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页)【院士谈高科技】薛禹胜院士“智能电网建设将为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提供坚强支撑”

合集下载

综合防御高风险的小概率事件:对日本相继天灾引发大停电及核泄漏事件的思考

综合防御高风险的小概率事件:对日本相继天灾引发大停电及核泄漏事件的思考
收稿日期 ! # "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国家电 网 公 司 科 技 ' " # ! & # ! ( 项目 ) * " # # " !
一定比其 中 的 每 个 单 个 事 件 小 得 多 %. / 0和日本 政府在处置上的 预 判 失 误 + 反 应 滞 后+ 手 段 缺 乏+ 信 息不透明等都是造 成 多 米 诺 骨 牌 倾 覆 的 人 为 因 素 % 天灾人祸 # 切肤之痛的教训深刻 % 设计 系 统 时 # 一般都取若干确定的故障场景作 为应对突发事件的 安 全 标 准 # 而不再考虑更严重灾 害的应对问题 % 然 而 按 照 墨 菲 定 律 # 假如事情有可 能发生 # 则在一定情况下一定会发生 % 因此 # 当高风 险的小概率事件一 旦 发 生 # 往往以不受控的方式扩 大为巨大灾难 % 应急管理与应急控制一般由不同职能部门彼此 孤立决策 # 将彼此紧密关联的预防 + 紧急 + 校正 + 恢复 控制交由 不 同 的 技 术 队 伍 处 理 # 并 缺 乏 全 局 协 调% 在电力系统日趋复 杂 # 各种极端外部灾害频繁发生 这样应对灾害的方式容易产生混乱 # 甚至 的情况下 # 在天灾之后增添人祸 % ( 又一次以 惨痛 的 代 价 提 醒 人 类 不 $)" " 事件 * ' ! %必 须 研 究 在 不 同 的 紧 急 状 态 下# 如 要违背规律 & 何主动实施足够强度的紧急控制和校正控制来阻止 骨牌倾覆 % 即使无 法 完 全 阻 止 灾 难 # 也应该主动采 用代价尽量小并处 于 受 控 状 态 的 措 施 # 以避免不受 控的损失 # 减轻多米诺骨牌效应 % 此外 # 应对极端外 部灾难绝不是单个 领 域 或 单 纯 技 术 的 问 题 # 而涉及 众多相关领域及不同层面的管理机制和协调手段 % 尽管日本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有很多宝贵经验 值得借鉴 # 但( 中 的 信 息 披 露+ 应对决 $)" " 事 件* 策+ 物资补给 + 灾民安置 # 及寻求国际救援等方面 # 均 暴露出严重的失误 % 虽然还未有权威机构发布评估 $ % 5' 报告 # 但讨论与反思已经非常热烈 & % 在事 态尚 存 得到的信息有限而又相互存疑的情况下 # 不可 变数 # 能深入分析该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得失和教训 % 但是 从一而再 + 再而三的 ( 非 常 态* 事件中还是可以看到 其常态的一面 # 而针 对 高 风 险 小 概 率 事 件 及 其 处 置 , " ,

电网暂态稳定量化分析的开创者——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总工程师薛禹胜

电网暂态稳定量化分析的开创者——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总工程师薛禹胜

薛禹胜院士是全 国先进工作 者, 国家电网公 司科技杰 出贡献奖。 获 曾长期担任 国际 自 控联发 电厂与 电力 系统专委会委 员, 现任 国际大电网组织中国国家委员会技 术委 员会主席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 事、 江苏省电机 工程 学会副理事长。 他担任 主编 的 ( 《 电力系 统自 动化》 杂志获得全 国期刊最高荣誉 “ 高 刊” 双 期 称号 , 了每届 国家期刊奖, 蝉联 并名列每届 百种 中国杰 出学术期刊 。 薛禹胜院士还是上海 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 大学 、 东南大学、 河海 大学及华 中科技 大学等 高校 的兼职教授。他是 江苏 省优秀研究生导 师, 20 年为止 , 养 了 2 名硕 士生和 1 名博 士生, 到 06 共培 4 2 指导 了 2 名博士后 出站。
统方案及技术应 用, 都取得 了新 的 自主创新 成果。
薛禹胜院士 的研 究成果 ”电力系统暂 态稳定在线评估技 术及其应用 ” 19 年度 国家科技进 步一等 奖,所发 明的 ” 获 96 电力 系 统的 自适应 系统保护方法 ” 2 0 获 04年度 国家技 术发 明二等奖。 薛院士和他的科研 团队应用 以上成果还 获得 了更多的应用性成果 ,
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 2 全 国优秀科技 图书一等 奖、 项、 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 中国专利优 秀奖。 20 年 , 并获 到 06 发表著作 3 , 本 国
际论文 17 ( 中 2 篇为单独发表 ) 国 内论文 1 8 ( 篇 其 0 5 , 篇 其中 6 7 4篇为单独发表 ) 。
失稳模式变化更加 复杂 , 运行风 险不容
忽视 。 薛 禹胜 院士所从 事 的研 究 , “ 在 超 大规模 输配电和 电网安全保 障”大课 题 范 围中。他过 去提 出的扩 展等 面积 法 (E E AC) ,是一套快 速的量化算 法 , 解 决 了一个世界性难题 。E AC为构建现 E 代大 电网 的防 御体 系 奠定 了坚实 的理 论基础, 扭转了= 0 工怍的砖 蜥 。

智能电网中的电网友好技术概述及展望_薛晨

智能电网中的电网友好技术概述及展望_薛晨
负荷特性负荷是电力系统平衡的主动方电网友好的用引言电技术主要体现在改善负荷的时间特性频率特性大规模电网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远距离交直和电压特性以提高电力系统不同时间尺度的平衡流混联输电的出现多样化电力负荷的快速增长大能力如目前欧美普遍开展的需求侧响应规模波动式能源集中并网高密度高渗透率的分布时用电设备尽可能降低对系统电能质量的影响
2 电 网 友 好 用 电 技 术
作为 电 力 系 统 瞬 时 平 衡 的 主 动 方,用 电 设 备 的 负荷特性及用户的负荷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网 的安全稳定性。 2.1 改 善 用 电 设 备 的 负 荷 特 性 2.1.1 改 善 负 荷 的 时 间 特 性
现有 改 善 负 荷 时 间 特 性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2 种:一 是 应 用 峰 谷 分 时 电 价 ,缓 解 高 峰 时 段 电 网 调 峰 压 力 , 提 高 负 荷 率 ;二 [29-31] 是 开 发 利 用 可 中 断 负 荷 (interruptible load,IL)[32-34]。 这 2 种 方 法 从 技 术 手段和实现目标来 讲,都 可 认 为 是 电 网 友 好 的 用 电 技术。
第 35 卷 第 15 期 2011年 8 月 10 日
Vol.35 No.15 Aug.10,2011
智能电网中的电网友好技术概述及展望
薛 晨 ,黎 灿 兵 ,曹 一 家 ,李 俊 雄 ,谭 益 ,刘 玙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省长沙市 410082)
摘要:随着大规模波动式能源发电集中 接 入、高 渗 透 率 的 分 布 式 电 源 大 量 接 入 以 及 负 荷 特 性 日 趋 复杂,电网作为连接电源和负荷 的 载 体,规 模 也 越 来 越 大,电 网 安 全、稳 定 运 行 面 临 越 来 越 大 的 压 力。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经济的智能电网已成为中国电网 的 发 展 目 标。 比 照“环 境 友 好”而 提 出 的“电网友好”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智能电网研究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分 析 了 电 网 友 好 技 术 的内涵,认为电网友好技术是指发电或用电设备与电网 协 调 互 动,以 支 持 电 网 安 全、经 济 运 行。 分 别 归 纳 了 现 有 发 电 侧 和 用 电 侧 的 电 网 友 好 技 术 ,发 电 侧 主 要 是 提 高 新 能 源 发 电 的 可 预 测 性 、稳 定 性 和 可 调 可 控 性 ,用 电 侧 主 要 是 改 善 负 荷 特 性 以 及 研 究 其 支 撑 性 技 术 。 在 此 基 础 上 ,分 析 了 智 能 电 网 框 架 下 电 网 友 好 技 术 发 展 的 新 思 路 ,提 出 了 其 长 远 发 展 框 架 。

谈能源互联网不要生搬硬套

谈能源互联网不要生搬硬套

谈能源互联网不要生搬硬套薛禹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院名誉院长。

能源安全离不开电网的安全问:您一直致力于电网安全的研究与实践,能源发展与电网安全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薛禹胜: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可靠的电力供应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持。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电能替代其他终端能源是改变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

如果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占比上升1个点,能源强度将降低3.7个点。

而电网是支撑电力传输和电力市场的物理平台。

所以能源安全离不开电网的安全。

一次能源在发电厂转化成电能,电能再通过输配电网的传输到终端。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保证传输的安全性:电力系统承受可信的扰动而不崩溃的能力,以及充裕性:电力系统在扰动后仍然保持供需平衡的能力。

在电力系统、电力市场以及参与者之间,需要一个决策支持系统。

基于这样一个思维,国网电科院开发了国际上唯一的WARMAP体系,它广泛应用在中国省级以上的电网当中,使中国电网的安全预警技术引领了世界。

但是目前的研究工作是在电力流设定的边界条件之下进行研究的,所以它并没有考虑到一次能源对这个设定边界条件的影响,它也没有考虑到用电模式改变以后,它对于电力流的影响。

所以我们还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下,我们面对着能源环境的变化。

那么为了保证真正的能源安全,我们是需要研究整个能源流,要用能源流代替单纯电力流的研究。

此外,为了保证环境安全,我们还要研究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就是我们需要研究能源整个环节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排放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物理电力系统相关的外部条件环境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有些变化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如果不把它考虑进来,电力安全和能源安全将是很难保证的。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之后的严峻挑战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问: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会对目前的电力系统带来什么样的挑战?薛禹胜:目前为止,化石类能源仍然是发电的主要能源。

化石能源作为一次能源,不仅受到自然资源有限的约束,并且受到环境破坏的制约,所以在未来,化石类能源的比例将会大幅下降,最终将会被可再生能源代替。

坚强智能电网是建设陕西能源强省的重要依托

坚强智能电网是建设陕西能源强省的重要依托

� 中 图分 类号 文献标 识码
� � � 研教育基地 南部是秦 巴山地 包括秦岭 巴山和 前言 � � � 汉 江谷 地 约 占 全省 土 地 总面 积 的 36 % 矿产 生 资 源 就是 资 本 在 世界能 源紧 缺 问 题 短 期内 � 物 水 利资 源 比较 丰 富 不会改 变的情况下 陕西省拥有丰富的 煤炭 石 油 天 然气 等 资源 纵 观 全省 能 源 开发 已 具规 模 陕 西 资 源优 势 分析 煤 是 奠定 陕 西 资 源大 省 地 位 的 主 � 煤 炭 资源 深度 转 化 正 在推 进 既 能 确 保 当前 的 快 速发 展 也
������
西安
陕 西华 电 蒲城 发 电有 限 责任 公 司
������
摘 要 文章 结 合智 能 电网 的 研究 �详 细 分 析了 陕 西 资源 和 经 济发 展 的 突出 特 征 �结 合 智 能电 网 建设 对 陕西 新 能源 接 入的 影 响 �分 析了 坚 强智 能 电网 对 陕 西 实现 资 源 转化 � 确立 能 源 强 省 战 略的 推 动作 用 � 关 键词 智 能电 网 能 源 强省 战略 资源 转 化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薛晶 ( ) 女 陕西西安人 讲师 主要研究方
气化
兆 焦耳
相 当于 119 公斤 标 准 煤 燃 烧所 发 出 的 热
向� 继电保护 动能经济 � 量 气 象 评 估显 示 相对 全 国 而言 陕西 省 年 太 阳
山东 电力 高等 专科学 校学 报
第 1 3 卷第 5 期
21
高 值 区 位 于陕 北 长 城 沿线 电 力 转 化 , 煤电 向 载 能 工 业 转 化 , 煤 , 油 , 气 , 盐 向 化 工产 品 转 化 , 努 力 打 造煤 电 及 载能 工 业 , 煤 制 油 ,煤 盐 化工 和 油 气 化工 " 四大 产 业 链" ,延 长 产 业

智能电网技术应用与发展

智能电网技术应用与发展

智能电网技术应用与发展于劲松秦香春(淮安市供电公司,江苏淮安223002)应用科技日商要]随着全球资源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和当前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用户对供电要求乏加安全、可靠、经济、高效。

为此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智能电网,已成为当前需要积掘应对的共同选择。

本文阐述了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清况。

p罐词]智能电网技术;应用;发展随着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逐步提升,传统电网已经难以支撑如此多的发展要求。

为了实现电网的升级换代,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提出了发展智能电网的概念,智能电网具有自愈性、互动性的特点,从而提升电力网的安全运行水平。

另外智能电网具有很好的电网兼容性和集成性,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因此,对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本文对智能电网技术应用与发展做了初步的探讥1智能电网技术应用分析智能技术诞生于1956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能技术被逐步引入电力系统的研究,在电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智能方法包括一个是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个基于专门领域的知识来求解特定问题的算柳程序系统,专家系统主要应用于电网监测与故障诊断、电网故障恢复等。

其次是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通过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特征进行分布式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算法,通过调整内部节点间连接的关系,达到信息处理的目的。

被广泛地应用于电网的实时控制、监测与诊断、负荷预测等领域。

再次是遗传算法。

遗传算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中自然界遗传选择的生物进化过程计算模型。

遗传算法具有较强的并行计算特性,在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系统规划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被应用于电网应用研究中,就智能电网技术应用来说,简而言之,主要有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及调度几个方面的应用。

首先是智能发电和输电,在智能电网系统中接入的诸如风能等分布式电源,在信息传输方面,实现信息的双向交互,提高电网对发电侧的控制水平。

电力工程中的智能电网技术应用薛志高

电力工程中的智能电网技术应用薛志高

电力工程中的智能电网技术应用薛志高发表时间:2019-12-27T09:33:24.063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7期作者:薛志高[导读] 智能电网的建设,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特征,对于保证电网自身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摘要:智能电网的建设,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特征,对于保证电网自身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电力工程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所应用到的一个主要技术,其应用质量与效果,对于智能电网建设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

受到工程本身复杂性的影响,电力工程技术较为容易出现应用偏差,进而影响到施工质量。

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来对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电力工程中的智能电网技术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智能电网技术;应用引言智能电网建设给电力工程技术创建了更广阔的利用空间,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又使得智能电网的性能不断全面、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进一步普及,会对电力工程技术提出更加多元化的功能要求,因此需要积极进行电力工程技术的革新与研究。

促进智能电网发展建设,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最终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意义1.1优化智能电网性能电力工程技术并不是在智能电网出现后才被研究问世的,在传统电网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受到电网本身性能的限制,其作用效果并不能充分发挥。

在智能电网中,电力工程技术的作用空间被扩大,能效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并优化智能电网的性能。

电力工程技术与智能电网之间相互匹配、相辅相成。

电力工程技术是一种自动化技术,能够对供电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并通过系统自动处理一些电力数据,辅助做出正确的电网管理决策。

此外,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还可规避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失误,提升电网本身的性能和质量,以更好地满足供电需求。

1.2服务型智能电网不仅仅在电能运输上作用显著,在服务质量上也有明显的提升。

智能化如何推动智慧能源应用

智能化如何推动智慧能源应用

智能化如何推动智慧能源应用在当今时代,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融入能源领域,推动着智慧能源应用的蓬勃发展。

智能化为能源领域带来的首要变革在于能源生产环节的优化。

传统的能源生产方式往往依赖于有限的资源和相对固定的生产模式,效率不高且难以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而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使得能源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监控与管理。

例如,在风力发电领域,通过安装智能化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收集风速、风向、温度等数据,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和优化,从而提高发电效率,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同样,在太阳能发电领域,智能化的追踪系统能够根据太阳的位置实时调整光伏板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提高发电产量。

在能源存储方面,智能化技术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能源存储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智能化的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的电量、电压、温度等参数,对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精确控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能源存储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通过对能源存储设备的智能化调度和管理,可以更好地平衡能源的供需,在能源供应过剩时进行存储,在需求高峰时释放存储的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智能化在能源传输和配送环节同样带来了显著的改进。

智能电网的出现使得能源的传输和配送更加高效、灵活和可靠。

通过在电网中部署智能化的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控制装置,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快速诊断和处理故障,实现电网的自愈和优化运行。

同时,智能化技术还支持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和管理,使得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能够更便捷地并入电网,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能源消费环节是智能化技术大显身手的又一重要领域。

智能家居和智能建筑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和需求,自动调节能源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能源的节约和优化使用。

薛禹群:伏流无声地质人

薛禹群:伏流无声地质人

薛禹群:伏流无声地质人作者:来源:《科学导报》2021年第46期一头花白头发,满面和煦笑容,薛禹群院士俨然一位平易近人的“邻家老伯”。

“科研不能靠想象,观测数据做不得半点假。

”“要做学问,先要做人,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做一个立志报国的人。

”关于怎么做好学问,老人娓娓道来。

“当年之所以念工学院,是高中时去杭州参观钱塘江大桥,觉得工科能够帮助国家解决问题。

”胸怀这一朴实的理想,1952年的夏天,薛禹群从唐山工学院毕业,连家都没有回,就直接来到了南京大学地质系,从此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科研和教学生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建工厂首先需要考虑水源,地质地形也同样需要考虑”,薛禹群深知水文地质研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沿海地区因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海水入侵,并导致了地下水恶化、土地盐碱化,使得沿海土地难以耕种。

薛禹群心系国家水环境问题,迅速投身到对海水入侵问题的研究中。

当时国际上尚无一个针对海水入侵的三维监测网,研究仅停留在单维水平。

薛禹群经过多方实地考察、论证,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三维海水监测网,经过长达7年的不间断监测,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系统地揭示了我国海水入侵的特点、成因和规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三维海水入侵模型。

此后,薛禹群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了一系列水量、水质模型,其中很多属我国最早出现的此类模型。

同时还提出很多模型求解方法,其中一些算法达国际先进水平。

这些原创性成果,为我国水资源评价、水位预报、地下水污染预测提供了先进方法和手段,对山东莱州湾项目、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下水管理和地面沉降的防控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科学支撑作用。

薛禹群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

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并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推动主持了我国首次地下水水流和污染模拟国际会议,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由此走向世界。

薛禹群一直倡导“睁开眼睛看世界”。

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展日新月异,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

在能源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为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智能电网、智能能源系统和能源预测与交易。

首先,智能电网是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智能电网通过将传感器、数据通信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

这种智能电网能够精准监测电力输送和使用,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智能电网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自动调整电力供需平衡,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动态调控。

未来,智能电网有望进一步发展,实现网络与用户的双向交互,实现电力的多样化供给和个性化服务。

其次,智能能源系统也是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智能能源系统通过将能源供应、能源储存和能源消耗等各个环节进行智能控制和优化,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低碳排放。

这种智能能源系统可以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对能源供需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提前调整能源的分配和利用。

同时,智能能源系统还可以通过智能感知和自动化控制,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模式,优化能源的分布和使用方式,提供个性化的能源服务。

未来,智能能源系统有望进一步发展,实现能源供应的高度智能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能源预测与交易也是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能源预测通过建立大规模的能源数据模型,借助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对未来的能源供需进行预测和优化。

通过能源预测,可以对能源市场进行有效规划和管理,降低能源运营成本。

同时,能源交易通过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实现能源的分布式交易和共享。

这种智能交易系统可以提高能源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在实现能源供需平衡的同时,优化能源价格和利益分配。

未来,能源预测与交易有望进一步发展,实现能源运营和交易的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

总之,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智能电网、智能能源系统和能源预测与交易。

数字组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钥匙

数字组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钥匙

数实融合:数字技术重新定义实体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论述明确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实践中,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过程面临诸多障碍,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绕不过去的难题。

面对数字技术革命的浪潮,人们常产生这样的疑问:数字技术和数字化到底给现代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是新技术革命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大量新技术直接应用到产业实践中,释放出巨大的动能,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向前发展。

这个答案隐含了一个逻辑:数字革命和工业革命推动产业进步的作用原理是类似的。

新技术作为新型的手段和工具直接用于提升生产效率,产出更多产品,从而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事实果真如此吗?产业数字化的实践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生产环节信息堵塞、数据孤岛化,这是国内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它们投身数字化转型最直接动因。

管理依靠人工,库存数量、采购数量往往是一本糊涂账;生产数据无法杜义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移动互联商务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史轩亚: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程正: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维数孪创始人数字组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钥匙杜义飞 史轩亚 程正 | 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过程面临诸多障碍,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绕不过去的难题。

如何打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使二者深度融合?数字组件有可能成为有效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载体与新途径。

91打通,数据上线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生产质量问题无法溯源,没有完整的质量控制系统;等等。

针对这些症结,国内某钢铁集团应用数字技术建起了一栋“透明工厂”(见图1)。

“透明”不只体现在货架物料上,还体现在物料数据之间的通透性上。

数据的打通打透直接激活了研发、生产、销售、客服等各个环节的交互,带来了提速与增效。

截至2022年底,透明工厂已助力企业实现效益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质量提升10%,故障率降低25%,工序能耗降低10%。

发展特高压电网,保障大电网安全

发展特高压电网,保障大电网安全

全国两会代表、院士专家畅谈特高压发布时间:2013-03-06 点击次数:按:3月4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能源报》等中央主流媒体的两会专刊播发了薛禹胜、林伯强、尹正民、王抒祥、孟庆强等全国两会代表、院士专家的署名文章和采访文章,深入解读了发展特高压电网对实现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现摘登如下。

《中国能源报》3月4日第19版:《发展特高压电网,保障大电网安全》薛禹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在满足负荷对量与质的需求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还承担着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责任。

但受资源、环保、运输、土地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多年来,电源与负荷的空间距离不断加大,需要输送的电力也快速增长,突破了原有电压等级的电网传输能力。

电网发展方式成为关键,更高电压的电网成为发展的必然。

随着同步电网规模的扩大,未来电网的安全性问题也面临新的挑战。

作为长期从事电网安全性及控制措施研究的科研单位,中国电科院与国网电科院遵循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我国电网的发展模式及其安全稳定性的分析与控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

一、电网互联和规模扩大是世界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能源构成和价格以及负荷需求的地区差异,大电网互联不但成为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及电力安全的重要保障,也带来多方面的经济效益,因此一直是各国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北美、欧洲、独联体、巴西、南非、中东等地区还出现了跨国互联的同步电网。

建国后,我国电网的互联也经历了从省网到区域电网,再到跨大区电网的发展阶段。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全面实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的战略工程。

截至2005年6月,全国跨大区互联电网初步形成,保证了三峡、二滩等大电站的电力消纳和安全稳定运行,取得了大容量输电、互为备用、调剂余缺等联网效益,对于缓解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电力紧缺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薛禹胜-因果分析及机器学习之间的壁垒与融合

2、薛禹胜-因果分析及机器学习之间的壁垒与融合

参量化
计入实际的 受扰轨迹 R1中
时变的 单刚体
P
精确的 n R 轨迹

稳定性充要条件 不变的 CCCOI 映射
t
不可能实现
稳定程度不变
反映射到多机系统
薛禹胜
不可能实现 DSP

目标: n R 中定量的 稳定分析
R1时变系统
严格的 稳定裕度
18
问题归结为如何实现
相结合 模型仿真的普适性 理论分析的解析性
统计分析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 多数问题缺乏因果模型,必须依靠统计分析与 AI • 统计分析与 AI 的应用
– 用统计检验来检验假设 – 发现现象内部的多样化,包括小概率、奇异、缺失 – 挖掘各现象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未被掌握的因果关系
• 但是,
– – – –
2017.04.22
统计分析不可能取代因果分析 历史数据不能反映新事物对未来的影响 统计分析也无法检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 统计分析给出的是现象之间关联的表面规律
– 使完整轨迹的100%信息保存到OMIB观察空间的全集之中 – 保证 EEAC 的强壮性,不论数学模型及故障场景如何复杂
2017.04.22
薛禹胜
19
2017.04.22
积 分 空 间 与 解 析 空 间 之 间 的 可 逆 映 射
复杂的多刚体模型
单刚体哈密顿模型
R
n
详细积分
数 值 积 分
解 析 解
薛禹胜 16
要量化稳定性, 就必须用理论分析的解析工具
• 惟一成功的解析方法是等面积法 • 但只能用于最简单的单机系统
2017.04.22
薛禹胜
17
复杂的多刚体模型

大能源思维与大数据思维的融合_一_大数据与电力大数据_薛禹胜

大能源思维与大数据思维的融合_一_大数据与电力大数据_薛禹胜

: 一次能源的清洁替代与 终 端 能 源 的 电
能替代都必须依靠 电 网 的 输 送 才 能 大 规 模 地 实 现 。 ] 文献 [ 指出 , 电力可靠性问题的顶层设计应该以 1 5 大能源观为指导 , 不能局限于电力系统自身 , 还要分 析其与一次能源 、 外 界 环 境、 管 理 政 策、 用户需求与 研究广义阻塞对电力系统安全 方式变化间的交互 , 性与充裕度的影响 。 电力 、 能源及广义环境的多源 、 多态及异构数据 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 , 需要有相应的广域采集 、 高效 存储和快速处理技术予以支撑 。 而从这些数据中挖 掘知识及价值应用则使电力大数据的话题融入大数 据的研究热潮 。 本文及其续文是笔者关于如何将电 力大数据的思维应 用 到 电 力 的 广 义 可 靠 性 、 大能源 安全及环境安全方面的思考 。
将采集到的经验与现象实现数据化与规律化在继承传统的统计学计算数学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方法的基础上从单一维度转向多维度统筹融合开发知识处理的新方法从更深刻的视角以更高的时效发掘多源异构数据从而发现新知识和新规律并实际应用的方法学
第4 0 卷 第 1 期 2 0 1 6年1月1 0日
V o l . 4 0N o . 1J a n. 1 0, 2 0 1 6
[ 6] , 资 2 亿美元启动 “ 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 将其
上升为国家战略 。 大 数 据 被 认 为 是 继 物 联 网 、 云计 算之后 , I T 行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 。 云计算是利 用 互 联 网 实 现 随 时 、 随 地、 按 需、 便 捷地访问共享资源 池 ( 如 计 算 设 施、 应 用 程 序、 存储
[ 2 0] [ 1 9]
的相关性来发展统 计 学 , 有效地表达高维随机变量 函数的联合概率分布 。 用以发现知 识 的 技 术 有 : 遗 传 算 法、 神 经 网 络、 数据 挖 掘 、 专 家 识 别、 回 归 分 析、 聚 类 分 析、 关联分 数 据 融 合、 机 器 学 习、 自 然 语 言 处 理、 情 感 分 析、 析、 空间分析 、 时间 序 列 分 析 及 其 他 计 量 学 方 法 。 一 个 例子 是 G o o l e采 用 机 器 学 习 和 神 经 网 络 来 分 析 服 g 务器群的数据 , 掌 握 大 量 变 量 之 间 的 交 互。神 经 网 络在无显式编程下 自 适 应 学 习 , 大大提高服务器群 的效率 , 发现普通人注意不到的复杂互动关系 。 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从离线走向在线 , 甚至实时 , 所面临的系统复杂 性 、 数据复杂性和计算复杂性挑 战更为严 峻 。 目 前 虽 然 出 现 了 一 些 较 为 有 效 的 方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薛禹胜院士荣获首届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薛禹胜院士荣获首届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薛禹胜院士荣获首届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
贡献奖
佚名
【期刊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
【年(卷),期】2011(35)6
【摘要】2011年2月26日,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市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荣获2010年度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以及江苏省内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成为荣获首届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两名专家之一,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为薛禹胜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总页数】1页(P39-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22
【相关文献】
1.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薛禹胜院士
2.电网暂态稳定量化分析的开创者——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总工程师薛禹胜
3.攻克世界难题的中国人──记电力部电力自动化研究院总工程师薛禹胜院士
4.王明庥院士荣获201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5.两海归院士荣获201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能电网对配电网设计的影响_1

智能电网对配电网设计的影响_1

智能电网对配电网设计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6-14T09:14:08.123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2期作者:任秉鹏[导读]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电力工业中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技术,如何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电力系统配电网中,是电力科技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传统的配电网多为辐射状结构并无法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而未来的配电网将更多地采用网状结构并具备智能功能。

一些成熟的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拥有一席之地,它们包括智能仪表、配电网自动化、低成本的通讯系统和分布式电源。

事实上,国内外已经有一些示范工程显示了这些技术在配电网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任秉鹏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河北任丘 062552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电力工业中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技术,如何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电力系统配电网中,是电力科技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传统的配电网多为辐射状结构并无法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而未来的配电网将更多地采用网状结构并具备智能功能。

一些成熟的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拥有一席之地,它们包括智能仪表、配电网自动化、低成本的通讯系统和分布式电源。

事实上,国内外已经有一些示范工程显示了这些技术在配电网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配电网设计;配电网自动化;智能电网一、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1.1规划试点阶段以配电网的网架建设为基础,结合智能电网的大致方案和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将重点攻关目标定位在智能配电网科研项目方向,从而优化配电网网架的建设,为智能配电网的工程建设发展提供新思路。

1.2全面建设阶段在全面评估和总结试点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对配电网网架建设进行开展,对智能配电网技术构架体系进行完善是目前的发展目标。

在省会城市、计划城市及直辖市全面建设智能配电网,完善智能电网的现有标准化模式,建成具有基本自愈性和兼容性特征的智能配电网技术。

1.3引领提升阶段在配电网网架建设的基本完成及配电自动化建设全面展开的基础上,对智能配电网的系统建设进行有效评估并对其相关成果进行推广。

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

在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愈发普及和重要。

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够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

本文将重点介绍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并探讨其对于能源行业的影响和前景。

一、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精细化调度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

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和分析,智能电网能够预测电力负荷、优化能源调度,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智能电网的应用可以减少用电浪费,提高电能的产出效率,从而降低实际能源消耗,对于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能源预测与优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能源市场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分析,帮助能源企业进行合理的能源生产和供应安排。

通过深度学习和模型训练,对能源市场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实时数据,可以对能源价格和供需情况进行预测。

这些预测信息可以帮助能源企业优化生产计划,合理调配能源资源,提高能源供应的效率,降低能源浪费,从而提升能源利用率。

三、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能源供应链中的一种智能化管理方式。

通过对能源的监测、控制和优化,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能源生产、传输、储存和使用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对能源系统的全面监测和分析,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找出能源消耗高峰、区域能耗异常等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供需间的不平衡,降低对能源资源的依赖和消耗,推动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智能能源设备在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能源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通过将传感器、智能控制装置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对能源设备的智能监测和调控。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通过感知环境温度、光照等信息,自动调整室内的能源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人工智能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和新能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炙手可热的两大领域。

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与新能源的逐渐替代传统能源的趋势相辅相成,二者的深度融合将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

本文将就人工智能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进行探讨,分析其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智能化的能源生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升,其在新能源生产方面的应用也愈发广泛。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干扰,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人工智能在能源消耗优化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等手段,对能源消耗进行精准监控和优化调整。

在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预测故障发生,降低能源消耗。

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气象数据、电力需求等信息,智能调节能源输出,确保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三、新能源设施的智能管理随着新能源设施的不断建设,对其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新能源设施的远程监控、智能运维。

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可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修,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通过智能优化算法,可以实现设备运行参数的优化调整,提高设施的发电效率。

四、智能能源网格的构建智能能源网格是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建立智能化的能源调度系统,实现能源供需的动态平衡。

在能源消费高峰期,系统可以自动调整能源输出,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

在能源供应充裕时,系统可以调整设备运行模式,实现节能减排。

五、能源市场的智能化交易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能源市场也变得日益复杂。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建立智能化的能源交易平台,实现能源的灵活交易。

通过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即时的能源价格调整,让市场供需实现最优匹配。

同时,智能合约技术也可以保障交易的安全、高效进行。

六、智能化能源调控的挑战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智能化能源调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禹胜院士:
“智能电网建设将为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提供坚强支撑”
代表委员:建设智能电网有利低碳经济发展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3月06日11:20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郑晓奕、叶建平)温家宝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代表委员热议智能电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认为这将极大推动这项庞大低碳工程的建设并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电力公司总经理朱长林提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将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智能电网具有低碳特性。

据测算,通过发展智能电网,到2020年,我国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4.7亿吨标准煤,减排
二氧化碳13.8亿吨,有利我国实现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后金融危机时代,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研究热点和推动经济复苏的新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认为,“智能电网建设将为大规模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供坚强支撑,因为智能电网具有安全水平高、适应能力强等优势,能够适应风能、太阳能发电等各类间歇性、随机性能源接入和消纳的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名誉总工程师黄其励也认为,“智能电网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大加快我国清洁能源的健康迅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迅猛,风电装机连续三年翻番,太阳能发电规模快速增长,但电网发展滞后成为“卡脖子”环节。

朱长林委员认为,制约当前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国家尚未出台智能电网发展规划,智能电网建设还局限于电力行业,不利统一规划发展。

他建议尽快制定国家发展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统一组织,消除行业和专业间壁垒,共同研发建设。

坚强智能电网概念由国家电网公司在近年提出。

根据其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为接受端,东北、西北电网为输送端,连接全国各大煤电、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坚强电网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