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
发现与探索教材分析
泥沃小学
张蕊
《发现与探索》是天津市课程改革中的教材,教材强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所以教学是要充分发挥学生探索的主动性。教材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特点,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既活跃了课堂教学,又可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分析
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进行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实验和收集信息进行研究的活动。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中主要是让了解学生身边的生活或自然科学中的实验课题,引导学生亲手实验,了解身边科学现象的科学道理;用家庭生活中的事例,揭示生活事例中的科学道理;用经常见到的自然现象,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揭示其中的数学规律;利用环境问题,探究环境与人的关系;通过学生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在创新技法方面,提高了创新能力。
本册教材包括“物理实验”、“身边科学”、“数学研究”、“发明与地学”等四个单元组成。其中,“物理实验”单元包括连通器、有趣的离心现象、不敲自鸣、有趣的回声、失重现象;“身边科学”包括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远离香烟;“数学研究”包括走进三维空间、统计规律、数据的处理与用用、你算的数字有多大、用平面图形做球体;“发明与地学”包括地震、希望发明法。
各单元在内容类别上相联但各自成课,与其它科教材在编排上有所不同。1.突出基本能力的培养(1)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2)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教材既授之以鱼更重视授之以渔。(1)在知识与方法上更重视方法的传授;(2)在结论与过程上更重视过程的研究;(3)在验证知识与探索知织上更重视探索知识。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2)设置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环节。(3)安排面向全体学生的各项教学活动。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发现与探索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学设计
1.连通器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以“连通器原理及应用”为内容的实验探索活动,提高学生对物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能提高人们生产实践活动水平的体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通过用连通器原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知道连通器的道理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
2.做好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并熟悉实验操作。
3.制作“图3”及“实验三”教学视频资料,借以辅助教学,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4.制作“探索延伸”栏目演示装置一套。
5.准备题图中的两把茶壶。(可以不备)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解释应用实例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的难点是“实验三”课题的设计
四、教学要点及建议
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以导语开始进入本课学习探索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
建议教师可以采用直接由两把茶壶(有实物最好)哪个装水多引动讨论导入新课。
(2)探索课题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连通器原理及应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关于连通器的概念说给学生就可以了,不要求严格掌握内容。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① 课前教师要按小组准备“实验一”器材1套。(见图1,由老师组装好)
② 做好小组实验分工
③ 进行安全操作教育。
活动设计:
提示本节课是通过实验与设计研究“连通器原理”,并用所得知识探讨周围物品中对连通器原理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学)案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
本学段课程标准主要目标:
教材总目标:修订后的教材容以学生实验为主体。教材通过科学小实验(兼顾课题研究、动手实践、思维训练等容),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基本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研究,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初步的创新思维,逐步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态度,在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升华,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的基本方法,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4.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发现与探索》是市课程改革体系中的教材,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目前教学虽然也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一传统的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或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
“发现与探索”的许多容与小学中的“科学”容相近,不要将此课上成“科学”课。“科学”课教学的首要目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发现与探索”中的学科知识只是学生形成能力、习得方法、形成价值观的载体,“学科知识”非教材重点的追求目标,目标重点是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方法和科学素养。
第一课:连通器
3月2日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连通器水面保持同一高度的现象。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总复习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观察、猜想、分析、证明等数学活动,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规律,解决问题。
2、形成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拓展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索生活中存在的规律,用规律解决问题。
2、形成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生活中存在很多的数学规律,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用心去发现。比如上次说的关于青蛙的歌谣,还记得么?
2、学生依次说歌谣,师板书n只青蛙的情况,强调发现
规律,用字母表示,要代入具体的数去验证。
3、那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其他的数学规律,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同学补充。
4、那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规律好么?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新授
1、展示填写完整的乘法表,乘法表中蕴含了很多的数学规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分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其中的规律。师巡视,引导观察。
提出要求:先独立观察,探索规律,小组交流,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说明规律。
2、哪一组先来说一说?
3、师归纳,肯定学生有序的观察。
4、出示巩固与应用第2题,同学们想一想,第20个应该是什么颜色?第27个呢?为什么?
5、生个别回答,并说明思考方法。
6、第四题,生独立汇报,集体完成。
7、第三题,师指导学生用含n的式子表示n张桌子可坐的人数。
三、巩固练习
找规律,填一填
1、8,11,14,17,(),23,()
2、4,9,16,25,(),49,64,81,()
3、1,8,27,(),125,()
四、课堂总结
当你在找规律时,你有什么体会?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生活,不至于杂乱。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智慧去发现,运用,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丽。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发现与探索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学设计
1.连通器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以“连通器原理及应用”为内容的实验探索活动,提高学生对物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能提高人们生产实践活动水平的体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2.通过用连通器原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知道连通器的道理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
2.做好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并熟悉实验操作。
3.制作“图3”及“实验三”教学视频资料,借以辅助教学,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4.制作“探索延伸”栏目演示装置一套。
5.准备题图中的两把茶壶。(可以不备)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解释应用实例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的难点是“实验三”课题的设计
四、教学要点及建议
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以导语开始进入本课学习探索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
建议教师可以采用直接由两把茶壶(有实物最好)哪个装水多引动讨论导入新课。
(2)探索课题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连通器原理及应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关于连通器的概念说给学生就可以了,不要求严格掌握内容。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①课前教师要按小组准备“实验一”器材1套。(见图1,由老师组装好)
②做好小组实验分工
③进行安全操作教育。
活动设计:
提示本节课是通过实验与设计研究“连通器原理”,并用所得知识探讨周围物品中对连通器原理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发现与探索教案六年级
发现与探索教案六年级
教案标题:探索自然世界中的科学奥秘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科学探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生将能够掌握运用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方法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将培养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 科学探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材料、图片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精美的图片或一个引人入胜的小视频,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
- 你对科学探索有什么了解?
- 你认为科学探索有什么重要性?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科学探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和推理等。同时,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Step 3:实验探索(20分钟)
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进行科学探索。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材料和器材,让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解决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最后总结结果。
Step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方法的应用。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索的理解。
勇闯家乡探险之旅——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勇闯家乡探险之旅——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文化、了解自然环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勇气,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勇闯家乡探险之旅”活动。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地理环境、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2.提高学生的勇气、毅力和拓展眼界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过程:
1.探索家乡的自然风貌:
学生将分为不同小组,每组人数在5-7人之间,每个组都分别负责探索某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根据学生的意愿和教师的安排,探索
路线可以涵盖山、水、草、田、林等不同自然环境。在探索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周围风景,寻找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并做好记录。
2.了解家乡的文化特点:
在探索自然环境的同时,学生还要了解家乡的文化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每个小组都可以参观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区、古迹等,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韵味。同时,学生可以采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手工艺和当地风味美食等。
3.锻炼学生的勇气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要面对一些挑战和风险。例如,山坡上的崎岖小道、河岸上的险滩、森林中的野兽和虫蛇等等,都要让学生展现出勇气和应对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同时也要团队协作,并密切注意身边的同伴。
4.总结活动成果:
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综合所得到的数据、感受和经验,撰写一个简短的旅游报告,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探险过程中的得失和收获。
三、教学准备:
1.教师要提前开展有关家乡地理、文化的教学,为学生办理必要的手续,组织购买必要的探险装备和野外生存用品。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一、第一章:发现地球的奥秘
1.1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结构以及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
1.2 教学内容: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现象:气象、地质、生态等
1.3 教学活动: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现象。
组织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现象。
1.4 教学评价:
学生能准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学生能列举出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现象。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理解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第二章:探索宇宙的奥秘
2.1 学习目标:
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宇宙的演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
2.2 教学内容:
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星系、黑洞等
宇宙中的天体:恒星、行星、彗星等
宇宙的演化: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等
2.3 教学活动:
观察星空,了解宇宙中的天体。
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宇宙的演化。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探索宇宙的奥秘。
2.4 教学评价:
学生能准确描述宇宙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列举出宇宙中的主要天体。
学生能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
三、第三章:揭秘生命的奇迹
3.1 学习目标:
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发展以及生命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
3.2 教学内容:
生命的起源:原始生命、生物进化等
生命的发展:胚胎发育、生物成长等
生命的多样性: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3.3 教学活动:
观察生物标本,了解生命的多样性。
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发展。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下册《连通器》
某村计划修建一条水渠,水渠必须高出地面1米, 才能把水送到远处的一块地势比较高的田地里, 可是这条水渠又必须横穿一条公路。请你帮助 想个办法,怎样才能使水既能穿过公路,又不 影响交通呢? 过路涵洞
过路涵洞
喷泉与酒壶
连通器应用:船闸
拦河大坝造成 水位差,形成 上、下游水位。
三.连通器应用:船闸
连通器的应用:广泛
(1)生产和生活中:锅炉水位计、水 塔、茶壶、 水池的反水弯 (2)航道通行:船闸——最大的人造 连通器
(3)道路交通:过路涵洞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4)自然现象:喷泉
(5)自动控制:自动喂水器
补充:连通器内装有不同液体
煤 油
水
静止时,两种不同液体的液面 不相平。
小结
概念
连通器
原理 应用
连通器
喂水器
船闸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问题: 连通器内的液面 为什么总是相平 的呢?
实验观察
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里的相同
液体静止时,各 容器中的液面总 保持相平。
锅炉水位计
水壶
浮子相当于一个开关
牲畜自动喂水器
水箱下水管道
弯管道 避免脏水臭味上升
楼房水塔
设想:假 如水塔高 度比楼房 水龙头的 低。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
教师备课本
姓名:李玲华
学科:发现与探索
年级:六年级下册
日期:2013 年2月24 日
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本学段课程标准主要目标:
教材总目标:修订后的教材内容以学生实验为主体。教材通过科学小实验(兼顾课题研究、动手实践、思维训练等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基本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研究;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初步的创新思维;逐步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态度;在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升华;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的基本方法;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4.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发现与探索》是天津市课程改革体系中的教材;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目前教学虽然也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一传统的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或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
“发现与探索”的许多内容与小学中的“科学”内容相近;不要将此课上成“科学”课。“科学”课教学的首要目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发现与探索”中的学科知识只是学生形成能力、习得方法、形成价值观的载体;“学科知识”非教材重点的追求目标;目标重点是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方法和科学素养。
第一课:连通器
3月2日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连通器内水面保持同一高度的现象。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
第一课:连通器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连通器内水面保持同一高度的现象。
2、初步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漏斗、胶管、玻璃管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指导看图,这里有两把茶壶,你们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对了,壶的容积一样,B壶的壶嘴短了些,如果我们用来装水,装的水还一样多吗?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认识连通器
①按书图组装连通器。
②在漏斗中注一些水。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一样高吗?
③、试着把玻璃管抬高或降低些。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水面还一样高吗?
思考:连通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连通器内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2、实验二,连通器的原理,
①、教师出示连通器,向A容器里注水,水量达到A容器的四分之三时停止注水。
②当水流动时,观察A、B、C容器水面现象。
③打开连通器开关D,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思考:①、这是不是进一步证明了连通器内的液面总是一样高?
②、打开开关D后,为什么会喷出液体?根据这个道理,请你解释山上泉水涌出的道理。
讨论:现在我们再来讨论本课开始的问题,两把壶装的水一样多吗?试着说说它的道理。
3、实验3:实验设计。
①设计题目:一条水渠与一条公路交叉,不架桥且能使车辆正常行驶,怎样让水流过去呢?请画出设计图。②提示:运用连通器的原理进行设计。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内同一种液体的液面总是一样高。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一、第一章:发现自然界中的规律
1.1 学习目标:
(1) 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
(1) 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并归纳其中的规律。
二、第二章:探索人体的奥秘
2.1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体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
(1) 引入:通过展示人体结构图,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结构。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人体模型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人体结构,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人体结构,并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
三、第三章:发现数学的乐趣
3.1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3.2 教学内容:
(1) 引入: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入数学概念。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践中的数学知识,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四、第四章:探索科学现象
4.1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2) 让学生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
4.2 教学内容:
(1) 引入:通过展示科学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现象。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探索背后的原理。
最新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
本学段课程标准主要目标:
教材总目标:修订后的教材内容以学生实验为主体。教材通过科学小实验(兼顾课题研究、动手实践、思维训练等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基本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研究,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初步的创新思维,逐步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态度,在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升华,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的基本方法,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4.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发现与探索》是天津市课程改革体系中的教材,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目前教学虽然也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一传统的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或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
“发现与探索”的许多内容与小学中的“科学”内容相近,不要将此课上成“科学”课。“科学”课教学的首要目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发现与探索”中的学科知识只是学生形成能力、习得方法、形成价值观的载体,“学科知识”非教材重点的追求目标,目标重点是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方法和科学素养。
第一课:连通器
3月2日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连通器内水面保持同一高度的现象。
六下第二单元教案:发现大自然的美丽
六下第二单元教案:发现大自然的美丽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家之一,它不断地创造着神奇的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在六年级第二单元中,我们将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发现其中的美丽。以下是教案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自然的美丽,体会自然所带来的乐趣和美好;
2.知晓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明确承担保护自然的责任;
3.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培养探索、合作、分享等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课堂黑板、白板和PPT教案;
2.图片、视频等资料,便于展示和说明;
3.相关实验器材,方便教学操作;
4.课堂管理、安全措施等要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过程
1.开场导入
(1)组织孩子们观看自然美景图片,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掌声响起,声音如波涛一般,我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开启课程的第一步。
2.探究实验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大自然的美丽,我们要开展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例如:
(1)观察天空变化,记录天气状况;
(2)分析不同颜色的花朵,了解植物养分来源;
(3)野外探索,找寻森林中神奇的生物;
(4)争做垃圾分类小卫士,保持学校环境清洁。
3.课堂讨论
(1)展示一张大自然中存在的问题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讨论如何保护自然;
(2)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讨论。
4.体验活动
(1)学校野外游
在校外的森林里,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和观察自然;
(2)校园艺术展示
让孩子们通过画画等方式,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感激和热爱。
5.任务设计
(1)采访调查:让学生采访有经验的校外探险家,了解他们的探险经历和体会;
(2)制作PPT: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制作出有关自然美景和探险感受的PPT。四、教学总结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一、第一章:地球的奥秘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形、气候、资源等。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探索精神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气候和天气
地球的资源与环境保护
1.3 教学活动: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调查本地区的气候和天气,了解其特点。
组织学生参观自然资源开发现场,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第二章:人体的奇妙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体基本结构,认识各器官的功能。
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
人体的基本结构
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
2.3 教学活动:
观察人体结构图,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
邀请医生或专家进行讲座,介绍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
三、第三章:科学的奥秘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
科学的基本概念
科学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科学思维的培养
3.3 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开展科学思维训练活动,如思维导图、逻辑推理等。
四、第四章:数学的奇妙
4.1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4.2 教学内容:
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问题解决的方法
创新思维的培养
4.3 教学活动:
进行数学计算和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组织创新思维活动,如数学竞赛、智力游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
本学段课程标准主要目标:
教材总目标:修订后的教材内容以学生实验为主体。教材通过科学小实验(兼顾课题研究、动手实践、思维训练等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基本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研究,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初步的创新思维,逐步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态度,在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升华,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的基本方法,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4.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发现与探索》是天津市课程改革体系中的教材,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目前教学虽然也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一传统的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或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
“发现与探索”的许多内容与小学中的“科学”内容相近,不要将此课上成“科学”课。“科学”课教学的首要目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发现与探索”中的学科知识只是学生形成能力、习得方法、形成价值观的载体,“学科知识”非教材重点的追求目标,目标重点是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方法和科学素养。
第一课:连通器
3月2日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连通器内水面保持同一高度的现象。
2、初步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漏斗、胶管、玻璃管等。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指导看图,这里有两把茶壶,你们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对了,壶的容积一样,B壶的壶嘴短了些,如果我们用来装水,装的水还一样多吗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认识连通器
①按书图组装连通器。
②在漏斗中注一些水。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一样高吗
③、试着把玻璃管抬高或降低些。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水面还一样高吗
思考:连通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连通器内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2、实验二,连通器的原理,
①、教师出示连通器,向A容器里注水,水量达到A容器的四分之三时停止注水。
②当水流动时,观察A、B、C容器水面现象。
③打开连通器开关D,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思考:①、这是不是进一步证明了连通器内的液面总是一样高
②、打开开关D后,为什么会喷出液体根据这个道理,请你解释山上泉水涌出的道理。
讨论:现在我们再来讨论本课开始的问题,两把壶装的水一样多吗试着说说它的道理。
3、实验
3:实验设计。
①设计题目:一条水渠与一条公路交叉,不架桥且能使车辆正常行驶,怎样让水流过去呢请画出设计图。
②提示:运用连通器的原理进行设计。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内同一种液体的液面总是一样高。
(四)、探索延伸
在房屋装修安装护墙板时,人们为了让室内护墙板同样高,装修工人往往用一根装上水的透明塑料管来完成测定工作。你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教学反思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
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第二课:走进三维空间
3月9日
一、教学目的:
1、用长方体纸盒进行三维空间的研究,了解三维空间的知识。
2、初步训练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按小组配备:牙膏空盒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拿出纸盒:纸盒平放在桌上占桌面多大面积我们只要知道纸盒底部的长和宽就行了。如果想要知道纸盒占了多大空间我们就必须计算出它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1、观察与实验。
①、平方纸盒,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由于我们的视线的局限性,只看到有三个面。
②、在思考时,我们必须要想到看不见的三个面,这就是空进想象。
2、空间想象训练
①、教师用教具正方体,提出以下问题: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1面涂色的小正方
体有几块
思考建议:
①、想一想,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小正方体组成
②、看到三面,是不是还有三面
③、利用空间想象,把视线看不到的三种方块也考虑到。
说一说:结果8+12+6+1=27(块)
3、练一练空间想象力
学生看书7页,①、图3中的1、2、3、4、按虚线向一个方向折叠后,是A、B、C、D
哪个图
②、找出图4中A、B、C三个立方体相应的平面展开图。
③、翻动立方体。
④、填数字练习。
(三)、探索发现
生活中许多物品是立体图形,了解和掌握这些图形,需要具备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训练,人的空进想象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四)、探索延伸完成课本8页作业1题、2题。
教学反思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三课:有趣的离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