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5课 导学案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唯物史
观
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
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并进行辩证评价。
时空观
念
认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
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
证
运用文献资料,认识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日益
严密化、制度化。
历史解
释
通过史料分析,解读古代中国选官、考核和监察制度发生变化的特点与影
响。
家国情
怀
理解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发展过程中统治者的设计初衷,了解中国古代文官
制度对于世界的影响。
1.重点:秦汉至明清的选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内容
2.难点:秦汉至明清的选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特点与评价
基础认知
一、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官员选拔制度
1、西周至春秋:西周至春秋的世官制是________的制度,贵族世代___高官。
2、春秋战国:____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纷纷鼓励荐举________为官,或依据___大小授予官职。
3、两汉:
(1)察举制:
A.形成:汉武帝以前,汉朝官员选拔还缺少____的途径。_____在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下诏,“令郡国举_____各一人”,标志着察举制的形成。
B.内容和程序:察举指先____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_______和_______,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察举分常科和____, 常科为____,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____
(秀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______、贤良文学、明经等。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教学课件(含第3,4,5课)
(2)科学
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 计算法》附有 800 多个实例,
数学 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 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
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 天文 生 日环食 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
医学
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伊本·西那的《 医典 》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 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3)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成为独立学 科。
(4)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5)伊本·西那的《医典》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思维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代西亚、非洲的文明成就
材料一 苏美尔文明时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权对各种 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巴比伦人主导两河流域地区后,也继承了 苏美尔人的宗教宽容传统,并不排斥异族的神。
3.建筑、艺术 (1)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2)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 雕刻是 人首飞牛。 (3)波斯王宫的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 国统治者的威严。
4.编纂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1)内容 ①前言:宣扬君权神授 ,炫耀国王的功德。 ②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 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 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 位等方面。 ③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形成对本课的时空观念,并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奠定学习基础。
新课讲授
一、丰富多彩——古印度文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落实重点知识,培养学生提取相关信息,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师活动】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古代印度早期文明及成就;古代印度的文明进程;雅利安人南迁及种姓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深化学生对古代印度文化所处时代的记忆与理解。
【拓展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印度文化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材料1:大自然的毁灭力量给予古代印度居民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人还无力战胜自然控制自然之时,这种恐惧情绪自然地表现为宗教性的崇拜,将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
神奇化起来,想象他为各种的神,于是出现了各种神话和传说。
——摘编自雷海宗《世界古代史纲要》材料2:公元前9世纪恒河中游开始得到迅猛发展,取代印度河,成为印度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那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树木参天,经冬不凋,自然界这种浓郁得过剩的生命力,启发了土著民对生命不死轮回问题的思考。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学生活动】特点:深受种姓制度的影响;宗教性;多样性;包容性;辐射性。
成因:①灾害频繁,使人们对自然和神的信仰特别强烈;
②恒河流域草木常青引发印度先民对生命不死轮回的思考;
③外来民族频繁入侵的影响;
④古代印度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和表达的能力。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的贡献。
【学习目标】
1.通过填补时间轴、在地图上找到古印度、古朝鲜、古日本、玛雅文化区、阿兹特克文化区、印加文化区范围,了解本课时空定位方面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回答有关问题,培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2.通过阅读教材填表梳理基础知识,锻炼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能力,培育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3.通过阅读材料,联系所学,重点回答古印度文化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锻炼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培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4.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人类早期文化发展具有多源性和文化多样性特点,各个文明没有高低贵贱,都能发展出自身的优秀文明成果,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成就。
难点:认识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文化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通过了解这些古代文化,理解古代文化的多样性。
【时空定位】
【知识链接】
1.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形成征服者的“雅利安”和被征服的土著的“达萨”两大种姓。后雅利安种姓中又分化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个等级;达萨转化为首陀罗,从而形成四大种姓。古印度的宗教戒律和国家立法,规定了种姓间的严格界限,任何人的种姓与生俱来,永不变更。种姓制度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仍有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三 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三教案
教案标题:高中历史选修三教案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为高中历史选修三课程提供指导和建议。该课程主要涵盖了历史学
科中的一些重要主题,如世界历史、文化交流、社会变革等。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这些主题,并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能力和历史意识。教案目标:
1. 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2.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价值观。
教案内容和活动:
1. 单元一:世界历史概览
- 活动1: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和感受。
- 活动2:引导学生进行世界历史时间线的制作,包括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 活动3:小组展示和讨论各自的时间线,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单元二:文化交流与融合
- 活动1: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 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一个具体的文化交流事件进行深入探究。
- 活动3: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同侪评价和讨论。
3. 单元三:社会变革与影响
- 活动1:引导学生分析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活动2:学生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具体的社会变革事件进行研究。
- 活动3: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同侪评价和讨论。
教学方法和评估:
1. 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 独立研究和展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评估: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选择性必修三》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教材分析】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是《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最后一课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线索为“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古代印度、朝鲜、日本、美洲等国家(地区)作为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曾经产生过辉煌灿烂而独具特色的文化,成为多样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课“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三个子目,它们呈现出并列的逻辑关系。古代印度文化主要呈现出宗教色彩浓厚、交流性强的特点;古代朝鲜和日本在学习中华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发展着独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印第安文化则因为地理位置相对独立,呈现出特色明显的特点。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互辉映,共同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此外,“文化交流与融合”也是本课的一条暗线。亚洲的三个国家积极对外交流,文化包容性更强。印第安文化则相对独立、最终以被侵略的方式完成了文化交流。因此,教师在准备本课时也可以联系当今中国提倡“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的时代热点。
最后,本课教学内容呈现出史实多、时空跨度广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对于教材内容的梳理。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及纲要下的学习中都接触过古代亚洲、美洲文明等相关内容,但是学生对于亚、美文化多样性及其形成的原因缺乏系统深刻的认识。对此教师采取的策略,是根据高中生的抽象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有所发展的情况,引导学生梳理教材、分析史料、探究思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史料阅读,了解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发展历程、特征。
2.通过史料研读与合作探究,理解各个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尝试运用时空观念架构知识体系,用唯物史观分析经济社会现象,
3.通过各区域文化的交流共存的相关史实,感知文化的多样性与共进性,涵养文化自信的情怀与文化包容的胸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古代朝鲜和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难点:美洲印第安文化迅速衰落的原因
课前准备
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瓦拉纳西,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恒河中游,享有“印度之光”的称号,
是印度恒河沿岸最大的历史名城,相传6000年前由作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所建。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加牟尼曾经到这里布道、传教。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这里朝圣。
瓦拉纳西是印度教徒的心中圣地。印度教徒人生的四大乐趣——“住瓦拉纳西、结交圣人、饮恒河水、敬湿婆神”有三个都要在瓦拉纳西实现。印度教徒一般都认为能在瓦拉纳西死去就能够超脱生死轮回的厄运,而他们相信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沐浴后,即可洗涤污浊的灵魂;另外,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火化并将骨灰洒入河中也能超脱生前的痛苦。
【新课讲授】
一、古代印度文化
【教师活动】
1.地理环境: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这里有着辉煌的古代文明。
【教师活动】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线索
这段历史大体经历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的制度建设、民族交融、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成就均为隋唐时期大一统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标解读
1.4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导入
隆中对
二、三世纪之交,军阀混战,东汉政权名存实亡。207年,号称出自汉朝皇族的刘备拜访隐士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分析局势说:北方的曹操实力强大,而且控制了东汉皇帝,“诚不可与争锋”;东南的孙权割据多年,基础坚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备只能争取控制西南地区,站稳脚跟,然后待机发展。这一“三分天下”的预言,后来得到应验。诸葛亮生前获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因此其祠名为“武侯祠”。
本课线索:
三国—西晋—南方:东晋—宋齐梁陈(南朝)
--北方:十六国--北朝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
(1)建立政权: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
①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
②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
③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
(2)三国相争
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
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5课 导学案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基础扫描】
一、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其传播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出现制度和教,严格规定社会等级制度;前6世纪,
教形成,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4世纪时,教开始兴起,后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②文学: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
③艺术:佛塔、石柱、石窟都是艺术。
④数学:发明“数字”和进位计算法。
(2)传播:
①公元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对东南亚产生广泛影响。
②佛教文化、巴利文对东南亚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古代朝鲜文化(东亚):古代朝鲜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朝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科技和文艺:634年修建了台;12世纪完成《》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13世纪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②创制了本民族文字“”。音乐歌舞出名。
(2)中朝联系:
①教、教和学都从中国传入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②在朝鲜半岛长期使用,朝鲜乐舞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三、古代日本文化(东亚):古代日本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日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约9000年前,日本逐渐发展。12世纪后,逐渐形成。
②文学:诗歌集《》和小说《》享誉世界文坛。
③建筑和艺术:法隆寺;大和绘和浮世绘;茶道。
(2)中日交往:9世纪形成了“文字”;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四、美洲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培育出的农作物有哪些?印第安文化的代表是哪几个?分别说出他们的主要文化成就。后来,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1)农作物:印第安人培育出、、、南瓜、甘薯、辣椒、可可和烟草等农作物。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基础扫描】
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官员选拔
(1)________:西周至春秋的世官制是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2)________
①形成:汉武帝时期。
②含义: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
③影响: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
(3)___________
①背景:东汉末年政治和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
②开始: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
③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将州郡士人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④作用: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2.官员管理
(1)上计制:秦汉时期考核官员的主要办法。
(2)刺史制度:秦汉建立了以__________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官员的选拔——_________
(1)背景:南北朝以来,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2)特点: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3)内容: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明经和_____两科最受社会重视。考试合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2.官员的考核
(1)隋唐官员的考核归属______省吏部。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
(2)宋朝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
3.官员的监察
(1)隋唐_______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第5课南亚东亚和美洲的文化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二)古代日本的文化
1、神道与武士道 (1)历程 ①神道兴起: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山、龟、蛇等
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②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后,为巩固权力,天皇自称太阳神后裔 ③武士道形成: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崛起,神道融合佛教 等外来文化,形成了武士道。
知识回顾:纲要下第1课:3、古代印度
①时间:前6 ~4世纪 ②自然环境: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③政治: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④文化:婆罗门教、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
衍那》;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一)古代印度文化成就
1、文字: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
(二)古代日本的文化
5、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1)文字
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 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 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 平假名。
片假名,起源于汉 字楷书
平假名,起源于 汉字草书
(2)中国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日本发展
日本
唐朝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当于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
2、宗教 (3)印度教
4世纪时,笈多帝国信奉婆罗门教,婆罗门吸收佛教和其他宗教的 思想,形成新的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主要 宗教。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标要求】了解中古时期非洲、美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自主学习与梳理】一、古代非洲文明
1、总括
①地位: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
②主要居民:班图人
③文明成果:
(1)农业: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
(2)畜牧业:驯养牛,引进绵羊和山羊等;
(3)冶铁业:掌握了冶铁技术。
(4)范围:
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局部地区。
2、非洲王国的兴起
①东非:
(1)阿克苏姆王国: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阿克苏姆
王国进人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2)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
A.条件: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开展;伊斯兰教的传入。
B.时间:10-15世纪
C.兴盛:
经济上:广泛使用奴隶劳动;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兴旺;城市繁荣。
对外交往:阿拉伯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各种手工业品输人非洲,当地对外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
②西非:加纳、马里、桑海
(1)概况:
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兴起。这些国家相有丰富的黄金资
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也出口象牙和奴隶。
(2)马里帝国特点:
A.是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B.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延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
文化中心
(3)桑海帝国:
A.兴起:
原为马里属国,后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B.统治措施:
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经济上:扩大对外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基础扫描】
一、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其传播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出现制度和教,严格规定社会等级制度;前6世纪,
教形成,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4世纪时,教开始兴起,后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②文学: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
③艺术:佛塔、石柱、石窟都是艺术。
④数学:发明“数字”和进位计算法。
(2)传播:
①公元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对东南亚产生广泛影响。
②佛教文化、巴利文对东南亚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古代朝鲜文化(东亚):古代朝鲜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朝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科技和文艺:634年修建了台;12世纪完成《》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13世纪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②创制了本民族文字“”。音乐歌舞出名。
(2)中朝联系:
①教、教和学都从中国传入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②在朝鲜半岛长期使用,朝鲜乐舞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三、古代日本文化(东亚):古代日本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日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约9000年前,日本逐渐发展。12世纪后,逐渐形成。
②文学:诗歌集《》和小说《》享誉世界文坛。
③建筑和艺术:法隆寺;大和绘和浮世绘;茶道。
(2)中日交往:9世纪形成了“文字”;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四、美洲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培育出的农作物有哪些?印第安文化的代表是哪几个?分别说出他们的主要文化成就。后来,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1)农作物:印第安人培育出、、、南瓜、甘薯、辣椒、可可和烟草等农作物。
(2)三种代表文化及主要成就:文化、文化和文化。
①3—10世纪,玛雅文明达到高度繁荣:创造了文字,发明了
“历”,创造出进位法。
②12世纪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文化走向繁荣。
●阿兹特克人:使用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印加人:建造庙,能使用,制定了历和历。
③宗教上,多神崇拜,都建造了金字塔。玛雅人创拜神,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崇拜神。
(3)急剧衰亡:16世纪后,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原因:开辟后,殖民者的入侵。
【重点聚焦】
1.历史概念:文化
2、典型史料: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链接高考】
无
【能力拓展】
1.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明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但是到了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明相继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共同原因是()
A.内部人民起义 B.殖民者入侵C.内乱分裂 D.政治腐败
2.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近代被介绍到了西方,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材料表明( )
A.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B.隋唐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C.隋唐时期中国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D.中国文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3.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这表明( )
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
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
【自我归纳】
论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
参考答案
【自主核对】
一、(1)①种姓婆罗门佛印度③佛教。④阿拉伯十
二、(1)①瞻星《三国史记》金属②“谚文”
(2)①佛道儒学②汉字
三、(1)①神道武士道②万叶集《源氏物语》(2假名
四、(1)玉米、马铃薯、西红柿(2)玛雅、阿兹特克印加。①象形“玛雅历”20
②图画太阳麻醉剂太阳太阴③太阳(3)新航路西班牙
【重点聚焦】
1.文化(culture)简单来说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2.一个地区和国家文化发展除自身文化的新陈代谢,还需与周边地区和国家文化不断交流,因此必须保持开放包容心态面对世界多元化的文化。
【链接高考】
无
【能力拓展】
1.B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量涌入美洲进行殖民掠夺,对美洲文明带来了致命打击,故选B;三大印第安文明的相继灭亡是出于外因,ACD都是内因,排除。2.D结合材料可知隋唐时期中国制度对日本和朝鲜产生深远影响,并影响到了近代欧洲的文官制度,这些都是中国文明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故选D;材料中没有全面比较分析当时世界上各国家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A、C这样的结论,排除;B只是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故选D。
3.C据材料“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