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1《植物》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教案)

小学科学1《植物》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教案)

小学科学1《植物》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教案)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地球上最基础、最重要的生命形式之一。

没有植物,地球上将无法存在其他生物。

它们为我们提供氧气、食物、药物和森林覆盖,同时还起着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在这篇科学阅读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植物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与植物的紧密联系。

植物为我们提供氧气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我们通过呼吸将氧气吸入体内,然后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这种氧气交换过程使得我们能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维持呼吸系统的正常运作。

除了氧气,植物还是我们的食物来源。

大米、小麦、玉米、水果、蔬菜等都是植物种类的食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生产出食物。

通过食物链,植物能够提供给动物们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植物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药物资源。

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开始利用各种植物来治疗疾病。

现代医学中,许多药物的原料都是从植物中提取得来的,比如阿司匹林、紫杉醇等。

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功效,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植物还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城市中的许多公园、花坛、绿化带,都是通过种植各种植物来美化环境。

绿色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氧气,净化空气。

森林覆盖能够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

植物的存在使得地球变得更加美丽,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除了直接的实用性作用,植物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根系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气温、湿度,并形成降水;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调节大气中的气候;为许多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链基础等等。

这些生态功能使得植物成为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与植物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依赖。

植物与人类之间还存在着精神层面的连接。

人们通过观赏鲜花、赏叶、园艺种植等活动来享受植物带来的美好。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材: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2. 教具:植物标本、显微镜、游戏卡片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植物的基本特征1. 导入:通过观察植物标本,启发学生对植物的认识。

2. 讲解:简要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有叶绿素、具有根茎叶等。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并记录它们的基本特征。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植物的基本特征,引导他们发现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植物的分类1. 导入:通过播放有关植物分类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植物的分类方法,如根据形状、用途等分类。

3. 游戏:使用游戏卡片让学生进行植物分类的活动。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植物分类的方法,并强调分类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1. 导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2. 讲解: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方式,如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等。

3. 实验:进行植物的生长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4. 小结:帮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要素,并鼓励他们了解和保护植物。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2. 学生作品: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植物的小作文或绘画,评价他们的表达和创意能力。

五、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观察身边植物的作业,并在下节课分享观察结果。

2. 邀请植物专家到班级进行植物知识讲座或实地考察。

以上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的内容安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第1单元《植物需要阳光》(教案)

小学科学第1单元《植物需要阳光》(教案)

小学科学第1单元《植物需要阳光》(教案)植物需要阳光的教案引言:植物需要阳光是小学科学第1单元的主题之一。

植物的生存离不开阳光的照射,阳光是植物合成养分的主要来源之一。

本教案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以及阳光对植物有哪些作用。

一、教学目标:1. 知道植物需要阳光生长;2. 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阳光合成养分的过程;3. 能够描述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4. 能够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在阳光和无阳光环境下的生长差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2.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在阳光和无阳光环境下的生长差异。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投影仪;2. 太阳能灯;3. 盆栽或植物样本;4. 预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两个相同大小的花盆、土壤和植物种子。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展示多样化的植物照片,向学生介绍植物多样性,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的美丽和生命力。

2. 探究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15分钟):a) 运用PPT和图片解释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并引发学生的思考;b)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发表自己的想法,并记录在课堂笔记中;c) 从学生的观点中引导,总结出植物需要阳光的原因,并做出合理解释。

3. 认识光合作用(10分钟):a) 通过播放短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b) 准备一张简易的光合作用示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图上填写相关信息。

4. 观察植物在阳光和无阳光环境下的生长差异(30分钟):a) 制作两个相同的试验条件:将土壤均匀地放在两个花盆中,同时种上相同的植物种子;b) 将一个花盆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另一个花盆放在没有阳光的地方;c) 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花盆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绿色程度、叶片数量等;d) 每周对植物进行测量和记录,直到实验结束。

植物的生长过程教案

植物的生长过程教案

植物的生长过程教案篇一: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观察与了解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观察与了解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观察与了解植物的观察与了解植物作为自然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的功能,还在食物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植物的观察与了解,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结构、生长过程以及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教案将以观察以及实践为主,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来增加他们对植物的认识与理解。

一、教学目标1. 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与生长过程;2. 了解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3. 学会正确观察植物,并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本;2. 植物样本,如树叶、花朵等;3. 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4. 实验记录表格;5. 图片或幻灯片,用于辅助讲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的植物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们讨论自己对植物的认识,并引发他们对植物的好奇心。

【探究】1. 植物的观察让学生们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花朵等部分,并引导他们发现植物结构的异同。

通过观察,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植物的根系可稳定植物、吸收水份和养分,茎可支撑植物并输送养分,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花朵则是植物进行繁殖的重要部分。

2. 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们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外观和特点,并通过对种子的实际操作,了解种子的寿命、萌发条件以及如何正确种植种子等知识。

3. 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如豌豆的发芽、生长,让学生们明白植物需要光、水和空气来生长,以及根系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示】通过图片或幻灯片的展示,让学生们观察并了解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植物与动物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对人类的意义,如提供食物、纤维等资源。

【实践】1. 种植小型植物让学生们自行选取植物种子(如豆芽、小白菜等),并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让他们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制作植物标本引导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并记录其特征,然后制作植物标本,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三年级科学植物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植物教案
作业设计或典型错题记录分析
画一株植物,要具有根茎叶结构。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教师备课
课 题
1.3观察叶
课 时
第4课时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种养活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打印《致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作业设计或典型错题记录分析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教师备课
课 题
1.4这是谁的叶
课 时
第5课时




科学概念目标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教案: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特点和需要的环境条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种子苗或植物,如豌豆、葵花等。

2. 盆、土壤和水。

3. 放大镜、手镜或显微镜。

4. 实验报告表格。

5. 教学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多样性,让学生对植物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植物生长的猜想和问题。

二、观察植物的不同部分(15分钟)1. 让学生拿出手镜或显微镜,仔细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等部分,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和描述植物的特点。

2. 教师逐一介绍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并让学生做简单记录。

三、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25分钟)1. 要求学生将种子苗或植物种在盆中的土壤中,适量浇水。

2. 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实验报告表格中。

3. 老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根系的生长、茎叶生长的区域和方式等细节,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技巧。

四、总结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将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进行总结,并和同学分享。

2. 老师带领学生讨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阳光、水、温度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让植物健康生长,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观察,并对比它们的生长特点和环境要求。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3.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观察和实验问题,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讨论进行点评,并进行课堂小结。

2. 引导学生反思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和未来的学习计划。

3.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观察实验,学生不仅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植物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2、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他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3、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4、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他们的后代。

5、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6、生命具体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过程与方法:1、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2、用文字、用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3、运用思维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4、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

5、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
性的理解。

6、比较多种植物,总结他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

2、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植物的研究兴趣。

3、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

5、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教学时间:7课时。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 教学设计【共14套】附反思含板书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 教学设计【共14套】附反思含板书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

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

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

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过程:四、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

本次课,对于教师来说,简单方便;但对于学生来说,习惯的养成对于今后科学的学习,乃至于今后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次课的教学板块可以分为:看照片上的大树→回忆中的大树→观察真正的大树→总结拓展。

其中前两个板块与其他科目的课无异,最后两个板块涉及到了实验内容,需要养成习惯,发于形而止于心,且看教学时的状况。

3班是最早上的,在实验前并未有过多要求,强调观察的重点与方法,到操场后如一堆无头的苍蝇,想再集中以已经收不住了,最后分组给予指导,且效果不理想,以致最后没有总结拓展时间。

第二节课1班,我做了小小的改变,在实验前安排好一切:1.将观察小组分好2.规定观察的范围和内容3.责任到位,小组长负责纪律4.时间限制:15分钟观察时间,课结束前5分钟排队集中,给足时间总结通过以上措施,实验质量明显保证。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特征。

2. 学生能够观察、描述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了解其形成原因。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者展示板。

2. 植物标本和茶杯土。

3. 牛奶盒、剪刀、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出示一张图片或展示一段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并问学生是否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探究活动: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a) 老师展示植物标本,向学生介绍根、茎、叶和花的基本结构,并解释它们的功能。

b) 学生观察标本,尽量描述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老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2. 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a)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棵盆栽植物,并告诉他们这棵植物将会在课堂上生长。

b) 学生观察植物,并记录生长变化,包括新的叶子、茎的增长等。

他们可以用文字或者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c) 学生分享观察记录,并讨论这些变化的可能原因。

3. 变化的实验a) 学生会分组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每个组将分别在三个杯子中放入茶杯土,然后播种相同的植物种子。

b) 每天给植物适量的水,但在一个组中,添加一些适量的水彩颜料。

c) 学生观察每个组的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他们将注意到具有水彩颜料的植物在茎和叶上有明显的变色。

d) 学生讨论这个实验的结论,并解释为什么植物的茎和叶会变色。

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学到的植物结构和功能,以及生长和变化的观察方法。

拓展活动:老师可以在实验前准备一些植物标本,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展示板或幻灯片进行解释。

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他们周围的植物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变化,可以用文字描述或画图的方式呈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三篇知识与技能目标: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方法:1、能够使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实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很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

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实行。

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相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理解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理解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实行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一、从整体理解植物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理解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

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理解的校园里的植物名称生长环境生长特点(能够写也能够画)高矮排队(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理解植物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实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三、理解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理解这些植物吗?还理解哪些植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小学科学1《植物》单元整理(教案)

小学科学1《植物》单元整理(教案)

小学科学1《植物》单元整理(教案)植物是地球上最美丽的生命之一,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氧气和食物,并提供了令人惊叹的风景。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植物》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生命周期。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深入理解植物的奥秘。

第一课: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通过观察植物的不同部分,理解其功能和作用;3. 引导学生对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教学步骤:1. 开始课堂时,讲师可以利用图片或真实的植物样本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植物(如树木、花卉、蔬菜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外观特征。

2. 与学生一起探讨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

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 设计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

学生需要记录其植物的外观特征,并描述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同时,学生还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绘制相应的图表或示意图。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择的植物,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讲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植物的共性和差异,并协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估学生的记录和描述是否准确,是否能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 检查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二课: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目标:1. 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2. 利用观察和实践,学习植物的繁殖过程。

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复习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繁殖方式,讲解花的结构和作用。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授粉和授粉后的花部分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花朵的生命过程。

3. 进行实践活动:每个学生种植自己的植物种子。

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过程,并绘制出每个阶段的示意图。

4. 通过观察成长过程,学生将能够亲眼见证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幼苗、成熟植物和果实等不同阶段的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植物教案【七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植物教案【七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植物教案【七篇】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实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实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理解;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学会倾听。

【教学准备】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直接出示课件(梧桐树的照片)1.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棵什么树呢?(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2.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相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3.学生汇报:(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二、回忆中的大树1.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不过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刚才很多发现都是大家平时看到大树时留下来的印象。

那么生活中你以前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补充图片上没有的知识)3.激发兴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不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呢?4.学生合作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小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小组合作交流: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三、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汇报: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2. 掌握植物的发芽、生长和结果的过程;3. 了解植物对光照、水分和土壤的需求;4.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种植土、盆栽、纸杯、豆子、毛巾、水杯;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量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植物生长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是否见过植物的生长变化?它们是如何生长的?"2. 学习植物的发芽(3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地示范,向学生展示植物的发芽过程,并让学生观察、描述以及绘制发芽豆子的变化图。

教师可以在事先准备的纸杯中放入湿润的种植土,让学生将豆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并适量浇水。

随后将纸杯放在一处光照适宜的地方,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学习植物的生长(4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纸杯中豆子的生长变化,并帮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学生可以利用提供的尺子,测量豆苗的高度,并绘制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主要生长要素——光照、水分和土壤。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光照、水分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学习植物的结果(30分钟)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纸杯中豆子的生长变化,并帮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当豆苗长到一定高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结果实验。

教师可以用盆栽或种植土装在纸杯中,让学生将豆苗小心地移植到盆栽或种植土中,并适量浇水。

接下来,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关于结果的问题,例如:"你们认为植物会结果吗?为什么?"学生可以进行推理,并记录下他们的想法。

5.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并提问学生:"你们在这个实验中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并总结出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小学科学教案:植物的种植与生长

小学科学教案:植物的种植与生长

小学科学教案:植物的种植与生长一、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基础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学习植物的种植与生长过程,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对自然世界的热爱。

•本教案将介绍小学科学课程中如何教授植物的种植与生长。

二、目标•理解植物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以及它们的特点。

•掌握种子发芽和成长所需条件。

•学会如何种植和照料植物。

三、教学内容1. 植物基本知识•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植物,如蔬菜、水果树、花草等,并展示相关图片或实际样品。

•讨论不同类型的植物在外观、根部结构、叶子形状和用途方面存在差异。

2. 种子发芽条件•解释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土壤、阳光、水分和适当的温度。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环境下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3. 种植与照料•向学生展示如何准备土壤,并给予植物适量的阳光、水分和营养。

•学生动手亲自种植一两盆小型植物,了解适当的种植深度和间距。

•指导学生照料植物,包括浇水、修剪、除草和施肥。

4. 生长观察•要求学生每天观察他们所种植的植物,并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可以使用绘画、摄影或写作等形式进行记录。

•定期组织班级分享会,让学生展示他们所种植植物的成长情况,并交流经验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种植与照料过程。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项目,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评估与反馈•设计简单的测验,测试学生对植物种植与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

•对学生进行日常观察,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六、延伸活动•组织校园内的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种植大型树木。

•前往植物园或农田进行参观,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和它们的特点。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在实践中掌握关于植物种植与生长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他们也会发展出观察、记录和合作等重要能力。

希望这样设计的科学教案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有趣而且富有成就感的学习体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七课《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七课《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教科版
5、1.7、6、3、4、2
5、1、7、6、3.4、2
5、1、7、6、3、4.2
5.1、7、6、3、4、2
5、1、7、6.3、4、2
5、1、7、6、3、4、2
做练习题
对本课所学知识点进行训练,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
对本课所学知识点进行训练,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
课堂小结
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有衰老死亡的过程。
每种植物都有几种不同的阶段,它们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和空气,寿命有长也有短,但最终这些植物还是会死亡。
比较大树与向日葵的一生
相同点
不同的
大树
它们都需要经历发芽、幼苗、枯死三个阶段
生命周期长,寿命长。
向日葵
生命周期短,寿命短。
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明白了:植物都有生命周期;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
讨论一下: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对植物进行分类
学生总结单元知识
叙述植物的一生变化, 认识生命周期。
三、选择题
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A)
A.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B.陆生植物和海洋植物
C.水生植物和土地植物
2.冬小麦秋种夏熟一生不到(B)的时间
A.8个月B.9个月C.10个月
四、排序题
植物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请你进行正确的排序。
1.长成幼苗;2.植株枯死;3.鲜花盛开;4.花落结果;5.发芽破土;6.花蕾生成;7.植株成熟。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教学计划和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教学计划和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教学计划和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结构- 了解植物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学会观察和描绘不同种类的植物教学内容第一课:植物的种类和结构- 植物的基本特征- 不同种类植物的区分- 植物的根、茎、叶第二课: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植物的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过程第三课:植物的重要性- 植物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植物的保护和环境保护教学步骤第一课:植物的种类和结构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植物的根、茎、叶的形状和特点。

3.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观察不同植物的结构,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二课:植物的生长过程1. 引导学生回忆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条件,让他们思考植物为什么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

2. 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植物的播种、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3. 组织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让他们发现生长过程的规律和特点。

第三课:植物的重要性1.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向学生展示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例如提供食物、提供氧气、美化环境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环境的影响,例如维持生态平衡和净化空气。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建议。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根据学生的作业和小组活动的结果评价他们对植物的理解程度- 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对植物的认识和兴趣注意事项- 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如图片、视频等,以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兴趣。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合作能力。

以上是新版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教学计划和教案的内容和步骤,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植物教学内容:教材第1—22页。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2.过程与方法: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

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

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

培养对植物生存需要的敏感性。

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教学时间:8课时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师教学所需器材:课件学生学习所需器材: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2.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师教学所需器材:课件学生学习所需器材: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对总结的内容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第三课大树和小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师教学所需器材:课件学生学习所需器材: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小草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大树小草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维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师教学所需器材:课件学生学习所需器材: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