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90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36学时

学分:6学分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

选修课程:电子学,医用物理学,影像诊断学等

基本要求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就学科本身而言,介入放射学的范畴就非常广泛。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学时为9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X线检查技术、医用X 线诊断装置、胶片冲洗原理及乳腺摄影、CT线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安排56学时理论讲授和34学时实验实习。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习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试验结果,并争取学习一定的实验方法。

本大纲根据第2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便于同学学习。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学参考。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X线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X线检查设备,对病人进行检查并获得影像诊断医生所需资料的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是一门既有较系统的理论又实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传统X线摄影技术、现代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技术与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培养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影像职业技能的综合素质。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讲授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与现代数字X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等内容,使本专业学生为今后从事影像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教学重点: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与现代数字X成像技术的应用。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的检查技术应用的掌握和了解,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学时安排:理论课:14学时,实习课:8学时。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

第一节X线成像基本因素

了解X线影像的形成与信息影像的形成和传递、掌握构成X线照片的五大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散射线的产生和消除及与照射野的关系,重点掌握如何正确选择摄影的条件。第二节普通X线摄影

了解透视检查的目的、方法及适应症,重点掌握X线摄影条件计算方法及其应用,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解剖关系,X线摄影步骤和原则,各系统的摄影位置。

第三节数字X线成像技术

掌握CR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DR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四节造影检查

重点了解对比剂的种类、对比剂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掌握常规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方法。

第五节X线影像质量评价

了解如何评价影像的质量及影像质量管理。

执笔人:李森林教研室主任:赵卫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医用X线诊断装置课程要求与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1、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该课程是影像专业技术学中不可缺少的专业课程,影像专业离不开设备。必须通过医用X线诊断设备的结构和基本理论的学习,才能够应用基本理论原理知识,掌握X线机的构造特性,组成方式,应用范围。掌握在临床应用中的正确使用,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

X线机是带有辐射源的设备,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保证医患的安全防护。X线机又是较昂贵的装置,设备精细,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涉及多学科。由高端的技术组成,通过学习,掌握基本原理,才能正确安全的使用,提供诊断需要的X线影像资料,也才能准确操作使用,保证设备的安全。X线设备又是电路较复杂,电压较高的设备。通过基本电路分析,学习高压电路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才能明确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总之X线设备是影像专业学生进入临床首先要掌握的知识,才能安全准确的使用设备。

2、对知识,能力,目标及对后续课程影响的基础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X线设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的使用X线设备学习的目标,才能对X线技术学其余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懂得设备原理才能使用,才能通过后续投照技术其余课程的学习。最终达到临床所需要的影像资料和技术操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重点:从理论上掌握X线机的组成,类型,原理。重点包括:

(1)X线管的结构,原理,电气和结构参数,使用的注意事项。

(2)高压发生装置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电路分析和安全使用。

(3)控制装置的组成,基本结构,原理,典型电路分析,主要电路,kv,ma,s的电路控制讲解。通过以上重点基本掌握X线机的原理。

2、难点:电路分析较为复杂,特别是对医学生更难,只能分析较简单的电路,又是最重要的,通过举例,实物的对应,从而使学生理解掌握。

3、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大课讲授基础理论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实习课,并以实例讲授临床应用X线机的特点,注意事项及应用技术,掌握基本原理。注重平时的考核,提问,充分应用实习课使学生从理论上感性的过程掌握X线设备。通过闭卷考试的

方法,要求学生反复的学习掌握基本知识。

三、学时安排:理论课:10学时,实习课: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医学影像设备学概论

第一节医学影像发展历程

重点:了解医学影像发展的过程,X线设备的问世建立和基础,对影像诊断的意义和发展过程。重点了解世界和我国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的应用,云南及地方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考核要求:了解

第二节医学影像设备分类

重点:熟悉影像信息的成像载体。共分六类,重点X线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

考核要求:熟悉

第三节图像存储传输系统

重点:熟悉图像的存储,使用及PACS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图像传输装置,图像数据库,数据通信网络,显示工作部,通信格式。

考核要求:熟悉

第二章诊断用X线机

第一节概述

诊断用X线机的发展与现状,组成,各类型X线机的分类,特点,应用范围,结构。

重点:各类型X线机的应用范围,特点,结构。

考核要求:掌握

第二节诊断用X线机的组成

诊断用X线机技术含量越高,产品规模益扩大,专用机逐步进入各类型化医院,医生为扩大使用范围和发挥专机专用的特点,分类更加细化专业。

重点分别讲述:心血管专用机,数字胃肠机,全身血管造影机,数字乳腺摄影机,床旁数字X线机,口腔科专用机和常规用X线机的组成、结构、基本原理及各种机械装置和辅助设备的构成。

考核要求:熟悉

第三节 X线管

X线管是X线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价格昂贵,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种类繁多。

重点:X线管的结构、电气参数、电路分析、使用常规、注意事项。

考核要求:掌握

第四节高压发生装置

高压发生装置是提供X线管的管电压和灯丝电压的设备。

重点:高压发生装置的结构、组成、特点、电路分析和原理、技术参数和使用中注意事项。

考核要求:掌握

第五节 X线机控制装置

X线机控制装置是设备核心,由各种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组成。

重点:电压、电流、时间的控制、调整电路的分析讲解。

考核要求:掌握

第六节电源设备及接地

电源设备装置的技术要求规格和电路分析、电源控制、调节及原理,接地设施的要求和重要意义。

重点:电源容量、电压、电源内阻、频率的技术要求和电源电路分析调整原理、参数要求及对X线设备的影响,接地的技术要求和参数要求,讲述接地的重要性和安全保护措施。

考核要求:掌握

第七节 X线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日常维护

掌握临床使用X线设备的保养的重要性及维护使用的重要意义

重点: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各类型X线机使用特点,掌握故障的分析排除及日常保养,达到人、机的安全目的。

考核要求:掌握

第三章数字及模拟X线成像装置

第一节影像设备的新技术发展

主要讲述数字成像基本原理。

重点:CR、DR数字成像的基本原理结构及设备的临床应用价值。

考核要求:了解

第二节模拟成像装置

模拟成像装置的组成和临床应用价值。

重点:模拟成像系统的组成,分别讲解摄像机、影像增强器、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典型电路分析和临床应用价值。

考核要求:熟悉

复习思考题

1、自动曝光控制的原理和专用器件。

2、旋转阳极和固定阳极的区别要点和技术参数。

3、X线机ma量的选择及电路控制原理。

4、高压发生器的技术特点。

5、X线机的电流、电压、时间表示单位。

6、X线阳极应具备的条件。

7、X线机主要组成。

8、X线控制装置主要控制内容。

9、X线管的主要技术参数。

10、电子限时器的优点。

11、X线机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2、电源和接地保护的技术要求。

13、模拟电视系统结构和典型电路分析。

14、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和处理种类。

15、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16、X线机的日常维护与使用规则。

五:主要参考书

1、张云亭、袁聿德.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2、中华医学会.人民军医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册)

3、袁聿德.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X线摄影学

4、郭启勇.人民卫生出版社.介入放射学

执笔人:王克超教研室主任:赵卫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胶片冲洗原理及乳腺摄影课程要求与教学大纲

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实习课: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二章 X线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成像的基本因素

1、X线成像基本因素。

2、影像信息检测系统――医用X线胶片。

教学重点:医用X线胶片的种类分类,每类胶片感光特性及其适用范围。

第二节普通X线摄影

1、医用X线胶片感光特性。

2、潜影形成的条件。

教学重点:感光特性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重点,潜影形成与之有关的因素。

第三节数字X线成像检查技术

增感屏―种类、性能、作用及对影像效果的影响。

教学重点:增感屏性能与增感作用大小相互间的关系,临床适用范围。使用增感屏对影像效果的影响关系。

第四节造影检查

IP-结构-其作用、性能及特性。

教学重点:IP特性。

第五节 X线影像质量评价简介

FPD 洗片机-结构,优缺点,保养。

教学重点:FPD组成及其优越性,影像的对比特点及其特性。洗片机结构,温度对影像的关系。

第六节乳腺摄影,乳腺导管造影。

教学重点:乳腺摄影机-胶片-增感屏的先进性;具体摄影方法:显示组织。

X线成像基本因素-影像信息检测系统,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IP, FPD,乳腺摄影,洗片机。

掌握内容:一般摄影用X线胶片种类、性能;增感屏性能、种类及临床应用;洗片机结构及应用;IP特性及临床应用;FPD特性;乳腺钼靶摄影及临床应用。

熟悉内容:胶片结构,保存;增感屏结构及特性;洗片机与温度的关系;IP机构;FPD 组成;乳腺导管造影适应症;特性曲线组成。

了解内容:潜影形成的条件,原理;X线成像基本因素,感光特性。

复习思考题:

①何为斜射效应?例举临床应用

②简述FPD特性

③乳腺摄影适应范围(最佳)

④一般摄影用胶片有哪些种类,胶片的结构由什么组成

⑤胶片密度与曝光量不成正比关系的四特性曲线的哪一部分?

⑥潜影由下列哪个组成:A感光中心 B显影中心 C银离子 D溴离子 E电子

主要参考书

1、燕树林,贾绍田.《医用X线胶片及其自动冲洗技术》.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

学会.1998年3月.

2、张云亭,袁聿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执笔人:肖玉珍教研室主任:赵卫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CT成像技术课程要求与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总计20学时的课堂教学和医院实习,使学生们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使学生掌握CT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成像原理,掌握全身各部的扫描方法:掌握碘过敏反应的症状及抢救原理;

了解螺旋CT与普通CT之间有何不同,了解常见故障及处理原则;了解怎样控制好CT的图像质量,熟悉电子束CT技术应用。通过以上的学习为同学们达到一个影像专业医师打好基础。

二、CT教学基本要求

CT扫描原理,成像原理,各部位常见病的检查方法,螺旋CT技术原理, 应用, 增强扫描,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及影像后处理为重点内容。从浅入深由普通CT,到螺旋CT 内容为主干,以多媒体为教学主要手段进行讲授。

布置自习,预习内容,采取课堂提问,闭卷考试等手段,印证学习成果。取平时成绩和阅卷成绩中和,作为学生最终考试成绩。

三、学时安排:理论课:12学时,实习课:8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CT的扫描方试的特点

一、熟悉普通CT的概念。

二、掌握多层螺旋CT的原理。

三、熟悉电子束CT的概念。

第二节 CT图像特点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一、掌握CT图像特点及CT值。

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熟悉部份容积效应

第三节 CT检查方法

一、熟悉平扫的概念。

二、增强扫描:掌握动态增强扫描。

三、熟悉造影CT的概念。

四、特殊扫描技术:掌握高分辨力扫描。

五、熟悉定量CT的概念。

第四节各部位常见病的检查方法

一、颅脑:掌握扫描方法

二、头颈部:熟悉扫描方法

三、胸部:熟悉扫描方法

四、腹部:掌握扫描方法

五、盆腔:熟悉扫描方法

六、脊柱:熟悉扫描方法

七、四肢:熟悉扫描方法

第五节螺旋CT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CT透视:熟悉概念

二、动态增强:掌握双期多期扫描

三、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及影像后处理:熟悉概念

四、CTA:掌握头颅CTA

五、灌注CT:熟悉概念

第六节电子束CT技术应用

一、触发方试:熟悉概念

二、扫描体位:熟悉概念

三、基本扫描方法:熟悉概念

四、对比剂使用技术:熟悉概念

五、与多层螺旋CT技术比较:熟悉概念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电子束CT技术原理。

2、多层螺旋CT的主要技术特点。

3、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动态增强扫描?

5、肝脏血管瘤的扫描方法是什么?

6、简述头颅CTA原理。

参考文献:

1、CT技术学.石明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螺旋CT.周康荣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张云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执笔人:王国强教研室主任:赵卫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

MRI检查技术课程要求与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8学时的讲授,使学生对磁共振成像系统及磁共振成像原理有一定了解。掌握磁共振不同脉冲序列的特点及意义,磁共振成像参数、常用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临床常用部位的检查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基础。

二、教学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掌握内容:MRI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及MR I检查的安全要求;磁共振不同脉冲序列的特点及意义;磁共振成像参数及参数的选择;磁共振成像中常见的伪影及其产生机理、消除方法;头、脊柱、胸部、及腹部的扫描方法。

了解内容:磁共振成像系统及磁共振成像原理;特殊成像技术如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水成像、弥散成像;四肢及髋关节、膝关节扫描方法;磁共振对比剂的机理及临床应用。

三、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实习课:4学时。

教学课时分配

四、主要参考书

1、医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彭振军.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临床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与应用.韩鸿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执笔人:顾青教研室主任:赵卫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课程要求与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DSA技术是数字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8学时大课讲授和4学时的实习,使学生对这一新的数字影像技术原理、特点、各部位DSA检查特点、检查体位、减影程序、造影剂的应用等具有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为介入放射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讲授要求:详细讲授DSA的特点、原理、检查方法、工作方式、设备、各部位DSA的检查特点、体位、减影方式、帧频,DSA检查的并发症等。对“蒙片、伪影”等难点以DSA原理分析克服,心血管造影的体位则以大量的图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会应用。对IV-DSA、IA-DSA,造影剂的应用,并发症的预防处理作为一般讲授。

采取大课讲授和实习阅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学生结合大课板书认真阅读教材相应章节内容。平时成绩占30﹪,采用课堂考察方法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占70﹪,采取闭卷考方式进行。

三、学时安排:理论课:8学时,实习课:4学时。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

第三节数字X线检查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教学重点:DSA原理、特点,设备要求,各部位检查特点、体位、工作方式选择,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

难点:蒙片的概念和采集,伪影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心血管造影的体位应用。

课程考核要求:

了解:各部位DSA检查插管途径,并发症的预防、处理,IV-DSA的特点。熟悉DSA 的基本原理,DSA的设备要求,各部位DSA检查造影剂的应用。

掌握:IA-DSA的特点和并发症,各部位DSA检查特点、检查体位、减影方式的选择,蒙片的概念和采集,伪影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及克服方法。

复习思考题

1、蒙片的概念。

2、运动性伪影的克服方法。

3、心脏、腹部DSA的检查特点。

4、冠状动脉造影的体位。

其它:

有关DSA的特点、原理、检查方法、工作方式、设备等内容属DSA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各部位DSA技术有紧密联系,而前期无该教学内容故在DSA技术教学中融入。因课时关系各部位DSA检查术前准备、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集中一次讲授。重点内容心血管造影分别按冠状动脉、心脏各房室的造影检查讲授,以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执笔人:李莉媛教研室主任:赵卫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90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36学时 学分:6学分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 选修课程:电子学,医用物理学,影像诊断学等 基本要求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就学科本身而言,介入放射学的范畴就非常广泛。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学时为9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X线检查技术、医用X 线诊断装置、胶片冲洗原理及乳腺摄影、CT线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安排56学时理论讲授和34学时实验实习。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习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试验结果,并争取学习一定的实验方法。 本大纲根据第2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便于同学学习。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学参考。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X线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X线检查设备,对病人进行检查并获得影像诊断医生所需资料的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是一门既有较系统的理论又实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传统X线摄影技术、现代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技术与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培养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影像职业技能的综合素质。二、教学基本要求

(企业诊断)教学大纲-骨伤科影像诊断学广东省中医院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骨伤科影像诊断学(五年制) Diagnostic Imaging of Skeletal Diseases 课程编码:10511026 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1.《医学影像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专业(骨伤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是研究骨与关节创伤、感染、骨肿瘤等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专业基础。其内容包括骨伤科X线、CT、MR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对骨与关节各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骨与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骨与关节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培养学生运用影像检查方法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机制、影像表现,以及对骨与关节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章骨伤X线总论 4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的发展简史及前程展望。 【熟悉】医学影像学的概念。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了解】骨关节系统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掌握】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掌握】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 【熟悉】骨折与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内容 1. 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2.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及前程展望,医学影像学的概念。 3. 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4. 骨关节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价值。 5. 骨与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6. 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7. 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 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方式 课堂讲座、幻灯、X线胶片、多媒体课件。 第二章上肢损伤 12学时 第一节肩关节损伤 目的要求 【熟悉】肩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近端各类型骨折的X线表现及肩关节、肩锁关节脱位的X

医学影像物理学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 1、X射线管的负极,包括灯丝和聚焦罩两部分。 2、想获得大的管电流需要选取大的管电压和灯丝的温度。 3、在普通X射线摄影中,用钨作为阳极靶。 4、高速运动的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时,其能量损失分为__碰撞损失__和__辐射损失__. 5、X射线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射线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和。 6、在医学应用中,常用X射线的量和质来表示X射线的强度,量是质是光子数。 7、在X射线野中靠近阳极侧的有效焦点比靠近阴极侧的要小。 8、光电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 μτ/ρ Z3/(hυ)3_____。 9、康普顿质量衰减系数与入射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 μc/ρ 1/(hυ)3____。 10、康普顿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原子序数Z无关,仅与物质的___每克电子数___有关。 11、电子对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的光子能量的关系可表示为__ 当hυ>2m e c2_时,__μp/ρ Z hυ 当hυ>>2m e c2 _时,μp/ρ Zln(hυ)________________。 12、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整个诊断X射线的能量范围内都有__ 10keV-100keV __产生,所占比例很小,对辐射屏蔽的影响不

大。 13、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总的衰减系数μ/ρ=_μτ/ρ+μc/ρ+μp/ρ+μcoh/ρ____。 14、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在10keV~100MeV能量范围的低能端部分_____光电__效应占优势,中间部分____康普顿___效应占优势,高能端部分___电子对___效应占优势。 15、宽束X射线是指含有____散射____的X射线束。 16、滤过是把X射线束中的____低能成分___吸收掉。 17、滤过分为___固有滤过___和___附加滤过___。 18、X射线传播过程中的强度减弱,包括距离所致的____扩散___衰减和物质所致的_____吸收____衰减. 19、X射线影像是人体的不同组织对射线____衰减___的结果。 20、增感屏—胶片组合体在应用时,胶片的光密度直接取自X射线的能量不足___10%__,其余的光密度都是靠___增感屏受激后发出的可见光获得的。 21、量化后的___整数灰度值__又称为灰度级或灰阶,灰度级之间的最小变化称为____灰度分辨率___。 22、每个单独像素的大小决定图像的____细节可见度____. 23、CR系统X射线照射量与发射的荧光强度呈___五位数___的直线相关。 24、X-CT的本质是___衰减系数___成像. 25、窗口技术中的窗宽是指___放大的灰度范围上下限之差____

《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doc

《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专业考察 学时/学分:64/2 授课学期:5 先修课程:商业广告设计 后读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科)、广告设计与制作(专科) 开课系或教研室:艺术与设计系(广告视传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视觉传达专科、广告设计与策划专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专业考察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拓宽专业知识视野,有效提高学生综合搜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开阔眼界。通过专业考察,为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考察,使学生深入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实际情况,使学生将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实践考察中,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本专业的鉴赏力,提高专业综合修养。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按照学院相关文件制订专业考察计划,要求具备详实的行动计划,并交系务会讨论再由系部主任签字后报学院有关部门备案方可实施。 2.外出考察前,学生应与领队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纪律观念教育,确保安全。 3.学生在带队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分成各专业小组,作专题考察,既要有丰富的图片资料,也要有详实的记录和体验,最后形成一篇考察报告。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五、教材及参考书 根据毕业考察与调研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指定。 六、考核办法: 根据毕业考察与调研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指定。 1、理论考察成绩占40%;实地考察成绩占60%,两次成绩合计为一个成绩。 2、成绩评定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分标准见附表一)。凡获得及格以上成绩者可获得规定学分。 3、评定成绩的步骤为:学生填写个人鉴定,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及成绩。 4、考察结束后将下列材料及时上报:(1)实习日记(2)指导教师鉴定。 附一:专业考察成绩评定标准 优:学习态度认真,考察日记充实、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良:学习态度认真,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中:学习态度比较认真,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及格: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基本掌握 不及格:学习态度不认真,考察日记不完整,对专业实践知识不能完全掌握 执笔:闵晓杰 审定:艺术与设计系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教学指导大纲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刖言 “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DSA CT MR、DSA介入、超声和丫闪烁摄影等,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超声另编,丫闪烁摄影等在其他学科讲授,但在总论中应予介绍,使学生有完整的概念。 放射诊断学是利用放射线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学科。本教材主要是X线诊断,顺应医学影像学 的发展,增加了有关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MRD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内容的比重,并介绍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以三基即总论、各系统的正常X 线、CT MR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CT MR表现为主,并适当编入部分疾病的X线、CT MRI 诊断,以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课堂讲授与见习的比例为2:1(36:18)第一篇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X线、CT MR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 二、熟悉常用的X线、CT MR检查方法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使用。 三、了解X线、CT MR诊断的方法、原则、价值、限度和地位。 四、了解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 [教学内容] 阐明“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的临床学科,主要包括X线、超声、CT MR、丫闪烁摄影诊断及介入放射学等。目前,本学科重度讲授X线、CT MR诊断和介入放射学。X线诊断学是应用X线的特性通过摄影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 第一章X线成像 第一节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1)X线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2)X线的特性:穿透性、感光性、荧光作用、电离作用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苏州大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心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130059 大纲执笔人:沈海林、诸伟 实习(见习、实践)周数(时数):18学时大纲审稿人:沈海林 学分:1.5 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口腔医学专业2006年教学计划制订 二、实习(见习、实践)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实习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口腔专业人才,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本课程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课程的实习环节。通过本实习,使学生正确掌握影像检查的方法、影像诊断技术的过程,锻炼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实习(见习、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见下述各章节要求。 四、实习(见习、实践)内容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影像实验室及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读片室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实习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 2、实习(见习、实践)内容;见下述个章节具体内容 3、时间安排;18课时 五、实习(见习、实践)的形式与方法 包括到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参观、摄片操作、读片等。

六、实习(见习、实践)考核和成绩评定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七、实习(见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八、实习(见习、实践)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九、其他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口腔颌面影像医学图谱》马绪臣主编 一、前言: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以研究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外伤、颌骨囊肿、肿瘤、颌骨畸形、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疾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为内容的学科。 实验课18学时。实验课主要为读X线片。 二、教学要求:

《医学影像物理学》1-9章课后习题答案(精心整理)

第一章 X 射线物理 1-1 产生X 射线需要哪些条件? 答:这个题目实际上把高速电子轰击靶产生X 射线这一事实在条件上予以明确。首先要有产生电子的阴极和被轰击的阳极靶,电子加速的环境条件即在阴极和阳极间建立电位差,为防止阴极和阳极氧化以及电子与中性分子碰撞的数量损失,要制造压强小于4-Pa 的真空环境,为此要有一个耐压、密封的管壳。 1-2 影响X 射线管有效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有效焦点大小的因素有:灯丝大小、管电压和管电流、靶倾角。 1-3 在X 射线管中,若电子到达阳极靶面的速度为1.5?8 10ms -1,求连续X 射线谱的最短波长和相应的最大光子能量。 答:此题的思路是由动能公式22 1v m 求出电子的最大动能,此能量也是最大的光子能量,从而求出最短波长。但当速度可与光速c=3?810ms -1 相比较时,必须考虑相对论效应,我们可以用下面公式求出运动中电子的质量 kg 302 3122010052.1)2/1(11011.9/1--?=-?=-=c m m e v keV 8.731018.1)105.1(10052.12 1211428302max =?=????==--J m h e v ν nm 0169.0max min ==νλh hc 此题的结果告诉我们,管电压为73.8KV 。反过来,如果知道管电压,求电子到达阳极靶表面的电子速度时,同样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 1-4 下面有关连续X 射线的解释,哪些是正确的? A .连续X 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B .连续X 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的原子核电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C .连续X 射线的最大能量决定于管电压; D .连续X 射线的最大能量决定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E .连续X 射线的质与管电流无关。 正确答案:B 、C 、E 1-5 下面有关标识X 射线的解释,哪些是正确的? A .标识X 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B .标识X 射线的质与高速电子的能量有关; C .标识X 射线的波长由跃迁电子的能级差决定; D .滤过使标识X 射线变硬; E .靶物质原子序数越高,标识X 射线的能量就越大。 正确答案:A 、C 、E 1-6 影响X 射线能谱的因素有哪些? 答:电子轰击阳极靶产生的X 射线能谱的形状(归一化后)主要由管电压、靶倾角和固有滤过决定。当然,通过附加滤过也可改变X 射线能谱的形状。 1-7 影响X 射线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X 射线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 射线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和。可见,X 射线强度是由光子数目和光子能量两个因素决定的。影响X 射线强度(量与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增加毫安秒,X 射线的质不变、量增加,X 射线强度增加;增加管电压,X 射线的质和量均增加,X 射线强度增加;提高靶物质原子序数,X 射线的质和量均增加,X 射线强度增加;增加滤过,X 射线的质增加、但X 射线的量减少,X 射线强度减少;增加离X 射线源的距离,X 射线的质不变,X 射线的量减少,X 射线强度减少;管电压的脉动,X 射线的质和量均减少,X 射线强度减少。 1-8 原子放出X 射线前是静止的,为了保持活动不变,当它发射X 射线时,原子经历反冲。设原子的质量是M ,X 射线的能量为h ν,试计算原子的反冲动能。 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利用X 射线的动量和能量的关系: c h p ν=。 根据动量守恒,可知:c h p M ν ==v

《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

《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器学习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Learning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总学时:36 (讲课:28 ,实验:8 )学分:2 大纲撰写人:大纲审核人: 编写日期: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常见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算法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步骤,并通过编程练习和典型应用实例加深了解;同时对机器学习的一般理论,如假设空间、采样理论、计算学习理论,以及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有所了解。 二、对选课学生的要求: 要求选课学生事先受过基本编程训练,熟悉C/C++或Matlab编程语言,具有多元微积分、高等代数和概率统计方面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200字左右的概述,然后给出各“章”“节”目录及内容简介) 1.决策论与信息论基础: a)损失函数、错分率的最小化、期望损失的最小化等 b)相对熵、互信息 2.概率分布: a)高斯分布、混合高斯分布、Dirichlet分布、beta分布等 b)指数分布族:最大似然估计、充分统计量、共轭先验、无信息先验等 c)非参数方法:核密度估计、近邻法 3.回归的线性模型: a)线性基函数模型 b)贝叶斯线性回归 c)贝叶斯模型比较 4.分类的线性模型: a)判别函数:二分类和多分类的Fisher线性判别 b)概率生成模型:连续输入、离散特征 5.核方法: a)对偶表示

b)构造核函数 c)径向基函数网络:Nadaraya-Watson模型 d)高斯过程:高斯过程模型用于回归和分类、Laplace逼近、与神经网络的联系 6.支持向量机: a)最大边缘分类器:历史回顾 b)用于多分类和回归的支持向量机:几何背景、各种变种 c)统计学习理论简介:Vapnik等人的工作 7.图模型: a)贝叶斯网络 b)Markov随机场:条件独立、因子分解 c)图模型中的推断 8.混合模型和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3学时): a)高斯混合模型的参数估计:最大似然估计、EM算法 b)EM一般算法及其应用:贝叶斯线性回归 9.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3学时): a)隐Markov模型:向前-向后算法、Viterbi算法、Baum-Welch算法等 b)条件随机场及其应用 四、课程教学环节的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 1.决策论与信息论基础(2学时):了解并掌握统计决策理论和信息论的基础知识。 2.概率分布(3学时):熟悉常见的分布,熟练掌握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学会利用无信息先 验和共轭先验简化计算,了解一些常用的非参数方法。 3.回归的线性模型(3学时):掌握线性回归的一般方法,学会使用R中有关回归的程序 包,并能将之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分类的线性模型(3学时):对分类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一些常用的分类方法。 5.核方法(3学时):了解核方法的最新进展,熟练掌握核函数参数估计的常用方法。 6.支持向量机(4学时):掌握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面对各自研究领域中的具体问题学 会使用支持向量机,粗略了解统计学习理论。 7.图模型(4学时):从建模到算法实现。 8.混合模型和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3学时):掌握EM算 法的基本理论,学会使用EM算法。 9.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3学时):掌握隐Markov模型的几个经典算法,学 会利用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解决具体问题,如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词性标注等。 五、教材及参考文献: 1.Bishop, C. M. (2006)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Spring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LLC 2.Mitchell, T. M. (1997) Machine Learning,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六、必要的说明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蚌埠医学院 医 学 影 像 学》课 程 教 学 大 纲 课程简介: 20 世纪 70-80 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 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 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 术。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 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 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 着CT 、MRI 、 DSA 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 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 X 线、超声、 CT 、MRI 、 DSA 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 (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 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 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 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因 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 X 线、超声、 CT 及 MRI 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 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 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 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 的基础。 、教学内容及要求(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第一篇 影像诊断学 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 第一节 X 线成像 【掌握】 1、 X 线的特性。 2、 X 线图像的特点。 3、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2、 X 线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 【熟悉】 1、 X 线的产生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2 、 DR 、 DSA 的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了解】 1、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简史、当前地位及前景。 2、 X 线检查中防护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X 现计算机体层成像( CT ) 【掌握】 1、 CT 图像的特点。 2、 CT 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 【熟悉】 1、 CT 成像的基本原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 英文名称: Medical 课程类型: 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 68 理论课学时: 34 适用对临床医学本麻醉医学专业本科 实验学时: 34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即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的新兴学科。超声诊断学属医学影像诊断学范围,是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内容包括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术语;超声诊断的正常声像图和病理声像图表现;介入性超声等。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能运用超声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常见病进行诊断。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讲授、演示、讨论、阅读、电教、录像、课件和见习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并通过提问、测验和操作,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水平。 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影像专业,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课程共70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28学时 三、各章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学的概念,性质和内容,超声诊断学的发展史略。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学的概念及临床应用特点 2、超声诊断学发展史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理论0.5学时,实践0学时 第二章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的物理特性、超声诊断仪的种类、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超声波基本物理量 2、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3、超声波的生物效应及诊断安全性 4、超声成像一般规律 5、超声显像特点 6、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及类型(A、B、M、D) 7、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与维护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电教 学时分配 理论1.5学时,实践1学时 第三章超声诊断基础 目的要求 掌握: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超声回声的描述和声像图分析,超声报告的书写。 熟悉:超声诊断常见的伪像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2、超声诊断的特殊检查方法 3、超声回声的描述 4、超声回声分析的内容 5、声像图分析的方法 6、超声伪像形成的原因 7、灰阶超声常见的图像及伪像的辨识和消除方法 8、超声报告的书写原则、要求及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Image Diag no si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71 (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时39)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相关各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变化。 (二)了解影像学诊断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及其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三)了解影像学中各种检查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学会观察、分析各种影像的表现、方法和诊断原则。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是以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要 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知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临床CT 诊断学》李果珍主编《X 线诊断学》荣独山主编《CT 与 MRI 影像解剖学图谱》姜树学主编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三部分:包括平时实习课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 10%,理论知识考核占 70%,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占 20%,要求三项成绩总分相加大于 60 分为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理论与实习课课时数比约1:1.25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配以大量的影像图像,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为直观的理解。实习课分为四部分,包括带教老师简单介绍实习内容要求、带教老师讲解见习片内容、学生独立读片及带教老师疑难解答、带教老师分析学生在阅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内容做总结分析。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编写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验课上通过教师示教,学生阅片,病例讨论等方式,与理论课相互验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综合驾驭能力,使学生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和X线鉴别诊断,掌握口腔颌面部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熟悉口腔颌面部常用X线检查设备。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相对应,并同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学时。 四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嘉德,2版,2003年。 Ⅱ正文 实验一口腔颌面部X线技术特点 常用口腔颌面部X线片正常图像 龋病、牙髓病X线诊断 一教学目的 认识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学习常用口腔颌面部X线片投照技术和正常图像,学习龋病和牙髓病X线诊断。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根尖片投照技术(包括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平行投照技术)。 (二)掌握根尖片上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 (三)掌握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 (四)掌握牙合片正常图像。 (五)掌握曲面体层摄影片、华特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侧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状突经咽侧位片的正常图像。 (六)掌握浅龋、中龋、深龋的X线诊断。 (七)掌握牙髓钙化的X线诊断。 (八)熟悉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包括曲面体层X线机、X线头影测量机,牙科X线机)。(九)熟悉牙合片投照技术。 (十)熟悉牙合翼片正常图像。 (十一)熟悉X线头影测量片、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颧弓位片的正常图像。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思政”版) 课程编号: 英文课程名称: 学时数:学分: 课程类别:适用专业: (注:含实验、上机学时的课程“学时数”填写格式为“总学时数/实验(或上机)学时”,学分仍填写课程的总学分。)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课程教学应达到的要求,以及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说明。即:结合课程内容,阐明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运用,与不同种类课外学习活动(习题、作业等)的配合,以明确教师组织教学的主体教学思路。在此基础上,明确通过教师教学使学生应达到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较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先修、后续关系、在知识点上有交叉的课程之间的分工等) 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部分 要求:按章写出各章主要内容、知识点,明确该章讲授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可以用“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表述该章节的教学目标)。 二、实验教学部分 各实验名称及主要内容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XXXX》,XXX编著,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2.《资料名称》, 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课程名称》参考教案设计 (“课程思政”版) 授课要点: 教学周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思政育人目标 要求:根据课程专业教育要求,有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十九大精神等内容。 二、教学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2.本节主要内容 3.思政内容融入点 要求:简述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 4.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与条件要求 要求:简述课程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例如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策略手段,以及授课过程所需要的教学条件需求,如多媒体、现场参观等。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大纲12版(详细)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物理学 学时: 80 理论/实验学时:60/20 课程属性:必修课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医学物理学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合专业:医学影像学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掌握医学成像的主要方法和物理原理,以及医学图像质量保证和控制的物理原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为以后更深入地了解和有效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很好地控制医学图像的质量,正确利用医学图像进行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课 在各章节内容中,按“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要求。“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熟悉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够进行分析和综合。“熟悉”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重、难点用下划线表示。 一、绪论 1、课程的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学习目的、参考书目和学习网站。

2、专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3、医学影像的发展历程。 X线成像、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 教学要求: 了解医学成像技术发展概况,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学时安排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X射线物理 1、X射线的产生 X射线管、X射线产生的机制。 2、X射线辐射场的空间分布 X射线的强度、X射线的质与量、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3、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系数、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X射线的基本特性。 4、X射线在物质及人体中的衰减 单能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连续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X射线的滤过和硬化、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质量衰减系数、化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X射线在人体组织内的衰减。 教学要求: 掌握:掌握X射线产生的条件及机制,影响X射线强度的因素,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X射线的衰减规律, X射线的滤过与硬化。 熟悉: X射线管的焦点及焦点对X线成像质量的影响, X射线的基本特性,X射线量与质的概念,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了解: X线管的结构,阳极效应,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质量衰减系数、化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 三、X射线影像 1、模拟X射线影像 (1)普通X射线摄影 投影X射线影像的形成、X射线透视、X射线摄影。

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成人医学影像学专升本(业余)专业使用」 前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72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40学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迅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及专升本(业余)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专业内容。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熟悉X线、CT、MR等影像诊断手段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的影像诊断方法,使学生对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初步影像学诊断的能力。本课程理论教学遵循细而精的原则,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幻灯和计算机多媒体,实验教学主要以实际图像和幻灯为主。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自学)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范围、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学) 熟悉:学科进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自学)

熟悉:临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第二章呼吸系统 了解: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自学) 掌握:胸部正常X线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胸部创伤 熟悉:胸部正常MRI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MRI表现,支气管扩张症 第三章循环系统 了解:适用于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掌握: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 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四章消化系统 了解:适用于消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急腹症的CT检查及X线影像观察与分析、腹腔肿瘤 掌握:食管癌,食道静脉曲张,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结肠癌的影像诊断 掌握:脾外伤,肝脓肿,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癌,胆石症,胰腺炎,胰腺癌的影像诊断 第五章泌尿生殖系统 了解:适用于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KUB平片、IVP、腹膜后间隙肿瘤 掌握:尿路结石、肾癌、膀胱癌的影像学表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女性生殖系统炎性疾病、子宫及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第六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了解: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应用的选择(自学) 熟悉:CT、MRI在骨关节病变诊断的作用,全身性疾病的骨骼X线改变 掌握:X线平片的影像观察与分析,骨关节创伤,骨关节感染,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物理学》 Medical Imaging Phys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文名:医学影像物理学 英文名:Medical Imaging Physics 2.课程代号:20228830 3.课程类别:基础课(选修) 4.学时:54 学分: 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医学影像物理学是物理学院应用物理系医学物理方向的必修课。课程主要介绍现代四大医学影像技术,即X射线影像(包括普通X射线成像,数字X射线成像及X-CT),放射性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的物理,数学原理和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课程结合物理与数学知识,侧重对成像原理进行介绍,同时也对医学成像的前沿技术如数字化成像和具体设备进行一定程度的介绍。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加深过去所学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对医学影像设备的工作原理,相关技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也为将来在相关行业从事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课程也适合对医学影像和数字成像技术、设备感兴趣的同学选修。课程要求具备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学的学习基础。 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掌握X射线产生装置的原理和基本结构、X射线摄影和透视的原理、数字X射线成像技术的原理、CT的图像重建方法的分类和滤波反投影法的原理;核磁共振的基本概念、核磁共振过程的宏观描述、空间编码和成像原理;放射性核素成像的基本原理、Gamma照相机、PET和SPECT原理;声学的基本概念、超声的基本性质和在媒质中传播的特点、超声成像的种类、B超原理。 三、教学内容 a)普通X射线成像 8 b)数字化X射线成像技术 7 c)X射线 CT 8 d)成像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3 e)核磁共振现象 6 f)磁共振成像 7 g)放射性核素成像 6 h)超声成像 9 四、教材 教材名称:本课程教材为《医学影像物理学》,2000年1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材作者:张泽宝主编 五、主要参考资料

《音乐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音乐学专业导论》是音乐学专业一年级新生的专业方向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音乐学专业大学四年的主要内容,包括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及课程组合、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关系、专业必需的公共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以及考研课程、专业前沿和重大科研成果;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主要技术刊物,技术权威,参考书目、课程设置及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的介绍,并了解本院音乐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校内教师的职业成就和承担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专业导论,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在一定阶段内专业学习的主要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掌握音乐学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基本的知识结构及课程组合,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以及专业必需的公共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明确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主要的刊物,权威、参考书目;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关系以及与相关学科和本院系的其他专业的联系;了解四年应获得的总学分以及学分绩点的含义: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实践环节学分、课外学分是多少。并以此来帮助完成本科专业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了解考研课程、本专业前沿和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该专业在本地的发展、就业前景和人才需求的基本特征和技能要求,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志向和兴趣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在顺利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及知识结构,使个人发展有一定的空间性和延展性。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没有先行课程,后续课程为音乐专业课程。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参考:《2013级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超声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用)Ⅰ前言超声诊断学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即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超声诊断有如下优点:1、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2、取得的信息量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接近于解剖真实结构;3、对活动界面能作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观察;4、能发挥管腔造影功能,无需任何造影剂即可显示管腔结构,如腹腔大血管、肝门静脉、肝静脉和胆管等;5、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实质性脏器内小的囊性或实质性病灶已能清晰显示;6、能取得各种方位的切面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显示的结构和特点,准确定位病灶和测量其大小;7、能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变性质和部位;8、可检测

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血流量、胆囊收缩和胃排空功能;9、能及时取得结果,并可反复多次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对危重病人可在床边检查。故超声诊断学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医学影像学科。本大纲根据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大学本科教材《超声诊断学》编写而成,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0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2.5:1。即讲课72学时,实验28学时。四教材:《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正纯,2版,1999年。II 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超声诊断

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课程性质、地位及任务: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及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8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4学时,考试课。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一方面以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发展而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动物营养与饲料》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营养需要与营养源作为统一的研究中心,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并且通过对动物生长、繁殖和生产全过程的营养需要和营养源利用的测定,确定了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和饲料的营养价值,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研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动物营养需要的关系,为动物生产者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南,以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达到以最少的饲料、最短的时间为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动物产品。本课程培养学生识别常见饲料、测定饲料营养成分的能力;能根据具体饲料条件灵活设计日粮配方。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饲料与畜体的化学组成、饲料的营养物质及其主要功能。 2、了解生长、繁殖、泌乳、育肥、产毛、产蛋等动物营养需要的特点。 3、掌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主要相互关系。 4、掌握运用反刍家畜、单胃家畜与家禽体内三大有机物质消化代谢特点,合理确定蛋白质、氨基酸、氨化物、粗纤维、脂肪等主要营养物质的供给。 5、在提供分析仪器设备等基本条件下,独立掌握按规程完成饲料营养成分常规分析方法。 6、熟练掌握各种饲料因素对动物产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