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区域经济发展》单元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学习精品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0讲 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必备知识落实】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
必然带来 城市化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 工业化 。二者是一个相
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2.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1)特定的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产业结构 调整。 (2)国家的 对外开放 政策:是 对外开放 的前沿,有许多优惠
第30讲 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纲呈现]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 展的方法与途径。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 题及解决措施。
【核心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区域农业发 展条件、农业布局、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结合图 文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人地协调观:合理布局工农业,合理发展城市,促进人地协调发 展。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 以 特色经济作物 为主,实现由___原__料____ 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关键能力突破】 一、农业发展措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考法常常结合我国的具体区域考查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及措施。关 键在于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 (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
1.图中的果树和农作物可能为( )
A.苹果树、棉花 B.桑树、水稻
C.梨树、甘蔗
D.柑橘树、小麦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复习总结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复习总结►学习目标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2.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网络构建区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 ℃~30 ℃,生长周期约1个月。
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
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
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
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
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解析:第(1)题,回答发展特点要从发展的快慢、产量的变化、地区的差异这几个方面来回答。
第(2)题,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给出答案。
第(3)题,属于开放题型,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
(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赞成。
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
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专题2 苏南模式在江苏省苏南地区,乡镇工业已成为整个工业的半壁江山,乡镇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苏南的城市化。
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专题 精品导学案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为例学习目标: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内容:一、区域农业发展一般思路1.定方向: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2.因地制宜调整__________和空间结构。
3.目标:形成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_____、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持续发展二、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1.区域发展的条件与区域特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纬度偏高,较完整的自然地理区域。
思考:(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4)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区域自然特点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气候,南北温差较大,__________;河流—有__________汛,流量较____,水流平稳,结冰期____(除辽河);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_____、有机质含量____;生物—________资源丰富。
特:沼泽—三江平原—湿地东北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优势(1)地形土壤条件及土地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条件:适宜,__________,可一年一熟,多种经营—_______条件是劣势,也是优势???(3)森林资源:________(4)草场资源:森林草原和草甸草原—丰富优质(5)渔业资源:拥有较大沿海_______,淡水湖泊和水库探究: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有利:1)_______充足,______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农产品品质佳;2)农作物_________少;3)有机质易积累,分解和淋溶作用弱,土壤_______;4)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_________,改善土地墒情。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基础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 农业布局特点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 东北商品粮基地⑴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4. 农业发展方向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1.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高考地理-考前冲刺必考知识点精炼-30-区域经济发展(二)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考前冲刺必考知识点精炼-30-区域经济发展(二)新人教版本文是高考地理-考前冲刺必考知识点精炼系列的第30篇,主要介绍新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区域经济发展(二)的知识点。
本文的内容具有针对性,适合于高考地理考前突击复习。
资源型经济的特点和影响1.资源型经济的特点:资源型经济是指依靠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形态。
常见的资源型经济有石油经济、煤炭经济、金属矿产经济、水电经济等。
其主要特点包括:•生产资料单一:生产资料主要是某种资源,如煤炭、石油等。
•产业结构简单:资源开采和加工为支柱产业,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外向型经济:资源型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物化性强:资源可以和货币等经济要素直接交换,物化性较强。
2.资源型经济的影响: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财政收入和经济结构。
•消极影响:资源开采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破坏;产业结构单一可能导致经济风险。
工业区位的选择1.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工业企业在选择工厂位置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因素进行选择,主要包括:•经济性原则:考虑运输成本、用工成本、能源成本等因素;•区位优势原则:考虑交通便利程度、市场接近度等因素;•生态环保原则:考虑环保要求、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
2.工业区位的类型和选择:•城市型工业区位:在城市或城市周边选择,具有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但用地成本较高,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乡村型工业区位:在较为偏远的地区选择,用地成本较低,环境相对较好,但交通、市场等因素需考虑。
•跨境型工业区位:在跨国边境地区设置,具有资源、市场和政策优势,但国际贸易障碍较大,需要注意文化和法律风险。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和特点1.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水平而制定的战略计划。
2.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产业结构:包括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拓展产业等;•市场:包括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人才:包括吸引和培养各类人才。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末整合课件
1
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版ppt
2
1.区域农业发展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 (1)术语(以东北地区为例) 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调整农业结构、农业 生产布局、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一 年一熟、低温冷害、种植业、林牧业、黑土、黑钙土、工业 基础、交通发达、地广人稀、商品粮基地、机械化生产、水 土流失、黑土退化、绿色食品基地、退耕还林草、生态农 业、立体开发、特色经济作物。
完整版ppt
3
(2)用语 ①评价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优势条件表现在:a.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地形 平坦,耕地面积广大;c.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 年三熟的需求。劣势条件表现在;a.水资源短缺;b.盐碱 地、涝洼地占较大比例;c.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完整版ppt
4
②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 动力状况、开发时间、市场、科技等方面分析。在适合发展 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 害的一部分。
完整版ppt
6
④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貉复合生态模式有何重要 意义?
充分利用了三江平原多沼泽的地形条件,实现了种植 业、养殖业、水产业、栽培业等多种农业经营方式的良性共 处;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
完整版ppt
7
完整版ppt
5
③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 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 长,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十分丰富;再加 之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 具有天然绿色大米优势;东北地区基本上不存在灰霾天气, 空气洁净,水质优良,无污染。
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一)
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专题(一)【复习目标】1.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2.学会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知识梳理】1,。
我国的四大区域【巩固练习】一.南方与北方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二.比较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青藏高寒区1、位于东部经济带:----------都位于沿海地区(除北京市)①辽宁(辽)②河北(冀)③北京(京)④天津(津)⑤山东(鲁)⑥江苏(苏)⑦上海(沪)⑧浙江(浙)⑨福建(闽)⑩广东(粤)⑾广西(桂)⑿海南(琼)2、位于中部经济带:①内蒙古(内蒙古)②黑龙江(黑)③吉林(吉)④山西(晋)⑤河南(豫)⑥安徽(皖)⑦江西(赣)⑧湖北(鄂)⑨湖南(湘)3、位于西部经济带:①新疆(新)②甘肃(甘)③宁夏(宁)④陕西(陕)/⑤西藏(藏)⑥青海(青)/ ⑦四川(川)⑧重庆(渝)/ ⑨云南(滇)⑩贵州(黔)【巩固练习】第十六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在中国广州举行,羊城广州再次成为全亚洲关注的焦点。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其中符合广州气候特点的是()A.①B.②C.③D.④2.广州亚运会选择在11月份举办,从气象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A.广州11月份秋高气爽,气候宜人B.广州11月份降水较多,气候湿润C.广州11月份严寒干燥,雷雨天气少D.广州11月份高温少雨,适于观赛(南京市学情调研)当日均温度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能活跃生长,把≥10℃持续期内的日均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读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回答3~4题。
3.有关我国温度带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温度带的边界都是明确的B.暖温带内各地的活动积温都相同C.温度带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D.亚热带可进一步分为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4.积温条件会影响区域(双选)()。
A.粮食作物熟制B.科技发展水平C.农作物种类D.水旱灾害分布5.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第04章区域经济发展4.4第四章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议
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什么?与长三角、珠三角城 市群相比,目前制约环渤海城 市群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议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工业 化进程快。水资源不足。
展
你认为“中四角”城市群的发展 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
展
加强区域间资源的优势互补,形成良性竞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体系,形成互联 互通格局;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区域工业技术 水平和劳动力素质。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重大意义 ◆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
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 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 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 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
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重大意义 ◆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 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在加大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加快发展现代 农业,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 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解决务农种粮 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的问题;
(一)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
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
900-1000万。
四川抽样调查: 26% 20% 举家外出农户 留守农户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 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
导
哈尔滨!一座投资几亿元的抖音打 卡地--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如今 已经成为哈尔滨的骄傲。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复习与巩固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措施知识经纬要点精析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为例区域农业发展一般思路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已经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作物种植。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2.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形成分析: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能充分利用优势的农业自然条件,并借助社会经济条件使农业生产取得最大效益。
具体如下所示:3以东北地区为例1.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区域特点(1)范围:东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
(2)位置: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西三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接壤,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3)气候: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度较高,热量和水分配合协调,热量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需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4(5)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2. 农业布局的特点3. 东北农业开发中的问题①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生产率低,低产田多,不适宜的开垦造成环境恶化);②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③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④水土流失严重(黑土流失);⑤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作物品种单一,林畜产品商品率低)。
4. 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总:因地制宜、生态建设(经济、生态效益统一)总方向: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农业专业化区域①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②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耕地;森林;草场;湿地保护—退耕还林草湿地等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④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⑤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典型例题】随着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东北“粮仓”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区域发展知识点
区域发展知识点
区域发展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实施措施,促进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区域发展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实现区域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区域内资源分布、经济结构、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发展重点,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2.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内容,包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投资和消费等。
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可以通过引导外来投资、培育本地产业等方式实现,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提高技术水平等手段推动。
3. 区域社会发展:区域社会发展包括提升教育水平、改善医疗条件、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这些因素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4. 区域文化发展:区域文化发展是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式,促进区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5. 区域合作与交流:区域合作与交流是实现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与其他区域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经济互利共赢等效果,推动区域发展。
总之,区域发展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点,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区域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复习PPT课件
• 三、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 •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该部分内容
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农 业大国,农业地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 在解决区域农业发展问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 面分析:
• 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
• (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双 选)( )
•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 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中小学课件
• 【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有关知识。第(1)题,据题意和图可知,该 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而绿洲是指有 冰雪融水补给或地下水出露的地区,这里是 干旱地区人口、城市主要的分布区,而人口、 城市的分布是建立在当地水资源条件得到改 善、农业生产能自给的基础上的,因此在该 河流上游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城镇用 水和蓄水灌溉农田。故答案为AC两项。
中小学课件
• 1.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
• 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 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 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 生产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 动。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优势 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势条件 表现在:(1)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地 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3)热量、水分条件 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的需求。 劣势条件表现在:(1)水资源短缺;(2)盐碱地、 涝洼地占较大比例;(3)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继续使结构轻型 化,实行内联 外引,加强新 技术、新产品 的研制与开发, 开拓国际市场
初中地理区域经济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区域经济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关于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地理学中,区域经济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和相互关系。
初中地理课程中也包含了一些关于区域经济的知识点,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区域经济知识点进行归纳。
第一,农业区位因素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之一,农业区位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农业发展。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交通、市场等方面。
例如,气候对于农作物种植有重要影响,夏季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合水稻种植,而寒冷干燥的气候则适合小麦种植。
同时,交通的发展也会对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工业区位因素工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区位因素也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包括资源、交通、市场和劳动力等方面。
资源丰富的地区容易吸引工业发展,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资源的产出地往往是重要的工业中心。
交通的畅通也有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流通和销售,市场需求和劳动力状况也是决定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第三,商业区位因素商业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区位因素决定了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商业区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交通、市场和基础设施等方面。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往往意味着潜在的购买力和市场需求,交通便利有助于商业活动的发展,市场的规模和市场需求也是商业中心的重要因素。
第四,旅游区位因素旅游业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行业,旅游区位因素是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旅游区位因素包括景观资源、气候条件、文化历史遗迹、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
地理上的美丽景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气候条件也会影响旅游的季节性。
交通便利和全面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五,城市区位因素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区位因素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区位因素包括交通、资源、市场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交通的便利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源丰富和市场规模大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章末整合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
图中箭头显示,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沼渣、粪肥、塘泥。 杂物、粪渣等成为沼气池的原料,体现了循环经济。沼气是一种清 洁能源,农民使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协调饲料、肥料、 燃料相争的问题,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 境。
区域可持续发展(必修③)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图的判读 农业生产模式图体现了一个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 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循环经济农业生产模 式两种形式。我国是农业大国,如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展 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也 成为近几年农业部分命题的一种主要考查方式,现就其主要的判读 方法总结如下:
1.找典型作物,推断所在地区 不同的农作物,分布的地区不同,因此判读时可以抓住一些典 型作物,如冬小麦和春小麦、甜菜和甘蔗、水稻等,推断该农业生 产模式的分布地区。 2.看箭头及标注,分析对环境的影响 阅读图中箭头的指向,注意观察废弃物的排放、能量和原料的 来源,探究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如下面所示的我国南方某农村生 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复习与巩固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措施
知识经纬
要点精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一般思路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已经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作物种植。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2.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形成分析:
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能充分利用优势的农业自然条件,并借助社会经济条件使农业生产取得最大效益。
具体如下所示:
3
以东北地区为例
1.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区域特点
(1)范围:东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
(2)位置: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西三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接壤,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3)气候: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度较高,热量和水分配合协调,热量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需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
(4
(5)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
3. 东北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①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生产率低,低产田多,不适宜的开垦造成环境恶化);
②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③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④水土流失严重(黑土流失);
⑤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作物品种单一,林畜产品商品率低)。
4. 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因地制宜、生态建设(经济、生态效益统一)
总方向: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农业专业化区域
①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②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耕地;森林;草场;湿地保护—退耕还林草湿地等
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④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⑤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
【典型例题】
随着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东北“粮仓”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读下面“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
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应制定怎样的发展策略(多选)()
A.扩大生产规模B.提高机械化水平
C.提高生产技术水平D.改良品种
(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
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继续开垦荒地,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发展水稻生产有独特优势:尽管纬度较高,但夏季高温多雨,且日照时间长,可以满足单季稻的生长需求。
第(2)题,美国商品谷物生产的主要优点是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
第(3)题,东北地区纬度高、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有大量沼泽分布,沼泽是重要的湿地资源,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
答案:
(1)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
(2)ABCD
(3)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复习:工业化和城市化
1、城市化:是一个过程,也包含结果
过程: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非农业活动;
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
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工业化
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衡量指标;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
3
4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使城镇数量猛增;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工业发展劣势
——政策优势不再明显;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基础较弱];科技人才也弱于长三角和京津;腹地小,市场狭小
总结有以下具体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工业化城市化伴随严重环境问题
(4)城镇体系结构:不尽合理,各城市功能结构趋同
发展对策与主要措施
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
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
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
的治理;对外来人口加强管理。
【典型例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珠三角地区污水排放量变化。
材料二珠三角主要工业部门。
(1)201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2)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4)据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1)题,由材料一知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生活污水排放量总体上是逐年上升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化较小。
第(2)题,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酸雨、污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
第(3)题,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
第(4)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
答案:(1)BDE
(2)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污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3)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
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4)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
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