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二历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 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 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政治
侵 略 加 剧 袁 世 凯 称 帝 尊孔复古 民主共和
经济
进一步发展 民主政治
背景
文化
B
练习:
下列各项中与新文化运动兴起无关的一项 是( ) A、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 逆流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 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C、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等人深切 认识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的重要性 D、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民 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国人等欲脱蒙昧 时代,…当以科学与人 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青年》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 建思想,为什么要把 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 的儒家传统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海创办《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思兼 想容 自并 由包
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基地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1915年 《新青年》 陈 李 胡 鲁
《新青年》 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 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 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 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 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整体设计本节概述本课着重阐释了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以与在其影响、推动下,局部先进知识分子承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史实。
本课分三目,第一目“《新青年》的诞生〞,突出了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蔡元培和北大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特定的历史背景。
第二目“新文化运动〞全面表示了先进知识分子从理论、道德和文学三个层面对封建思想进展的猛烈批判,分析了这一运动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说明了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更先进的科学理论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中日益传播,在此根底上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关键力量。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全面评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与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节课有较多的专业名词,在教学时应把握好重点,把教师讲授、学生探讨相结合,实行互动式教学;选取典型图文材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做到化难为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特定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同时,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将本课内容与上一课相联系,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先进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所作的不懈努力,形成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改造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中心,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情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 年杂志
初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后期
(十月革命以后)
传播马克思 主义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五四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常常被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 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注重人的个性要求 B.构建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C.主张复兴传统文化 D.面临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异常强大,他们掌握国家政权和军队,并且相互勾结。
3、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吗?
不强大,他们人数少,不掌握政权和军队,带有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那么仅仅依靠资产阶级能够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吗?
不能,还需要力量更强、斗争更坚决、有更先进理论指导的阶级 积极参加到反帝反封建斗争中。
5、 这样的先进阶级是否已经产生指导他们斗争的理论武器? 已经产生,即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第二阶段:1919—1920马克思主义系统而全面地被介绍 到中国。
五四运动大大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三阶段:1920年5月至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广泛传 播,开始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导致1921年了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
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2.“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 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人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 子尊为万世师表。”陈独秀的上述言论旨在 A.强调民主与科学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 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说明应该客观公正看待孔子及其思想 D.谴责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伦理纲常
3.严复在《原强》中说“彼西洋者……自其自由平等以观 之,……人人得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 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 民主为用。”其目的是 A.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思想 B.主张效仿西方君主立宪制 C.反对君主制,主张君民平等 D.要求清政府广开言路,招贤纳士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课件
二、新文化运动 内容: 民主 与_____, 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1)提倡_____ 打倒孔家店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此,提出了“___________” 的口号。 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3)提倡_______, 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①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
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
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 学。 ——陈独秀 材料三 本杂志于国学则主以切实之功夫,为精确之研究„„
以见吾国文化,有可与日月争光之价值。„„本杂志„„以吾 国文字,表西来之思想„„吾国文字,自可适时达意,固无须更
2.(2013·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曾任北大校长并提出“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的人物是( A.梁启超 B.陈独秀 ) C.蔡元培 D.李大钊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新文化运动时
期,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3.(2013·四川学业水平测试)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 A.民族独立 C.民主与科学 B.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
张其一定之文法,摧残其优美之形质也。
——《学衡杂志简章》(1922年)
请分析: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政治 革命”之外,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提出什么主张?其旗帜是什么?
提示:(1)原因:三次革命都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中国人在
思想领域中封建意识根深蒂固。
(2)主张:进行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此拉开新文化运动了序幕。 1916年,第二期改称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
辜鸿铭——一代怪才
“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 可不看辜鸿铭”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后期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的先驱;高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接连 发表了《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和 《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同时还创办 了《每周评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二)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积极: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 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对中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 肯定的偏向。
三、小 结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长夜,吾辈仰承!”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陈独秀—— 学界泰斗,新文
化运动的先驱。早年 留学日本,曾加入孙 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参加辛亥革命。
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 思主义者,中国共产 党的创始人之一。
(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备课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备课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备课教案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5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经过不断地求索和鉴别,逐渐摆脱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
李大钊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四篇光辉的文献,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
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
对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他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这一胜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是二十世纪革命的先声。
”他满怀信心地说:“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凯歌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8年2月,李大钊先后在北京大学、女高师、师范大学讲授“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社会学”等课程,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讲坛,受到进步青年的热烈欢迎。
他还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主编《每周评论》,成为“五四”前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为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推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发挥了重大作用。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
”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这期间,李大钊还在《新潮》《少年中国》《国民月刊》《新生活》《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2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图片说史】陈独秀,字仲甫,1915年创办《新青年》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新青年》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绉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以及胡适最早的一批白话诗作。
《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课标点击】(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清单】清单一 《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一战期间,①________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3)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②______的逆流。
2.概况(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③______》,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主要阵地:《④______》和北京大学(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主要内容a.提倡⑤_____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b.提倡⑥______,反对旧道德。
c.提倡⑦______,反对旧文学。
(5)历史意义: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清单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1)先驱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①_____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②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 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 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 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 A 项。
答案 A
(2011· 上海单科)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 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 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呐喊
• (3)主要内容 •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新文化运 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出“打倒孔家店” 旗号。 •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文学革 命的序幕。 • (4)性质: •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新”表 现在彻底地否定封建正统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 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基础。
4.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及阶段
• (1)三大特征: • 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 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 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救亡压倒启蒙) •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 新变法思潮、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从 学习物质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是一个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不断深化) • ③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 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 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 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 (5)意义
•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由于两者
新文化运动答案
新⽂化运动答案第15课新⽂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科班)教学⽬标⼀、基础知识与能⼒:新⽂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理解新⽂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点:新⽂化运动的影响及全⾯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泛传播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青年》的诞⽣:1、【探究学习】新⽂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材料⼀:纺织⼯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475个⼯⼚,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1919年增加180%。
1919年⼚丝出⼝额⽐1913年增加168%。
“材料⼆;孔⼦之道,⾃古常新,与天⽆极。
……近⾃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之⼼理,缺⽽修佛……本⼤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新,⽽礼俗要当保守。
环球各国,各有所以⽴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
中国服循圣道,⾃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本于修⾝。
袁世凯《⼤总统祭圣告令》材料三:⾯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觉”。
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经济⽅⾯:第⼀次世界⼤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政治⽅⾯:⼀⽅⾯,⾟亥⾰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窃国⼤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独裁统治。
思想⽅⾯:⼀⽅⾯,⾟亥⾰命后,民主、⾃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步发展;另⼀⽅⾯,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化领域掀起⼀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直接原因)2、新⽂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新青年》、北⼤成为新⽂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活动基地(3)主要代表⼈物:陈独秀、李⼤钊、胡适、鲁迅等【探究学习】蔡元培认为做⼤学校长不是做官,“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历史史实:阅读理解概念:《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德先生、赛先生、科学精神、白话文。
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胡适。
阅读理解概念:李大钊、“问题与主义之争”。
理解记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理解记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历史解释:结合政治、经济模块相关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得以发生的历史因素,进一步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公民素质的理解与培养(新民培养),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结合政治、经济模块相关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为先进中国人接受的原因。
设置问题:在后续的学习中,根据事实,逐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课程提纲一、《新青年》的诞生(一)背景:1、政治方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2、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人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
3、思想方面:⑴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⑵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
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历史纵横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拼凑起所谓的“公民请愿团”,要求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
此后,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
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
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二)诞生:1、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点击: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青年》的诞生:1、诞生的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二、新文化运动:1、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是()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护其统治 B.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直接影响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指()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4.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 D.儒家思想阻碍资本主义发展5.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屡史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一C.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兴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李大钊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8.简要叙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后期
十月革命以后
传播马克思 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积极性: 1.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 解放; 3.中国的只是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 洗礼;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未明确提出反帝。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 抗争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他们主张学习 地主阶级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西方的技术 维新派(君主立宪) 他们学习西方 资产阶级 的政治制度 革命派(民主共和) 结果 转向 学习西方的思想 失败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新文化运动迅速发展 (1)国内: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国际: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开始: 2、促进: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 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个在中国 3、扩大:早期党组织有计划宣传。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胡适主张:文学改良 两个黄蝴蝶, 一、须言之有物; 双双飞上天。 二、不摹仿古人; 不知为什么, 三、须讲求文法; 一个忽飞远。 四、不作无病之呻吟; 剩下那一个, 五、务去滥调套语; 孤单怪可怜。 六、不用典; 也无心上天, 七、不计对仗; 天上太孤单。 八、不避俗字俗语。
15课_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传播过程
开始
主李 义大 大钊 旗第
一 次 举 起 社 会
促进
马五 克四 思运 主动 义进 的一 传步 播促
进
扩大
早 期 党 组 织 有 计 划 宣 传
…
建党
1、传播过程
开始 促进
主李 义大 大钊 旗第
一 次 举 起 社 会
马五 克四 思运 主动 义进 的一 传步 播促
推倒…贵材旧料文2.4学,建 设…新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 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 自治的国材民料政治3.1。”
--陈独秀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打倒“孔家店”-吴虞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 斜斜的每页材上料都3.写3 着‘仁义 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 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
凯又穿起特制 的古怪祭服, 率文武百官拥 到天坛,举行 祭天大典。
不本于修身。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政治 经济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资产 阶级强烈要实行民主制度;列强 侵略;袁复辟帝制。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 步发展
(根本)
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文化 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
⑶没有提出反帝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播过程
开始 促进 扩大
建党
北方传来十月的风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列宁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 第一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1、传播过程
开始
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人教必修讲课文档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3.前期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1)民主与科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 与科学的“手段”。
第三十四页,共58页。
教方法 巧记速记
第三十五页,共58页。
当堂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
1 2 3 4 56
1.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的是( )
A.《时务报》 B.《青年杂志》 C.《新青年》 D.《民报》
第三十六页,共58页。
1 2 3 4 56
解析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 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此题容易误选C。 答案 B
第二十三页,共58页。
②提倡科学,是因为每个人只有懂得自然科学,有了科学的思想
观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才能真正做到反对愚昧和落后,只有 消除了愚昧和落后,才能真正做到反封建,实现民主政治。
第二十四页,共58页。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 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 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第二十八页,共58页。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1)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宣传同工人运动 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 成为主流思想发展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 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改变了新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二()班第组姓名学号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时间、背景、内容、影响的了解,能够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自主预习一、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先进的中国人做过哪些努力?(6分)二、新文化运动1、阅读P72第一段,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6分)2、阅读P72第二段,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并填空并划课本。
a)序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主要阵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活动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P73~74第二子目,在书本上划好并理解记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6分)4、阅读课本P74第二段和结合本导学案的课堂探究2,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期新文化运动)(1918后)1、根据书本P74第三段归纳马克思传入中国的背景(国内和国际背景)2、特点:宣传和介绍;中国高举马克思的第一人是3、根据书本划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①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革命的转变(或五四运动),①为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部分:课堂探究1、根据课本内容和所学知识请回答: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新文化运动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相同吗?那么他们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各是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多角度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高二历史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法指导】1、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2、体会他们为信念而奔波而实践的精神【知识链接】联系必修一、二各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背景:1、经济:2、政治:3、思想: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二)概况:1、标志:2、指导思想:3、代表人物:4、主要阵地:5、主要活动基地: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前期: (三提倡三反对)1、提倡,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核心)2、提倡新道德,反对(思想革命)3、提倡,反对(文学革命)代表作:(二)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1)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8 李大钊《》、《》、《》(2)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A、撰写文章:B、成立社团:C、建立组织:D、创办刊物:(3)成为主流:1921年、中共的诞生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
(问题与主义之争)(2)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组织基础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一)性质:前期是后期是(二)进步性:1、2、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3、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4、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三)局限性:【夯实基础】A级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B、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C、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D、1917年,《青年杂志》迁到北京2、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产党的诞生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返回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 的影响。其中①发生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前,与 题干不符,排除含①的选项。④较难判断,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 取得的,因此符合题意。 答案:B
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
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
动的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返回
解析:分析陈独秀在材料中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解放运 动指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有:新文化 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 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最主要的功绩选B项。 答案:B
返回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特点、意义 1.原因 (1)国际因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 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国内因素: 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资 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 织有计划地宣传。
返回
返回
返回
[典题例析]
[例1] (2011·天津高考)《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
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程标准的内容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 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背景:1915年
知识链接:
政治上: 必修Ⅰ 第13课 (P65 辛亥革命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1、背景: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吸引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关注的原因
①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遭到失败; ②苏俄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以平等态度对待中国 ③俄国发动工农群众进行革命的方式,给中国知识分子以启示 ④经济落后的国家可以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解放之路;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 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 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 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 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 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要拥护那德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 理、旧政治。” --陈独秀 《新青年》第6卷第一号 (1919年)
胡适(1891----1962)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 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 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 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 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 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
——1918年周树人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
《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这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也是新文学的典范。
1920年夏,广州、北京、上海的共产主义小 组分别出版了《劳动者》《劳动音》《劳动 界》周刊,同时还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 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邓中夏(1894-1933)
湖南官僚地主家庭出身。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 系。1919年五四运动中, 参与火烧赵家楼, 后在北 京学生联合会负责宣传。 1920年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成立,他负责编辑周刊 《劳动音》,创办长辛店 劳动补习学校,免费招收学 生,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是中共早期的一位卓越领 导人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 袖。1933年在上海被捕, 同年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张: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 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 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 通俗的社会文学”。
中国最早的新诗《蝴蝶》 (1916年,作者: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必须继续进行反帝 反封建斗争
→ 中国的先进分子呼唤思想启蒙
目的:力图“根本之救亡”
→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 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 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 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论》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背景: 2、兴起标志:
油画《北大钟声》
北大老校址红楼,今为新 文化运动纪念馆
蔡元培(1868—1940 )
民主革命家和近代教 育家。数度赴德国和 法国留学、考察,研 究哲学、文学、美学、 心理学和文化史。曾 任中华民国的教育总 长、北京大学校长、 人学院院长、中央研 究院院长等职。
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 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 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 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 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 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 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1916年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 年杂志》, 1916年,改名为 《新青年》陈独秀为主编和主 笔 。1917年1月,因陈独秀任 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杂志总部 迁往北京。
1919年10月,《新青年》 迁回上海,1920 年9月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公开出版 的机关刊物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 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7 月停刊。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1、背景:
1917年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开始传播:
1918年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3、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1919年五四运动后
4、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前 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新 文 化 运 动 内 容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 后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 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 图书馆主任。与陈独秀一起 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 十月革命胜利后,接受和传 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发表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 维克主义的胜利》等著名论 文,创办《每周评论》。 1920年在北京领导成立 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代表 党中央指导北方全面工作。 1927年在北京被军阀张作霖 杀害。
这是当时人创作 的漫画《老猿百 态图》,选自钱 病鹤编《袁政府 画史》。
准备 1916年 登基
1915年11月 选他为中华 帝国皇帝
1915年组成 筹安会,鼓 吹帝制
1915年接 受“二十 一条”
1914年,制
1912年扩大总 统权力,操纵 内阁更迭
镇压 革命 力量
1913年迫 国会选他 为正式大 总统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 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 “须言之有物”,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1910-1917年在美国学习 哲学。回国后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领袖之一。作为学 者,他在文学、哲学、史 学、考据学、教育学、伦 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 有进行研究。 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 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 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 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北 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 院士和院长等职。
后 期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1879——1942年)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 主要领导人。安徽人,17岁考 中秀才,后进新式学堂接受近 代教育并留学日本。1917年初 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他 以《新青年》、《每周评论》 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 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 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 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 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今日北京大学校园 内的蔡元培像。
3、新文化阵营的形成:
蔡元培的推动
代表人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在《新青年》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创刊 词《敬告青年》,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
“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3、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背景:1919年五四运动的促进作用
表现:传播思想:《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
建立社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 与工人运动结合:补习学校、工人刊
物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比 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 文章。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哲学)、政 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一 大批时代青年就是通过学习李大钊的这篇文章, 转而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
毛泽东称李大钊为“真正的老师”: 1918年8月到1919年3月,毛泽东在北京大 学旁听学习,毛泽东说:我从前在师范学校 的伦理教师杨昌济当时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教 授。我请他帮我找工作,他把我介绍给北大 图书馆的主任。这个人就是李大钊……“。 “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 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 的方向发展。”毛泽东离开北大后的很长时 间里,他仍与李大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李大钊 (1889─1927)
二、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1、运动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①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人们(尤其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③中国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④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1、背景: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开始传播:1918年
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1、背景:1917年
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开始传播:1918年
二、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1、运动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 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号召文学革命 鲁迅《狂人日记》等小说:新文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