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理实一体化教材架构与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1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1]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就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室和实训室一体化,教师和师傅一体化,学生和徒弟一体化以及教材和职业标准一体化。

该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通过设定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2]2.1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解决了传统的分段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训练不衔接等弊端;特别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既能使教学场地被充分利用,又能使有限的教学时间被有效利用,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

2.2能有效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实际操作技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直接学到并掌握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使得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实操技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3能将抽象的理论教学合理有效地融入到具体形象的实践操作中去,这样学生可以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知,并将感性认知阶段自觉地过渡到理性认知阶段,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掘了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4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水平,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去学习新知识、先进的技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此来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从而不断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

3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3.1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特色教材的建设3.1.1必要性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特色教材的建设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大环境下,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改革与探索,更是备受关注与重视。

本文将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意义以及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实践等方面展开讨论,探究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与意义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既能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又能够掌握操作技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力途径。

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感受和体验知识、技能的应用和实际效果,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而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环节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从而锻炼出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要求他们掌握实用型的技能和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正是能够针对这一需求,使学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通过实践,学生深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应用效果,能够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实际,形成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逐渐从“强化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体发展”转变。

本文通过研讨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了此模式的内涵和实施策略,并探讨了其对高职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一、引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实践,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能够不仅仅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综合素质,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这些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1.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应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项目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还应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3. 提供多种评价方式。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不够准确。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校应提供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估、实践报告、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等,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高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2. 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具备实践能力的学生更容易适应和融入社会工作环境,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的就业创造更好的机会。

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围绕展开,首先介绍了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定义了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讨论了设计与实施、实践效果评估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提出了启示与建议。

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为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改进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促进了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国内外现状、设计与实施、实践效果、问题与挑战、总结与展望、启示与建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模式。

随着社会对高职类毕业生综合能力需求的不断提升,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旨在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于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以及评估实践效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定义、特点以及设计与实施过程,分析实践效果并总结问题与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分析其对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影响,为提高高职类理实一体化教育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策略。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了解不同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定义和特点,理清各种模式的优缺点,为我国高职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高职类理实一体化教育领域的经验和成果,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混合进阶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混合进阶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国储运网H t t p ://w w w .c h i n a c h u y u n .c o m本文提出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探索实践线上线下混合进阶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的培养,为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主干课,课程内容包括施工组织和概预算两大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即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

1.课程教学的痛点问题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范围广,存在教学与工程实践应用脱节的问题,学生自己较难建立知识框架体系。

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缺乏工程现场实践经验和工程全局意识,缺乏工程思维训练,思维格局受到局限,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传统讲授法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参与度较低,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差,主动表达交流意愿低。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探索适应新工科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解决上述痛点问题提供了新思路[1,2]。

2.混合进阶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不断迭代进阶的学习过程[1,3]。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搭建符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的支架,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运用将理论知识内化,并从实践中习得一定的工程实际应用经验,经过再认知、再实践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改革,实施“理论+实践”“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设计,经过探索与实践,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进阶式“理论知识学习→案例应用学习→情境问题学习→实践应用训练→拓展学习”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4],见图1。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研讨,探讨该模式在教学中的意义和背景选择。

正文部分则从具体内容、实施效果分析、案例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讨成果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最后结论部分提出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和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展望。

通过深入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意义”、“具体内容”、“实施效果分析”、“案例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教学改革”、“启示”1. 引言1.1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意义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推动教育教学内涵的提升。

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是割裂的,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存在隔阂。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则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获得理论知识,又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讨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操作、项目实训等教学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讨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这一教学模式的探讨将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主题选择背景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S c i e n c e & Te c h n 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呜
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韩 素 贤 ( 包 头职 业技 术 学院 电气 工程 系 , 内蒙古 包 头 0 1 4 0 3 0 )
【 摘 要】 高职 高专理 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 育的发展 趋势, 是突 出专业技 能训练 的有效教 学模式 。实施理 实一体 化教 学必须要
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 就是理论 教学 和实践教学一体化 . 教室和实 训室一体化 . 教师 和师傅 一体化 . 学生 和徒弟一体 化以及教材 和职业 标准一体化。 该教学模式 突破 了传统 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的 现象 , 教学环节 相对集 中 . 更 能提 高教学质量 和教学效率 . 体 现了高等
职业 教 育 的 特 色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能充分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 用和学生 的主体 3 . 2 . 2 教 学 目标 作用 教师通过设定教学 目标和任务 . 让 学生在 “ 学 中做” 和在 “ 做 中 教学 目标应包括知识 目标 、 技能 目标和素质 目标 。 学” . 这样更 能激发学 生学 习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 3 . 2 . 3 教学 内容 教学 内容是教学活动 中传递 的主要信息 . 它包括师生在教学 过程 2 高职 高 专理 实一 体 化 教 学 模 式 的 优 越 ・ 眭圄 中的实际活动 的全部 内容 . 其 中教材 内容是重要组成部分 2 . I 打破了传统 的教学模式 和评 价体系 .解决 了传统 的分段式 教学 3 . 2 . 4 教学重点 、 难点 模式 中存在 的理论教学 和实 际操作训练不衔接等弊端 : 特别是通 过现 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难 点要根 代化 的教学手段 和教学方法 .既能激发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 据学生的实际 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来定 . 是学生难 以理解和掌握 的 又能培养学 生分析 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使课堂气氛 十分活跃 : 既 知识或技能技巧 。在实际 的教学 中要讲究突 出重点 , 详讲难点。 能使教学场地被充分利用 . 又能使有 限的教学时 间被有 效利用 . 使 得 3 . 2 . 5 教学过程的组织等 学生能够在学 中求乐 、 在乐 中求学 教学过程的组织是指在教学活动 中.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共 同活 动 在 人 2 . 2 能有 效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 教学相结合 .将实际操作技能融 入 员 、 程序 、 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只有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 才有助 到课 堂教学 中去. 在课 堂上学生可 以直接学到并掌握就业所必须 的操 于提高教学效率 . 并使得各种教学方法在相应的组织形式 中被有效地 作技 能 . 使得学生 的被动学 习变为积极 主动参与 . 极 大地调动 了学 生 使用 。 学习的热情 . 提 高了学生 的实操技能 . 符合高等职业教育 的规律 理实 3 - 3 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体 化教学模式对增强学 生的专业操作 技能和提高教 学效果具有 重 3 . 3 . 1 教 学 方 法 要 意义 。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根据 内容的不 同可以采用 多种 教学方法 和 2 _ 3 能将抽 象的理论教学合理有效地 融入到具体形象 的实践操作 中 教学手段 . 如: 去, 这样学生可 以从实践 中得 到感性认知 . 并 将感性认 知阶段 自觉地 1 ) 讲授法。 课 堂上 . 将项目 展 开以后 . 通过演示操作 学习完相关 的 过渡到理性认知阶段 . 有效地 开发 了学生 的思维能力 . 发掘 了他们 的 内容之后 , 进行总结并且引出一系列的概念 、 原理进行说明 、 分析 和论 学习潜力 和培养 了他们 的实际动手能力 . 使得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 的 证 . 依据教材 . 既能将重点突出 , 又能系统地 向学生传授知识。 提高 。 2 ) 项 目教学法[ 3 1 。该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以项 目为主线 、 教师 2 . 4 能有效 地提高教师的理实一体化教 学水 平 .并能在教学过程 中 为主导 、 学生 为主体 ” , 创造 了学生积极 主动参 与 、 自主学 习、 协作学 促使教师不断地去研究新 的教学方法 , 去学习新知识 、 先进 的技术 , 及 习 、 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 时更新 自己的知识库 . 以此来 满足教学改革 的需要 . 从 而不断地提 高 3 ) 任务驱动教学法 。该教学法以提出方案 、 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了教师 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 为主 的互动式 的教学方法 : 将再 现式教学转变 成探究式 学习 , 使学生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步与完善。

近年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热烈欢迎与积极回响。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意义及其实施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

1.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同时在实验室、实训基地中进行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项目驱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提前适应社会需求,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符合社会需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操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更容易融入社会和就业市场。

2. 提升教育质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僵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 推动教育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推动了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教学方式的转变。

体现“理实一体化”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推销实务与技巧》课程为例

体现“理实一体化”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推销实务与技巧》课程为例

创新 能力的培养 ; 教学 内容 主要 注重理论体 系 , 推销 的 实 战案例少 , 用性 、 应 实用性 差 , 能适应 目前 推行 的 不 “ 理实 一体化” 的教学方式 。③考试 方式机械 、 板 , 呆 缺
乏学生综合素质 的培养 。传统 的考试重理论知识 、 轻技 能 , 笔试 、 重 轻综 合素质考核 。考试 内容主要是 名词解 释、 选择 、 断 、 空 、 判 填 简答题等 主观题和客观题 。这种 类型 的试题 缺乏灵 活性 , 应用性 和实用性 比较 差 , 对学 生实践 能力 的培养造成 阻碍 ,不利 于发挥学 生的创新 力 。这些 问题 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学的特点 。为此 , 如 何 深化 对 高职课 堂教 学 的学 习内容 和 教学 方法 的改
现代职业教育 的理念 、 思想 和方法 。 在这种理念的倡 但 导下 , 作为原来高职市场 营销专业课程 的《 推销实务 与
技巧 》 其学 习内容 、 , 教学模 式和成 绩考 核 已不能满 足 以任务驱动 、项 目导 向的现代教学模式 对高职学生 的 要求 。其主要问题 有 : ①重 理论轻 实践 。原课 程往往 是 “ 黑板上讲推销 ”注重理论 知识 的讲授 , , 而对实践重 视 不够, 理论 与实 践 内容 相互之 问割裂 , 形不 成整 体 , 致
处于主导地位 。传 统的教学模式是 以教师系统讲授课 程学科体 系“ 知识 点” 目标 , 能训练也是为理解 、 为 技 掌 握“ 知识 点 ” 服务 , 知识点 和技 能点都是 “ 点状 ” 的且缺 乏有机联系 , 各个知识 点相对 比较散乱 , 无法将所学知
识有机 的系统起来 , 成一个知识框架 。而“ 形 理实一体 化” 的教学模式 以学 习情境为载体 , 师针对学生对专 ・ 教 业能力要素 的具体要求 , 从推销 的实 际工作需求开始 , 制订具体 的项 目任务 , 解具体 的操作 过程 ; 讲 在操作前

高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入 到各 门课程 中 , 理论教学 与实践 教学 同步进行 , 到了认知 使 达
水 平与实践行 为的一 致性 、 体现 了理 论与 实践 的融 合 , 理论诉 使 习,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 22 . 建立“ 师型” 双 师资队伍是 实现一体化 教学的关键 因为再完 美的计 划和项 目, 要靠 教师 去实施 , 教师无 法胜任
处理方式 :1先理论 后实践 ;2理论 实践交叉 , 大实训 课的课 程 与实践 课程有机 地统一 起来 ,避免 了学生重 复学 习和二次学 () () 加
地解决学生学 习中的理论 与实践 结合的问题。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
学, 边教边学边 做是实现课堂教 学中理论与实践有 机结合 的教学
或没有能力指 导 , 一体化教学也 就落空 。一体化师 资是指教师 副
高专业理论 和科研 水平又具 备娴熟 的操作技 能 的“ 师型” 双 师资
队伍。提高教师 的实践能力可 以通过组织理论教 师到工 厂进行 岗锻炼或 到实习场地 进行 实习 , 加技能 培训 , 参 或邀请 工厂一 线 技术骨干来学校帮 、 、 传 带等措施 。 2 一体化实训 装备建设是 实现一体化教学的核心 . 3 一 体化项 目 选取 的好坏往往关 系到教 学改革 的成败 , 而实 l 装备是 实现一体化 教学 的载体 , 它既考 虑 岗位 技能 的需 求 , 要 也
要 紧扣“ 引导” 二字 , 激发学生 创造性 思维 和创 新 能力 , 据不 依
的任务设计不 同的任务 清单 , “ 在 任务 单” 的引导下 , 学生 依靠 人与团队力量 完成学习任务。
改变理论考核 与实 践环节各 自独立考 核的方式 , 针对项 目工作任
务的完成过程与质量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评价 。 2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21 . 整合课程 ,建立一体化课 程体系是实现 一体化教学的前 提 教学计 划 、 教学 大纲是培 养人才 的纲领性 文件 , 是实 现人才 培养 目 、 标 组织教学活 动、 现职教特色的重要依据。 体 在制订教学 计划 和教学 大纲过程 中 。 我们根据 高等职业 教育 的特点 , 遵循理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T O N R) 、 断开延时定时器 ( T O F ) 。 次复杂的工作任务 , 不仅能强化学生 的专业能力 , 学 生的团队合作 、 沟通等 ( 接通延时定 时器( T O N) 指令在启用输入 为“ 打开” 时, 开始计 时。当前 社会能力也不断增强 , 分析能力 、 获取信 息能力 、 解决 问题的策略 等方法也 得 以提升。下面 以《 打铃器》 为例 来说明 ; ( 一) 演示
在( ( P L C 应 用技术》 课程 中, 通过使 用 S T E P 7一 M i c r o / WI N软件和程 序
开发试验环境 。 在完成项 目的过程 中学 习有关 的知 识和技能。通 过完成渐
3 . 定 时器指令 定时器指令 包 括 接通 延 时定 时器 ( T O N) 、 保 留性 接 通 延 时定 时 器
演示 : 将设计好的《 打铃器) P L C系统通 电, 按 下启动按钮 , 等待… ……
8: l 0响铃 。 3 0秒 后响铃 结束 ; 8 : 1 2响铃 , 3 O秒后响铃结束。
( 二) 分析
Q o . 0 以上程序运行 的结果是 : 当M 0 . 0=1或 M0 . 1 =1时 , 输出 Q o . 0=1高
要求 : 打 铃 器 又 叫 电 脑 自动 打 铃 仪 , 可 与电铃或音 乐电铃配套使 用 , 适
值( T x x x ) 大于或等于预设 时间( f r r ) 时, 定 时器位 为“ 打开 ” 。 启用输入 为 “ 关闭” 时, 接通延时定时器当前值被清除。 例 如: L D M 0 . 0
( 三) 讲 解
自学 时 , 告诉学 生要掌握 的问题 , 让学生 知道本节课我们 要学会什 么 , 习结束后 了解 自己是否 已经全部掌握 。对于 未掌握的知识 , 要 求学生记 录 于课 本 , 便于讨论解决 , 以及课下有针对性的补差。 在本例 中学 习了时钟读取指令 、 比较指令 、 定时指令 的部 分知识 , 学 生 可 以根据参考教材学 > - - 3 t  ̄ 关知识 , 达到熟 练应用的 目的。例如 通过时钟读

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与实践

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 G 4 2 3 . 3
文献标识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4) 1 0 — 0 2 8 1 — 0 2
化 教 材 时研 究 和探 讨 。
Ab s t r a c t : F a c i n g t o t h e t a r g e t i n g o f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q u a l i t y t r a i n i n g a n d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i t c e
关键 词:理实一体化教材 ; 编写思路 ; 实践应用; 注意事项
Ke y wo r d s :t e a c h i n g ma t e ia r l w i h t i n t e ra g t i o n o f t h e o y r a n d p r a c t i c e ; c o mp i l a t i o n i d e a ; p r a c t i c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ec r a u t i o n s
Va l ue Eng i n e e r i n g
・2 8 l・
理 实一体化教材编 写与实践
Co mp i l a t i o n a n d Pr a c t i c e o f Te a c h i n g M a t e r i a l wi t h I n t e g r a io t n o f T h e o r y n d a Pr a c i t c e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步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为深入研讨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举行了一场研讨会,以下对研讨内容进行总结:在教学模式的实施上,高职院校通常会开设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实习课程。

其中,理论课程主要是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培养学生理论思维和分析能力;实践课程则是以实验和操作为主,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技能培养;实习课程则是让学生到企业或机构进行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能力。

同时,高职院校还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机会。

通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分析,可以看到,该模式能够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课程和实习课程的开设,学生能够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和技能,掌握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竞争力。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并需要进行探索和解决,这将帮助他们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和交流,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4.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积极引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显著,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也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虽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实践环节安排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下:1. 增强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学校可以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和实践环节的设计。

高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中,学生通常会接受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高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高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高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高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在传统高职教育模式基础上,通过整合课程资源、拓宽教学方式、提高师资能力等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这种改革的背景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产业需求的变化,二是学生发展需求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更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却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

这与当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要求不符,因此高职教育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更加渴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高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对于学生、教师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服务;对于社会来说,通过高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

实施高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师资建设等。

首先是课程设置方面,学校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重新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设置实践课程的还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普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践知识的实际意义。

职业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和思考

职业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和思考
的有 效 结 合 、 会 贯 通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教 师 可 根 融 据 教 学 计 划 要 求 , 细 教 学 课 题 ; 课 题 中 理 论 拆 对
入实践一线 . 通过 各种渠道 , 广泛搜集学科 信息 和现场工作 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 ,力求使模 块 建设的成熟完善 。它应该是一个 开放型 的资源 库 ,随着知识 的不 断更新和社会需 求的不 断变 化 ,这个职业 教育学科 的一体化模 块库也将不 断调整和完善 , 要做 到真正打破理论课 、 试验课
学等 现代 教学手段 。实践教 学过程 中, 融实验 、 实训 、 职业技能鉴定 于一体 , 教师在实训 室可 以 边讲边练 , 使学生在模拟 l 厂的环境 下学习。在 丁
学 习过 程 中 , 学生 既 可 以对 照 实 物 学 习构 造 原 理 , 可 以进 行 实 际 的动 手 训 练 , 现 “ 我 学 ” 又 实 要
弋E N OG _ c H 0I Y I■■昏睡 暑tl 鏊 龟 I 鏊鹫
… 一 一 … …
I _ l0 0 l j_ l
职业学校理实 休化教学的探索和思考
江苏 苏剑宏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 内涵及特征
通过实 验手段演示工作 原理 ,然后 让同学们通 过 实际操 作吸收 消化 , 同学 们在生 动 、 动 、 使 活
和 实 训课 的 界 限 ,将 课 程 的 理 论 教 学 、实 践 教
与实践 的比例 、 教学手法 、 教学形式等根据 学生
以及 教 学 条件 加 以 调 整 以期 达 到 最 佳 的 教 学 效
果。
学、 生产 、 技术 服务融 于一体 , 教学 环节相 对集 中。理论教学在强调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 突出 应

基于双端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探究与实践

基于双端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探究与实践

基于双端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探究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双端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探究与实践。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双端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双端网络教学平台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案例分析以及教学效果评估。

结论部分总结了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优势,双端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展示了双端网络教学平台在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双端网络教学平台, 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 实践案例分析,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促进作用, 未来发展方向, 教育技术, 教学创新, 高职教育, 教育信息化, 教学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社会中基层技术和管理岗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高职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

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双端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双端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全面、学习方式多样等特点,为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旨在探究基于双端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探讨其优势和促进作用,为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的明确界定和分析,将有助于读者对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1.2 研究意义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与探索

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与探索

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与探索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已经在全国各个职业学校全面展开,但怎样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呢?作者从教学模式和方法、考核方式、师资团队、硬件设施及立体教材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希望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能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师资团队硬件设施立体教材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理实一体化教学已经在全国各个职业学校全面展开。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是指由师生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围绕工作(实践)任务的完成进行边教、边学、边做,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集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实训为一体,产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按照职业实践活动的要求来组织教学。

在时间上将学习项目在不同时段内完成;在空间上将教室与实验室,实习、实训场地结合形成专业教室;在教学方式上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融为一体,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项目。

怎样保证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呢?一、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能力较低,对专业课的学习感到困难等问题,专业课程教学应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性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

学生通过对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统一。

以《机电装调技术》为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法,以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常见的实例为情境:如电动机控制、交通信号灯控制、机械手控制等为载体和项目。

在具体项目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如果有问题,老师现场解决或在现场做理论讲解,较好地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使学生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

整个教学过程在实训室进行,采用由浅入深、逐次讲解,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际训练一体化的综合训练方式,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对于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高职教育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正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而展开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围绕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展开探讨,并对其中的重要意义、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意义1.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正是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

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求。

2.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将实际工作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3. 促进产学融合高职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紧密,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正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产学融合而进行的。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项目,并将项目的需求融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过程更贴合产业需求,从而更好地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1. 理论脱节问题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

一些学校过分追求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2. 实践环节单一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实践课程,但实践环节过于单一,缺乏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项目实践,导致学生对于实际工作的了解和技能培养有所不足。

3. 产学融合不够高职教育与产业合作的深度不够,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产业需求,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1. 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当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

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

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教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开始探索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从理论到实践,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方案。

一、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概念与意义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指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资源平台。

它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界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方式。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环境。

其次,新形态教材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最后,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具备更好的职业素养。

二、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1. 教材内容的丰富化在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时,首先应着眼于丰富教材内容。

除了传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引入实际案例和问题,以及实践操作过程。

同时,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引入一些专业技能培训等课程,提供更多实际的学习资源。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理论和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了实现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

通过引入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能够更方便地让学生获取教学资料和实践案例,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

3.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和实践基地的合作,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参与社会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理实一体化教材架构与实践探索
作者:江萍张淑芳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6年第06期
[摘要]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学习成效,一体化架构有利于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

围绕施工图识读与会审课程改革的思路对教材内容重新架构,充分实现了教材实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职教育;教材;架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185-01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基础资源,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全新型教材,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鉴于此,本文根据高职土建专业《施工图识读与会审》教材的编写,提炼出对高职教材的改革具有推广、指导意义的编写思路,提供一种高职教材编写的框架及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很多高职教材的编写或是沿袭了学科导向性的内容体系,或是本科教材的压缩与简化;或是压缩与简化后增加了一些案例,虽增加了实践性内容,如案例分析,但也并没有充分体现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理念。

高职教材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不具备高职教育特色;内容陈旧,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不适应行业及岗位新标准、新规范的要求,教材知识的正确性与权威性受到挑战;新形式、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运用不够;理实融合欠缺等方面
二、高职教材的内在要求及教材架构
(一)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高职教材的内在要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既不同于高等本科教育,又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它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高职的性质决定其教材应该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具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特色[1]。

在编写教材时,既要体现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又要突破传统教材的知识理论结构,重点突出实践性、实用性。

理论知识要保证达到高等教育水平,要注意使读者掌握基本概念和结论的实际意义,掌握基本方法,把重点放在概念、方法和结论的实际应用上,中间推导过程则力求简洁。

凸显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实用性,以此保证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职教育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2]。

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职业领域)
的需要,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强调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体现技能教育和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为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支持。

(二)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的定义是: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系统分解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关联性、交互、机制和指导原则,这些提供系统设计的信息[3]。

体系的基本架构是否科学,应当从指导原则、本质规定和设计要求三个方面来界定。

常见的系统架构分类方式有模块化架构和一体化架构(Crawley等,2004)。

模块化架构包含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又都有一个或者多个独特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若干简明定义的界面连接在一起。

一体化架构包含若干通过界面进行交互并能够履行多种功能的模块。

教材的编写不仅要从系统的角度,更要从知识架构视角构建教材的内容体系。

三、教材编写的立足点及教材内容的选取
课程的改革推动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教材的建设又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保障,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

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是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同时也应成为高职教材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纽带,只有把教材建设这项基础工作做好、做实,课程改革才有依托,才有助力。

如何在教材上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适应高职课程改革需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工学结合。

编写教材的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与实践(技术人员)形成资源和优势互补。

在此基础上确立教材内容,然后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拟定编写方案。

理论(教师)与实践(技术人员)的结合是编写突破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材模式,符合高职特点新教材的关键。

四、教材编写的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那么,在明确了教材编写的目标、原则,构建了教材体系框架,确定了教材选取的内容之后,就要从实施的有效性视角,从教师和学生双向角度考虑教材编写的形式。

《施工图识读与会审》教材构建的学习性项目或任务采用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进行训练,符合工作过程六个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用具有情境感的训练方式强化和提高学生技能,符合认知规律及受众(学生)的特点。

内容阐述上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的导向性,在典型工程施工图抄绘、识读、审核、会审等学习性工作任务驱动下,使学生在“抄绘”中认知学习,在“识读”中领悟学习,在“审核”中检验学习,在“会审”中达成学习,使学生对施工图识读与会审的技能实现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教材改革须直面与聚焦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从而促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进而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健,章文清.对高职教材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3(20).
[2]刘康声.高职教材建设思路及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