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转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经济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动对政治格局的影响——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恩格斯 在《 共产 党宣 言》 83年德文 版序 言中写 道 :每一个 度 是 以私有 制 为基础 的 , 18 “ 并且一 直 崇 尚 自由市 场经 济 。 这次危 而
二战后 , 国借 由强大 的经 济实 力; 为名副其 实 的霸权 国 美 成 么是 资本 主义 进行 了探讨 ; 些亚 洲学 者提 出 了 “ 有 亚洲 资本 主义
家 。罗 伯特 . 吉尔平 的霸 权稳 定论 认为 , 作为 世界经 济体 系 的“ 领 模 式 ” 的概念 ,在 这种 模式 中 , 0 有效 治理 这 只“ 得 见的手 ” 对 看 将 导者” 其经济 可 以发挥 多种 对世 界经济 的运转 至关重 要的作 用 , , 自由市 场 这只 “ 看不 见 的手 ” 以制 衡 。我们 从亚 洲模 式中可 以 加 它利用 自己的影响建立 国 际体制 ; 而霸权 国家为什 么要 提供公 共 看 出, 亚洲 各 国对看 得见 的这 只手 的重 视 。 国都 在探讨 后危 机 各 产 品呢 , 由非 常简单 ,因为 只有对 国际 公共产 品有最大 偏好 的 时代 , 国经济 发展 的道路 问题 。 理 “ 各 国家 ,才会 在 自我利 益最 大 化前提 下提 供 公共产 品 全额成 本 费 二、 国际经 济格局 的变 动对 国 际政 治格局 的 影响 用 。0 以, ”所 战后在 美 国主 导下 建立 的国际货 币基 金组织 、 世界 银 行 和国 际贸易组织 ( 前身 即关税 贸 易总协定 )这些 国际经 济机 制 ,
历史 时代 的经济 本质 以及必 然 由此 产生 的社会结 构 , 该时代政 机 的根 本原 因就 是经 济 自由发 展 , 府监 管 的缺 失, 是 政 导致 次级贷 治和精 神的历 史建 筑” 0 国际政 治和 国际经 济的相 互关 系 中, 。在 国际经 济格 局决 定着 国 际政 治格局 , 国际经 济是 国 际政 治的基
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的道德考量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 u a f a y n o ma Unv ri o r lo n a g N r l ie st n Mi y
Ap . 011 r2 V0 . O No 4 13 .
金融危机 的政治经济 学批判与资本的道德考量
实价 值 。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政 治经济 学;资本 ;伦 理 中图分类号 :A 1 文献标识码 :A 8 文章编号 :17 6 2 ( 0 1 0 0 8 6 2— 1x 2 1 )4— 0 7—0 5
由美 国次贷危 机 引发 的金 融 危 机 , 动 了整 个 震 世界 , 面对如 此严重 的经济危 机 , 学界 的许 多讨论 只 是在描述 危机 的表现 和造成危 机 的操 作性 因素 。然 而 , 面上 看所谓监 管不 力 、 表 政策 失误 、 风险低 估 、 贪 婪 成性 、 消费过度 和 金融 衍 生 品泛 滥是 导 致 危 机 的
一
起来 ; 5 % 的利 润 , 就 铤 而走 险 ; 了 10 的 有 0 它 为 0% 利润 , 它就敢 践 踏 一 切 人 间 法律 ; 30 的利 润 , 有 0% 它就敢 犯任何 罪行 , 至 冒绞 首 的危 险 。 [8 甚 ”2 7 11
金 融资本是 资本 的一 种存 在形 式 , 离开 了直 是 接 生产 领 域 的货 币 资 本 , 首 先 表 现 为 生 息 资 本 它
收 稿 日期 :0 l 22 2 1- -2 0
( 借贷资本) 。由于生息资本“ 成为一种作为资本的 商 品 , …具 有 创 造 剩 余 价 值 、 造利 润 的使 用 价 … 创 值 , 因此 它可 以生产剩余 产 品和剩余价值 。与 ” 生息 资本 相伴 的是信 用 制 度 , 它实 现 了资 本 的 积聚 和集 中 , 大大促 进社会 的生产 规模 , 速 了资本 在流 加 通领域的运动。生息资本本身并不会创造财富, 但 在它 独立 出来 以后 就 会形 成 一种 假 象 , 的运 动从 它 表面 上看 好 象 是 “ 生 钱 ” 钱 的运 动 , G G , 就 即 — 这 形成 了“ 钱能 生钱 ” 的资本 拜 物教 , 而呈 现 出很强 从 的虚 拟性 。资本 的本 性 决定 了“ 资本 主 义 的生产 动 机就是赚 钱 。生产过 程只是 为 了赚钱 而不 可缺少 的 中间环节 , 只是 为 了赚 钱而必 须干 的倒霉事 。因此 , 切资本 主义 生产方 式 的 国家 , 周期 性 地 患上 一 都 种 狂 热 病 , 图 不 用 生 产 过 程 作 媒 介 而 赚 企 钱。 卜 在这种贪婪本性驱使下的资本运行使经 ” 明 济危 机成为 不可避 免 , 融危 机 就成 为 信用 制 度下 金 资本 毫无节 制与约束 的逐利 行为 的必然结果 。 马克思 指出 : 一 切现 实 的危 机 的最 后 原 因 , “ 总 是群众 的贫 穷 和他 们 的 消费 受到 限制 ” 舛, 因此 ,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危机
危 机 理 论 提 出 个 人 观 点 , 金 融 危 机 的 本 质 仍 在 于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的 基 即 本 矛 盾 , 现 为 生 产 过 剩 与 金 融 过 剩 。 此 外 , 人 的 非 理 性 行 为 时 是 促 表 个
格 的 波 动 自动 调节 , 复 平 衡 , 此 , 会 有 个 别 和 局 部 的 商 品过 恢 因 只
( a m n , l mt,97 , 结 果 是 金 融 市 场 不 能 有 效 的 提 供 资 R y od g d i 19 )其 os h
金 向最 佳 投 资 机 会 转 移 的渠 道 ( si , 9 7 , 而 对 整 个 经 济 造 Mi n 1 9 ) 从 k
讨 危 机 成 因 。 因此 , 研 究 具 有 重要 的研 究 意 义 。 本 1 两次 金 融 危 机 概 述 及 其 成 因 的主 流 解 释 1 金 融危 机 的 定 义 。 金 融 危 机 是 伴 随 着 金 融 业 的 发 展 而 . 1
2 古 典 政 治 经 济 学 对 经 济 金 融 危 机 的 解 释 。古 典 政 治 经 . 1
机反 过来 又加 深 了 金融 危 机 。对 其成 因 的解 释 主要 有 种 观 点 : 1 ()
个人 信用 的过 度 透 支 ;2 货 币政 策 的失 误 ;3 金 融 的 过 度 创 新 、 () ()
从 1 2 年 资 本 主 义 世 界爆 发 第 一 次 经 济 危 机 起 , 期 性 的 经 85 周 济危 机 始 终 伴 随着 经 济 的 发 展 过 程 , 经 济 发 展 造 成 了 巨大 的 阻 给 碍 。此 次 全 球 性 金 融 危 机 的 爆 发 再 一 次 敲 醒 了我 们 对 金 融 危 机 的 重视 , 论界 掀 起 了一 股金 融危 机理 论 的 热潮 , 理 论 学 派 各 抒 己 理 各
美元转嫁危机原理
美元转嫁危机原理
美元转嫁危机原理是指,当全球经济出现危机时,由于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其价值相对稳定,因此其他国家和企业会将他们的风险转嫁到美元上。
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将承担全球经济危机的一部分风险。
这种转嫁危机的过程包括:
1. 其他国家和企业通过购买美元债券或存储美元来避免自身货
币贬值或经济衰退的风险。
2. 美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会受到其他国家和企业的需求的影响,因为它们需要保持美元的价值相对稳定。
3. 当全球经济出现危机时,其他国家和企业可能会抛售美元资产,导致美元贬值,进而对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影响。
因此,美元转嫁危机原理意味着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不可能完全脱离全球经济的波动,而且需要承担一部分风险。
- 1 -。
世界应防范美国转嫁危机
所 以
,
在 金 融 震 荡 之 外
一
,
石 油 及 资 源 的 价 格 变 动
。
,
抑制其他 力量 的 崛显 露 美 国 下
步 策 略应 用 的信号
,
石 油 危机 并不
仅仅 是 因 为价格 暴 涨才 会 酿 成危机 李慎 明指 出
,
油价低迷 同样也是
。
冷战结束后
,
,
美国经 济 之所 以能 有长
味着石 油美元 资产 的损 失
。
而 油价 趋低则意
最直 接
最 有效 的办法会 不 会是 重 复上 个世 纪9 0
,
年 代 用 来搞垮苏联 东 欧 的办 法
即调动其 所 有能量 搞垮
因价格趋低 所 形 成 的石 油危机
两 方 面 的预 期 安排
:
一
,
意味着美国 至 少有
,
当今世界 上 的大 国或强 国 呢?
是 对 石 油 美元 进 行 贬 值
,
为华 尔
他认 为
平 静 了
,
,
历史 已不 像前些 年那样 表 现地 相对平 衡 与
,
街 石 油 美元 经 理 人 减 负
以 方 便 其 恢 复 元 气 :二 是 夯 实
,
这种相 对 的平 衡 与平 静极 可 能要 被打 破
,
有可
实体 经 济基础
,
增 强 在世 界 范 围 内的 资源 上 游控 制权
,
仅仅从 经 济技
,
还 被繁 荣所 陶醉
,
怀 着启 蒙 的骄 傲
。
宣称货币是 空虚的
术 学或经 济运 营学或经 济管理 学或 公 众心 理 学 的角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靳万莹(深圳中学,广东深圳330046)[关键词]大萧条,罗斯福新政,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在既往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关于大萧条及罗斯福新政,我们多从社会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现代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往往被忽视。
另一方面,教材在叙述相关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时,对其内在理路的解释并不充分,学生难免如堕云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然而,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学界对西方经济史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社会制度的框架下,而是从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去解释相关现象。
作为中学教师,有必要把相关研究成果体现在教学中,将学术与教学沟通起来。
其一,不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学生就不能理解20世纪世界经济史的内在理路,无法形成能够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
例如,教材中说罗斯福为了挽救经济,放弃了金本位,宣布银行休假。
学生可能会问:金本位是什么?为什么要放弃金本位?单单银行休假就能够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了?如果我们忽视这些问题,知识间的逻辑就难以建立。
此外,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大萧条、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利用经济学的知识才能够将其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学生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理解当代的一些经济现象。
例如,了解世界历史上的贸易冲突与货币政策调整,有助于学生理解当下中国面临的经济难题。
其三,关于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解释是多元的,甚至是彼此冲突的,学生可以借此意识到历史解释的复杂性,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其面对不同观点的辨析能力。
其四,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已逐渐体现于高考试题之中,且由于其内容和教材叙述有差异,也是失分比较多的题目。
理解相关经济学解释,对于高考大有裨益。
一、美国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关于大萧条的基本史实是清楚的,但史实不同于解释,仍需探究表象背后是什么。
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浅谈金融危机.doc
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浅谈金融危机21世纪充满机遇和挑战,在跨世纪的新纪元征程中,向种种社会现象和前沿问题挑战已成为衡量跨世纪人才的标准和尺度。
这些年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很多人开始了解GDP,开始关心CPI。
从亚洲金融风暴到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以至于这一段时间的CPI持续上涨,牵动了很多人的心!不断蔓延的国际经济危机,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危机,进而想知道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
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的。
在这一制度中,资本与劳动存在着根本对立。
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不断增加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尽可能压低工人的工资。
这样就形成了生产的无限扩大和普通劳动者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需求增长经常赶不上生产增长,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的社会化使各个企业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紧密,要求资源在它们之间的分配或配置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同时,整个社会经济的运动却受私人利益支配和市场竞争调节。
这样就产生了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无组织性的矛盾,经济发展中的正常比例关系经常遭到破坏。
这是产生危机的重要条件。
信用和股份制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杠杆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使生产和消费可以超出自有资金的限制而获得跳跃式的增长。
但是,它们也创造出了巨大的过剩生产能力和大量的虚假需求。
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这一方面使单位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另一方面使单位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率出现下降趋势,导致资本过剩。
美国转嫁经济危机
美国转嫁经济危机钓鱼岛事件的幕后真相关于钓鱼岛的一片报道!看清钓鱼岛事件中美国的真实面目吧。
在打一场战争之前,更需要一个冷静和快速运转的头脑,需要一个缜密的思考,包括想好自己未来的路将何去何从,否则将注定自己被人当傻子一样来利用。
历史以来,每一次经济危机中,受到“创伤”的大国,好比美国,往往会不择一切正义与非正义的手段来转嫁自己的债务危机来保住自己的地位,这已经是历史以来不争的事实铁证。
很多人是不是也很想关心关心美国在本次经济危机中的“巧妙”手法呢?请看以下吧。
1、经济危机中的第一次货币战争,美国VS欧盟美国通过希腊来挑事结果:美元打败了欧元。
在欧洲板块中通过最脆弱的一环,希腊,来攻击了欧元,火烧连船,使得欧盟摇摇欲坠,欧元地位大大动摇,资本快速流向美国,修复美国资产负债表。
这一次,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精英们如出一辙,盘算着通过挑起中日钓鱼岛之争,让这两个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的外汇在潜在战争影响下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并重磅打击日元和人民币。
只要能让挑战美元的欧元、日元、人民币受到打击,美国就可以从经济危机中快速恢复起来。
2、任何争端的背后都是经济利益在主导和驱使,这个时点爆发的钓鱼岛之争名为领土之争,其实是美国主导的经济之战,目前它还自称为两国间的调和人(实为挑拨者),真是臭美!3、美国对中国所用的招数是,利用爱国主义来绑架中国政府,这就是香港某些一向反中亲美人士突然反常去登钓鱼岛的原因;美国对日本所用的招数是:怂恿日本的2B政客,激发日本长期被压抑的领土欲望。
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比美国更擅长去研究和抓住挑拨离间问题的要害时点,中日存在历史仇怨,而钓鱼岛关乎两个国家政党的面子,两个民族的自尊,这因为美国看重了要害点,暗中唆使,借题发挥,事件终于已经被挑起了。
4、美国在全球有两大鹰犬,:一是在欧洲的英国,打击欧元的战役中,它最积极;二是在亚太地区的日本。
本来美国不想动用日本,因这个国家的人比较二,容易走火,只想用菲律宾挑起争端,让资本流出中国,然而菲律宾不堪大用,前段时间中国用军舰加胡萝卜就吓跑菲律宾,这个时候,美国只好用日本了。
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摘要: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发展成为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大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危害之深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因此,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对我们现有经济理论进行修正和深化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旨在深层次剖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由此引发蔓延全世界的金融海啸,重创世界各国的经济。
危机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未来发展。
早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恩格斯便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做了科学深刻的论述。
资本主义经济从1825年开始,会周期性的爆发经济危机,这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断激化。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旨在探究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把握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分析1.辩证的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都具有物质性。
2007年以来爆发的这场经济危机是由于美国的房地产商和投资银行一味追求资金的杠杆化,忽视了实际的潜在危险,没有坚持世界物质性这一根本特性,从而成为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
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金融风暴中,银行家们的投机活动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这样的意识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爆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2.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万事万物是处在一个直接或间接的系统之内,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或制约。
金融危机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传递,由美国向全世界的扩散,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科学论断。
(2)对立统一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08经济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及思考(定稿)2011级统计一班龚少伟,学号41109001
08经济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及其对策学号41109001,2011级统计一班龚少伟摘要:07年,美国的资本市场还空前繁荣,然后到了08年,有金融衍生品开始的磁带危机开始蔓延,并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似乎10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像一个魔咒,挥之不去。
然而追根溯源,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的那样,它的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的两组具体矛盾。
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危机也具有了它自身新的特点。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危机无法根除。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经济制度,然而,到目前为止,却还没有有到理论经过实践检验,代替已经统治这个世界200多年的资本主义制度。
关键词08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08经济危机的成因(一)直接原因美国政府通过一个立法,把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开,就是不能由同一家银行既做商业银行,也做投资银行。
这个法律的目的主要是确保商业银行储户的安全,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
1999年,克林顿时代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在1999年底曾去了一趟哈佛,当时最热的一句广告语是“世界因互联网而改变!”,那种狂热,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大家认为时代变了,行业之间要融合,大的商业银行也可以做投资银行的业务,彻底改变了1929年以来商业银行要和投资银行截然分开的规定。
这样一来,金融杠杆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以前是商业银行杠杆的倍数小,投资银行杠杆的倍数大。
杠杆就相当于自有资金能启动贷款资金的倍数,杠杆倍数小需要的股本金、自有资金的量要大;杠杆大则只需要很小的股本金和自有资金就可以启动更多资金来赚钱。
商业银行介入投资银行业务后,等于大的自有资金加上大的杠杆,把风险大大放大了。
2000年,还是克林顿时代,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法律监管不是非常完善的CDS 信用违约互换,CDS成为了最时髦的金融产品。
因为没有很强的法律监管,CDS这个金融产品膨胀很快。
时间到了布什时代,尤其是IT泡沫破裂之后,为了寻找美国经济新的活力,就确定将房地产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金融危机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美国金融危机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因素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这场危机的背后有很多因素,其中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美国政府的监管不力是这场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开始推动金融自由化和去监管化,许多金融机构逐渐摆脱了政府的监管。
这些金融机构开始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很多人认为这些活动是不受限制的。
其次,政府在住房市场中的作用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2000年以前,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FHA)给予不合格借款人贷款,以此增加首次购房者并提高住房销售。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大大降低了贷款要求,并让借款人可能无法偿还该贷款。
过度的住房需求导致房价上涨,而由于银行过度放贷,这将危及金融机构。
克林顿政府在1995年至2000年间推出了“家庭保有计划(Fannie Mae和Freddie Mac)”,并加强了对次级抵押贷款的投资,提供了大量人们发现了他们无法偿还的贷款。
另外,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关系也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政府通过贷款给予国家房屋发展委员会,让该组织向不合格的借款人提供房地产贷款,以培育市场;同时,金融机构为政府创造了庞大的债务,并取得所需的资金,在政府监管和对金融机构发展方向的影响减小。
从长期来看,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经济因素除政治因素外,经济因素也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首先,住房泡沫的形成导致了财富的不合理增长。
由于美国政府的过度放贷和银行的过度放贷,房价不断上涨,很多人把长期投资者对房地产的投资利用到达新高度,一些经纪人瞄准了合规的、有点风险的市场,于是次贷款开始发行,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部门的发展。
然而,这种短视的投资策略导致了首次购房者和次贷款借款人的债务不断增长,最终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美国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关键词:金融危机;过度消费;收入平等摘要: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成了影响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是自由市场经济中过分自由化、产业布局过分掠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规模不合理,信贷风险加大,追逐利润最大化等做多因素的结果[1],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常态,只是不同时期略有区别而已[2]。
我们针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爆发过程阐述了危机爆发的政治根源,金融自由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危机形成。
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危机积累,还贷违约率的上升,实际收入缺乏支撑,危机最终一夜爆发;平衡收入分配、提高社会保障力度、使经济增长的成功惠及广大中低收入阶层。
中图分类号:F83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755(2010)04-0026-03一、美国现代金融危机的回顾美国金融危机在2007年伊始初现端倪。
2007年4月,新世纪金融公司被迫回购数十亿美元的呆账货款后,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8月,危机变得惊恐万状,美国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康特里怀特金融公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并且濒临破产,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
美国金融市场“从流动性过剩”跌入“流动性不足”。
危机从低级别次级按揭开始蔓延到债务担保债券。
2008年9月美国最大两家住宅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全面升级。
美国金融危机破坏规模巨大,涉及范围广泛,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危机。
鲁比尼指出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可能给美国造成近3万亿的损失,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20%。
面对如此严峻局势,探究危机更深层次原因寻求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从当前的研究情况看,针对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研究大体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类层面是从金融领域层面入手,强调过度的金融自由化所导致的信贷标准下降和道德风险积累等负面影响。
第一类观点是,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的迅速推进,证券化将贷款转化为流动性证券,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是证券化走到极端的必然结果。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分析金融危机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分析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向世界范围扩散,由发达国家传导至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而且迅速蔓延至全球,演变成为自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后波及最广、影响最深的国际金融危机。
正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所言,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飓风”,是一股强大的“腐蚀性”力量。
此次全球经济危机,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体系的格局和走向,也引发了人们对现有经济理论的深刻反思和重新认识。
现实面前,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再次显示出其强大的科学价值和生命力,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已有对金融危机的分析来看,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对危机有着不同的认识。
西方主流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视为天然的、理想的、“应当永远支配社会的永恒规律”,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的和理想的经济组织形式,否认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全面危机的可能性。
对于危机爆发的原因,则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如金融创新过度和金融衍生品泛滥、政府金融监管缺位、消费过度透支、货币政策失误、道德和信用缺失等等。
虽然这些观点有各自的道理,但主要都是从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加以分析,并没有系统解释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危机的根源不能只是停留在现象层面,需要从本质上加以分析。
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任务之一,就在于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即事物的本质,并深入分析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不否认政策和行为的失误会引发经济危机,但是在对现象层面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分析和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的内在矛盾运动,并从中去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爆发的原因、内在的逻辑和演变趋势。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野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暂时的阶段,支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最终灭亡这一整个历史过程的根本动力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反思
盾 ,这是 资本 主义 社会 的基 本矛 盾 ,这是导 致 当前 世 界金融 危机 的制 度原 因 。 资本 主义 的社 会基 本矛 盾会 必然会 导致 生产 过
性是机 制原 因,过度 的 消 费、金融 创新 、资本虚 拟化破 坏 了与 实体 经济 的平衡 是体 制原 因,全球
化是金 融危机世 界传 播 的不 自觉 的工具 判和 反 思这场 金 融危机 能带 给我们 很 多启 示 ,这是 重 、批 建世界 经济格局 和 经济秩 序 的 又一 次机 会 ,这在很 多方 面给现代 世界 经 济发展 提 了一个 醒 。
利 润最大 化 的欲望 使经 济活 动 中理 性 人 的资本 家变
资 本 主 义 基 本 矛 盾 是 导 致 当前 世 界 金 融 危 机 的 制 度 原 因
一
、
得无 理性 的疯 狂 、拼命 生产 ,这样 就 必然造 成生 产 的过 剩 。另一 方 面 ,资本 主 义生产 是社 会化 的 、机
关键词 :金 融危 机 ;资本 ;过 剩 ;全球 化
中 图 分类 号 :F3 . 07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85 (00 400— 0767 2 1)0.0 1 4 0
金 融危 机是 指一个 国家或 几个 国家 与地 区的全
使资 本主 义 的基本 矛盾 得到强 制性 的暂 时解决 ,并 且呈 现 出周期性 ,这就是 资本 主义 基本 矛盾决 定下 的周 期性 的经济 危 机 。这 暴露 着资本 主义生产 关 系 的狭 隘性 和容 纳 生产 力 发 展 空 间 的有 限性 。 当然 , 资本 主义经 济危 机也 是随着 时 代发展 在不 同时 代呈
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一、最新政治经济学论文选题参考1、国家的意愿、能力与区域发展政策选择——兼论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及其中的政治经济学2、向不平衡发展挑战——《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3、金融发展与政府退出: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分析4、从信息政治经济学视角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社会环境5、制度、利益与谈判能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6、技术贸易壁垒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7、中国区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8、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9、美国气候政策转向的政治经济学解释10、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11、对美国贸易政策嬗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个“利益集团”视角12、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3、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基础14、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15、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6、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决策和形成机制——基于产品层面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7、社会成本、分摊机制与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18、中国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19、政府对利益集团收入的关注与贸易摩擦的形成——基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20、政治经济学辞典二、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1、腐败行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2、“ 省管县”代替“市管县”的政治经济学3、生产方式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5、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6、自由、市场与国家 : 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7、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8、中国农作制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从农户行为与政府偏好角度进行分析9、转型国家贫困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讨论10、新农村建设: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析11、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2、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13、虚拟经济及其引发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4、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与经验方法15、《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研究16、政治经济学大辞典17、论政治经济学18、制度悖论、无组织状态和政治危机--再论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19、全球政治经济学: 解读国际经济秩序20、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原因分析——一个政治经济学量化模型三、热门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政治经济学的复兴——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主题与意义2、社会大于市场的政治经济学——重访卡尔·博兰尼《巨变:当代政治、经济的起源》3、从东南亚到非洲:日本对外援助的政治经济学4、中国环境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5、转型期城市空间再开发中非均衡博弈的透视——政治经济学的视角6、贸易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适用性检验: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7、《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8、政治经济学的美国学派与大国崛起的经济学逻辑9、论价值——并试论“价值”在社会主义以至于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10、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体和利益分配——重庆市和成都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1、虚拟经济及其引发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2、问题意识与政治经济学革新13、从农地到市地:地租性质、来源及演变——城市地租的性质与定价的政治经济学思考14、对美国贸易政策嬗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个“利益集团”视角15、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16、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节选)17、国内-国际相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内变迁与国际体系的关系(1978-2007)18、宏观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19、欧洲一体化研究的政治经济学方法20、美国次贷危机与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四、关于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1、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2、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3、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4、中国城市限制外地民工就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5、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6、非市场缺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的政府失败论7、分级办学制度下的教育资源分配与城乡教育差距——关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探讨8、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9、意义、生产与消费──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0、《体育政治经济学》评析11、汇率的政治经济学--基于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研究12、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13、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4、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思考15、转型时期暴富群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6、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17、中国经济模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8、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9、我国价格剪刀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与计量实证20、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治五、比较好写的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1、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学困惑及其政治经济学解释2、中国经济矛盾论 : 中国政治经济学大纲3、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4、“借口”:中国城市资本高度集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5、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6、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实证研究:综述与评论7、农村教育贫困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利益集团的视角8、后WTO时代我国媒介产业重组及其资本化结果--对我国媒介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9、加入预期因素的多重均衡模型:市场结构与权力结构——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0、美国金融危机转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1、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12、过渡政治经济学导论13、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4、中国关税保护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15、转型国家贫困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讨论16、犯罪问题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关于犯罪及其控制的政治经济学思考17、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西方城市社会学理论的一种视角18、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9、美国金融危机转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下的游戏20、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金融危机
据媒体报道,全球金融危机促使许多德国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读卡尔·马克思撰写于19世纪的《资本论》 。正当一些中国学者认为《资本论》已经过时,马克思的有些经济学原理需要发展之际,国际社会却突然注意到,尽管《资本论》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当今世界的形势也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的基本理论仍然是今天的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不仅仅是物,而且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人生产商品的耗费决定的, 而是由社会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商品的价值量。这样一来,马克思不仅明确了西方经济学迄今也没有明确的商品的价值量,而且能够透过个人或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比较来解释为什么追逐价值的资本家会采用先进技术和机器来降低单个商品的价值。而这一点也是西方经济学解释不了的。
首先,广泛宣传《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国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既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 例如,“一个棉纺织厂的工人是不是只生产棉织品呢?不是,他生产资本。他生产重新供人利用去支配他的劳动并通过他的劳动创造新价值的价值。” 那么,除非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否则无产阶级是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来获得自身的解放的。
迄今为止,只有剩余价值理论能够解释货币何以转化为资本的问题;也只有剩余价值理论道破了工人失业的真正秘密: “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进,花费越来越少的人力可以推动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这个规律在不是工人使用劳动资料,而是劳动资料使用工人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表现为:劳动生产力越高,工人对他们就业手段的压力就越大,因而他们的生存条件,即为增加他人财富或为资本自行增殖而出卖自己的力气,也就越没有保障。因此,生产资料和劳动生产率比生产人口增长得快这一事实,在资本主义下却相反地表现为:工人人口总是比资本的增殖需要增长得快。”
笔谈:金融危机十年来的世界政治变迁
笔谈:金融危机十年来的世界政治变迁ʌ编者按ɔ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产生了全球性影响,并构成了世界政治变迁的一个重要分水岭㊂金融危机爆发十年来,世界政治发生了若干根本性变化,给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㊂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11位学者,就以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金融危机与国际权力结构的变迁;(2)金融危机与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3)金融危机与国家治理体系的重构;(4)金融危机与社会和政治运动的发展㊂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近年来世界政治变迁的深入思考㊂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瓦解㊁重构和新创张宇燕∗特朗普当政以后全球治理发生了深刻变化,总体上在笔者看来全球或区域经济治理正在进入一个瓦解㊁重构和新创的过程㊂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的 退群 行为,由于美国的阻挠WTO争端解决机∗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㊁研究员㊂1世界政治研究(2019年第一辑总第三辑)制危机四伏等,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全球治理架构开始瓦解的证据㊂然而在它们开始瓦解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关于未来全球治理架构的新设想在出现,比如,2018年9月美欧日三方的贸易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对WTO未来改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方案㊂换句话说,瓦解与重构至少看上去在并肩前行㊂在现实中,全球治理体系或区域治理体系的演变大致有三种可能形态:其一是连续,其二是间断,其三是无中生有㊂1995年WTO替代关贸总协定,便是全球治理体系在连续中实现升级的典型事例㊂间断的情况稍微复杂一点,既可能是寿终正寝,比如1991年解散的经济互助委员会,也可能是原有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或边缘化后浴火重生,比如1945年联合国在名义上取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但功能逐渐丧失的国际联盟㊂至于 无中生有 ,近期的例子是‘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早一点的例子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㊂顺带说一句,其实所有的全球治理方案都有一个时间上的起点㊂关于怎么看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和国际体系瓦解进程,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笔者倾向于认为今天美国的所作所为,其根本意图还不是要 退群 ,而是以退为进,以破求立㊂特朗普政府想通过 退 的方式来实现国际秩序重建㊂有人说特朗普行为非理性,讲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与美国利益相违背㊂这些评论在一定范围内或一定意义上是有道理的㊂然而总体来看,笔者还是认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是有很强的逻辑一致性的㊂从经济学理上讲,打贸易战的后果一定是双输,至少中短期来看是没有赢家的㊂从历史上看,1978年我们开启改革开放进程时,人均GDP不足200美元,40年后的2018年,中国人均GDP已近1万美元㊂同期美国的人均GDP从1万美元增长到近6万美元㊂比较而言,中国取得的成就巨大,但美国的受益更大㊂不仅美国,其实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是这样㊂美国等发达国家受益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大规模地参与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而支撑这一进程的基础就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精心策划并打造的国际体系㊂美国放弃使自身获益颇大的国际体系的深层原因,在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崛起,已经开始威胁到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㊂在此笔者想特别强调一下国家规模在国际博弈中的主要意义㊂新加坡人均收入正在逼近美国,对此美国并不在意,因为新加坡规模太小㊂然而中国与新加坡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含义完全不同㊂在中国所有的小事乘上14亿都是大事㊂大国间博弈的不仅是经济利益,还有政治权力㊂政治和经济一个根本性区别在于,经济是大家寻求互利共赢,政治则是寻求基于综合实力差距的权力㊂在后一层意义上,国际政治经济中的竞争,本质是2笔谈:金融危机十年来的世界政治变迁做强做大自身并打压竞争对手㊂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GDP不到美国的10%,现在则是美国的近70%㊂美国精英层对中美两国实力相对差距缩小感到不安甚至恐惧并诉诸经济战以应对,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自然而然,因为根据定义,经济战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为打压对手不惜牺牲本国利益㊂2018年4月以来笔者多次去了美国,访问了不少机构,见了不少人,印象深刻的是和美国右翼智库人士的对话㊂好像各国的右翼人士都有这个特点,就是直言不讳㊂他们说与中国打贸易战美国是受损,但只要中国的损失更大我们就赢了㊂他们对输赢的理解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能否通过重新构造一个世界体系并利于美国来确保与中国的差距㊂所谓体系,实质无非是一组规则或制度安排㊂国际规则或国际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质,在于它们的 非中性 ,亦即同样的制度对不同的国家意味影响不同㊂国家规模和综合国力在全球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其充分体现之处就在于制定于己有利的国际制度㊂国家规模和制度设定,是我们观察和理解国际问题的两个基本点㊂国家规模与综合国力密切相连,而作为综合国力物质层面的基础,非科学技术莫属,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㊂中国快速成长故事背后的一个关键情节,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高速提升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17年的报告中特别考察了中国在咖啡㊁太阳能和移动通信领域取得的进步,并得出结论:最近十几年在无形资本价值提升方面,中国人开始了由中低端向高端的加速攀升㊂当今世界局势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归结为一点,就在于中国快速进入高科技产业㊂有人说中美关系进入新冷战,对此我有些不同看法㊂冷战期间美国对苏政策的基本特征是遏制,而遏制的本意在于隔离,即尽可能不与苏联及其盟国发生任何经贸和社会往来,最终让苏联因效率低下而自生自灭㊂美国对华政策在冷战期间及后来十几年奉行的是接触政策,其核心是将中国纳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并通过让中国承担责任来改变中国㊂接触政策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中美经贸联系如此之紧密,以至于即使有一部分美国人希望与中国 脱钩 并最终实施遏制政策,美国在未来5到10年也难以做到完全孤立中国且没有太大必要这样做㊂说它难是因为隔离至少需要世界主要经济体和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采取集体行动,说它没有必要是因为中国对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形成的威胁主要来自高科技赶超而非中低端竞争㊂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分析,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轮廓就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它处于介于 接触 和 遏制 之间的某一位置,既要继续享受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提供的好处,又要规避或阻止中国在高端科技领域的3。
探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发展成为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它不仅重创了美国金融与经济,无疑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相信这场危机的影响会是空前的,留下的反思也会是相当深远的。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美国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重组,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逆转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转的迹象,最终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所造成的影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入再分配的影响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
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社会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速膨胀,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加速流转越来越表现为追逐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
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性交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Price)(Price)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
资本市场的运行是在资产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由心理预期的支撑而自我实现的,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放大作用下,人们对于超额利润的向往超出了对于风险的评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博傻”行为。
一旦外在扰动引起金融市场运行趋势的逆转,高台跳水式的资产价格(Price)(Price)暴跌不可避免,出现一轮又一轮“剪羊毛”似的财富再分配。
而在这种再分配过程中,一种比较悲惨的情况是富人对穷人的侵占,富国对穷国的伤害。
鉴于一国内部收入的再分配受制于国家主权、经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强约束,我们这里主要讨论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家间的收入再分配。
金融危机对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波及全球,成为近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危机催化了全球经济的变革,对国际政治与经济都有了深远影响。
一、对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影响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严重冲击,经济增长持续下滑,失业率上升,贸易顺差逆差变化悬殊,货币转换汇率大幅波动。
国际贸易和投资受到了影响。
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投资额大幅下降,主要国家互相之间的贸易额也在下降。
引导过度依赖外贸的发展模式受到了打击,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能力减弱,市场貿易受到限制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对全球产业结构的影响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全球产业结构出现重大变化。
由于金融危机始于美国的金融领域,美国的金融业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磁力。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业日趋多元化,发展方式也为实体经济服务。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制造业并未恢复以前的繁荣,但金融业、高科技产业、创新产业等产业得到了发展。
此外,因为子弹不受贸易壁垒限制,全球市场上的枪械产业成为了一种新的生产力。
三、对全球产生的社会问题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全球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失业率迅速飙升,其他许多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了重创,其中一些国家的失业率、贫富差距和仇恨犯罪等则有所增加。
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和平协调,经济困境都使得国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
四、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金融体系发生了重大改变,国际金融体系的制度结构和管理框架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和创新。
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国际金融体系进入由发达国家为首的多边与多层面治理时期,融合国际传统金融体系和政治体系,具有双向传输、双向影响和双向治理的特点。
反映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引导、管理、监管进入了一个政治化的新时期。
五、对未来金融发展与治理的影响金融危机促使全球各国对未来金融发展和金融治理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新金融时代的新特征和新美学正在形成。
未来金融发展和治理的趋势将会更多地向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公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
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在2007年末,美国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这场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畸形,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走向不稳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分析其成因。
一、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在美国经济危机中,金融机构的不道德行为具有极大的贡献。
根据美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大部分房贷给予借款人的贷款是不合规的,无法还款的贷款大量涌入市场。
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金融机构无视风险控制,将不良贷款批量投放市场,导致整个金融市场风险快速积累。
2008年9月,在美国经济坍塌的势头愈发严重的前提下,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它在过去几年里,果断放贷并激增了自己的海外资产。
然而,许多这样的贷款是变相地对银行承担风险。
二、金融市场的泡沫化在过去几年里,美国的纸币发行量不断增加,造成了大量投资资本的汇集,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泡沫,这也是美国经济危机成因之一。
许多金融机构贪图利润,大规模开展投机行为,炒作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带动了投资人的追逐和信用机构的不断发信。
这样的炒作形成了大量虚假的价值和假贷,加强了经济的虚假繁荣,最终整个经济体系出现严重崩溃。
三、政府不负责任的政策在美国经济危机中,政府的失职和不负责任的政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缺乏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了疏漏。
在2005年的时候,政府政策鼓励房价上升,这也使得许多投资商将自己的投资推向了房地产市场。
另一方面,政府允许使用高负债率的借款方式,通过有保证的再融资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扩大规模,炒作资产价格,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虚假膨胀。
四、美国整体经济环境变化近年来,不同部门的收入分配在许多美国家庭中出现了乱象,许多高含金量管理人员发现自己难以参与财富的高度集中,而许多工人群体的工资水平极低。
这种贫富差距加强了经济的发展倒退,难以保持繁荣的形式,最终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总而言之,美国经济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关键的因素包括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政府不负责任的政策和整体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金融危机转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严海波【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发展的梳理,结合国际货币体系下的权力和利益关系状况,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转嫁的过程和机理,并进一步揭示出世界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是金融危机转移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最后,总结了美国金融危机及其转嫁的本质和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转嫁;通货膨胀;政治经济学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发展金融史将会记住2007年。
这年2月,美国爆发了次级贷款违约剧烈增加、信用紧缩所引发的金融危机。
当月,超过25个次级贷款商宣布大面积损失,次级贷款业崩溃,美国股市发生剧烈下跌。
美国金融危机是一个风险积累和爆发的过程。
2001年“9·11”事件后,美联储为了应对“互联网泡沫”破裂可能引发的经济衰退,连续降息至1%。
在低利率的刺激下,美国货币供应量增加,房地产市场一派繁荣景象,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随之迅速发展,房屋价格泡沫和房屋信用泡沫渐渐变大。
按揭贷款公司、投资银行、各类基金、信用评级公司、信用保险公司等一系列金融机构存在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为了欺诈性的谋利需要,向许多低收入或者没有偿还能力的人群发放按揭贷款,并以按揭抵押债券(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资产支持证券(ABS,Asseted-Backed Security)、债务抵押凭证(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信用违约掉期(CDS, CreditDefault Swap)形式包装转移风险,同时也膨胀了金融市场。
由于担心泡沫扩大,美联储从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连续17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从1.00%提高至5.25%。
升息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房屋市场开始大幅降温,房屋价格持续下降。
受此影响,抵押资产价值缩水,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都无法按期偿还借款,债务违约开始出现并上升。
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一年多的时间里,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5.25%的高位。
在此期间,次级贷款违约剧烈增加。
次级房屋信贷产品的价格大跌,直接导致许多金融机构出现财务危机,甚至面临破产。
由于美国债务泡沫积重难返,危机还在发展之中。
本文称这次危机为美国金融危机,而不是媒体所称的次贷危机,原因在于,美国这次发生的危机及其后来的表现符合金融危机的定义和特征。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并且信用紧缩随之而来。
首先,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一些重量级的金融企业,例如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花旗集团、美林集团、国家金融服务公司、贝尔斯登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雷曼兄弟公司以及英国北岩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陷入困境、倒闭或者被接管。
其次,美元贬值严重。
为缓解金融危机及信用紧缩所带来的各种经济问题、稳定金融市场,美联储先后大幅降低了联邦基金利率,美元加速贬值。
美元指数由2007年2月份的85下滑到2008年6月份的72。
再次,美国股票指数快速下降,纽交所综合指数从2007年10月的10387点下降到2008年7月的8157点。
根据新近数据判断,以上各种指标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美国金融危机演化为经济衰退甚至经济危机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金融危机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实体经济。
从经济基本面看,美国经济受到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逐步放缓,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07年的GDP 增长率只有2%,2008年预计只有0.9%;美国失业率开始增加,据美国劳工部统计,2007年3月到2008年6月,美国失业率由4.4%上升到5.5%;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也呈上扬态势。
此外,随着美国住房市场持续低迷,各种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房屋还在增加,加上信贷紧缩,美国房屋抵押贷款机构面临严重资金短缺,尤其是一些以资产和信用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渐渐开始出现违约数据,新一轮金融危机即将来临。
据报道,2008年7月10日,美国两大房屋抵押融资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出现巨额亏损,其股票分别急剧下跌17.7%和10%,达到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
美国一些垃圾债券和信用违约掉期(CDS)即将出现问题,2001年这个信用衍生品只有1万亿美元,2008年就达到62万亿美元规模。
如果加上以原油、粮食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为表现的全球性通货膨胀问题,世界经济正面临多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二、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下的游戏:一个政治经济学考察理解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转嫁,必须清楚认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的美国货币金融政策的实质。
首先,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二战之后,1944年6月,美国邀请二战时的盟国出席起草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协议条款的会议,经过复杂的外交和实力的争夺,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美联储保证美元按照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协定成员国对美元的信心。
在这个体系下,一方面,美国得到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和战后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为美国操控世界货币体系的工具,美元也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另一方面,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实行相对固定的汇率,美国无法随意大规模增发货币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掠夺,协定成员国对美元抱有信心。
恰恰因为后者,战后世界经济保持了“黄金20年”的增长,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的浮动汇率却给世界带来频繁发生的经济金融危机。
其次,美国巨大的债务和赖账行为最终埋葬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也让世界为之付出代价。
经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政府积累了巨大的政府赤字。
为了弥补政府赤字转嫁债务,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发行不断增加,全世界的美元储备也不断扩大。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外国政府看到美元扩大发行的趋势之后,纷纷用手中的美元兑换黄金。
1971年8月,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
1971年12月,西方十国达成确立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史密森协定》:美元对黄金贬值7.89%,美元对其他货币平均贬值10%,其他欧美主要货币升值。
1973年,新一轮美元危机爆发后,美元对黄金再次贬值,协定各国先后放弃该协定,采用浮动汇率制,引发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会议上达成了国际货币制度的《牙买加协定》。
协定规定:确认浮动汇率制,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取消黄金官价,黄金非货币化。
《牙买加协定》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的事实补充了一个法律手续。
从此以后,美国一边通过大量发行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一边又继续增加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令世界不断为之付出代价。
第三,美国找到了一个让世界受损、自身受益的游戏。
从20世纪70年开始,美国预算赤字上升,国债发行量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国际收支持续出现日益严重的贸易赤字,美国通过维持国际收支逆差为其国内预算赤字融资。
从长期趋势看,美国公共债务所谓大规模增加是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在80年代中后期之后增长尤其迅速。
美国在全世界购买产品和服务,世界其余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并接收美元;外国央行购买由于贸易顺差、接受投资和借取美国债务进入本国的美元,同时按照一定的汇率付出本国货币,即本国货币被迫发行;各国央行将收集到的美元重新投放到美国金融市场,购买美国国库券、企业债券、少量公司股票以及其他债务工具,为美国债务融资。
外国资金是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美国大量国库券的买主就是外国资金。
据美国财政部统计,2006年底,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中,有44%由外国人持有;外国人持有的联邦债务中,有66%由外国央行持有,其中47%为日本和中国持有。
从2002年到目前,外国人持有美国国库券的数量仍处于快速上升之中。
与此同时,美国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的资金从政府公共债务转移到高收益的公司债券和抵押贷款。
迈克尔·赫德森(Michael Hudson)称这种基于美元不兑现的美元债务本位体制为“美国国库券本位制”。
当然,外国资金除了主要持有国库券之外,还参与购买美国的其他金融产品,为美国的个人和企业融资。
这些总体上借给美国的资金一部分弥补美国政府赤字,一部分提供给美国的个人和企业资金,还有一部分又作为美国的对外投资投向了国外利润高的行业。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对本国盈利高的重要产业的保护相当严格,外国无法涉足;而美国却要求外国开放其所有的产业和市场,为美国利益服务。
大量投资美国金融市场的资金拉低了联邦基金的利率,同时也有助于吹起住房和住房信贷市场以及其他消费信贷市场的泡沫。
因此,在外国资金的参与购买下,美国大量的债务工具被创设。
第四,在这样的游戏下,美国既保持了自身经济增长,又制造了全球的通货膨胀,并且在发生危机的时候又可以转嫁危机。
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个人的任务就是大量发行货币、大量借债、大量消费、大量投资,以此带动美国经济增长。
2002年以来,年美国个人消费和政府支出对GDP的贡献都在85%左右。
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美国不劳而获,掠夺其他国家财富,维持其超强实力。
其一,在美国国内,这个游戏不断推高其政府、企业、个人的债务规模,自然扩大了美国金融的规模和容量,并通过资产证券化,把贷款金融机构的风险转移到国内外投资者手中,使风险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
其二,在美国以外,大量增发的美元流向全世界,有贸易顺差的国家出现货币被迫增发,出现国内通货膨胀;有贸易逆差的国家被迫依靠大量借取美元债务生存,在“华盛顿共识”的安排下,国家经济被美国操纵,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交替中,国家财富被掠夺。
其三,更加致命的是世界商品大多数以美元计价,美元增发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或者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世界能源和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大多数设在美国,同样受到美国金融资本和金融规则的支配和投机操控。
无论从货币增发角度、美元贬值角度还是世界综合商品上涨的角度,都能够说明这个游戏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
其四,美国自身发生债务危机的时候,美国可以通过美元增发和贬值自然削减和消灭债务的数量,实质上最终让国外投资者以及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承担美国的债务负担。
可以看出,当前美国所主导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是一个有利于美国对世界进行剥削和掠夺的利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