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与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率变异性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表 1 各 组 H V指 标 比较 ( ± ) R s
注 : 对 照 组 比较 : P< . 5 与 0 0 ,P<0 叭 .
据 用均数 ± 准差 ( 标 ±5 表示 , 用 t ) 采 检验 。P<0 0 . 5表示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2 结 果
2 1 A 未发 生恶性 室性 心律失 常组 H V多 指标 明显低 . MI R
于对 照 组 ( P<00 ) .5 。
较差致无 法分析 等病例 。其 中男 6 5例 , 3 女 5例, 龄 4 年 2—
2 0 2 ( O . 0 ・0 . 0 4,4 1 ) 1 5 ] 6
心 率 变 异 性 与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早 期 恶 性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的 关 系
张 丽 【 摘要】 目的
法
探讨心率变异性( R 与急性心肌梗死 ( M ) H V) A I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方
【 关键 词】 急性心肌梗死 ; 室性心律失 常; 心率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 ( R 是指连续心跳 间 R R间期 的微 小涨 H V) . 落。H V反 映了心脏交感 神经和迷 走神经 活动 的紧张性和 R
均 衡 性 , 一种 检 测 自主神 经 性 活 动 的非 侵 人 性 指 标 J 近 是 。 十 年 的 大量 研 究 已充 分 肯 定 了 自主 神 经 活 动 与 多 种 疾 病 有 关系, 特别 是 与某 些 心 血 管 疾 病 的 死 亡 率 , 其 是 猝 死 率 有 尤 关 。A 患 者 是 发 生 猝 死 的 高 危 人 群 , 其 在 心 肌 梗 死 后 近 MI 尤
选取 10例 A I 0 M 患者 , 对 比 观察 2周 内发 生 与 未 发 生 恶 性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的 心 率 变 异 性 。 结 果 并 A I 者 H V与 恶 性 心 律 失 常关 系密 切 。 M 患 R
8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与恶性心律失常相关性的研究
8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与恶性心律失常相关性的研究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率变异性(HRV)与恶性心律失常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的8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组与未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组。
比较两组HRV时域指标与频域指标水平。
结果合并恶性心律失常AMI患者HRV时域SDNN、SDANN、SD、rMSSD、PNN50等指标明显低于未合并恶性心委失常AMI患者(P<0.05);合并恶性心律失常AMI患者HRV频域TF、LF、HF、TF/LF等指标明显低于未合并心律失常AMI 患者(P<0.05)。
结论AMI心率变异性频域与时域指标水平越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越大,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可作为AMI患者是否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判定指标。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恶性心律失常;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终末阶段,给患者家庭及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目前,临床上一致认为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为心室重构与神经内分泌激素过度激活,发病时机体免疫功能出现异常性变化,多种免疫学机制如β1肾上腺能受体的自身抗体参与到AMI的病理与生理过程中[1,2]。
心率变异性(HRV)与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关系已经成为当前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率变异性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2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的8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35例;年龄43~75岁,平均(60.93±5.897)岁;基础疾病:扩张型心肌病35例,缺血性心脏病17例,高血压病28例。
本组AMI患者中,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者35例,无恶性心律失常者45例。
所有患者均于AMI始发两周末实施24h窦性心律变异性时域与频域分析,如果存在心房颤动以及束支传导障碍,房室传导障碍、数据记录过程中发生较大的干扰、服用D受体阻滞剂以及胺碘酮等药物者不列入分析范围。
心电图波形变异性与心脏疾病的关联性
心电图波形变异性与心脏疾病的关联性引言: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常用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波形变异性是指心电图上的特定波形之间的差异,如RR间期、QRS宽度、ST段、T波等的变化程度。
心电图波形变异性的出现可能与心脏疾病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相关。
本文将就心电图波形变异性与心脏疾病的关联性进行论述。
一、波形变异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心电图波形变异性的增加(如ST段变异、T波倒置、宽QRS等)往往与冠心病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研究表明,心电图波形变异性的增加与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心肌缺血程度和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因此,检测和分析心电图波形变异性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波形变异性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缓或过快、室上性或室性早搏、房颤、心室颤动等。
心电图波形变异性的改变在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出现不规则的RR间期和缺失的P波,而心室颤动则表现为完全无规律的QRS波群。
因此,通过观察心电图波形变异性的改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及严重程度,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波形变异性与心肌梗死的关系: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所致。
研究发现,心电图波形变异性的改变在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心肌梗死后,ECG可显示出ST段抬高、Q波出现和T波倒置等异常波形变异。
这些变异可以提示心肌梗死的存在,并帮助医生了解梗死的位置和范围,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结论:心电图波形变异性与心脏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通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变异,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心脏疾病的诊断、评估及治疗。
心率变异性分析
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正常参考值39.0+-15.0)
PNN50:相邻NN之差大于50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正常参考值:16.7+-12.3)
壹
贰
目前HRV研究的临床意义
1
2
4
3
预测心脏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
定量评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糖尿病、冠心病、心梗)指导治疗
对高血压病、心衰、心脏移植、甲亢等疾病的临床应用都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1
2
3
4
心脏性猝死(SCD)预测:由于HRV是反映自主神经张力的最敏感的指标,因此,HRV降低是预测心脏性猝死最有价值的独立指标。
HRV在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慢性二尖瓣返流、二尖瓣脱垂、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临床研究的研究中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危险性评估:HRV的降低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和恶性心律失常危险的重要独立指标。一般建议在梗死后一周开始进行HRV的检测。HRV在梗死后立即降低,并在几周后开始恢复(2周后逐渐回升),大约6-12个月恢复正常。因此,多次测定HRV可能比单次测定价值更大。梗死后HRV恢复的快慢对以后死亡的危险性也有预测价值。
心率变异性分析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演讲人姓名
心率变异性是反映自主神经神经系统活性和定量评估心脏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平衡性,从而判断其对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及预防,可能是预测心脏性猝死和心律失常性事件的有价值的指标。
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少有关,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量化可以通过心率变化的程度表现出来,心率变异(HRV)代表了这种量化标测。
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浅谈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心血管疾病心率变异性是指逐次心跳rr间期(瞬时心率)不断波动的现象,目前认为这种心率不规则性变化的主要机制是心脏节律直接受心脏交感和心脏迷走神经的双重调节并相互制约的。
因此许多学者把检测hrv作为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张力的重要指标,且他们认为hrv 降低常常提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或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而低hrv与死亡及影响心脏的不利因素有关。
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动态心电图能很好地反映心率昼夜变化的规律,因此用它来记录和分析hrv,并用于确定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
一、原发性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植物神经系统受损,多数学者认为,导致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张力减低从而使hrv降低的可能原因有:①动脉压力感受器功能失调或受损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减低,大动脉顺应性降低,心脏压力负荷过重,心肌耗氧增加,心肌灌注相对不足,导致心肌缺血损伤,使迷走神经活性减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②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递质大量释放,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及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阻力小动脉收缩增强,心脏自主神经受损丧失了迷走神经对心肌的保护作用;③血压升高还能引起心脏器质及功能性损伤,出现心肌肥厚和间质纤维化,心肌排列紊乱,造成心肌重构,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且hrv减低程度随左室重构过程的进行而逐渐加重。
二、冠心病与心率变异性冠心病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即可表现自主神经功能损害,hrv 降低,其原因是由于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对室壁机械、化学感受器产生刺激作用,并通过心-心反射活动改变了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均衡性,迷走神经活性的降低减弱了对抗交感神经活动的作用,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表现出的降低。
冠心病患者hrv降低,与死亡率的增高成正相关。
在冠心病患者存在伴有心脏事件的心绞痛患者中lf/hf比值显著增高,提示该群体中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以交感活性的增高为显著,而交感过度激活可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悸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作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常伴有紧张、焦虑不安、失眠健忘。
中医也把心悸分为心虚胆怯征、气阴两虚征、痰火扰心征、心血淤阻征、心阳不振征等。
从发病机制上看,心悸可由心脏搏动增强,心律失常及神经官能症等多种原因引起,常规心电图因记录时间短,就诊时常常症状消失,难以发现有关心电图异常表现。
本文收集心悸伴心律失常者100例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旨在比较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100例均选自2007年12月~2008年6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在做DCG时均有不同程度心悸发作。
选择心悸伴有频发室性早搏(A组)和心悸伴有频发房性早搏(B组)各50例,(Lown分级24h多于720次为频发)。
A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6~80(平均61.8±0.4)岁;B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5~80(平均65.5±0.3)岁。
1.2 方法采用英国进口OXFORD 3导同步全信息DCG系统记录,24h DCG记录早搏发作情况,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
选取指标:SDNN(24h所有窦性心搏间期NN 标准差),SDANN(全部记录每5min 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I(全部记录中每5min 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r-MSSD(全部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PNN50(NN50除以整个NN间期的%)。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采用X-±S表,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正态分布定量资料方差齐的用t检验,方差不齐的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定量资料采用非参数Kruskai-wallis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A组与B组HA V比较,各项指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HRV结果比较3 讨论HRV是指窦性心律频率快慢的差异性,它是一种无创的可以重复而稳定的检查方法,能够定量地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的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
失常与非心律失常优势比 O R值为 3 6 。结论 .2
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 炎 HR V降低 与 V A有一定的相 关性。
【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心脏 自 主神 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室性心律失常
【 bt c 0 jcvT vsge h li spbt e a tvrbi H V adv tcl - A s at r 】 be i onei tt rao h e en enre aaiy( R ) n n i aa t e i ta e e tn i w h a i l t e ru r t
【 摘
要】 目的 探讨成人 急性病毒性 心肌 炎患者心率 变异性 (erre aaiyH V 与室性心律 ha tvrbi , R ) ta i l t
采 用2 4h动态心 电图检 测 5 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 炎患者和 3 8
失常(etc a r yh i,A) vn i r r tm aV 的关系。方法 ru ah l
V bru a w rhnt tncn o gop p<0 0 ) I tel ii r rsi sl teod a o( R) As gopw sl e a a i ot l ru ( u o t h r .5 .n h g t e es nr u , h d s t O o sc g o e t ri
s b r pw ss n c nl l e a a i o u g u a i i a t w r 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 t nn n—V u go pa d cnrl ru ( 0 0 ) a d H V i n r— o gf i y o tn h A s b ru n o t o p P< . 1 , n R n o og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盛伟【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04(015)002【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变异性(HRV)与室性心率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上室性早搏(室早)频次分为冠心病频发室早组(42例)和冠心病无室早组(46例)进行比较,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观察HRV的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冠心病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和PNN50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而冠心病频发室早组除rMSSD外,余各项指标也明显低于冠心病无室早组(P<0.05~0.01);SDNN与冠心病室性早搏频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HRV减低,反映了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尤其在伴有频发室早的患者中更为明显;冠心病室早的发生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关,通过长时HRV分析,能对此作出客观评价.【总页数】3页(P86-88)【作者】盛伟【作者单位】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心电图室,贵州,凯里,5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相关文献】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的指标与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J], 段彩云2.心衰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相互关系 [J], 叶继亮; 梁见弟3.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J], 龙丽萍;张莉莉4.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联 [J], 努尔古;薛卫虹5.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功能变化及其关系 [J], 包一星;陆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心功能、早期复极、碎裂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系。 方 法 :1检 测 10例 心 肌 梗 死 时 间超 过 3 , () 0 0d 出现 心 肌 梗 死 后 室性 心 律 失 常 患 者 的 心 率 变异 性 、 室功 能 、 期 复 极 和 碎 左 早
裂 Q S波 , R 并与 6 0例冠脉造影 正常的对照组比较 。 2 将 心肌梗 死后 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按 室性期前收缩 Lw ’ 分级分 为两 () o ns
( eat n ado g, h eo d si l i j dcl nvri , i j 0 2 C i ) D pr metf rioy T e cn pt , a i Me i i sy Ta i 30 , hn oC l S Ho a T n n aU e t nn 1 1 a Abtat Obet e T td ecr lt nbtenha t vr bly l etc nt n er p l i t n f g n d s c r jc v : os yt or ai e e er r e a ait,e vnr l f c o, al r o r a o,r met i u h e o w ta i i t f i eu i y e az i a e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的关系(一)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的关系(一)作者:吴超,王伊敏,侯黎娜,范莼【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2周)心率变异性(HRV)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以上)的关系。
方法选取60例AMI患者,按修正Lown分级标准分类,分成2组:AMI组(23例,LownⅡ级以下)和恶性组(37例,LownⅢ级以上合并AMI),发病后第2周作Holter 检查和HRV分析;另选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AMI组HRV多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组HRV明显低于AMI组。
结论HRV的下降反映了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与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heartratevariability (HRV)intheearlyperiod(2weeks)andmalignantventriculararrhythmia(>Lown gradeⅢ)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patients.Methods60patientswithacut emyocardialinfarctionwereenrolledandstratifiedtotwogroupsaccordingtoth emodifiedLownclassification:23patientsinAMIgroupand37patientsinAMIwi thmalignantventriculararrhythmiagroup.2weeksafterAMI,24hHolterrecordi ngandheart-ratevariabilityanalysiswereperformed.40healthymaleindividua lsservedasthecontrolgroup.ResultsTheHRVindexesweremarkedlylowerinA MIgroupthanincontrolgroup,andthoseinAMIwithmalignantventriculararrhy thmiagroupweremoredepressedascomparedtoAMIgroup.ConclusionDepressedHRVcouldreflecttheautonomicimbalanceinAMIpatientsandwascloselyc orrelatedwithmalignantventriculararrhythmia.Keywords:myocardialinfarction;malignantventriculararrhythmia;heartratevariability心率变异(heartratevariability,HRV)作为一种敏感无创的检查,是近年来评估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一项可靠指标〔1〕。
长程与短程心率变异性的结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意义
长程与短程心率变异性的结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意义权薇薇;戚文航;刘霞;张娟赢;杨丽英【期刊名称】《临床心电学杂志》【年(卷),期】2000(9)4【摘要】目的比较长程与短程心率变异性 (HRV)分析对于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预后的不同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 1995年 10月至 1996年 12月入我院的AMI患者 5 0例 ,结合时域与频域的方法 ,分别进行长程 (2 4小时 ) ,短程 (1- 3小时)分析。
结果长程短程HRV分析相关性很强,相关系数在0 .74~0 .98之间。
不论长程分析还是短程分析 HRV,在 6个月随访死亡病例中均降低 ,除高频 (HF) ,低高频比值 (L F/ HF)外其余各项 HRV指标均降低达统计学显著意义。
选择 15 % HRV最低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2 4小时 SDNN <5 0 ms,1小时 SDNN <2 0 m s) ,短程 HRV分析预测半年死亡率明显低于长程HRV分析 (P<0 .0 5 ) ,当逐渐增加短程 HRV分析中低 HRV人群所占百分比时 (30 % ,1小时 SDNN<30 m s) ,其预测价值接近于长程 HRV的预测价值。
结论通过短程 HRV分析预选出一批高危患者有利于临床更快更早期地对AMI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总页数】4页(P199-202)【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急性;预后【作者】权薇薇;戚文航;刘霞;张娟赢;杨丽英【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0.7【相关文献】1.心率变异性及QT间期变异性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 [J], 刘晶;韩琳;高喜军2.贝凡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短程和长程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J], 王莉;成小如;华潞;黄洁;庞会敏;汪芳;康健;李一石3.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较早期的心率变异性(HRV)改变及其预后意义 [J], 侯鹏举4.心率变异性与QT间期变异性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J], 王倩敏5.心率变异性能谱分析法对评价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临床意义 [J], 郝丽荣;黄永麟;纪树彦;胡丽英;王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率变异性测定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史国塞旦廷型!Q!!生§旦筮≥!鲞箜!j塑剑望!丝』螋!堕!堕麴鲤型丛型堕堡叁!&垫!Q:!堂:!!:塑!:!量心率变异性测定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昊志红77诊疗技术【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性测定在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期的应用。
方法采用康泰'13,_.400012导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24h,然后进行回放,其数据经计算机分析,,提取H R V的时域指标:S D N N、SD A N N、SD N N i ndex、rM s s D、PN N50各值。
记录期间未用阿托品类抗胆碱药,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规静滴利多卡因或1:7服心律平,使用硝酸盐类包括在内。
结果频发室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非持续性室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
频发室早组与非持续性室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多项H R V分析指标的一致性提示,H R V能较全面、直观,定量的反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其中SD N N是一个独立敏感预测心源性猝死的指标。
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除积极抗心律失常外,还应该定期进行H R V检测,预防心帮陛猝死。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律变异性测定心率变异性(H R V)已成为测定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定量指标.自主神经逐渐被认识到是心律失常发生和持续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分析了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的H R V变化规律,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50~80岁,平均(61±7)岁。
室性心律失常按[,ow n氏分级分为频发窜早组45例,V PB SI>30次/h。
非持续性室速组35例,心室异位搏动≥3次,频率≥100次/m i n,30s内自行终止。
病因包括病毒性心肌炎4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冠心病67例(含陈旧性心肌梗死10例,新近急性心肌梗死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邓靖;兰海照
【期刊名称】《实用心电学杂志》
【年(卷),期】2001(010)005
【摘要】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在室性心律失常(VR)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分析38例正常人(A组),4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VR者(B组)及45例器质性心脏病VR者(C组)的心率变异性(HRV)。
结果:(1)与A组比较,B组SDNN,PNN50,RMSSD,HRVTI显著降低(P<0.05-0.01),SDANN,SDNNindex无显著差异(P>0.05);C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2)C组各项指标均比B组显著降低(P<0.05-0.01)。
提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在VR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HRV减低可作为高危性VR的独立预测指标。
【总页数】2页(P377-378)
【作者】邓靖;兰海照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柳州545005;广西医科大学第
四附属医院心内科,柳州545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吸烟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J], 董春华
2.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J], 唐继志;方永生
3.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J], 卢华安; 王韵喃; 罗智敏; 文翠
4.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分析 [J], 颜登功;邹济南;崔秀涛;段红;钟泳霓
5.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J], 尹德录;刘志华;蒋文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肖玉娟;杨勇海;计占方;闻捷【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04(013)011【摘要】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及三角指数(TI)、PNN50对评估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在HOLTER检查患者中随机选出无器质性心脏病、无室性心律失常者(N)组,有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衰)、室性心律失常者(HP)组,无器质性心脏室性心律失常者(NHP)组,对它们进行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指标的横向、纵向比较.结果 HRV各项时域指标的比较,HP组较NHP组、N组均低,NHP组较N组均低.A~C组与D~F组中,TI和PNN50均逐渐升高.结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TI和PNN50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程度的判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总页数】2页(P1461-1462)【作者】肖玉娟;杨勇海;计占方;闻捷【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二O二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5;内蒙古包头市二O 二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5;内蒙古包头市二O二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5;内蒙古包头市二O二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相关文献】1.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J], 陈开红;黄国勇;方勇;李卫国2.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J], 唐继志;方永生;李忠杰;孙华群3.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与心率变异性 [J], 唐继志;方永生;李忠杰;孙华群4.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J], 田浴兴5.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J], 尹德录;刘志华;蒋文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常人群心电图的常见变异及诊断参考
正常人群心电图的常见变异及诊断参考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常规检查方法。
正常心电图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心脏的重要信息,但是在正常人群中,心电图也存在一些变异。
本文将介绍正常人群心电图的常见变异及诊断参考。
一、心电图波形简介心电图包含了多个波形,常见的有P波、PR间期、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肌的去极化和复极化,PR间期代表心房传导至心室的传导时间,QRS波群代表心室肌的去极化和复极化,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
二、正常人群心电图的常见变异1.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正常人群的心率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一定的变异,这种变异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心率变异性的增加可以反映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正常,而心率变异性的减少可能意味着自主神经系统出现了异常。
2. 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窦性心律不齐通常是指心律不齐的R-R间期,在呼吸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波动。
这种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的生理变异,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中比较常见。
3. 心室肥厚(Ventricular Hypertrophy)心室肥厚是指心室壁增厚,这是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心室肥厚可以导致心电图的QRS波群增宽和深而尖的S波出现。
4. ST段改变ST段是T波结束和T波开始的区域,ST段的改变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
正常的ST段通常是等电位的,在心脏缺血或心肌梗死的情况下,ST段可能会上升或下降,提示心肌供血不足。
5. 波形变异在正常人群中,心电图的波形可能会有一些变异,如P波形态改变、T波振幅变化等。
这些变异可能由个体差异、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引起,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无临床意义的。
三、正常人群心电图的诊断参考1. 正常心电图(Normal Electrocardiogram)在临床诊断中,医生会根据心电图的波形和节律来判断是否为正常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心率变异性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的关系。
方法所有病例均于AMI后4周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HRV检查指标包括mRR,SDNN,SDANN,rmSSD,PNN50指数。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HRV明显降低。
18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与正常对照组对比,HRV降低非常显著(P<0.001),与未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HRV降低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关系,HRV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室性心律失常国内外大量的试验证明急性心肌梗死(AMI)可降低心率变异性[1~3],但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降低何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是否有关,目前这方面的报道较少。
本研究对临床确诊为AMI的4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了明确AMI后心率变异性降低和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住院患者40例,按WHO的标准,经病史、心电图及酶学确诊为AMI患者,平均年龄(65±10.4)岁,其中男24例,女16例,基本心律为非窦性心律者,房室阻滞者及动态心电图记录时间少于20小时者不包括在本研究内。
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常规检查除外严重心肺等其他疾病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8.6)岁。
1.2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及心率变异性(HRV)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心肌梗死后4周,采用DELMAR563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HRV分析系统,对所有受试者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测和HRV分析。
HRV检查指标包括24小时RR间期平均值(mRR),连续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5分钟RR 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间期RR均方差(rMSSD)和相邻RR间期大于50 ms百分数(PNN50)。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1 引言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指心率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现象,这种波动反映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节律控制的动态平衡。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率变异性研究在临床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大量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及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对疾病的风险评估、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1.1 心率变异性的基本概念1.1.1 定义及分类心率变异性是指心率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现象,通常分为两大类:时间域HRV 和频率域 HRV。
时间域 HRV 主要反映心率的瞬时变化,如相邻 R-R 间期的差异;频率域HRV 则关注心率波动中特定频率成分,如低频(LF)、高频(HF)等。
1.1.2 心率变异性的测量方法心率变异性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Holter)。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还有基于光电容积描记图(PPG)和心率监测器等无创测量方法。
这些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1.2 心率变异性的生理机制1.2.1 神经调节心率变异性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主要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性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心率变异性增加。
1.2.2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对心率变异性也有一定影响,如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
这些体液因素通过改变心脏的自律性和传导性,进而影响心率变异性。
1.2.3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自主神经系统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心脏功能的稳定。
当自主神经系统失衡时,如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或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过低,可能导致心率变异性降低,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2.1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是心率变异性分析中最基础、最直接的方法。
它主要关注心率的统计特征,如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这些特征可直观反映心率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情况。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心律 失 常 的 重要 预 测 指 标 。
【 关键词 】 扩张型心肌病 ; 心率变异性 ; 室性心律 失常
抗张型心肌病( C 是一种原发于心肌 、 D M) 但病 因尚不 明确 的心肌病 , 主要 表现为心脏 的扩大 、 室壁 变薄 以及收缩 功能 的 明显下 降 , 常出现各 种类 型的心律 失常 , 尤其 室性心律 失常 的 发生率较高 ( 室性早搏 、 室速 、 室颤等 ) 发生心源性猝死 的风 险 , 较 大。心率变异性分析( V) HR 是一种无创性 的检测方法 , 于 用 评 估心血管 系统 的 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情况 , 关于其在心律失 常 、 L病 、 冠 - 高血压病 、 慢性充 血性心力 衰竭 等 - C血管疾病 中的
参 考 文 献
[ ] 朱菊珍. 1 以腹泻为主要表现 的成 人麻疹 2 1例 [ ] 中华传染病 杂 J.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与QT间期变异性的关系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与QT间期变异性的关系摘要:目的:探索QT间期变异性(QTV)与室性心律扮演的相关性及其在评定该病患者的预后价值。
方法:对2011年至2015年我院住院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监测QT间期变异性(QTV)。
结论:Q-T间期变异性有助于预测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评价预后。
关键词: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QT间期变异性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伴发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易导致猝死。
而室性心律失常与QT间期变化密切相关。
笔者对2011年至2015年我院住院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监测QT间期变异性(QTV),探索QTV与室性心律扮演的相关性及其在评定该病患者的预后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1例,男35例,女26例,平均年龄61.5±4.2岁。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诊断标准﹝1﹞。
选取正常健康者48例,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2±5.3岁为对照。
1.2 仪器与方法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没有DMS公司三通道分析仪,自动监测二十四小时心律、室性心律失常、心律变异性(SDNN)、二十四小时QT间期等。
检测前,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扩血管药物一周。
选三通道中QT间期最长的通道作为测量通道,QT间期取值为QRS起点至T波中点,二十四小时每小时整点取7.8秒心电图,测量每一个QT间期值,取平均值作为此小时QT间期值,将二十四小时QT间期达标准差作为此患者的QT间期变异性(QTV)。
上述指标均在不告知患者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取得,由专人负责检测分析。
2 结果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动态心电图部分参数比较可见,61例扩心病患者的QTV为21.20±5.51ms以及室性早搏(VPB)的发生次数4137.72±5889.45次/24h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08±5.07ms和8.31±16.09次/24h),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3)。
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NIU;Shaoli;WU;Wei【期刊名称】《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年(卷),期】2005(002)006【摘要】【论文特点介绍】HRV是心血管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前人对HRV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与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的关系及其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并筛选HRV预测指标。
本研究为临床广泛开展HRV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指导积极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以调节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提高HRV,改善冠心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3页(P988-990)【作者】NIU;Shaoli;WU;Wei【作者单位】Division;of;Cardiology,;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the;Second;Affilliat ed;Hospital,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120,;China【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J], 黄立萍;常栋;张彧;洪丽;张树龙2.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 于兴珊3.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J], 冯慧; 吴钟伟; 刘超权4.冠心病患者外周血ATG-5、ATG-7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率变异性及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J], 李巍;李彦明5.冠心病患者外周血ATG-5、ATG-7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率变异性及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J], 李巍;李彦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5月临床医学DOI :10.19347/ki.2096-1413.201814041作者简介:董晓华(1983-),女,汉族,山西运城人,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王莉萍,E-mail :280446657@.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常见的并发症,A -MI 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心肌缺血、泵功能衰竭、电解质异常和交感神经功能极度亢奋、低氧血症等情况,猝死风险较高。
早期发现A -MI 患者的异常状况有助于疾病治疗和预后。
有研究指出,心率变异性和QT 间期变异性与AMI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检测患者心率变异性和QT 间期变异性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1]。
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AMI 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为例,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QT 间期变异性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为观察组,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对照组40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45~78岁,平均(61.4±6.4)岁。
观察组患者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48~75岁,平均(60.9±7.2)岁。
观察组纳入标准:①无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阻滞,无电解质紊乱;②动态心电图基线稳定,T 波清晰;③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④纳入研究前一周,患者均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测量两组受检者心电情况,采用日本1350-C 型光电心电图机,12导联同步连续记录患者24h 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采用相应软件进行分析,记录心率变异性(HRV ),包括全部窦心率变异性和QT 间期变异性与AMI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董晓华,王莉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QT 间期变异性的关系。
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AMI 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心率变异性、QT 变异度、QT 变异系数等指标,探讨心率变异性和QT 间期变异性与AMI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的QT 间期为(415.42±24.82)ms ,长于对照组的(370.98±20.74)ms ,观察组的心率为(61.41±5.82)次/min ,低于对照组的(75.92±5.16)次/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的QTV 、SDNN 、SDANN 、RMSSD 及PNN5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QT 间期与心率呈直线相关(r =-0.833,r =-0.845,P <0.01)。
结论心率变异性和QT 间期变异性与AMI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通过检测QTV 和HRV 等指标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以降低AMI 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QT 间期变异性;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律失常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18)14-0087-02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t rate variability,QT interval variability and ventricular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AMIDONG Xiao-hua,WANG Li-ping *(Xi'an Honghui Hospital,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t rate variability,QT variability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Methods From August 2015to August 2017,40patients with AMI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40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in thesame period.The heart rate variability,QT variability,QT variation coefficient and other indicator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correlation among heart rate variability,QT interval variability and AMI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 were discussed.Results The QT interva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15.42±24.82)ms,which was longer than(370.98±20.74)ms,the hear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1.41±5.82)times/min,which was lower than (75.92±5.16)times/min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QTV,SDNN,SDANN,RMSSD and PNN50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QT interval and heart rate were respectively linearly correlat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 =-0.833,r =-0.845,P <0.01).Conclusi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QT variability has correlation in the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patients with AMI,ventricular arrhythmia can be predicted through the detection of QTV,HRV and other indicators,so as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AMI patients.KEYWORDS:heart rate variability;QT interval variability;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arrhythmia87--2018年5月表1两组受检者QT 间期及心率比较(x ⎺±s )组别例数QT 间期(ms )心率(次/min )观察组40415.42±24.8261.41±5.82对照组40370.98±20.7475.92±5.16t ― 6.3217 5.8241P―0.00040.0021表2两组受检者QTV 及HRV 各项指标比较(n=40,x ⎺±s )组别QTV (ms )HRVSDNN (ms )SDANN (ms )RMSSD (ms )PNN50(%)观察组16.54±4.1273.18±5.78109.85±18.7922.34±5.7610.45±3.41对照组25.34±3.4585.43±6.88130.92±28.3439.27±4.5516.72±4.13t 3.2843 5.7153 5.7153 3.8924 5.1893P0.00160.01680.01680.02130.0025性心搏RR 间期(SDNN )、RR 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 )、相邻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 )、相邻NN 之差>50ms 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
计算机辅助测量QT 间期、QT 变异度(QTV )[2]。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受检者QT 间期及心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QT 间期为(415.42±24.82)ms ,长于对照组的(370.98±20.74)ms ,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为(61.41±5.82)次/min ,低于对照组的(75.92±5.16)次/min ,差异均显著(P <0.05,表1)。
2.2两组受检者QT 间期与心率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两组QT 间期和心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QT 间期与心率呈直线相关(r =-0.833,r =-0.845,P <0.01)。
2.3两组受检者QTV 及HRV 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QTV 、SDNN 、SDANN 、RMSSD 及PNN5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3讨论AMI 是指因冠状动脉急性或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