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寄生虫病防治背景资料之一(2005年)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6.28•【文号】•【施行日期】2006.06.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血吸虫与地方病防控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为了解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疫情动态,掌握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考核防治效果和评价卫生城市(城镇)创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现予印发。
请各地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附件: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一、背景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等)在我国分布广泛,感染人数众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05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推算感染人数达1.29亿,表明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与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为及时掌握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连续、系统地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
根据《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特制订《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的(一)了解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
(二)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国家和地方卫生城市(城镇)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三、监测病例定义本方案的监测病例是指在人群中开展土源性线虫病原学检查时,发现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等虫卵或虫体者即为土源性线虫病病例。
四、监测内容(一)监测点监测1.确定原则(1)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类布点;(2)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应相当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群的平均感染水平;(3)监测点所在县(市、区)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能够主动配合并承担一定的监测任务。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血吸虫病、疟疾、包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年表号:卫统50表-1制表机关:卫生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备案文号:流行县数A1不包括县级以上农场,县级农场统计在所属的行政县内。
流行乡镇数A2 乡级以上农场,列入流行乡镇独立统计。
流行村数A3为行政村数。
传播阻断标准A7、A8、A11、A12 按照《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GB15976-1995),与原消灭地区标准相同。
传播控制标准A9,A10、A13、A14 按照《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GB15976-1995),与原基本消灭地区标准相同。
未达到控制标准A14,A15 目前仍为血吸虫病流行地区。
A7、A9、A11、A13、A15栏,需另文列出县名。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年表号:卫统50表-2制表机关:卫生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备案文号:注:血检方法为血清学检查方法,不包括皮肤试验和询检。
粪检方法为病原学检查方法。
现有病人数B6 为各县估计的病人数。
晚期病人-合计B7为目前仍存活的登记病例数。
晚期病人-当年发现B8为当年被诊断为晚期病例数。
扩大化疗人数B12指未经血清学和病原学论断为阳性而对其进行治疗的人数,包括皮试与询检阳性治疗的人数。
扩大化疗牛头数B17 指未经血清学和病原学论断为阳性的牛而对其进行治疗的牛数。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年表号:卫统50表-3制表机关:卫生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备案文号:注:新查出有螺乡C3需另文例出乡镇的名称。
实有钉螺情况-总面积C11 为C12-C15的合计,软件将自动生成此栏数据。
湖沼地区C12,C13包括湖区和江滩地区。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说明一、制表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制定防治工作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二、统计范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血吸虫病流行的县和县级市、区。
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
欢迎阅读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一、背景包虫病、肝吸虫病、黑热病、钩虫病等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寄生虫病。
包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部农牧区的3501.20%年病死率达辽宁、 2006年年)》,和患者治疗,在重点地区实施了肝吸虫病、钩虫病等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
基本摸清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程度和范围,大批患者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疫情得到不同程度下降。
当前,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疫情仍然较重,局部地区感染率高。
包虫病、肝吸虫病、钩虫病患者数量居全球前列,高原地区的包虫病人群患病率是其他地区的近10倍。
二是传播环节复杂。
包虫病的传染源是犬、狼、狐狸等动物,中间宿主包括家畜以及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
肝吸虫病除了人以外,猫、犬、鼠类等都可以作为传染源。
人群和家畜的流动也为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带来新的挑战。
三是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存在。
部分流行区的畜牧生产、不足。
以“(一)总目标。
到2020年底,建立完善重点寄生虫病监测体系,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降低肝吸虫病等寄生虫病感染率。
(二)具体目标和主要工作指标。
1.包虫病防治。
具体目标:到2020年,70%以上的流行县人群包虫病患病率控制在1%以下,家犬感染率控制在5%以下。
主要工作指标:到2020年,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控制在8%以下,患者管理率、监测点任务完成率、中小学生包虫病核心防治知识知晓率、专业人员技能合格率均达到90%,犬登记管理率达到85%,家犬驱虫覆盖率达到80%,流行区定居点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95%。
2.以上;建立85%1.卡。
全面推行家犬拴养,因地制宜实施限养,对母犬进行绝育试点。
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数量,对无主犬进行集中收养,鼓励僧尼、农牧民等领养无主犬并拴养。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定期开展犬驱虫,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和配合犬驱虫工作,定期投喂犬驱虫药,并在无主犬聚集的场所或经常出没的区域投放驱虫药饵。
五种寄生虫病防治背景资料
五种寄生虫病防治背景资料五种寄生虫病防治背景资料寄生虫病防治背景资料土源性线虫病一、流行特征及分布土源性线虫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线虫,如蛔虫、鞭虫、钩虫等.蛲虫卵不需在土壤中发育,但其生活史和蛔虫、鞭虫、钩虫一样是直接型的,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相同或相近,故一般把蛲虫也归为土源性线虫.(一)蛔虫病目前全世界218个国家和地区中,153个有蛔虫病流行,估计全球有12.8亿人感染蛔虫,约占世界人口的22%.蛔虫病在发达国家也曾流行,但随着社会进步和防治活动的开展,已基本消失.在我国,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地区蛔虫感染率已很低.蛔虫病的流行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人类的行为有关.蛔虫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人是人蛔虫的惟一宿主,人体感染是因经口食入感染期蛔虫卵所致.受精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外界环境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氧分压和阳光中的紫外线才能发育.蛔虫感染从土壤到人的传播水平主要取决于人类的行为.如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儿童随地大便,使大量蛔虫卵污染土壤、环境、蔬菜、瓜果;不良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二)鞭虫病1990年全国调查中检查12岁以下儿童31万余人,蛲虫平均感染率为23.6%.蛲虫感染率有非常显著的家庭聚集性.蛲虫感染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蛲虫传播有4种方式:1.自身感染.雌蛲虫一般在夜间移行至肛门外产卵,因局部刺激而用手搔痒时虫卵即粘附在手指及甲垢中,当患者以污染的手指拿食物或患儿吮吸手指时,可造成自身反复感染.2.接触感染.被虫卵污染的手还可污染玩具、文化用品和日常用品,这不仅使自身反复感染,而且还使他人因接触而感染.3.吸入感染.散落在被褥、衣裤及床铺上的虫卵,可借用风力或扫地而随着尘土飞扬于空气之中,随着人的呼吸进入口腔.4.逆行感染.蛲虫卵在肛门周围孵化出幼虫,再钻入肛门,逆行入肠内发育为成虫并产卵.二、致病与危害(一)蛔虫病蛔虫的幼虫、成虫阶段均可致病,成虫的危害性更大.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的整个移行过程中,可对肠、肝、肺、微血管及淋巴组织等引起机械性损伤,或因幼虫本身及代谢产物作为抗原,诱导变态反应.重度感染时,幼虫可进入体循环,侵入多个器官,引起异位损害.成虫是蛔虫病的主要致病阶段:①夺取营养;②影响吸收;③变态反应;④并发症及异位寄生,导致肠梗阻,以及胆道、胰管、阑尾等蛔虫症,严重时可以致命.(二)鞭虫病轻度感染一般无明显症状,如果感染者粪便的虫卵数超过5 000/g或10 000/g时,则往往有症状,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以及消瘦、乏力等症状.严重感染者(粪便虫卵数超过20 000/g)大多发生严重腹泻或者痢疾综合症.极重度感染者,成虫附着于直肠粘膜,可引起慢性痢疾,伴有腹痛和严重的里急后重,偶尔可致直肠脱垂.(三)钩虫病钩蚴侵入人体皮肤可引起钩蚴性皮炎,病人可感到局部皮肤有烧灼、针刺或奇痒等感觉.多见于手指、足趾间皮肤嫩、薄处,也可见于手、足背部等,俗称"粪毒".钩虫幼虫移行至肺泡后,病人可出现咽痒、咳嗽、伴有畏寒、发热、哮喘样发作等全身症状.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消化、吸收等功能障碍.持续性、弥散性腹痛为常见症状,以上腹部和脐周为剧烈.重度感染者还可出现黑色粪便和营养不良等.少数钩虫病人有喜食常人不能吃的东西,称"异嗜症".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病人慢性失血所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贫血.钩虫的成虫咬附在病人的小肠壁上边吸血、边分泌抗凝物质,使形成的伤口发生凝血障碍.同时成虫还经常更换咬附部位,而留下的伤口仍不断渗血.也有钩虫寄生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报道.严重钩虫病人因贫血、全身浮肿而丧失劳动能力.(四)蛲虫病蛲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雌虫爬出产卵引起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奇痒和炎症,影响睡眠.患儿常有烦躁不安、夜惊、失眠、夜间磨牙、遗尿、食欲减退、消瘦等表现.三、防治策略和措施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表明,蛔虫、鞭虫、钩虫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2.72%、4.63%和6.12%,比1990年分别下降了71.29%、73.6%和60.72%.12岁以下儿童蛲虫平均感染率为12.28%,较1990年下降了56.47%.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含感染一种以上者)为1.29亿,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人数分别为3930万人、8593万人、和2909万人.1.采用驱虫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根据不同流行程度,实行集体驱虫或选择性驱虫,并抓好重点人群(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菜农、果农等)的防治.2.实施健康教育,改善人群的卫生行为.3.加强粪便管理和安全供水,改进环境卫生,减少感染,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食源性寄生虫病一、流行特征及分布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称为食物源性寄生虫病.(一)华支睾吸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本病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北部、俄罗斯东部的少部分地区.我国大陆除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未见华支睾吸虫病例报告外,其余27个省(区、市)以及台湾省、香港、澳门都有该病流行或病例报告.(二)并殖吸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并殖吸虫囊蚴的溪蟹、蝲蛄而感染.目前已报告的并殖吸虫达50种之多,在我国大陆23个省(区、市)和台湾省有确诊的并殖吸虫病病例报告.(三)旋毛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犬肉或其他动物肉而感染.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及黎巴嫩都有本病爆发流行的报告.我国大陆15省(区、市)和香港均曾有局部爆发或病例报告.(四)弓形虫病人感染弓形虫病途径有多种,但以经口感染为主,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的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食品(如羊肉、猪肉、牛肉、兔肉和鸡肉等)以及摄入被本虫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物为感染的主要途径.由于家畜的感染率高,故吃未煮熟的肉类食品的感染比被猫粪污染所致的感染更为常见.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人体感染率较高的有古巴、法国、英国、新加坡、东非和巴西等国.我国各省(区、市)均有人体弓形虫感染报告.二、致病与危害(一)华支睾吸虫病俗称肝吸虫病,轻度感染症状不明显,重者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症,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和胆管阻塞等,可招致死亡.(二)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除少数病例表现为急性外,多为慢性过程.其临床表现因虫种不同分为两大类型,即卫氏肺吸虫病与斯氏并殖吸虫病.卫氏肺吸虫病是由卫氏并殖吸虫引起,肺脏为其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因此主要症状是咳嗽、咳血、胸痛等,如侵犯脑脊髓、肝脏和皮下等时,也可出现肺外症状.斯氏并殖吸虫病是由斯氏并殖吸虫(国内一般称斯氏狸殖吸虫)引起,不能在人体内发育成熟,以"幼虫移行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引起游走性皮下结节,侵犯肝脏、心包、眼、脑脊髓等时,也可引起相关症状.(三)旋毛虫病本病急性期临床表现为发热、眼睑和面部水肿、皮疹等过敏反应.重症者可伴有下肢甚至全身水肿,还可出现胸腹水.继之出现全身性肌肉疼痛,这种疼痛常使患者坐立不安,其中以小腿腓肠肌触痛最明显.有的还出现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严重时可因并发症而死亡.(四)弓形虫病多为隐性感染,严重者可有多种明显症状和体征.在怀孕初期感染的,症状严重,常致流产、死胎或畸形.先天性弓形虫病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如神经和智力方面的障碍,以及严重的视觉病变.获得性弓形虫病,有症状者以头部、颈部的淋巴结肿大为最常见.重者可并有心肌炎、肺炎、脑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如及早诊断和彻底治疗,预后良好.但免疫缺陷者或艾滋病患者,常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预后不良.三、防治策略和措施2003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华支睾吸虫标化感染率为0.58%,比第一次寄调的标化感染率0.33%上升了75%,估算我国华支睾吸虫感染人数为1249万.全国8个流行省(区、市)并殖吸虫血清学阳性率为1.71%,10个流行省(区、市)旋毛虫血清学阳性率平均为 3.38%,15个流行省(区、市)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为7.88%.血清学阳性者中大多数为隐性感染者.1.健康教育.食源性寄生虫病大都是人兽共患病,其传播循环较难切断.但人群感染均系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所致.因此,健康教育是防治的重要措施,要使群众了解本病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性,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吃生的或半熟的鱼、蟹、蝲蛄、螺和肉类.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生菜.刀和砧板要生熟分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可经皮肤侵入,应预防在加工螺蛳过程中受感染.2.粪便管理.应禁止将厕所建在鱼塘上或鱼塘边,粪便要无害化处理后再施用,不要用新鲜人粪或猪粪作为鱼的饲料.提倡圈养猪,饲料要加热处理,不要用生鱼、泔水等喂猪、猫和犬等.这对预防华支睾吸虫病尤为重要.3.提倡家畜集中屠宰,加强肉品检验和管理.4.治疗患者、病畜和开展灭鼠,减少传染源.四、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近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若干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依然严峻,加上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常造成误诊或漏诊.这些寄生虫病的出现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来源的多样化和饮食方式的改变、卫生观念普遍滞后有关.由于现代都市人不再满足于鸡鸭鱼肉,转而追求鲜、肥、生猛,因此生鱼片、野味、醉蟹、炝虾、涮火锅等成为许多饭店餐馆的招牌菜.无意之中,许多人染上了寄生虫病,有些曾经是"罕见"的.这些"吃出来的病"被媒体称之为新的"富贵病".更为可怕的是,大多数医务人员和检验人员对这些病知之甚少,造成误诊、漏诊,使病人和家庭蒙受痛苦和损失.包虫病一、流行特征与分布包虫病分别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可分为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两种类型,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包虫病(棘球蚴病)呈全球性分布.重要流行国家有东亚的中国、蒙古;中亚的土耳其、土库曼斯坦;西亚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南美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非洲北部、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高发的国家之一,其中以新疆、西藏、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四川等7省(区)最为严重.泡型包虫病又被称为"虫癌",是高度致死的疾病,分布范围多见于青海、西藏、甘肃、四川、新疆的部分地区.在我国以囊型包虫病为主,主要流行于西北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家犬是主要的传染源和终宿主(棘球绦虫病).作为终宿主的家犬在排出成熟节片及大量虫卵时,污染草地、水源、家居环境,或附着在其毛皮上,食草动物和人均因食入虫卵而被感染.作为中间宿主,10种家畜可被感染,其中绵羊的平均感染率约为64%、牛55%、猪13%,对我国畜牧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终宿主家犬的平均感染率为35%.二、致病与危害包虫病患者早期会有低热、食欲减退、腹泻、过敏性皮疹等现象出现,但是它的症状也会因包虫寄生的部位、囊肿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而不同.主要有两类表现:(1)过敏反应,常见的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2)占位性病变,随着包虫囊的不断生长,被寄生的器官出现压迫性萎缩,影响功能或导致疼痛.根据侵害的器官分类,最常见的有肝包虫病、肺包虫病,其它还有腹腔包虫病、脾包虫病、肾包虫病、骨包虫病、脑包虫病及心脏包虫病等.目前对包虫病的治疗仍然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但符合手术指征的比例不高,花费多、也有一定的危险性;药物治疗的疗程长达6个月以上,实施甚为困难.包虫病已成为农、牧区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患病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很大.三、防治策略和措施2003年完成的全国性调查中,对包虫病流行的12省、区开展人群血清抗体检测,平均阳性率为12.04%,同类地区对人群进行B超检查,平均患病率为1.08%,推算患病人数为38万.1.家犬的登记管理和定期驱虫.2.加强屠宰管理,禁止用生的动物器官喂犬.3.进行健康教育,纠正不良卫生习惯,改进环境卫生.四、面临的问题1.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多数流行区地处偏远,人群居住分散,牧民多以游动放牧为主,文化程度低以及与少数民族的语言障碍等给防治工作的实施带来了困难.2.居民的不良卫生习惯及某些传统生活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增加了实施防治的难度.3.缺乏包虫病早期诊断技术和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应加强科学研究.4.近期资料显示包虫病呈现由牧业区向农业区和城区蔓延、由西部、北部向东部、南部扩散的趋势.黑热病一、流行特征与危害黑热病因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网状内皮细胞所致,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目标疾病之一.当前黑热病仍然在全球61个国家流行,波及亚、欧、非及拉丁美洲,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死亡约7万人.近年来有蔓延之势并在局部地区暴发,例如1984-1994年间黑热病曾在苏丹西尼罗河省爆发流行,在28万居民中造成10万人死亡.WHO已把黑热病列为再度回升的一种寄生虫病.我国周边的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均有流行,以印度最为严重.在南美洲则以巴西为主要流行区.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以多种白蛉为传播媒介,犬是主要动物传染源.黑热病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贫血、消瘦,白细胞减少, 血清球蛋白增加,若不予以合理治疗,则大都在发病后1-2年内合并感染其它疾病而死亡.二、防治历史及现状黑热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最早经病原检查确定诊断的黑热病病例是在1904年, 而对白蛉的研究则始于1923年.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的辽宁、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青海、宁夏、四川、陕西、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市、区均为流行区,尤以华东地区流行最为严重.解放初期全国患者约53万,死亡率极高.自1950年起我国大力开展了对黑热病的防治工作, 在流行区普遍设置了防治黑热病的专业机构.通过调查, 摸清该病的流行情况以及主要传播媒介中华白蛉的生活习性, 并大量生产特效治疗药葡萄糖酸锑钠.通过对病人的普遍治疗和大规模群众性的灭蛉、灭犬运动, 黑热病发病人数逐年下降,50年代末在华东、华北等主要流行区得到有效控制.但在我国西北的甘肃、新疆以及四川、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区每年都有局部流行和散在病例发生.在四川、陕西、山西、内蒙古4省、区,病犬是主要传染源,人的感染大都由犬而来.在新疆和内蒙古存在黑热病的自然疫源地,新疆古老绿洲地带为人源型疫区.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的加剧,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使部分地区黑热病的发病率呈上升之势,并有可能向原流行区输出病例,造成黑热病在这些地区死灰复燃,再度流行,如不予高度重视,可能导致前功尽弃.2003年在新疆、甘肃、四川、山西、贵州、内蒙古6个省(区)进行了黑热病患病率调查,共调查了16295人,发现病人96例,患病率为0.59%.三、防治策略和措施1.病原管理:及时发现并治疗病人,及时清除病犬和感染犬.2.媒介控制:在流行区对病人居所及其周围环境定期进行灭蛉药物喷洒.3.避免人-蛉接触和犬-蛉接触:使用蚊帐和纱们、纱窗;户外活动穿长袖衫或涂驱避剂,对犬实施药浴等措施,以防白蛉叮咬.四、问题与工作重点1.新疆喀什绿洲为目前重要的人源型黑热病流行区,应加强防治力度.该地区存在多种媒介白蛉,应对蛉种及其生态习性作深入调查,以指导灭蛉工作.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新疆和内蒙古等荒漠地带,黑热病主要由野生疫源动物传播到人.以往虽也作过大量调查,但对野生疫源动物知之甚少.3.在四川和甘肃等山丘型黑热病流行区,家犬为主要传染源,应继续研究防止犬—蛉接触的可行措施以预防家犬感染.4.加强对华东、华北原流行区黑热病的监测,以防输入病例造成该地黑热病重新流行.5.黑热病流行区内存在大量隐性感染者,其在疾病传播流行中的作用急待解决.6.常规药物五价锑剂在治疗甘肃省黑热病中出现约20%不反应或复发,应有新的给药方案或替代药物.7.关注艾滋病在黑热病流行区的情况.我国现存黑热病流行区人群隐性感染多见,已有资料证明,一旦合并感染HIV,隐性感染者发展成现症病人的几率大大增加,严重危害HIV感染者的生命.带绦虫病与囊尾蚴病一、流行特征及分布带绦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牛带绦虫、亚洲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猪、牛和一些野生动物为其中间宿主,幼虫寄生时称为囊尾蚴病.猪带绦虫的幼虫也可寄生于人体引起猪带绦虫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当人食入含有活囊尾蚴的猪肉、牛肉或其他动物肉或内脏以后,感染带绦虫而成为传染源.带绦虫病人粪便排出的虫卵、含有大量虫卵的节片或从肛门逸出的节片污染环境,虫卵被猪、牛等家畜、野生动物吞食导致囊尾蚴病.猪带绦虫病患者还可使他人或自身感染而患猪(带绦虫)囊尾蚴病.带绦虫病人、患囊尾蚴病的家畜与动物及其生活的环境构成本病传播的循环链.由于居民的卫生与饮食习惯、家畜饲养方式以及环境卫生状况的影响,本病具有分布广泛并呈地方性流行的特点.带绦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中尤以中非、南非、拉丁美洲、东亚、南亚的发展中国家为甚.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包括台湾省在内的29个省(区、市),其中猪带绦虫感染率在云南、东北、华北、华东为1%—15.2%;牛带绦虫感染率在四川雅安、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藏昌都、新疆喀什岳普湖县、广西大苗山苗族自治区、贵州从江县等地为16.8—70.7%;亚洲带绦虫病在台湾省的10县19个山地乡94个村庄为0.4%—36.8%.含囊尾蚴的肉制品流入非流行区时可导致居民感染带绦虫病、继而发生家畜囊尾蚴病,形成新的流行区.二、致病与危害带绦虫成虫为乳白色扁平带状,牛带绦虫可长达25米.带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寄生虫数一般1-2条,最多有31条的报道.带绦虫病患者可有腹痛、腹泻、食欲异常、消化不良、乏力、头晕、体重减轻,但多数患者常以排出节片为主诉,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病常自肛门逸出节片.并发症有肠穿孔及继发性腹膜炎、阑尾炎、肠梗阻等.猪带绦虫囊尾蚴病(囊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报道中最小的病例年仅1岁零4个月,因囊尾蚴寄生部位、数量以及机体反应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及程度各异.通常皮下组织和肌肉囊尾蚴病可在皮下、肌肉扪及或在口腔黏膜、舌面、舌下见到囊尾蚴结节,四肢呈假性肌肥大.囊尾蚴病人中有60%-90%为脑囊尾蚴病,按其病变部位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软脑膜型、脊髓型,表现复杂,后果十分严重.通常有癫痫、头痛、记忆力减退、失语、偏瘫、精神症状,严重时有颅内压增高所致呕吐、视力模糊、视神经乳头水肿、昏迷甚至于猝死.眼囊尾蚴病可引起视网膜剥离、视力减退,死亡的虫体强烈的刺激可导致色素膜炎、视网膜炎、脉络膜的炎、化脓性眼球炎、玻璃体浑浊、并发白内障、青光眼、眼球萎缩乃至失明.猪带绦虫囊尾蚴病可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损失,据山东省报道本病患者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家庭年收入的82%,最高可达年收入的6倍,是流行区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该省由于猪带绦虫囊尾蚴病的病人和病猪造成年经济损失达3.5亿元以上.脑囊尾蚴病也给病人和家庭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三、防治策略和措施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带绦虫的平均感染率为0.28%,较1990年完成的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发现的0.18%上升了52.47%,推算全国带绦虫感染人数为55万.1.控制传染源.开展人群带绦虫感染及人群、猪只的囊尾蚴感染情况调查,治疗病人、处理病猪.2.加强粪便管理和无害化处理.禁止随地大便,改进家畜饲养方式,预防家畜感染.3.加强屠宰场的管理和肉品检验,严禁销售含囊尾蚴的肉(俗称"米猪肉").4.加强健康教育.不吃生肉或未煮熟的肉,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
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卫生部关于加强防治寄生虫病、地方病主要药品管理的通知
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卫生部关于加强防治寄生虫病、地方病主要药品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79.09.14•【文号】•【施行日期】1979.09.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卫生部关于加强防治寄生虫病、地方病主要药品管理的通知(1979年9月14日)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局、医药管理局:多年来,防治地方病用的主要药品是采取由各省市区卫生防疫部门提出需要计划,医药经营部门按提出的计划组织货源给予供应。
这种办法实行以来工商协调是好的,大部分品种适应了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用药需要。
但这几年来,有些品种不能按订货计划的时间和数量供货,以致影响防治工作的开展,也有些地区不按要货计划执行,使部分品种出现积压。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一工作,组织好生产,保证供应,要加强计划性,以利防治用药有保障。
经研究确定:一、从1980年起,防治寄生虫病、地方病用药计划仍由各省、市、自治区卫生防疫部门提出需要品种、数量计划与省、市、自治区医药经营部门衔接,于每年8月底前(1980年计划尚未报的,望在九月底前提出)将下年度衔接的计划联合报送卫生部药政局和中国医药公司。
二、卫生部药政局和中国医药公司按各地提出的要货计划结合库存情况,提出生产品种、数量计划,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安排生产,根据货源的情况,进行全国统一平衡分配。
三、各省、市、自治区卫生防疫部门与医药公司按全国平衡分配的品种、数量计划签订供需合同。
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合同,必须征得对方同意。
如一方无故不执行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经济责任。
四、全国平衡分配计划下达后,在一个月内不签订合同的,供货方可另作安排。
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计划外增加的品种、数量,必须说明原因,根据货源可能酌情解决。
五、全国统一安排的防治寄生虫病、地方病药品,如要超计划收购须上报批准。
2023年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试题
2023年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试题一、是非题(10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对的打“√”,错的打“×”)1.我国疟疾的病原体主要是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而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少见,偶有国外输入病例。
对(正确答案)错2.输入含有间日疟原虫血液引起的疟疾具有潜伏期短、可复发的特点。
对错(正确答案)3.雌雄合抱不仅是血吸虫繁殖需要,也是血吸虫生长、发育的需要。
未经合抱的雌虫和雄虫均不能发育成熟。
对错(正确答案)4.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雌虫逆行至肠粘膜下层静脉末梢内产卵。
对(正确答案)错5.包虫病流行区是指:无论有无人类感染病例,但凡存在细粒棘球绦虫或多房棘球绦虫在终宿主(犬科动物,如犬、狐和狼等)和中间宿主(羊、牛和猪等家畜及野生动物)之间循环的地区,即为包虫病流行区。
对错(正确答案)6.我国囊型包虫病主要流行于西北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在动物之间的循环主要是绵羊-犬。
对(正确答案)错7.牛带绦虫孕节经染液染色、压片镜检,可见子宫充满虫卵,子宫主干两侧各有排列不整齐的7~13分支,其末端再分支呈树枝状。
对错(正确答案)8.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不需要在外界发育,无须转换宿主就可继续下一代生活史。
对错(正确答案)9.确诊为猪带绦虫病的患者必须进一步检查是否合并囊尾蚴病。
对(正确答案)错10.钩蚴培养时,滤纸插入水中的深度以粪膜下缘距水面上1cm为宜;培养箱31℃培养4d,或室温26℃~30℃培养6 d~8d。
对(正确答案)错二、单选题(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
)1. 同时存在疟疾再燃和复发现象的疟原虫是()。
A. 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B. 三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C. 恶性疟原虫与三日疟原虫D. 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正确答案)2. 在疟原虫生活史中,疟原虫在蚊虫体内的繁殖方式为()。
A. 配子生殖和孢子增殖(正确答案)B. 裂体增殖和孢子增殖C. 裂体增殖和配子体形成D. 配子体形成、配子增殖和孢子增殖3. 被以下哪种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可见紫红色的茂氏点?()A. 间日疟原虫B. 三日疟原虫C. 恶性疟原虫(正确答案)D.卵型疟原虫4.间日疟原虫患者的诊断采血时间最好是()。
卫生部公布2006-2015年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
卫生部公布2006-2015年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卫生部近日印发《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提出在2004年的基础上,全国蠕虫感染率到2010年底下降40%以上,到2015年底下降60%以上,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土源性线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在局部地区的流行,减少重点地区黑热病新发病例的发生。
《规划》对土源性线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规定具体的防治目标,并对人群规范药物驱虫覆盖率、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包虫病流行区犬规范驱虫覆盖率、乡(镇)、村相关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合格率提出工作指标。
《规划》还分别提出了对土源性线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黑热病的策略和措施。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表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比1990年下降了63.65%,感染人数减少了近4亿人。
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国蠕虫感染率为21.38%,仍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达20.07%~56.22%,部分省、自治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呈明显上升趋势。
根据2004年全国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约为1.29亿,肝吸虫(华支睾吸虫)感染人数约为1249万,带绦虫感染人数约为55万人,包虫病患者约为38万人。
另外,黑热病在新疆、甘肃和四川的部分地区流行仍较为严重,一些地区囊虫病(猪囊尾蚴病)、肺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学阳性率也比较高。
受重点寄生虫病威胁的人群主要是妇女和儿童,病人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我国14岁以下儿童中,约有4825万儿童感染土源性线虫。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二○○六年三月三十日卫生部关于印发《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的通知卫疾控发〔2006〕1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我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进程,有效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重点寄生虫病流行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并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意见,我部组织制定了《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寄生虫病学(预防医学中级疾病控制)
寄生虫总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疟原虫(疟疾)、血吸虫(血吸虫病)、钩虫(钩虫病)、丝虫(丝虫病)、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世界卫生组织五大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锥虫(伊氏锥虫病)人体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原虫)、线形动物(蠕虫类)、扁形动物(蠕虫类)、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宿主:是能给病原体提供营养和场所的生物。
最终宿主:是指寄生物的成虫或者有性生殖阶段赖以寄生的物种。
这类宿主通常为寄生物提供长期稳定的寄生环境,包括营养和生物上的保护。
中间宿主:指寄生物的幼虫、童虫或无性生殖阶段用以寄生的物种。
这类宿主也可为寄生物提供营养和保护,不过寄生物不能在中间宿主体内成长为成虫,寄生物透过中间宿主为媒介,将自己送到最终宿主。
寄生虫:特征为,寄生其方式称为寄生,在宿主或寄主体内或附著于体外以获取维持其生存、各种寄生虫发育或者繁殖所需的营养或者庇护的一切生物。
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人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则大量增殖并引起疾病,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例如,蠕虫中的粪类圆线虫和原虫中的刚地弓形虫,肺孢子虫等。
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 其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即可感染人的一类蠕虫。
包括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等人体常见寄生虫。
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非消除性免疫: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是,对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被清除,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免疫。
消除性免疫指的是宿主能消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
保虫宿主又称为储蓄宿主、储存宿主。
一般来说,保虫宿主都会传播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
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感染的脊椎动物传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有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继续发育,但可长期处于幼虫状态,如有机会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则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一)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一)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0年WHO 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1.1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
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
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
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
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
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
寄生虫病学(预防医学中级疾病控制)
寄生虫总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疟原虫(疟疾)、血吸虫(血吸虫病)、钩虫(钩虫病)、丝虫(丝虫病)、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世界卫生组织五大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锥虫(伊氏锥虫病)人体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原虫)、线形动物(蠕虫类)、扁形动物(蠕虫类)、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宿主:是能给病原体提供营养和场所的生物。
最终宿主:是指寄生物的成虫或者有性繁殖阶段赖以寄生的物种。
这种宿主通常为寄生物提供长期稳定的寄生环境,包括营养和生物上的保护。
中间宿主:指寄生物的幼虫、童虫或者无性繁殖阶段用以寄生的物种。
这种宿主也可为寄生物提供营养和保护,无非寄生物不能在中间宿主体内成长为成虫,寄生物透过中间宿主为媒介,将自己送到最终宿主。
寄生虫:特征为,寄生其方式称为寄生,在宿主或者寄主体内或者附著于体外以获取维持其生存、各种寄生虫发育或者繁殖所需的营养或者庇护的一切生物。
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人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则大量增殖并引起疾病,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例如,蠕虫中的粪类圆线虫和原虫中的刚地弓形虫,肺孢子虫等。
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 其虫卵或者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即可感染人的一类蠕虫。
包括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等人体常见寄生虫。
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非消除性免疫: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是,对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彻底被清除,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临床表现为不彻底免疫。
消除性免疫指的是宿主能消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彻底的反抗力。
保虫宿主又称为储蓄宿主、储存宿主。
普通来说,保虫宿主都会传播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
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感染的脊椎动物传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有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继续发育,但可长期处于幼虫状态,如有机会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则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卫生部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背景资料之二(2005年)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材料之二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背景资料(二○○五年五月十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钩虫病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
在我国,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是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钩虫感染几乎遍及全球,在我国除少数气候干燥、寒冷地区外,其他各省均有钩虫感染或流行,以海南、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南、安徽等地较严重。
人们常因从事田间种菜、耕作等劳动活动时,脚或手部皮肤直接接触含有钩虫幼虫的泥土或农作物后感染。
也可因生食含有钩虫幼虫的不洁蔬菜、瓜果而受到感染。
钩虫的幼虫侵入皮肤后进入人体,并在人体体内移行,最后到达小肠发育成为成虫。
成虫产卵后随粪便排出,在土壤环境中发育成为感染期幼虫。
因此,钩虫病是重要的土源性线虫病之一。
钩虫病的一般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及消化道功能紊乱,严重的可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儿童生长和发育障碍。
孕妇感染可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
婴幼儿感染钩虫病常出现急性便血性腹泻、大便呈柏油样、食欲减退,病死率较高。
钩虫在侵入人体并在体内移行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症状。
如钩虫幼虫侵入皮肤后,病人可感到局部皮肤有烧灼、针刺或奇痒等感觉。
继之出现红色点状丘疹或小泡疹,造成钩蚴性皮炎,多见于手指、足趾间。
幼虫移行至肺泡后,病人可出现咽痒、咳嗽、痰中带有血丝,严重感染者可出现剧烈干咳、肺大咯血及类哮喘样发作症状。
成虫寄生于小肠,在小肠壁上不断更换部位吸血,伤口不断流血造成贫血。
病人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及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由于胃口不佳、消化功能不良,影响铁的吸收,使贫血不断加重,甚至引起消化道大出血。
少数钩虫病人有喜食生米、泥土、木炭等“异嗜症”现象。
从粪便中查到钩虫卵或孵出钩蚴即可确诊为感染钩虫。
部分人群虽然已感染上钩虫,并在粪便中发现钩虫卵,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钩虫感染。
钩虫病的治疗,可采取驱除肠道成虫和杀灭在组织中移行的早期幼虫的病原治疗。
人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试题及答案
人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试题X-1一、判断题,每题1.5分。
1、在我国间日疟较常见,恶性疟次之,但对人体危害较间日疟严重,三日疟偶尔发现,卵形疟已无病例报告。
(A)2、疟原虫在人体分别寄生于肝实质细胞和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在蚊体内则寄生于唾腺,最后积聚于蚊胃。
(B)3、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时间的长短与温度和湿度无关.(B)4、恶性疟原虫多寄生于幼红细胞。
(A)5、间日疟原虫多寄生于Duffy阴性网织红细胞和幼红细胞。
(A)6、人类发现世界上第一个致病性原虫为蓝氏贾第鞭毛虫。
(A)7、2008年我国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丝虫病,我国成为第二个消除丝虫病的国家。
(B)8、毛蚴孵化法诊断血吸虫病的原理是利用血吸虫虫卵中的毛蚴在适宜条件下可破壳而出和毛蚴在水中运动具有一定的特点而设计。
(A)9、直肠镜活组织检查法诊断血吸虫病适合早期血吸虫病患者,检出率高。
(B)10、囊虫病可寄生人体又可寄生猪体。
(A)二、单选题。
每题2分。
1、在生活史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的绦虫是( C)A。
牛带绦虫B。
猪带绦虫C。
曼氏迭宫绦虫D.细粒棘球绦虫E.微小膜壳绦虫2、似囊尾蚴是哪种绦虫的幼虫(C )A.牛带绦虫B。
猪带绦虫C。
缩小膜壳绦虫D。
细粒棘球绦虫E.曼氏迭宫绦虫3、哪种绦虫的头节没有顶突及小钩( A)A.牛带绦虫B。
猪带绦虫C.微小膜壳绦虫D。
细粒棘球绦虫E。
多房棘球虫4、成虫孕节具有子宫孔的绦虫是(A)A。
曼氏迭宫绦虫B。
猪带绦虫C.牛带绦虫D。
细粒棘球绦虫E.微小膜壳绦虫5、终宿主是人或鼠的绦虫是( E)A.细粒棘球绦虫B.猪带绦虫C。
多房棘球绦虫D.牛带绦虫E.微小膜壳绦虫6、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很多,但不包括(C)A.犬B.猪C。
骆驼D.鼠类E.牛7、布氏姜片虫的保虫宿主主要是( B)A.牛B.猪C.猫D.犬E。
羊8、我国的班氏丝虫及马来丝虫在生物学特性上属于(B)A.无周期型B.周期型C.亚周期型D。
夜现亚周期型E。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和《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和《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5.04.07•【文号】卫办疾控发[2005]74号•【施行日期】2005.04.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和《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5]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掌握我国血吸虫病、疟疾疫情动态,了解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和《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现予印发。
请各地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疾病控制司。
附件1: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附件2: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二○○五年四月七日附件1: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
有计划、连续、系统地开展血吸虫病监测,是有效开展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及时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措施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特制订《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
一、背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上海等12省、自治区、直辖市。
据建国初期统计,全国有血吸虫病病人1160万,病牛120万头,钉螺面积为143亿m2,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1号--卫生部提醒餐饮单位和消费者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
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1号--卫生部提醒餐饮单位和消费者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文号】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1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1号)近期,云南省大理州陆续发生33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
经调查,这些病人均有生食螺类和生鱼片的经历。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可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等。
该病潜伏期为3-36天,平均16天。
经口感染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人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含感染期幼虫的螺类后,可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
此外,进食未加热熟透的或生的含感染期幼虫的蛙、虾、蟹、鱼、猪肉以及被污染的水、蔬菜等食物也可能被感染。
近年来,针对摄食生鲜水产品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健康风险,卫生部多次发布了食品卫生预警公告。
夏季是食用生鲜水产品的高峰季节,为防止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卫生部再次提醒餐饮单位和消费者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一、餐饮单位应严格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和《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办法》的要求采购、加工水产品,不得提供可能被寄生虫污染的生食水产品。
制作生食海产品,应在专间内使用专用工具和容器加工,避免交叉污染;制作水产品,加工要彻底,要加热至熟透。
二、加工过程中,不用盛过生鲜水产品的器皿盛放其它直接入口食品,加工过生鲜水产品的刀具及砧板必须清洗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三、消费者应避免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水产品,尤其不要生食螺类等水产品。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和《疟疾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传染病防治【发文字号】卫办疾控发[2003]78号【失效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宣布失效第二批委文件的决定【部分失效依据】本篇法规中的《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已被《卫生部关于印发<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发布日期:2005年7月8日实施日期:2005年7月8日)废止【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发布日期】2003.05.14【实施日期】2003.05.14【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E030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和《疟疾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3〕78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加强对血吸虫病、疟疾等重大疾病突发疫情的控制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和《疟疾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工作贯彻落实。
卫生部办公厅二00三年五月十四日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一、前言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
据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调查统计,我国现有血吸虫病病人81万,钉螺面积35.2亿平方米。
目前血吸虫病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湖区及四川、云南两省部分山区流行较为严重。
当自然环境因素突变,如特大洪水、干旱、地震后,可造成钉螺扩散、感染性钉螺密度升高、人群感染机会增加,血吸虫病急性感染人数剧增。
为了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暴发流行,加强对血吸虫病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确保一旦发生血吸虫病暴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寄生虫防治竞赛试卷
寄生虫防治竞赛试卷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2015年寄防竞赛摸拟试题3一、判断题:1. 日本血吸虫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2. 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主要是钉螺。
()3. 日本血吸虫尾蚴逸出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5℃。
()4. 日本血吸虫进入人体以后的移行途径为:皮肤、小静脉或淋巴管、右心、肺、左心、主动脉、门静脉、肠系膜静脉。
()5. 历史上,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最为严重的流行区为平原水网型。
()6. 三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72小时。
()7. 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36~48小时。
()8. 卵形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48小时。
()9. 中华按蚊的孳生地是那些小的臭水沟。
()10. 微小按蚊主要传播恶性疟。
()11. 包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是健康教育、病人治疗、对犬进行药物驱虫.加强牲畜屠宰管理等。
()12. 《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指出,到2015年底,居民和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0%以上。
()13. 《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指出,到2015年底,10岁以下儿童包虫病感染率下降50%以上,犬棘球绦虫感染率下降60%以上。
()14. 信息报告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15. 卫生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16. 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7.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内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18.包虫病流行区是指:细粒棘球绦虫或多房棘球绦虫在犬科动物(犬.狐和狼等)终宿主和中间宿主(羊.牛和猪等家畜及野生动物)之间相互感染,并出现人类感染病例的地区。
(完整)寄生虫病题库
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能试题库(试用版)卫生部疾控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第一部分血吸虫病(一)试题一、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A”涂黑,判断为错误的请将相应题号的“B”涂黑)1。
吡喹酮是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对移行期童虫也有明显的杀灭效果。
()2. 急性血吸虫病的现场处置中不需要对病人、病畜的粪便进行灭卵处理.(B)3.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除人外,尚有40余种哺乳动物可感染血吸虫。
()4。
有疫水接触史,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的病人即可定义为急性血吸虫病病例。
()5。
日本血吸虫尾蚴多分布于水体表面.( )6。
为了加快加藤片透明速度,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可将加藤片放置于阳光下照射以提高温度.()7. 粪便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无害化处理人畜粪便,杀灭血吸虫虫卵,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 )8。
灭螺前活螺平均密度和灭螺后活螺平均密度指标可用来考核灭螺效果。
()9.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中使用过的微量板可以浸泡于酸性溶液中,然后用毛刷洗涤,晾干后继续使用.( )10。
血吸虫病四类流行村要求每3年对有钉螺分布的村民组和有疫水接触史的常住居民(6-65岁)用血清学方法查病1次,受检率达90%以上。
血清学阳性者即给予1次化疗。
()11. 防止钉螺扩散不是目前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点和难点。
( )12. 人接触疫水的次数愈多,接触时间愈久,暴露的面积愈大,则感染血吸虫的机会愈多,感染的程度愈重。
()13。
血吸虫病和钉螺的地理分布均有严格的地方性,两者分布基本一致。
( )14。
血吸虫病传播途径的3个重要环节分别为: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水中存在钉螺和人畜接触疫水。
( )15。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类型包括:湖沼型、平原水网型和山区丘陵型。
( )16。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致病阶段为成虫阶段.( )17。
日本血吸虫的发育阶段分别是: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王钊副司长在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王钊副司长在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会议闭
幕式上的讲话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卷),期】1995(0)S1
【摘要】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王钊副司长在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同志们: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
会议期间,大奎副部长代表卫生部就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委托冯正研究员介绍了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现状;...
【总页数】6页(P10-15)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病;寄生虫病防治;疾病控制;消灭丝虫病;防治工作;工作会议;包虫病;闭幕式;恶性疟;防治对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1
【相关文献】
1.卫生部科技司秦新华副司长在全国第三届烧伤创疡学术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J],
2.卫生部卫生防疫司王钊副司长在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9年7月25日于山东省泰安市) [J], 王钊
3.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副司长王钊同志在全国包虫病防治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J], 王钊
4.卫生部科技司秦新华副司长在全国少数民族优生工作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摘
要) [J],
5.卫生部卫生防疫司王钊副司长在全国疟疾疫情分析讨论会上的讲话 [J], 王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虫病防治背景资料土源性线虫病一、流行特征及分布土源性线虫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线虫,如蛔虫、鞭虫、钩虫等。
蛲虫卵不需在土壤中发育,但其生活史和蛔虫、鞭虫、钩虫一样是直接型的,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相同或相近,故一般把蛲虫也归为土源性线虫。
(一)蛔虫病目前全世界218个国家和地区中,153个有蛔虫病流行,估计全球有12.8亿人感染蛔虫,约占世界人口的22%。
蛔虫病在发达国家也曾流行,但随着社会进步和防治活动的开展,已基本消失。
在我国,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地区蛔虫感染率已很低。
蛔虫病的流行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人类的行为有关。
蛔虫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人是人蛔虫的惟一宿主,人体感染是因经口食入感染期蛔虫卵所致。
受精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外界环境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氧分压和阳光中的紫外线才能发育。
蛔虫感染从土壤到人的传播水平主要取决于人类的行为。
如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儿童随地大便,使大量蛔虫卵污染土壤、环境、蔬菜、瓜果;不良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等。
(二)鞭虫病鞭虫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估计目前全世界鞭虫感染人数有8.7亿。
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台湾省和香港、澳门两地区都有鞭虫感染者存在。
鞭虫感染者是鞭虫病的惟一传染源。
人因经口吞入感染期鞭虫卵而感染,鞭虫感染常与蛔虫感染并存,鞭虫病的流行因素和蛔虫病一样,与自然因素和人类的行为有关。
(三)钩虫病钩虫广泛分布在北纬45°到南纬30°之间的地区。
估计世界上钩虫感染人数有7.16亿。
在我国除黑龙江、青海两省外,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都查到过钩虫感染者。
钩虫病患者及带虫者是惟一的传染源。
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后,在外界发育需要适合的环境,因此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对钩虫病流行有很大影响。
钩虫感染与人类的生产方式和卫生习惯等行为密切有关。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均以人粪尿为肥料,而且多以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施肥,这是污染土壤的主要形式。
男女老幼都是易感者。
钩虫感染人体的途径虽可能有多种,但在我国农村,主要是由于农民习惯于徒手赤足下地劳动,接触污染土壤的机会多而受到感染。
(四)蛲虫病1990年全国调查中检查12岁以下儿童31万余人,蛲虫平均感染率为23.6%。
蛲虫感染率有非常显著的家庭聚集性。
蛲虫感染者是惟一的传染源。
蛲虫传播有4种方式:1.自身感染。
雌蛲虫一般在夜间移行至肛门外产卵,因局部刺激而用手搔痒时虫卵即粘附在手指及甲垢中,当患者以污染的手指拿食物或患儿吮吸手指时,可造成自身反复感染。
2.接触感染。
被虫卵污染的手还可污染玩具、文化用品和日常用品,这不仅使自身反复感染,而且还使他人因接触而感染。
3.吸入感染。
散落在被褥、衣裤及床铺上的虫卵,可借用风力或扫地而随着尘土飞扬于空气之中,随着人的呼吸进入口腔。
4.逆行感染。
蛲虫卵在肛门周围孵化出幼虫,再钻入肛门,逆行入肠内发育为成虫并产卵。
二、致病与危害(一)蛔虫病蛔虫的幼虫、成虫阶段均可致病,成虫的危害性更大。
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的整个移行过程中,可对肠、肝、肺、微血管及淋巴组织等引起机械性损伤,或因幼虫本身及代谢产物作为抗原,诱导变态反应。
重度感染时,幼虫可进入体循环,侵入多个器官,引起异位损害。
成虫是蛔虫病的主要致病阶段:①夺取营养;②影响吸收;③变态反应;④并发症及异位寄生,导致肠梗阻,以及胆道、胰管、阑尾等蛔虫症,严重时可以致命。
(二)鞭虫病轻度感染一般无明显症状,如果感染者粪便的虫卵数超过 5 000/g或10 000/g时,则往往有症状,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以及消瘦、乏力等症状。
严重感染者(粪便虫卵数超过20 000/g)大多发生严重腹泻或者痢疾综合症。
极重度感染者,成虫附着于直肠粘膜,可引起慢性痢疾,伴有腹痛和严重的里急后重,偶尔可致直肠脱垂。
(三)钩虫病钩蚴侵入人体皮肤可引起钩蚴性皮炎,病人可感到局部皮肤有烧灼、针刺或奇痒等感觉。
多见于手指、足趾间皮肤嫩、薄处,也可见于手、足背部等,俗称“粪毒”。
钩虫幼虫移行至肺泡后,病人可出现咽痒、咳嗽、伴有畏寒、发热、哮喘样发作等全身症状。
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消化、吸收等功能障碍。
持续性、弥散性腹痛为常见症状,以上腹部和脐周为剧烈。
重度感染者还可出现黑色粪便和营养不良等。
少数钩虫病人有喜食常人不能吃的东西,称“异嗜症”。
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病人慢性失血所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贫血。
钩虫的成虫咬附在病人的小肠壁上边吸血、边分泌抗凝物质,使形成的伤口发生凝血障碍。
同时成虫还经常更换咬附部位,而留下的伤口仍不断渗血。
也有钩虫寄生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报道。
严重钩虫病人因贫血、全身浮肿而丧失劳动能力。
(四)蛲虫病蛲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雌虫爬出产卵引起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奇痒和炎症,影响睡眠。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夜惊、失眠、夜间磨牙、遗尿、食欲减退、消瘦等表现。
三、防治策略和措施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表明,蛔虫、鞭虫、钩虫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2.72%、4.63%和6.12%,比1990年分别下降了71.29%、73.6%和60.72%。
12岁以下儿童蛲虫平均感染率为12.28%,较1990年下降了56.47%。
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含感染一种以上者)为1.29亿,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人数分别为3930万人、8593万人、和2909万人。
1.采用驱虫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
根据不同流行程度,实行集体驱虫或选择性驱虫,并抓好重点人群(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菜农、果农等)的防治。
2.实施健康教育,改善人群的卫生行为。
3.加强粪便管理和安全供水,改进环境卫生,减少感染,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
食源性寄生虫病一、流行特征及分布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称为食物源性寄生虫病。
(一)华支睾吸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本病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北部、俄罗斯东部的少部分地区。
我国大陆除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未见华支睾吸虫病例报告外,其余27个省(区、市)以及台湾省、香港、澳门都有该病流行或病例报告。
(二)并殖吸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并殖吸虫囊蚴的溪蟹、蝲蛄而感染。
目前已报告的并殖吸虫达50种之多,在我国大陆23个省(区、市)和台湾省有确诊的并殖吸虫病病例报告。
(三)旋毛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犬肉或其他动物肉而感染。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及黎巴嫩都有本病爆发流行的报告。
我国大陆15省(区、市)和香港均曾有局部爆发或病例报告。
(四)弓形虫病人感染弓形虫病途径有多种,但以经口感染为主,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的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食品(如羊肉、猪肉、牛肉、兔肉和鸡肉等)以及摄入被本虫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物为感染的主要途径。
由于家畜的感染率高,故吃未煮熟的肉类食品的感染比被猫粪污染所致的感染更为常见。
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人体感染率较高的有古巴、法国、英国、新加坡、东非和巴西等国。
我国各省(区、市)均有人体弓形虫感染报告。
二、致病与危害(一)华支睾吸虫病俗称肝吸虫病,轻度感染症状不明显,重者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症,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和胆管阻塞等,可招致死亡。
(二)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除少数病例表现为急性外,多为慢性过程。
其临床表现因虫种不同分为两大类型,即卫氏肺吸虫病与斯氏并殖吸虫病。
卫氏肺吸虫病是由卫氏并殖吸虫引起,肺脏为其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因此主要症状是咳嗽、咳血、胸痛等,如侵犯脑脊髓、肝脏和皮下等时,也可出现肺外症状。
斯氏并殖吸虫病是由斯氏并殖吸虫(国内一般称斯氏狸殖吸虫)引起,不能在人体内发育成熟,以“幼虫移行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引起游走性皮下结节,侵犯肝脏、心包、眼、脑脊髓等时,也可引起相关症状。
(三)旋毛虫病本病急性期临床表现为发热、眼睑和面部水肿、皮疹等过敏反应。
重症者可伴有下肢甚至全身水肿,还可出现胸腹水。
继之出现全身性肌肉疼痛,这种疼痛常使患者坐立不安,其中以小腿腓肠肌触痛最明显。
有的还出现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
严重时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四)弓形虫病多为隐性感染,严重者可有多种明显症状和体征。
在怀孕初期感染的,症状严重,常致流产、死胎或畸形。
先天性弓形虫病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
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如神经和智力方面的障碍,以及严重的视觉病变。
获得性弓形虫病,有症状者以头部、颈部的淋巴结肿大为最常见。
重者可并有心肌炎、肺炎、脑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
如及早诊断和彻底治疗,预后良好。
但免疫缺陷者或艾滋病患者,常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预后不良。
三、防治策略和措施2003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华支睾吸虫标化感染率为0.58%,比第一次寄调的标化感染率0.33%上升了75%,估算我国华支睾吸虫感染人数为1249万。
全国8个流行省(区、市)并殖吸虫血清学阳性率为1.71%,10个流行省(区、市)旋毛虫血清学阳性率平均为 3.38%,15个流行省(区、市)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为7.88%。
血清学阳性者中大多数为隐性感染者。
1.健康教育。
食源性寄生虫病大都是人兽共患病,其传播循环较难切断。
但人群感染均系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所致。
因此,健康教育是防治的重要措施,要使群众了解本病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性,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吃生的或半熟的鱼、蟹、蝲蛄、螺和肉类。
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生菜。
刀和砧板要生熟分开。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可经皮肤侵入,应预防在加工螺蛳过程中受感染。
2.粪便管理。
应禁止将厕所建在鱼塘上或鱼塘边,粪便要无害化处理后再施用,不要用新鲜人粪或猪粪作为鱼的饲料。
提倡圈养猪,饲料要加热处理,不要用生鱼、泔水等喂猪、猫和犬等。
这对预防华支睾吸虫病尤为重要。
3.提倡家畜集中屠宰,加强肉品检验和管理。
4.治疗患者、病畜和开展灭鼠,减少传染源。
四、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近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若干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依然严峻,加上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常造成误诊或漏诊。
这些寄生虫病的出现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来源的多样化和饮食方式的改变、卫生观念普遍滞后有关。
由于现代都市人不再满足于鸡鸭鱼肉,转而追求鲜、肥、生猛,因此生鱼片、野味、醉蟹、炝虾、涮火锅等成为许多饭店餐馆的招牌菜。
无意之中,许多人染上了寄生虫病,有些曾经是“罕见”的。
这些“吃出来的病”被媒体称之为新的“富贵病”。
更为可怕的是,大多数医务人员和检验人员对这些病知之甚少,造成误诊、漏诊,使病人和家庭蒙受痛苦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