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展经济外交的背景与政策建议
新时期中国外交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就
一、坚决捍卫和维护了国家根本利益
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开展全方
位外交 三、积极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四、实施多边外交方针 五、促进党际关系的发展 六、充分发挥民间外交、军事外交的作用
坚决捍卫和维护了国家根本利益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
中美关于台湾问题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 调整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二、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四、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就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外交政策调整的内部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对内搞 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外 交政策必须服从于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对外工作 应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调整的外部原因:进入80年代,国际形势 有了很大变化,在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 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战争的威胁在日趋减 小,和平的力量在不断扩大。
90年代,中国外交采取了“冷静观察,稳住
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 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方针,将“韬光养晦” 的外交策略更加系统化。 “韬光养晦”并不是为了将来一击,而是为 了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有所作为。灵活务实 的外交风格,使中国外交收到了良好的、现 实的效果。
“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反思
主要内容。 50年代后朗,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特别是 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后,中国外交则突出了意 识形态的斗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强调经济建设的核心地 位,明确外交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外 交始终强调发展问题,而在冷战结束后这一 点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进入了经济外交时 期,这突出表现在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的变 化上。
如何利用经济外交推动经济发展
如何利用经济外交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外交是指通过国际经济合作和外交手段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外交已经成为各国之间增进相互了解、拓展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经济外交推动经济发展,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加强经济合作与贸易经济合作与贸易是经济外交的核心内容,通过拓展贸易领域、促进投资合作、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首先,各国可以通过洽谈自由贸易协定来消除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其次,加强投资合作,鼓励本国企业赴对方国家投资,推动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技术的转移。
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通过建立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等方式,加强区域内国家的经济联系,实现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资源的互补。
二、发展人才交流与培训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外交中,加强人才交流与培训,有助于促进各国间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交流项目、组织培训班等方式,鼓励本国人才到对方国家学习与交流,同时欢迎对方国家的人才来本国进行工作与培训。
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知识与技术的共享,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双方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三、开展经济外交交流活动开展经济外交交流活动是增进各国了解、促进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
各国可以通过举办双边经济研讨会、经济论坛、经贸洽谈会等活动,促进企业与企业、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这些活动中,各国可以分享各自的经验与技术,寻找合作机会,促进贸易与投资的发展。
此外,各国也可以通过邀请外国政府代表、商业代表团等进行访问与考察,加深了解、拓展合作领域。
四、利用国际机构与合作平台国际机构与合作平台在推动经济外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国可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组织、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争取更多发言权与议题参与权,通过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改革,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公正与合理。
另外,各国也可以共同设立合作平台,如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国际经贸合作区等,为企业提供投资、贸易、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与便利。
中国建国时期的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
中国建国时期的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在中国建国初期,面临着许多内外困难的同时,中国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援助和合作,中国不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技术和政治支持,也树立了国际形象,拓宽了外交空间。
本文将从中国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国家建设的意义来探讨。
一、背景中国建国初期的外援和国际合作,主要是为了加快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和技术支持。
面对这一现实,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和合作,以弥补国内的短板和不足。
同时,中国也希望通过这些援助和合作,树立起新中国的国际形象,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和认可。
二、主要内容1. 经济援助在经济援助方面,中国主要通过提供贷款、技术转让和物资援助等形式来支持发展中国家。
中国向一些亚非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农业发展和教育卫生事业等方面。
例如,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塔吉克斯坦的水电站以及坦桑尼亚的港口等项目,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2. 技术援助中国在技术援助方面,通过派遣专家、培训人员和共建实验室等方式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
中国提供了众多的奖学金名额给亚非国家的留学生,在中国接受各种专业的培训,获得先进的学术知识和实践经验。
此外,中国还与一些国家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发先进技术,如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合作建设的光纤传输项目,为埃塞俄比亚的通信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医疗卫生援助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也积极援助发展中国家。
中国派遣医疗队到一些亚非国家提供医疗帮助,在当地搭建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中国还向一些亚非国家提供药物、医疗设备,并培训当地医护人员。
这些援助举措不仅改善了当地人民的医疗条件,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医疗领域的声誉。
三、对国家建设的意义中国建国时期的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对国家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这些援助和合作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对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的一些思考
对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的一些思考【摘要】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结构性问题。
外交关系对我国发展至关重要,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坚持和平发展。
整体发展战略需统筹政治经济外交关系,内外政经一体发展是未来趋势。
政治的发展带动经济,经济的稳定支撑外交。
各国间互通有无,合作共赢是发展的关键。
未来我国需更加注重政治经济外交三者的统筹发展,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促进国家繁荣和稳定。
【关键词】政治经济外交问题、重要性、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外交关系、发展中国家、合作、和平发展、整体发展战略、因果关系、一体发展、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的重要性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三个方面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国家发展的关键要素。
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在政治稳定的环境下,经济才能蓬勃发展。
经济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问题,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外交关系对我国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外交关系有利于拓展市场、获取资源,增强国际影响力。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应当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和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外交政策要坚持和平发展,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统筹兼顾这三个方面,才能制定出符合国家利益和发展需要的整体发展战略,并实现内外政经一体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政治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政治稳定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合作,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
在政治稳定的环境下,政府能够有效地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吸引外部投资,激发内部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中国经济外交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经济外交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院大二一班刘松潇中国经济外交历经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目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清醒认识全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挑战,积极调整经济外交战略并采取有效对策,对于确保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多层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意义至关重要。
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在国际分工、金融开放、经济治理、对外贸易、大国合作和非传统领域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
(一) 金融风险与日俱增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既增强了我国国际经济地位,放大了我国国际经济作用,也给我国经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与挑战。
中国作为国际收支盈余最多的国家,在世界经济再平衡进程中正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大国货币和财政政策最大的受害者。
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超过30,000亿美元,其中大量投资美国国债与机构债。
此次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等国际储备货币提供国(经济体)金融当局纷纷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和低利率政策,导致我国及相关亚洲国家的上述金融资产严重缩水。
受国际经济与金融失衡大趋势影响,我国继续承受着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越来越多的国家刻意将内外经济失衡归咎于人民币汇率,进而联手逼迫人民币升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越来越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金融格局,亟待改革。
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在上述改革进程中如何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议程,维护中国经济安全权益,无疑将考验我国经济安全外交的智慧和能力。
(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影响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关系健康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经济颓势正透过货物链影响到亚洲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欧美发达市场需求疲软,对亚洲各国经济的牵引力在下降。
日本已历经20年之久的低迷增长,韩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
上述国家受国内政治和经济利益驱使,纷纷构建隐形贸易壁垒,实施“经济爱国主义政策”,人为干扰域内贸易正常发展,因而构成区域各国经济与贸易新的安全隐患。
形势与政策大国外交论文
形势与政策大国外交论文导言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在面对国际形势和内外环境变化时所采取的对外行动的总称。
大国外交政策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其所采取的政策举措直接关系到国际格局的演变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本文旨在探讨形势与政策对大国外交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一些相关的分析与建议。
一、国际形势的演变当前,国际形势快速变化,全球化、多极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大国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竞争使得各国外交政策必须随之调整。
而且,地缘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大国的外交选择。
1.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但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例如,环境问题、恐怖主义威胁、贸易保护主义等都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来解决。
因此,大国需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来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
然而,全球化也为大国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全球化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大国可以通过加强经济联系和互利合作增强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例如,中国坚持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2.多极化的崛起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除了传统的大国外,还有其他地区性和区域性大国崛起,如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它们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这种多极化的趋势使得大国外交政策需要更加注重地区间的平衡和合作,以维护和增强自己的国际地位。
3.地缘政治的变化地缘政治因素也对大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影响。
例如,中东局势的动荡和东海南海争端等地缘政治争议,使得大国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外交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此外,国际能源安全、海洋资源争夺等问题也对大国外交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大国外交政策的应对策略针对以上形势变化,大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外交政策来应对,以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并促进国际和平与稳定。
1.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
中国经济腾飞与经济外交
中国经济腾飞与经济外交姜跃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腾飞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
中国经济腾飞要求中国外交重心向经济外交方面转移。
中国经济腾飞不会威胁任何人,相反,将为他国经济带来更多的商机,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中国经济腾飞及其世界意义(一)中国经济腾飞是当今世界经济中的重大事件中国在改革开放的25年时间里,已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初步具备市场经济的国家,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成果举世瞩目。
其主要标志是:经济持续上升,GDP持续高速增长。
中国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前的1473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4000亿美元,超过法国上升为世界第五位。
尤其是从1989到2003年的15年中,尽管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低靡和“非典”的不利影响,年均增长仍达8.8%,世界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快速发展势头还将继续,预计2004年可能超过英国而上升为第四位。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已逐步确立。
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突破8512亿美元,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预计2004年将首次达到1万亿美元,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巨大潜在市场的优势正在显现——2003年一举超过法国、英国与日本,由世界第六大贸易进口大国上升为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目前中国已是钢铁、水泥、手机等至少100种产品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入最多的地区。
到2003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5万家,合同外资金额94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015亿美元。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报告,2003年中国的境外直接投资为570亿美元,占当年全球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36.6%,仅次于美国的866亿美元。
此外,中国还拥有世界第二大规模的外汇储备,超过40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
中国作为世界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与采购中心的格局正在形成。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两者相互促进,旨在加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探讨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并分析其对全球化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GDP持续增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数亿人口脱贫。
中国的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中国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积极推动自由贸易,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
中国还主动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和倡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
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在近年来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中国秉持睦邻友好的原则,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多边主义和合作共赢。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合作。
中国的外交政策还注重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的民主化和多元化。
中国主张维护国际关系的公平正义,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
中国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开放环境。
三、经济发展与外交政策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相互促进,对全球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的巨大市场需求和供应能力,促进了全球商品贸易和投资流动,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
其次,中国的外交政策推动了全球治理的变革和多边主义的发展。
中国积极倡导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了贡献。
最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给予发展中国家以借鉴和启示。
外交形势与政策研究论文1000字
外交形势与政策研究论文1000字外交形势与政策研究论文引言本文旨在对当前的外交形势与政策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外交形势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化。
在经济、环境、安全等各个领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日益紧密。
在这种背景下,外交形势也得到了深刻的变化。
当前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在当前的外交形势下,各国的外交政策普遍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多边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通过多边机制来解决全球性问题,强调合作与协商。
2. 经济外交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外交在各国外交政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 扩大外交影响力:各国都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4. 面对新威胁的挑战: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贫困等新兴威胁也对各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外交政策的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当前外交形势的变化和挑战,各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建立和加强多边合作机制: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寻求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
2. 推动经济外交合作:通过扩大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增强国家的外交影响力和地位。
3. 多元化外交手段:在处理外交事务时,灵活运用多种外交手段,包括外交交涉、外交对话、外交斡旋等。
4.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新的挑战,通过国际协商和合作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结论外交形势与政策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国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外交形势与政策,各国可以更好地应对国际挑战,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地位。
形势与政策 大国外交 实践报告
形势与政策大国外交实践报告一、引言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大国外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国家,中国的大国外交政策备受关注。
本实践报告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中国的大国外交政策,分析其背景、目标、策略以及取得的成果。
二、背景1. 国际形势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利益紧密相连,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同时,传统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面临挑战,新兴大国逐渐崛起。
这些变化对中国的大国外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 中国的国内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国内发展对外交政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等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三、目标中国的大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推动国际秩序的公正与合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具体来说,中国在大国外交中追求以下目标:1.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形式的干涉和分裂行为。
中国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推动涉及自身领土问题的国际事务得到公正解决。
2. 打造和谐的周边环境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
中国通过经济援助、文化交流等方式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共同面临的挑战。
3. 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的公正与合理。
中国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推动国际规则的制定等方式,发挥自己的作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为全球治理做出贡献。
4. 促进共同发展中国致力于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通过开展南南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等方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四、策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包括:1. 和平外交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和分歧。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几个阶段
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和背景一、 50 年代历程1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为此,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2、背景:国际方面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故里、军事包围和威胁 . 国内方面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权急待巩固,经济急待恢复,创造和平的建设环境二、 60 年代历程1方针:“两个拳头出击”2、背景:60 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是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
从苏共二十大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也也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了这样的外交政策。
三、 70 年代历程1、方针:“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的提出2、背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
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而美国由于侵越战争拖累,力量相对削弱。
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
四、 80 年代至今行不结盟政策 , 全面对外开放2背景:中国外交方面从幼稚开始走向比较成熟。
外交定义: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外交的活动形式 :外交的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外交过程:在外交过程中,不是取悦别人,而是怎么样从他身上得到利益,同样外交不是政治游戏的筹码,,外交的实质是合作学习对立三个不同的属性。
-3、主要成就: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与 1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解决中印之间的国家准则,也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内瓦会议凸显了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国的地位④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不仅是的万隆会议成功召开,而且成为“万隆精神”的核心内容。
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 - 教案
教案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教案一、引言1.1当代中国的崛起背景1.1.1经济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1.2政治稳定:中国政治体制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1.1.3文化影响力: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如孔子学院的全球推广。
1.1.4科技创新:中国在、5G通信等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1.2国际地位的重要性1.2.1国际话语权:国际地位的提升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1.2.2贸易合作:高国际地位有助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获得更有利的条件。
1.2.3安全保障:提升国际地位有助于增强国家安全和国际影响力。
1.2.4文化交流: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1.3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3.1独立自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1.3.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相处。
1.3.3合作共赢:中国倡导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促进共同发展。
1.3.4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全球合作与共同发展。
二、知识点讲解2.1中国的国际地位演变2.1.1冷战时期:在冷战时期,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2.1.2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地位显著提升。
2.1.3新世纪以来:进入新世纪,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更加突出,如加入WTO。
2.1.4当代中国:当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G20峰会的主办。
2.2中国的外交政策2.2.1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2.2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
2.2.3大国外交:中国积极参与大国外交,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2.2.4南南合作:中国重视南南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一、当前国际形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风险犹存,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国际形势分有如下5个特点: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二、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当前,随着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进一步稳固,中国周边形势总体上将继续趋于平稳。
主要形势主要包括:1、周边热点继续降温,但存在着潜在危机;2、大国继续争夺地缘战略优势,中国安全压力“西缓东急”;3、睦邻互信继续增强,但“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4、安全对话更加活跃,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减压”作用加强;5、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维护国家安全任重道远。
三、外交政策:对于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对外政策,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我国外交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
3、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四、国际形势的发展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时起就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发展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明确了外交工作的任务主要是配合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通过逐步的政策调整,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完整,一个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初步形成。
当前政治经济形势与我国外交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中国外交一、2009年中国外交的背景和任务(一)国内背景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13.2亿人,其实,有14亿多。
因此,有人说:中国人对世界的影响,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
1、政治方面:今年纪念活动较多,要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五·四运动”90周年,建国60周年等。
2、经济方面。
2009年我国把经济增长指标定为8,德国是-2。
2007年我国是13,德国是2.7。
08年的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
09年我们从13到8,降5个百分点,而德国从2.7到-2到-2。
5,也降5个百分点。
双方增长差距还是这么大,这些一来,国际社会会有一些嫉妒的,会捣一些乱。
3、社会方面讲,会出现一些矛盾。
第二,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失业人数增加,增添了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依然非常大,我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2007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13%。
2008年我国因震灾、雪灾、冰灾造成的损失达到了1万亿。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损失达到了8千多亿。
GDP的增长率下降2个多百分点,这是近十几年来没有出现过的。
经济问题带来失业问题,如大学生就业难,工人失业、农民工失业,这些都是突出的矛盾。
从2009年发展来看,经济如果不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是很危险的。
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国家已经提出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计划,并强调地方也要增加财政投入。
4、外交方面。
今年外交会有一些困难。
2008年的好处是有奥运会,国内还是比较稳定的。
国际社会也不希望中国出现大的矛盾和问题。
现在没有借口了,外交有责任化解国际、国内社会的顾虑,所以说我们内部压力会很大。
(二)国际背景1、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会引发许多矛盾。
比如说,贸易保护主义,上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的保护主义还是比较明确的,但现在都知道不是好事,都在偷偷摸摸地搞,保护主义还是有许多诱惑力的,就会引发一些矛盾。
2、美国新一届政府制定的各种国内外政策,会给国际社会带来新的变化。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背景:新中国成立: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威胁。
2.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外交目的:①结束百年旧中国屈辱外交②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4.外交基础: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5.外交政策(1)另起炉灶①核心: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核心: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收回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运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②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①核心: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6.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11国建交:(2)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3)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二)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1)背景: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2)成就:①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②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
(2)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①自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②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①根本原因: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政权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外交政策制定的首要目的和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当前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外交有两种含义和表现形式,其一是指国家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其二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外交目标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外交蓬勃发展起来,使中国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了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中国经济外交历经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目前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全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调整经济外交战略并采取有效对策,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对于确保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多层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意义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外交进入全新阶段,是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围绕中国经济外交的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发生的这一系列重要变化,也为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提供了多层面的重要机遇。
机遇之一:区域化发展拓宽经济外交平台区域化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发展显现的一个重要趋向,进入21世纪后这一趋向同样呈提速之势。
对于中国而言,由于长期游离于区域一体化进程之外,很难有效利用区域组织作为有效平台来推进经济外交。
而最近东亚经济区域化的快速发展,势必从三大层面大大拓宽作为主要成员的中国的经济外交平台:一是可借此来推进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外交;二是可以此为依托来有效推进对多边国际经济组织的经济外交;三是可在此框架下发展与有关国家的双边经济外交。
机遇之二:开放度提高凸显经济外交地位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开放度开始不断扩大和提升。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开放度扩大与提升的进程空前提速。
其主要标志如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开放度的如此快速提高,一方面意味着经济稳定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从而越来越需要通过有效的经济外交努力营造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对外经济关系在整体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快速提高,经济外交在国家整体外交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从而促使在经济领域不得不投入越来越多的外交资源。
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
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不仅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利益等核心问题,也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近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背景出发,探讨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发展。
一、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背景近代中国经历了列强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诸多困境,外交政策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中国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后的外交政策重点是为了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二、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对外政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联合国会员国之一,扮演着重要的国际角色。
中国的对外政策包括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共同发展以及争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
1. 维护国家安全中国积极参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坚持外交和平解决争端。
中国积极参与非传统安全合作,如打击恐怖主义、维护海洋安全等。
同时,中国还注重加强军事建设,提升自身防御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2. 推动共同发展中国倡导全球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推动共同发展。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亚洲与欧洲、非洲等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加强团结。
3. 争取国际影响力中国致力于提升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通过开展外交活动、加强外交交往等途径,中国积极塑造自己的形象,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方案,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发展近年来,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在适应新的形势下进行调整和发展。
1. 和平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周边环境。
中国提出了周边外交政策,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地区合作与交流。
同时,中国也加强与其他大国的对话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和平与稳定。
2. 经济外交中国在外交政策中注重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
大国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外交
大国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外交近年来,中国在大国战略背景下积极推动着自己的外交进程。
世界各大国纷纷推动自己的大国战略,而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一直以来都持有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其他国家的事务,独立自主政策等等基本原则,这些基础对于中国外交的发展和维持国家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以构筑新型国际关系为目标的,在此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之前我们多年来坚持的是独立自主,现在我们的外交政策逐渐转变为以创新为主。
这改变表明我们对于外交方面的想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已经具备了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
在大国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的外交思路逐渐发生了改变,我们重新审视、调整和主动适应世界格局的发展,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实力的快速增长和对未来发展的远见卓识。
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外交得到了极大的进展,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并且持续地为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一个领袖大国,中国的外交政策必须能够引领世界。
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已经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这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进一步地拉近和其他国家的距离。
另外,中国还推动与其他大国的高层互动,加强与各大经济体的合作,推动双方之间的贸易与商业活动,提高了自身在全球货币和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
中国外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始终保持着对其他国家的尊重和合作态度。
我们的外交重点在于把集体合作视为发展的重要方式,与各国建立起广泛的经济合作,推进多边贸易发展。
并且,我们的外交政策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公正、合作的原则,以构建正确的国际秩序为目标,且取得了极至的成效。
中国外交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优化自己的发展路线,但是我们今天所站的位置已经比以前更加显得重要了。
一个更加强大、更加开放,以及更加能够负责任的中国,已经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
正是这种定位,正在推动着中国的所谓“外交走向”,并且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因素来帮助我们在这个方案中突破。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外交政策一、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外交政策调整的内部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外交政策调整的外部原因:进入80年代,国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在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战争的威胁在日趋减小,和平的力量在不断扩大。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发展离不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本身又有利于世界和平的维护。
中国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以更好地适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
二、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提出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80年代后,与超越意识形态的全方位外交战略调整相适应,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大国,也不屈服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压力,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正是由于实行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新战略,开创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
(二)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世界。
因此,要发展经济就要实行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地进行经济合作,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向发达国家开放,也向发展中国家开放。
中国80年代外交政策的调整,充实和发展了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使中国外交处于一个更加主动的地位,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
三、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使中国外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交往范围不断扩大80年代以前,意识形态曾在国际政治演变中起过重要作用。
由于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外交存在比较分明的敌友观,往往将交往对象划分为敌友两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的敌友观念逐渐淡化,交往对象不断拓展,中国外交不再有固定的对手或敌人,而是广交朋友,由以前侧重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转变为与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普遍发展友好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开展经济外交的背景与政策建议
作者:李鞍钢
来源:《对外经贸》2014年第08期
[摘要]冷战结束后,传统的外交模式遭遇信任危机,冷战阴影严重制约了政治外交和军事外交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经济外交的地位愈加凸显,国家经济活动逐渐摆脱政治交往的框架束缚,经济外交逐渐成为政府间外交的重要方式。
因此,如何把握经济外交的内涵与优势,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综合国力的稳步增长,推动我国整体外交的持续发展是当前经济外交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经济外交;外交政策;外交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08-0006-02
[作者简介]李鞍钢,男,浙江温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YJAGJW004。
冷战结束后,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因素已成为维系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经济外交逐渐从传统外交中独立出来,成为许多国家对外交往的首选。
但是,经济外交的出现并非意味着传统外交方式的瓦解。
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传统的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方式依然占据主体地位,而经济外交正与传统政治外交相互交融,在国际关系中日渐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一、经济外交的内涵
“经济外交”一词首次见诸于日本政府1957年发表的《外交蓝皮书》。
其定义为:“在对外政策中,为实现某国的诸经济利益而由该国政府尽可能地动员本国的资源来推行的对外交涉的一种方式”。
包括有关贸易、资本、金融服务等的市场开放,伴随经济摩擦的出口限制,以及经济制裁、经济援助等的日本政府的诸多政策。
国内学者张学斌认为:经济外交是主权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以及专门的外交机构,围绕国际经济问题开展的访问、谈判、签订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和双边活动。
周永生认为,经济外交是由国家(国家间的国际组织)或其代表机构与人员以本国经济利益(本组织的经济宗旨或经济利益)为目的,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与行为。
严格意义来讲,经济外交并不属于经济行为,而是外交行为,只不过它的特性在于其经济性。
具体地说,经济外交是指一个国家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与对外经济贸易关系,运用经济、贸易手段来实现其对外战略的外交活动。
其实质性内容包括:由一国政府或代表本国政府的机构或官员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或以经济力量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国家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同时,经济外交决策不仅仅局限于外交活动,还包括指导经济外交活动的政策。
经济外交的主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国际组织。
二、经济外交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广义角度来讲,经济外交几乎与传统政治外交同时产生。
但是,受限于过去经济发展水平和的国家间关系,经济外交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以传统外交形式出现。
而经济外交迅猛发展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突破式发展源于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浪潮。
冷战后各国对于他国政治行为的猜忌严重阻碍了传统外交关系的发展,各国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交流虽然呈现回暖的趋势,但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交流。
得益于经济的无国界特性和对单纯国家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经济外交摆脱传统外交方式的束缚,在全球外交领域得到普遍支持。
同时,冷战后全球经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发展速度为经济外交的突围奠定了基础。
其次,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外交的凸显提供了实现的舞台。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更加紧密,国家间的政治经济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而成为全球性问题已经成为不可辩驳的事实。
日本福岛核泄露导致的全球电子产品的波动,东南亚海啸导致的全球股市震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海啸已经充分证明了世界经济的一体性,经济外交因此成为各国政府无法回避的现实选择。
再次,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外交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信息革命极大拓展了各国的外交舞台,同时也为各国在各领域的交往,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实时交往提供了可能性。
伦敦股市和纽约股市吸引着所有国家的眼球,东京股市和上海股市也正在成为影响全球经济走向的风向标。
国家间的经济交往行为已经逐渐摆脱过去的迟缓和隐蔽的旧疾,公开、坦承的交往方式进一步、促进和吸引各国政要竞相参与,成为经济外交的现实动力。
最后,日本等国的示范作用。
经济外交之所以能盛行,除了历史原因之外,还由于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示范作用,其中最主要代表是日本。
经历二战重创的日本,在相关条约的约束下,国际政治形象大幅滑坡,国际关系发展严重萎缩,军事发展被严格限制,再加上本国物资严重短缺,因此只能集中精力恢复和发展经济,致力于通过经济发展修复对外关系,同时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
1973年“石油危机”时,日本顶住美国的压力,对阿拉伯国家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
针对东南亚地区的反日情绪,日本加大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援助,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往来,积极加入“10+1”等经济组织和联盟,从经济上改善了该地区国家的反日立场。
为了稳定油气来源,实现
经济的转轨,日本又于1997年提出“欧亚大陆外交”,成功与中亚地区国家建立了经济与政治往来。
日本经济外交的成功极大刺激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的神经,各国竞相分析和模仿日本的成功经验。
三、中国开展经济外交的政策建议
新时期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是随着加入WTO后对外交往的扩大,传统的外交理念和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国家利益的需求,必须通过经济外交做补充。
作为崛起中的新兴大国和经济大国,中国有必要借鉴日本当年的经验,通过经济外交最大程度地维护和实现国家权益。
中国的国情和实力决定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以经济外交为中心,推动其他领域的外交发展。
这种安排不但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也能很好地保障和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开展经济外交的举措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充分认可,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是,为了更好维护自身利益,提高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中国开展经济外交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利益。
一方面,国家利益是一国经济外交的根本目标,必须明确国家利益的地位,防止本末倒置。
在开展经济外交活动时,必须把握好底线,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利益。
另一方面,经济外交相关部门应该对相关的主权让渡条款做出充分评估,明确让渡行为可能带来的主权风险和整体利益,最大程度地保证主权利益付出的回报价值。
(二)巩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外交,稳步发展大国外交。
作为拥有最多邻国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周边国家,中国正在尽力促进该区域实现更大程度的经济合作、政治合作和安全合作。
推动区域各领域深入合作就能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创造出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周边环境,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相呼应。
如在中亚,中国有保证自己能源安全的战略需要。
稳固与中亚各国的关系,使其成为中国的能源贸易伙伴。
与南亚关系的融洽程度直接关系中国藏南问题。
帮助南亚国家政局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巩固中国南部的稳定,使其成为中国的战略缓冲区。
东南亚国家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开展与东盟国家经济外交有助于南海的稳定,打破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包围。
开展大国外交是中国在原有分散主义外交基础上的推进。
稳步发展好同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有助于充分利用WTO 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经贸纠纷,切实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同时,通过深化大国经济外交,争取国际利益和国际支持,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发挥新兴大国的潜力和提升自身软实力。
(三)积极参加国际和地区性经济组织。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各国充分意识到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无论是双边合作、多边合作、区域合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合作才能共赢,不合作则会被边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涉及到的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遭遇到的经济纠纷也越发频繁,同时通过合作得到的利益也更加显著。
因此,中国通过积极加入各种经济合作组织来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政策的改革和制定,通过制度的力量解决经济纠纷,扩
大经济利益,切实维护好本国利益,推动经济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形成经济外交和经济组织的良性互助。
(四)积极承担与本国经济实力相符的对外援助工作。
对外援助工作是国际责任的体现,也是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优良传统的重要实现形式。
而且,经济援助并非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一种互助双赢的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也逐步经历了接受援助、对外经济援助和对外单方面援助的转变,基本确立了援助、贸易和投资共同进行的策略模式。
对外援助作为我国的一项战略支出,是对未来的投资,我们需要使用有限的援外资金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金熙德.日美基轴和经济外交[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0.
[2]张学斌.经济外交[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牟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