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测试题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测试题必修1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史实等内容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应是()A.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B. 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C. 现代中国的政体建设D. 现代中国的国防建设A本题主要考查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掌握,旨在考查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的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综上可知,A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B项提及的是祖国统一大业,C项提及的是政体建设,D项提及的是国防建设,均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故选A。
2.某同学构思撰写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A. 《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 “一国两制”: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D. 和平统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D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旨在考查知识识记的能力。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故D项正确。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宪法,不是共同纲领,A项错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项错误;“一国两制”适用于港澳台,不包括深圳,C项错误。
故选D。
3.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
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
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 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B. 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C. 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 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查对知识的归纳理解能力。
必修一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附解析
必修一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附解析)第12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选择题1.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时间开始了”是指(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D.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周恩来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中阐述道:“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便是同中央人民政府协议事情的机构。
一切大政方针,都先要经过全国委员会协议,然后建议政府施行。
”这表明( )A.中央政府是全国政协下属机构B.政协是国家权力机构C.全国政协与中央政府分权制衡D.全国政协代行人大职能3.“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
”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这里的“改变”不包括( )①“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②“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空前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A.①③ B.①②④C.③④ D.②④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不居于领导地位6.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愿,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执行者7.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测评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专题四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
”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 )A.恢复某某党派的各级组织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题干材料没有提及某某党派的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和“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其他爱国分子”,可知周恩来强调的是团结各阶层人民筹建新中国,故B项正确;C、D两项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的,故C、D两项错误。
答案:B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歌曲《爱我中华》的歌词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
但是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族、珞巴族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解析:材料中“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这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力。
故选C项。
答案:C31954年宪法,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
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5亿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
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C.体现了人民某某原则D.落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宪法是在广泛征求人们意见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的,这说明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某某的原则。
故选C项。
答案:C4.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
高三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
高三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1.“可以划出一个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
同时,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
材料中的“区域”是A.特别行政区B.民族自治区C.沿海经济开放区D.浦东新区【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特别行政区,与材料中“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不符,故A项错误;是经济而非民族区域行政区,与材料中“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不符,故B项错误;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与材料中“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表明是若干个,与仅仅一个浦东新区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去【名师】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我国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确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广州、福州、宁波、南通、连云港、青岛、威海、烟台、大连、秦皇岛等14个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
2.“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答案】A【解析】据“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可知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A项正确;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但与“北平”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北平”不符,故C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与“北平”不符,故D项错误。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测试题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对应训练一选择题1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武汉义旗”是指下列的什么历史事件()A 兴中会成立B 同盟会成立C 保路运动D 武昌起义2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跨了。
何哉 ? 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①④3 仔细观察下面四幅与 1949 年新政协召开有关的图片,这表明()毛泽东给宋庆龄的亲笔信前来参加会议的宋庆龄宋庆龄在讲话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席黄炎培在讲话A 新中国成立是以民主党派为主要力量建立的B 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建立新中国C 新中国实行的是多党合作的多党制D 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协商、民主建国4江泽民同志说:“改革开放越深入,经济建设越发展,越需要加强统一战线的人民政协工作”。
这是因为()①人民政协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②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法宝③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是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④人民政协是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5以下文献,哪一部是新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图甲《共同纲领》图乙《1954 年宪法》图丙《1982 年宪法》A 甲B 乙 c 丙 D 都不是6 1949 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 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B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C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7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③是我自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标志着我击社会主义如度的基本建立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中国的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
高一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一历史试卷与试题
高一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一历史试卷与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文件,最早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及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答案:B2. 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 多党合作、长期共存B. 多党执政、互相监督C. 中共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D.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答案:D3.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经代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职能B. 今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C.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D.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已完成其历史使命,不再存在答案:D4. 下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 是我国的国体C. 人民选举代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 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答案:B5. 1954年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A. 继续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B. 转变为统一战线组织C. 代替中国共产党执政D. 处理涉外关系和台湾问题答案:B6. 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A. 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B.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 成立全国政协答案:B7.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的《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A. 规定的国家权力机关不同B. 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C. 规定的国家领导阶级不同D. 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答案:D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①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③民族区域自治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B9. 建国50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和关心培养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干部。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测试题1.doc
第六单元检测(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事件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被推翻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3、之所以用《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主要是因为()A、《共同纲领》是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B、《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C、《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D、《共同纲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4、新中国成立以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A、多党合作B、党外合作C、国共合作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5、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①人民民主②共产党领导③社会主义④共产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在()A、1949年B、1954年C、1958年D、1982年7、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8、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发动群众参加共产党的整风运动D、成立全国政协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国家主席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宋庆龄10、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11、导致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根源是()A、错误的批判了吴晗的海瑞罢官B、党内长期以来的左的错误指导C、两个凡是理论的影响D、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12、从文革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深刻教训是()A、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B、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C、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D、要正确处理敌我矛盾,以利于现代化建设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的法律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②《劳动和社会保障法》③《环境保护法》④《义务教育法》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14、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15、直接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的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劳动和社会保障法》D、《环境保护法》16、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并成为中国法制建设里程碑的标志性事件是()A、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17、文革期间,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的表明了()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的践踏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8、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来C、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D、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以来1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保证是()A、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B、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工业,共同繁荣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D、在国家领导下,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的是()A、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通过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C、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D、宪法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21、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最重要的原则是()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22、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是在()A、1979年B、1987年C、1990年D、1993年2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政治能力24、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A、英葡国家力量的削弱B、综合国力的提高C、澳门回归祖国D、香港回归祖国25、当前,阻碍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进程的主要因素有()①台湾内部分裂倾向的发展②某些外国势力的干涉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激烈对抗④台湾大多数人的统一意识较差A、①②B、②③C、①④ D ③④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1993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19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上述宪法修正案表明()A. 宪法成为治国的根本方针B. 经济体制改革成果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C.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D. 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改革步伐加快【答案】B【解析】A.材料只是反映了宪法对经济改革的影响看不出宪法是治国的根本方针B.材料可以看出宪法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的进行修正把改革的成果确立下来C.材料不光是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还反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D.看不出改革步伐的加快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香港回归祖国②澳门回归祖国③“九二共识”的达成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A. ①②③④B. ③④②①C. ④③①②D. ②③④①【答案】C【解析】①香港回归祖国是在1997年②澳门回归祖国是在1999年③“九二共识”的达成是在1992年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初3.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A. 香港、台湾 B、B. 香港、澳门C. 台湾、澳门D. 台湾、香港【答案】D【解析】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A. 三民主义B. 和平统一C. 一个中国D. 两岸三通【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在尊重港澳台和现实的情况下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即两岸的政治基础是同属一个中国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和平统一是方式故B项错误两岸三通是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故D项错误故选C5.新中国成立前后新解放的地区建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负责肃清残敌维护社会秩序接管一切公共机关、产业与物资、迅速组织恢复生产等工作到1953年底军管会召开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使人民参政议政据此可知这一做法()A. 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提供了借鉴B. 开启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全新阶段C. 为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创造了条件D. 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1953年军管会召开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推动人民参政议政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因此军事管制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提供了借鉴 A项正确1954年宪法开创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全新阶段排除B项军事管制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接收城市后推行的制度排除C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排除D项故选A6.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不包括()A.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必须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C. 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和法制D. 阶级斗争必须长抓不懈【答案】D【解析】文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教训应该包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阶级斗争常抓不懈是文革错误的表现不是教训7.“4月20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同日北京市革委会发出通告宣布中共北京市委、市人委的党、政、财、文各项大权从即日起归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上述事件发生于()A. 国民革命时期B. 解放战争时期C. “文革”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解析】从材料中的各个权力归革命委员会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文革时期国民革命时期北京从来没有被革命委员会控制过8.“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改进政治协商制度③提出“依法治国”理念④加强基层民主建设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文化大革命使党和人民深刻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为此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进政治协商制度同时确立法制建设方针提出“依法治国”理念 1998年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①②③④项都正确故选A9.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 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A. 表明国共关系走向缓和B. 说明两岸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C. 都以“一个中国”为前提D. 都有利于国家和平统一大业完成【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 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主张武力统一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主张争取和平统一无论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都强调两岸一家国家统一因此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有利于国家和平统一大业完成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国共两党都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区别在于统一的主体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故C项排除故选D10.1954年3月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组成17个小组讨论宪法草案初稿从3月25日至5月5日参加者500多人提出意见和疑问除重复者外达3900多条这体现出()A. 新中国政治活动的民主性B. 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C. 人大代表参政积极性高涨D. 宪法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政协讨论宪法草案初稿过程中参与人数多并积极提出建议和问题政治协商会议在建国初是代行人大的职能不是最高权力机关排除B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参政积极性高而不是人大代表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宪法内容排除D故选A11.据民政部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9年底全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共计64.3万个(村委会53.3万个居委会11.0万个)该材料反映出中国哪一制度的执行情况()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全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共计64.3万个(村委会53.3万个居委会11.0万个)”可知这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执行情况 D项正确题干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 ABC项排除故选D1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强调了()A. 多党合作的必然性B. 协商民主的重要性C.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D. 民主决策的科学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有事好商量”“由众人商量”体现的是协商民主 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多个党派 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商量” 而不是“人民”“决策” 排除C、D两项故选B13.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 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A. 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B. 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C. 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D. 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答案】A【解析】对于批评“文革”的高考作文许多人坚持打零分就足以说明“左”倾对工作干扰的严重程度从而说明思想解放工作的紧迫性故A项正确1977年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还没有进行改革故B项错误当时还没有开展拨乱反正工作当时“文革”的错误也没有得到纠正故C项错误教育和考试必须拨乱反正而不是坚持文革的错误不是坚持政治原则故D项错误故选A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这一思想的制度是()A. 人民民主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政治协商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C【解析】“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指的是政治协商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5.西方政治学者戈斯内尔认为“一个派别对另一个派别的交替统治由于党派所产生的天然报复心理而使斗争愈演愈烈”新中国成立后针对这个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 确立政治协商制度B.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针对“由于党派所产生的天然报复心理而使斗争愈演愈烈”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政治协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6.(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右翼势力言论的核心观点16.(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中国首先选择了哪里?为什么会选择此地?【答案】观点否认侵华史实美化侵略战争篡改历史教科书【解析】【答案】地点中国东北原因东北与南京政府的关系松散东北的自然资源丰富且离日本本土较近日本在过去的条约中【解析】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制度机制及其方针并分析上述机制和方针形成的历史背景17.(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我国国家政权与人民政协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的直接原因17.(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17.(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什么你还知道体系中的哪些法律?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历史背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有着长期合作的历史 2.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的制定为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 3.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解析】(1)根据材料“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并肩战斗互相支援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需要听取社会各个方面的声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制度机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背景即可【答案】(2)表现国家领导人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经过反复协商产生在私营工商企业“设立劳资协商会议的组织” 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直接原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宣告结束(人大取代了政协原有职能)【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的具体表现是国家领导人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经过反复协商产生在私营工商企业“设立劳资协商会议的组织” 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直接原因即可【答案】(3)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解析】(3)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可知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是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答案】(4)《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任举一部改革开放后的法律即可)【解析】(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即可18.(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原因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一届人大召开的历史意义【答案】(1)原因经济农村土地改革已经完成城市中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提高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政治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应当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大制定宪法是赢得民心、使政权合法化和赢得外交主动权的必要的政治举措我国基层选举工作已经完成【解析】(1)依据材料“新中国在农村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公私比重已由1949年的43.87%与56.2%之比变为1952年的67.3%与32.7%之比私营商业在全国商品中的经营比重已由1950年的55.6%降为1952年的37.1% 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得出经济原因有农村土地改革已经完成城市中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提高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依据材料“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应当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和地方的人民政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还有通过宪法和国家建设计划”“敌人可以用两种方式向工农群众宣传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我国进行人口普查、选民登记.选出了各级人民代表”等信息可以得出政治原因有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应当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大制定宪法是赢得民心、使政权合法化和赢得外交主动权的必要的政治举措我国基层选举工作已经完成【答案】(2)意义标志着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体制的建立表明我国的一切国家权力开始由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这是我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解析】(2)本小问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届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体制的建立表明我国的一切国家权力开始由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这是我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成就适应了当时生产关系的变化配合了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进行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政府设立专门管辖少数民族地区机构的历史背景19.(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答案】(1)特点涉及地区逐步扩大体现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具有高度的自治性设置时间长规模大积极作用加强民族联系稳定边疆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发展边疆经济生产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国防维护了唐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地位【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可以看出唐朝的羁縻州的设置涉及到广大的地区因地制宜体现了在中央统治之下地方高度的自治时间比较长规模比较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得出加强了民族联系稳定了边疆秩序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利于经济发展也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答案】(2)历史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帝国主义势力渗透社会动荡边疆分裂势力猖獗民国成立民族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整体意识不断深化【解析】(2)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近代民国政府设立的少数民族地区机构是在近代民族危机的情况之下帝国主义侵略加剧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之下同时民族国家观念不断的强化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的【答案】(3)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平等的民主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促进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解析】(3)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我国设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平等的民主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促进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2015·某某)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
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由提出,构成比例为:某某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某某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
这说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B.体现了某某协商的精神C.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D.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答案】 B【解析】题干点明的时间是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阶段,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A、C两项排除;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某某的思想,D项说法不正确。
从材料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成员”可以分析出,宪法起草委员会是由中国共产党、各某某党派及人民团体组成,体现某某协商的精神。
故选B项。
2.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954年《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某某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据此可知,这两种宪法都体现了( )A.“人某某权”思想B.“三权分立”思想C.社会主义思想D.三某某义【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的意图是对“人某某权”“三权分立”“社会主义思想”“三某某义”的理解,材料的信息反映主权在民,即“人某某权”思想。
B、C、D三项都不是两部宪法的共同点。
3.(2015·某某)俞可平在《60年来我国的某某政治建设》中写道:“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某某国’,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
”其中“根本政治追求”的根本体现是(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 B【解析】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政党,她的根本政治追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追求充分体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段话的背景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2.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后,中国与英国为解决香港问题进行多次磋商,中国方面坚持的基本立场是()A.收回对香港的管理权B.收回对香港的主权C.保持香港的现有制度D.实行港人治港3.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
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
”其中,“铲除君主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54年宪法十一届三中全会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D.辛亥革命 1954年宪法“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4.由于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只有靠举行会议才能行使职权,而一般每年一次例会,会期又较短,且代表多为兼职。
故全国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都设立了常务委员会,作为本级人大闭会期间的常设机关。
可见,我国人大常设机关设置的直接意图是( )A.弥补我国民主集中制的局限B.完善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C.减轻国家和地方财政的负担D.保证各级人大工作的连贯性5.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1 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
其主要贡献是( )A.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C.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D.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6.1953 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二十五人。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
word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某某、某某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某某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78年谈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某某’,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该谈话的目的是A.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B.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D.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2.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
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某某政治A.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B.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C.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D.基层某某政治的扩大3.阅读如下图。
那一年,人民的选举A.有力地推动《共同纲领》的制定B.为国家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基石C.使宪法草案大讨论迅速达到高潮D.为全国人大的成立奠定组织基础4.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管子·明法解》中也有关于“法治”的言论:“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
”下列关于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民治”,后者是“人治”word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C.两者都主X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两者都服务于统治者的统治5.下表为中华人民某某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一届人大召开前)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测试.doc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三大战役的胜利C.渡江战役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措施是()①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建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③基层民主选举④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主要目的是()A.对民主党派进行改造B.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C.取得民主党派的支持D.向民主党派学习建设经验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6.下列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最早成立的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7.最早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8.在中国要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最主要在于()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D.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9.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这些举措不包括()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D.加强基层民主建设10.为“民告官”提供法律保障的法律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②《选举法》③《行政复议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③④11.“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是在()A.1992年B.1997年C.1999年D.12.“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A.两种军事制度B.两种经济制度C.两种社会制度D.两种法律制度13.“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符合①社会主义原则②祖国统一原则③实事求是原则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原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14.“一国两制”的构想适合于解决下列哪些问题①少数民族问题②边界争端问题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④港澳回归祖国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中共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A.一国两制B.武力统一C.寻求国际解决D.台湾归属大陆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有关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材料:在香港回归祖国两周年之际,香港建成回归祖国纪念碑。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测试题
4.0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如祖国统一单元训练题(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小题,45分)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主要内容是()A.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选举了国家领导人C.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经验D.制定了宪法2.民革主席李济深曾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指( )A.官僚资产阶级被消灭 B.民族资产阶级已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C.地主富农被消灭 D.小资产阶级已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3.我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多党合作、长期共存 B.多党执政、互相监督C.中共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4.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A.对吴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B.八届八中全会对“彭德怀反党集团”的定性C.二月抗争被江青一伙诬为“二月逆流”D.把刘少奇定为“叛徒、内奸、工贼”并永远开除出党5.我国为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而通过的法律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B.《义务教育法》C.《劳动和社会保障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6.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自治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7.以下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对上述变化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③各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援④西藏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下列关于近代英国侵略香港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早侵略香港地区是在鸦片战争期间B.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C.香港地区最终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D.抗战胜利后一度收回香港9.《联合声明》中规定香港、澳门地区50年不变的是()①外交制度②经济制度③军事制度④生活方式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0.根据你对“一国两制”的理解,澳门回归后享有的权利有( )①可以有部分自己的军队②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辖③可与外国签订各种条约和协议④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⑤可以保持财政独立A.①②③ B.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11.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由邓小平首次提出B.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获得通过C.在解决香港问题时得到成功运用D.不适用于解决我国台湾问题12.香港的回归标志着( )①香港终于成为中国的一部分②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③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④中国人民为世界做出了新的贡献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3.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4.1981年9月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谈话( )A.邓小平B.叶剑英 C.江泽民 D.全国人大常委会15.1980年以后,中国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三通”限制逐渐放松,“三通”是指( )①通邮②通航③通商④通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二、材料解析题(16题12分,17题11分,18题16分,共39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城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城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及答案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及答案在高一这一阶段要怎样有针对性的做历史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其他两项政治制度的基础,它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特点。
【答案】 D2.右面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B.会议通过了具有代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C.会议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会议确定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的。
【答案】 C3.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曾对英国记者福尔表示:“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制的可能性。
”为践行这一承诺,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政策。
其中不包括(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提出依法治国方略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注意时间限定信息“建国初期”。
依法治国方略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
【答案】 B4.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
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
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
高一历史必修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单元测试
高一历史必修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人民解放军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发动统治,成立新中国的条件基本成熟,此事件是指:A.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新某某主义革命的胜利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 《钦定宪法大纲》B 《临时约法》C 《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D 《共同纲领》3、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B .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C .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4、建国以来,我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某某制度包括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基层某某选举制度④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④5、中国共产党提出同某某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主要是为了A.团结某某党派进行建设 B.改造现有的某某党派C.某某党派的支持 D.发展人民某某统一战线6、最早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自治政策的是A.1954年宪法B.1949年《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某某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D.《中华人民某某国民族区域自治法》7、“文革”期间,造反派“全面夺权”,造成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是从哪个地方开始的A. B.某某 C.某某 D.某某8、十年“文革”给党和人民最深刻的教训是A.必须高度重视某某法制建设B.必须打破个人崇拜C.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必须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某某政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A.①②③D.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从1954年——1982年,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需要的是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11、某某省西部的新平村是一个普通的小村,随着春耕的到来,除到处忙着晒种子、收拾农具的农民外,村里早晚串门的多了,外出打工和走亲戚的也都回来了……原来,这个村正在迎接第一次“海选”村干部的到来。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1.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思,由此可见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本质把握能力。
人数特少的少数民族,也保证其在全国人大有1个名额,代表本民族参加国家管理,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选C。
题目信息不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评价,及人民代表的职权评价。
因此AB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 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
这一举措对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意义在于()A.实现了自治区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B.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C.促进了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D.实现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要侧重的是“民主”意义。
B项错在“先例”;C项是经济意义;D项是政治意义。
A项从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看体现的是民主意义。
3.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5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
这表明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的政策和原则是()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D.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具体考查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由材料信息“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体现的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体现的就是民族共同繁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测试(解析版)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1.1957年4月,毛泽东公开表示了中国共产党准备和台湾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的意愿。
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这说明1979年前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A. 坚持和平统一,不主张使用武力解决B. 通过国共两党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C. 主张武力解决,但不放弃和平解决的努力D. 坚持和平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种现象描述的事什么制度()A. 农村基层民主制度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A. 香港、澳门B. 香港、台湾C. 台湾、澳门D. 台湾、香港4.温家宝总理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都还不足。
我们愿意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走中国式的民主道路。
中国式民主道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A. 多党合作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 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 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6.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从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转变的有利条件是()①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纷纷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③中美建交,美国断绝和台湾的外交关系④台湾国民党当局要求缓和同大陆的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7.时至今日,妨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因素有()①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②国际上的反华势力③“两个中国”“一边一国”的活动④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8.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检测(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事件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被推翻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3、之所以用《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主要是因为()A、《共同纲领》是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B、《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C、《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D、《共同纲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4、新中国成立以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A、多党合作B、党外合作C、国共合作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5、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①人民民主②共产党领导③社会主义④共产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在()A、1949年B、1954年C、1958年D、1982年7、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8、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发动群众参加共产党的整风运动D、成立全国政协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国家主席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宋庆龄10、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11、导致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根源是()A、错误的批判了吴晗的海瑞罢官B、党内长期以来的左的错误指导C、两个凡是理论的影响D、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12、从文革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深刻教训是()A、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B、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C、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D、要正确处理敌我矛盾,以利于现代化建设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的法律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②《劳动和社会保障法》③《环境保护法》④《义务教育法》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14、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15、直接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的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劳动和社会保障法》D、《环境保护法》16、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并成为中国法制建设里程碑的标志性事件是()A、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17、文革期间,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的表明了()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的践踏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8、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来C、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D、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以来1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保证是()A、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B、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工业,共同繁荣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D、在国家领导下,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20、下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的是()A、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通过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C、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D、宪法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21、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最重要的原则是()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22、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是在()A、1979年B、1987年C、1990年D、1993年2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政治能力24、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A、英葡国家力量的削弱B、综合国力的提高C、澳门回归祖国D、香港回归祖国25、当前,阻碍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进程的主要因素有()①台湾内部分裂倾向的发展②某些外国势力的干涉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激烈对抗④台湾大多数人的统一意识较差A、①②B、②③C、①④ D ③④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我们现在即将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便是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来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便是同中央人民政府协议事情的机构。
一切大政方针,都先要经过全国委员会协议,然后建议政府施行。
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能把普选由个别地方逐渐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那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才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是它仍将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而存在,国家大政方针,仍要经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
地方委员会的情形也是如此。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负有伟大的建国责任的。
建设新中国,必须经过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和一切爱国人士共同努力,必须动员全国人民共同参加。
我们要很好地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团结一切人民力量,来完成这一伟大使命。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请回答:(1)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权是什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行使这一职权做了哪些决定?(2)周恩来对人民政协的未来发展作了怎样的描述?(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发生变化始于何时?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国人大和政协召开情况表材料二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材料三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撤社并乡具有合法地位,宣告了人民公社历史的终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制定和试行,使1982年宪法关于村民自治的规定具体化;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村以村民自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
──《人民日报》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三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基层行政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能够说明什么?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材料三《海峡两岸亲人见面》的图片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
这种政治构想在我国已有什么成功的实践范例?(2)据材料二,说明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目前影响最终消除诗人离愁别绪的因素有哪些?(3)联系材料二、三,你有何认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 3.B 4.D 5.B 6.B 7.A 8.B 9.A 10.C 11.B 12.B 13.D 14.D 15.B 16.A 17.A 18.C 19.D 20.A 21.C 22.B 23.B 24.B 25.A二、材料解析题26.(1)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它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3)1954年秋。
27.(1)成就:重新召开了全国人大和人民政协会议;在立法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趋势:制度化、法律化。
(2)撤社并乡。
村民自治。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保障农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28.(1)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实际要求,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情况。
香港、澳门。
(2)国共双方内战的遗留问题。
台独势力的干扰;少数西方反华势力的阻挠。
(3)海峡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有相近意思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