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发中地域建筑特色的去留
城市精细化发展背景下建筑退线与管理研究——以昆明市呈贡区为例
城市精细化发展背景下建筑退线与管理研究——以昆明市呈贡区为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粗放式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城市化在“量”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是在“质”上还存在的欠缺。
当前我国的发展模式正由高速度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和精细化发展。
本文以城市道路退线空间为研究对象,这通过梳理此类空间存在的照搬案例不贴切实际、空间浪费、临街界面单一、空间缺乏活力和管理权限模糊等问题,以昆明市呈贡区的退线空间为例,提出对建筑退线空间分区、分类、分层的精细化处理及管理建议,对有效节约城市空间、打造活力街区、体现城市街区特色、优化城市建设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精细化发展;建筑退线;城市规划管理;昆明市呈贡区一、引言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4.72%,随着我国主要的社会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城市发展也将从粗放转向精细化[1],对于城市发展来说这种阶段性的跨越是一个变革性的问题,更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
城市精细化发展是伴随我国近些年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而产生的,例如将满足城市居民需求、以人为本、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等作为城市精细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促进城市科学和谐发展。
为了适应城市化和城市管理现代化,面对复杂多样的城市空间,需要对城市的各项活动进行控制、协调、引导,使之纳入有序的轨道。
加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是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建筑退线的来源最初是来自美国的区划法,按照建筑高度比例,建筑与道路红线之间形成一定的后退距离,目的是为了留出一定的“天空暴露面”,沿街建筑物必须控制在这个暴露面以内才能满足街道通风、采光及人处在街道空间不会产生压迫感。
建筑退线也被称为建筑退让,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筑退让指在城市建设者,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限进行控制。
《城市地理学》课件PPT-第11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城市经济地租变化
由于不同的功能所要求的交通条件不同,在完全竞争的条件 下,每一功能即每一土地利用区所产生的经济地租递减曲线 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零售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最大,其在市中心所 能产生的经济地租却为各功能之冠。
服务业、轻工业和批发业的经济地租曲线的梯度较零售业为 小。在住宅用地方面,多层楼房用地利用率高,每单位面积 所能产生的价值较低密度的平房为高,所以其经济地租曲线 的斜度也较平房大,农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是各类经济活 动中最小的一种,因其在市中心和较偏远的市郊所产生的价 值的差别极为有限。
部分混合土地利用地区由于商业中心扩展 而改为商业用途。
再后为新发展的高级市郊住宅区和十分贫 穷的木屋居民区。
两者可能距离颇远,但亦可能近在咫尺, 而生活水平悬殊。
再后为城郊农业带。
新建的工业村则多位于旧城以外的空间。
城市的垂直差异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所有上述模式都是平面的, 忽视了城市的垂直差异。
城市中成片的工厂区、住宅区、商业区、文教区, 都是均质性能造就出来的均质地域。
均质地域以某项特定城市职能为衡量中心,讨论地 域表现出来的相对同一性。
换句话说,均质地域是由以某项职能为主构成的地 域(其他职能或为这一主要职能服务,或被这一主 要职能排斥),研究各类职能地域的共性——职能 均衡现象的生成和布局。
⑤根据单项职能信息图上的字母密集情况,勾 画出均质地域的边界走向。然后结合市区地形 地物、行政区划、历史过程等具体情况加以修 正,画出各种职能的均质地域图。
⑥计算各均质地域的均质度和紧凑度。
分析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及其均质度和紧凑度, 可以了解该项职能地域的分布状况、面积大小、 紧凑程度高低、质地纯净的程度;对比分析各 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可以了解不同职能布局 的合理性。因此,划分均质地域对城市合理布 局和旧城区改造都具有指导意义。
浅析城市形象设计的现状及意义
神的双重满足 。良好的城市形象 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市居 民和外界公众 的行为及人格 ,从而产生 比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的综 合 效 果 。
二、 当前 国内外城市形象设计的现状分析
当今中国,城市建设发展过快 ,建筑设 计问题也 日益 突
出, 千城一面。 如何探 索出一个真正适合 当代 中国城市发展 的 视觉印记 , 如何体现 可持续发展 , 具有视 觉文化意义的城市形
生动化。
因此 , 城市形象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 , 塑造城 市形象有利于提高城市 的凝 聚力 。它能够唤起人们 自觉去维 护和提升城市 良好形象 的意识 ,从而更进一步的巩固城市的
发展 , 而 且有 利 于市 民塑 造 良好 的 社 会 素 质 , 并 达 到 物 质 与 精
统” , 也是这一座城市独有的财富。① 因此 , 城市特质越鲜明 ,
的生活品质具有积极作 用 ,使人们在美好而愉快的环境中更
好 的 生活 。
风格 , 才是做好城市形象 的关键所 在。
在国外 ,也有一些保护城市特色的国家和地区 ,比如法 国。 巴黎市政府规定 , 凡是房龄在 8 O年 以上的建筑如需改造 ,
综上所述 , 可见城市形象 的重要性。 而城市形象设计是 城 市发展建设的基础工程 , 并被 视为城市人力 、 物力 、 财力之外 的第 四资源 。④所 以 , 随着我国逐渐对城市形象 的重视 , 城 市
市形象更 突出、 更鲜 明、 更有意义 , 使我们 的城市发展更美好 。
注释 :
①②③成朝晖. 人间 ・ 空间 ・ 时间——城市形象 系统设计研究 . 中 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2 0 1 1 年版 , 第. 2 2 页大学 出版社 , 2 0 0 2 年版 , 第2 页.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初探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初探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71000西安曲江大明宫投资集团有限公司710016摘要: 本论文旨在初步探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
地域性设计是将地方文化、环境、历史和社会特征融入规划过程的重要考虑因素。
本文将介绍地域性设计的概念和意义,并分析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重点讨论地域性设计的要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社区参与、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提出地域性设计的实践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要素的有效融入提供参考和指导。
I. 引言地域性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强调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和利用地方的地理、气候、文化和历史等特点,以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先,地域性设计能够考虑地方特点,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文化和历史特点。
地域性设计能够充分考虑这些地方特点,从而在城市规划中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通过充分了解和利用地方特点,城市规划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条件;其次,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例如,城市规划可以考虑保留自然景观、绿地和水体,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地域性设计重视对城市的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保护历史建筑、古迹和传统文化景观,将城市的过去与现在相结合,创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氛围。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还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地域性设计注重社会互动和共享空间的创造。
通过合理规划街道、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城市规划可以为居民提供交流、休闲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这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交互动以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地域性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通过注重建筑设计、景观规划、交通组织等方面,城市规划可以营造出独特的城市魅力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二、地域性设计要点的探讨地域性规划设计是一种注重考虑地方特点和环境要素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法,它旨在创造与地域环境相协调、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
对城市发展中的“旧与新”的思考
对城市发展中的“旧与新”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日新月异”,加剧了对城市景观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破坏,旧城保护问题日渐突出。
文章以苏州平江路老街道更新改造为例,在进一步明确旧城保护的价值与意义的同时,深层次地探讨如何以一种“小规模改造和有机更新并举”的方式来保护平江老街区,再现江南吴文化的对策,使城市中的老街区再次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关键词:老街区;传统文化;环境景观;有机更新;小规模改造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thedamage of the city landscape and street area with historical culture was accelerated. the problem of old city protection is gradually obvious.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pingjiang old district reform as an example, with further ascertaining the value and meaning of old city protection, a kind of ”small scale reform and organic update” is studied to protect the old street area of pingjiang so as the “wu culture” could be reappeared, all which could make the old streets in the city once again become new landmark of the city.key words: old street district; traditional culture; environment landscape; organic update; small scale reform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筑更新交替不断,旧有城市文化和全球趋于雷同的新钢筋水泥建筑的冲突日益明显,“千城一面”、“千楼一面”,城市无特色、无文化、看不出故乡韵味,这些状况让我们感到迷失和迷惘……在如此环境下,对城市仅剩下的一些老街区,是毁灭还是保留,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来看待,何种方式来协调这种新与旧的冲突,让城市居民在这样一个更替的年代保留一丝怀念,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历史文化瑰宝,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域特色融入现代街景空间的设想——以朔州市雁门街景规划设计为例
街景 特色是 城市内在素 质的外部 表象和城市个性 的综合体
现 ,不 同的街 景反 映出不同的地 域文 化特征和在特定条件下 的
艺基本未变。即平面形 式为 “ 前店后院”前店 以两层为主 , , 立面
造型则 由一层为木 窗门店 面形式和二层为格栅形式 相组 合。古
不同社会 生活场景 ,体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 的物质追求和精
h 。 m2
() 1 雁门街要体现什 么样 的风貌和特色 , 为城市贡献什 么样
的景 观 ?
( ) 门街应定位于何种城市功能 , 2雁 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及
发挥综 合效益? () 3 雁门街 的交通如何合理组织? ( ) 门街应体现何种景观风貌和景观环境? 4雁
2 朔州 旧城街 景特 色研 究
S IT C F R A I ND V L P E T&E O O Y C- E H I O M T O E E O M N N CN M
文章编 号:0 5 6 3 (0 1 1- 12 0 10 — 0 3 2 1 )3 0 7 — 3
21 年 0 1
第 2卷 l
第 街 道大多都保持 了这种风貌 , 大 朱 尤其
在 当代乡村住宅 中仍秉持此种风格 。
神需 求。 但如今城市的街景空间正 逐渐失去多样性 、 地域性等特
色, 有人 曾用 “ 零识男 ” U一词生动地形容如今城市 的雷同现象。本 文将 以朔州市朔城 区雁 门街景规划为例 ,详 细介绍如何将地域 特色融人 街景空间 中, 营造 出能让人 重新 找 回归属感 、 向感的 定 空间环境 , 形成融洽稳定 的社会关系 , 增强环境魅力和提升城 市
务 、 饮 娱 乐 、 憩 活 动 为 一 体具 有生 活气 息 的景 观 商 业 街 。设 餐 休 计 中 突 出地 域 文化 特色 , 化绿 色尺 度 和 以 人 为本 的 概念 。街 道 强
如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
如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在当今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法宝。
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不仅能够为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呢?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是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的基础。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民俗、艺术、传统技艺等文化元素。
我们需要对这些元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找出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部分。
比如,某些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挖掘其古代建筑、遗址、文物等;有的地方以独特的民俗风情著称,如传统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习俗等;还有些地方拥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像民间音乐、舞蹈、戏曲等。
以四川的阆中古城为例,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深入挖掘了其三国文化、风水文化等内涵。
通过修复古建筑、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将这些文化元素生动地展现给游客,让游客在游览中深刻感受到阆中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在挖掘地域文化内涵的同时,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许多地域文化正面临着失传和被遗忘的危机,我们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这些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博物馆、文化馆等机构,对地域文化进行收藏、展示和研究;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文化传承,如传授传统技艺、举办民俗活动等。
云南的纳西族东巴文化,为了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不仅建立了东巴文化博物馆,还支持民间的东巴文化传承者开展教学活动,使得这一古老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也为当地的文化旅游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还需要创新旅游产品和体验方式。
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我们需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发出具有创新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
比如,可以开展文化主题的研学旅行、手工艺体验、民俗生活体验等活动。
在浙江的乌镇,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江南水乡的美景,还可以参与蓝印花布的制作、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观看水上戏曲表演等。
2023最新-关于工匠精神的议论文(优秀8篇)
关于工匠精神的议论文(优秀8篇)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关于工匠精神的议论文(优秀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工匠精神议论文篇一“工匠精神”这个词汇,在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后,成为中国发展语境中的重要概念。
众所周知的是,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如果没有“工匠精神”,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世界著名品牌的。
培育精益求精、消费者至上的工匠精神、工匠制度和工匠文化,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
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人从来都不缺少工匠精神,古代我们有鲁班,近代我们有很多的老字号,如同仁堂、云南白药、茅台酒,现代我们有华为、中国高铁等世界著名品牌。
但我觉得,中国古代、近代的工匠精神,留传下来的大多是美好的故事而不是世界著名品牌;现实中一些留传下来的老字号,不是在发扬壮大,而是后继无人,品牌的声誉和美誉度在变质、消失;在当代世界著名品牌榜中,来自于中国的品牌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现实。
于是一些人转而认为,不是中国人缺乏这种精神,而是中国不适合这种模式。
工匠精神在当代,只适合于高成本高收益的产品和服务项目。
如宝马汽车,因为高价格、高收益,所以适合于生产商付出高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成本去精雕细琢。
反之,在人均收入较低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国人消费水平处于贫困或温饱状态,他们不愿也不能购买高质高价的产品和服务,企业自然会选择低质低价、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
我对这种意见的批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对应着消费的档次,但是与有没有精益求精、消费者至上的工匠精神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
在古代和近代,中国人都很贫困,但是其工匠精神来自于哪里呢?现在中国人的需求结构正往高级化方向迅速地升级,据《中国日报》报道,20xx年中国消费者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总计1168亿美元,这笔消费占据了全球高端产品消费总量的46%。
城市化进程中村落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和建议
城市化进程中村落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和建议在城市化的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村落的历史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那些承载着先辈智慧和记忆的古老村落,有的在岁月的侵蚀中逐渐凋零,有的在城市化的推进中被拆除重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也随之消逝。
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村落的历史文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村落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是地域文化的鲜明标识,也是人们情感寄托和精神家园的所在。
村落中的古建筑、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无一不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比如,那些古老的祠堂、庙宇,见证了村落的兴衰变迁,凝聚着家族的血脉亲情;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展现了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审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庙会、舞龙舞狮等,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村落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方面,随着城市的扩张,许多村落被纳入城市规划范围,面临着拆迁和改造的命运。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化遗迹被无情地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商业街区。
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流动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村落中的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的土壤。
年轻人纷纷涌入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导致村落空心化现象严重,传统技艺后继无人,民俗文化也日渐式微。
为了加强村落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村落历史文化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将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同时,加大对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古建筑的修缮、传统技艺的传承、民俗文化的保护等方面。
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村落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有关村落历史文化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还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习题参考答案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习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1章旅游资源概述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请说明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基本属性。
答,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在英文中又被称为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其本身既包含能刺激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各种因素,又包含决定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能否实现的一系列中介条件,是一个内涵极为广泛的概念。
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如下,? 旅游资源具有客观存在性,? 旅游资源具有激发旅游者动机的吸引性, ? 旅游资源具有动态发展性, ? 旅游资源具有综合效益性。
2,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旅游资源的特点如下,? 吸引性,? 区域性,? 多样性和综合性,? 季节性和时代性,? 永续性,? 萌生性。
3,旅游资源的分类应遵循哪些原则,答,应遵循下述原则,,1,同质性原则,,2,差异性原则,,3,递次性原则,,4,简明实用性原则。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4,旅游资源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答,由于旅游资源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因而分类的标准也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分类标准有,,1,成因指旅游资源的基本成因与形成过程。
,2,属性指旅游资源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等。
,3,功能指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活动需求的功用与效能。
,4,时间指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据此可将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5,其他例如,开发利用情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都可作为不同目的与要求的分类标准。
案例分析参考答案1,人文旅游资源古典园林,故宫,,文学艺术,相声,,文物古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饮食与购物,王府井,,民族风情,四合院,,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2,自然旅游资源生物景观,香山红叶,第2章自然旅游资源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答,基本类型如下,,1,地质地貌景观旅游资源,,2,水域风光旅游资源,,3,大气与太空景观旅游资源,,4,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2,试说明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含义和成因。
地域建筑文化与城市特色保护——写在《南方建筑》创刊30周年之际
貌 ( a n s s me e sl
ofLig n chi t dicus n an ar t ec ur e s ses ho w t o
张 松
Z hang Song
摘耍
在 《南 方 建 筑 》 杂 志 创 刊 3 周 年 之 0
岁 月如 橙 .光 阴 似 箭 辖 眼 问 , 《南方
建 筑 》杂 志 已 " T J 0 年 7。 1 31 . 岭南  ̄ 周 IE j 3 9 年 建 筑 前 辈林 克 明 、奠 伯 治 、 郑 祖 良 等 先 生在
7 城 市 与 过 去 的 关联 性 ,带 给 生 态 环 境 、 地 域 文 化 、 国 土 景观 的剧 烈变 化 。 加 上 过 度 地
* 海 同 济城 市 规 划设 计 研 究 院科 研 项 目 .项 所 带 来 的 负 面 影 响 做 了粗 浅 的剖 析 。 这 么 多 上
目编 号 :K Y一2 1 一A 6。 0 1 0 中田 分 类号 文 献 标识 码 T 一 0 u 8 A 年过 去 了 .建 筑 文 化 的地 域 性和 城 市 特 色 的
创作等 方面产生过 广泛的影 响。近年来 。
重 的城 市 问题 。 这 其 中 作 为 城 市 化 结果 的 城
《南 方 建筑 》通 过 召 开 岭 南 建 筑 与 文 化 学 术 市 空 间形 态 ,它 的 空 洞 化 、 单 调化 问题 .也 研 讨 会 、 出 版 岭南 派 建 筑 大 师 夏 昌 世 、 林 克 就是 通 常 所说 的 “ 千城 明、 余 _ 南 、 莫伯 治 等 建 筑 思 想 研 究 专 辑 等 现象 也 越来 越 严重 。 鲎
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研究
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研究作者:袁伟强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12期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老旧城区的房屋拆迁也越来越多,因为,在城市发展中古建筑的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遗留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重要研究材料,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现状的分析,就如何现实在城市发展中做好保护古建筑的工作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城市发展古建筑古建筑保护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房地产业的火爆,最终不得不扩大城市规划区,商业开发将老城区改造重建,同时为了减缓城市压力,周边地区也并进城区,在这一过程中,致使一部分古建筑在城市建设中遭到破坏。
如何协调好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兼顾好古建筑保护,通过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保证两者同时进行,最后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古建筑泛指着现存的各级各类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街道、村落及城市旧城区。
它是我国五千年沉淀下来的物质财富,是古代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好比北京的万里长城,那样的气势磅礴;苏州的园林,那样的精巧细致;长沙的岳麓书院,那样的书香满地。
古建筑蕴含着许多技艺,技巧和经验,是现代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是前人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
古建筑也是人们文化交流的重要产物,例如敦煌莫高窟,它从丝绸之路开始经历了数个朝代,将大量的书籍、壁画、诗经保存下来,让后人了解到了每个朝代的文化特色。
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古建筑的保护措施实施的十分困难,古建筑消失的同时也是的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并对城市经济也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在城市建设中对古建筑实施保护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现代我国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保护现状1.缺乏古建筑保护意识许多地区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不高,相关政府部门并没有对古建筑的保护采取行之有效的建设规划和措施,过度强调现代化城市建设,文物保护单位资金缺乏,基层文化文物部门对古建筑的保护有心无力,导致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得不到积极的保护,反而加速了古建筑的损坏。
地域性建筑
地域性建筑——文化因素与生态因素的统一10级城市规划二班赵东1103400222摘要:分析地域化建筑的生态特征和文化特征,总结出地域性建筑中适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因素以及利用现代生态技术手段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地域性建筑的方法。
关键字:地域性;建筑;文化;生态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地域性及特色,是在几十年、上百年乃至更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它与生成它的母体(如部族、乡镇、城市)及其自然和社会的因素有着长期和复杂的关系。
而地域性建筑是一定时代和地域内经济、文化、技术、观念意识的综合体现和较为集中的表现。
在它们的身上往往记录着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或民族性特征,并记录了不同意识(包括政治意识和社会文化意识)之下形成的审美样式。
它们是特定地域中与其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需求相适应的构造物。
随着人们面对不断增长的趋同性和全球化的巨大压力,愈来愈多的人们认识到地域特性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地区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朴素生态学原理和各种适用的地域技术,也使我们在反思传统的发展模式之余,从传统的地方智慧与当前面临的危机中寻求蹊径,探索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地域性建筑的成因1地域性的概念“地域”是指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
广义的地域性指与一个地域相联系或有关的本性和特征,它涵盖了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方方面面的特征,城市与建筑的特征也包括在内。
“地域性”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强调地域自然环境(如地理、气候、资源等)的特殊性与一贯性,也强调文脉,即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一贯性。
2 地域性对建筑的影响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建筑的地域特色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来源于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在中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不同的地域的建筑风格形式:如西北黄土高原有冬暖夏凉的窑洞、西南山区有依山就势的吊角楼、阴湿多虫蛇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干阑式”民居。
浅析岭南古建筑传承与保护
浅析岭南古建筑传承与保护摘要:岭南文化是中国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多姿、多彩的岭南风格建筑则是岭南文化重要的外在体现。
为了做好岭南古建筑的传承与修复,创建广东省岭南古建筑文化研发公司,将成为国内首家以岭南古建筑研究、整理、修复及创新于一体的权威性、代表性研发设计机构。
为了更准确地对公司今后发展进行定位,更加有计划地做好公司的市场开发和经营,借助这次在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学习的机会,我们小组决定以岭南古建筑的传承和修复为题目完成一篇商业计划书,一方面是为了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关键词:岭南文化;古建筑;保护;传承1、项目背景及文化岭南文化是生活在岭南地区的人们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岭南风格建筑则是岭南文化外在的重要体现,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建筑需要修缮和翻新才能继续使用。
为此,本项目公司以传承和保护岭南文化为出发点,通过为岭南风格古建筑业主提供专业的修复设计、咨询服务,以及相关服务,尽量延长这些建筑的使用年限,并为不断兴起的仿古建筑提供咨询、规划设计服务。
岭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
中国岭南地区在早期拍印的几何图形印纹陶器,就与中原花鸟虫鱼人物装饰的花纹不同。
由于地处湿热的南方,作物以水稻为主,过着火耕水耨,渔猎捕捞生活。
习俗上,喜食鱼和各种蚌蛤贝类,蛇、虫、鼠亦视为美食;习水性,善用舟,断发纹身,住干栏式住宅;笃信巫鬼,以鸡卜凶吉。
在夏朝时,中原的影响已达岭南。
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来自南海的龟甲、海蚌,证明为当时岭南贡物。
在广东,现亦发现属于西周中原所产形制相同的铜盉、铜铙,东周铜钟,春秋铜鼎。
在春秋时,由于楚国强大,对岭南已实行有效的控制。
秦始皇时统一岭南,大量移民,经赵佗努力,使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得到很好融合。
茶山镇增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对旧村去留问题的初步思考
茶山镇增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对旧村去留问题的初步思考摘要: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现状旧村的改造问题日益凸显,不但涉及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村民利益、配套设施完善等问题,更在“规划先行”原则前,在规划层面对旧村改造提出了更深远的思考。
在东莞市,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下属各镇仍存在大数量的旧村,有些旧村位处片区中心或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考虑到远期规划,在规划上直接将旧村规划为商业金融用地、居住用地等具备发展潜力的地块,从而破坏了旧村固有的特色。
随着城市的发展,旧村改造确实具有较大的必要性,但是旧村本身也是体现一个城市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更有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存在,对于是否“一刀切”,在规划层面工作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关键词:控规调整;旧村改造;重点问题;规划应对引言茶山镇是东莞市下属的镇街之一,增埗片区位于茶山镇西南部,北隔寒溪河与茶山镇中心区相望,西与东城温塘——桑园产业片区相邻,规划的桑茶快速路穿越片区,可便利到达市区与生态园。
距离茶山镇政府约2.5公里,距东莞火车站约4公里。
2016年,茶山镇启动了《茶山镇增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称增埗片区控规)的调整工作,在调整过程中增埗片区控规恰好遇到旧村去留的问题。
增埗片区控规在早期编制时,由于没有考虑到旧村保留和改造问题,规划的支路把原有的卢屋村四分五裂,严重破坏了卢屋村本来的空间肌理,可以说是从规划层面把卢屋村“抹掉”。
而在本次增埗片区控规调整过程中,我们对增埗片区卢屋村保留问题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也为下来针对旧村予以保留还是进行拆除改造提供了一些经验。
一、卢屋村情况(一)卢屋村在原增埗片区控规情况增埗片区控规于2009年编制完成,片区的功能定位是通过工业与居住的协同推进与相关设施的配套完善,打造“茶山生态离岛,工业发展与住区建设并重、服务功能完善、具有独特滨水景观和人文特色的综合性城市功能片区”。
卢屋村位于增埗片区中部位置,原增埗片区控规将卢屋村分属到了居住小区及公共中心两个功能区,用地性质大致分为居住用地、商业金融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及公园绿地,通过规划路与周边功能区进行衔接,但是规划路主要通过横穿卢屋村的形式进行铺设,破坏了卢屋村原有的空间肌理。
建筑让城市延续记忆
建筑让城市延续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精神与灵魂。
而建筑作为物质载体,是城市文化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承载城市记忆的重要符号。
是一个民族赓续绵延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有人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看看一个城市的建筑,就能感受到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听到它们为我们讲述的这座城市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故事。
建筑传承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试想,如果北京没有了长城、故宫、四合院,再多的高楼大厦也无法展露这个城市的神韵。
无数的城市史告诉我们,城市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
在历史文化保护的进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内容,城市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高楼大厦、立交桥、高架路,而是要求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城市的记忆无疑是一种复杂的组成。
地形地貌、森林水力、河流山脉、居住形态、建筑遗址、公共场所、文化气质、民族情调……这些是形成一个国家和民族认同性、构成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
然而,盲目的建设和更新却往往割断历史的文脉。
张掖是119座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甘州府志》记载:甘州城原是“连片苇溪,半城塔影,遍地古刹”之处,这说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佛教是非常盛行的,据说当时张掖建有金、木、水、火、土五塔,可完好保存于今的只有土塔与木塔了。
今天仍然装点张掖大地的唐代西来寺,西夏大佛寺,明代钟鼓楼、粮仓,山西会馆、民勤会馆等历史遗迹,这些城市的名片,无不展现着甘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城市魅力顿增。
面对此,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守护好,让这些古建筑在河西大地靓丽夺目,熠熠生辉,为张掖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
今天,只有在经过了无数教训和挫折之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复杂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各要素所具有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它们饱含着从过去时代传递下来的信息,是历史记录的真实载体,文献记载无论多么动人有趣,在客观上都不可能比得上历史遗物的真切实在。
城市开发建设应体现特色文化的内涵
同样 的屋顶形式 、 同样 的立面划分 、 同样 的门窗材料使得建筑建构 同质化 , 近而导致城市建设 同质 化, 在新的城市建设中, 很少关注历史文脉的延续 , 很少从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上去把握. 官员关注的是 城市 的使用功能 , 城市 的现代效率 , 改造城市过程 中对 G P增长 的刺激 , 中间还免不 了政绩 的需要. D 这
富于活力 ; 与此 同时 , 问题也暴露出来 了 : 缺乏个性 , 似曾相识. 长期 以来 , 人们 只看重城市的使用功能 ,
只关注城市物质性 的一面 , 比如城市 的居住 、 办公 、 交通 、 水电、 商业网络等, 这些都极其重要 , 必不可少,
但城市还有其精神性的一面, 即它的个性 、 历史 、 传统 、 习俗 、 记忆 , 以及特有 的美感 , 人们对此重视不够. 在城市的“ 改造” 片面服从城市使用功能的需要 , 中, 忽视精神 的内涵与价值的保护和开发 , 城市原有的
收稿 日期 :07— 3—1 20 0 9
作者简介 : , 6 年生 , 男 18 9 副教授 , 保定市 , 10 0 02 7
维普资讯
河 北 建 筑化 , 尊重人 居 , 也是 我 国优 秀 文化 的特点 之一 . 以 , 这 所 在进 行城 市营造 的时候 , 先应 首
开发商关心的是盖房卖房 , 愈快愈好 , 愈新鲜愈好销. 一些工程人员则缺乏人文视野与思考. 这就不免陷 入一味追求时髦和简单的相互抄袭. 这便是 当前 中国城市趋 同化 的症结. 提城市精神文化 , 就套用一大堆时尚的文化名词 , 却体现不 出 自己城市的独特精神文化 , 出现 了 精神文化同质化. 这些 同质化的城市精神文化不是某个城市 自己所独有的 , 而是 每个城市共有 的, 共有
城市更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更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更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城市更新、城市保护、城市利用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对城市更新改造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更新改造问题对策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成片的老城区被更新,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并且这种势头还在不断升温。
我们在为取得的成就感到欢心鼓舞之余,也应该注意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将有可能给我们的城市留下历史的、永久的遗憾和创伤。
1城市更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1.1超大规模拆迁和超大规模建设《北京宪章》指出:20世纪是一个“大发展”和“大破坏”的时代,人类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破坏,已经危及自身的生存,“建设性破坏”始料未及、屡见不鲜,对老城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倒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简单、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随之灰飞烟灭,永远的消失了。
我国城市建设正在经历一场砸烂一个旧世界,开创一个新世界的“文革”。
这种更新方式会给城市留下永久的遗憾和创伤。
1.2城市的特有风貌消失,城市走向雷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
但是由于各地“追风”现象十分严重,效仿和追大潮成为时尚,使城市更新中出现了雷同,城市正在被克隆,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建筑正在失去个性和灵魂。
1.3城市的文脉被切断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着的低水平的、低层次的简单城市更新不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文脉,使城市的文脉受到破坏和人为的割裂。
2城市更新改造中问题产生的原因2.1落后的城市更新改造的理论和观念我国在城市更新与保护的研究方面的理论研究上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套完善的理论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开发中地域建筑特色的去留
【摘要】在今天大规模的城市开发过程中,“千城一面”现象极为普遍。
历史建筑大量被拆毁,城市的地域特色正在逐渐消失。
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剖析了其中的原因,并试图从保护历史建筑、彰显地域特色为出发点,提出了提取建筑符号并融入到新的建筑中,以保持城市地域特色的观点。
【关键词】城市开发、地域建筑、特色、去留
TheRegional Architecture’s Features Maintain Or Remove in Developing City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ve developing of city ,that “thonsands of the city have the same face” becomes a common phenomenon.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were damaged, the characteristics regions of city are gradually disappearing.The writer ananlyzes the reasons through the phenomenon , proposes a veiw that by collecting building symbolsandadd them to the new buildings to maintain the city’s region characteristics, attempt to protect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district features.
【Key words】urban developing, regional architecture, features, maintain or remove
1. 引言
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建筑则是时代的印记,地域的符号。
我们回顾建国10年北京的10大标志性建筑,它展示的是年轻的共和国的高度自信,威严而庄重,恢宏而大气。
而崇尚个性化、多元化的今天,北京的鸟巢、水立方、大剧院、央视大楼等标志性建筑则开始从庄重走向“新奇”,甚至怪异,它标志着城市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同时也表明开放的中国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和包容。
人是城市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造者,城市文化也是一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动态概念[1]。
但是,面对今天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我们的传统建筑正在被推土机的轰鸣所湮没,地域文化正在逐步被蚕食,大部分城市开始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城市
的地域特征正在逐步消失。
难道说,我们的决策者和建设者正在一步步的蚕食城市固有的地域文化?坦诚的讲,这是不公的。
那么,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保存建筑的地域性,使城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呢?
2. 地域建筑概述
建筑具有地域性特征,要与当地特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相适应。
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
从建筑外部造型到建筑内部装饰, 无不显示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艺术水平、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及社会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2]。
优秀的建筑作品使能够赋予建筑环境以不同的内涵, 并渲染出特定的环境氛围, 形成不同的场所,表现地域与场所精神。
建筑设计与创造应该具有地域性与历史性。
建筑师在深入分析地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从形式、体量、空间、材料和气质等方面,获得一种情感上的归属和认同感,使建筑成为历史传统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的传承和延续。
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也是区别于其它地区的标志,如湘西吊脚楼、福建客家土楼、陕北窑洞(生土建筑)……但似乎我们总是很恋旧,一提到地域建筑、传统建筑,总是会想到这些坡屋顶。
建筑对一代人是一种文化记忆,是一种乡愁理念。
失去了一代人熟悉的城市建筑,便会失去一代人的文化记忆、故乡情结。
熟悉的建筑的消失,就如同失落了对生养之地襁褓般肌肤相亲的温暖气息。
这或许是人们慨叹城市文化失落的心理情结。
其实,文化是在不断地消失,但也在不断地创造的。
我们生活的时代在与时俱进,同样我们的建筑文化也在与时俱进。
3. 城市开发与地域建筑的关系
一个城市有别于其它城市的标志,除了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外,建筑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在今天日趋猛烈的城市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城市的地域性正在逐渐消失,传统的建筑符号正在一步步的消亡,代之以钢筋混凝土大厦,建筑与城市的雷同性趋势日益明显。
那么,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才能既使城市有机更新,又保持其地域特征呢?笔者以为要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3.1 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建筑,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底蕴,是城市历史的见证。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建筑往往成为城市的标志和名片,如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等。
随着社会历史保护意识的迅速发展,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在我国正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
我国大多数城市历史建筑众多,在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过程中,需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3.1.1 政府通过立法和组织专业人员对城市作拉网式排查,建立完备的历史建筑档案和数据库[3] 。
同时对历史建筑按照形式、风格、历史和人文等进行分级分类,以确定不同的保护标准。
3.1.2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制定历史建筑地区保护规划,划定“绝对保护区、建筑控制区、风貌协调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维护和修缮[4]。
以体现有别于其它城市的地域性。
3.1.3 有必要为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立法。
着重加强对破坏、损毁优秀历史建筑行为的惩处。
使其具有威慑力,从而起到保护历史建筑的作用。
3.2 提取地域建筑符号,融入到新建筑中。
除了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地域建筑元素的提取,使其融入新建筑中。
简单地说,建筑符号就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形态。
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中,将建筑的整体或某一局部、细部符号化,使之成为符号来表达一定的意义,这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江南的白墙灰瓦、皇宫的琉璃飞檐,形成极具特色,又区分鲜明的建筑符号。
“千城一面”早已令每个城市的市民感到不满意,哪怕不是为了城市美观,人们也需要用识别性更强的建筑来为自己的城市确定坐标或方位。
当人们意识到黄墙黛瓦和飞檐雕花的价值时,它们已经无处可寻。
将建筑转化成符号,不仅对于专业人员,而且对于广大民众都有深远的意义。
建筑是各方面动因的结果,是各方面原因的综合反映,包括政府的政策,业主的目的,群众的愿望,设计师的水平,还有地域和民族的差异。
城市建筑符号的体现应该从城市整体规划入手,要减小城市中心居住密度,在旧城改造中尽量保留已有优秀历史建筑。
此外,在新建筑设计中,要融入经抽象的建筑符号,形成城市新的地域特征和建筑文化。
西安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它的整体建筑风格势必要体现历史的延续;但西安同时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它的建筑风格也要体现时代的特征。
这就需要在历史和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中国工程院张锦秋院士成功的找到了这样的锲入点。
因她而成的“新唐风”建筑成为西安新的标志,她把古典的建筑元素、现代的材料和工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在我国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时代赋
予城市建筑沉重的历史使命。
今天的建筑要能够承接城市历史,启发城市未来。
只有这样的建筑才真正对得起城市,对得起土地,成为代言城市灵魂之作。
4. 结语
社会在发展,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巨大的诱惑力、影响力已经打破了地域文化个性赖以生存的地域空间界限、文化界限,交通信息的便捷更是助长了这种趋势。
城市开发中,既要保存城市已有的建筑文化,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同时也要在新建筑中留存历史的记忆和符号。
文化是在不断地消失,但也在不断地创造的。
新的建筑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创造,地域建筑符号如能在新的建筑中得到良好的体现,使建筑自爱与时俱进的同时又保持地域个性,那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永谊. 关于城市文化的随想/szx/zxtx/2009-01 T276566.shtml
[2] 秦维宪. 历史建筑保护存在三个不足[J].新民晚报,2009-02-07
[3] 崔勇. 冲突与交融的文化焦虑[J]. 华中建筑, 2008(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