会,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在父母耐心的说服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过错,进而主动改进。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付诸的行动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

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无论干什么不但要用心而且要尽力,即使结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于斥责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担错误的勇气,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应如何改正错误。

央视首拍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别让爱变成伤害

央视首拍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别让爱变成伤害

央视首拍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别让爱变成伤害"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听话?""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叛逆?""为什么我的孩子处处与我作对?"焦虑的父母往往只看到了孩子身上的问题,却看不见自身的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如果孩子出现了问题,那其实意味着教育出现了问题。

不要急着责怪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学会爱的方式,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去撕裂孩子。

作者| 赵都好最近,很多人被央视推出的一部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镜子》深深震撼,我是带着沉痛的心情看完全集的。

片中四个愤怒的少年,面对镜头声嘶力竭的控诉和呼喊令人震撼:“放开我!”“永远都跟着他们的想法来做!”“不想再受控制了。

”“我压抑许久的情绪放出来了……”“你这么弄,我就死给你看!”而家长们那痛苦、迷茫的表情更令人唏嘘:“谁来理解我呢?”“四十多年的脾气是一下子能改的吗?”“咱以前管理孩子的方法都是错的?”“清,你有多久没有叫我妈妈了……”这部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介绍“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情节却一点也不简单。

我们可以从片中看出,无论是早恋、网瘾还是辍学,在一个个问题孩子的背后,折射出的往往是一个家族的教育模式。

正如片中所说——“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每一位家庭中的教育者都脱不了干系。

我们先从片中几个“问题少年”说起:陈家明16岁,准备上高一,辍学1个月。

沉迷网络,想做一名流浪歌手。

家明父亲,私企管理人员,大学本科。

采访中,爸爸提到自己艰苦奋斗的感慨:读大学前后,没有喝过一杯牛奶,没有穿过一双皮鞋,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日子过得很苦。

但一直在心理告诉自己,只要自己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爸爸最想把自己奋斗和坚持得到的人生信条,传递给孩子。

镜子观后感100字家长版

镜子观后感100字家长版

镜子观后感100字家长版
摘要:
一、镜子寓意简述
二、镜子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三、家长如何正确使用镜子
四、镜子对子女成长的意义
五、总结:镜子观后感
正文:
镜子观后感100字家长版
镜子,一个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物品,近日观影《镜子》后,作为一名家长,我对镜子的寓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影片中,镜子不仅是人们整理仪表、照见自身的外在工具,更象征着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反馈与反思。

首先,镜子寓意着家长的榜样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通过镜子,家长可以审视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其次,镜子在家庭教育中具有警醒作用。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容易陷入过分关爱、过分干涉的误区。

镜子使家长意识到,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

再者,镜子有助于家长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

家长通过镜子观察孩子的成长,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兴趣,从而因材施教,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此外,镜子使家长认识到自身在教育中的不足。

家长应勇于面对自己的过
错,与孩子共同成长,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最后,镜子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适度关爱与放手同样重要。

家长要学会适时退出,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镜子》这部影片给家长提供了一个反思自身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契机。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庭教育征文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庭教育征文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庭教育征文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真的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话说得好,不怕万一,就怕一万。

每次看到小朋友们,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小脸,总让我想起我小时候。

可别小看了这些孩子,他们的眼睛里藏着无数的故事,简直就是个小侦探,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而我们做父母的,时不时就像在舞台上表演,动作、表情,全都得得体,生怕孩子模仿错了。

不过说实话,孩子们的模仿能力,那可是一绝,简直是天生的演员。

比如,有一次我在家里发脾气,结果我女儿当场学了个十成十,声音、语气、甚至那种不屑的翻白眼,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哎呀,我这当妈的,心里那个五味杂陈,真是哭笑不得。

家庭教育,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比如说我和老公在厨房里吵架,孩子们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用好奇的眼神盯着我们,心里可能在想:“爸妈这是在演什么戏呢?”这时候我就意识到,原来我们的每一次争吵,都是在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让他们学会了什么是沟通,什么是妥协。

这些小小的情景,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慢慢渗透到他们的心里,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能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孩子们的世界里,父母就是他们的导航仪,指引着他们该往哪儿去,怎么走。

我常常想,孩子的成长真的是一个漫长而又奇妙的过程,就像一场酝酿许久的美酒,越久越香。

我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话可真不假。

记得有一次我无意间看到儿子拿着我的旧手机,模仿着我发微信,语气简直是一模一样,连表情都学得活灵活现。

那一瞬间,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瞬间变得透明。

孩子们是最真实的反映,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射着我们这些当爹妈的。

说到底,我们的行为习惯、处事方式,都是他们心中那本无形的教科书。

孩子会让我捧腹大笑,他们总能把我生活中的琐事拿来“演绎”一番。

比如,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随口说了一句“烦死了”,结果回到家,儿子把这句话当成了口头禅,整天在我面前念叨。

看着他那无辜的小脸,我心里又好笑又无奈,真是应了那句“龙生龙,凤生凤”。

家庭教育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镜子观后感
这部片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家庭教育里的好多事儿。

你知道吗,里面有些场景,特别真实,感觉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

比如说,孩子和家长顶嘴那一段,我当时就想,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可再仔细一琢磨,孩子为啥会这样呢?其实还不是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个家长总是对孩子唠唠叨叨的,孩子做啥都不放心,啥都得管。

那孩子的眼神啊,满满的都是不耐烦。

我就想啊,这家长也是为孩子好,可这方式是不是有点不对劲儿呢?孩子都没自己的空间了,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似的,想飞都飞不了。

还有一个情节,是家长在孩子犯错之后,二话不说就打骂。

看到那的时候,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

孩子犯错了,当然得教育,可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真的好吗?这孩子以后会不会变得胆小怕事,或者也变得很暴力呢?这都是问题啊。

不过呢,这片子也不完全是让人看了心里堵得慌的那种。

它也给了一些正面的例子。

有些家长很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就特别开朗自信。

这对比也太明显了。

我就寻思,这才是家庭教育该有的样子嘛。

这部片子让我意识到,家庭教育真的是门大学问。

不是说你生了孩子就会教育孩子了,没那么简单。

我觉得每个家长都应该看看这部片子,好好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你看了这部电影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吗?真的,这片子值得一看!我现在还在想里面的情节呢,感觉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这真的是一部很有意义的片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子主题与家庭教育
作者:陈颖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年第02期
摘要:镜子在生活中是一个如此司空见惯的物品。

但是,镜子的意义不仅只是观看自己容颜的工具,在古人看来,它还可以关照自己的灵魂。

作为一个被赋予了文化传承的镜子主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运用教育叙事的方法探究民间故事中的镜子主题,揭示其中蕴含的家庭教育意义。

关键词:镜子镜子主题家庭教育
镜子在生活中是一个如此司空见惯的物品。

人们很难想象如果生活中没有镜子,我们该怎样面对面地清晰地认识自己。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如是说:镜者,鉴也。

镜子的意义在于让你有所借鉴,以便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镜子主题中的镜子运用到教育中去,就会发现对我们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极富有意义的启示。

一、什么是镜子主题
在古人看来,镜子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容颜,还可以观照自己的灵魂,正因为被赋予这样双重的内涵,镜子主题才是这样一个具有文化传承性的主题。

而民间故事中镜子主题是分两个类型的,一个是“照妖镜”,一个即是“观业镜”。

“照妖镜”就是凭借镜之光来照见藏匿在暗处的妖之原形,简言之,即是可照原形之镜。

这里的妖是指非人类,这些妖在遇到照妖镜的时候就立即原形毕露,这就是照妖镜的威力。

对“照妖镜”故事的典型叙事结构是遇妖——照妖——除妖。

照妖环节所讲述的就是人如何拒绝妖的过程,也就是把妖归为非人类,这也就反映了人的他我观。

在中国民间社会生活里同样存在照妖镜,悬挂照妖镜以镇宅,出行时携带照妖镜以护身,结婚时须陪嫁照妖镜来保佑新娘吉祥如意,治丧时必须随葬照妖镜以安魂,可见当时的人们很崇拜照妖镜,把这种情感注入到生活中去,也使得关于照妖镜的故事更贴近生活,情感异常鲜明。

“观业镜”实际上是一种占卜之镜,“业”就是人三生的善恶。

一般都是先行有个某种心愿或先行犯了错误,通过看镜子看到未来自己的结局,后来果真如此。

对“观业镜”故事的叙事结构是作业——观业——受业。

整个观业的环节是重点,而无非讲述的就是灵魂如何自我反省的过程,这就反映了人的自我观。

二、镜子主题体现的家庭教育价值
如果从教育的角度来研究镜子,会发现镜子对孩子们有着极其富有意义的启示。

在幼儿时期,小孩子对镜子都非常感兴趣,“照妖镜”和“观业镜”告诉我们,前者认知的是他者,后者认知的是自我。

家长可以摆弄镜子让孩子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让孩子们细心观察镜子中的人物,去了解每个人的形体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建立人类的“他者”和“自我”,让孩子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原来镜中和我做着一样动作有一样表情的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虽然在镜子主题中“照妖镜”和“观业镜”一个外照,一个内照,但都是为了认知自我。

推而广之,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看看“镜子”,了解镜子里的人,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对自己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这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体现出来了。

那怎样去了解自己,这就是家长所应引导孩子去做的,也就是学会去“照镜子”,学会怎样“照镜子”。

1.平面镜的家庭教育价值
法国拉伯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酸甜苦辣的故事,孩子要学会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面对不如意的状况时,苦着脸去照镜子,看到的是丑陋的自己,在这个时候何不微笑面对自己,或许换了种心境,即使结局无法改变,但至少镜子里的自己还在保持微笑,这正是镜子告诉我们的。

家长要教会孩子积极面对生活,微笑上阵,克服困难,让自己开心快乐地生活。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

这句话虽然说的有点偏颇,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期最长的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他们就是孩子们的一面镜子,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他们的世界观、仪表风度、品行和对生活的态度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子女。

所以,家长应该用镜子随时审视自己,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活作风、思想品德、精神风貌等,还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同时要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要真正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启发孩子追求真善美的理想过程中,鼓励孩子通过反思不断认识自我,养成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由此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并担负起对自身与社会的责任。

2.多棱镜的家庭教育价值
镜子不仅只是有平面镜,还有多棱镜,孩子们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自尊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心理和兴趣爱好,家长不应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表面的学习成绩就给自己的孩子轻易下定义,每个孩子的长处和优势不同,要细心观察,像多棱镜一样,从各个角度去发现孩子的优势,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要有整体的,深层的了解,而不只是单方面的。

3.放大镜和缩小镜的家庭教育价值
镜子还有放大镜和缩小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不要总是用放大镜看待孩子的缺点,人无完人,更何况小小的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放大镜看优点,不要吝啬自己对孩子的表扬,鼓励他们提高对学习的信心,不断追求进步。

但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就要用放大镜看
他们的缺点,严格要求他们,希望他们克服缺点,使自己好上加上,在学校里成为更加优秀的学生。

4.望远镜的家庭教育价值
家长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子女,因为镜子还可以是望远镜,望远的效果就是来拓展人视野的功能,每个家长都应该拥有一副望远镜,用望远镜看孩子未来的发展,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犯错是很正常的事,这也是通往成功之路就必须经受的,家长应报以宽容的胸襟,允许孩子并不是有意犯下的过错,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武断地给自己孩子下结论,这样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下就会自由的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

中国民间故事中有很多主题的故事,镜子主题中的各种镜子很好地体现了家庭教育价值。

家长通过教育叙事的方法将故事与教育子女很好地结合起来,赋予了镜子更多的内涵,让镜子拥有很多的用途。

因镜子是每个人的必需品,每个儿童也会从开始对镜子的好奇慢慢学会用镜子反观自己,不只是外貌,更多的是心灵。

参考文献:
[1]万建中.中国民间散文叙事文学的主题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