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一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重点强化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详解
(最新整理)(超级整合)上课实用必修1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概要
法。
知识概要
实验法: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性质的方法.
分类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
类物质的通性和物性。
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
(2)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
过氧化钠(Na2O2)的性质:2Na2O2 + 2H2O == 4NaOH + O2↑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论进行整合,都是非
2Na2O2 + 2CO2 === 2Na2CO3 + 常重要环节。
O2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概要
4
(超级整合)上课实用必修 1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概要
与水反应后滴加酚 溶解,加酚酞时呈红 产生气泡,加酚酞时先变红氧,后化钠的性质:Na2O + H2O ==2NaOH
酞
色
褪色
(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用棉花包少量固体 白色粉末
着火燃烧
人们对物质性质的研究就是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其一般程
后,通入 CO2 或吹气
序:
典型的碱性氧化物 不是碱性氧化物
泼金属。
金属钠迅速熔化成球状
熔点低,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热
钠四处游动,并发出咝咝 声
放出气体,反应剧烈
滴入酚酞的溶液变红 收集气体点燃,发出爆鸣
溶液中有碱性物质生成 有可燃性气体生成
Na2O、Na2O2 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 Na2O
Na2O2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概要
3
(超级整合)上课实用必修 1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概要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K12教育文档)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一】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实行,并注意对尾气实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实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掌握准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和蒸发实验1—1粗盐的提纯:注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蒸馏和萃取3.(1)蒸馏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
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一
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及其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第一章是基础知识的总结与铺垫。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第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1.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
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电子则贡献了原子的体积。
1.2 元素的分类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按照原子序数顺序排列,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等几类。
1.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周期表的主要构成是周期和族。
周期表示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元素的周期数等于最外层电子的能级数。
族表示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1.4 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一个元素中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相对原子质量则是相对于碳-12的质量比值。
1.5 化合价和离子价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价”数,离子价是化合物中离子的价数。
化合价可以用来判断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的可能方式。
2.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2.1 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称为反应物,新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2.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反应条件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应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等信息,化学方程式需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3. 原子的变化和物质的转化3.1 原子的变化原子在化学反应发生时会发生离子化、化合与解离等变化。
离子化是指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带电离子,化合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形成分子或离子,解离是指化合物分解成离子或分子。
3.2 物质的转化方式物质的转化方式主要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
4. 溶液的常见性质4.1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其中溶质是指在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指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高一上化学知识点第一章
高一上化学知识点第一章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
高中化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的第一章内容,包括物质的结构、性质与分类,以及元素的周期律等。
一、物质的结构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
根据物质的结构,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质,如氧气、水银等。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在化合物中,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离子。
分子是由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如氧气分子O2、水分子H2O等。
离子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如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等。
二、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和行为。
根据物质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在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则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物质还可以按照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参与方式进行分类。
反应物是指参与反应并被消耗的物质,生成物则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物质。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单质反应和化合物反应两大类。
三、元素的周期律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共有118种。
元素的周期律是指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系统。
按照元素的周期律,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周期表中的不同区域,如周期、主族、过渡元素等。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表格。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序数、原子符号和原子质量。
周期表中的横行被称为周期,共有7个周期。
周期表中的竖列被称为族,共有18个主族和10个过渡族。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征是周期性规律。
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表现出周期性变化。
例如,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钠、铜等都属于1A族元素,具有较强的金属性质。
高一化学第1章的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1章的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高中学习的一部分,高一化学的第1章主要包括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本文将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论述和解释。
第一部分: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在化学中,物质是研究的对象,了解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和过程至关重要。
1.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种类型的基本单位组成的,例如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例如溶液、气体混合物等。
1.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例如颜色、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例如燃烧、氧化等。
第二部分: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表示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元素的组成和构造的改变。
化学反应方程式描述了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过程,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位于方程式的右侧。
2.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组成。
其中,反应物位于反应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反应箭头的右侧。
2.3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可能是可逆反应,这意味着反应物可以生成生成物,但也可以逆转为反应物。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动态平衡。
第三部分: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化学反应具有一些基本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规律来预测和解释化学反应过程。
3.1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3.2 摩尔守恒定律摩尔守恒定律(或称为斯托伊计数法则)规定,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的摩尔比关系是固定的。
3.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高一第一章化学重点知识点
高一第一章化学重点知识点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作为高中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对于打好科学基础、理解世界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一化学第一章的重点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元素: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原子构成。
常见元素有氢、氧、铁、碳等。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结合而成。
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简单混合而成,物质之间保持原有性质,可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如空气、河水等。
二、原子和分子1.原子:物质的最小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
如氧气(O2)由两个氧原子结合而成。
三、化学符号和化学式1.化学符号:用以表示元素的简写。
如H代表氢,O代表氧。
2.化学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情况。
如H2O代表水,CO2代表二氧化碳。
四、质量和物质的量1.质量:物质所具有的重量。
2.物质的量:一个物质中含有的单位个数的基本概念,用摩尔(mol)表示。
3.摩尔质量: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五、化学方程式1.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指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指反应结束后形成的物质。
2.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如2H2 + O2 → 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六、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Ar):以碳-12的原子质量为12作为标准,其他元素的原子质量相对于碳-12的质量。
如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2.相对分子质量(Mr):由一个分子中的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得到。
七、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化学中重要的应用技能,主要分为质量计算和量计算两部分。
1.质量计算:根据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原创版)目录一、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的主要内容1.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2.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4.萃取分液正文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主要讲解的是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这一章节的化学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
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熟悉前 20 号元素,并掌握 1~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这些元素包括:氢 (H)、氦 (He)、锂 (Li)、铍 (Be)、硼 (B)、碳 (C)、氮 (N)、氧 (O)、氟 (F)、氖 (Ne)、钠 (Na)、镁 (Mg)、铝 (Al)、硅 (Si)、磷 (P)、硫 (S)、氯 (Cl)、氩 (Ar)、钾 (K)、钙 (Ca)。
二、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例如酒精、汽油属于易燃液体,浓硫酸、氢氧化钠属于腐蚀品。
此外,还要学会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包括过滤、蒸发、蒸馏、分液和萃取等。
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用于固体 (不溶) 和液体的分离。
2.蒸发:用于固体 (可溶) 和液体的分离。
3.蒸馏:用于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4.分液:用于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5.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四、萃取分液萃取分液是一种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好嘞,以下是为您总结的高一化学第一章的知识点:在我们开启高一化学这趟奇妙之旅时,第一章就像是一扇神秘的大门,里面藏着好多有趣又重要的知识。
首先,咱们来聊聊物质的分类。
这就好比把家里的东西整理归类一样。
比如,混合物就像是一个大杂烩,里面啥都有,像空气,那可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等气体的大聚会。
而纯净物呢,就像是整理好的单一物品,比如氧气,纯纯的就是 O₂。
再来说说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就像是独来独往的大侠,比如铁(Fe)、铜(Cu),它们自己就能闯荡江湖。
化合物则像是一个团队,由不同的元素紧密合作,像水(H₂O)就是氢(H)和氧(O)的完美组合。
说到分散系,那可有意思啦。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做一碗汤,里面的油花漂在上面,这就是乳浊液。
而如果是把盐溶解在水里,那就是溶液啦。
胶体呢,有点特别,就像清晨树林里的那一道道丁达尔效应的光,美丽又神奇。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做实验,想要配置一种溶液,结果因为没搞清楚物质的分类,把混合物当成了纯净物,结果实验做得一塌糊涂。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搞清楚物质的分类是多么重要!接下来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就像是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在溶液中能自由地“奔跑”,产生离子。
像氯化钠(NaCl)溶解在水里,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就欢快地跑出来了。
而非电解质呢,就比较“安静”,在溶液中它们可懒得动弹,比如酒精(C₂H₅OH)。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也是很关键的知识点哦。
化学变化就像是变魔术,物质的本质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物质。
比如铁生锈,原本闪亮的铁变成了红褐色的铁锈。
物理变化呢,就像是给东西换个造型,本质不变。
像把冰块融化成水,还是 H₂O 。
还有物质的量,这可是个重要的概念。
想象一下,一堆小小的粒子,要怎么数清楚呢?这时候物质的量就来帮忙啦,它就像是一个大箩筐,把一定数目的粒子装在一起。
比如说 1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都约为 602×10²³个,这可真是个庞大的数字!有一次我去超市买糖果,售货员一颗颗地数太麻烦了,要是用物质的量的概念,直接说我要 1mol 的糖果,那得多方便呀,哈哈,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超市可不会这么卖。
必修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1、化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的自然化学。
2、化学可以根据需要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自然界里不存在的新物质。
3、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4、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2、金属钠的物理性质:3、金属钠的化学性质:(1)钠与水反应反应方程式:2Na +2H2O ==== 2NaOH + H2↑现象:①浮在水面(ρ水> ρ钠);②熔成小球(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③.四处游动(反应剧烈、生成气体);④发出嘶嘶的响声;⑤溶液由无色变红(酚酞溶液遇碱变红)(2)钠与氧气的反应①在空气中自然反应:反应方程式:4Na + O2 == 2Na2O(白色固体)现象:颜色变暗②钠的燃烧实验:点燃反应方程式:2Na + O2===== Na2O2(淡黄色固体)现象: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3)Na2O(氧化钠)与Na2O2(过氧化钠)性质比较:4、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5、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黄绿色状态:气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溶解度:与水以1:2溶解毒性:有毒6、氯气的化学性质:① 2Fe+3Cl 2 == =2FeCl 3(红棕色烟,其溶液呈棕黄色) ②Cu+Cl 2 === =CuCl 2(棕黄色烟,其溶液呈蓝绿色) 规律: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氯气几乎能跟所有的金属发生反应,并且生成的为最高价的金属氯化物。
③H 2+Cl 2 ==== 2HCl (安静地燃烧,火焰呈苍白色,瓶口有白雾)H 2+Cl 2 ==== 2HCl (爆炸!) 点燃点燃 点燃光照④Cl 2+H 2O==HCl+HClO (次氯酸)次氯酸的性质:漂白性(强氧化性):漂白剂,杀菌、消毒弱酸性:酸性比H 2CO 3弱不稳定性:HClO 见光易分解2HClO === 2HCl+O 2↑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符号:n单位:mol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与微粒数(N )之间的关系为:n = —1、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不能描述宏观物体2 、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电子、中子等3 、“物质的量”四个字不能增减4 、使用物质的量一定要指明具体的微粒5、6.02×1023 mol -1 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二、摩尔质量 光照NN A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化学这门学科就像一个充满神秘和惊喜的宝藏世界,而必修一的第一章就是我们打开这个世界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初步领略化学的魅力,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按照物质的组成成分,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像氧气(O₂)、水(H₂O)这些都是纯净物。
而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它们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比如空气,它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在纯净物中,我们又可以根据元素的种类将其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像金属单质铁(Fe)、铜(Cu),还有非金属单质氢气(H₂)、氧气(O₂)等。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二氧化碳(CO₂)、氯化钠(NaCl)。
化合物还能进一步分类,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像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₂)、碳酸盐等虽然含碳元素,由于它们的性质跟无机物相似,所以也归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则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不包括上述特殊的含碳无机物,像甲烷(CH₄)、乙醇(C₂H₅OH)等都是有机化合物。
接下来,我们说说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是一种混合物,它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
分散系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溶液是一种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其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
比如说,我们平时喝的糖水、盐水都是溶液。
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 100nm 之间,它具有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就是丁达尔效应。
生活中常见的胶体有豆浆、雾等。
浊液则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 100nm,不均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像泥水就是悬浊液,牛奶是乳浊液。
然后,我们再看看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支重要学科。
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实验操作以及反应方程式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对这一章的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物质指的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种类只有一种,如金属铁、氧气等。
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如空气、矿石等。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指由一种原子类型构成的物质,不能由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化合物则由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比例。
粉末和颗粒状物质物质的形态可以是粉末或颗粒状。
粉末常用于实验室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发生化学反应。
颗粒状物质则是由许多小颗粒组成的,如颗粒状金属、颗粒状酚醛塑料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条件下,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如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气体等。
而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在改变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如铁生锈、食物被烹饪等。
宏观和微观宏观是指人们肉眼可见的现象和过程,如水沸腾、草木生长等。
而微观则是指在分子和原子尺度上的现象和过程,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来研究,如溶液的浓度、反应速率等。
实验室常见装置实验室中常用的装置有烧杯、试管、漏斗、容量瓶等。
烧杯用于容纳溶液和进行加热,试管则用于进行小规模的反应和储存小量物质。
漏斗则用于分离液体和固体,容量瓶则用于制备一定浓度的溶液。
反应的表示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反应物在反应中参与变化,产物是在反应中生成的物质。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类型。
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质生成一个新物质,分解反应则是指一个物质被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质。
(word完整版)重点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讲义
精心整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知识概要:一、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点回顾:1.药品取用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三不”:不能摸、不能闻、不能尝。
(2)节约性原则: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32.药品的取用方法:(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②(2)液①签向手心;一手斜握容器,使瓶口与容器口紧靠,缓缓倒入。
②取用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不能将滴管伸入接收器内,否则易碰到接收器壁,粘附其他物质,污染试剂。
③定量取用液体,用量筒。
(与实际相比,读数“仰小俯大”)。
3.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隔石棉网可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1)酒精量≤酒精灯容积的2/3;(2)用火柴点燃(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3)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去吹)。
4.托盘天平的使用:(1)“左物右码”:m(物)=m若放反则:m(物)=m(2)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3移动游码。
二、化学实验安全1.(1(2(3)金属钾、钠易与氧气、水反应,所以封存在煤油中;(4)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中。
2.实验意外事故处理方法:(1)如不慎将酸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清洗。
如果是碱液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如果酸(或碱)流到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
如果是少量酸或碱,立即用湿抹布擦净。
(3)眼睛的化学药品灼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若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再用3%NaHCO3溶液淋洗。
例1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BC.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D例2ACD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例3D)A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C.眼睛里不慎溅进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不可用手揉眼睛D.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物质的分离:把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彼此分开的过程。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将粗盐溶解后过滤;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Na2CO3在BaCl2之后;()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二、离子的检验: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a2++SO42-=BaSO4↓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Ag++Cl-=AgCl↓。
NH4+: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若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含有NH4+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化学高一第一章重要知识点
化学高一第一章重要知识点一、物质和物质分析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及其特点;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功能性质;3. 物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内部结构的改变与新物质的生成;4. 物质分析的方法:质量分析和体积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起始物质、生成物质和反应条件;2. 反应类型的分类: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氧化反应;3.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表示以及反应条件的写法;4.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常量、平衡位置和平衡条件。
三、化学计量1. 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2. 摩尔概念和摩尔质量:摩尔的数目和摩尔质量的计算;3. 化学计量的公式计算:反应物的比例关系和定量关系;4. 气体的体积和摩尔关系: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摩尔体积的计算。
四、化学溶液1.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质、溶剂和溶解度;2. 浓度的表示方法: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3. 溶液的稀释计算:溶液的体积和浓度之间的关系;4. 溶液的溶解热和溶质的离子化。
五、气体的物理性质1. 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条件和非理想气体的行为;2. 摩尔体积和相对密度:摩尔体积和气体相对密度的计算;3. 气体的分压和气体收集:气体分压的计算和气体的收集方法;4. 煤气的浓度和燃烧:煤气的浓度计算和燃烧反应的平衡。
六、化学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反应物消耗的速率和生成物产生的速率;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触媒和表面积;3. 反应速率方程式: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活化能;4.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正向反应速率和反向反应速率的关系。
七、化学平衡1. 动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的速率相等;2. 平衡常量的定义和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值;3. 平衡常量与反应条件的关系:Le Chatelier原理;4. 平衡常量与能量变化:平衡常量与焓变、熵变、自由能变化的关系。
(完整word)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 n 表示2、意义: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它表示的是物质中所含粒子的多少-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
3. 注意:“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全称,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当成物质的数量或质量来理解, 不得随意增减。
二、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 摩尔:含有与 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 1mol 。
它表示的是物质中微粒的个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比值。
物质的量= 粒子数目 阿伏加德罗常数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单位:mol -1(/ mol ) n = NN A0.012kg数值:0.012kg 12C 中所含 12C 原子的个数 () 1.993 ⨯10-26 kg 近似值:6.02×1023mol -1 (6.02×1023/ mol )3、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应用于宏观物质。
(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在使用时必须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如 1molH 、1molH+。
不能用摩尔数代替物质的量。
三、摩尔质量如何由物体质量求出微观粒子个数呢?物质质量 ?→ 物质的量 ⨯ N A 粒子个数单个粒子质量很难称量,但大量粒子总质量可称量。
(分子质量约 10-26~10-25kg ,若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总质量约为 10-3~10-2kg ,即 1g ~10g ) 1、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即每摩尔粒子所具有的质量,用 M 表示摩尔质量= 物质质量粒子物质的量 M = m n 2、单位: g ⋅ mol -1, (g / mol )或kg ⋅ mol -1 (kg / mol )3、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质量。
即:H 2O 分子量为 18,H 2O 的摩尔质量为 18g/mol4、相关计算例题 1. 1 mol 水分子中含有约 个水分子(6.02×1023) 0.5mol O 2 中含有约 个 O 2 分子(3.01×1023) 2 mol H +中含有约 个 H +(1.204×1024) 2. 在反应 X+2Y=R+2M 中,已知 R 和 M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22:9,当 1.6 克 X 与 Y 完全反应后, 生成 4.4 克 R ,则在此反应中 Y 和 M 的质量之比为( ) A 、16:9 B 、23:9 C 、32:9 D 、46:9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基本物理量之一 B 、1mol 氯分子的质量是 71g C 、0.5mol 硫酸的质量是 49g D 、0.006kg 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0.5mol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6.02×1023 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B 、1mol Cl 2 含有 2N A 个氯原子C 、摩尔既可表示质量,又可以表示数量D 、32g O 2 所含 O 2 的摩尔数是 1mol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是含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整理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整理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整理在高一化学学习的过程中,第一章内容是基础知识的介绍和回顾,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第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以文字形式呈现。
以下是化学第一章的知识点:1.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三部分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中心,称为原子核,而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壳层中。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质子与电子的电荷绝对值相等。
2. 元素的分类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可以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化学性质,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导热性和延展性;非金属元素则相对较差。
根据物理性质,元素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3. 元素的符号与周期表元素的符号是由拉丁文名称的首字母或者其他字母组成。
例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钠元素的符号为Na。
元素的周期表是一种以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为依据的表格。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周期性变化进行组织。
4. 化学式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学物质的组成。
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包含正负离子的符号和数目,如NaCl表示氯化钠。
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则是由原子的符号和数目组成,如H2O表示水分子。
化学式还可以通过化学计量法来确定物质的摩尔比。
5.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表征,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而化学性质涉及物质内部结构和组成的变化,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燃烧等。
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指物质状态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物质组成,化学变化则是物质发生组成和性质上的变化。
6.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规律之一。
元素周期律指出,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周期性进行排列,横向的行称为周期,纵向的列称为族。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高一的化学学习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类、质量和重量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化学变化是物质组成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变化一般是从原子、离子、分子的变化引起的。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分子或物质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纯物质。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分子或物质组成。
三、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量大小,是一个标志性的物理量。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重量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表现,是一个力。
重量的单位是牛顿。
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的重量可能不同,但质量是不变的。
四、元素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根据其性质又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锌等。
非金属元素不具有导电性,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氢等。
过渡元素在性质上介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常见的过渡元素有铁、铜、锌等。
五、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通过反应形成的新物质。
化合物的命名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则,例如金属氧化物、酸、盐等。
六、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其中,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方程式的右边,反应条件用箭头上方的条件符号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反应程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七、化学计算在化学实验和应用中,常常需要进行化学计算。
其中,物质的量计算是重要的计算方式之一。
在计算物质的量时,需要使用到化学计量关系,例如摩尔质量、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循着图示·想一想] [特色特性·记一记]1.特殊的颜色:Na2O2——淡黄色固体2.特殊的存放:Na、K保存在煤油中,Li保存在石蜡中3.必记五反应:(1)2Na+2H2O===2NaOH+H2↑(2)2Na2O2+2H2O===4NaOH+O2↑(3)2Na2O2+2CO2===2Na2CO3+O2(4)Na2CO3+2HCl===2NaCl+H2O+CO2↑(5)Na2CO3+H2O+CO2===2NaHCO3考点一|活泼的金属单质——钠[记牢主干知识]1.物理性质(1)软——质软,硬度小。
(2)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3)轻——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
(4)低——熔点低。
(5)导——可导电、导热。
2.从钠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①与O2反应常温 加热现象 钠的表面变暗 先熔化成小球,片刻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方程式 4Na +O 2=====常温2Na 2O2Na +O 2=====△Na 2O 2转移电子 1 mol Na 参加反应时转移1 mol e -②与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Cl 2=====△2NaCl 。
③与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S=====△Na 2S 。
(2)与水反应①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与解释:(3)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Na ++H 2↑。
(4)与盐的反应钠与CuSO4溶液反应 2Na+2H 2O+CuSO 4=Na 2SO 4 +Cu(OH)2↓+H 2 ↑ 3.钠的制备与保存(1)制备:电解熔融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Cl=====电解2Na +Cl 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4.钠的用途(1)制取Na 2O 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作强还原剂,将某些稀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如4Na +TiCl 4=====熔融Ti +4NaCl 。
(4)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5.焰色反应 定义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作焰色反应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火焰颜色Na :黄色,K :紫色考点二|钠的氧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基础自主落实]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阴、阳离子个数比1∶2 1∶2 是否为碱性氧化物是不是与H2O 反应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与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2Na2O2+4HCl===4NaCl+O2↑+2H2O稳定性不稳定较稳定主要用途可制烧碱漂白剂、消毒剂、供氧剂22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Na2O2的性质(1)强氧化性的五个表现(2)遇KMnO4等强氧化剂时,表现出还原性,氧化产物为O2。
(3)遇CO2、H2O、H+则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循着图示·想一想] [特色特性·记一记]1.特殊的颜色:Cl 2——黄绿色气体 2.特殊的成分:新制氯水中含三分子(Cl 2、HClO 、H 2O)、四离子(Cl -、ClO -、H +、OH -)3.Cl 2实验室制法五装置:①发生;②净化;③干燥;④收集;⑤尾气处理4.必记四反应: (1)Cl 2+H 2OHCl +HClO(2)2Cl 2+2Ca(OH)2=== CaCl 2+Ca(ClO)2+2H 2O(3)Ca(ClO)2+H 2O +CO 2===CaCO 3↓+2HClO (4)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考点一| 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基础自主落实](一)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氯气(1)物性: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有毒(尾处:NaOH 溶液) (2)化性:①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a.2Na +Cl 22NaCl (产生白烟)b.Cu +Cl 2CuCl 2(产生棕黄色的烟,溶于水得蓝色溶液)c.2Fe +3Cl 22FeCl 3(产生棕红色的烟,溶于水得黄色溶液)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
②与非金属反应 H 2+Cl 22HCl (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H 2+Cl 22HCl (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③与水反应:Cl 2+H 2O = HCl +HClO (离子方程式:Cl 2+H 2O = H ++Cl -+HClO )④与碱反应Cl 2+2NaOH = NaCl +NaClO +H 2O (实验室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工业制取“84”) 2Cl 2+2Ca(OH)2 = Ca(ClO)2+CaCl 2+2H 2O (用于制漂白粉) ⑤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a.2FeCl 2+Cl 2 = 2FeCl 3b.2KI +Cl 2 = 2KCl + I 2(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c.SO 2+Cl 2+2H 2O = 2HCl + H 2SO 4(离子方程式:SO 2+Cl 2+H 2O = 4H ++2Cl -+SO 42-) 2.次氯酸① 一元弱酸,比H 2CO 3弱 光 HClO 的基本性质 ②不稳定,2HClO === 2HCl + O 2↑ ③ 强氧化性;④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可用作自来水消毒。
3.漂白粉(1)主要成分是CaCl 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2)漂白原理是: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产生的HClO 具有漂白性和强氧化性,由于Ca(ClO)2能与空气中的CO 2、H 2O 反应生成HClO 且HClO 见光易分解,所以漂白粉应密封保存。
(3)工业上常用氯气和石灰乳制取漂白粉2Cl 2+2Ca(OH)2=== CaCl 2+Ca(ClO)2+2H 2O (4)溶液呈碱性,具有强氧化性。
(二)、氯气的制备 1.实验室 ⑴反应原理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离子方程式:MnO 2+4H ++2Cl -Mn 2+ +Cl 2↑+2H 2O )n(氧化剂):n(还原剂)=1:2;浓变稀问题 ⑵发生:固体+液体气体。
⑶净化:饱和食盐水或水洗(除去HCl ) ⑷干燥:浓H 2SO 4⑷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⑸验满的方法: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⑹尾气处理装置:多余Cl 2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用强碱溶液(NaOH 溶液)吸收。
MnO 2发生装置 除杂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浓盐酸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NaOH 溶液(7)注意事项:①若没有浓盐酸时,可用浓硫酸和固体食盐代替;若没有MnO 2时可用KMnO 4代替,此时可不加热。
另外KClO 3、K 2Cr 2O 7、Ca(ClO)2、PbO 2等也可代替MnO 2;②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制得的Cl 2中HCl 气体杂质较多。
③实验结束时,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残留的Cl 2,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
④尾气吸收时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
2.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
(离方程式:2Cl -+2H 2O=====电解Cl 2↑+H 2↑+2OH -) (三)、Cl -检验:1.所用试剂:AgNO 3溶液和稀硝酸。
2.现象:白色沉淀 【难点透析】1.氯水的性质: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
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Cl 2 + H 22.考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记牢主干知识]1.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2.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1。
(2)数值:当微粒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3)关系: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与摩尔质量(M)之间存在的关系为n=m/M。
二、常考题点分组练题点(一)基本概念的辨析与应用1.请用物质的量和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各物质。
(1)0.5 mol氢离子0.5_mol_H+。
(2)含25N A个电子的硫酸根离子0.5 mol SO2-4。
(3)含6.02×1024个氢原子的氢气5_mol_H2。
(4)质量为26 g的碳-13原子2_mol_13C。
(5)含质子数10N A的氢原子10_mol_H。
(6)117 g氯化钠2_mol_NaCl。
2.硫酸钠(Na2SO4)的摩尔质量为142_g·mol-1;71 g Na2SO4中含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_mol,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_mol。
3.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0.04 mol C的质量为(16 g+20 g)-31.76 g=4.24 g,则M(C)=4.24 g 0.04 mol=106 g·mol -1。
答案:106 g·mol -1 [探规寻律]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序号 前提条件 公式 ① 任意状态的任意物质 M =m /n (定义式) ② 已知一个分子的质量 M =m (分子)×N A ③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M =ρ×22.4 L·mol -1 ④同温同压下的气体M (A)=M (B)×D (相对密度)4.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 水 ②0.5N A 个HCl 分子 ③25.6 g SO 2气体 ④0.2 mol 氨气 ⑤2 mol 氦气⑥6.02×1023个白磷分子(P 4),所含原子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⑥>⑤>③>②>④。
考点二| 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基础自主落实]1.气体摩尔体积2.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即“三同”(T 、p 、V )――→定“一同”(N ) (2)使用范围单一气体或相互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3)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条件结论推论一同温同压V1V2=n1n2=N1N2ρ1ρ2=M1M2推论二同温同容p1p2=n1n2注:以上用到的符号:n——物质的量、M——摩尔质量、V——气体体积、ρ——密度、p——压强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换算关系[说明]①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目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