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泉州的中心城市要这样建(组图)

合集下载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调研座谈会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调研座谈会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

“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调研座谈会

本刊讯(通讯员 王虎文 许伟灿)11月10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泉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调研座谈会。会议听取泉州市发改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围绕“十四五”期间泉州市发展定位、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事业、乡村振兴等方面展开座谈,征求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思想站位,科学谋划泉州未来五年的发展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要认真梳理研究吸纳与会人员的意见建议,高标准、高质量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绘就泉州发展新蓝图。

会议要求,要把握人大工作定位,发挥人大职能优势,把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贯穿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做大中心城市规模、做强做优民营经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等课题的研究,提好意见建议,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为泉州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人大贡献。

福州市马尾区人大常委会

开展202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调研

本刊讯(通讯员 李硕)11月5日,福州市马尾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开展202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马尾江滨幼儿园、马尾镇新马村农村幸福院、罗星街道凯兴花园小区、亭江镇闽亭社区及白眉村,深入了解各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情况。

调研组强调,项目各责任单位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牢固树立为民情怀,聚焦民生热点难点,狠抓工作落实,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切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要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凝聚民心、汇聚民智,发动广大代表积极参与谋划为民办实事项目,为补齐民生短板,助推马尾区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泉州市的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泉州市的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泉州市的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泉州市作为福建省的一座重要城市,一直致力于科技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将对泉州市的科技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泉州市的科技发展现状

1.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泉州市积极构建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激发企业和个人

的创新活力。市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其中包括众多创新性和高新技术的企业。

2. 企业研发投入增加:泉州市各类企业逐渐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研发的投入。近年来,企业研发经费逐年增长,科技创新活动得到了更多关注和支持。

3. 重点领域突破:泉州市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技术等领域取

得了一系列的科技突破。例如,泉州市建立了多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4.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泉州市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包括泉州市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系列园区和基地。这些平台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政策支持,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二、泉州市科技发展的未来趋势

1. 产业化与创新紧密结合:随着泉州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未来将更加注重

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泉州市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进一步提升产业经济竞争力。

2.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未来泉州市将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科研合作,推动科技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3. 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泉州市将进一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推

动科技与产业、金融、教育、文化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实现科技创新的全方位发展。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泉州规划95-2020之欧阳歌谷创编

泉州规划95-2020之欧阳歌谷创编

泉州城市规划

欧阳歌谷(2021.02.01)

【城市总体规划】“九五”时期,泉州市区继续实施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3-1995年编制,1996年2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为1995-2020年,城市性质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和旅游城市、闽东南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00年定为50万人,中期2010年为65万人,远期2020年为80万人。近期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0平方米,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控制,总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划定城市规划区面积45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均打破行政区划,南安市的丰州镇、晋江市的池店镇、紫帽镇、陈埭镇的一部分和惠安县的东园镇、洛阳镇、白崎乡均被划入泉州市区及其控制区范围。

该总体规划城市布局结构为单中心组团式结构,城市按天然地形分割划分为8个不同功能的组团:中心组团,由泉州古城区与平原区组成,其功能为市行政、金融、商贸中心;城东组团,全市交通枢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东海组团,外商投资开发的新城镇和港口区;北峰、丰州组团,依托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的娱乐游览区和住宅区;江南、浮桥组团和池店组团,为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工商业区;秀涂、洛阳组团,依托秀涂港发展的港口工业区。

200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组团已形成较完整的城市景观风貌。

【城市规划编制】“九五”期间,泉州市在继续实施城市总体规划(1995-2002年)中,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打开大门、治理两江、保护古城、建设新区”方针,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控制好“四山两江”(清源山、紫帽山、大坪山、桃花山,晋江、洛阳江流域)的自然环境风貌,搞好近期建设规划,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城乡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泉州泉城大桥规划方案 (2)

泉州泉城大桥规划方案 (2)

泉州泉城大桥规划方案 (2)

泉州泉城大桥规划方案

介绍

泉城大桥是福建省泉州市一项新的城市交通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启动,目的是为了加强福建省泉州市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泉城大桥是连接泉州市区和泉州市西南部的一个重要工程。目前,桥梁总长度约为7

公里。

设计

泉城大桥共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西起二环南路,东至官桥朝阳路和海滨南路,总长达7公里。大桥宽度为28.8米,包括了6个行车道、2个非机动车道和

2个步行道。

泉城大桥将采用悬索结构,桥塔高度为248米,是国内少数的高度超过200

米的悬索桥之一。同时,在大桥的设计中,还将包含两座历史建筑里洋楼和麻纺厂建筑。设计师考虑到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将它们作为文化标志性建筑,融入到桥梁的设计之中。

此外,泉城大桥的设计中还加入了智能化灯光系统,这是针对夜间照明而设计的,这将使得大桥在夜晚变得更为美观。

施工

泉城大桥的施工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大桥的主体结构建设,预计将

于2022年底完工。第二阶段将在2023年开始,包括灯光系统、桥下空间设计以

及周边配套建设。整个项目需要近4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

展望

泉城大桥的建成将为泉州市区域之间的联系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此外,泉城大桥的建造也将使泉州市的城市交通更加现代化。泉城大桥将成为泉州市非常重要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总结

泉城大桥是福建省泉州市新的城市交通建设项目,它可以加强泉州市区域之间

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该项目的主体结构预计将于2022年底完成。通过泉城大桥的建设,可以使泉州市的城市交通更加现代化,并成为泉州市非常重要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城市跨江发展成效明显——建设泉州“好江南”

城市跨江发展成效明显——建设泉州“好江南”

㈣ 幽 渤 鼢趔
潮潮
江 南高wk.baidu.com 园 区
江 南新区一 角
2 0 0 2 年底 , 鲤城区将区行政中心由老城区 迂往江南新区 , 全 面实施城市跨江发展战略 , 大 力开 发建设江 南新区 。 2 0 0 3 年完成江 南新区镇村 改制 , 在 中心 市区 率先结 束农村行 政建制的历 史。 五 年多来 , 为加快 江 南新区 “ 三 化三 转变” ( 工 业化 、 城市化、 现代 化 , 农业向工 业转变 、 农 村向城市转 变 、 农民 向市 民转变 ), 鲤城 区 著 力推 进基础设施 、 防洪排涝、 工 业 园区 、 商贸物流、 社会事业 、 住 宅小 区 “ 六 大 工 程 ” 建设 , 先后组 织实施 6 6 个重点建设项 目、 6 9 个重点工 业项 目 和 114 件 为 民 办 实 事 项 目 , 投 入 资 金 3 0 3 0. 4 亿 元 , 基本构就江南新区 城市框架 , 加快了江 南新 区的城市化进程 。

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劣势探讨和对策

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劣势探讨和对策

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劣势探讨和对策摘要:总部经济作为一种能够形成总部聚集效应、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并推动城市国际化的经济形态,成为越来越多大中城市的区域战略。泉州作为福建省经济中心城市,有着发展总部经济扎实的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诸如高层次人才欠缺、缺乏服务总部经济的支撑体系和面临周边城市的客观挑战等。本文将对症下药,对泉州发展总部经济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泉州;总部经济;优劣分析;对策探讨

一何谓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是某区域内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从而形成总部集聚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可为企业带来多种效应,如:税收效应、就业效应、产业乘数效应、社会资本效应等。同时大批企业总部入驻,还能优化商务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动政府服务职能的转换,并加快城市国际化的发展。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已经得到了各地政府部门的重视,仅在福建省内,就有福州、厦门和泉州三市明确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划。

二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

一般而言,发展总部经济需要五个基本条件:一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公司总部以较低成本进行知识密集

型价值创造;二是区域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以便为总部物流人流提供便利;三是必须具有便捷的信息和良好的异地沟通能力,同时在基础性资源条件方面与周边地区形成较大的差异;四是区域必须具有各种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和多元文化的氛围;五是区域应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本文接下来将对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进行分析。

《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与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与建筑退让红线控制

第五章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第六章城市建筑景观控制

第七章市政工程设施控制

第八章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

第九章特别地区的补充规定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1.1 为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福建省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泉州市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在泉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进行各项建设,除应满足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各类专业技术规范要求外,必须遵守本规定的要求。

1.3 在泉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已经上报批准的,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执行,未经上报批准的,应执行本规定的要求。建设用地总平面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件编制应按照附录表一要求执行。设计方案会审后,应按会审纪要修改意见要求进行调整修改,并上报调整方案,经市城乡规划局审定,下达设计方案审定通知书。

1.4 本市规划范围的临时建设、村镇建设和私有房屋修建按其它有关规定执行。

1。5 本规定由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

1。6 本规定由泉州市城乡规划局负责具体解释工作.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与适建范围

2.1 本市建设用地分类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国家标准,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10大类: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泉州中心城市功能弱化的原因及解决思路

泉州中心城市功能弱化的原因及解决思路

泉州中心城市功能弱化的原因及解决思路

作者:卢志渊

来源:《商业时代》2008年第25期

◆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泉州中心城市所发挥的聚集、辐射功能一直被弱化,究其原因,是因为县域经济发达,且没把握住机遇。所以,要提升泉州城市功能,要强化鲤城、丰泽、洛江在中心城市架构中的作用,并以构筑总部经济的理念来实现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良性互动。

关键词:城市功能县域经济总部经济

泉州城市功能的现状

(一)城市功能分析

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发展主导着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文明发展。城市聚集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和相应的经济活动,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力布局的中心与枢纽,具有高度的聚集性、开放性和枢纽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所产生的经济场影响和辐射周边地区,最终导致城市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

中心城市作为城市圈的发展极,其作用从本质上可以概括为聚集和辐射两大功能。聚集功能是指经济活动在地域上的高度集中。城市把大量的物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物质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集聚起来,形成具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和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由于发展速度快、经济收入高、生活环境好、蕴含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具有很强的吸附力,拉动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并使劳动力从事着二、三产业的工作。此外,城市把从区域内吸聚的经济要素组合加工,生产出大量的创新元素和成果,并将其源源不断地从核心向外辐射,在自身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引导周边区域的经济结构、社会文化形态、权力组织和聚落类型转换,进而促进整个城市圈的发展,这就是辐射效应。

泉州中心市区城市森林建设与发展

泉州中心市区城市森林建设与发展

文章针对泉州中心市区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近自然森林”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措施和建议,旨在为构建融山、水、林、城于一体,寓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协调统一的泉州中心市区现代化城市森林体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泉州中心市区建设面积10多年来迅速扩展,沿晋江与洛阳江河口两岸分布的鲤城、丰泽、洛江等新城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日益突现。本文以城市森林的内涵审视泉州中心市区城市的发展,旨在为探究融自然生态、人工生态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元性协调统一的现代化大泉州城市发展,提供可

泉州中心市区城市森林建设与发展

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1泉州中心市区自然概况

泉州中心市区依山面海,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丘陵地带,北纬24°50′~25°18′,东经118°29′~119°01′,市区面积529.6km 2,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该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雨林;年平均气温19.5℃~21℃,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0℃,终年温暖湿润。古诗称泉州“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故泉州中心市区有“温陵”雅称。泉州中心市区有四山两江,即清源山、桃花山、大坪山、紫帽山以及汇合于泉州海湾的晋江和洛阳江。

由于宋元时期泉州的刺桐港为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史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1]。泉州中心市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造就了其融山、水、林、城于一体的空间格局,奠定其未来集约化大泉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

泉州规划95-2020

泉州规划95-2020

泉州城市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九五”时期,泉州市区继续实施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3-1995年编制,1996年2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为1995-2020年,城市性质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和旅游城市、闽东南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00年定为50万人,中期2010年为65万人,远期2020年为80万人。近期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0平方米,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控制,总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划定城市规划区面积45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均打破行政区划,南安市的丰州镇、晋江市的池店镇、紫帽镇、陈埭镇的一部分和惠安县的东园镇、洛阳镇、白崎乡均被划入泉州市区及其控制区范围。

该总体规划城市布局结构为单中心组团式结构,城市按天然地形分割划分为8个不同功能的组团:中心组团,由泉州古城区与平原区组成,其功能为市行政、金融、商贸中心;城东组团,全市交通枢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东海组团,外商投资开发的新城镇和港口区;北峰、丰州组团,依托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的娱乐游览区和住宅区;江南、浮桥组团和池店组团,为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工商业区;秀涂、洛阳组团,依托秀涂港发展的港口工业区。

200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组团已形成较完整的城市景观风貌。

【城市规划编制】“九五”期间,泉州市在继续实施城市总体规划(1995-2002年)中,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打开大门、治理两江、保护古城、建设新区”方针,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控制好“四山两江”(清源山、紫帽山、大坪山、桃花山,晋江、洛阳江流域)的自然环境风貌,搞好近期建设规划,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坚持高起点规划,加大各层次规划编制的进度,先后完成一批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具体项目包括:

对泉州发展的意见建议

对泉州发展的意见建议

对泉州发展的意见建议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泉州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推动泉州的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泉州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升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设施的建设水平。同时,加强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此外,泉州还应加强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

泉州作为福建省的重要经济中心,应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一方面,泉州应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企业。另一方面,泉州应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三、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泉州应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泉州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普及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泉州应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此外,泉州还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优秀人才,为泉州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泉州应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一方面,泉州应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力度,挖掘和弘扬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泉州应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此外,泉州还应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泉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泉州市百崎湖片区概念规划

泉州市百崎湖片区概念规划

行政会议中心
政府办公·市民中心 会议服务
科技创新中心
教育培训·研发创新
企业决策中心
信息发布·商务交流
金融服务
生产服务中心
企业培训·广告设计 市场咨询
商贸会展中心
面向市场的贸易中心 专业会展
一、综合现状
03
2、区域分析-发展定位
洛阳片区
规划片区属于洛秀组团,根据洛秀 组团分区规划组团自西向东依次规划居 住生活发展轴、绿色生态发展轴和经济 产业发展轴三个南北向发展轴,并可分 为八个功能区。规划片区属白沙、百崎 和秀涂三个片区,功能以居住、生态绿 地为主,同时具有商务办公、金融贸易、 休闲娱乐功能和组团科技研发功能。 行政办公区 惠南片区 百崎片区 特色鲜明的居住 生活、文化旅游 娱乐和生态旅游 的综合生活片区 秀涂片区 集商务办公、金 融贸易、休闲娱 乐和居住生活于 一体的现代化商 务中心区 传统鞋服产业为 主的工业片区 白沙片区 配套设施齐全, 环境优美的现代 化特色居住区 以居住生活为主, 兼有文化娱乐功 能的生活居住片 区 杏田片区 以医药产业为主 体,兼有居住商 业服务设施配套 的工业片区
鹰歌山
开方山 狮球山 东园镇 东园镇
二、发展分析
06
1、资源优势
(1)水体资源为建设文化休闲和综合
服务的城市生态区提供条件。
(2)植被资源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 (3)规划区内现拥有悠久深厚的人文旅 游资源,包括:百崎回族文化、闽南 乡土农耕文化以及沿海局部近代殖民 时期外国驻秀涂通商口岸旧址。 (4)周边秀涂港及惠南工业区给规划 区发展提供支撑。 水体 引水渠 维 育 场 地 河道景观资源 引水渠 植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泉州的中心城市要这样建(组图)

搜狐10-27 17:01 大未来泉州的中心城市要这样建(组图) 大泉州城市经济圈不断扩大昨天召开的市委九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我们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革命性的要求。近年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我市贯彻落实省里关于发展壮大三大中心城市以及建设泉州湾城市经济圈、城镇密集带等部署,逐步形成并推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筑泉州湾滨海城市”的工作思路。总体想法测测你的手机号能领多牛的股广告继续坚持“打开大门、治理两江、保护古城、建设新区”城建方针和“东进、南下、西拓”发展方向,按照“两期三步”思路,北承福州,南接厦门,淡出闽东南,建设大泉州。坚持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山区县城、重点小城镇四层联动,加快推进晋江、洛阳江两岸城市建设步伐,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城镇滨海沿江带状连接为拱卫的泉州湾都市圈。从发展格局讲,要往中心城市靠,使中心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实平台,凸显工贸旅游港口城市这一经济功能定位;从发展态势讲,要往海上逼,通过城市中心外迁、城市单元调整、港口规划建设、临海产业发展,凸显泉州湾滨海城市这一特色优势和形态定位;从发展目标讲,要往第一层面上挤,实现“城市版本升级”,全面发挥作为全省第一层面、三大中

心城市之一的带动、先导作用,凸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这一区位、层级定位。城市定位泉州中心城市立足省域中心城市、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泉州湾滨海城市的城市定位,市域政治、文化、科教、商贸中心和市域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工业基地、旅游服务基地的城市职能,跨江、面海的发展方向,框定泉州湾滨海城市基本形态。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上,改变以原有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拓展的思路,采用区域资源整合模式和基础设施共建、生态共保、产业共聚、利益共享的方式,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分步整合、扩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实现建设泉州湾滨海城市的目标。区划调整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泉州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合理扩大泉州市中心城区规模。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在不增加原县级行政建制的前提下,逐步整合辖区行政建制,明确城区功能分工,妥善处理好市、区各方的利益关系,确保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平稳过渡。两期三步近期分为两步:第一步,凸显工贸旅游港口城市的定位,培育城市经济增长点。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先对具备建制并入中心城区行政区划条件的现中心城市八大组团的乡镇和惠安县(共约1500平方公里)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整合工业园区,发展港区经济,突出中心城市的港口功能,并使泉港区与中心市

区真正连接、融合在一起,迅速做大中心城市规模;对2777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惠安县全部和南安市三个街道及丰州、霞美、洪濑、官桥、水头、石井6镇)的中心城市规划区进行严格的规模控制,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后,各县(市)分区详细规划应报市政府审批后实施。重大项目的选址应报市政府审批。中心城市总人口达到25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00万人,GDP年平均递增11%,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有较大提高。第二步,在区域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对2777平方公里规划

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中心城市总人口达到40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175万人,GDP年均递增9.5%,进一步撑大中心城市骨架。远期即第三步,把4245平方公里的泉州都市

协调区控起来、做起来、管起来,在条件成熟时实现泉州湾滨海城市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中心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86万人,GDP年均递增8%,最终形成泉州中心城市格局。·本报记者王晓陈玉珍· 未来泉州的中

心城市要这样建(组图) 泉州湾都市圈日渐扩大迈向崭新的“泉州湾时代”高品位保护名城要结合泉州市总体规划修编和

泉州海丝史迹申报世遗,做好古城控规的修编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着力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与城市发展共生的文化蕴藏。泉州古城的保护与建设要始终贯穿“在保护中更新,在传承中建设”的主导思想,在核心保护区重点实施钟楼、西

街、学府路、天后北路和堤后路等片区的保护建设,致力于存古存旧,风貌完整;更新则力求承继特色,延续历史文脉。高标准推进新区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动城市向东、向南、向海湾发展。政治、经济和商业、文化中心逐步向新城区转移,推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新区不断繁荣。要在市区沿海大通道形成城市沿江、临海格局,加快推进晋江、洛阳江两岸城市建设步伐,认真搞好建设规划,促进沿江、临海的新的城市景观带和洛阳江生态新城开发建设,体现山水和沿江、临海特色。在推进城市跨晋江、洛阳江发展中,要有意识地以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泉州大桥南片区城东综合

商住小区、洛秀新区等项目为先导,促进江南池店组团和城东组团、洛秀组团的成片、成规模开发,提高新区的投资规模效益和带动效应。充分发挥惠安和城东、东海组团对外交通枢纽位置的优势,加快后渚至百崎、泉州至晋江和石狮至惠安的跨江、跨海大桥的建设步伐。加快洛秀组团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路网路架。对一些不符合城市规划、影响城市景观的“城中村”进行彻底改造,配套完善各种基础

设施和公共设施。科学规划工业园区建设,调整用地结构,实行土地成片统一开发,形成新区工业载体和城市发展平台。进一步保持新区房地产开发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提高新区人居环境质量。大气魄建设市政设施围绕建立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建设泉州沿海大通道、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

泉三高速支线南安至惠安高速路、泉州晋江大桥、福厦高速铁路等进出城通道,建立快速便捷的城际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国道324线华大至洛阳桥拓改工程、朋山岭隧道第二洞及其接线工程、沿海大通道后渚至万安段建设,形成泉州中心城市东片区新的外环通道。重视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完善城区路网,加快建设绕城快速公路和进出城及联接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的快速干道。积极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进一步缩短城市时空距离。围绕强化信息中心功能,继续推进“数字泉州”工程建设,提高中心城市信息网络的综合服务能力。围绕强化公共保障,完善中心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区域网络,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抓好城市防空、防震、防火设施建设,提高中心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围绕可持续发展,加快北峰、城东、东海等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建设完善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等处理设施,加大对城市大气、噪声等污染的治理力度。到2005年,我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力争达8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大手笔改善人居环境要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的内涵及要求建设城市,充分挖掘中心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文明、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