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文本(2006-2020)

合集下载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3月7日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录一、回顾与展望 (1)(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1)(二)主要问题 (3)(三)发展形势 (5)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基本原则 (6)(三)发展目标……………………………………………………………………(7)三、主要任务 (11)(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1)(二)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16)(三)构建集约紧凑空间格局 (19)(四)创新城市开发模式 (20)(五)提升绿色宜居水平 (22)(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27)(七)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28)(八)推动异地务工人员融入城镇 (30)四、重点工程 (32)五、保障措施 (32)(一)强化规划统筹引领作用 (32)(二)科学配置土地资源 (34)(三)完善投融资机制 (37)(四)加大组织协调力度 (39)(五)强化绩效考核评估 (40)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粤发〔2011〕23号)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回顾与展望(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战略,以增强城镇群和中心城镇辐射带动能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为重点,在提升城镇化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城镇化发展整体态势良好。

突出表现在:1.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中心城市发展日趋成熟。

广东省府原则通过《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化水平2010年要达65%

广东省府原则通过《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化水平2010年要达65%

本报讯(记者李雅琼通讯员符信)昨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会议提出,到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要达到65%左右,其中珠三角地区达80%左右;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75%以上,其中珠三角地区达85%以上。

根据会上提出的到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要达到65%左右的目标,会议强调要按照“出山近海,内优外拓”的城镇空间发展战略,构建“一主、三副、六轴、六核”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引导人口集散,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全省城镇等级体系和主要职能;加强对区域综合交通、能源、文化、教育、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环境设施等支撑城镇发展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重要资源的协调;明确与相邻省区省内区域协作的方向和内容,确定土地、生态资源、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策略和要求;引导不同地域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

会议还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该《规划》将经进一步修改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会议还传达了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精神,研究提出了我省的贯彻意见。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发文字号】粤建规字[2004]135号【发布部门】广东省建设厅【发布日期】2004.09.15【实施日期】2004.09.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粤建规字[2004]135号)各地级以上市建设局(建委)、规划局(规划国土局)、房地产管理局、城管局(公用事业局、市政园林局):《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粤发[2004]7号,以下简称《通知》),是我省推进城镇化的纲领性文件。

为认真贯彻落实《通知》及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实现《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特作如下通知:一、认真组织学习,全面深刻领会《通知》精神目前,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

推进城镇化,是我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署,是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推动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年初在广州召开了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这是一次规格高、规模大、影响深远的重要会议。

会后,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从规划广东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蓝图和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方向、任务和空间战略及制度安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广东城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全省建设系统各部门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充分认识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把握机遇期,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分析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推进城镇化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尽快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粤建规字[2005]72号(广东省建设厅2005年7月4日)1 总则1.0.1 为规范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根据《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指引。

1.0.2 广东省行政区域内设市城市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镇,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适用本指引。

其它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1.0.3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工程管线和配套设施以及空间环境等控制要求作出详细规定,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0.4 设市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镇为县城镇的,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镇为其它建制镇的,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1.0.5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前,应先行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计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计划由各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并报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计划的调整由原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计划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并报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1.0.6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包括:技术文件、法定文件和管理文件。

成果草案须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经公开展示后报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由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技术文件是法定文件和管理文件的技术支撑和编制基础。

技术文件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

2、法定文件是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文件。

法定文件应充分考虑资源利用、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因素,具有强制性实施的约束力,同时便于公众理解和监督。

广东省2020年新型城镇化规划

广东省2020年新型城镇化规划

广东省2020年新型城镇化规划稳步推进义务教育等覆盖城镇常住人口《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省将完成约1300万的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并对其余转移人口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养老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提出要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提供足够的保障。

引导人口向珠江口西岸流动《规划》指出,珠三角地区要逐步实现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获得与城镇户籍居民同等的社会身份和权利。

但广州、深圳要严格控制城市和人口发展规模。

引导外来人口向大城市外围新城和潜力地区转移,适当提高珠三角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外围节点地区解决人口市民化的相对比重,逐步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

引导人口向珠江口西岸流动。

而粤东西北地级市则鼓励就地市民化。

同时,培育2个300万左右的城镇群和一批城区人口超100万的中心城市,重点建设30万—50万人的中小城市以及5万—10万人以上的小城镇,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载体。

全面放宽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限制《规划》指出,全省要全面放宽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限制,全面放开除广州、深圳以外城镇的直系亲属随迁限制,全面放开除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以外的建制镇和中小城市有合法稳定职业、固定住所人员的落户限制。

继续推行高技能人才入户制度,完善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政策。

对本省进城落户农民,以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为基础,赋予更多财产权利,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公开、公平、公正、规范运行。

对城中村和已经实行“村改居”的人口,要纳入城市人口一体管理。

截至2020年总体目标逐个睇★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左右,努力实现不少于600万本省和700万外省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外来务工人员落户城镇。

★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全省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60%。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形势分析?3第一节? 规划修编背景分析?3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分析?5第三节? 规划面临的挑战与机遇?7第二章? 规划任务、原则与目标?10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任务与原则?10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目标?12第三节? 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14第三章? 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18第一节? 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8第二节?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7><9第三节? 拓宽补充耕地途径,加大补充耕地力度?1<9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经济补偿机制?21第五节? 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22第四章?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23第一节? 有保有压,从严从紧供应建设用地?23第二节? 充分挖掘建设用地潜力,提高用地效益?24 第三节? 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25第四节? 合理布局,促进城镇工业集聚发展?26第五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28第一节? “三旧”改造?28第二节? 园地山坡地改造?2<9第三节? 围海造地?30第四节? 现代标准农田建设?31第六章? 保障基础设施与重大项目用地?33第一节? 交通运输项目?33第二节? 水利建设项目?35第三节? 能源保障项目?36第四节? 其他重大建设项目?37第七章区域协调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管制?40 第一节? 土地利用分区?40第二节? 土地利用空间管制?45第八章?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48第一节? 构建良好的土地利用生态格局?48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整治与污染项目管制?4<9第三节? 抓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51第九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3第一节? 规划编制与修改?53第二节? 规划实施与监督?55第三节? 配套政策与措施?56附表1? 分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58 附表2? 分市建设用地指标?5<9附表3? 分市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60附表4? 分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指标?61附表5? 分市园地预期性指标?62附表6? 分市林地预期性指标?63附表7? 分市牧草地预期性指标?64附表8? 2005年广东省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现状?65前? 言广东省陆域土地总面积17<97.57万公顷,位于中国大陆南部北纬20°0<9′-25°31′,东经10<9°45′-117°20′之间。

广东东莞

广东东莞

广东省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六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分析 (7)一、土地利用现状 (8)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结论 (12)三、土地利用形势 (13)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5)一、市域发展战略 (16)二、土地利用指导思想与原则 (17)三、土地利用目标 (18)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 (20)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0)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22)三、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4)第五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30)一、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30)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2)三、重点镇(街)土地利用指引 (38)第六章重点区域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41)一、自然保护区空间管制 (41)二、水体空间管制 (41)三、生态绿地空间管制 (43)四、工业用地空间管制 (46)五、廊线空间管制 (51)第七章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 (52)一、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52)二、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落实占补平衡制度 (53)三、提高耕地与基本农田质量 (53)四、优化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 (54)五、储备耕地后备资源 (55)六、完善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制度体系 (55)第八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57)一、严控建设用地规模,加强用地布局引导 (57)二、推进“三旧”改造,积极盘活存量土地 (58)三、优化整合工业用地 (59)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60)五、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60)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67)一、中心城区建设规模控制 (67)二、中心城区发展布局 (69)三、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71)四、中心城区生态绿地建设 (74)第十章土地整合与集聚 (76)一、“四整四聚”方针 (76)二、“四整四聚”措施 (77)第十一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81)一、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81)二、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82)三、重点建设项目 (82)第十二章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85)一、生态主轴 (85)二、生态廊道 (86)三、生态绿核 (86)四、重点生态保护区 (87)五、生态节点 (87)六、网络状绿化带 (88)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90)一、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提高规划法律效力 (90)二、加大规划宣传,营造依法用地、规划用地的社会氛围 (91)三、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和指导机制 (91)四、运用经济调控机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91)五、加大规划管理力度,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92)六、加强规划监察执法力度,构建和谐用地秩序 (94)七、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94)附表 (95)附图:1、东莞市地理区位图2、东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3、东莞市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4、东莞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2006—2020年)5、东莞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6、东莞市土地整治规划图(2006—2020年)7、东莞市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图(2006—2020年)8、东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9、东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前言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地处东经113º31´-114º15´、北纬22º39´-23º09´。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广州市地处东经112?57′~114?3′,北纬22?26′~23?56′,是广东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辖十区两县级市。

广州市地处珠江入海口。

全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南部以平原为主,地貌类型丰富,用地结构“五山两田两城一分水”。

广州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大都市。

经过多年不断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2008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215.82亿元,位于广东省首位。

2005年广州市土地总面积为7286.55平方公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控制面积),其中农用地面积为5330.75平方公里(799.6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16%。

建设用地面积为1494.53平方公里(224.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20.51%。

未利用地面积为461.27平方公里(69.1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6.33%。

广州市土地利用具有以下特点:土地利用结构圈层式发展,建设用地集约化利用居于较高水平,农用地利用方式逐步向都市型农业转变,都市型土地利用特征明显;区域性公共基础设施、商业服务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不断增加,外向型产业集聚区持续发展,外向型土地利用特征明显;土地空间级差地租明显,土地利用方式逐渐多方向、多层次、全面化发展,市场化土地利用特征日趋显著;建设用地比例由中心区向近郊区,再向远郊区呈现逐渐递减趋势,土地利用空间差异较明显。

为进一步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1国策,落实《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具体规定,加强政府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更加科学合理指导用地、批地和管地,强化土地利用监督,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城市发展目标。

广东省市县级规划修编技术指引

广东省市县级规划修编技术指引

广东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技术指引(试行)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土地勘测规划院二○一○年七月目录一、适用范围及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有关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修编的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作方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修编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修编主要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确定规划修编原则及主要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拟定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优化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分解落实上级规划约束性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加强用地空间布局研究,划定土地利用空间控制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与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安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保障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众咨询稿)二〇一四年九月目录第一篇重大意义 (6)第二篇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8)第一章指导思想 (8)第二章发展目标 (10)第三章城镇化发展道路 (12)第四章总体空间格局 (15)第三篇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 (16)第一章推进符合条件的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16)第一节目标与任务 (16)第二节优化人口市民化布局 (16)第三节实施差别化户籍政策 (17)第二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18)第一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18)第二节改善基本医疗服务条件 (18)第三节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19)第四节完善城镇就业支撑和服务体系 (19)第五节健全转移人口社会保障体系 (20)第三章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20)第一节建立成本分担机制 (20)第二节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能 (21)第三节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21)第四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 (22)第四篇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与形态 (22)第一章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23)第一节推进粤港澳深化合作 (23)第二节强化世界级城市群的功能 (23)第三节拓展区域腹地 (24)第四节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25)第五节以都市圈为主体推进珠三角地区一体化 (26)第二章建设三大新型都市圈 (27)第一节“广佛肇+清远、云浮”大都市圈 (27)第二节“深莞惠+河源、汕尾”大都市圈 (28)第三节“珠中江+阳江”大都市圈 (30)第三章培育三大增长极 (31)第一节粤东城镇群 (31)第二节粤西城镇群 (33)第三节韶关都市区 (34)第四章构筑海洋经济发展带 (36)第一节发展海洋经济,培育七大湾区 (36)第二节优化湾区格局,推进陆海统筹发展 (38)第五章进一步发展县城和小城镇 (39)第一节进一步强化县城中心聚集能力 (39)第二节加快培育中心镇 (39)第六章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0)第一节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 (40)第二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一体化 (41)第三节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41)第四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42)第五篇提升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44)第一章促进生产空间的集约高效 (44)第一节农业总体格局与农业现代化基地 (44)第二节制造业产业集聚区 (45)第三节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区 (46)第二章强化生活空间的宜居适度 (47)第一节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47)第二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49)第三节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50)第三章保护生态空间的山清水秀 (51)第一节省域生态安全格局 (51)第二节生态红线控制区 (53)第三节省立国家公园体系 (54)第四节绿道网络体系 (54)第四章加强文化空间的传承保护 (55)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55)第二节历史文化街区 (55)第三节历史建筑 (56)第四节传统村落 (57)第五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公共文化空间 (57)第六节地域特色和山水格局保护 (58)第五章实现设施空间的支撑有序 (59)第一节综合交通体系 (59)第二节市政公用设施 (60)第三节综合防灾体系 (62)第四节环境安全体系 (63)第六篇提升城镇化管理与现代治理水平 (66)第一章强化规划统筹提高建设水平 (66)第一节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 (66)第二节加强规划管理和实施 (66)第三节严格建筑质量管理 (67)第二章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68)第一节建设智慧城市 (68)第二节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68)第三节建立绿色建筑分区引导体系 (69)第三章健全城镇群协同治理机制 (70)第一节制定共同行动准则 (70)第二节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70)第三节设置区域调节基金 (71)第四节建立以城镇群健康发展指数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71)第四章完善区域协调与跨区域合作机制 (71)第一节促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 (71)第二节深化“泛珠三角”合作 (73)第三节完善跨市合作共建和区域帮扶机制 (74)第四节加快原中央苏区市县振兴发展 (75)第五章创新城市社会治理 (76)第一节改革社会事务治理 (76)第二节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77)第三节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77)第四节创新行政执法体制 (77)第六章加强乡村治理和管控 (78)第一节强化乡村规划建设与管理 (78)第二节推进村民自治 (78)第七篇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79)第一章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 (79)第二章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80)第三章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82)第一节试点“省直管县” (82)第二节推行强镇扩权 (82)第三节理顺开发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 (82)第四章健全集中集约用海机制 (83)第五章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 (85)第六章完善城镇住房制度 (86)第七章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88)第八章完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机制 (89)第八篇规划实施保障 (91)第一章加强组织领导 (91)第二章建立全省空间政策体系 (92)第三章实施重大行动计划 (93)第四章开展试点示范 (96)第五章提高决策科学水平 (97)第六章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97)前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探索符合广东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进一步提高全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省,制定本规划。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发文字号】粤发[2004]7号【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发布日期】2004.03.28【实施日期】2004.03.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粤发[2004]7号)各地级以上市党委、人民政府,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省各人民团体,中直驻粤各单位:《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二00四年三月二十八日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实现,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统揽全局,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发展方向,以增强城镇要素集聚能力、完善城镇功能为关键环节,走大中小城市与中心镇协调发展的有广东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发展方向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按“五普”统计口径,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65%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80%左右。

到2010年,本省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生活就业约830万人。

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三大目标。

(一)生产发展。

——提高经济总量与经济运行质量。

2010年,全省GDP超过2万亿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人均GDP达28600元(约3450美元),其中珠江三角洲人均GDP,不低于58100元(约7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低于45%,其中珠江三角洲不低于50%。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10]54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10]54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10〕54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0-2015年)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粤发〔2008〕7号),特编制《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

规划期为2010-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条件(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凭借在全国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奠定了建立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的雄厚基础,推动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200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82亿元,约占全国的1/8,连续21年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

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7805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5315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455.8亿元,均居全国首位。

--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双轮驱动”初步形成。

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29.8∶46.6∶23.6调整为2009年的5.1∶49.3∶45.6.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产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3%,轻重工业比重从1978年52.6∶47.4调整为2009年40.7∶59.3,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7.2%。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众咨询DOC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众咨询DOC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众咨询稿)二〇一四年九月目录第一篇重大意义... (6)第二篇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8第一章指导思想... ..8第二章发展目标... (10)第三章城镇化发展道路... (12)第四章总体空间格局... .15第三篇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 .16第一章推进符合条件的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16第一节目标与任务... (16)第二节优化人口市民化布局... ..16第三节实施差别化户籍政策... ..17第二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18)第一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18第二节改善基本医疗服务条件... .18第三节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19)第四节完善城镇就业支撑和服务体系... .19第五节健全转移人口社会保障体系... ..20第三章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20)第一节建立成本分担机制... (20)第二节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能... .21第三节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21 第四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 (22)第四篇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与形态... ..22第一章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23第一节推进粤港澳深化合作... ..23第二节强化世界级城市群的功能... (23)第三节拓展区域腹地... ..24第四节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25第五节以都市圈为主体推进珠三角地区一体化... (26)第二章建设三大新型都市圈... .27第一节“广佛肇+清远、云浮”大都市圈... ..27第二节“深莞惠+河源、汕尾”大都市圈... ..28第三节“珠中江+阳江”大都市圈... ..30第三章培育三大增长极... (31)第一节粤东城镇群... (31)第二节粤西城镇群... (33)第三节韶关都市区... (34)第四章构筑海洋经济发展带... .36第一节发展海洋经济,培育七大湾区... .36第二节优化湾区格局,推进陆海统筹发展... ..38第五章进一步发展县城和小城镇... ..39第一节进一步强化县城中心聚集能力... .39第二节加快培育中心镇... .39第六章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0第一节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 ..40第二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一体化... ..41 第三节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41)第四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42第五篇提升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44第一章促进生产空间的集约高效... ..44第一节农业总体格局与农业现代化基地... (44)第二节制造业产业集聚区... (45)第三节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区... ..46第二章强化生活空间的宜居适度... ..47第一节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47第二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49)第三节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50)第三章保护生态空间的山清水秀... ..51第一节省域生态安全格局... (51)第二节生态红线控制区... .53第三节省立国家公园体系... (54)第四节绿道网络体系... ..54第四章加强文化空间的传承保护... ..55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55第二节历史文化街区... ..55第三节历史建筑... .56第四节传统村落... .57第五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公共文化空间... (57)第六节地域特色和山水格局保护... (58)第五章实现设施空间的支撑有序... ..59第一节综合交通体系... ..59第二节市政公用设施... ..60第三节综合防灾体系... ..62第四节环境安全体系... ..63第六篇提升城镇化管理与现代治理水平... .66第一章强化规划统筹提高建设水平... .66第一节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 ..66第二节加强规划管理和实施... ..66第三节严格建筑质量管理... (67)第二章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68第一节建设智慧城市... ..68第二节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68)第三节建立绿色建筑分区引导体系... ..69第三章健全城镇群协同治理机制... ..70第一节制定共同行动准则... (70)第二节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70第三节设置区域调节基金... (71)第四节建立以城镇群健康发展指数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71)第四章完善区域协调与跨区域合作机制... ..71第一节促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 .71第二节深化“泛珠三角”合作... .73第三节完善跨市合作共建和区域帮扶机制... ..74第四节加快原中央苏区市县振兴发展... .75第五章创新城市社会治理... ..76第一节改革社会事务治理... (76)第二节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77)第三节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77第四节创新行政执法体制... (77)第六章加强乡村治理和管控... .78第一节强化乡村规划建设与管理... (78)第二节推进村民自治... ..78第七篇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79)第一章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 (79)第二章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80)第三章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82)第一节试点“省直管县”... (82)第二节推行强镇扩权... ..82第三节理顺开发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 .82 第四章健全集中集约用海机制... (83)第五章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 ..85第六章完善城镇住房制度... ..86第七章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88)第八章完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机制... .89第八篇规划实施保障... .91第一章加强组织领导... .91第二章建立全省空间政策体系... (92)第三章实施重大行动计划... ..93第四章开展试点示范... .96第五章提高决策科学水平... ..97第六章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97前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探索符合广东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进一步提高全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省,制定本规划。

广东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广东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廣東省環境保護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一、現狀與挑戰廣東省位於我國大陸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和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並在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端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

全省陸地總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1.87%;全省海洋面積約為41.93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度3368.1公里,占全國岸線的1/5,近岸海域包括河口、港灣和近海淺海水域,面積為7020.5平方公里(附圖1)。

全省共有21個地級以上市,分成珠江三角洲地區、粵東地區、粵西地區及山區四個區域。

珠江三角洲地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江門、佛山等市以及惠州市的惠城、惠陽、惠東、博羅和肇慶市的端州、鼎湖、高要、四會等縣(市、區),面積為4.26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23.7%;粵東地區包括汕頭、潮州、揭陽和汕尾等市,面積為 1.5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8.6%;粵西地區包括陽江、茂名和湛江等市,面積為 3.26 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8.1%;山區包括梅州、河源、韶關、清遠、雲浮等市和惠州市的龍門、肇慶市的廣寧、懷集、德慶、封開等縣,面積為8.91 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9.6%。

(一)發展現狀。

廣東是經濟大省,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成績顯著。

1979年至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86億元增加到11769.7億元,年均增長13.4%。

2002年,全省人均GDP為15030元,為全國人均GDP的1.9倍。

胡錦濤總書記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時指出,廣東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更好地發揮排頭兵作用。

近年來,廣東省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不斷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通過省與各市政府簽訂環保責任書,先後實施政府環境保護任期目標責任制考核、地方黨政領導環境保護實績考核和環境保護責任考核,強化了各級領導的環保責任;通過認真實施《廣東省環境保護“十五”計畫》,全面啟動珠江綜合整治工程和治汙保潔工程,積極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
近期目标(2005-2010年):总体布局,重点建设。构筑生态安全体系,实施治污保洁和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推行清洁生产,初步形成循环经济框架,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力争不欠新账、多还旧账。50%的地级以上市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若干市率先达到生态市建设要求。
3. 产业转移加快
伴随着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部分产业将逐步向粤东、粤西地区和山区转移。
粤东、粤西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保护能力较差。山区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省重要饮用水源的发源地和主要河流的上游地带,生态作用和环境功能极为重要,其水质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目前,化工、纺织印染、陶瓷、冶炼等部分污染行业已开始向粤东、粤西地区和山区转移,并有不断加快的迹象,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必将导致这些地区的环境污染负荷明显增加,产业转移引起污染转移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加重,农村生态环境和卫生条件普遍较差,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显露。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未引起高度重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形势严峻。
(5)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形势紧迫
全省有放射源约6500枚,多年积累的废源和闲置源难以及时收贮,铀矿冶炼所产生的尾矿和废渣并没有得到彻底的处理,加上一些核设施陆续退役,遗留大量放射性废物,存在重大的放射性环境污染隐患。同时,广播电视、无线通信、电力输送、电气化铁道等伴有电磁辐射和感应的设备越来越多,电磁辐射污染纠纷急剧增多。
(3)资源消耗水平及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
2002年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为504立方米,明显高于全国43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万元GDP耗水量为38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美国的4.6倍;万元GDP能耗为0.96吨标准煤,高于浙江省0.85吨标准煤的水平。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发文字号】粤府办[2013]8号【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发布日期】2013.03.07【实施日期】2013.03.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13〕8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3月7日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录一、回顾与展望(一)“十一五”工作回顾(二)主要问题(三)发展形势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三)构建集约紧凑空间格局(四)创新城市开发模式(五)提升绿色宜居水平(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七)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八)推动异地务工人员融入城镇四、重点工程五、保障措施(一)强化规划统筹引领作用(二)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三)完善投融资机制(四)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五)强化绩效考核评估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粤发〔2011〕23号)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战略,以增强城镇群和中心城镇辐射带动能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为重点,在提升城镇化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城镇化发展整体态势良好。

突出表现在:1.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中心城市发展日趋成熟。

“十一五”期间,全省城镇面貌得到较大改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城镇服务功能逐步完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大量农村人口转变就业渠道并向城镇聚集,带来旺盛的城镇建设投资和消费需求,工业化与城镇化形成良性互动。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2.08•【字号】粤府办[2007]9号•【施行日期】2007.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07]9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二月八日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目录一、基本情况(一)“十五”回顾(二)主要问题(三)发展形势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协调集聚与扩散的关系,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力度,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二)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发挥城镇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协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人均享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四)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维护城镇自然和人文环境特色,建设节约型城镇四、政策和体制保障(一)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与发展的先导和统筹作用(二)改善财政和公共领域投融资体制,保障城镇化公平推进(三)改革土地利用管理制度,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与合理开发(四)完善户籍政策和相关配套制度,逐步消除“城乡二元”、“本外二元”结构(五)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提高政府驾驭城镇化发展的能力五、重大工程(一)和谐社区工程(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工程(三)城镇廉价住房安居试点工程(四)城镇群公交联网工程(五)区域绿地示范工程(六)治污保洁工程(七)新市镇建设工程(八)城乡空间信息平台工程《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是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粤府〔2006〕46号)和《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粤府办〔2004〕117号)编制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省城镇化进程进行宏观指导的规划。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文本(2006-2020)-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文本(2006-2020)-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实施措施与政策 ...................................................................... 66
完善城镇空间规划体系 ............................................................................................. 66 .................................................................................. 67 ...................................................................... 69 改革管理体制与完善协调体制
............................................................................................................. 21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区域城镇支撑体系 .................................................................. 25
四大地域分区,即珠江三角洲地区(下称珠三角)
粤西沿海地区(也称西翼)和北部山区,其中北部山区细分为三个亚区,即粤北 山区、粤东北山区和粤西北山区。 第五条 规划期限 2006~ 2020 年。其中,近期: 2006~ 2010 年;远期:
2011~ 2020 年。 第六条 规划适用的城镇及其空间组织形态类型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国土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国土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国土规划(2006-2020年)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3.04.18
•【字号】粤府〔2013〕38号
•【施行日期】2013.04.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国土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
粤府〔2013〕38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国土规划(2006-202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国土资源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13年4月18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镇化发展战略 (2)第三章区域城镇空间发展 (6)第一节人口与城镇规模等级 (6)第二节产业空间布局与城镇职能结构 (9)第三节城镇空间组织 (21)第四章区域城镇支撑体系 (25)第一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25)第二节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31)第三节区域防洪工程体系 (33)第四节区域能源供应体系 (35)第五节区域信息化发展规划 (38)第六节区域环境设施建设 (38)第七节区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40)第五章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44)第一节相邻、相关地区的协调 (44)第二节省内协调发展:“无地界合作” (46)第三节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 (48)第四节生态环境的保持与优化 (50)第五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52)第六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54)第六章区域空间管治 (55)第一节加强对城镇建设发展区的建设引导 (55)第二节严格保护区域绿地 (57)第三节引导乡村发展区的开发建设 (61)第四节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管治 (62)第七章实施措施与政策 (66)第一节完善城镇空间规划体系 (66)第二节改革管理体制与完善协调体制 (67)第三节建立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和监管机制 (69)第八章附则 (71)附录一中心镇一览表 (72)附录二参与规划编制的单位与人员组成 (7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按照《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的要求,编制《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目的综合统筹全省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更好发挥广东在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稳步推进广东城镇化,建构组合有序、和谐发展的城镇空间结构,引导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与建设,提升城镇人口、产业、空间结构的优化能力。

(二)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推进城镇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环境优化,提升区域与城镇间的协作能力。

(三)规范各项建设活动,制定区域空间管治措施,落实强制性内容,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提升政府对区域的管治能力。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着“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的总目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城乡融合的文明发展之路,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社会公共服务系统;增强城镇要素聚集能力、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注重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第四条规划范围广东省陆域范围,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

本规划建立四大地域分区,即珠江三角洲地区(下称珠三角)、粤东沿海地区(也称东翼)、粤西沿海地区(也称西翼)和北部山区,其中北部山区细分为三个亚区,即粤北山区、粤东北山区和粤西北山区。

第五条规划期限2006~2020年。

其中,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六条规划适用的城镇及其空间组织形态类型(一)小城镇: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即建制镇。

其中,中心镇为建制镇中区位较优、综合实力较强、设施配套较完善,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大吸引力及辐射带动能力的镇。

(二)城市: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即县级市以上城市。

其中,中心城市为城市整体实力具有区域(通常超越本市、县所辖范围)影响力的城市。

本规划所指城镇为城市和小城镇的统称。

(三)都市区:跨越若干城市的行政区界,以大中城市为中心,覆盖与其密切联系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镇密集区域。

(四)城镇群: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数量城镇,它们之间大小规模不等,职能各异,彼此间保持密切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城镇集群。

根据时空耦合特征,城镇群可分为增长核型初级阶段、点轴型中级阶段、网络型高级阶段。

第七条规划效能本规划是广东省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编制省域下一层次区域规划、各类区域专项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必须服从本规划的要求。

第八条文本中“黑体字”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本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建设行为和管理行为,将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城镇化发展战略第九条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以工业化、信息化为推动力,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手段,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导向,发挥外向型与内源型经济的互动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创造城镇就业岗位,推进生产要素与人口向城镇聚集,加快城镇化进程。

第十条城镇发展方针以内涵发展为主,外延发展为辅,实现城镇集约发展;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重点,走大中小城市与中心镇协调发展的有广东特色城镇化道路;城镇空间发展实现“出山近海,内优外拓”(见第三十条)。

第十一条城镇发展策略(一)省域中心城市:继续聚合区域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强化各自的发展特色,辐射带动广东及更大地区的发展。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培育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巩固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三)地方性中心城市:承上启下,培育专业化产业门类,参与区域协作与分工;不断完善为生产、生活配套的服务功能,强化其在区域城镇网络中的节点作用。

(四)县(市)域中心城市和县城城关镇:不断完善为生产、生活配套的服务功能,发展后备作用,培育其在区域城镇网络中的新增长点功能。

(五)中心镇(非县城城关镇部分)和其他小城镇:培育特色产业,加强聚集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发展质量,成为推动农村地区城镇化的主要基地。

第十二条城镇化发展路径(一)提升珠三角的综合竞争实力,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级城镇群;提升粤东、粤西沿海地区经济地位,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重视北部山区作为全省生态屏障的战略地位,加快北部山区保护性开发的步伐。

(二)建构珠三角中部、东岸、西岸都市区,粤东潮汕、粤西湛茂和粤北韶关都市区,成为全省发展的六个核心区域。

(三)强化广州、深圳在全省及华南地区中心城市职能,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大都市;培育汕头、湛江-茂名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职能,带动东西两翼的发展;增强佛山、珠海、惠州、东莞、韶关、梅州、中山、江门、肇庆、清远、揭阳、潮州、阳江、汕尾等一批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方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区域发展;积极发展县级市、县城(城关镇)和相对发达镇等中小城市,成为新增城市人口的重要载体。

(四)加大小城镇整合力度,优先发展中心镇。

重点提高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水平,解决好中心镇与周边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并给予土地、财政、税收等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多方位增强中心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与扩散功能,使之成为辐射周边村镇的中心。

1、珠三角地区小城镇,重点抓好规划与管理,完善城镇基础配套,优化人居环境;粤东、粤西沿海地区和北部山区小城镇,以内涵式与外延式相结合,注重提高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水平,加强对小城镇规划的落实、监督与指导。

2、规模较小的小城镇,积极进行撤并调整,扩大城镇规模,增强城镇综合实力;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镇,通过行政整合适当扩大其地域范围,逐步发展为中等城市。

第十三条城镇化水平以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口径为预测标准,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65%左右,其中珠三角地区达80%左右;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75%以上,其中珠三角地区达85%以上(见表2-1)。

表2-1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目标(单位:%)注:规划预测城镇化水平按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口径计算。

第十四条城镇化质量(一)城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显著进步。

1、2006~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9%以上。

至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33500亿元(按2005年价测算,下同),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4400元(约4250美元,按8.1元:1美元折算,下同)。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产值的18%。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

耕地保有量325.7万公顷。

其中,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维持在11%左右,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58100元(约7173美元)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低于50%,建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与港澳密切合作、与国际经济紧密联系的较高水平的外贸基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行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2、2011-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8.5%左右。

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达到68800元(约含8500美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经济繁荣、生活富环境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

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城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1、至2010年,全省各城镇建设发展区内,人均道路面积不低于1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平方米左右,人均生活用水量260~300升/日,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达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2、至2020年,全省城镇建设发展区内,人均道路面积不低于1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35平方米,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达100%,人均生活用水量200~220升/日,建立节水型城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

(三)建设学习型社会,逐步改善人口素质。

1、健全系统的学习体系,建立社会化的学习型组织,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逐步推行12年义务教育,普及高等教育,形成完善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8%以上,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年;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

2、整合社会学习资源、文化资源、知识资源,调整城乡学习型设施布局,搭建覆盖社会、开放式的全民学习网络。

3、加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形成育才、引才、荐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机制,建设好高素质领导型、经营管理型、专业技术型等各种人才队伍。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高。

1、到2010年,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善。

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镇就业比较充分,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8%左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180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220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