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的发病机理
颈动脉狭窄怎么办?
![颈动脉狭窄怎么办?](https://img.taocdn.com/s3/m/cdaa03515acfa1c7ab00cc16.png)
颈动脉狭窄怎么办?作者:周景义来源:《健康人生》2018年第01期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后者更为常见,颈动脉狭窄便是其中之一。
颈动脉狭窄,顾名思义,就是颈动脉变窄了。
最容易引起颈动脉狭窄的就是流动在我们血液中的脂肪,即脂质。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群中,血管壁容易受到损伤而变得不光滑,导致脂质源源不断地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医生口中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越长越大,就会导致动脉的狭窄,当狭窄程度达到75%以上时,就可能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斑块掉下来了,会随着血流一直漂向远处更加细小的血管,一旦把血管堵住,就会引起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
据统计,约6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颈动脉狭窄所导致的。
因此,颈动脉狭窄的筛查与治疗,能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哪些人需要排查颈动脉狭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脑缺血和脑卒中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嗜睡,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或面部麻木或无力,口角歪斜流口水,一侧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突发言语不清等。
若症状于24小时内彻底缓解,则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般而言,对于出现过上述症状者,听诊发现颈动脉杂音,伴有外周血管病或冠心病者,具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高龄、有类似疾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者,应考虑进行颈动脉狭窄筛查。
常用的筛查手段包括颈动脉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
那么,颈动脉狭窄应该如何治疗呢?对于轻度狭窄的患者,可以选择口服药物,包括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以及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但是对于出现临床症状,颈动脉狭窄≥50%,或者虽然无异常表现,但狭窄程度≥70%,就需要通过手术或者介入的方式进行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切开颈部皮肤,在胸锁乳突肌前方分离,找到包裹着颈动脉、颈静脉的颈动脉鞘,打开鞘膜后,可以看到颈总动脉发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三叉路口,用特制的阻断夹将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都夹闭后,小心地剪开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就可以看到斑块充填着整个血管腔,小心地将斑块从血管内壁四周剥下来,再将血管壁清理干净,最后将血管小心严密地缝合起来。
颈动脉狭窄及药物治疗
![颈动脉狭窄及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711f9d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a.png)
颈动脉狭窄及药物治疗一、疾病简介颈动脉狭窄(carotid atery stenosis,CAS)是一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颅外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疾病。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颈动脉狭窄导致的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1%。
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年卒中发生率约为13.4/10万人。
药物治疗及外科干预的目的是减少卒中的发生率。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颈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其他病因还包括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外伤、颈动脉迁曲、先天性动脉闭锁、肿瘤、夹层、动脉炎、放疗后纤维化等。
受到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主要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位。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或斑块破裂形成栓塞或血栓形成,二是严重的狭窄或闭塞造成的直接脑灌注减少。
因为颅内外存在广泛的代偿机制,因此由低灌注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较为少见。
颈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大小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斑块的性质有关。
通常认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较稳定斑块更容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颈动脉狭窄可以是无症状的,患者只有在做体格检查时才被发现。
也有部分颈动脉狭窄是症状性的,主要症状包括局灶性脑缺血表现、全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或者认知功能障碍。
局灶性脑缺血表现主要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和脑卒中。
患者可以出现单眼失明或黑蒙、单侧肢体或偏侧肢体无力、麻木、构音障碍、语言障碍、偏盲、霍纳综合征等表现。
TIA被认为是一次小的缺血事件,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
TIA的患者在后续5年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约为30%。
脑卒中患者由于大脑局灶梗死,其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脑梗死的面积相关。
NIHSS评分常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颈动脉狭窄的简介与护理措施PPT课件
![颈动脉狭窄的简介与护理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2ead3fa417866fb84a8e4b.png)
术后评估
疼痛 与手术有关
有皮肤完整性受 损的危险 与肢 端活活 动受限等有
关
活动无耐力 脑缺血有关
潜在并发症 过度 灌注脑损伤、脑缺血及 脑卒中、颅神经损伤等
知识缺乏 缺乏患肢 锻炼方法的知识及 本病的预防知识。
术后护理
• 1.卧位与活动:平卧6小时,避免头部剧烈活动,保持颈部中立位,翻身时动 作要轻柔。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及下 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
2身体状况 (1)全身:TIA发作症状,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如
眩晕,黑曚,失语,视力下降,昏迷等。
(2)辅助检查:了解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 影像学检查结果。
3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评估病人的心理反应,病人对反复出 现的TIA 产生的恐惧、焦虑和悲观心态的程度;病人对预 防本病发生的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了解病人的家庭及社 会支持系统对病人的支持帮助能力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1 过度灌注脑损伤:当重度狭窄纠正后,脑部灌流增加,会导致脑水 肿头痛、脑出血,病人表现为头痛、抽搐、意识障碍。正确判断病人 头痛性质、早期发现癫痫的先兆等。有效控制血压在150mmHg以下。
• 2. 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进流食。次日进低盐低脂、含丰富纤维素饮食。避 免高脂肪饮食。
• 3.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压力,配合治疗。 • 4.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术后早期高血
压发生率较高,遵医嘱 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40~150) /(80~90)mmHg之间。 • 5. 切口护理: 每0.5—1小时观察创口有无出血(包括显性和隐性出血),有无疼 痛、观察患肢动脉搏动及肢体末稍循环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 采取有效措施。疼痛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 • 6.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严密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出血点,消化 道,泌尿道出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 7. 并发症的护理 • 7.1 过度灌注脑损伤;控制血压在150mmHg以下,有利于预防过度灌注损伤 的发生。 • 7.2 脑缺血及脑卒中:监测神经系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颈动脉狭窄是怎么回事?
![颈动脉狭窄是怎么回事?](https://img.taocdn.com/s3/m/4edb6345011ca300a7c39013.png)
颈动脉狭窄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颈动脉狭窄的病理病因,颈动脉狭窄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颈动脉狭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最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外伤和放射性损伤。
*二、发病机制
最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起始段,此外还有颈内动脉虹吸部、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等部位。
一般认为,颈动脉斑块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引起脑缺血:一条途径是严重狭窄的颈动脉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大脑相应部位的低灌注;另一条途径是斑块中微栓子或斑块表面的微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
上述二者机制何者更占优势,目前观点尚不一致,但多数认为斑块狭窄度、斑块形态学特征均与脑缺血症状之间密切相关,二者共同作用诱发神经症状,而狭窄度与症状间关系可更为密切。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颈动脉狭窄病因,颈动脉狭窄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颈动脉狭窄方面的知
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颈动脉狭窄”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颈动脉狭窄PPT课件
![颈动脉狭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40d3f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a.png)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 包括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等。
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脂质沉积、血小板聚集形成斑块, 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脑缺血症状(如头痛、眩晕 、肢体乏力、视力模糊等)和脑梗死症状(如偏瘫、失语、 意识障碍等)。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用 药建议,按时按量服药, 不要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
监测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密 切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 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 向医生报告。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在服用其他药物时,应告 知医生,避免因药物相互 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
预后与复发风险
预后评估
脑卒中的严重后果
脑卒中可能导致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其他并发症
眼部并发症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眼部缺血,出现 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
情绪与精神问题
颈动脉狭窄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 等情绪问题,以及精神萎靡、易疲劳 等症状。
03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颈动脉狭窄的早期 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缓解症状 和预防狭窄加重。
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有 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严格
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时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通过植入支 架来扩张颈动脉狭窄部位的治疗方法。
支架植入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 集药物,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支架 通畅和脑部供血良好。
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不能 耐受手术或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e4cf405f90f76c660371a8a.png)
叶中国血管外科杂志渊电子版冤曳圆园19 年 12 月第 11 卷第 4 期 悦澡蚤灶 允 灾葬泽糟 杂怎则早 渊耘造藻糟贼则燥灶蚤糟 灾藻则泽蚤燥灶冤袁December 圆园员9袁灾燥造援11袁 晕燥援4
窑41窑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窑述评窑
赵志青袁闻荻豪渊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血管外科袁上海 200433冤
颈动脉是脑的重要供血血管袁颈动脉狭窄是严 重脑卒中和死亡的重要病因遥脑卒中在目前我国主 要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占较高比例袁成为中国城乡居 民的首位死因遥 而缺血性卒中约占脑卒中患者的 80%袁 其中 25%~3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狭 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遥 目前袁我国脑卒中患者有 逐渐年轻化趋势袁40~64 岁的患者占近 50%袁 并且 危险因素的控制率很低袁大部分人群对颈动脉狭窄 风险认知不够咱1暂遥 1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学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322744510a6f524cdbf8520.png)
颈动脉狭窄得诊断与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悦一、颈动脉狭窄得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就是颈动脉狭窄得最常见病因;其她多个病因可导致颈动脉狭窄,但自然病史与临床过程迥异,这些病因包括:纤维肌发育不良、颈动脉夹层、动脉炎、放疗后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
(一)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就是累及全身动脉得系统性、退行性疾病。
其特征就是不断增大得斑块最终导致管腔狭窄、前向血流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亦可波及颈动脉,增加了相关患者得卒中风险。
(二)纤维肌发育不良纤维肌营养不良 (FMD) 就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退行性病变,可以累及中等直径动脉,比如:肾动脉、颈动脉,一般病变得长度较长,它得表现主要就是分为无症状得,还有就是短暂得脑缺血发作或者卒中、在女性患者中更为常见,颈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典型表现就是多发得向心性得狭窄成“串珠征”。
(三)颈动脉夹层颈内动脉夹层就是由于钝性损伤或颈部突然伸展所致,少数情况可以自发出现,夹层引起得内膜撕裂可以导致管腔变窄或者继发血栓形成。
(四)血管炎虽然少见但也可以累及颈动脉或者颅内动脉。
(五)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放疗可以导致动脉得损伤,放疗后数年颈动脉可能发展成为狭窄甚至闭塞。
(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2年发生得再狭窄大多与内膜增生有关,发生率大约为5%,动脉粥样硬化复发也可以导致再狭窄,一般在内膜剥脱术后数年出现。
二、颈动脉狭窄得影响动脉颈动脉狭窄得影响可能与一些心脑血管疾患相关,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周围动脉疾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
(一)卒中与心脏病颈动脉狭窄就是缺血性卒中得主要危险因素,在发达国家,卒中就是第三大死亡原因与第一大致残原因,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与周围动脉疾病得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卒中风险较正常人高 3—4 倍。
(二)心肌梗死有卒中或者 TIA病史者有更高得心肌梗死或非卒中血管性死亡得风险。
(三)高血压高血压也就是卒中得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舒张压5-6 mmHg 、降低收缩压10—12 mmHg 可以使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 33-50%,既往有脑血管事件者通过控制血压可以临床获益。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2c80f3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a.png)
颈动脉狭窄的症状
脑供血不足
当颈动脉狭窄严重时,可能导致 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
、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这是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症状之一, 表现为突然出现的短暂性意识丧失 或肢体麻木无力。
脑梗塞
如果颈动脉狭窄程度严重且未得到 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梗塞,即 脑部血管堵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 。
超声检查通常用于评 估颈动脉狭窄的严重 程度。
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是通过向患者注射 造影剂并拍摄多张CT图像来生 成血管图像。
这种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 壁上的斑块和狭窄程度。
CT血管造影通常需要患者平躺 不动,以便准确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是通过向患者注射造影剂并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来生成血管图像。 这种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壁上的斑块和狭窄程度。
02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
脑缺血发作
脑缺血发作是颈动脉狭窄后最常见的危害之一。由于颈动脉狭窄导致大脑供血不 足,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的眩晕、意识障碍、失明、失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 能出现瘫痪。
脑缺血发作通常在静息状态下发生,因此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 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
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脑卒中的发生。脑卒中是指脑血管意外 ,由于颈动脉狭窄,血管内的血栓或斑块可能脱落并随着血 液流动进入大脑,造成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磁共振血管造影通常需要患者平躺不动,并在检查前进行呼吸训练以保持静止。
04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血栓形 成和降低中风风险。
降血脂药物:用于降低胆固醇和 甘油三酯,防止血管硬化和狭窄
。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药物:用于 控制患者的基础疾病。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https://img.taocdn.com/s3/m/ccfbf0b2f121dd36a32d82e9.png)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疾病简介:颈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至头、面、颈部的大血管,是脑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
据文献报道,重度颈动脉狭窄 (Carotid artery stenosis)患者,即便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2年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也高达26%以上;而60%以上的脑梗塞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造成,严重的脑梗塞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
故而,颈动脉狭窄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
疾病病因多种原因可导致颈动脉狭窄,不同病因导致颈动脉狭窄的特点亦不相同。
动脉粥样硬化(Sclerosis of arterial congee appearance)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中、老年患者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
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其他易导致心脑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质物质在血管壁上堆积,而血管壁内的巨噬细胞吞噬脂质物质形成脂质池,同时伴有脂质池表面纤维帽的形成,脂质核心与纤维帽构成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组成成分。
斑块逐渐增大使管腔逐渐狭窄,或是斑块不稳定,发生破溃,斑块内脂质成分裸露在血管腔内,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栓脱落。
均可导致脑缺血事件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常位于颈总动脉末端,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虹吸部以及颈内动脉末段分为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部。
颈动脉夹层(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颈动脉由内膜、平滑肌层及外膜层构成,正常情况下各层之间相互连接为一统一的整体,血液在血管壁围成的腔中流动。
所谓动脉夹层,顾名思义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进入血管壁各层之间导致的血管壁各层间的分离。
在以美国和法国社区为基础的调查中,颈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为10万分之2.5-3。
而45岁以下的年轻患者的脑卒中,由颈动脉夹层导致的可达25%。
与发育、炎症或自身免疫有关的血管病变其它一些病变,与发育、血管炎症及自身免疫相关,也可以导致颈动脉狭窄,但所占比例极小。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99ad3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e.png)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颈动脉狭窄概述 •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 •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 • 治疗效果评估与随访计划 •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颈动脉狭窄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颈动脉狭窄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 化、动脉炎、动脉夹层等多种原 因引起的颈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
脑组织缺血
颈动脉狭窄导致脑组织缺 血,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 。
神经系统损害
脑卒中可能导致神经系统 损害,如瘫痪、失语等。
认知功能下降
记忆力减退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表 现为记不住新事物、忘记重要细节等 。
思维迟钝
判断力减弱
颈动脉狭窄可能影响判断力,使人在 决策时变得犹豫不决。
颈动脉狭窄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 致思维迟钝、反应迟缓等。
向患者详细解释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发展过程和 可能的影响,使其对疾病有全面认识。
症状识别
指导患者如何识别和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症状 ,如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以便及时就医。
3
危险因素
告知患者可能导致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如高 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并指导其如何预防和控 制这些危险因素。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调整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危害总结
脑供血不足:颈动脉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
脑卒中风险: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 性脑卒中。
总结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 认知功能障碍:长期脑供血不足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专家共识解读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专家共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afe97dbb7360b4c2e3f64ca.png)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专家共识解读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中脑卒中是我国高血压患者致死、致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增加社会和家庭负担的重要原因。
脑卒中大约有80%是由缺血性因素导致,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占15-20%。
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老年患者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
而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并未受到广大医护人员足够重视,在此背景下发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专家共识》正适时宜,相信共识的发表将会对提高医护人员对颈动脉狭窄的认识水平、并推动规范化诊治原则的实施发挥积极的作用。
以下就共识的基本精神谈谈学习体会。
1 发病机制颈动脉狭窄实际上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其基本机制并未完全阐明,目前广为接受的各种危险因素作用下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内皮下的沉积、激活了单核细胞粘附、迁移、活化为主的炎症反应过程,活化的巨噬细胞在发挥吞噬氧化或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成泡沫细胞的同时,进一步释放多种炎症趋化因子和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更多的炎性细胞、免疫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趋化和表型转变,通过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促进动脉硬化的进展。
目前认为颈动脉狭窄导致脑缺血的机制主要有两种观点。
其一是狭窄的颈动脉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
其二是微栓塞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颈动脉狭窄前一阶段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斑块是形成栓子的必要因素。
来源于上述斑块的脂性或者血小板栓子进入大脑而导致脑缺血。
2 临床表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常位于颈总动脉末端,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虹吸部以及颈内动脉末段。
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其他易导致心脑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
根据是否有脑缺血神经症状而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类。
无症状性患者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往往通过体格检查或者健康体检发现,但重度狭窄或者“软斑块”的存在已被公认为“高危”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02ab045fbfc77da369b1b5.png)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概述1 指南制定的方法和背景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近年临床研究证据及2008年学组编写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基础上,参考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发布的相关指南,2016年CRRST 临床试验结果,结合中国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特点修改而制定,本指南中涉及的颈动脉狭窄除特殊说明外,均指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2 流行病学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脑卒中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中最主要的原因,成为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农村脑卒中的死亡率为150.17/10万人,城市卒中的死亡率为125.56/10万人。
脑卒中患者当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0%左右,其中约25%~30%的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脑卒中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40~64岁的劳动力人群占近50%,而且危险因素的控制率在我国很低。
3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及致病机制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以上,其他原因包括慢性炎症性动脉炎(Takayasu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放射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颈动脉迂曲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累及颈动脉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脑缺血及卒中症状,是全身性动脉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主要累及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可导致相应器官供血区的血运障碍。
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引起脑缺血症状主要通过下述机制:(1)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过程中,表面可有胆固醇结晶或其他粥样物质碎屑不断脱落,碎屑本身可形成栓子流至远端颅内血管形成栓塞;(2)碎屑脱落后,斑块内胶原等促血栓形成物质暴露,血栓形成后不断脱落导致远端血管反复栓塞;(3)狭窄造成远端脑组织血流低灌注;(4)动脉壁结构破坏致颈动脉夹层或内膜下血肿等原因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4 定义01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既往6个月内无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或其他相关神经症状,只有头晕或轻度头痛的临床表现视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导建议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导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e13992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4.png)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导建议xx年xx月xx日•概述•临床表现•诊断与评估目录•治疗指导建议•预后和随访01概述颈动脉狭窄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狭窄,引起血流减少、脑缺血缺氧甚至脑梗死的疾病。
定义根据病因不同,颈动脉狭窄可分为原发性狭窄和继发性狭窄;根据狭窄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69%)和重度狭窄(≥70%)。
分类定义与分类发病率颈动脉狭窄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3%,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5%。
地域与性别差异不同地区和不同性别的患者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数据病因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因素,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发病机制颈动脉狭窄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浸润、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病因和发病机制02临床表现可表现为一过性单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或一过性视力障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出现单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脑疝、昏迷等。
缺血性脑卒中症状1体征23狭窄程度一般分为四级:正常、轻度(<50%)、中度(50%~69%)和重度(≥70%)。
狭窄程度可触及颈动脉搏动,有时可闻及血管杂音。
血管搏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测量血流速度,判断狭窄程度。
血流速度并发症是颈动脉狭窄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脑卒中脑萎缩心肌梗死其他并发症长期脑缺血可导致脑萎缩,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和记忆力减退。
可出现心前区疼痛、心肌酶谱升高等表现。
还可并发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并发症。
03诊断与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或其他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症状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系统损害的颈动脉狭窄的迹象。
体征血管造影、超声、CT或MRI等检查结果提示颈动脉狭窄。
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03病因评估了解导致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如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等。
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
![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b4f134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3.png)
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常见原因之一。
为了规范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国际上制定了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标准的内容和应用。
一、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的制定背景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变,其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的管腔狭窄。
狭窄的程度不同,对脑血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
早期的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狭窄的程度进行分类,但这种分类方法存在主观性和不准确性,难以评估狭窄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上制定了新的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
二、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的内容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的结果,将颈动脉狭窄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 无狭窄:颈动脉管腔内未见狭窄或狭窄程度小于10%。
2. 轻度狭窄: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为10%-49%。
3. 中度狭窄: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为50%-69%。
4. 重度狭窄: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0%。
三、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的应用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可以用于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
一般来说,无狭窄和轻度狭窄的患者不需要特别的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狭窄的进展情况。
对于中度和重度狭窄的患者,需要进行更加积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血脂和血压等因素来减轻狭窄的程度,同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手术治疗主要是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等技术,通过扩张狭窄的部位来恢复脑血流。
选择何种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包括狭窄的部位、程度、病史、年龄、并发症等因素。
四、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的优点和不足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同时,该标准还可以促进不同医院、不同医生之间的交流和比较,提高诊断和治疗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然而,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窄颈动脉瘤定义标准
![窄颈动脉瘤定义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367f9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7.png)
窄颈动脉瘤定义标准颈动脉狭窄是指颈部动脉内膜下层发生斑块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受阻,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分级标准来进行评估。
一、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1.轻度狭窄: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小于50%。
2.中度狭窄: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在50%~69%之间。
3.重度狭窄: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在70%~99%之间。
4.完全闭塞: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达到100%,完全闭塞。
二、颈动脉狭窄的危害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颈动脉狭窄严重时,血流受阻,脑部供血不足,容易引起脑卒中。
此外,颈动脉狭窄还会导致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耳鸣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对于轻度狭窄的患者,可以通过控制血压、血脂、戒烟限酒等措施来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对于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的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等来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手术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等,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流,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四、颈动脉狭窄的预防颈动脉狭窄的预防非常重要。
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脂等。
其次,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最后,要注意保护颈部,避免颈部受伤,减少颈动脉狭窄的发生。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通过颈动脉狭窄分级标准,可以对病情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预防颈动脉狭窄也非常重要,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注意颈部保护,预防疾病的发生。
颈动脉狭窄科普宣传PPT课件
![颈动脉狭窄科普宣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a4374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9.png)
件
目录 1.什么是颈动脉狭窄? 2.颈动脉狭窄的症状 3.如何预防颈动脉狭窄? 4.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 5.颈动脉狭窄后的生活调适
1.什么是颈动指颈部的动脉 由于斑块堆积导致血液流动受阻。 原因:颈动脉内斑块形成,导致血 管狭窄。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1.什么是颈动脉狭窄?
危害:颈动脉狭窄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并且会造成一系列的症状。
2.颈动脉狭窄 的症状
2.颈动脉狭窄的症状
血液循环受阻:瘫痪、肢体无 力、失明等。 脑缺血症状:头痛、眩晕、记 忆力减退等。
2.颈动脉狭窄的症状
突然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言语不清 等。
3.如何预防颈 动脉狭窄?
3.如何预防颈动脉狭窄?
积极控制高血压:合理饮食、适度 运动、规律生活。 健康饮食习惯:低盐、低糖、低脂 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
3.如何预防颈动脉狭窄?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控制 体重。
4.治疗颈动脉 狭窄的方法
4.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手术治疗:颈内动脉支架植入 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4.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
改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合理膳食、 规律生活。
5.颈动脉狭窄 后的生活调适
5.颈动脉狭窄后的生活调适
定期随访: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动脉状况。 健康生活:戒烟限酒、规律运动、 低盐低脂饮食。
5.颈动脉狭窄后的生活调适
身心保健: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 波动,定期做全面体检。
颈动脉狭窄知多少
![颈动脉狭窄知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98d4dce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3.png)
专家谈保健颈动脉狭窄知多少动脉是血液由心脏通向脑部 的主要供血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逐渐 升高。
近些年.大众对颈动脉疾病 的认知程度不断增加.不少患者拿 着颈动脉超声报告忧心忡忡地找 到医生,担心斑块会导致"脑梗"。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颈 动脉斑块和狭窄,告诉大家看颈动 脉超声报告时重点看什么。
颈动脉狭窄的形成与危害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颈动脉狭 窄的危害。
颈动脉狭窄通常是指颅外动脉 狭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大 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等.目前国 内中老年人的病因多为动脉粥样硬文/中日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刘化。
随着我国四高(高血压、高脂 血症、高血糖、高龄)的快速增长. 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
颈动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脱落后 可引起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会出现什么症状发生颈动脉狭窄时,经常有以 下表现。
1.脑部缺血症状,这些症状并 不特异,包括耳鸣.眩晕、视物模糊、 头昏、记忆力快速下降和视力进行 性下降、偏盲、复视等。
2. —过性脑缺血发作,常表现 为短暂性握力下降、一过性失语、 短暂性视物黑蒙,特点为发病突然、 持续时间短.多在24小时内完全 恢复.是脑梗死的"先兆",需要及鹏时到医院就诊。
3.脑梗死。
脑内的大血管堵塞、 血栓形成.会出现身体感觉异常. 瘫痪、失语,严重者出现昏迷。
颈动脉狭窄的高危因素颈动脉狭窄发生的高危因素包 括以下几方面:①中老年男性:②高 血压;③糖尿病;④高脂血症;⑤吸烟: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⑦脑血管病家族史。
颈动脉狭窄应做哪些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可以做以下 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检查 快速.便捷.有经验的医师操作诊断准引起难治高血Hi 的其他n t 腺疾病除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还有两种肾上腺疾病常 引起难治的高血压。
皮€醇增多症又称为"库欣综合征",主要有因慢 性糖皮质激素增多导致的一组临床表现满月脸水牛背、 向心性肥胖.多毛、糖尿病倾向、性功能异常、月经紊乱、 精子减少等。
颈动脉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文章
![颈动脉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3a8775f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a.png)
颈动脉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文章
颈动脉狭窄是指颈部动脉内膜斑块形成,使得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缺血性疾病。
其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也就是动脉壁内脂质沉积和纤维素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为了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狭窄,以下是一些有用的建议: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健康的饮食,如水果、蔬菜、全谷物、鱼、家禽和豆类,同时限制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2.加强锻炼:适量的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和降低血压。
3.戒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4.管理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是动脉硬化的主要风险因素,通过定期检查和治疗来控制这些健康问题。
5.使用药物: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血小板剂、降压药物和/或
降脂药物,以降低颈动脉狭窄的风险。
6.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剥离或支架置入。
最重要的是,如果您有可能患有颈动脉狭窄的风险,请及早进行检查和治疗。
当然,以上提到的预防措施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最好咨询医生以获得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 1 -。
颈动脉狭窄的健康教育资料
![颈动脉狭窄的健康教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2c753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6.png)
目录 引言 预防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并发症和预后 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 如何寻求医疗帮助
引言
引言
什么是颈动脉狭窄 为什么颈动脉狭窄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引言
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症状
预防颈动脉狭窄
预防颈动脉狭窄
健康饮食: - 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 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 - 控制盐的摄入量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 颈动脉超声检查 - 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 血管成形术 - 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并发症和预后
颈动脉狭窄的并发症和预后
远期预后: -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脑卒中 - 预防和治疗可改善预后
颈动脉狭窄的并发症和预后
如何寻求医疗帮助
如何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加重或出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症状时 定期进行体检
如何寻求医疗帮助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计划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预防颈动脉狭窄
定期运动: - 增加心血管健康 - 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预防颈动脉狭窄
管理慢性疾病: -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 - 定期检查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预防颈动脉狭窄
戒烟和限制饮酒: - 烟草和酒精会增加颈动脉狭窄的风
险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症状和体征: - 头晕、眩晕和视力模糊等症状 - 医生通过体检和病历了解病情
并发症: - 脑卒中 - 颈动脉夹层 - 心脏病等
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
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
健康饮食: - 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 - 多摄入水果和蔬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其他病因如外伤、动脉扭转、先天性动脉闭锁、肿瘤、动脉或动脉周围炎、放疗后纤维化等较少见。
在西方,约90%的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大动脉炎也是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最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外伤和放射性损伤。
(二)发病机制
最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起始段,此外还有颈内动脉虹吸部、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等部位。
一般认为,颈动脉斑块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引起脑缺血:一条途径是严重狭窄的颈动脉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大脑相应部位的低灌注;另一条途径是斑块中微栓子或斑块表面的微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
上述二者机制何者更占优势,目前观点尚不一致,但多数认为斑块狭窄度、斑块形态学特征均与脑缺血症状之间密切相关,二者共同作用诱发神经症状,而狭窄度与症状间关系可更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