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营企业并购问题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优劣势解析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优劣势解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作为一种多元化的投资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民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这也证明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趋势正在加速。
首先,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所获得的外部资源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和提升企业效益。
比如,中国乐视网收购英国知名电视频道,有利于扩大其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规模,从而获得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技术资源。
其次,民营企业海外并购还可以利用形成的“中外结合”优势,进一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市场技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和运营水平。
比如中国民营企业海航集团收购英国伦敦城市机场,将使海航集团获得英国机场管理专家,可以有效改善中国机场的管理水平。
另外,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也能够提高企业效率,使企业在海外市场上获得更好的成效。
比如,中国建行的海外并购案例,可以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加强全球经营网络,以此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
然而,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国际金融流动性政策、法律法规差异和文化差异等。
由于各国政治、财政和金融政策差异较大,意味着投资者不能很好地了解当地政策,可能会损失投资风险。
另外,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存在差异,要求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充分理解境外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和条款,以免触法。
此外,文化差异也是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一大障碍,跨文化的投资往往会导致沟通和文化交流的双向误解,从而损害企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在考虑海外并购前,应当全面分析当前政治经济环境和投资风险,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最大程度地减少投资风险,以保障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顺利进行。
对我国民营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思考
轮 的 经 济 增 长 , 国 企 业 跨 国 并 购 并 购 活 动 日趋 我 活跃 , 方 面 给 国 内经 济 发 展 带来 急 需 的资 金 、 一 技 、 场 及 先 进 的 管 理 方 法 , 动 我 国产 业 结 构 的 升 市 推 和 企 业 竞 争 力 的 提 升 , 一 方 面 ,由 于 存 在 国 家 另 化 和 企 业 文 化 双 重 差 异 的 影 响 和 挑 战 , 可 避 免 不 带 来 一 些 负 面 影 响 , 并 购 过 程 中 垄 断 倾 向 的 滋 如 、 有资产 的流失 、 观调 节力度 下降 以及投机性 国 宏
第 1 期 总第 26 4 1 期 21 0 0年 7 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 o g l ce c c n lg n e n oi S in eTeh oo y& Ec n my a oo
N o.1 4,t 6 h is e he 21 t s u
过 取 得 另 一 国企 业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的 资 产 或 股 份 , 对 另 一 国企 业 的经 营 管 理 实 施 一 定 的 或 完 全 的实 际 控
制的行为 。
11 . 跨 国 并 购 方 式 分 类
按 被 并 购 对 象 所 在 行 业 部 门 划 分 , 分 为 横 向 可 并 购 、 向 并 购 和 混 合 并 购 ; 并 购 的 目的 划 分 , 纵 按 可 分 为 “ 壳 上 市 ” 一 般 性 并 购 ; 并 购 所 采 用 的 方 买 和 按 式 划 分 , 分 为 现 金 收 购 、 票 并 购 以 及 股 票 现 金 混 可 股 合 并 购 三 种 ; 被 并 购 企 业 对 并 购 所 持 的态 度 划 分 , 按 可 分 为 善 意 并 购 与 敌 意 并 购 ; 并 购 行 为 是 否 有 中 按 介机构 介入 , 分为直 接并 购与间接并 购 。 可
民营企业并购债权债务转移案例
民营企业并购债权债务转移案例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并购增多。
然而,并购过程中的债权债务问题却成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
有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存在未盘清的旧账,有的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出现了纠纷,导致债务问题无法妥善解决。
为了解决民营企业并购中的债权债务问题,需要通过债权债务转移来实现并购的顺利进行。
二、案例分析某A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生产销售业务。
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财务困难,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发展。
为了扭转形势,A公司决定进行并购来实现企业的改进和发展。
A公司与B公司进行了并购谈判,并确定了合作意向。
在并购过程中,A公司发现了一笔欠款,该欠款是和一家金融机构之间的借款关系,且为长期欠款。
这笔欠款成为了A公司并购过程中的一个绊脚石,影响了交易的进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公司与金融机构进行了沟通,商讨了债权债务转移的方案。
金融机构同意将债权转移到B公司名下,并且B公司承担了相应的债务。
经过一番协商,A公司成功解决了这笔欠款的问题,顺利完成了与B公司的并购。
在并购完成后,A公司的业务得到了稳步发展,债务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通过债权债务转移,A公司成功摆脱了困境,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债权债务转移的意义1. 促进企业并购。
债权债务转移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未盘清的债务问题,消除障碍,顺利进行并购交易。
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保护企业利益。
通过债权债务转移,企业可以摆脱旧债务的困扰,降低经营风险,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3. 促进金融机构合作。
债权债务转移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金融机构的合作。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转移债权,减少风险,保护自身利益,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四、债权债务转移的方法1. 协商转移。
企业与金融机构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商定债权债务转移的具体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完成转移手续。
2. 法律诉讼。
在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解决债权债务转移问题。
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中的问题及对策
党 的十六 届 三 中全 会 提 出 , 大 力 发 展 混合 所 要 有制 经 济 , 使股 份 制 成 为 公 有 制 主要 实 现 形 式 。 国 有企 业并 购 重 组 这 一 经 济 现 象 越 来 越 受 到 政 府 部 门、 企业 界 、 学 理 论 界及 全 社 会 公 众 的广 泛 关 注 。 法
一
“ 大放小 ” 目的, 是 国有 经 济 从一 般 性 的 抓 的 就 竞 争行业 中退 出 , 好地 巩 固其 主导 产业地 位 , 而 更 从
盘 活 国有存量 资 产 , 提高 企 业 活 力 。政 府“ 小” 放 退
出是有退 出成 本 的 , 括 国有 企业 承 担 的离退 休 费 包 用、 职工住 房 、 医疗 、 失业保 险 以及企业 债务 等 , 是 这 无 法 回避 的事 实 。但 财 政 拿不 出这 笔 钱 , 能 由 民 只 营企业 拿 , 国有 企业 可 以“ 零资 产 收购” 但 必须搭 上 , 国有 企业 的职 工 。至 于 民 营企 业 能 否 接纳 , 府 考 政 虑很 少 , 因而在 民营企 业 并 购 国有 企 业 过 程 中 , 卸 “
以来 , 有 的全 民所有 制企业 与集 体所 有制 ( 原 其实 许
收稿 日期 :0 60—9 2 0—42
・
7 ・ 7
维普资讯
府 还将 出售 国有 企 业 的 产权 , 实 际控 制 的 国有 资 将
进 人 中国实施 并 购 战略 的时候 , 都有 银 行作 为后盾 。 就对 民营 企业 的金 融 支持 来 说 , 内 的情 况 不 是很 国
难 境 地
革 的怪 圈 , 实现 国有资本 战 略性退 出 , 国政 府也 颁 我 布 了一 系列 的政策 法 规 , 励 外 资 和 一批 有 实 力 的 鼓 强势 民营企业 , 用 证券 市 场 对 国有企 业 进 行 兼 并 利 收购 , 现借壳 上 市 。我们有 理 由相信 , 实 随着 我 国 民 营企 业 实力 的不断 壮大 , 过引进 外 资 、 通 民资改 造 国 有企 业 , 国有企 业 存在 的问题 会得 到逐 步解 决 , 国有 资本 战 略性退 出 的 目标 一定 能实 现 。
中国民企跨国并购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民企跨国并购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民企跨国并购的现状近几年来,日益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在我国跨国并购中异军突起,跨国并购已成为民企实现“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之一。
民企跨国并购数量多、规模小,以达到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和获取核心技术为目的,并购对象多为陷入困境的发达国家的成熟企业,且成功率低。
下面本文通过民企跨国并购的SWOT分析对民企和政府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对策。
二、民企跨国并购的SWOT分析1.优势(1) 小而灵活、成本优势显著相对于国有企业庞大的组织结构和复杂的官僚程序,民企产权清晰,决策迅速,生产效率较高;此外,民营企业在生产资料、人力资源和组织结构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2) 做大做强的企业精神文化民营企业是在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普遍具有自力更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激情,敢于突破和创新。
(3) 企业角色突出、国家控制度小国有企业的收购行为常常被看成是国家利益和政府意志的体现,从而受到外国政府和民众的猜疑和抵制,而民营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市场化意识较强,容易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和接受。
(4) 实力不断增强、竞争优势扩大民营经济贡献着中国66%的GDP、71%的税收以及近90%的社会就业,不少民营企业提出了全球化发展战略,对外投资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对于“绿地投资”的高成本高风险,跨国并购是获得海外市场、技术、人才、供销网络和服务体系的一条捷径。
2.劣势(1) 自身力量的局限性民营企业小而灵活的体制对初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却阻碍了其长期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规模小、资金周转能力差、技术水平低、研发能力弱、缺乏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运营能力的高端管理人才是制约跨国并购顺利进行的瓶颈。
(2) 并购准备不足、认识不到位并购时机的正确选择、并购前的合理估价以及并购后的高效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民企海外并购存在前期调查不充分的问题,对并购对象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受短期利益的驱使,缺乏时机的正确选择和长期的系统规划,跟随并购浪潮盲目实施并购;此外,对并购后期的整合困难预期太过乐观,导致最终的经营困境和财务危机。
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问题与发展建议
等 途 径 收集 了 2 0 年 至 2 1 01 0 1年 7月期 间 所 公开 的 民营 企 业海 外 并购 事件 , 经过整 理加工后遴选 出
2 1 .. 0 1 17
1 8
4
2 .6 8 67 9
1 . 44
l6起 中 国 民营企 业 海 外 并购 事 1
件 并进 行 了统计 分 析 ,发现 我 国 民营 企业 海外并购 有如下特征 :
要形 式 。我 国企 业 的海外 并购 活 购 事件 按年度 做 了统 计 分析 ( 具 较小 。
动 始于 2 0世 纪 8 0年 代 ,9 7年 体见 表 1 , 19 ) 数据 表 明从 2 0 年 至 01
从 并购 数量 上看 ,始 于 2 0 01
01 1 以来 随着 全球 第 五次跨 国并购 浪 2 1 年 7月 期 间发生 的 16起 民 年 的 民营 企业 海外 并购 数 量在 不 潮 的兴起 ,我 国企 业 的海 外并 购 营企 业海 外 并购 事件 中,未披 露 断摸 索 实践 过程 中逐 渐增加 。尤 活 动也 日趋频 繁 ,尤其 是 2 0 0 8年 交易金额 的并购事件 2 ,披露 其 值 得注 意 的是 ,0 8年 金 融 危 2起 20 国际金融危机 以来 , 国企业更 是 交易金额 的 9 起 事件涉及 的总交 机爆 发后 ,我 国民营 企业 的海 外 我 4 加 快 了海外 并购 的步伐 , 中 民营 易金 额为 12 7 4亿 美元 ,最 高 并 购 规 模 和 数 量 都 有 明 显 的 增 其 4. 5 2 企业 的海 外 并购 也在 逐渐 成为 我 交 易金 额 2 6亿 美元 是 2 0 0 5年 的 长 ,0 1 至 2 0 20 年 0 7年 的海 外并 购 国企 业 海 外 并 购 活 动 的新 亮 点 。 e a B y并购 sy事件 ,交 易金 额 超 事件 共 3 k 9起 ,而 2 0 至 2 1 0 8年 00
我国企业并购现状
我国企业并购现状一、前言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获取其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从而实现规模扩张、资源整合等目的。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并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我国企业并购现状进行分析。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背景1. 经济转型升级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传统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升级的压力。
通过并购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许多企业选择并购的主要原因。
2. 产能过剩在某些行业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技术进步等原因,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通过收购其他企业来缓解这种情况已成为一种有效途径。
3. 国际竞争加剧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和国际竞争加剧,许多中国企业开始寻求海外市场和资源,并通过收购方式实现快速拓展。
三、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1. 并购数量逐年增加自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并购数量逐年增加。
2016年,我国企业并购交易金额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2. 并购领域日趋多元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企业并购领域日趋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外,金融、文化娱乐、科技等新兴产业也成为了并购的热点领域。
3. 国有企业仍是主要力量尽管民营企业在近年来的并购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但国有企业仍然是我国企业并购的主要力量。
这与我国经济体制和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四、我国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1. 交易难度大由于法律法规、文化差异等原因,我国企业在海外进行收购时面临着诸多困难。
例如阻挠、反垄断等问题。
2. 风险控制不足一些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收购时没有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导致一些并购交易失败或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3. 产业整合效果不明显一些企业进行并购后,由于管理、文化等原因,很难实现预期的产业整合效果,甚至出现了资源浪费、效益下滑等问题。
五、我国企业并购的未来发展趋势1. 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企业并购的政策支持力度。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探讨
21 0 0年 8月 2曰中国吉利控股 集 团在伦 敦完成 对沃尔沃
轿车 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 , 收购过程 中面临 巨大 的资金缺 口融 资难 题 , 但在 洛希尔 公司 、 高盛集 团两大 国际投 资银行 的协助
下 以及地 方政 府的扶持下 , 收购得 以成 功实现 。这一 成功案例 对 民营 企业跨国并购融 资有一 定的指导意 义 , 下面 从提高民营
[]武胜 利 、 莉 : 吉 利 成 功 收 购 沃 尔沃 看 非 公 有 制 企 业 融 资 5 张 从
都, 获得成 都政府的大 力支持 , 成都政府 为了配合吉 利融资 , 令 成 都银行和 国家开 发银行分别提 供 1 亿和 2 0 0亿的低 息贷款 , 三年内吉利 只需付 出约三分之一的利 息 , 三年过 后 , 酌情偿还 。
金 融 工 具
并购 的融 资成功 离不开金 融创新 ,0年代美国的并购浪潮 8 就是在投 资银行推 出“ 垃圾债券” 下形成的 。我 国应该借鉴国外 经验 , 在发展资本市场 的同时 审时度势地推 出一 系列行之有效 的金融工具 , 如杠杆收购 。杠 杆收 购是一种高度 负债 的收 购方 式 , 购方用于 收购 的资金通 常 9 %以上是从发行高息债 券和 收 o 银行贷款 中筹措的 。但是并不是全部的企业都可 以使用杠杆收 购 。在并购过 程中 , 只有企业现金 流稳 定 , 先负债 率较小 , 原 成 本下降和提高利润空间较大 的企业才适合使用杠杆收购 。正如 吉利收购沃尔沃采 用的杠杆 收购 , 收购在国外第 四次并购 杠杆
[ 2 ]林 冰、 朱丹丹 : 国民营企业跨 越海外并购 的障碍 与策略 U 我 】
论民营企业并购外企财务风险研究
论民营企业并购外企财务风险研究摘要: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抓住机遇,积极到海外进行投资并购,增强自身实力,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加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重。
尽管民营企业的许多并购案例都很成功,但民营企业并购时还是面临很多风险。
财务风险始终贯彻民营企业并购海外企业的行为,防范并购的财务风险对提高企业并购行为的成功率,增加企业经营效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民营企业面临的并购风险,并相应的提出解决措施,对现阶段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民营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在民营企业进行并购的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并购必须考虑和重视的问题,因为一般的并购涉及的金额都非常大,如果并购失败,对企业本身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在民营企业并购外企时,必须慎重考虑财务风险,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是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手段,并购企业获得被并购企业的一部分控制权,同时并购企业要向被并购企业支付一定的补偿金额。
并购企业一般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想通过实施海外并购实现海外扩张。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后,美国一些著名的银行和公司走向破产之路,其他国家的企业就趁机进行海外并购,以获取先进技术和市场份额。
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可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公司资产,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机。
企业在并购时遇到的风险很多,财务风险是企业进行并购时最常遇到的风险之一,影响企业的管理和效益的提高。
因为企业的并购行为本身就是一项财务活动,需要非常谨慎,并购前期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评估和深入调查,并购行为成功之后,企业更要注意加强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确保并购行为的效益。
一、民营企业并购外企时面临的财务风险(一)定价风险民营企业在进行并购之前,必须做好前期准备,详细了解和分析被并购企业的资产状况、负债状况、市场占有率和每年的盈利等。
民营企业并购重组方案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引入先 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
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增强市场竞争力
并购重组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 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 效。
实现战略转型
并购重组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转 型,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 抓住市场机遇。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调整自 身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条,
详细描述
某民营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实现了规模扩张和资源整合,提 高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并购后,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生产 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实现了协同效应,降低了成本,增加 了利润。
案例二:某民营企业的纵向并购
总结词
纵向并购是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目的是实现产业链整合、降低交易成本。
详细描述
某民营企业通过纵向并购,实现了对上游供应商或下游销售渠道的控制,降低了采购成本和销售风险。 同时,企业还通过纵向并购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并购后的整合
01
02
03
04
业务整合
对目标企业的业务进行整合,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
人力资源整合
妥善安置目标企业员工,发挥 人才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力。
文化整合
加强文化融合,促进双方员工 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形成共同
的企业价值观。
风险控制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防范 和控制并购后可能出现的风险
民营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情 况制定合适的重组策略,如横向整合、纵 向整合、多元化战略等。
风险控制
实施步骤
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民营企业需要充分考 虑各种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 施,确保并购重组的顺利进行。
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过程中对风险的防范对策
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过程中对风险的防范对策随着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一些国有企业开始涉足并购民营企业的领域。
然而,这类并购涉及到的风险不容小觑,因此,实施并购时需要采取一些防范风险的对策,以确保并购的成功。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关于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过程中对风险的防范对策:一、分析并识别风险在并购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充分分析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应收账款、负债情况、知识产权等资产,并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
例如,民营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存在业绩造假等问题,是否有不良记录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考虑法律风险,如是否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等。
只有充分了解并发现企业的风险,才能够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
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在并购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首先,需要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制定责任清单,明确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流程。
其次,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体制和制度,建立风险审查制度、风险防范制度、风险预警制度、风险应急预案等制度。
最后,需要培训专业人员,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强风险意识,提高内部控制能力。
三、确保交易合法合规在并购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确保交易合法合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出现法律风险。
例如,国有企业需要遵守《反垄断法》,在并购过程中进行反垄断评估和报告,避免出现反垄断问题。
此外,还需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确保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合法、有效。
同时,国有企业需要了解民营企业的管理机制、内控体系以及经营管理制度等相关情况,确保并购交易的合法合规。
总之,在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过程中,严密防范风险是关键之一。
国有企业应该按照上述三个方面,充分分析并识别潜在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交易合法合规。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提升并购成功的概率。
四、加强尽职调查尽职调查是并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国有企业在并购民营企业时必须加强尽职调查。
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并购是否会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
战略运运=射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并购是否会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李沛蔚摘要: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如何降低融资成本也成为缓解其融资约束的关键。
本文以2016—2018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从债务融资成本角度展开分析,论述混改对民营企业产生的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民营企业参与混改能够有效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
此外,与国有企业合并,可以提高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和会计信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困难;也减少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企业的风险感知,弱化了外部债权人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感。
相较于已有研究,本文从混合所有制视角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措施,为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证据遥关键词: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债务融资成本中图分类号:F271;F276.5;F275文献标识码:A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大学一、弓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岀,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自此我国也一直坚持这种经济发展道路,鼓励企业开展改革,积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
在国家大力倡导下,一系列支持混改的文件开始岀现,与此同时理论界也对此予以了高度关注,与混改有关的文献资料不断丰富。
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来说,其所坚持的产权结构更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表现岀了更强的发展活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种具有特殊性经济体制的存在既可以监督资本市场的运行,对企业本身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也有很大帮助。
然而,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国有资产流失、对非国有资产重视不足等问题。
目前,国内对企业重组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反垄断法的规定严重影响并购对企业协同效应的效率,现有的企业重组法律法规不能满足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保障需要,导致合并、收购和重组实际成本大幅上升,也会给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鉴于此,从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角度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民营企业的实际影响,对于稳定我国混合所有制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
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考虑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快速扩张和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对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并购重组案例进行深度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实施过程以及对企业和市场的影响。
1. 并购重组案例一:XX集团收购YY公司XX集团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主要经营XXX行业。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力,XX集团决定收购YY公司,后者是同行业的领军企业。
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市场份额扩大。
通过收购YY公司,XX集团能够快速增加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自身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其次,资源整合。
YY公司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拥有独特优势,而XX集团在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方面更为强大。
通过并购,双方能够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的整合,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最后,风险分散。
市场竞争激烈,经济环境不稳定,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分散风险,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2. 并购重组案例二:ZZ企业与WW企业合并ZZ企业和WW企业都是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业务领域相似并有一定竞争关系。
两家企业决定通过合并来提升整体实力,并实现共同发展。
合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市场扩展。
ZZ企业和WW企业通过合并可以实现市场的跨越式扩展,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
其次,资源整合。
两家企业在技术、产品、人才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通过合并能够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势的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
最后,降低成本。
合并后,两家企业可以共享采购、研发等成本,实现规模效益,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3. 并购重组案例三:AA公司收购BB公司部分资产AA公司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集团,业务涵盖多个领域,而BB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有着独特的技术和资源优势。
AA公司进行部分资产收购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弥补自身短板。
AA公司通过收购BB公司的部分资产,能够弥补自身在特定领域的不足,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浅议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思路和对策
浅议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思路和对策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国有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一些国有企业开始加大收购民营企业的力度。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在这个问题上,各方意见不一,有人支持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认为这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实力;也有人反对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认为这会打击私营企业的发展,破坏市场竞争环境。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作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寻找合适的对策,实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1. 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思路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仔细的策划和思考。
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收购民营企业的目的和意义。
收购民营企业不仅是为了扩大规模、增加产能,更要考虑到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提升综合竞争力。
国有企业在收购民营企业时,应该认真审查目标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地位等,避免出现风险和纠纷。
国有企业应该充分尊重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积极引导和融合双方的管理团队和员工,促进企业的平稳过渡和发展。
随着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趋势日益明显,民营企业也应该认清形势,采取必要的对策,保障自身的利益和发展空间。
民营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尽量避免资不抵债和被迫出售的局面。
民营企业要加强市场营销,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降低被收购的可能性。
民营企业可以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扩大企业规模和资源储备,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民营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其他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实现资源整合,增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国有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收购民营企业的新思路,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有机融合和共同发展。
民营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国有企业收购的可能性,采取有效对策,保障自身的利益和发展空间。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2年第4期总第214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投资与合作】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孔媛媛(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摘要]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活动逐渐增多,虽然跨国并购具有帮助企业较快获得核心技术、迅速开拓市场等优点,现实中仍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各种阻碍。
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民营企业应增强与当地政府和媒体的沟通,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加强跨国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国际化经营[中图分类号]F2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36-03一、导言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在国内外竞争压力与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更多优秀的国内企业开始尝试对外直接投资。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大量外国优质资产缩水为我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0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
其中,有共计222亿美元的投资是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实现的,占我国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37%。
而从海外并购数量上看,2011年我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交易110起,同比增长93%。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主体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也在积极尝试海外投资。
特别是以海尔、联想、吉利和华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探索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出于开发市场、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目的,进行的一系列跨国并购活动尤其引人关注。
整体来看,虽然民营企业跨国并购与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从规模和数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但由于民营企业具有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等特点,且受政府干预较少,因而自我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都较强,相对来说海外投资效率要高于国有企业。
从目前趋势看,我国民营企业正逐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为跨国并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民营企业并购重组方案
民营企业并购重组方案一、引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民营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实现规模化发展,常常选择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快速扩张和资源整合的目标。
本文将讨论民营企业并购重组的方案和策略。
二、背景分析2.1 市场竞争压力增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
尤其是在新技术、新业态迅速涌现的时代,许多行业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市场,而是扩展到互联网领域。
面对这样的市场压力,企业需要通过并购重组来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
2.2 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民营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往往可以将各个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并取得协同效应。
通过整合资源,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拓展销售渠道,增强市场份额。
2.3 路线决策与收购标的选择在进行并购重组时,企业需要确定合适的路线决策和收购标的选择,以确保并购重组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企业应该考虑市场需求、技术能力、品牌价值等因素,合理选择收购标的,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
三、并购重组方案3.1 路线决策方案在确定并购重组路线决策时,企业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3.1.1 产业链延伸企业可以通过产业链延伸来实现并购重组。
产业链延伸是指企业在已有产业基础上向上游或下游延伸,以增加价值链的竞争力。
企业可以收购或整合与自身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3.1.2 市场扩张市场扩张是指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品牌影响力。
企业可以选择收购具有相似目标市场的企业,以快速扩展销售渠道和增加客户资源。
3.1.3 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收购具有独特技术或专利的企业,以增强自身的产品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3.2 收购标的选择方案在选择收购标的时,企业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3.2.1 企业规模与实力企业应选择与自身规模和实力相当或略大的企业作为收购标的,以确保并购重组能够实现资源整合、协同效应和规模扩张。
民营企业并购国企利弊分析及推进建议
1.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你的倾向性如何?第一,并购能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效应。
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购也使企业有条件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前提下,集中在一个工厂中进行单一品种生产,达到专业化水平;并购还能解决专业化生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各生产过程之间有机地配合,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二是企业的经营规模经济效应。
企业通过并购不同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顾客或市场进行专门的生产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可能集中足够的经费用于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迅速推出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的融资相对容易等。
第二,并购能给企业带来市场主导效应。
一是企业通过纵向并购上下游关联的企业,控制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和企业的差异化优势。
二是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活动,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能够形成规模经济,成为市场的领军者。
优势企业可以以规模与效益实施并购战略,从而使企业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率提升,竞争力增强,凭借竞争对手的减少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从而成为市场的领军者。
导致企业以增强市场势力为目的的并购活动通常在两种情况下发生:a 在需求下降、生产能力和资源过剩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并购,以取得实现本产业资源合理化分配的目的;在区域竞争中使得区域内企业遭受区域外企业的强烈渗透和冲击的情况下,企业间可能过并购以对抗外来竞争。
第三,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当今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日益短缺,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对象,这就造成企业对资源占有的排他性和资源经营的长期性,再加上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致使资源紧张和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这就要求企业通过企业并购的形式,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存量资源,利用相关企业拥有的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率,从而实现企业间的资源优化配置、达到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强强联合。
民营企业并购的冲突与融合
场经 济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现代 产权 制度 的建立 , 产权 交 易规 则 和 监管 制度 的健 全 。 民营企 业并 购 提供 了重 要平 台。特 别是 中国 为 加入WT 后 。 0 为民 营企业 的拓展 提 供 了广 阔的 空 间 。 贸组 织 的 世 平等 非歧 视 性原 则 和 自由竞争 性 等规 则 给 民营 企业 进 入 国际 市 场 . 为 国际市 场 的主体 提 供 了新 的发 展机 遇 。 成 二 、 突 原 因 与 融 合 动 因分 析 冲 并 购 中两 个 企 业 冲 突 的根 本 原 因 在 于 并 购 后 目标 企 业 的 致 性 和 并 购 企 业 与 被 并 购 企 业 各 自的 历 史 延 续 性 。将 各 具 “ 性 ” 企业管理 系统融合 , 方在 经营思想 、 营方式 、 个 的 双 经 价 值理 念、 业文 化 、 动人事 的方面发生 冲突是不 可避免 的。 企 劳 尤 其 民营 企 业 并 购 国有 企 业 后 冲 突 更 大 ,这 是 由 于 我 国 民 营 企 业 的成 长 和发 展 有一 定 的 特 殊 性 。首 先 是 产 权 冲 突 。我 国 的 民 营企 业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大 多 形 成 了封 闭 的 产 权 结 构 , 子 母 公 司 之 间 关 系 复 杂 , 在 隐 藏 权 责 问 题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增 存 这 加 了并 购 决 策 的风 险 和难 度 。其 次 是 民 营 企 业 的 治 理 结 构 表 现 为 相 对 紧密 的家 族 企 业 模 式 。企 业 管 理 充 满 企 业 创 始 人 的 管 理 风 格 . 行 集 中 制 管 理 , 策 模 式 主 要 依 赖 单 个 人 的 决 实 决 策 . 购 后 继 续 原 来 的 管 理 模 式 必 将 产 生 重 大 冲 突 。最 后 是 并 企 业 文 化 冲 突 。 任 何 企 业 都 具 有 自身 特 色 的 企 业 文 化 , 由于 价 值 观 念 、 营 理 念 、 营 目标 、 德 风 尚 、 作 作 风 等 方 面 经 经 道 工 有很 大差异 。 购后 双方 的价值观 念 、 营哲学 、 为 规范 、 并 经 行 工 作 风 格 、 维 方 式 等 方 面 形 成 的 巨 大 差 异 , 相 容 或 彼 此 思 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营企业并购问题摘要:本文从并购的含义出发,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并购的动因,阐述了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并购过程中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民营企业并购策略一、并购的含义一般认为,并购(mergerandacquisition)指的是企业基于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以及收购股权的资本运营行为。
国外的市场经济发展起步早,并购发展的己经比较成熟。
具体到国内的并购定义,并购指的是企业基于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以及收购股权的资本运营行为,包括兼并和收购两个方面。
兼并(merger)指的是两家公司合并成一家公司的行为。
合并(consolidation)指得是两家或多家公司的结合,最后形成一家新公司,原有公司法人地位不再存续。
尽管如此,实际运用时它们的差距并不明显,一般而言,如果两家公司实力相当,使用合并比较合适,如果实力相差很远,则兼并更为恰当。
而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个企业经由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股票或资产的产权交易行为,另一个企业存续并不消失。
兼并与收购在投资行为的法律结果及实际操作的会计、税收方面存在差异,但两者作为资本运营的手段却拥有更多的相同之处。
如兼并与收购往往处于相同的动因,即控制目标公司;兼并与收购都涉及到目标公司产权(财产权)的移转;从程度上而言,兼并往往是收购的极端化表现。
所以,学术界和企业界习惯将两者合称为并购。
二、我国民营企业并购的动因(一)外在动因1.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在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民营企业并购的进程。
首先,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论是在国有资产调整方面,还是在减弱行政机制对国企领导人的制约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要求我国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企的并购和接管[2];其次,国有企业逐步从竞争性产业中撤出、向提供公共产品的产业集中的战略性调整,使得民营企业在一些法律未禁入的竞争性行业完全可以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收购,而且并购国企的谈判成本也相对较低。
因此,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成为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国企并购活动持续高涨的重要力量之一。
2. 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加速了产业、能源和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集中,使一部分企业因经营不善、决策失误或主动放弃而被淘汰,从而提供了并购的对象,为我国有并购意向的民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在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实力强劲的跨国公司和其他国外竞争对手形成了对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小而散管理水平弱,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因此,为了争夺世界市场扩大经营规模、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加快发展速度部分民营企业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选择了并购战略。
可见,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客观上对我国民营企业参与跨国并购形成了有效的推拉机制。
(二)内在动因1. 财务动因:提高经营业绩许多民营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产业转移和多元化经营以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获得高额利润回报,同时降低经营风险,使企业整体业绩稳步提高。
而通过横向并购实现规模经济的民营企业能在一定范围内取得垄断地位优势,在讨价还价、市场开发等方面较之小企业也更容易获得经济利益。
另一些民营企业则通过纵向并购,构成一个以管理为主的内部市场体系,从而以内部的管理协调替代部分市场协调,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也有利于经营业绩的改善。
还有一些生产型民营企业通过并购销售公司,加强了开拓市场的力度,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同样取得了显著的业绩上升的效果。
2. 竞争动因:增强核心能力我国民营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企业是否形成并保持自己的核心能力。
因此,以实现积累优势资源、优化资本组合以及赢得协同效率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并购所占比例也达到16.4%。
民营企业并购可以使企业较快地获得包括核心技术在内的一系列优势资源,并且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扩散所拥有的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摊销,并购后还可以在互通技术成果和充分应用创新技术方面获得更大利益。
同时还能优化企业资产的选择,使企业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极大地增强企业地核心竞争力。
因此,可以说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参与并购的动因已经具有战略性质了。
三、我国民营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一)把经济规模等同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本质上是一种适应性生产经营规模带来的效率与效益。
企业规模不是越小越好,同样也不是越大越好。
我国某些企业在实施购并,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中,混淆了规模经济与经济规模的区别,对规模经济的理解庸俗化、片面化。
经济规模仅仅是一个总量概念,并不涉及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低、收益递增的经济规模才可以称之为规模经济。
经济规模的扩大可能是规模经济,也可能不是规模经济。
企业在购并中混淆经济规模与规模经济的区别,表现在:一是认为把若干个独立的企业联合在一起,就可能形成规模经济。
由此,在企业购并中,一些地方为追逐所谓“集团规模效应”,出现了一些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现象和行为,搞所谓的“拉郎配”“、归大堆”,提出了一些脱离实际的目标和口号。
二是把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大等同于规模经济。
事实上,集团规模的扩大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不经济的,关键要看集团有没有未被充分利用的不可分要素,看能否提高集团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如果不存在这些因素,那么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大就不会产生规模经济。
三是把规模经济简单地推而广之。
事实上,有些行业适宜搞大集团或规模经济,而另一些行业可能并不适宜搞大集团或规模经济。
四是把规模经济的规模绝对化。
认为企业集团的规模越大,规模经济就越突出、越明显。
实际上规模经济中的“规模”也是有限度的,不是越大越好,不是越大越“经济”。
五是把规模经济看作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专利”。
这种认识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规模经济虽然更多表现在大企业、大集团身上,但却不是大企业、大集团所独有的,在有些行业中小企业照样可以通过相互间的联合与协作,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二)以资本运营替代生产经营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是企业成长不可缺少的两翼。
生产经营是资本运营的前提与基础,资本运营,特别是其中的购并、重组,是对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实现生产经营规模效益的重要条件。
忽视了生产经营的资本运营,不能实现规模与收益的目标。
然而,一些企业集团过分强调低成本扩张,大量新建或购并企业,集团迅速膨胀,而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没有相应改进,导致链条过长,管理成本大量增加,企业效率下降。
应当看到,购并是一种风险很大的经营活动,扩张成本是高是低需要全面度量。
在目前的购并重组中,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就是承债式购并。
承揽全部或大部分债务,将一些企业并入企业集团。
承担下来的这些债务又根据国家政策,挂账停息、分期偿还。
表面看,购并企业并没有出一分钱,购并后又以被购并企业的盈利归还欠债,似乎不费成本。
购并的企业在经过注资、改组后,可能很快扭亏为盈。
但从中长期看,它们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优势,很难有把握,这些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和维持是需要成本的。
另外,会计计算的只是会计成本,而没有计算机会成本。
因此,不能过分强调资本运营及低成本扩张。
低成本扩张必须同能否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相联系,必须以高质量的生产经营管理为支撑。
(三)政府与企业在购并中角色错位、功能紊乱在企业购并过程中,谁是购并行为的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
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购并无疑是一种追求规模与效益的企业行为,企业的购并与重组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应该以企业为主体。
但在我国企业购并中存在政府和企业的角色错位:从企业界看,或完全依赖政府,或者把政府完全抛开单独行事;从政府看,或者无所作为,或者频频越位,进行“拉郎配”,购并变成了“扶危济困”。
政府对企业购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推动作用。
政府推动重组则能消除或减少许多体制上的困难。
二是服务作用。
重点在于加快配套改革,搞好配套设施建设。
很多成功的购并案例表明,企业获得政府支持是购并成功的重要条件。
关键问题是在企业购并重组过程中,政府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千万不可越位,切忌乱点“鸳鸯谱”,更不能“拉郎配”。
四、民营企业并购中的整合策略(一)完整的整合计划首先要明确并购的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选择适当的整合策略。
通常并购的目的是获取企业所需要的资源、降低成本、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竞争力等,根据并购的目的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整合策略。
比如说如果并购的目的是扩大规模并从竞争对手手中抢夺市场份额,则快速整合策略是取胜和成功的关键。
民营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规模经济误区。
许多民营企业家有尽快把公司做大的扩张冲动,将资产量、销售收入作为“做大”的目标,一味追求规模,而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放在了次要位置,最终牺牲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二是多元化误区。
一些民营企业因过度追求多元化并购,使企业的资源过度分散,结果被多元化拖垮。
为并购而并购,但缺乏基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考虑问题,没有充分估计并购后的内部资源整合的难度,这样的并购策略往往容易招致失败。
一个完整的整合计划包括整合的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完成整合任务的期限,负责整合工作的责任人和部门,整合所涉及的业务部门,整合计划的框架和实施整合的纲要,整合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等。
(二)管理整合策略企业并购后,由于企业产权结构的变迁,资产结构的变化,管理队伍的变化,必须对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企业的管理内容、管理重点、管理方式将会发生变化。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理顺产权关系,重构企业组织体系,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同时为了确保整合成功,在企业的整合期间,需要建立一支负责整合管理的团队,完善整合计划后,必须有一个好的组织来负责实施,这是取得整合成功的极为关键的因素。
负责整合管理项目的团队要有:一是指导委员会。
由双方的高层管理人员组成,为并购后的整合制订战略并提供方向性指导;二是整合管理小组,负责建立和实施整合计划,管理并购后整合的日常工作;三是技术小组。
通常有3到5名某方面的专家组成,其任务是解决并购交易中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如财务管理、员工薪酬和福利等。
(三)人力资源整合策略公司并购通常会对员工的心理和情感造成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在自己的公司被收购和接管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在人力资源整合策略中,稳定关键人才是并购整合的主要策略。
在整合过程中,确定哪些人是关键员工,如某一领域的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等,这些人的离职可能造成关键技能的流失和重要客户的流失,或者公司在某一领域领导地位的丧失等,从而对公司造成巨大损失,极力挽留住他们是重要策略,并采取合适的激励手段让这些关键员工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