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湘教版试题: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3节含解析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该地基塘转就以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加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3.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4.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回答。

5.该城市( )A.Ⅰ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Ⅱ区适立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6.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8.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

9.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10.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湘教版地理必修2练习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

湘教版地理必修2练习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

湘教版地理必修2练习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1.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有些雕像溶蚀程度已超过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A.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水增多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CO2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SO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答案:D 2.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区域是()A.城市B.乡村C.自然保护区D.旅游胜地答案:A3.2023年下半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先后发生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B.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大量排放C.近地面大气出现了温度上下相近,甚至上暖下冷的情况D.近地面大气出现了温度上冷下暖的情况答案:B4.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绿地面积小B.城市上空尘埃物质多C.城市产业活动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D.城市地区降水少答案:C5.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恶化、地价昂贵是导致逆城市化的原因之一B.城市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地价较便宜的郊区迁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C.逆城市化是城市郊区化的进一步阶段D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从扩散到集聚的一个新阶段答案:D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

据此完成6~7题。

6.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答案:B 7.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所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第一大酸雨中心。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B.城市等级越高,城市间的距离越远C.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少2.图中M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A.工业区 B.农业区 C.中心商务区 D.教育文化区依据淡水资源估算,北京市今后5年内人口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

政府计划以产业疏散带动人口疏散,目前,北京市已启动动物园等服装批发市场搬迁至津、冀两地,原址升级为创意、设计等产业基地,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

据此,完成问题。

3.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A.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B.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C.节水节电,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D.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4.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位于()①高校密集区②城市中心区③交通干道旁④城市边缘地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调整疏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对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有()A.降低城市化水平,缓解交通拥堵B.分散城市职能,控制人口规模C.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缩小服务范围D.降低经济发展水平,改善环境质量6.最能反映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是()A.王府井新东安市场 B.东单东总布胡同C.燕京啤酒公司D.亦庄经济开发区读“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8.2008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A.自来水厂B.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C.造纸厂D.大型超市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服务种类与乙相同 B.甲的服务功能明显大于乙C.乙的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 D.丙的城市等级明显高于乙10.乙城市等级提升有逐步提升的趋势,其优势条件为A.矿产资源丰富 B.市场广阔 C.淡水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11.我国苏南地区的乡村城镇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A.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B.上海等大城市中的人口大量迁往苏南地区C.这里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D.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外资企业蓬勃发展下图为石家庄发展变化略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如南宁)②地级市(如北海)③县(如合浦)和县级市(如东兴),回答以下问题。

1.据此可知,此中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②<③2.上述三类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③B.②C.①D.②和③3.依据中心地理论,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A.正方形B.圆形C.正六边形D.正八边形4.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表现出城市是地区中的A.行政管理中心B.商业服务中心C.经济增添中心D.交通运输中心20世纪90年月,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期间大批的人口流入东莞。

据资料回答下边小题。

5.影响人口“孔雀东南飞”的主导要素是()A.家庭要素B.天气要素C.经济要素D.政策要素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①缓解了人地矛盾②促使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促使了该市的家产构造调整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备的压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读广州市轨道交通30分钟等时线图(暗影部分表示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达成下边小题。

的半径圈内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10km中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20km的半径圈外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30km的半径圈暗影部分: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7.由图中信息可知,此后广州城市空间()A.向东、向南扩充B.向西、向北扩充C.呈齐心圆状扩充D.由“单中心”到“双核”变换8.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①提升沿线地域房价②促使跨城居住就业③增添运输成本④加剧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有名的“春城”昆明市天气宜人,环境优美,依据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

但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行这一战略的阻碍。

据此达成下题。

昆明市实行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B.全面实行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D.把昆明市里耗水量大的工业公司迁至滇池湖畔读某地域人口分布表示图,达成下边小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环境检测题(详解)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环境检测题(详解)

第2章城市与环境检测题(一)一、选择题读“我国某海滨小城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阴影区代表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商业区 B.住宅区C.工业区 D.仓储区2.该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区中心,接近市场B.临河濒海,环境优美C.沿河分布,运费低廉D.交通沿线,物流便捷兰州新区属于国家级新区,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该盆地是兰州周边地区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她,盆地内整体地势平坦引大(大通河)入秦工程初步解决了新区的用水问题。

下图为兰州城区图。

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关于兰州城区呈带状分布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地形河流B.地形矿产资源C.河流气候D.气候矿产资源4.新区建设对老城区的影响有A.人口数量减少B.服务范围减小C.城市化基础设施投资减少D.城市环境问题减轻下左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右图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据左图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6.据右图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A. 中心商务区B. 住宅区C. 工业区D. 文化区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面小题。

7. 对阶段2的说法正确的是A. 阶段2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B. 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2 阶段C. 阶段2城市化水平高,发展快D. 发达国家大部分处于2 阶段8. 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A. 交通通达性差B. 远离商业中心C. 就业压力过大D. 地价昂贵,污染严重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 20%-30%B. 30%-40%C. 40%-50%D. 60%-70%10. 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 工业化程度提高B. 人口增长率增大C.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下图为2017年11月某地雪后一处植草砖(用于专门铺设在城市人行道路及停车场,具有植草孔,能够绿化路面及地面工程的砖和空心砌块)铺设地面的景观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福建省局部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 )A.城市按等级可分为两级B.②的等级较低,不具备③的一些职能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D.同等级的城市数目:②比①多2.古雷镇的居民在寻求下列几组不同的服务时,合理的城市选择是( )A.到东山购买鱼虾等副食品 B.到漳州购买汽车C.到厦门购买彩电 D.只要有钱,到哪消费都一样3.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C.界线分明,偶有交错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14.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A.2级B.3级C.4级D.5级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C.该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D.湖州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6.若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镇驻地附近示意图,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该乡可能()①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③居民用水压力减弱④在图中②地建成大型火力发电厂⑤生态环境压力减少,空气质量上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下图示意为某区域中心中心城市不同年代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7.读图可分析该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变化,与其变化不相符的是A.制造业集聚中心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B.在城市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C.集聚中心呈现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扩散的趋势D.制造业重心有北迁的趋势8.图中显示出的变化,说明城市制造业A.在区域社会经济进入高水平时期就业比重将大幅度增加B.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C.空间格局演化与区位通达度及政策引导关系不大D.在区域产业发展的结构中资源密集型企业始终为主体左图为某城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右图为该城区所在地的等高线(m)图。

2019年精选湘教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

2019年精选湘教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

2019年精选湘教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涅瓦河三角洲地区原为大片丛林和泥潭,平均海拔仅1-2m。

1703年,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建设军事碉堡一一彼得堡罗要塞,此后克服重重障碍,逐步扩建为圣彼得堡市(位置如图所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修建了多条水渠。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军事碉堡选址于兔子岛是因为该岛( )A、地质稳固,便于建设防御工事B、资源丰富,适于布局大量兵力C、气候适宜,适于长期屯兵驻扎D、四面环水,便于抵御外敌入侵除泥潭广布外,圣彼得堡市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还需克服的障碍有( )A、土层冻融B、地形复杂C、风大浪高D、丛林繁茂18世纪末图示水渠开凿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水运压力B、缓解城市内涝C、营造旅游景观D、便于城区用水【答案】:无【解析】:第2题【单选题】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下图反映城郊间热力环流的是( )A、B、C、D、下列措施不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A、建设城市通风走廊B、建设城市绿化带C、硬化城市地面D、提倡低碳出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应用于大气污染研究及城乡规划。

读“华北某大城市远郊区相关信息图层”,回答下面小题。

图中PM2.5浓度( )A、自东向西逐渐减小B、在重要居民点均超过340 ug/m^3C、低值区人口密度小D、在高速公路沿线变化幅度最大图中( )A、休闲商业区16点以后人流量减少B、石化工业区冬季对居民区影响更大C、高端制造业区邻近居民点,利用廉价劳动力D、都市农业区主要发展粮棉种植据图判断,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该大城市中心城区的( )A、西北方B、东北方C、南方D、东方【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为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统一上下班时间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C、鼓励私人购车,解决乘车难问题D、禁止一切外地车辆进入【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读“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环境(附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环境(附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一、单选题公园城市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而创新的一个概念,是高质量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

成都试点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着力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把“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堪称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筑基工程。

下图示意成都市城市规划。

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有利于成都市()A.拓展发展空间B.形成单中心格局C.奠定产业基础D.向四周逐渐扩展2.龙泉山森林公园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A.防风固沙B.美化环境C.调节径流D.调节气候“海绵城市”是指城市中的绿地、公园、湿地等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整个环节干预最明显的是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降水D.水汽输送4.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A.净化水质B.保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小气候D.下渗蓄水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较为典型。

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

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

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

完成5-6题。

5.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资源C.政治D.交通6.“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A.空间结构B.城市化进程C.产业协作D.规模结构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为加强新区建设,将新建居住地、公路线各一处。

有居住地B1、B2、B3和公路L2、L3作为选址方案。

据此完成7-8题。

7.新建住宅区和公路线的最佳组合是()A.B1、L2B.B3、L2C.B2、L3D.B3、L38.关于该城市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B.为改善城市环境设置了基本农田C.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下风向D.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受交通线的影响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台为中心,以400米-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图为某地公共设备的服务范围表示图。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挨次是( )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跟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多数变成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

据此达成以下问题。

2.该地基塘转就认为建设用地对局地天气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添 B.大气降水增加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3.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代替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 B.节俭劳动力 C.促使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4.桑基、蔗基鱼塘被保存的极少,反应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家产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拥有在其余地区推行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符合D.不适应该地水热条件的变化城市某地区土地利用强度,能够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地区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回答。

5.该城市( )A.Ⅰ高档写字楼密度大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B.Ⅱ区适立建垃圾填埋场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6.甲处土地利用强( )度增大,最可能的原由是A.建设风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添栽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以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应了北宋国都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采。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7.东京城形成的最有益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沉B.商业繁华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8.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以下图反应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口挪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

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得的人9.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B.商务区C.住所区D.工业区10.依据城市地区构造推测,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以下图中的曲线表示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状况D.沟谷地区,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一样高铁线路开始营运的年份。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配套文档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三节 含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配套文档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三节 含答案

[学习目标定位] 1.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结合事例,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认识逆城市化现象.4。

理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向。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影响领域表现城市高楼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农村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农村青年向往着都市的繁华城乡差距因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大幅度缩小2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候、水文、生态环境等方面。

影响因素表现原因3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思考1.城市一般比周围郊区降水多,为什么?答案由于城市具有热岛效应,因而在与郊区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中,城市气流上升,湿润气流因对流上升而降温凝结。

加上城市生产与生活排放烟尘形成的凝结核多,因此降水往往多于周围郊区。

二、城市环境问题1.表现: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社会不太安定等。

2.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现象):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

思考2.现代城市道路越来越宽,为什么交通拥堵却越来越严重?答案私人汽车大量涌现,车路矛盾日益加剧;大量交通违章引发事故,加剧拥堵,扰乱城市交通秩序;部分道路设计不合理,交通安全设施不配套;部分车辆存在安全隐患;管理不到位;道路施工加剧了现阶段交通拥堵。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特点(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3)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2.建设(1)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2)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3)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思考3.大城市地价昂贵,向来有“寸土寸金"之说,然而上海市却在地处市中心的黄浦、静安、卢湾三区交界地带,营造了2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你同意这种做法吗?为什么?答案同意。

必修二湘教版试题: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3节含解析

必修二湘教版试题: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3节含解析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意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等原则。

据此完成第1~2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和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绿地B.工业区D.住宅区解析第1题,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业大量排放废弃物,而城市环境不2题,生态城市一般环境优美,是因为生态城市多在市中心布局答案1.B 2.A“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

结合下图,完成第3~4题。

3.建设“绿波带”能()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B.增加城市车流量C.提高道路通行效率D.减少交通事故发生4.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A.通往飞机场的高速公路B.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C.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D.小城市郊区的环形道路解析第3题,建设“绿波带”能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提高,C项对。

可以减轻城市交通拥堵,不能解决,A项错。

不能增加城市车流量,B项错。

交通事故发生有多种原因,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作用不大,D项错。

第4题,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主干道路上车流量大,建设“绿波带”,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提高通行效率,B项对。

高速公路上没有红绿灯,A项错。

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交通状况复杂,是混合交通,不利“绿波带”,C项错。

小城市郊区的车流量小,环形道路交通拥堵少,不是最适宜道路,D项错。

2020春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和环境练习题及答案

2020春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和环境练习题及答案

2020春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环境练习题及答案*湘教版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环境*一、选择题(一)右图是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①②③④四图例所代表的主要功能区排列正确的是()A.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外围商业区B.外围商业区、工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C.中心商务区、外围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外围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中心商务区【参考答案】C(二)读2025年世界城市分布示意图(预测),回答1~2题。

1.世界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A.北美洲沿海城市数量多于内陆B.人口1000万以上沿海城市多于内陆C.亚洲内陆城市数量少于北美洲D.大洋洲的内陆城市数量多于沿海2.与欧洲相比,南亚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化起步早C.城市化速度快D.逆城市化现象显著1. B2. C【解析】1、本题旨在考查世界城市分布特点及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可知,北美沿海城市数量比内陆少,A错误;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B正确;亚洲内陆城市数量远远多于北美洲,C错误;大洋洲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D错误。

2、本题旨在考查不同区域城市化发展特点。

欧洲是全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南亚则属于发展中地区,因此与欧洲相比,南亚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更低。

(三)“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C.“钟摆族”大多自己驾车上下班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2、设置“潮汐车道”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城市交通管理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C.优化配置道路资源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参考答案】1、D 2、C【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的人群,不可能居住城市的高级住宅区,A错。

2018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习题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课时训练5 含答案 精品

2018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习题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课时训练5 含答案 精品

课时训练5城市空间结构基础夯实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地区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团状、河流因素B.团状、地形因素C.带状、气候因素D.带状、河流因素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可能是( )。

A.①B.②C.③D.④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居民点沿河流延伸布局,呈带状分布。

第2题, 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往往决定早期城市的选址,图中①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因而可能最早发展成城市。

导学号51400062下面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与上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4.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

A.土地形状不规整B.交通不便C.远离市中心D.受铁路影响答案 3.C 4.D解析第3题,分析该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可看出,从M到N,地价先是上升,然后下降,再升到最高,然后再下降,因此C图符合。

第4题,读图可知,P处有铁路线经过,噪音较大,环境差,所以地价较低。

5.读京津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试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影响天津市的区位因素。

(2)随着天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哪些城市区位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答案 (1)自然地理因素:位于沿海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生产和生活;温带季风气候,深受海洋影响;海河两岸,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天津附近有丰富的石油、煤、铁等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工矿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因素:位于京沪、京哈铁路交会处,又紧靠海河入海口,既沿海、沿河、沿铁路干线,又是“首都门户”和直辖市,这些区位因素都促进了天津市的发展。

(2)交通、自然资源、政治等因素将继续发挥作用,科技、旅游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将凸显出来。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

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需要从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政治、科技、历史等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着手。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下图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值线(单位:分贝)示意图”, M、N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原因最有可能是( )A.盛行风的影响B.绿化带的作用C.河流的影响D.声波传播自然减弱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

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2.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3.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B.乙功能区土地价格高,以住宅和绿地为主C.丙功能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D.丁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下图中X轴示意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百分比,Y轴表示人均GDP(美元)。

完成各题。

4.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逆城市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5.图中箭头最有可能代表的是A.原材料B.资金和技术C.高科技产业转移D.人口迁移甲为我国华北某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示意图,乙为环保学者提出的修改方案示意图(如图)。

完成下列小题。

6.绿化种植池内最适宜种植的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7.与甲相比,乙方案有利于()A.增加绿地B.美化环境C.节约土地D.汇集雨水8.环保学家提出修改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A.热岛效应B.城市内涝C.交通拥堵D.大气污染9.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原因是( )A.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B.人口迁移C.城市功能分区 D.交通条件的改善读我国某年各省(市、区)城镇化、工业化和非农化水平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图中三个城镇化水平高值区的城市群,它们的共同优势是( )A.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B.多侨乡,率先实行改革开放C.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D.土地广阔,农耕业发达11.造成北京、海南和西藏工业化率偏低的原因分别是( )①经济结构和城市职能②开发晚③自然条件和工业基础差,技术水平低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解决大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A.不断扩大大城市的规模 B.限制发展中小城市C.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市 D.城市职能向综合方向发展下图中甲、乙、丙代表三个城市,R1、R2和R3分别代表其服务范围。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等级规律的是A.甲——小学乙——小学、中学丙——小学、中学、大学B.甲——小学、中学乙——小学丙——小学、中学、大学C.甲——中学、大学乙——小学、中学、大学丙——小学D.甲——小学、中学、大学乙——小学、中学丙——小学3.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服务范围最大 B.甲比乙提供的职能种类更多C.丙的城市数量少 D.乙可能发展成为最高等级城市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关于三个国家城市化进程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衡量三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5.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是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6.城市化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A.降水量减少B.蒸发量增加C.下渗量增加D.地表径流增加读以我国东部某大城市为中心的等人口密度线示意图(单位:万人/km2)(下图)。

7.有关该大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城市位于河谷地带 B.该城市属于多核心模式C.该城市东西方向上交通最便利 D.丁处建筑物高大稠密8.四地中最可能是卫星城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重大工程建设B.人口分布不均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收入差距D.户籍制度的改变10.城市中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 B.工业区、行政区和休养健身区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 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和风向频率示意图。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含答案)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读我国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煤田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两区域成为能源基地的共同原因有()①劳动力充足②消费市场广阔③水运交通便利④煤炭资源丰富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山西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减少煤炭开采量②开发石油资源③提高煤炭外运能力④就地建设坑口火电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题,山西省和鲁尔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且消费市场广阔。

第2题,山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措施包括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就地建设坑口火电站等。

2.D焦作市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除原煤外,铝土、耐火黏土等矿产丰富。

另外,焦作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

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下列与焦作市目前的工业地域类型最接近的是()A.意大利的新工业区B.德国的鲁尔区C.美国的“硅谷”D.北京的中关村4.下列关于焦作市的发展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发展炼铝工业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C.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D.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3题,由材料可知,焦作市的工业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与鲁尔区的工业地域类型最接近。

第4题,焦作市没有石油资源,因此发展石化工业不符合焦作市的实际情况。

4.C5.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70%以上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其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A.应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B.人口应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C.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D.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A项对。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如南宁)②地级市(如北海)③县(如合浦)和县级市(如东兴),回答问题。

1.据此可知,其中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②<③2.上述三类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③B.②C.①D.②和③3.根据中心地理论,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A.正方形B.圆形C.正六边形D.正八边形4.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A.行政管理中心B.商业服务中心C.经济增长中心D.交通运输中心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时期大量的人口流入东莞。

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5.影响人口“孔雀东南飞”的主导因素是()A.家庭因素B.气候因素C.经济因素D.政策因素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①缓解了人地矛盾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读广州市轨道交通30分钟等时线图(阴影部分表示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内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10 km的半径圈中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20 km的半径圈外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30 km的半径圈阴影部分: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7.由图中信息可知,今后广州城市空间( )A.向东、向南扩张B.向西、向北扩张C.呈同心圆状扩张D.由“单中心”到“双核”转换8.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 )①提高沿线地区房价②促进跨城居住就业③增加运输成本④加剧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根据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

但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

据此完成下题。

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意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等原则。

据此完成第1~2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和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绿地B.工业区D.住宅区解析第1题,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业大量排放废弃物,而城市环境不2题,生态城市一般环境优美,是因为生态城市多在市中心布局答案1.B 2.A“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

结合下图,完成第3~4题。

3.建设“绿波带”能()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B.增加城市车流量C.提高道路通行效率D.减少交通事故发生4.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A.通往飞机场的高速公路B.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C.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D.小城市郊区的环形道路解析第3题,建设“绿波带”能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提高,C项对。

可以减轻城市交通拥堵,不能解决,A项错。

不能增加城市车流量,B项错。

交通事故发生有多种原因,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作用不大,D项错。

第4题,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主干道路上车流量大,建设“绿波带”,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提高通行效率,B项对。

高速公路上没有红绿灯,A项错。

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交通状况复杂,是混合交通,不利“绿波带”,C项错。

小城市郊区的车流量小,环形道路交通拥堵少,不是最适宜道路,D项错。

答案3.C 4.B”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据此完成第5~6题。

5.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沉降D.减弱酸雨污染6.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A.退耕恢复湿地B.铺设防渗路面C.完善排水系统D.增加绿地面积解析第5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减轻因地下水过度使用而出现的地下漏斗区,利于减缓地面沉降。

第6题,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增强雨水的下渗,利于下雨时蓄水,利于植被吸收,利于“海绵城市”建设;上海市本身耕地少,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是硬化地面,退耕恢复湿地,是有限的,不能很好地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铺设防渗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渗;完善排水系统,加速地表径流下泄,不利于下雨时蓄水。

答案5.C 6.D读材料,完成第7~8题。

材料一伦敦原有“雾都”之称,1952年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导致4 000多人死亡。

后来由于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区内使用,空气质量大为提高,雾日已不多见。

材料二在一些西方大城市里,由于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事业的发展,一些大城市每天有几百万人次做“钟摆式”移动,如伦敦老城区白天人数达100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

7.伦敦“雾都”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距离海洋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B.地形闭塞,不利于气体扩散C.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以煤、石油为燃料,导致空气中煤烟、粉尘等凝结核含量增高D.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8.伦敦老城区人口白天和夜间的变化,反映了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是()A.分散城市职能B.逆城市化C.通过政府职能控制城市人口D.进行合理规划,市区为第二、三产业区,郊区为居民居住区解析第7题,A、B、D三项中所提到的是主要的自然条件;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以煤、石油为燃料,导致空气中煤烟、粉尘等凝结核含量增高,使水汽更容易凝结形成“雾”。

第8题,在伦敦,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老城区环境污染加剧等,人们多居住在城市外围和环境质量较好的郊区和卫星城。

答案7.C8.B9.(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材料二见下图。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入托难”“房价高”“堵车”“就医难”“幸福感”等,可分析得出答案。

第(2)题,“城的产生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规划不合理等有关。

第(3)题,抓住材料一中“生态城市”的含义即答案(1)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

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

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能力素养拓展城市内涝与城市降雨损失量密切相关,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

读图,完成第1~2题。

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1.在相同的降雨量条件下()A.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直线上升趋势B. 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C.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大D.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多2.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夏季雨后出现内涝,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①兴建污水处理厂②疏浚河道③发展城市道路④完善排水系统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解析第1题,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

因此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少;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曲线上升趋势。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增加降雨损失量可以缓解城市内涝,因此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答案1.B 2.D导学号52084031读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a、b两曲线()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B.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D.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4.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根本措施是()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商业为主的卫星城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完善城市道路网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解析第3题,a曲线在8—10时速度慢,说明车辆多,道路拥挤;上班、上学时间在8时左右,此时车速4题,“最根本”是关键词,建设卫星城或新区分担城市的部分功能,可以减少城市内部的车流答案3.B 4.C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1982—2007年,我国()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6.图示信息显示,1982—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解析第5题,注意图中纵坐标为年增长率,由图中可看出:总体上,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将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答案5.D 6.C,下图示意巴塞罗那新城街区局部俯视图和街区建筑平面图。

据此完成第7~8题。

7.巴塞罗那新城的街道没有与经纬线保持平行,而是与其保持约45°的夹角,主要目的是()A.方便居民出行B.减轻城市内涝C.减轻大气污染D.改善建筑通风采光8.与多数普通街区相比,巴塞罗那新城这种方块街区可以更有效地()A.缓解城市交通拥堵B.减少交通事故发生C.提高土地的利用率D.提升治安管理水平解析第7题,巴塞罗那新城的街道没有与经纬线保持平行,而是与其保持约45°的夹角,主要目的是(北半球盛行西风)采光,避免阴面房屋见不到阳光,D项对。

对方便居民出行、减轻大气污染影响较小,A、C两项错;不能减轻城市内涝,B项错。

第8题,与多数普通街区相比,巴塞罗那新城这种方块街区,可以加快车辆过弯速度,防止路口处交通拥堵,可以更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A项对;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提升治安管理水平作用小,B、D两项错;不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C项答案7.D8.A,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

图1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与耕地变化图2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与建设用地变化材料二1996年和2004用地类型1996年面积(公顷)2004年面积(公顷)建设用地73 682.6288 794.8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0 875.3272 521.29交通 5 973.979 105.62水利 6 833.33158 607.22未利用地162425.74158607.22(1)简述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并据此推测在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化特点。

(2)据材料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城市化发展较快。

第(2)题,由材料可知, ,建设用地增加,交通用地增长相对较少,未利用土地比重较高。

答案(1)1996—1998年,耕地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增加很快;1999—2001年,耕地减少幅度较小,建设用地;2002—2004年,耕地又呈现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呈大幅度增加。

城市化加速发展。

(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长较多,交通用地增长相对较少(可能进一步加剧交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