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陈情表》教案(语文版必修1)
课文《陈情表》教案
课文《陈情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陈情表》全文;(2)了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作者李密及其生平;(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陈情表》的结构和内容;(2)学会如何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忠诚于国家、民族的真挚情感;(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陈情表》;(2)理解《陈情表》的文意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2)分析并鉴赏《陈情表》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陈情表》的历史背景和李密生平;(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理解文意;(2)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陈情表》的结构和内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讲解《陈情表》的文言文语法和修辞手法;(2)解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陈情表》的填空练习;(2)选取相关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熟读并背诵《陈情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陈情表》;3. 查找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背诵情况;3. 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陈情表》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对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陈情表》中的疑难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陈情表》教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陈情表》教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陈情表》教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一)1《陈情表》是中国历史上一篇具有重要地位的著名文献。
它记录了当时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非常混乱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
现在,《陈情表》已经成为了语文版高一必修一的一部分,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陈情表》教案。
一、教学背景《陈情表》是语文版高一必修一的一部分,属于课文种类中的古代文学类,主要让学生通过深入地研究文本的形式和内容,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文化思想、政治制度、社会秩序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养成文化品位,提升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陈情表》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其作者、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2.通过学习《陈情表》中的文化思想、政治制度、社会秩序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3.以《陈情表》为例,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识,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与之对话。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背景介绍,引导学生进入《陈情表》的文学世界,让他们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可以用以下话题来启动学生的思考:①皇帝和贤臣之间的道德关系是什么?②陈寿为什么写了《陈情表》?③《陈情表》的主题是什么?2.学习环节教师现场讲解《陈情表》的文章整体结构和语言特色,重点讲解其词汇、表达方式和思想境界,引导学生透彻理解《陈情表》所表达的节骨眼和情感等。
教师可以分三个方面,分别具体阐述。
(1) 结构分析讲解《陈情表》的全文结构,首先可以询问学生这个文章的开头是什么,中间是什么,结尾是什么。
然后,重点讲解上、中、下三个部分的内容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精神内涵。
(2)语言特色分析《陈情表》中的语言特点,重点讲解其平实、朴素、真实和激情澎湃的表达方式。
教师还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领会陈寿在文字上的深意。
(3)文化内涵深入剖析《陈情表》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其所表达的历史文化特点和社会思潮,探究藏在文本内部的各种文化、道德和正义的暗示。
《陈情表》高中语文教案
《陈情表》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陈情表》。
(2)了解《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及历史地位。
(3)分析并掌握《陈情表》的主要内容、结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情表》。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文本分析法、比较法等,探讨《陈情表》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忠诚报国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陈情表》的主要内容、结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作者李密的忠诚精神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陈情表》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 理解并运用文本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陈情表》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必修)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评论、译文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密和《陈情表》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理解文本内容。
(2)要求学生圈点、批注,记录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2)组织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讨论成果。
4. 文本分析:(1)分析《陈情表》的结构,总结文章特点。
(2)欣赏《陈情表》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忠诚报国的崇高精神。
(2)联系现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陈情表》。
(3)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李密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拓展:1. 将《陈情表》与其他忠诚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如《出师表》、《岳阳楼记》等,分析它们的异同。
2. 探讨古代忠诚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陈情表》高中语文教案
《陈情表》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2)能够分析并欣赏《陈情表》的辞藻、句式、修辞等文学特点;(3)能够解读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典故、名言等语言素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情表》;(2)学会从不同角度、层次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忠诚、敬业、担当的精神品质;(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陈情表》的内容和结构;(2)分析《陈情表》的文学特点;(3)领悟作者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2)文中成语、典故、名言的解读和运用;(3)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难题;(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成语、典故、名言等语言素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陈情表》的辞藻、句式、修辞等文学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要点。
4. 深度解读:(1)分析作者忠诚、敬业、担当的精神品质;(2)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作者的思想价值;(3)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 练习巩固:(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让学生朗读课文,提高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典故、名言等语言素材。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陈情表》;2. 收集《陈情表》中的成语、典故、名言等语言素材,进行学习和运用;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2. 练习反馈: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以及对成语、典故、名言等语言素材的掌握;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陈情表》的内容和主题;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分析《陈情表》的文学特点和作者的精神品质;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同理心;5.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陈情表》教案(语文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案(语文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 了解“表”等有关文体知识。
2. 学习本文陈事抒情叙理的方法,概括段落与全文意思。
3.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常见的文言现象。
教学重难点:陈事抒情叙理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理解归纳法。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课文,理清全文线索;分析课文一、二段。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 导入新课:由诸葛亮《出师表》引入文体介绍。
二. 文体介绍:文言文中的文体“表”,意义同“疏”,是古代大臣给皇帝的奏章。
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均相同的两项是()A 山河表里潼关路B 出师一表真名世C 曹公表权为骠骑将军D 或援誓以表心E 刻石表功兮炜煌煌F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 李密和他的《陈情表》:李密,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
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
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
晋武帝邀请李密出山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故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宏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而李密身系蜀汉,无心出官,写奏章推脱。
本文就是此时所写。
四. 朗读全文,正音正句读。
1. 给加点字注音:险衅()祚薄()茕茕孑立()床蓐()拔擢()优渥()猥劣()陨首()希冀()逋慢()2. 给下列句子断句:①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②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④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五. 分析阅读第一段:(一)导析:1. 一词多义理解:① 言 A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C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 D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E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F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G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H 静言思之② 志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齐谐》者,志怪者也 E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F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③ 亲 A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 我有亲父兄 C 归见其亲 D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E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④ 期 A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 与老人期,后何也 C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骥骜 D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E 期年后,无以进2. 古今异义: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 词类活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而刘夙婴疾病(二)分析归纳:(学生完成)1. 本段所述之不幸,共有几个?试一一列举之。
《陈情表》优秀教案
《陈情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陈情表》的内容,领悟李密的忠诚与孝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李密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密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理解《陈情表》的内容和主旨。
2.分析李密的论证方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把握《陈情表》中的文言文难点。
2.理解李密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介绍李密及其《陈情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课文解读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陈情表》的内容。
2.教师讲解《陈情表》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体会李密的情感。
第三环节:分析课文1.分析李密的论证方法:a.李密在《陈情表》中如何运用事实论证?b.李密如何运用道理论证?c.李密如何运用对比论证?2.分析李密的情感表达:a.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了哪些情感?b.这些情感是如何体现的?c.你如何理解李密的忠诚与孝道?第四环节:课堂讨论a.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忠诚与孝道?b.你认为《陈情表》中的哪些句子最打动人心?c.你觉得李密在《陈情表》中是如何展现自己的才华的?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翻译《陈情表》中的重点句子。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2.学生对《陈情表》的理解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文言文难点的掌握仍有待加强。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但部分学生表达能力仍需提高。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建议1.在讲解文言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文意,避免死记硬背。
2.在分析课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3.在课堂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4.在课后作业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陈情表》高中语文教案
《陈情表》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陈情表》。
(2)了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作者李密及其生平。
(3)分析并掌握《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情表》。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激发学生忠诚于国家、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陈情表》。
(2)理解《陈情表》的内容及意义。
(3)分析《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陈情表》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如何把握《陈情表》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密及其生平。
(2)介绍《陈情表》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陈情表》,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并学习《陈情表》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忠诚于国家、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
(2)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分享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陈情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3. 学生自评: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陈情表》的历史背景,如当时的政治环境、陈情表的形成过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陈情表》,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增强对文本的理解。
3. 比较学习:将《陈情表》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如与《出师表》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陈情表》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高一语文(语文版,1)备课教案4.11陈情表
【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二、熟读背诵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和词义:衅夙闵衰祚薄茕茕孑立蓐猥陨逋矜擢渥期功终鲜除洗马笃(2)注意以下虚词的词义和用法: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以表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3)注意以下词句的意思:见背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臣之辛苦(4)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11《陈情表》教案3
《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指导学生熟悉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二、课文导入同学们还记得陆游的《书愤》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指得就是我们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出师表》,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陈情表》的确是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怎么个好法呢? 《古文观止》评论它,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那么有多动人呢?人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后人续)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
三、诵读全文1. 老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仔细领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及个别难读字的发音。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表”这种文体的特征和作用。
2.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3.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和忠君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2. 难点: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和忠君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一些关于亲情和感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
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报答父母或恩人?
2. 讲解文章背景和作者
介绍作者和作品。
讲述文章的背景和主题。
3. 阅读文章
学生自行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 分析文章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讨论
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印象深刻的部分。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6. 课堂总结
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强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并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亲情和感恩,并通过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陈情表》教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一)
《陈情表》教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一)[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二.过程与方法: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器材]课件,配套练习[教法学法]教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备注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二、预习检测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学生读以下文字,了解相关背景,以利于学习。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
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
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
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四、梳理课文(一)第一段:1、先读课文,注意不同颜色的字的解释: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陈情表》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5.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养成合作、分享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陈情表》教案
1.教学重点
(1)掌和忠诚精神。
举例:《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衷情和孝情的一篇奏章,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把握文章主旨至关重要。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的断句与朗读节奏。
难点解释:学生往往在朗读过程中难以把握正确的断句和节奏,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课文中的复杂句式和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解释:如“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中的“矜悯”、“愚诚”等词,以及“而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共见”中的复杂句式。
(3)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孝道与忠诚的价值观。
3.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4.领悟《陈情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抒情、议论的表达效果。
5.分析《陈情表》的结构特点,理解其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核心素养目标
《陈情表》教案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陈情表》,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举例:如“夙遭闵凶”、“零丁孤苦”等词汇的准确含义,以及“因之以涕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等句式的用法。
《陈情表》教学教案(优秀8篇)
《陈情表》教学教案(优秀8篇)高中课文《陈情表》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把握其行文层次,体悟其以陈情统摄叙事说理、情真理切的特点,是学习的重点。
课文虽文字质朴无华,但是作者是如何来表达对祖母的感情以及如何巧妙的拒绝出任仕途涉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据着人们的心灵,这就造成了有些人在忠与孝前的矛盾心理,到底孰轻孰重,如何选择呢?下面就让我们从李密的《陈情表》中寻找答案。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简介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划线字的读音以及重点字词的的释义。
(1)、读音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应(yìng)门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非臣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宠命优渥(wò)刘病日笃(dǔ)犹蒙矜(jīn)育过蒙拔擢(zhuó)盘桓(huán)气息奄奄(yǎn)(yǎn)(2)、词义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险衅:指命运不好。
夙:早时。
凶: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背:离开我。
背,背离、离开。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薄:浅薄。
息:子。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不久。
除:授予官职。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
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听:准评。
卒:终。
(3)、古今异义同形词成立告诉辛苦(4)、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5)、通假字闵——悯蓐——褥2、把握文章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1)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总结本段大意。
提示: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2)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谈论总结本段大意。
《陈情表》高中语文教案
《陈情表》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2)能够分析并欣赏《陈情表》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3)能够默写《陈情表》全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情表》;(2)学会从文学角度分析文本,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密的忠诚和孝道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陈情表》的文意;(2)分析《陈情表》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3)感受李密的忠诚和孝道精神。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词语的解释和理解;(2)如何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密及其《陈情表》;(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理解文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某些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陈情表》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李密的忠诚和孝道精神;(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忠诚、孝道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默写《陈情表》;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忠诚、孝道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默写情况、鉴赏文章质量及对忠诚、孝道的感悟;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陈情表》为例,分析古代忠诚、孝道的价值内涵。
4.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陈情表》与其他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语文版语文必修一第11课《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导学案1、了解作者李密的生平、文章写作背景。
2、了解本文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诵读全文,基本了解文章大意。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把握各种文言现象学习难点背诵本文预习指导:1、阅读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以更好理解课文。
2、本文的文体特征。
3、通读全文,把握重点字词,养成做批注的好习惯。
4、再读课文,直至能流畅朗读课文。
5、结合课下注释,疏理字词句,自行把握每段大意。
6、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助读资料1、作者简介:阅读“名师”走近作者,完成填写。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
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
父早亡,母改嫁,由抚养成人。
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
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
蜀亡后,屏居乡里,以闻,累举不应。
2、背景知识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
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
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
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
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
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陈情表》教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一)
《陈情表》教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一)[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二.过程与方法: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器材]课件,配套练习[教法学法]教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备注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二、预习检测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学生读以下文字,了解相关背景,以利于学习。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
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
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
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四、梳理课文(一)第一段:1、先读课文,注意不同颜色的字的解释: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
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陈情表》了解史料记载的真实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理解陈寿对刘备和蜀汉的评价。
2.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常用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3.阅读原文和注释、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精华表达。
4.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探究文化交流和传统智慧。
教学重难点:1.理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语言特点。
2.分析《陈情表》的文学风格和文化价值,提高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阅读导学法、讲授法、鼓励学生个人理解和探究发现。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陈情表》背景和作者。
了解三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蜀汉的历史地位。
第二步:阅读过程1.课前读:学生阅读课文,尝试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语言特点。
2.课堂共读:教师带领全班共读《陈情表》,掌握文本大意,识别文本蕴含的文化信息,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并让学生表达对文本的感受和疑问。
3.自主阅读: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理解文本细节,注重名词解释和成语词语的理解。
4.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的内容和意义,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并试着找出文中的结构关系和文学特征。
5.总结: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理解的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并进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独特之处,进一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步:延伸与拓展教师可以在此阶段,安排相关的活动或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陈情表》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拓展文化知识和思维方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对自己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第四步:作业布置1.阅读理解:要求学生阅读《陈情表》的相关知识和文本解读,准确理解文本中的意思和情感态度,分析文辞修辞技巧和文化内蕴,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陈情表-语文版第一册教案
陈情表-语文版第一册教案一、教材内容简介本教材内容为陈寿所编纂的《三国志》中的《蜀书·忠义传》中的《诸葛亮七星坛赋》和《陈情表》。
《陈情表》是一篇由汉代陈琳所作的一篇奏章,后流传甚广,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本教材在课文阅读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理解文化和历史,了解古代官场风气,感受忠义精神的价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理解《陈情表》的语言特点和意义1.2 了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能力目标2.1 听、说、读、写《陈情表》的基本能力2.2 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陈情表》的文化内涵2.3 具备探究历史和文化的能力3. 情感目标3.1 了解《陈情表》中所蕴含的忠义精神3.2 掌握情感表达的技巧和方法三、教学内容1. 课堂导入通过图文资料,呈现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考察学生对《陈情表》的初步印象和理解。
2. 课文朗读学生读课文,老师提问、解释,让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字的语言之美和意义。
3. 语言分析通过分析陈琳的奏章和诸葛亮的辞表,了解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
4. 文化解读分析《陈情表》中所体现的忠义精神,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和正能量。
5. 内容展开通过学生表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讨论《陈情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6. 课后拓展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等相关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为全面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更多契机和挑战。
四、教学重点4.1 掌握《陈情表》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4.2 引导学生探究历史和文化,了解忠义精神的舒适。
五、教学难点5.1 掌握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从而更好地阅读和理解《陈情表》。
5.2 深刻理解《陈情表》中所体现的忠义精神。
六、教学方法6.1 探究式教学法(学生为主)6.2 课堂讲解法(教师为辅)6.3 互动式教学法(学生与教师互动)七、教学评估7.1 课后作业:可分为阅读讲评、写作作业等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
《陈情表》教学教案
《陈情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陈情表》的背景和作者李密的生平。
(2)能够熟读并背诵《陈情表》。
(3)能够分析并解读《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陈情表》的主题和情感。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陈情表》与其他文章的差异和特点。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忠诚、孝顺等传统美德的认同和尊重。
(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陈情表》的背景和作者李密的生平。
2. 《陈情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陈情表》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陈情表》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 《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陈情表》的原文和译文。
2. 教师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陈情表》的背景和作者李密的生平。
(2)引导学生对《陈情表》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原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2)学生对照译文,理解文章的细节和表达方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陈情表》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陈情表》与其他文章的差异和特点。
4. 解读修辞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学生通过举例和解释,提高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理解《陈情表》,感受作者的忠诚和孝顺。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6.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陈情表》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课文《陈情表》优秀教案
《陈情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陈情表》。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例如“臣本布衣”、“受任于败军之际”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崇高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陈情表》。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分析讲解。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陈情表》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分析: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陈情表》。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深入研究《陈情表》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李密的相关事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写作等方面,给予评价。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陈情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给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读背诵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4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5.熟读第二段。
6.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7.熟读第四段。
8.解题:讨论: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呢?提示: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投影)9.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背诵第三段导入。
二、赏析构思艺术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身世孤苦悲凉孝情祖母情深似海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先尽孝后尽忠沐清化蒙国恩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忠心圣朝恩重如山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引导: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实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投影)见上图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
(投影)6、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
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
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
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
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
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赏析语言(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5.小结:○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四、作品评价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
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3.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4.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