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说明文:甲秀楼(资料)教案资料
贵阳初中地方课程教案
贵阳初中地方课程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贵阳风情与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民族文化等基本知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贵阳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有更深刻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贵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民族文化。
2. 贵阳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
教学难点:1. 贵阳的民族文化特点及其传承。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1. 教材《贵阳风情与文化》。
2.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3. 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贵阳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风光。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贵阳的了解和印象。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贵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民族文化。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贵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民族文化。
2. 通过课件或幻灯片,展示贵阳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
3. 讲解贵阳的民族文化特点及其传承。
四、案例分析1. 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贵阳的民族文化现状。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和保护贵阳的优秀民族文化。
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贵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特点。
2. 强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贵阳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1. 讲解贵阳的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风土人情。
2. 通过课件或幻灯片,展示贵阳的名胜古迹,如甲秀楼、青岩古镇等。
3. 讲解贵阳的民族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贵阳的优秀民族文化。
贵阳甲秀楼简介
贵阳甲秀楼简介
贵阳甲秀楼始建于公元1912年,耸立在贵阳朝阳街古街道上,造型古
朴典雅,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一栋精美的四合院式建筑。
甲秀楼历
经数百年风雨,历经战争,蔚为壮观,成为贵阳市的文化名胜。
甲秀楼的外观,用灰砖砌就的建筑体量,依着剑形围墙,拥抱著绿荫,成为一个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独特精髓。
甲秀楼内部采用了木构建筑元素,精致而复杂,犹如一个迷宫,一座
座廊间在曲径中盘旋,可以饱览四周的绿色山林。
在院子里还绿植著
锦树、榕树、棕榈树等,把这里渲染成一片翠绿之中。
甲秀楼临街,坐落于贵阳朝阳街古街之上,是一处历史文化古迹,也
是贵阳市最具有特色的景点之一。
历经了上百年的风雨,甲秀楼现在
仍然是贵阳最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甲秀楼,给人以历史文化的深度,
以及贵阳最独特的建筑风貌。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作用与目的:
-加深对文化遗产的理解,掌握保护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文化遗产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感想或建议。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在线资源,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文化遗产。
3.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
例题五:
【题目】以《端午节》为例,谈谈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认识。
【答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端午节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思考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讨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案例。
-提问与讨论: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参与班级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深入讲解文化遗产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探究文化遗产保护。
2.鼓励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培养新一代接班人。
3.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收集、整理和保存相关资料。
4.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扶持。
5.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焕发新的生命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在写作训练方面,我会增加一些写作技巧的指导,比如如何开头、如何组织论点、如何结尾等,并设计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多加练习。同时,我还会挑选一些优秀范文,让学生学习借鉴,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第三章 贵阳市甲秀楼
第三章贵阳甲秀楼建筑文化一、贵州甲秀楼建筑的历史溯源任务一:甲秀楼的历史清代贵阳八景之一的“鳌矾浮玉”即为位于贵阳南明河鳌矶石①上的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②,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
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
建楼以前,王阳明的再传弟子马廷锡③曾在此建栖云亭讲学传道。
楼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开始兴建,当时先在沙中垒台作“奋鳌状”,名“鳌头矶”,再于台上建阁,名“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
楼曾几毁几建,1981年维修一新。
重修中,发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诗碑,后有8块诗复嵌于底层楼壁。
甲秀楼高约22.9米,为木结构阁楼,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④,画甍翘檐,红棂雕窗,白石巨柱托檐,雕花石栏相护。
楼前桥先称江公堤,后改浮玉桥,桥头建有涵碧亭,亭柱镌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
贵州巡抚田雯在《黔书》中描述道:“每春波摇绿,秋沚澄清,岸柳乍垂,芽芹正拿,览渔舟之泛泛,洗杯斝以临流,谁谓黔中无佳山冰哉?”据说甲秀楼初建成时浮玉桥有九孔,桥西侧的沙洲叫芳杜洲,洲上花木缤纷。
月朗星稀时,桥与沙洲相映成趣,名“九眼照沙洲”,而后修滨河路九孔石拱桥被填了两孔,筑坝拦水,芳杜洲也没于水底。
甲秀楼前原竖有铁柱二根,一为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乐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铸铁柱标榜功绩;二为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云贵总督勒保镇压兴义布依族王囊仙起义,收聚兵器所铸,两柱皆有铭文。
二根铁柱现存省博物馆。
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
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朕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朕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
甲秀楼简介英文作文
甲秀楼简介英文作文English:Jiaxiu Tower, also known as the First Scholar's Tower, is a famous landmark in Guiyang, the capital city of Guizhou Province in China. It was first built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n reconstructed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tower is 20 meters tall and has three levels, each adorned with upturned eaves and flying corners, typical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t the top of the tower, there is a small pavilion where visitors can admire panoramic views of the city. The tower is surrounded by a scenic area with beautiful gardens and a tranquil pond, making it a popular attraction for both tourists and locals.中文翻译:甲秀楼,又称为“第一才子楼”,是中国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的著名地标。
它最早建于明朝,后来在清朝进行了重建。
这座塔楼高20米,有三层,每层都装饰有翻角和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元素。
塔楼顶部有一个小亭子,游客可以在那里欣赏城市的全景。
塔楼周围是景区,有美丽的花园和宁静的池塘,是游客和本地人都喜欢的旅游景点。
解读贵阳“甲秀楼”上闻名全国的长联
解读贵阳“甲秀楼”上闻名全国的长联解读贵阳“甲秀楼”上闻名全国的长联风景如画的贵阳甲秀楼,取“科甲挺秀”之意,有它为始,贵州出现了三个状元,⼀个探花,七百进⼠,六千举⼈,现代贵州更是⼈才辈出。
“科甲挺秀”的好风⽔,引⽆数骚⼈墨客争相咏叹,诗、词、赋、联不绝如缕,最出名的⾸推《甲秀楼长联》。
来甲秀楼的游客,⽆不争睹其风采。
可惜,由于对贵州历史了解不多和不认识⼀些已经少⽤的⽂字,原本快炙⼈⼝的甲秀楼长联,如今有些⼈读不通,读不懂。
我想通过解读让更多的⼈读通它,读懂它,欣赏它。
甲秀楼长联原⽂: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层更上,眼界拓开。
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
喜雄跨两游,⽀持岩疆半壁。
恰好马撒碉隳,乌蒙箐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
漫云筑国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陵⽜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
忆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靖苴兰,宋封罗甸,凄迷风⾬。
叹名流⼏辈,留得旧迹千秋。
对此云送螺峰,霞餐象岭,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
恍觉蓬州咫尺,招邀仙侣话游踪。
甲秀楼长联的意义:脍炙⼈⼝的《甲秀楼长联》,174个字,长短相见,对仗⼯整,和昆明⼤观楼长联、成都望江楼长联,⿍⾜⽽⽴,是我国著名的三⼤长联之⼀;上联书写贵州的⼭川胜景、地理风貌,歌颂祖国⼭河的雄伟壮丽,下联追忆了贵州历史。
上下联充分表达贵州⼈“五百年后,云贵赛江南”的信⼼和不⽢落后,积极向上的精神⾯貌,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好教材;长联⾼雅的⽂学内涵,是地⽅民族⽂化素质的瑰宝。
长联作者:刘韫良,亦可写成刘蕴良,清末贵州楹联⼤家。
刘蕴良,字⽟⼭,号我真⽒。
清道光⼆⼗四年即1844年,出⽣于贵阳龙泉巷⼀个“翰林第”的书⾹⼈家。
刘韫良的特长:刘蕴良⼀⽣著作颇丰,善长联语,就是⼤家熟悉的对联、对⼦、楹联。
刘韫良代表作:《壶隐斋联语类编》,壶隐斋是他的书斋之名。
《壶隐斋联语类编》是⼀本古今罕见的联语巨著。
总计2353⾸联语。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覃永胜 说明文的语言复习 教案
说明文语言专项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学生能识记说明文语言的特征。
2、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练习巩固,使学生熟悉说明文阅读中说明文语言的常考题型,学习常考题型的解题方法。
复习重点:学生识记说明文语言特征,借助例题归纳解题对策,学习相关题型的解题思路。
复习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复习过程:一、导入。
二、明确本节课复习内容。
三、复习过程:题型示例一一对策归纳一一“实战演练”1、题型一、加点词语有何作用?示例: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这句话中“左右” 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或效果?对策归纳:答:加点词语的意思,+句子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句中“左右” 一词的意思是“前后”,表示推测,“左右” 一词说明了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前后,“左右”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题型二、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示例:“在扑面而来的狂风之中,你们是如何尖利地呼号着,用小小的翅膀,搏击强大的风魔……”句中的“呼号”能否改成“呼叫”?“搏击”能否改为“战胜”?对策归纳: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后意思有何改变, 符合或不符合实际。
练习运用对策解题。
明确:不可以。
“呼号”有“悲惨”的意思,“呼叫”没有此意。
“搏击”指搏斗抗击,能突出大雁的顽强抗争精神,“战胜”是“搏击”的结果,不能突出大雁的顽强抗争精神。
3、题型三、根据文中的相关语句,自己揣摩,具体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示例:““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的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
”这句话的语言特点是怎样的呢?试做分析。
对策归纳:1、说明文语言如以壬实为主的话,其解答的方法可以转化成第一种题型解答。
2、说明文语言如以生动为主的话,其解题技巧可从以下两方面思考:拟人、比喻等修辞或描写的表达方式。
拟人、比喻或描写+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某某事物+某某特征+使说明亲切自然、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甲秀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1 历史沿革
03 文物遗存
目录
02 建筑格局 04 文物价值
05 历史文化
07 旅游信息
目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6 保护措施
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地处南明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以河中 一块巨石为基设楼宇,历代屡加修葺,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遗存。
吴达善《壬午仲春登甲秀楼》 为寻胜地一登楼,四面云山尽入眸。 多少春光题不出,栁烟轻宕小桥头。 鄂尔泰《登甲秀楼》 炊烟卓午散青丝,十万人家饭熟时。 闻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 刘韫(蕴)良《甲秀楼长联》 上联: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 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 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下联: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 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
文物遗存
匾额 甲秀楼甲秀楼正面三层悬挂匾额“甲秀楼”三字,系清宣统年间学者谢石琴所书,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 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另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式样悬挂楼顶层外面。 碑记 甲秀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8块明代文人诗碑。 铁柱 甲秀楼前原竖有铁柱二根,一为清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乐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 器,铸铁柱以标榜功绩;二为清嘉庆二年(1797年)云贵总督勒保镇压兴义布依族王囊仙起义,收聚兵器所铸; 两柱皆刻有铭文,现移存于贵州省博物馆保护。
建筑格局
甲秀楼说明文600字初中
甲秀楼说明文600字初中南明河是贵阳人的母亲河,它贯穿着整个贵阳市,孕育着世世代代的民族与生命的希望。
这也给美丽的“绿荫城市”——爽爽的贵阳,画下了生动的一笔,使其生机勃勃,特别是坐落在南明河上的甲秀楼,更是为这条文明之河增添了活力与历史的文明色彩。
甲秀楼是著名的古楼阁,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给贵阳人带来了无限的光荣与自豪!从古自今,甲秀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屹立不倒,它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他们历尽岁月的沧桑,蕴含了贵阳的丰富的文化和历史。
我静静伫立在浮玉桥上,眺望着行色匆匆的人们,仰望那碧蓝的天,看着那碧绿的水倒映出高耸的甲秀楼。
河水慢慢从脚下流过,流入了我的心田,流入了我的大脑,甲秀楼深深浸入了我的精神里。
浮玉桥为九孔,称“九眼照沙州”,它全长90余米,宛如一条巨大的白龙横卧在南明河之上,贯穿甲秀楼“脚下”,通向两岸。
浮玉桥还立有石木牌坊在桥头,牌坊之中设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这四个字饱经风霜,历史感十分强烈。
桥上还建有供人休息的涵碧亭,走过涵碧亭,映入眼帘的就是甲秀楼的主体了,它为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建筑,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可是独一无二的。
楼高22。
9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身临画意”。
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从建成开始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使得南明河之上的甲秀楼更有风范了。
甲秀楼里面热闹非凡,游人如织。
在甲秀楼里,有个翠微园。
我们在翠微园里的一个亭子里,摆了一桌功夫茶,喝了起来。
我看到旁边有个小铺子,便走了过去,原来,那儿有位叔叔,他能用我们的名字写一首诗,十元作一首。
我很好奇,便拿了十元想去试一试。
没想到那位叔叔在五分钟内便用我的名字编了一首好诗:“梁秀玉女天资聪,育培良才君子风,峥嵘岁月领未来,奋志金榜清华中。
”真乃一首好诗呀!那位叔叔的文笔真是好极了,看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甲秀楼简介
甲秀楼简介著名古楼阁甲秀楼位于贵阳市滨河路与西湖路交叉处,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万鳌头石矶之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楼高约20米,为三层三檐攒尖顶,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画甍翘檐,红棂雕窗,白石巨柱托檐,雕花石栏相护,华丽宏伟。
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
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
楼下浮玉拱桥飞架南北,桥下清流回环,形成涵碧潭。
入夜,华灯齐明,楼桥亭台映现其中,恍若仙境。
此楼为贵州巡抚江东之所建,取名“甲秀楼”,意为“科甲挺秀”、人才辈出之意。
甲秀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甚多,其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长联,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洋洋洒洒206字入联,长短相见,妙语连珠。
甲秀楼长联:“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
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
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
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
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
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
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南明河入贵阳城后,至大南门外,出霁虹桥下,曲折而西,澎湃之势大减,积流成潭,此即涵碧潭。
潭中有巨石如鳌,平坦广阔,是为鳌头矶,或称鳌矶石。
甲秀楼,被誉为贵阳市徽,就建在鳌矶石上。
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8年),贵州巡抚江东之在鳌头矶上建阁,名曰“甲秀”。
后人续修一带九孔白石桥于楼下,贯通南北两岸,名曰“江公堤”,后改称“浮玉桥”。
桥上又建一方亭叫做“涵碧亭”。
甲秀楼屡遭兵燹,在明末和清代多次增修或重建。
甲秀楼教案幼儿园
甲秀楼教案幼儿园主题:甲秀楼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甲秀楼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老师带领幼儿回顾一下上堂课所学的内容——“我家乡的形象”。
2.引导幼儿思考,问一问:“你们是否对附近的历史文化遗迹心动不已?”3.大声阅读甲秀楼的资料,幼儿听取,教师观察幼儿的情感体验,留下空间引导幼儿思考、提问。
课堂活动1:引入(5分钟)1.老师把幼儿们分成小组,提醒幼儿四个字——“探究、发现”。
2.老师在课堂上先给出简单的问题,引导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寻找答案。
3.阅读下列问题:a.甲秀楼是哪一年建的?b.七层的塔的意义是什么?4.当小组在讨论时,老师可以暗示,帮助他们理出思路。
5.操作过程1:幼儿分组进行讨论,研究下列问题。
问题1:甲秀楼是哪一年建的?问题2:七层的塔的意义是什么?6.操作过程2:小组代表参加互动展示,让幼儿更加自由、舒适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7.操作过程3:老师总结我们今天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甲秀楼的知识?二、正式学习(30分钟)1.老师给幼儿讲解甲秀楼的历史文化背景、各层塔的含义。
2.老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幼儿详细介绍甲秀楼的特色,帮助幼儿构建对甲秀楼的完整认识。
课堂活动2:学习巩固(20分钟)1.老师准备甲秀楼的图片、地图等资料,要求幼儿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好甲秀楼。
2.老师给予幼儿一定的参考,例如提供结构图,在指引下,让幼儿完成画甲秀楼的作业。
3.老师检查幼儿的作业,鼓励幼儿朗读自己画的甲秀楼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课堂总结(5分钟)1.让幼儿说说课堂上自己学到了什么?2.提醒幼儿复查自己的笔记本,对现在的了解逐步加深,每天多学习一点,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哦!3.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一定要注重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表达简单、生动易懂,便于幼儿深入理解。
甲秀楼小班教案
甲秀楼小班教案
一、活动目的
促进孩子们对家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活动准备
甲秀楼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讲授甲秀楼简介
甲秀楼是贵阳的地标建筑,类似重庆纪念碑,它在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
建于明代,后面多次毁坏多次重修。
2.围绕“家乡真美”这个主题,从家乡的风景和美食出发,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特产和名胜景点。
四、活动反思
幼儿在园里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对周围一切新鲜事物越来越感兴趣。
他们开始喜欢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能发现周围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贵阳市甲秀楼简介
贵阳市甲秀楼简介
贵阳市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甲秀路,是该市的标志性建
筑之一。
甲秀楼始建于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原来是为了防御侵略而建立的城楼,后来演变成为文化教育场所。
甲秀楼的建筑风格体
现了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特色,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重要的代表之一。
甲秀楼建筑群分大中小三座楼和大门、小门两个部分,面积达到3400平方米。
大楼高21米,中楼高18米,小楼高15米,建筑布局以中
轴线为主,左右对称。
楼群内有多条回廊、穿堂和楼梯,设计精妙、
均衡得体。
另外,甲秀楼拥有多个文化遗物和精美的古建筑,包括
“文墨居”、“宝庆阁”、“传乐堂”等,展示了几百年来贵州地区
的文化传承和艺术特色。
甲秀楼与贵阳市其他景点相比,有其独特的地位。
它不仅是建筑结构
上的代表,更重要的是它是贵阳地方文化的象征。
甲秀楼拥有悠久的
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为了展示建筑的美丽,更是为了支持
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发展。
甲秀楼在多次的历史变迁中被毁坏、重建多次,但不论何时,它都代
表着贵阳城市的精神和文化。
如今的甲秀楼是按照古建筑、传统文化
保护后复建的,是一座集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国际会议、婚礼庆典
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名片。
总之,贵阳市甲秀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已成为贵阳市民骄傲,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是贵阳城市文化的标志之一,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索和发扬。
甲秀楼城南胜迹的简介
甲秀楼城南胜迹的简介摘要:1.甲秀楼城南胜迹的简介2.甲秀楼的历史背景3.甲秀楼的建筑特点4.甲秀楼的文化意义5.甲秀楼的旅游指南正文:甲秀楼城南胜迹的简介甲秀楼位于中国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是一座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
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被誉为“西南边陲的瑰宝”。
甲秀楼是贵阳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游客到贵阳必游的景点之一。
甲秀楼的历史背景甲秀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当时贵阳知府江东之创建。
楼的名字“甲秀”取意于“科甲挺秀”,寓意着在此楼读书的人都能科举高中,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甲秀楼在历史上曾多次毁于战火,又多次重建。
现存的甲秀楼是清朝光绪年间重建的。
甲秀楼的建筑特点甲秀楼占地面积约22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 平方米。
楼的主体建筑为木结构,分为三层,底层为石砌台基,中层为歇山顶,上层为重檐八角攒尖顶。
甲秀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楼的檐口、柱础、栏杆等处的雕刻精细,图案丰富多样,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甲秀楼的文化意义甲秀楼不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符号。
它见证了贵阳市的历史变迁,也孕育了众多人才。
甲秀楼还是一座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殿堂,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此外,甲秀楼还与当地的民间传说和习俗紧密相连,成为贵阳市独特的文化象征。
甲秀楼的旅游指南游客到甲秀楼可以欣赏到古朴的建筑风格,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甲秀楼附近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如翠微园、南明河等,游客可以一并游览。
在甲秀楼内,游客可以参观楼内的展览,了解甲秀楼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游客还可以在甲秀楼周边品尝到地道的贵州美食,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总结:甲秀楼城南胜迹是一处集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说明的顺序》教案(通用3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说明的顺序》教案(通用3篇)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说明的顺序》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过程与方法:说明事物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明顺序的安排和说明目的、对象、内容有很大的关系。
教学重点: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教法学法:讲解法,示例法,实践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2.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征,并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学以致用,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序。
二、文题展示就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写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其特征和功能,不少于600字。
三、写作导航好的内容,必须有恰当的表现形式。
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得准确、清楚、明白,必须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及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地点的转换。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比如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中国石拱桥》中的桥梁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介绍的: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江东桥——长虹大桥。
空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山水风景等,常用空间顺序。
如《故宫博物院》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直到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第一课时说明文阅读指导一、导入新课二、出示目标1、掌握说明文阅读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重点)2、通过复习,能正确分辨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重点)3、通过复习,能简单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难点)三、自学自测(一)学生自学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实用文体,它的基本特点是给人以知识。
按内容分,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形式分,有一般说明文和文艺说明文。
阅读说明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这点通常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
接着还应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它既依赖事物的表面现象,又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掌握了它,便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阅读说明文,要善于从文章整体和重点语句把握说明对象不同于其它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如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园林特征。
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呢?一看题目,二看首段,三看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理清说明的顺序说明文中的说明顺序受说明对象的制约。
一般说来,凡是说明物体的形状、构造、特征,常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左到右、由远到近、由局部到整体等,或者相反;凡是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的,常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凡是说明事理的文章,多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其基本形式是分析和综合,或先分析后综合,或先综合后分析。
此外,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及果或由果及因,也都是说明文中揭示事物内部联系的逻辑顺序。
3、掌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通常分为三个部分:①引出说明对象部分;②详细说明对象部分;③总结说明对象部分。
具体常见的层次结构形式有: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承接式,各层之间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互相承接;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总分式,先总说,再分说,如《苏州园林》。
贵阳甲秀楼导游词介绍5篇
贵阳甲秀楼导游词介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贵阳甲秀楼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贵阳甲秀楼导游词介绍(1)各位旅客:甲秀楼是贵阳著名风景区。
甲秀楼,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都是这些城市的标志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标志,是贵阳的徽章。
甲秀楼始建于明朝万历26年(1598),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最先昌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
他很重视文化教育,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秀甲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挺秀",人才辈出。
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
例如:明末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杨龙友,被江南文士誉为"天末才子"的谢三秀,《康熙字典》首席修撰官周起渭(渔璜),戊戌变法中保举康有为、梁后超、谭嗣同等人的李端芬,名噪京华的文化名人姚华,近代文学家、新闻学家谢六逸,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土)乐森寻,著名土壤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熊毅,著名数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秦元勋等。
清代还出了两个状元,一个是武状元曹维城,另一个是文状元赵以炯。
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游客最先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题词"黔南胜迹",游客们都会在这里留影。
牌坊前后有8个石狮子,它们不是通常见到的坐狮或卧狮,而是从高处俯冲下来的雄狮。
在贵州的古建筑中;您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下山狮,显得虎虎生气,好不威风。
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盲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
建筑家在此煞费苦心,因两岸地势高低不同,于是在对岸建起一个大拱,形成一条曲线,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
桥的两端,前面有拱南阁、观音阁、翠微阁,后面原有武侯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说明文:甲秀
楼(资料)
①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
鳌)。
有浮玉桥衔接两岸。
这一传统的中式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
贵州巡抚江东之创修算起,到一九八一年市人民政府拨款维修为止,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茸。
甲秀楼与九孔浮玉桥相连,数百年来,明清诸多雅士前来观景,楼中留下许多匾联书法刻石,尤以清人刘玉山撰写的长联最为著名。
楼前建有九孔浮玉桥,有两孔埋于路面下,桥比阁楼建得稍晚,先称江公堤,后改名为浮玉桥。
桥头建有涵碧亭,桥下水流循环。
九孔浮玉桥(解放后因修路填掉二孔)全长90余米,贯通两岸,如白龙卧波,似玉带流水,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景色娟秀。
登楼远眺,远观黔灵横黛,苍翠逶迤;近观城郊气象,烟窗水屿,生机勃勃,独具特色,如在画中。
入夜,华灯齐明,楼桥亭台映现水中,恍恍漾漾,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恍若仙境。
②建成于明万历二十六年,为贵阳八景之“鳌矶浮玉”。
因桥为九孔,长100多米,
像一条玉带浮在水上,因而名为“浮玉桥”。
浮玉桥为贵阳城区最长的桥,后因修公路和占去两孔,现在桥长是七孔92米。
贵阳城内最长的桥是浮玉桥,全长92米,甲秀楼就在桥中鳌矶石上。
康熙《贵州通志》记载:“浮玉桥,在府城南堤,所谓‘鳌矶浮玉’是也。
”桥上有亭名涵碧。
浮玉桥在建造上有其精湛的工艺和造型美。
近四百年来,经历贵阳大小洪水的冲击,特别是1996年的特大洪水,上游河滨公园桥被冲断,下游水口寺桥被冲垮,而它仍屹立江流中,我们不得不折服造桥者的高超建筑设计和技艺。
③浮玉桥连接南明河两岸,关于浮玉桥的建立还有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明朝年间,贵阳
这个地方出了一位状元②。
官府为了讨好他,愿出巨资修一座藏书楼,作为他读书游艺的地方。
为此,知府大人请了三位风水先生,在全城察看了一番之后,认为南明桥那里是块风水宝地,回来向知府大人禀报,确定就将藏书楼修在南明桥上,并且取名叫“甲秀楼”。
地点确定后,知府大人又请来了本地最有名的一位石匠和二位木匠,带着他们来到南明桥上看一回,便下令选个黄道吉日动工修建。
知府走后,石匠师傅打了一壶酒,把木匠师傅请到家里,两个人喝了三盅之后,石匠叹口气对木匠说;“兄弟,知府大人下令造楼,哪个敢违抗。
只是这南明河上,眼下就只有这一座桥贯通南北,桥上要是再修了藏书楼,这桥就成了状元公的地盘,交通要道不就成了一块禁地吗!日后哪个还敢从桥上经过?有钱的倒可以坐船摆渡,没钱的呢,就只好望河兴叹了。
尤其是那些进城卖菜的、推车挑担的,就更不方便了。
木匠说:“大哥说得有道理,这南明桥确实是个交通要道;只是知府大人已经画好了圈圈,你我兄弟二人又怎敢不照办呢?” 石匠说:“顾不得知府大人了。
我们还得替百姓着想,不然,日后你我世世代代都要背骂名。
” 木匠说;“听大哥的意思,这藏书楼不修了?” 石匠说:“当然要修,只是换个地方就是了。
” 木匠问:“换在哪点?” 石匠说:“沿河下去一百二十步,就是块好地方。
” 木匠觉得这主意好,就决定这样办。
当天晚上,贵阳城内阴云密布,大雨瓢泼。
这两位能工巧匠把自己的师兄师弟,徒子徒孙召集到南明河边,连夜拦河修桥,凿木造楼。
远近的居户人家本来就担心知府大人在南明桥上造藏书楼,断了日后过河的通路,现在听说两位匠人另选了一块地方造楼,一个个都冒着风雨,赶来相助。
那天晚上,也不知道有多少男女老少在河岸边担石挑土,架梁立柱,只听到人声沸腾,惊天动地。
等到东方发白,大雨停了的时候,一座精巧玲珑飞雕梁画柱的楼阁已经矗立在碧波
荡漾的南明河新桥的鳌矶石上了。
当“甲秀楼”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出现在楼阁上之后,知府大人才闻讯来到南明河边。
他见藏书楼没有建在南明桥上,十分恼怒,立刻传令叫两个匠人来回话。
衙役们四处寻找,就是找不到那个石匠和木匠的踪影。
知府大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就拿这座九眼新桥上的藏书楼给状元公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两位匠人因为害怕官府追究,造完楼后,就带着妻子儿女远走他乡了。
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不知道修造甲秀楼的两位匠人倒底姓什么,叫什么。
注:①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城南,南明河中鳌矶石上。
初修于明代,后经多次改建和重修。
楼与浮玉桥相连,柳岸堆烟,风景十分秀丽,是贵阳一大风景名胜。
②贵阳在清光绪年间出了个赵状元。
所谓明朝年间出了状元,实系讹传
走过牌坊,就踏上了浮玉桥。
没走几步,便到了涵碧亭。
此亭最具特点之处,就是四根
柱上的两副对联,第一副是“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
”第二副是“银汉浮空
星过水,玉红托雨雁横秋。
”也十分精美,每一根柱都像是一朵洁白欲绽的莲花。
可不
要小瞧了浮玉桥的桥栏,这还有一段往事呢。
记得是1992年,贵阳市发了大水,南
明河暴涨,漫过了浮玉桥。
为了保住桥身,有关部门当机立断,将其桥栏全部推倒以减
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大水过后,浮玉桥桥身完好无损,可桥栏却已不知去向。
现
在看到的这些桥栏都是后来重修的,以前的桥栏虽已不复存在,但这段往事,人们还是时
常想起。
再往前行,就是甲秀楼了。
过了甲秀楼,便是浮玉桥最大的一个拱,它使桥面耸
起,形成一个坡。
为了行人的方便,便把此坡修成了阶梯式。
13个台阶一过,浮玉桥
的全程就结束了。
浮玉桥不长,不宽,也不算雄伟;但却小巧玲珑,清丽秀美,别有一
番风韵。
它与涵碧亭、甲秀楼、桥栏以及下边流淌不断的南明河一起,构成了一幅精美绝
伦的古朴画卷。
为贵阳市的风光增添了秀丽的一景。
走上浮玉桥,便觉耳目一新。
平
素看惯了高楼林立的城市风光,视觉突然转向这古朴凝重的建筑,心中不禁充溢一种难得
的宁静。
我想大概是因为这里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吧。
浮玉桥洁白如玉,横跨于
南明河上。
远远望去,如浮在水中一般,因此得名。
浮玉桥属拱桥,由五个小拱和一个
大拱组成。
每个拱均为半圆形,都有很宽大的基座。
在桥头上立有一块牌坊,飞檐与牌坊
上的龙凤图案相映生辉,活灵活现,支撑牌坊的四根大柱的基座为四个方墩。
方墩上饰
有石狮。
这些狮子不是端坐其上,而是倒立着玩耍:有的正在把绣球往上抛;有的大狮子揉着小狮子的肚子同小狮子逗乐;有的口含绣球摇头晃脑…… 显得十分可爱、顽皮,为浮
玉桥增添了观赏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