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风帆
【配套K12】[学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正文素材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富强好比国之脊梁,挺起国家腰杆,护卫民众福社。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上一条民族复兴、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
回望来路,“中国奇迹”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审视现实,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者强,创新者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亿万中国人在创新创业中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改革只有进行时完成时。
扬起改革创新的风帆,“中国号”巨轮必将达到富强的彼岸。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几多记忆,几多变迁!每个中国人都在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历史,每个中国家庭都在生活的巨变中感受时代的进步。
强国路上,如何抓住发展新机遇,应对发展新挑战,成就腾飞新奇迹?让我们一同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一同感受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带来的喜悦,坚定地迈开全面深化改革的脚步!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发展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等原因,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23年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全文
2023年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全文深化农村改革是我国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
为此,制定并实施2023年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对于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方案内容全文如下:一、总体目标2023年,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部署。
二、主要任务1.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鼓励土地托管经营、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新模式的发展。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支持,推动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健全。
2.创新农村产权制度。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权益保护机制,推动农村产权多元化和规范化。
鼓励农户参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权益保护,确保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3.优化农村经营主体结构。
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就业增收。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高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优化农村交通网络,提高农民出行便利度。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5.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
鼓励农民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农村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农村优抚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
农村改革的成就与意义
农村改革的成就与意义农村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社会的进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村改革的成就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农村改革的成就1. 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农村改革初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农村工商业转型升级,农村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同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也为农村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来源。
2. 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改革带来了农村农民的生活变化。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加,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农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提升,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完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农村改革还推动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
3. 农村社会进步取得重要成就。
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农村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学校的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农民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保障。
此外,农村社会治安也得到了有效维护,农村社会秩序逐步稳定。
二、农村改革的意义1.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改革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得到了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民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增加,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的繁荣,也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
2.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改革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保障。
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加,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农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压力得到了缓解。
3. 推动农村社会进步。
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与方法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与方法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3年第11期文特约记者龚雯许志峰王珂田俊荣吴秋余【方向篇】市场取向,效率公平为百姓改革用什么改变了中国?从短缺到充裕,从温饱到小康,从封闭到开放,从僵化到活跃,改革用市场魔棒激活当代中国,焕发蓬勃生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中国发展的活力之源,中国改革的不变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高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旗帜,市场化改革再扬风帆。
市场化改革是活力之源回望来路,才知道中国的改革已走出多远。
35年改革历程,就是从传统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程。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借助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杠杆,把有限的人、财、物以最优化的方式分配到社会生产各个领域,快速满足千姿百态的需求,实现效率提高和财富增进。
改革从市场起步35年前,改革起步,国门打开,“市场经济”第一次进入我们党的视野。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就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从十二大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十三大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市场取向轮廓逐渐清晰。
21年前,十四大将“市场经济”第一次写上社会主义旗帜,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方向更加明确。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奠定我国新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新飞跃。
11年前,十六大宣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年前,十八大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践行“三严三实”唱好“七子之歌”
河南农业2015年第10期(上)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农业系统广大干部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要有“本领恐慌症”。
一方面,要加强学习,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升素质,强化能力,丰富内涵,增强底蕴,特别要掌握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加快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与应用;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依法行政、帮助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善于开展群众工作、驾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等五种本领,打牢服务“三农”的根基和功底。
三、拉套子拉套子就是主动作为,敢于担当。
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五、落棋子落棋子就是谋事要实,掷地有声。
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包括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推广补贴等。
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要站在对党忠诚的高度,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确保不走样、不出错、不落空,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从而听党话,跟党走。
要凭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都落到实处,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要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不断创新。
350亿kg修身养性。
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持政治定力,做到严以修身,政治上不摔跤,维护好个人的良好形象。
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依规办事,加大对涉农项目安排、资金额度分配的检查监督力度,做到严以用权,经济上不贪腐,维护好农业部门的良好形象。
要加强行风建设,积极参与“向社会承诺、让人民满意”公开承诺活动,严肃工作纪律,自觉整治“庸、懒、散、软”等不良习气,做到严以律己,作风上不中枪,维护好农业系统的良好形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扬继续解放思想的风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扬继续解放思想的风帆
郑敏
【期刊名称】《中国商界》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推动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兴起的继续解放思想的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会开辟更为宽广的天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现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总页数】2页(P221-222)
【作者】郑敏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4
【相关文献】
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 [J], 张宏伟
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几点思考 [J], 刘巩
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 [J], 周欣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 [J], 许思义
5.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的迫切性 [J], 熊茉莉;黎卫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扬起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风帆——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一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全国,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集结号,打响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令枪。
新一轮农村改革,针对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瞄准的目标是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把握的要义是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是为改而改,是由问题倒逼的。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落在了后边,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形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呼唤更深入的体制突破。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尖锐,“中央要粮食、地方要财政、农民要收入”的不同利益协调难度增大,保护农业资源、保障农民利益需要更刚性的制度保障。
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加紧迫,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亟待农业经营体系创新。
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三留守”问题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心头牵挂”,完善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让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跟上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步伐成为当务之急。
总之,“三农”发展的很多难题,不靠改革破解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不靠改革适应不了;农民群众的期待期盼,不靠改革实现不了。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也要明确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所负有的责任,但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能办的要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要交给社会,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农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
申论热点:深化农村制度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申论热点:深化农村制度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农村一直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40年前,正是安徽小岗村的18户农民点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星星之火,使得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吹遍神州大地,释放了我国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广大农村的推广和普及,农村的生产积极性同样得到极大解放,激发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从农业税的废除到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从村民自治的实施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农村制度改革的速度相比城市来说落后了,造成农村系列问题。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并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举措和措施。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原因]历史鲜明地告诉我们,正是得益于改革,农村生产力才能得到极大解放,农村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农业现代化才能跨越式发展,农民各项权利才能有效维护;也惟有用好改革这一法宝,才能顺应“三农”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化解面临的各种矛盾与各类风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源源不断的动能。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突出,尤其是农村改革内部的攻坚任务更加艰巨,外部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这都要求我们,对于农村改革,力度只能增不能减,手段只能优不能缺,信心只能提不能颓。
[权威论述]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于向改革要活力。
——十九大报告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
——习近平[面临的问题]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重心在上世纪80年度中期由农村转向城市,我国农村改革势头逐步趋缓,此后农村经济社会虽然仍保持稳步发展势头,但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城镇,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学有得学习笔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一、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认识(一)三轮改革1、第一轮:破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处理好农民和集体关系。
2、第二轮:减免、取消农业税费,实行农业补贴。
处理好农民与国家关系。
3、第三轮: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处理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关系。
(二)改革需把握的方向1、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底线不动摇。
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农村工作的基本准则——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不动摇。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农村“三块地”。
(一)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稳定放活;核心是实现两个保护,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保护耕地红线。
1、两个坚持:集体所有、稳定承包关系。
2、改革三件事: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确权办证;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试点。
(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入股、租赁,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三、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政府事先确定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当该农产品实际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按照两者之间的差价补贴农产品生产者,保证其基本收益分配若该农产品实际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则不需启动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农村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3)三、农村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4)四、农村改革的措施及实施方案 (5)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5)1.1 改革目标与思路 (6)1.2 实施步骤及方法 (7)1.3 改革中的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9)2. 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9)2.1 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2.2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2)2.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2)3.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13)3.1 改革内容与政策要求 (14)3.2 宅基地流转与利用方式探索 (15)3.3 宅基地管理机制的完善 (16)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革 (18)4.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9)4.2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0)4.3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22)5.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2)5.1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3)5.2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与整合 (25)5.3 加强农村医疗保障与养老服务保障 (26)五、深化改革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解析与对策建议 (27)1. 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9)2. 农村人力资源流失问题与对策建议 (30)3. 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与对策建议 (31)4.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建议 (32)5. 深化改革中的政策执行与监督机制完善建议等 (33)一、内容概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和流转权;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工作。
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素质和生产能力;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提高农民金融服务可得性;推进农村信用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改革,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十七届三中全会
为何中央再次吹响农村改革“集结号”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吹响了农村改革发展的“集结号”,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措施,将全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向更高目标前进。
农者有其位,农者有其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定的议题是农业和农村问题。
当时,经过新中国建立后的30年建设,我国初步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完成了第一次工业化。
但是,农业和农村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
农业和农村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短板”,其显著特点是“温饱不足”,即还有1/3的农村人口没有达到温饱,处于贫困线以下。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
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30年后,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成功完成了第二次工业化,工业已成为能够自我发展的产业,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与此同时,农业和农村则成为整个小康社会建设的“短板”,其显著特点是“小康不足”,即还有1/3的农村人口还处于温饱状态,生活还不宽裕。
所以,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离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宏伟目标仅有12年之际,中央召开全会专门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该看到,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但效果不甚理想,实际工作中往往变成“口号农业”,说起来重视,做起来轻视;中央重视,地方忽视。
有的地方甚至视农业为包袱,如“广东不种粮,东莞不养猪”。
其深刻原因就是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农业和农村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贡献小,农业大省往往是财政穷省,谁务农谁吃亏。
三中全会再次高度肯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这就是“农者有其位”。
更重要的是,三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现在已具备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有利条件,即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农村改革大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农村改革大幕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23期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调整农民与土地关系开启的。
1978 年12 月18-22 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调整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序幕。
这次全会前,召开了历时36 天的中央工作会议。
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
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全会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坚决批判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农业方面,全会深刻反思了新中国成立后29 年来农业发展走过的曲折道路,统一了全党对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认识,提出了加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会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全会认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
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坚决地、完整地执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不允许无偿调用和占有生产队的劳力、资金、产品和物资;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人民公社各级组织都要坚决实行民主管理、干部选举、账目公开。
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
1.怎样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方面要实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建功立业,就要着眼于促进职工发展,提升职工技能水平,激发职工创造活力,提高他们服务改革的能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不少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帮助职工适应新的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技术创新活动,引导广大职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争当主力军、唱响劳动美。
要实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建功立业,就要弘扬劳模精神,鼓励广大职工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创新,勇于担当,有力有序打好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乘着改革的春风,让我们扬起梦想的风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实干兴赣新作为。
2.怎样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方面要实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建功立业,就要着眼于促进职工发展,提升职工技能水平,激发职工创造活力,提高他们服务改革的能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不少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帮助职工适应新的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技术创新活动,引导广大职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争当主力军、唱响劳动美。
乘着改革的春风,让我们扬起梦想的风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实干兴赣新作为。
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第一、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的先进是行动先进的基础。
每一名党员都要注意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特别是要用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社区建设发展结合起来,自觉运用科学理论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思想境界,始终保持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
第二、加强学习,增长本领。
光有良好愿望还不行,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本领和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克服困难,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者:***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15期2024年7月15-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这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在该文件中,关于农业农村改革的表述占的篇幅很大,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
历数往届“三中全会”摸清“三農”改革发展脉络历届“三中全会”都是研究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重大问题的会议,其中一些“三农”重大举措,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当下和未来。
下面,我们历数往届“三中全会”中关于“三农”的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
1978年年底,安徽小岗村18个农民分田到户、包产到户,被后人称为“大包干”。
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
这次会议提出的“在经济上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成为贯穿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红线,成为农村改革必须始终遵循的一条原则。
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历史转折”、是“划时代”的,一点也不为过。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召开。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带着很强的时代烙印,而这种时代烙印又隐含着历史的意味深长。
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在此之前,正是农村改革的鲜活实践,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
因此,文件中也提到,“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
学习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发言小标题
25例学习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发言小标题1.吹攻坚克难之“劲风”,踏上“不破楼兰终不还”之改革征途。
吹锐意创新之“清风”,点燃“千帆竞发浪潮涌”之改革引擎。
吹同心共筑之“和风”,抵达“广纳百川终成海”之改革终点。
2.聚焦“绿色创新力”,引领乡村振兴“绿色转型”的新篇章。
强化“绿色人才力”,厚植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的新根基。
推动“绿色生产力”,构建乡村振兴“低碳循环”的新模式。
3.把稳“政治引领”之舵,校准“红色航标”、凝聚“同心之力”,以“组织强”筑牢全面深化改革“硬堡垒”。
扬起“产业创新”之帆,激活“源头之活”、推动“千帆竞发”,以“产业旺”激发全面深化改革“活力源”。
划动“人才汇聚”之桨,广纳“四方贤才”、激发“奋楫动能”,以“人才兴”壮大全面深化改革“强引擎”。
4.锚定为民航向,在“民之所向、念兹在兹”中强化改革底气。
划好实干船桨,在“实干笃行、奋楫争先”中积蓄改革勇气。
扬起革新风帆,在“守正创新、勇创新篇”中展示改革锐气。
5.坚持以“上下求索”立“中流击楫”之志,做到“苦读书、善思考、勤反思”,确保“深改巨轮”行稳致远。
以“实干笃行”蓄“巨浪拍天”之力,提升“思悟力、执行力、服务力”,确保“深改巨轮”日行千里。
以“拼搏进取”赋“波翻浪涌”之能,作答“难解题、创新题、应用题”,确保“深改巨轮”乘风破浪。
6.努力绘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为双向奔赴“加码赋能”。
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新路径”,为双向奔赴“加油鼓劲”。
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新格局”,为双向奔赴“精准发力”。
7.聚焦人才振兴“关键点”,贯通乡村发展“动力线”,打开人才汇聚“新局面”。
瞄准绿色生态“闪光点”,串联乡村环境“风景线”,打造宜居宜业“新面貌”。
紧扣文化传承“创新点”,编织乡村文明“传承线”,绘就文化繁荣“新画面”。
8.要在青山绿水中“探源”,守住“碧水青峰映苍穹”的自然家底,厚植“新绿”绘出诗意“自然画”。
要在青山绿水中“寻景”,守住“山丘沟壑产金银”的资源禀赋,此心“向绿”绘出斑斓“风景画”。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总体解读(胡敏老师课程部分课后测验)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总体解读(课后测验·部分)单选题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到,为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10 分)C: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试题解析:第六个方面,经济体制改革领域的重要的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把我们农业农村工作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战略路径、目标方向、路线图和时间表,是新的行动纲领。
改革的新蓝图已经绘就,实施的关键是()。
(10 分)D: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试题解析:《决定》讲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该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战略路径,目标方向、路线图和时间表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行动纲领。
改革的新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到,在贯彻落实党的制度建设改革要求时,应该选拔什么样的干部?()(10 分)A: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试题解析:贯彻落实《决定》对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要求,就是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和防治腐败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
4、下列做法中,无法使数据对基础设施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是()。
(10 分)B:限制数据以任何的形式共享,保护数据不外流试题解析: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
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起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风帆
作者:
来源:《新农业》2014年第02期
认真学习、贯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工作8项重点: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全国,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集结号,打响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令枪。
新一轮农村改革,针对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瞄准的目标是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把握的要义是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是为改而改,是由问题倒逼的。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落在了后边,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形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呼唤更深入的体制突破。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尖锐,“中央要粮食、地方要财政、农民要收入”的不同利益协调难度增大,保护农业资源、保障农民利益需要更刚性的制度保障。
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加紧迫,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亟待农业经营体系创新。
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三留守”问题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心头牵挂”,完善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让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跟上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步伐成为当务之急。
总之,“三农”发展的很多难题,不靠改革破解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不靠改革适应不了;农民群众的期待期盼,不靠改革实现不了。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也要明确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所负有的责任,但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能办的要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要交给社会,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农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
当前农村改革要碰的都是“硬骨头”,要干的都是“棘手”的事,需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但实践创新不是蛮干乱闯,务必坚守底线,试点先行。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产量改下去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要允许地方试点试验,积累经验、探索路子、逐步推广,但要注意与现行法律法规保持衔接,对涉法的改革要设置必要的程序和范围。
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地不能自行其是、抢跑越线。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既积极又慎重,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只要不折腾,积跬步致千里,全面农村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