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急危重症病人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急诊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急诊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探讨提高院内急诊转运的护理对策。
方法:以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在院内急诊转运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汇总,对造成意外情况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结果:88例患者在转运中出现插管移位3例,引流管脱落5例,穿刺针脱落2例,意外发生率为11.36%,经过对症处理后均有效改正;造成意外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原因,院方原因以及客观条件差等多种原因。
结论:急诊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有一定的意外风险,造成意外的危险因素较多,加强护理在院内急诊转运过程中能够给与患者有效的帮助,降低了转运途中发生意外情况的几率,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危险因素;护理对策急诊患者在治疗时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按照治疗需求会在院内进行一定的转运,尽管院内转运整体占时较少,且有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如患者心理变化大、病情不稳定、治疗设备出现意外或其他原因等)[1-2,3],转运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易造成危险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正常治疗,甚至酿成医疗事故。
本文结合我院8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在院内急诊转运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汇总,对造成意外情况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在院内急诊转运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汇总,对造成意外情况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重症患者35例,包括心力衰竭 8例,心肌梗死 10 例,脑血管意外7例,宫外孕 2 例,严重创伤者 8 例,普通患者53例。
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策略
24
176
12.0
护士因素
10
190
5.0
转运前未提前通知接受科室 11
189
5.5
3.1 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 全隐患不容忽视
尽管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所需的时间很短袁但 在转运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袁 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命安全袁 稍不注意会造成医疗纠 纷遥从表 1 中看出袁安全隐患造成的原因如下院渊1冤未能 正确把握转运指征 16 例袁占 8.0%遥 急诊危重病人病情 重袁变化快袁特别是伴有复合性外伤尧脏器衰竭和休克 的病人袁病情很不稳定遥 盲目转运袁途中极易出现病情 恶化袁甚至出现意外遥 因此正确把握转运指征袁直接影 响转运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遥 渊2冤安全措施未做到位遥 发 生这类隐患次数最多袁有 24 例袁占 12.0%遥 颅脑损伤患 者袁意识障碍尧躁动以及呕吐属于常见症状袁在转运途 中袁未固定好病人体位袁导致病人发生发生窒息 3 例遥 转运内脏大出血尧血压下降的病人袁未携带备用氧袁导 致发生供氧中断 8 例曰 发生途中输液备用溶液准备不 足 4 例尧急救设备准备不充分 6 例袁四肢骨折病人未妥 善固定袁导致肢体断端移位 4 例遥 渊3冤转运前未提前通 知接受科室袁造成安全隐患 11 例遥 对于急诊抢救病人袁 即使开通了急诊绿色通道袁但是袁由于未提前通知检查 科室袁也还是难免让个别病人不能第一时间接受检查袁 影响病人抢救治疗袁造成病人家属不满遥 同时袁由于未 提前通知病区危重病人的相关信息袁 使得病区当班医 护人员不能提前做好相关迎接准备工作袁 等到病人入 科后袁才开始匆忙准备抢救物品袁特别是在夜班中尧值 班人员少的情况下袁容易造成忙乱袁耽误病人抢救遥 渊4冤 管道滑脱以及输液中断也是常见的隐患遥 由于转运前 未将各种管道进行妥善固定袁 造成躁动患者气管插管 脱落曰输液连接断开袁使得输液中断曰针头滑出血管外袁 导致升压药输注到血管外曰另外袁尿管及引流管打折脱 落等时常发生遥 渊5冤因为急诊工作性质的原因袁导致急 诊科年轻护士多袁 有的经验不足袁 对风险的预见性不 够袁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遥 在病人多尧工作忙时袁易出 现安全隐患袁本次调查中袁完全因护士因素造成安全隐 患的有 10 例袁占 5%遥另外袁少数医护人员麻痹大意袁在
夜间急诊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夜间急诊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近年来,我们对影响夜间急诊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保证急诊护理质量。
现报告如下:1 危险因素1.1环境及硬件①转运道路不平、夜间灯光不明亮、检查科室分散。
②自然环境因素,如遇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
③急救设备配置不完善。
1.2 护士配置不足。
1.3 护士素质欠佳①责任心不强。
②专业理论与技术水平不足。
1.4 转运前准备工作不充分①病情评估与处理不充分。
②未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
③转运前未充分进行沟通。
1.5 转运中护理不当①病情观察不全面。
②转运方法不当。
③未与接收科室详细交接。
2 对策2.1 规范患者转运制度,制定护送流程制定危重患者转运流程:稳定患者病情—确定检查及治疗目的—评估转运的可行性—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通知协调接收科室—充分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及途中发生意外时的应对方案—高年资护士协调护送人员—再次通知接收科室及急诊专用电梯—转运途中严密监护—与收治科室详细交接—完善抢救护理记录,工作中不断反馈,总结经验,以利促进。
2.2 加强护士理论和技能培训,提升护士素质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强调对病情的认识及分析能力,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急救技术考核,以提高其对各种疾病的观察、处理能力及急救护理水平。
提高护士的法律知识和风险意识,加强责任心,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宗旨[1]。
2.3 建立夜间质控制度针对夜间无护士长值班、护理质量不易控制的问题,科室选择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年资护士承担夜间质控工作,负责夜间急诊护理质量管理。
护士长在排班上也应注意科学合理,实行弹性排班,减轻夜间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保障工作有序进行。
2.4 改善医院环境及硬件设备保证院内各转运道路平整,夜间灯光明亮,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后勤进行维修。
运枪工具由专人负责,定期检修。
针对夜间检查科室分散的问题,应合理规划急诊辅助科室,缩短患者往返检查时间,以便在意外发生时,进行应急处理。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将2019年3月1日——2021年11月30日期间,在我院急诊科进行诊疗的危重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
记录这些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本次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为转运设备问题,其次为院方管理不力。
通过单因素分析得知,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转运时间和供氧设备携带密切相关;转运中涉及到的其他因素与不良事件的产生没有相关性,包括患者基本资料、机械通气、输注相关药物、输注泵数量、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早期预警评分(NEWS)等。
通过多因素分析表明,可诱发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转运总用时长和供氧设备携带。
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转运总用时和供氧设备携带是诱发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不良事件;院内转运;危险因素危重患者病情不仅严重,而且复杂多变,如不及时抢救将会危及患者生命。
为确保患者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诊疗,危重患者在急诊科得到初步救治,病情趋于稳定后,就要实施院内转运至其他有关科室接受进一步治疗。
但是由于转运过程中,极易发生加重患者病情的不良事件,具有较高风险性,因此,分析并避免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十分必要[1]。
本次特选择我院在2019年3月1日~2021年11月30日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160例参与研究,探讨院内转运过程中引发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和发生情况。
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筛选2019年3月1日~2021年11月30日内,我院在我院急诊科进行诊疗的危重患者160例参与本次研究。
参与患者纳入标准:①均为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
②满足院内转运条件。
③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已做详细探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或家属不同意转至其他科室。
②经过急诊科室诊疗,患者已离开医院或留置观察室即将离院[2]。
患者转运问题及整改措施
患者转运问题及整改措施患者转运问题及整改措施患者转运是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与效果。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患者转运问题也愈发严重。
本文将围绕患者转运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整改措施。
一、患者转运问题的存在与危害1. 转运过程中器械、药品的破损、丢失和污染在转运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患者用品破损或丢失的情况,例如导管、输液器和药品等。
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同时,药品或器械的污染也会对患者的健康带来重大危害。
2. 转运过程中患者安全事故频发患者转运过程中,由于转运方式不当、设备不合格、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容易发生患者跌倒、摔伤、感染等安全事故。
这不仅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责任和经济负担,还会给患者造成生命威胁。
3. 转运过程中患者情绪不稳定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往往处于紧张、胆怯的状态,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安抚和照顾。
但是,由于转运人员素质不高、态度不端正,甚至存在侮辱患者等不当行为,会使患者情绪更加不稳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二、整改措施1. 建立患者转运技能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以“提高素质,降低隐患”为目标的患者转运技能培训制度。
培训内容应包括:患者转运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器械使用技巧、应急救护等方面。
同时,要对转运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技能和知识能力的不断提升。
2. 使用专业化转运设备医疗机构应该通过技术更新、设备改造等方式,使用更为专业、安全的转运设备。
这样能够减少器械的破损和丢失,保障患者的安全。
3. 完善患者转运管理制度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患者转运流程、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
在转运前应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确保其身体状况符合转运要求。
同时,应当规定转运人员的工作内容、职责和权益等,以保障患者和转运人员的权益。
4. 提高转运人员职业素养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转运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原因分析及对策
张、 急躁 情 绪 , 迫切 要 求住 院治疗 , 尤 其 医 生与 患 者 家属 交 待病
情, 需要 进 一 步 入 住 I C U或 手术 治 疗 后 , 家属 希 望 能 得 到尽 快 诊治 的愿 望更 加 迫切 , 年 轻 医生 、 护 士 往往 受 家属 情 绪 的影 响 ,
压力 大 , 担 心发 生 纠纷 , 经验不足, 医务 人 员急 于 将 患者 分 流 到
死4 例, 胸 腹 联合 伤 4 例, 急性 中毒 3例 , 其 中使 用 机械 通 气 支
险增 加 。例 如 本 组 患 者 中 l 例 急 性 心肌 梗 死 患 者 ,急 于 转 入
I C U病 房行 溶 栓 治 疗 , 在 家属 催 促 下忽 视 了发 生 室 颤 、 心 跳 骤 停的风险 , 未 进 行详 尽 的告 知 和 必要 的预 防性 治 疗 , 导 致 患 者 转 运途 中发生 室 颤 , 又 因未 准备 利 多卡 因 、 胺碘酮 、 除 颤仪 等 设 备, 无 法进 行 紧急 处 理被 迫 返 回急 诊科 抢 救 。另 1 例 疑 似急 性 肺栓塞患者急于行 C T检 查 进 行 确 诊 ,未 向 患 者 家 属 告 知 风 险, 也 未 准备 气 管插 管 、 呼 吸机 等 抢救 设 备 随行 , 当患 者 发生 呼
作者简介 : 李俊 花( 1 9 6 3 一 ) , 女, 主管护师 , 护理部主任 , 本科
-
选 择 转 运 工具 不 当 或转 运 工 具性 能 不 良 , 延 长 转运 时 问 。病情
一 十 一 + * + - + -+ 一 + - + - + 一 + - + - + 一 + 一 + + - + 一 + 一 — — 卜- + 一 — 卜一 — 卜- + - + 一— - 卜一 + - — 一 ・
基层医院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及对策
基层医院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及对策目的:探讨危重病人转运的安全护理。
方法:将156例院前急救病人转运回院。
结果:122例危重病人安全回院送入临床各科,34例患者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其中7例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熟悉病情及并发症的护理,全面有效评估潜在风险,充分准备,完善急救转运制度管理,急救与告知并进,能降低转运风险。
标签:危重病人;转运;护理风险;对策在基层医院长途转运是院前急救任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前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共识,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1】。
如何将这些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容易失控的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回院内进行救治,是院前急救工作的一大课题。
现就2012至2014年,回顾分析我院156例危重病人转运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了护理风险管理对策,保证了安全转运,将经验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4年院前急救所有转运回院危重病人156例,其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2-86岁。
其中重症颅脑外伤47例,多发伤32例,心血管疾病39例,各类中毒18例,刀砍伤15例,电击伤(包括雷电击伤)5例。
其中院外死亡5例,院内转运至住院病房途中死亡2例,安全转运149例,无医疗纠纷发生。
1.2方法回顾性调查患者接诊记录和病历资料,对出现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并询问当事人经过及原因,查找存在隐患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和统计。
2转运过程中危险因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对患者转运过程中存在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归类(表1)。
3防范措施与对策3.1改善硬件和设备使用性能良好、设备优良的先进运输设备,完善急救药品物品,急救仪器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每天交接查看并签名,用后物品及时补充。
运输设备和急救设备性能良好是保证转运安全首要条件。
3.2配备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和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院前急救的工作环境远离医院,救护车上操作环境远不如院内,医护人员容易疲乏,加上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承担着很大风险,若没有高度责任心及娴熟过硬的操作技能,很难胜任长途转运危重患者工作。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目的了解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325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途中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325例患者转运途中有意外发生的有52例。
结论做好院内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加强途中的观察与护理;及与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以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安全的转运至接收科室。
标签: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急诊科是医院的门户,几乎所有入院的患者都要途经急诊科,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生命体征不稳定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些患者常因诊断和进一步治疗的需要而进行院内转运。
虽然院内转运患者时间短暂,但转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12月笔者所在科转运至各科的患者325例,年龄6~92岁,其中男213例,女112例。
1.2转运途中发生的意外情况325例转运患者途中发生意外情况的有56例,其中穿刺针头滑脱及堵塞的有18例,药物给予不及时14例,供氧中断9例,呼吸道阻塞或窒息10例,坠床2例,呼吸心跳停止1例,血压波动大于20%以上者1例。
1.3转运途中发生意外的原因分析1.3.1由于患者躁动,选择的静脉穿刺血管或针头的种类不合适;静脉输液护理不到位,固定不牢固使针头滑出,血管的液体外渗不滴;输液器的粗管与头皮针的连接不牢固而脱开,导致静脉血和液体外流;输入液体量估计不足致使输液中断。
1.3.2氧气供给方式不合适,躁动的患者氧气管和面罩的连接不牢固;检查项目较多的患者氧气量不充足,不能全程供氧。
1.3.3转运前未能及时或有效的清除患者口鼻、气道分泌物及异物,呼吸困难者转运前未行气管插管。
1.3.4转运前未进行有效的约束固定,运送平车两边的护栏未及时拉起。
1.3.5转运前未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由于患者的病情紧急,患者在入院或做检查时,未能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分析,对生命体征的异常未得到重视。
危重症患者转运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
运送方式不当
1、气管插管患者由于在搬运过程中动作不协调,配合不严 密。 2、心肌梗死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年轻经验不足 ,过平车时让患者自己用力移到平车上,导致患者并发严
重心律失常。
氧气供给不当
目前需携氧转运的患者都使用氧枕供氧,但氧枕的氧流量
难调节,不够准确,部分躁动患者氧管脱落却未能及时发
危重症患者转运的纠纷 原因分析及对策
急诊科经常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经初步抢救、
复苏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进行院内转运。虽然院
内转运患者只需短暂的十几分钟,却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 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不安全隐患。有文献报道: 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转运的患者有比 平常高9.6%死亡率的危险。
谢
谢Leabharlann 急诊病人特别是危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凶险、变化 快,转运途中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这也是 最容易引起医患纠纷的环节。
纠纷产生的原因
医院方面
未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
医护人员在转运患者前未与接受部门联系、交班,导致接
收部门未获知患者病情及做好准备。
转运前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转运前未对患者可能发生意外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患者 的转运承受能力及发生意外的评估不充分。 2、导管未妥善固定,异常化验结果未得到重视等。
现,导致个别患者供氧中断。
医院方面
医院方面
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
患者方面
患者方面
患者方面
纠纷处置策略
如 何 应 对 纠 纷 ?
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医疗技术发展的局限以 及各种不确定因素 ,医疗纠纷是不可避 免 的 ,只有社会各 方面力量的共同努 力 ,才能推 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
基层医院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及对策
基层医院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及对策【摘要】本文针对基层医院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
通过分析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转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加强护理团队的培训和管理,建立信息交流和协调机制等。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意识的重要性,保障病人安全,提升基层医院护理水平。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规范基层医院危重病人转运护理工作,提高病人的转运质量和安全性,为促进基层医院护理水平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基层医院、危重病人、转运、护理风险管理、风险因素、护理对策、培训、信息交流、协调机制、安全、护理水平。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基层医院在我国医疗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基层医院设备和人员配备相对不足,对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将危重病人转运至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危重病人转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意外或病情恶化的情况。
基层医院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对基层医院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以此为背景,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基层医院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及相应对策,以期为提升基层医院护理水平和保障病人安全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基层医院是卫生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级医疗单位,承担着基本医疗和健康保健工作。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抢救和治疗的患者,其在基层医院中的治疗和转运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在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因为患者病情复杂、抢救措施繁多,容易出现各种意外和风险。
研究基层医院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对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掌握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险,从而提前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摘要】急诊科是大多数急危重患者入院后的首选就诊科室,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
经过初步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需要,必须进行院内转运。
但在转运过程中存在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如剧烈震荡、呕吐物致呼吸道阻塞、各种管路脱落、突然呼吸心博骤停等。
本文就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危重患者;危险因素;转运;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239-02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危险[1]。
因此护送急诊危重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转运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监护、治疗、护理的过程。
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前应进行充分评估与准备,完善预处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全面了解转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从而确保患者的转运安全。
1 潜在危险因素1.1病情评估不到位: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临床表现往往与病情不相符。
科室护士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从而影响安全转运。
因此盲目转运或不合适宜的转运都会造成转运的失败[2]。
1.2医患沟通不到位: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多为突然发病,而且在救治过程中随时有生命危险,家属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患者也因为病情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躁情绪,希望得到最快有效的救治,往往对医护工作不理解配合。
1.3转运前准备不充分:护士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未全面进行评估,导致急救药品与器械配备不全;转运前未通知或及时通知接收科室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影响患者的进一步救治;转运前各种管道未固定妥善、急救仪器性能未检查影响途中转运工作。
1.4转运人员安排不合理:转运前未合理安排人员,如高风险患者或重症患者让低年资护士、实习护士甚至让其家属自行转运,导致途中意外状况不能及时处理,影响患者的转运。
同时因转运人员经验不足、应急能力弱,缺乏评判性思维及预见性护理,从而也影响患者的安全转运。
急危重病人转运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1
急危重病人转运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急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是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转运流程涉及院外转运和院内转运。
由于所转运的病人病情复杂,有特殊的治疗措施存在,并有急救转运过程中环境条件的限制,急救转运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给转运过程带来困难,直接影响患者安全转运,甚至造成病人的病情不稳定,再损伤或死亡等现象。
为此,我院急诊科近一年来分别对院外院内所转运的急危重病人,加强了急救转运制度管理和急救转运技术培训,严格转运流程交接等完善了转运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患者在急救转运过程中,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安全转运。
现报告如下。
1 急救转运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1.1 病人本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1.1.1 病情不稳定病情危重的患者,多有复合性外伤,多脏器衰竭,病情不稳定,在转运过程中随时发生病情恶化,影响安全转运。
1.1.2 病人有特殊的治疗措施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危重病人有多种特殊治疗措施,如携带氧气,气管插管,留置静脉通道等,在转运过程中管道容易扭曲、滑脱和移位,给病人的治疗带来不良的后果,影响安全转运。
1.2 转运环境条件的限制对安全转运的影响1.2.1 转运现场急救条件的限制院外呼救的病人涉及各专科的疾病,病种多样,病情复杂,时刻都有病情变化,即使按要求备用了各种急救物品和设备,也难真对病情变化的需要,使急救人员在现场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给转运带来困难,另外,急救现场光线不明亮,静脉穿刺等抢救技术操作易失败,外伤事故时围观人群拥挤,声音杂乱影响听诊等诊断措施的进行,延长了急救时间,急救人员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稳定病情,安全转运。
1.2.2 转运途中监护急救困难在转运途中,由于担架,推车和急救车的颠簸以及病人无意识的不配合等,实施急救监护措施非常困难,脉搏数不清,血压测不准,抽吸药液困难等直接影响监护治疗效果,从而影响了安全转运。
1.3 急救转运技术对安全转运的影响熟练的抢救搬运技术是安全转运成功的关键,抢救技术不熟练,搬运措施不得当直接造成抢救失败和再损伤等异常情况,影响了安全转运。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作者:王瑞英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29-01护理风险事件是指在医院内接受护理服务的患者,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伤害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危重患者的安全防护是监护室护理工作之一,而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的安全是其重要环节,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本人对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80例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现报告如下。
1风险隐患原因分析1.1威胁生命的隐患1.1.1呼吸系统:严重颅脑外伤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呼吸突然停止,瞳孔散大,血压下降,严重者危及生命。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严重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及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在转运途中痰液阻塞,引起呼吸道梗阻,导致窒息缺氧,如不及时发现和纠正,可发生严重后果。
1.1.2氧气供给不当:氧气枕的氧流量难以调节,不够准确,部分躁动患者吸氧管脱落却未及时被发现,导致患者供氧中断。
外出检查时间过长,氧气枕或转运呼吸机携带的氧量不够。
1.1.3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低血容量。
危重患者因镇静麻醉药对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血管舒缩功能的麻痹,突然的体位变化可诱发“循环虚脱”,甚至猝死,转运过程中的低血压、低氧血症还可加重心肌缺血。
1.1.4高血压:原有高血压病患者转运前血压控制不理想,转运时刺激、体位改变时创口疼痛、低氧、二氧化碳蓄积、留置导尿等易导致高血压。
转运过程中出现血压增高的症状,立即给予吸氧、镇痛待高血压症状纠正后再转运。
1.2跌倒或坠床主要是由于准运前后对患者情况评估不足及准备不当引起。
转运途中患者处于烦躁不安状态,且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3管道脱落(1)由于搬运不当、患者躁动、输液压力不足等原因使静脉回血造成输液针头堵塞;输液留置针固定不妥而使穿刺针头滑出血管外致液体外渗;输液器连接不牢固而脱开,导致静脉血外渗。
急危重病人转运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急危重病人转运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摘要:急救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急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
本文以此为例,着重探究出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的影响因素,并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病情等几方面提出完善举措。
关键词: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不安定因素;改善对策安全转运工作包含院内转运和院外转运,在实际转运中,会依据转运病人病情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对策,由于受到外部环境以及转运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都为急救转运阶段带来了困境,使病人病情不够稳定,甚至还会导致患者死亡等。
本文以病人安全转运为例,探究出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安全转运的对策。
1急救转运中不安全因素探究1病人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首先,病人自身病情较重,带有肝脏衰竭、复合型外伤等,在急救安全转运中就容易产生病情恶化等现象,影响安全转运。
其次,依据病人病情情况,在急救转运中会采取对应的治疗对策,在治疗中就会带来较多的不安全因素,比如在治疗中,会为病人携带气管插管、携带氧气,这些管道在急救运转中会移位和扭曲,都会降低安全转运的效果。
1.2转运环境条件的影响首先,在急救转运中会受到现场急救条件的限制,在院外呼救的病人病情复杂,每时每刻病情都在变动甚至恶化,即使在治疗中添加了多个急救设备,也无法应对病情变动的需求。
急救人员在控制病情上具备难度。
同时现场光线和抢救技术等条件都会影响安全转运,如若遇到围观人群数量多,声音杂乱,不但影响急救人员营救效率,也延长了急救时间,无法有序地进行安全转运。
其次,在急救转运途中,也会面临急救困难。
比如急救车担架过于颠簸、病人昏迷无意识,不主动配合,都会加大急救监护的难度,使急救人员在抽吸药液、测量血压等几方面无法做出保障,影响治疗效果。
1.3急救转运技术的影响安全转运得以成功的关键是熟练的抢救技术,如果有关人员在特殊情况下不具备熟练的抢救技术,都会导致再损伤和抢救失败。
1.4急救转运制度的影响现阶段,在急救转运制度的构建上不够完善,都影响了安全转运效果。
影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影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影响我院急诊科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因素,找出安全转运的方法。
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1年1~12月285例危重患者转运时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转运途中发生意外9例。
结论在运送患者前检查运送工具的性能完好,抢救药品设施准备齐全;转运过程中掌握运送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加强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及时转运患者住院等是保证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措施【关键词】院内转运安全原因分析对策1 一般资料急诊科2011年1月~12月用轮椅及平车转运了285名危重症患者,其中用轮椅转运患者126人,平车转运159人,男118例,女167例,年龄16岁~94岁。
轮椅运送患者时因刹车失灵导致患者摔伤2例;2例患者在辅助科室检查时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因无抢救设备及抢救药品发生死亡;2例患者在急诊科留观耽误最佳救治时间导致疾病加重;医务人员未及时观察到患者病情变化,突发死亡引发医疗纠纷2例;平车转运时因未上护栏,有1例患者在转运中发生坠落。
2 影响患者安全转运的因素2.1转运前协调:对需要作特殊检查的患者,如进行CT、核磁共振、B超检查及收入院的患者,负责转运的科室先电话通知、协调,病情介绍,接收科室准备好需要的抢救药品、物品,保证危重患者及有病情变化的患者随时抢救,保证患者的安全。
2.2转运中配备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在转运过程中,配备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以便及时抢救患者。
2.3适用的医学设备及交通工具:转运病人的平车、轮椅、担架定时维护、检查,班班交接。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转运工具,保证患者绝对安全。
2.4全方位评估及检查:评估患者的体重、意识状态、病情及躯体活动能力,患者损伤部位及理解合作程度。
2.5正确的转运方法:骨折患者的转运,应有木板垫于平车上,并将骨折部位固定稳妥;如为颈椎、腰椎骨折患者或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备有帆布中单或布中单;如神志不清、燥动不安的患者,应固定好再转运;心衰、支气管哮的患者,应半坐卧位用轮椅护送;轮椅运送患者正确的方法:先检查轮椅是否完好,将轮椅推至床边,椅背与床尾平齐,面向床头,翻起脚踏板,拉起车闸,固定车轮,扶起病人座好。
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风险问题以及护理措施分析
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风险问题以及护理措施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风险问题以及护理措施。
方法:本院急诊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43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转运;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43例急诊危重症者为观察组行风险质控转运模式,对比两组转运效果差异。
结果: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25.58%、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落实风险质控转运模式可减少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转运风险;护理措施前言:急诊危重症患者经抢救复苏后需院内转运[1]。
危重症患者病情复发多变,转运途中存在较大风险。
若转运不当可加重病情进展。
院内转运常见患者心跳呼吸邹停、瞳孔放大等危险事件。
若未行有效干预可增加死亡率及病情二次损伤。
加强转运护理风险防控提升转运安全性对危重症患者预后具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急诊科2015.1~2016.1收43例危重症转运患者为对照组;2017.1~2018.1收43例危重症转运患者为观察组。
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5~71(48.3±23.1)岁;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6~70(48.9±22.7)岁。
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脑出血、重症肺炎、急性心肌梗死、外科创伤者;发病时间<24h;年龄>18岁者。
排除合并心肺肝肾脏器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家属拒绝参与者。
1.2方法对照组:常规院内转运。
转运途中予吸氧、生命体征检测、心电监护等。
观察组:风险质控转运模式。
一、潜在风险:①转运前风险评估不足。
医护人员转运前未行有效风险评估导致患者转运承受能力差。
或在患者病情尚未稳定时转运加剧二次损伤。
②转运护士因素。
转运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转运只是。
部分低年资护士及实习护士应急能力差,缺乏预判性,病情观察不仔细增加转运风险。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时间:参加人员:急危重症患者经急诊救治后,需转运至各检查室以明确诊断,或转运至临床科室进一步治疗与护理。
途中虽短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但如果运送不当,易发生意外不良事件,如坠床.窒息. 意外脱管. 心搏骤停等。
因此,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是一个护送.监护.治疗的过程,是急诊科救治与病房诊治连续性的关键环节。
一.危险因素1.病情因素: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相对集中,在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检测治疗设备限制和人员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导致患者发生危险因素,其中31%是与患者病情相关,循环系统如血压异常.心律失常.动静脉栓塞,呼吸系统方面,如低氧血症.呼吸道高压.痰液较多.剧烈咳嗽;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如烦躁.抽搐.出血.高热等,严重颅脑外伤.脑出血.心梗.心衰.心脏损伤.心包填塞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血气胸.多发性损伤内脏损伤.宫外孕.心脏疾患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2.转运因素:选择的搬运工具不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缺氧.肺动脉栓塞.颈部和肢体的损伤. 骨折加重以及伤口裂开.坠床,还可造成人工气道.输液导管.胃管尿管等滑脱或移位。
搬运中体位的改变也会导致监护探头血压袖带移位,仪器的抗干扰能力降低,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护士对病情的判断。
此外,如果转运过程中缺乏人性化设计,例如:转运等待时.转运路线拥堵.无障碍设施少,都会延长转运时间,增加转运风险3.人员因素:转运时如果没有安排合适的. 足够的医务人员护送,或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熟练. 工作责任心不强. 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见性不足,以及不能及时正确判断和有效处理出现的意外情况,就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4、药物与设备因素:如果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缺少可携带的监护设备和相对完善的急救设备以及药品,使医务人员不能及时持续检测病情,并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则会贻误病情。
较常发生的与药品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包括:使用氧气枕使氧流量很难调节或在放射检查等过程中无人看护,使氧气不能准确或连续供给;没有配备简易呼吸气囊或呼吸囊漏气;药物配备不足,静脉通路不畅或堵塞;监护仪功能异常. 电池电量不足. 干扰. 屏幕显示不清;吸引设备无负压吸引或吸引力不够等;5.沟通因素:患者转运前转运人员未能与接受科室或患者家属沟通病情. 转运的目的和风险. 转运时医护人员的协调不妥当,接收科室的床单位. 监护设备和吸氧吸痰装置等准备不完善,不能及时. 顺利地接受治疗和监护,就会影响安全运送,甚至出现送错科室的情况;而运送人员将患者转运后,如果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交接不严密细致,使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不能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 治疗措施. 心理状态等,也会影响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二.整改措施(一)转运前1.风险评估对于危重患者是否必须转运进行分析与评估,对途中患者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患者承受能力转运人员的应急能力需全面评估。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作者:谢文芳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77-01【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285例危重患者从急诊科转送至病房或检查中,做好危重患者转运前的认真评估、护送人员合理安排、转运方法正确选择、转运途中的严密观察、绿色通道的及时开通、相关科室的紧密协调、病房交接时《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应用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保证了患者安全。
结果各种措施的实施,保证了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到达相关科室。
结论充分认识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认真落实转运环节中的各项护理措施,减少意外事件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保证急诊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危险因素;对策急诊科是接诊各类危重患者的前沿窗口,危重患者常因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内转运。
该环节操作不当不仅影响危重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而且还可能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即影响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还可能产生法律纠纷。
近年来,我科对影响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保证急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现报告如下:1危险因素1.1医护人员因素转运陪送人员组成不合理,护士配置不足,工作强度大,忙时易造成患者不能及时转运。
一般都由不具备足够知识的年轻护士、实习护士、实习医生陪送,致使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危险发生时,不能准确、及时地做出判断和处理。
1.2转运制度及流程因素转运制度不规范,护送流程不通畅,对危重患者没有开辟“急诊绿色通道”。
转运前未事先通知相关辅助科室人员(放射科、CT、B超)安排优先检查及住院部做好准备,转运路线选择不当,造成转运时间延长。
1.3设备及药品因素转运设备及基本药品准备不足。
当患者病情严重而无选择性地必须进行紧急运送时,运送风险更大。
基层医院危重患者院际转运的调查分析
【 关键词 】 基层 医院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3 3 2 X. 2 0 1 4 . 0 2 . 0 6 0
由于基层 医 院的 医疗 设备 滞后 , 尤其 是对 危重 病人 的
2 原 因分 析
2 . 1 医疗设 备 与药 品配置缺 陷
例危 重病人 , 进行急救质量效果评价及原 因分析 , 同时针 对原 因提 出了相应 的措施 。结果
重病人存在 的隐患主要 有 医患缺乏有效 沟通 、 医疗设备与药品配置缺 陷、 急救技能不够熟练、 转运途 中监护不
严等四个主要方 面。结论
院转运危重病人的安全 。
重视基层 医院的急救 质量 , 规 范危重病人 的转运 与救 治流程 , 能有 效提 高基层 医 院际转运 危 重患者
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造成个别 的低 年资医护人员 , 三
基基 础不 扎实 , 心理素 质差 , 在 紧急 的情况 下 , 往往 手忙 脚 乱, 未 能迅 速有效 地建 立静 脉通 道 、 人 工气 道 , 未 能正 确有 效及 时使 用各 种仪 器或药 物 。
2 . 3 转运 前评 估与预 处理 欠充 分
曾燕转 张奕威 : 阳江市人民医院 广东 阳江 5 2 9 5 0 0
广东阳江 广东阳江 广东阳江 5 2 9 5 0 0 5 2 9 5 0 0 5 2 9 5 0 0
目前 , 社 区基层 医务 人 员 短缺 , 素 质 较低 , 工作量大 ,
工作压力大 , 薪酬较低等 , 影 响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培训教
途中的急救药品、 仪器等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
表 1 安全 隐患原 因分析 ( %)
基层医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
基层医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梅彰桢【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防范措施,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急诊部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类别、时间及相关护理人员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院内转运急危重患者4270例次,发生院内转运不良事件32例次,发生率0.75%.11:30~14:30发生12例次(37.50%),17:30~22:30发生18例次(56.25%);死亡2例次(6.25%);护龄1~3年的护士发生28例次(87.50%).结论基层医院应从根本上、系统上找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增强风险意识,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5(030)005【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基层医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护理对策【作者】梅彰桢【作者单位】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急诊部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患者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医疗重要课题[1],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是重要议题之一。
急危重患者可以在急诊科行床边B超、X线摄片、ECG检查,但为进一步诊治,往往需要转运到院内其他部门行CT、MRI检查,或手术室手术或相应专科住院治疗。
转运时间虽短,但如果运送不当,易发生意外不良事件,如意外脱管、坠床、窒息、心脏骤停等[2]。
有文献报道,高达71%的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不良事件,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病死率比平常高9.6%[3]。
因此,有效提高急危重患者的转运安全,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已倍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4-7]。
为探讨影响基层医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因素,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发生的32次不良事件,报告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配置缺陷、 未 充分 告 知 、 评 估 与预 处 理 欠 充 分 、 转 运 途 中监 护 与 抢 救 不 到 位 、 转 运 交接 不 清 楚 等 6个 主 要 方 面 。[ 结 论] 加 强 护 理 风 险管理、 规 范危 重 病 人 转 运 与 救 治 流 程 、 强 化 专 科技 能 培 动 I , 是 减 少护 理 不 良事 件 发 生 的根 本途 径 。 关键 词 : 急危重症病人 ; 院 际 转运 ; 不 良事 件 ; 护 理 对 策
有 效地 建立 静脉 通道 、 人工 气道 , 未能 正确 而有 效地 使 用急救 设施 实施 抢救 。 2 . 2 医疗 仪器设 备 及 急 救 药 物缺 陷 基 层 医 院 医疗 设 施相 对落后 , 药 品配置 品种和数 量有 限 , 一旦 有危 重
病人 , 则 立 即将 危 重 病人 转 送 至 上 级 医 院 。医疗 设 备 使 用率 较低 , 电池 更易 出现 故 障。加 之药 品配 置受 限 , 难 以满 足 临床需 要 、 转 运途 中病 人 的需要 ] 。 2 . 3 未 充分 履行 告 知 义务 医务 人 员 专 业技 术 水 平 有限, 对 病人 病情 评估 不全 面 , 未充 分 说 明病 人 在转 运 途 中有 可能 出现 的 病 情 变化 和 风 险 , 一 旦 发 生病 情 恶 化, 即使 医护人员 实施 了全 力抢救 措施 , 也会 因家属 不 理解 而 引起 医患 矛盾 。 2 . 4 转 运前 评估 与 预 处理 欠充 分 危 重 病人 病情 较
手忙 脚乱 。
理 的共 1 1例 , 到 达 医院前 生命未 得 到支持 或症 状 未得 到控 制 的病例 1 7例 , 转 运 中病 情 监 测 、 抢救不到位 8 例, 其他 1 1例 。对 以上不 良事件 进行 回顾性 原 因分 析 并 提 出相关 护理 对策 。
2 原 因 分 析
曾庆芳 , 魏 霞, 王 惟, 贺 敏彦
摘要 : [ 目的] 分 析 基 层 医 院急 危 重 症 病 人 院 际转 运 不 良事 件 发 生 的 原 因及 相 关 因 素 , 探 讨 防 范护 理 不 良 事 件 发 生 的 对 策 。[ 方法] 回顾 急危 重症 病 人 院 际 转运 发 生 的 5 6 例 不良事件, 进 行 原 因分 析 并 提 出相 应 的护 理 对 策 。[ 结 果] 发 生 不 良事 件 为 输 液 管 脱 落 或 阻
因现代 化交 通 不 断 发展 , 意 外事 件 造 成 的创伤 和 心血管 急症 发病 率 日益 增 多 , 我 院属基 层 医院 , 地处 海 岛特殊 的地 理环 境 和 医疗 条 件 有 限 , 为 使 病 人得 到更 好 的医疗 服务 , 降低病 死率 和伤残 率 , 需将 急危 重 症送 往上 级 医 院 救 治口 ] 。本 文 回顾 性 分 析 基 层 医 院 转 运 5 6例急危 重病 人发 生 的不 良事 件 , 现报 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收集 2 0 1 3年 1月 一2 O 1 4年 6月 急危 重症 病 人 院 际转运 中发 生 的护理 不 良事 件 5 6例 , 其 中医 院 以上 部 门受理 投诉 9 例, 在转 运 前 未 能做 到充 分 评 估 与预 处
急、 重、 变化 快 , 基层 医院救 治能 力较低 下 , 病人 及 家 属 都 迫 切要求 尽快 转至上 级 医院救 治 , 造 成对 病 人评 估 、 预处 理欠全 面 及途 中可 能 出 现 的病 情 变 化 预见 不 足 , 而且 救护 车 内的设 备 与 药 品 配置 有 限 , 往 往 会 影 响 到 救治 效果 。 2 . 5 转运途 中监 护 、 抢救 不 到位 护 士 观察 不 到 位 , 缺少 预见性 思维 。如 : 只 观察病 人下 肢骨 折情 况 , 忽 略 病人 脑部病 情 变化 ; 输 液处 肿胀 ; 输液 管道 脱 落或 阻 塞 等未 能及 时发现 , 延误 病人抢 救 。救护 车上 颠簸 、 车 内 空 间及仪器 、 药 品有 限 , 抢救 时护 士心 里紧 张 、 压力 大 ,
中图分类号 : R1 9 7 . 3 2 3 文献标识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4 7 4 8 . 2 0 1 5 . 1 2 . 0 3 7
-
文章 编 号 : 1 6 7 4—4 7 4 8 ( 2 0 1 5 ) 1 2 —1 1 2 6—0 2
2 . 6 转运 交接 到达 接 收科室 后 , 与接收 的 医护 人 员 交 接 不清楚 , 使 接 收科 室 的 医 护人 员 未 能 在 较短 时 间 内详 细掌握 病人 病情 、 相关 治疗 措施 , 尤其 是病 情变 化 快、 危 重 的病人 , 影 响病 人 下一步 的治疗 与 护理 。
・
11 2 6 ・
CH I N ESE GEN ER A L PRA CT I CE N U RSI N G Apr i l , 2 01 5 Vo1 .1 3 No.1 2
基 层 医 院 急 危 重 症 病 人 院 际 转 运 不 良事件 原 因分 析 及 护 理 对 策
3 护 理 对 策
2 . 1 护理人 员低 年资 和 急救 技 能欠 熟 练
基层 医 院
护理 队伍 不 稳 定 , 护 士 流动 性 大 , 低年 资 护 士居 多 , 平 均年 龄 2 4岁 。护 士风 险 防 范 意识 、 责任 心 、 急救 技 能
及应 变 能力 稍 差 , 如 遇 突发 情 况 , 较显 忙 乱 , 未 能 迅 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