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分析-论文
内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10例
[案例01]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道德风险\专业判断\职业谨慎一、案情简介银广夏股份公司以“倒推”的方法,根据“成本”计算出“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并据此安排每个月的进料和出货单以及每月、每季度财务数据,同时采取虚开增值税发票(实际交纳税金)、伪造销售合同、采购合同、银行票据、出口报关单手法:(1) 1999年虚增利润1.7亿元;(2)2000年虚增利润5.2 亿元。
其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并出具无保留意见,被移交司法机关侦察,2003年9月16日银川中级法院作出判决: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注册会计师刘某某、徐某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2年3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
二、法院审理(一)公诉人起诉1.明知YGX及天津GX的财务报告可能虚假,却未实施有效询证、认证及核查程序;1)指派的审计人员在对天津GX进行审计时,严重违反审计规定,委托天津GX董博等人代替审计人员向银行、海关等单位进行询证,致使董博得以伪造询证结果;2)两位会计师在不辨真伪、不履行三级复核有关要求的情况下,仍先后为银广夏出具了1999年度、2000年度“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致使银广夏虚假审计报告向社会公众发布,造成投资者利益的重大损失。
2.具备了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中介机构人员2)主观要件:属于主观故意3)客体要件:中介管理制度4)客观要件: 提供虚假证明(二)会计师答辩1.起诉书认定的注册会计师明知财务报表“可能虚假”就存在主观推定;2.检察机关随意不能以“可能“为理由办案,否则严重当事人合法民权益;3 .现有审计技术手段难以发现公司系统化造假;4.会计师行为不具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主观故意要件1)没有明知行为2)没有串通舞弊3)没有证据证明“明知”(三)法院的判决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三、失败原因(一)审计理念与方法缺陷1.审计模式选择错误:帐目审计—制度审计—风险审计2.审计理念偏颇倾向1)偏袒熟人与客户的心理失去应有职业谨慎2)喜新厌旧的思维对高科技产品深信不疑3)权利崇拜的媚骨对政治高官的钦定盲从认可3.审计程序不当简化1)期末审计未能实施存货盘点程序;2)外销收入的政府佐证—退税凭证3) 外销收入的现金来源---境外收入4)审计疑点的后续审计—海关报关单5)分析性测试程序不当–计划阶段与报告阶段6)没有利用专家工作—高科技产能(二)客观审计障碍(1)现代化舞弊对独立审计提出挑战;(2)与国外客户交易给函证带来困难;(3)向海关等政府部门函证尚有法律障碍;(4)高科技产品带有诱惑欺骗性;(5)执业环境与社会诚信---尤其是政府诚信缺失(6)有现金流量配合有一定蒙蔽性.四、借鉴启示1.技术创新:审计理念与方法–-观念重于方法2.组织创新:事务所模式选择—制度重于技术3.监管创新: 政府行为的理性4.协会定位: 权益维护与诉求5.合并教训:责任配置与防范[案例02]麦科特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政府认定与审计确认之责任一、案情介绍某公司在1996年—1999年上市重组期间:(一)虚增资产9074万1. 签订虚假融资租赁合同;2.提高进口设备报关价格9000多万;3.制作虚假进口设备发票;4. 海关出证明提前解除设备监管.(二)虚构利润9320万1.虚开进出口发票,虚增利润2.伪造承包合同,增加中方利润3.签订虚假合同,虚构销售收入4.改变来料加工企业为进料加工(三)虚构股东1. 倒签时间虚构股权转让,将3家股东变为5家2. 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转为实收资本达到上市规模2000年7月21日交易所上市,11月证监会立案调查,01年5月17日移交公安部,某省公安厅01年7月15日立案侦察。
关于审计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业务。
近年来,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财务造假、虚增利润的嫌疑。
为揭露该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审计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全面审计。
二、审计发现1. 虚增收入: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10亿元。
2. 虚增资产: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虚构资产购置、提前确认资产等手段,虚增资产5亿元。
3. 虚增利润: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虚增收入和资产,虚增利润3亿元。
4. 隐瞒关联交易: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大量关联交易,但未按规定披露,涉嫌隐瞒关联交易。
5. 财务报表披露不真实: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财务报表存在多处错误,如报表项目分类错误、报表数据不一致等。
三、法律责任分析1. 违反《公司法》相关规定: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公司应当依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如实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该公司虚增收入、资产和利润,隐瞒关联交易,违反了《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2. 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根据《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依法披露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该公司作为上市公司,未按规定披露财务报表,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3. 违反《审计法》相关规定:根据《审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计。
该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违反了《审计法》的相关规定。
4. 违反《刑法》相关规定: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通过虚假陈述、隐瞒重要事实等手段,骗取国家税款,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该公司通过虚增收入、资产和利润,涉嫌构成骗取国家税款罪。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资产和利润,涉嫌财务造假。
关于审计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产品远销国内外。
然而,在2010年,XX公司被爆出财务造假事件,涉及金额巨大,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审计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主要审计法律问题包括:1. 审计独立性审计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核心要求,包括组织独立性、职业独立性和经济独立性。
本案中,XX公司聘请的审计师事务所与公司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
2.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等。
本案中,审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存在疏漏,未能发现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
3.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应当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审计结果。
本案中,审计报告存在虚假陈述,未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三、案例分析1. 审计独立性本案中,审计师事务所与XX公司存在以下利益关系:(1)审计师事务所曾为XX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双方存在业务往来。
(2)审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曾在XX公司担任过高管职务。
这些利益关系可能影响审计师的事务所保持独立性,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审计程序审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存在以下疏漏:(1)未充分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2)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不够深入,未能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数据。
(3)对公司的现金流量分析不足,未能发现公司存在大额现金流入和流出。
这些疏漏导致审计师未能发现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
3.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存在以下问题:(1)虚假陈述。
审计报告声称XX公司的财务报表符合相关会计准则,但实际上存在虚假陈述。
(2)误导性陈述。
审计报告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了美化,误导了投资者。
(3)隐瞒事实。
审计报告未能披露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的事实。
四、法律后果1. 行政处罚XX公司因财务造假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处以罚款、责令改正等行政处罚。
审计学案例分析论文
审计学案例分析论文内部审计是根据组织的内在需要而设立的,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审计学案例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审计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一:流通企业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摘要:伴随着我国流通企业的发展壮大,针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与实践逐步成为了制约该类企业做强、做精的关键。
本文根据目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流通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查找实施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旨在有效控制各类风险、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流通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定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①是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对企业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确定内部审计的范围与重点关注事项,评价和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改善组织运营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流通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流通企业是流通环节中的各类中间商,包括批发企业、零售企业以及物流企业这三类企业。
流通企业的主要经济功能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推动交换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提高。
一般而言,流通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结构较为简单,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流通企业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一)降低运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可以合理保证流通企业物流、商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通畅,有效避免货物灭失、资金链断裂等风险,有利于流通企业挖掘内部潜力,提高运营的效率。
(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利于准确评价流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内控执行的有效性,帮助企业查找内部控制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不断规范。
三、流通企业中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缺乏足够的独立性随着整体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在组织中越来越受到董事会与经理层的重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所提高。
审计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也时有发生。
本案例选取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剖析,揭示财务造假的原因、手段、后果及法律责任,为我国上市公司合规经营提供借鉴。
二、案例分析1. 事件概述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在2011年至2014年间,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虚增利润等手段,虚构资产、虚增负债,导致公司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2015年,该公司被监管部门调查,最终被认定虚增利润近10亿元。
此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 财务造假手段(1)虚构销售合同: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将应收账款转入收入,虚增销售收入。
(2)虚增销售收入:通过关联交易、内部交易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掩盖实际经营状况。
(3)虚增利润:通过虚构成本、费用等方式,虚增利润,误导投资者。
(4)虚构资产、虚增负债: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负债,调节财务报表,掩盖公司真实财务状况。
3. 原因分析(1)公司治理缺陷: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利益驱动:部分管理人员为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采取财务造假手段。
(3)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财务造假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4. 后果及法律责任(1)公司股价下跌:财务造假事件被揭露后,该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利益受损。
(2)公司形象受损:财务造假事件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形象。
(3)法律责任: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追究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市场禁入等。
三、案例分析总结1. 财务造假原因分析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公司治理缺陷是财务造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利益驱动是财务造假的重要诱因。
部分管理人员为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采取财务造假手段。
(3)监管不到位是财务造假事件得以长期存在的外部因素。
审计失败案例范文
审计失败案例范文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解决风险和问题。
然而,有时审计也会失败。
本文将以银行的审计失败案例为例,讨论审计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银行在进行一次内部审计时发生了失败。
审计小组发现了大量的违规操作,包括操纵财务报表、非法转账、虚报利润等。
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超过了审计小组最初的预期,导致审计失败。
审计失败的首要原因是内部控制不健全。
在这个案例中,银行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来预防和监控违规行为。
例如,没有实施适当的账户管理策略和审计程序,使得违规操作长期存在而未被发现。
此外,内部控制缺乏独立性和有效性,导致了审计失败。
其次,审计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方法也是审计失败的原因之一、审计小组没有对银行的风险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未选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和工具来识别和评估风险。
此外,审计小组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充分验证和核实相关数据和信息,导致了对违规操作的遗漏。
此外,审计管理不善也是审计失败的原因之一、审计小组没有建立明确的审计流程和时间表,并未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适当的监督和指导。
缺乏有效的审计计划和管理机制导致了审计过程的混乱和不完善,进而导致审计失败的发生。
针对这次审计失败,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首先,银行应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完善的账户管理制度和审计程序,确保监控和防范违规行为。
其次,银行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团队的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确保审计团队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和识别风险,并选择合适的审计程序和工具。
此外,银行应建立有效的审计管理机制,明确审计流程和时间表,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审计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总结中,审计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内部控制不健全、审计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方法不足、审计管理不善。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审计团队的专业能力,并建立有效的审计管理机制。
只有通过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银行才能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减少审计失败的风险。
审计法律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XX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近年来,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也日益拓宽。
然而,在2018年,公司因内部控制失效,导致一笔巨额资金流失,引发了审计法律纠纷。
根据审计报告,XX公司在2017年度审计过程中,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导致一笔价值500万元的资金被非法挪用。
该笔资金原本用于公司项目开发,但由于内部控制失效,被公司内部人员挪用,用于个人消费。
二、审计法律纠纷的起因1. 内部控制失效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流程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人员职责不清,缺乏必要的财务审批流程。
(2)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对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界定模糊,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3)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职能不明确,无法有效监督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2. 审计人员失职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未能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严重缺陷,导致审计报告未能准确反映公司实际情况。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了解不足,未能准确评估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审计人员对审计程序执行不力,未能充分履行审计职责。
(3)审计人员与公司管理层存在利益关系,未能保持独立客观的审计立场。
三、审计法律纠纷的处理1. 公司内部处理XX公司发现内部控制失效后,立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调查和处理。
公司对挪用资金的行为进行了追讨,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2. 审计法律诉讼XX公司认为,审计人员未能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导致公司遭受重大损失,遂将审计人员及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告上法庭。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依法审理了此案。
3. 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审计人员未能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存在失职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院判决审计人员及会计师事务所赔偿XX公司损失,并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四、案例分析1.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此案反映出内部控制对公司运营的重要性。
财务报告审计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业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该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然而,在2019年,该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监管部门查处,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案例将分析该公司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的问题,探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如何提高审计质量。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1. 收入确认存在虚假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2019年财务报告时,发现其收入确认存在虚假行为。
具体表现为:(1)虚构销售合同。
该公司在2019年初,虚构了多份销售合同,并在合同中填写了虚假的销售金额和收款日期。
这些合同在财务报表中被确认为收入。
(2)提前确认收入。
该公司在2019年,将部分未实际完成的销售项目提前确认为收入,导致收入虚增。
2. 资产减值存在低估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2019年财务报告时,发现其资产减值存在低估现象。
具体表现为:(1)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计提不足。
该公司在2019年,对部分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计提不足,导致资产减值损失低估。
(2)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足。
该公司在2019年,对部分存货的跌价准备计提不足,导致资产减值损失低估。
3. 成本费用存在虚列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2019年财务报告时,发现其成本费用存在虚列现象。
具体表现为:(1)虚构成本费用。
该公司在2019年,虚构了多项成本费用,如装修费、广告费等,并在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
(2)过度计提折旧。
该公司在2019年,对部分固定资产过度计提折旧,导致成本费用虚增。
三、审计案例分析1. 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收入确认的审查不够严谨。
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收入确认时,未能发现虚构销售合同和提前确认收入的行为。
(2)对资产减值的审查不够全面。
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资产减值时,未能发现应收账款和存货减值准备计提不足的问题。
(3)对成本费用的审查不够细致。
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成本费用时,未能发现虚构成本费用和过度计提折旧的问题。
案例分析论文范文3篇
案例分析论文范文3篇审计案例分析论文一、差异情况根据有关要求,不含B股的境内金融类上市公司年报,在经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同时,还须经境外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而截止2000年底,在沪深两市中,除含有B股的上市公司外,银行类上市公司只有三家,即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
从这三家上市银行已公布的2000年年度审计报告来看,许多报表项目存在较大的境内外审计差异。
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从中选取若干报表项目的数据作比较,其差异状况如表一。
根据表一的数据,可以将境内外审计差异概括为以下三方面:1.财务状况方面的差异:(1)资产差异。
三家上市银行的期末总资产境内审计数都大于境外审计数,其平均差异率为1.3%;(2)负债差异。
除民生银行没有负债差异外,其他两家银行的期末负债境内审计数都大于境外审计数,三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差异率为0.4%;(3)股东权益差异。
三家上市银行的期末股东权益境内审计数都大于境外审计数,其平均差异率为13.5%;(4)每股净资产差异。
三家上市银行的期末每股净资产境内审计数都大于境外审计数,其平均差异率为14%。
2.经营成果方面的差异:(1)净利润差异。
三家上市银行2000年度净利润境内审计数都大于境外审计数,其平均差异率为33%;(2)每股收益差异。
除发展银行没有每股收益差异外,其他两家银行的每股收益境内审计数都大于境外审计数,三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差异率为29.6%。
3.现金流量方面的差异:(1)现金净流量差异。
2000年度,除浦发银行没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差异外,其他两家银行都有该方面的差异,且其境内审计数都小于境外审计数,三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差异率为118.6%;(2)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差异。
2000年度,三家上市银行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境内审计数都小于境外审计数,其平均差异率为276%。
不难看出,上述境内外审计差异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其差异的存在是全方位的,涉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各个方面。
从审计实务的角度对审计风险进行案例分析毕业论文
从审计实务的角度对审计风险进行案例分析毕业论文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欺诈或其他不符合性的情况,可能导致审计报告的不准确性。
本文将从审计实务的角度,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审计风险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将介绍审计风险的概念和重要性。
审计风险是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它可能导致审计师无法发现重大错误或欺诈行为,从而影响审计报告的可靠性。
审计风险的存在是由于客户的财务报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审计风险。
假设我们是一家中型审计事务所的审计师,接受了一家制造业公司的审计任务。
在进行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潜在的审计风险:1. 销售收入的确认风险:该公司的销售收入占其总收入的大部分,因此,销售收入的确认是否准确成为审计的重要焦点。
我们发现该公司存在与客户签订的销售合同不一致的情况,这可能导致销售收入被错误地确认。
为了降低这一风险,我们将深入审查销售合同,并与客户进行沟通,确保销售收入的确认符合相关会计准则。
2. 存货估计的风险:该公司的存货规模庞大,存货价值的准确估计对于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我们发现该公司存在过度估计存货价值的情况,这可能导致财务报表的不准确。
为了降低这一风险,我们将进行现场盘点,并与公司的管理层讨论存货估计的依据和方法。
3. 长期债务的披露风险:该公司存在大额的长期债务,但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不足。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误解。
为了降低这一风险,我们将仔细审查公司的债务合同,并确保相关信息的充分披露。
4. 内部控制的不足风险:我们发现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审计跟踪机制。
这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中的错误或欺诈行为无法被发现。
为了降低这一风险,我们将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最后,我们将总结以上案例分析中的审计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师需要充分了解客户的业务和风险特征,通过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技术手段来识别和应对审计风险。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隐瞒合并主体,虚增资产与利 润〔12〕
银广夏编制合并报表时,未抵销与子公 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也未按股权协议的 比例合并子公司,从而虚增巨额资产和 利润。未合并报表的控股公司达26家, 共有1.5亿元的关联款未予披露。
案例分析:银广夏〔13〕
项目
工业 商业 房地产 影视文化 集团内抵销 合计
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万元)
银广夏董事长张吉生成认,天津广夏造假始于 1995年,造假利润从1995年的200 余万元开始,开展到2000年的5亿多元, 创下了惊人的利润“业绩〞。而实际情况是: 最近几年,天津广夏每年亏损1500万元至 2000万元。
案例分析:银广夏〔4〕
调查说明,不仅天津广夏造假,银广夏分布在 各地的主要控股公司几乎都在利润上作过手脚: 上海广夏文化开展通过虚假确认电视片广告收 入、拍摄费用等虚增利润;武汉世贸大厦〔银 广夏控股子公司〕通过虚构售房收入等手段虚 增利润;芜湖广夏公司虚增利润的手段是多计 资本化利息费用、少计经营费用、多提折旧等; 在深圳,被银广夏称为开展战略支撑点的广夏 投资公司,实际是一家“空壳〞公司;在银川, 银广夏用募集资金投资时大做手脚,通过收取 高额利息等方式“做大〞利润。
32564
66.83%
销售利
18839
58335
209.65%
主营业务税金
891
508
42.99%
销售税金率
2.32%
0.56%
-1.76%
年末存货
35940
40192
18.31%
案例分析:银广夏〔18〕
〔8〕由主营业务本钱与收入比照可看出,企 业2000销售增值58335万元,另外年末存货比 年初增加4252万元,增值税大致应为9194万元, 城建税及教育附加应为919.4万元,而利润表 显示数远远低于应有数额。令人生疑的是,本 年销售毛利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在存货变化不 大的同时,销售税金率却大幅下降! 更不可思 议的是,企业现金流量表显示本年支付的增值 税只有5.3万元,根本不符合情理!
审计法律环境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计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看门人”,其法律环境对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例,分析审计法律环境在防范和查处财务造假中的作用。
二、案例概述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于2018年发布年报,年报显示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然而,在2019年,A公司被曝出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包括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
这一事件震惊了资本市场,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审计法律环境分析1. 审计准则我国审计准则体系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在A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中,审计人员未能严格遵守审计准则,未能发现公司存在的财务造假行为。
这反映出审计准则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2.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对违反证券法的行为进行了严厉处罚。
A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监管部门对其进行了处罚,包括罚款、暂停上市等。
3. 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进行了规范,对违反注册会计师法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在A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中,审计人员未能履行其职责,违反了注册会计师法的相关规定。
监管部门对相关注册会计师进行了处罚。
4. 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上市公司防范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未能有效防范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四、案例分析1. 审计程序执行不严格A公司审计人员未能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程序,未能充分获取审计证据,导致未能发现公司存在的财务造假行为。
经典的审计案例分析
经典的审计案例分析【篇一:经典的审计案例分析】经典审计案例分析一、审计重要性(一)[资料]审计人员受委托对渝香食品有限公司20x2 年12 月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1.该公司会计报表显示,20x2 年全年实现利润800 万,资产总额4 0002.审计人员在审查和阅读该公司会计报表时,发现下列问题:(1)该公司10 月份虚报冒领工资1 820 元,被会计人员占为己有;(2)11 月15 日收到业务咨询费3 850 元,列入小金库;(3)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抵估16 万元,原因尚待查明。
上述问题尚未调整。
[要求](1)根据上述问题,做出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2)说明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和报告应采取的对策。
(二)[资料]审计人员受委托对某公司会计报表审计时,初步判断的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按资产总额的1%计算为140 万,即资产账户可容忍的错误或漏报为140 万元。
并采用两种分配方案将这一重要性水平分给了各资产账户。
某公司资产构成及重要性水平分配方案见表重要性水平的分配单位:万元项目金额甲方案乙方案现金 700 2.8应收账款 10021 25.2 存货 20042 70 固定资产 00070 42 总计 14 000 140 14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说明哪一种方案较为合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三)【资料】审计人员对渝香食品有限公司2005 年12 月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公司报表显示,2005 年全年实现净利润800 万元,资产总额4000 万元,审计人员在审查和阅读公司报表时发现: 1、公司10 月份虚报冒领工资1820 元,被出纳占为己有2、11 月15司收到业务咨询费3850元,列入小金库3、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低估16 万元,原因不明。
要求:1、根据上述问题做出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2、说明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应采取的对策二、审计程序、审计目标和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小李通过对a 公司存货项目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评价后,发现该公司存在下列五种状况:接近资产负债表日前入库的a产品可能已计入存货项目,但可能未进行相关的会计记录; y公司存放在a公司仓库的乙材料可能已计入a 公司的存货项目;本次审计为a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审计。
审计法律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曾一度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业绩逐年下滑。
为了维持股价和投资者的信心,公司管理层在2019年进行了一次财务造假,企图虚增公司利润。
二、审计过程1. 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师在接到公司审计任务后,首先对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包括公司规模、行业地位、财务状况等。
同时,审计师还对公司管理层进行了初步评估,了解其诚信度。
2. 审计实施阶段(1)财务报表审计审计师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了详细的审查,重点关注收入、成本、费用等项目的真实性。
在审查过程中,审计师发现以下问题:- 公司收入存在虚假记载,部分销售收入未实际发生;- 公司成本存在虚增现象,部分成本费用未实际发生;- 公司费用存在虚假报销,部分费用未实际发生。
(2)内部控制审计审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评估,发现以下问题:-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 公司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存在违规操作;-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无法有效监督公司管理层。
3. 审计报告阶段审计师根据审计结果,出具了审计报告,指出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要求公司进行整改。
三、案例分析1. 财务舞弊原因分析(1)公司业绩下滑,管理层为了维持股价和投资者信心,采取财务造假手段。
(2)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3)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无法有效监督公司管理层。
2. 审计风险分析(1)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判断失误,导致无法发现财务舞弊。
(2)公司管理层可能对审计师施加压力,影响审计结果。
(3)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受到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约束,影响审计独立性。
3. 审计应对措施(1)审计师应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对财务舞弊的识别能力。
(2)审计师应加强与公司管理层的沟通,了解公司实际情况,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案例分析报告 (4)
案例一:常熟某钢化玻璃厂中,平时都是按定单生产,客户订货合同过来后就安排生产,货物送过去后,并不收款,应收帐款一般控制在15%以内,占用时间为1个月。
这样产生一些老客户由于人情关系或者一些老客户确实存在自身的资金周转不好,导致一拖在拖,导致到年底时,一般回有200多万元的应收帐款。
所以存在一些问题:(一)应收帐款的措施不好,说明内部财务上存在很大的财务问题。
(二)因为人情关系,影响了公司的再生产,不利公司的发展。
措施: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度企业应当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
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员工的监督。
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企业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
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客户目的非常明确,愿意迅速付清货款,享受现金折扣。
因此,企业对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一般不用过问。
而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应按其拖欠的账龄、金额进行排队分析,因为应收账款账龄越长,收不回来的可能性越大,产生坏帐的可能性越大。
通过分析,确定优先收账的对象,尽量在发生欠款的初期,就采取有效的收账措施。
同时应分清债务人是故意拖欠,还是愿意付款却没有付款的能力。
对故意拖欠的债务人,采取通常的催收办法只能是延误时间,对此类欠款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追讨,或迅速通过法律途径采取诉讼保全等措施加以追讨。
而对于愿意付款,但目前没有付款能力的企业,看是债务人暂时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还是由于其财务状况发生了严重的危机甚至达到资不抵债所致。
如果是债务人财务状况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无力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有可能转变为故意拖欠,对此类欠款必须从一开始就采取强有力的追收措施或相应的债权保障措施,切不能碍于情面而坐失收款良机。
3: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控制的基本策略与措施。
审计案例分析相关法律(3篇)
第1篇一、引言审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典型的审计案例分析,探讨法律视角下的财务造假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A公司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在2016年,A公司被爆出涉嫌财务造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经审计,A公司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通过虚构合同、虚增收入、隐瞒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约10亿元。
这一事件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1. 虚假陈述罪虚假陈述罪是指行为人在证券交易、期货交易等活动中,故意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故意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误导投资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虚假陈述罪的犯罪主体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审计、评估、咨询等服务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2. 虚报注册资本罪虚报注册资本罪是指行为人在设立公司、企业时,故意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虚报注册资本罪的犯罪主体为公司设立人、股东等,以及为设立公司、企业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3. 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意志,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主体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人。
三、案例分析1. 虚假陈述罪A公司通过虚构合同、虚增收入、隐瞒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约10亿元。
这种行为属于虚假陈述罪。
审计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XX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业绩逐年下滑,财务状况日益恶化。
为了掩盖这一事实,公司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财务舞弊手段,导致公司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二、案例分析1. 舞弊手段(1)虚增收入。
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未实际发生的销售收入计入报表,虚增收入。
(2)隐瞒费用。
公司通过虚列支出、延迟确认费用等手段,将实际发生的费用隐瞒不报,降低成本。
(3)虚假投资。
公司通过虚构投资项目、虚增投资收益等手段,美化财务报表。
2. 审计程序(1)初步了解。
审计师在项目开始前,通过查阅公司资料、访谈相关人员等方式,初步了解公司财务状况。
(2)风险评估。
审计师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评估公司财务舞弊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
(3)实质性程序。
审计师对收入、费用、投资等关键账户进行实质性审查,包括:①分析性程序:对收入、费用、投资等关键账户进行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等,发现异常情况。
②检查原始凭证:对收入、费用、投资等关键账户的原始凭证进行核查,确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③询问相关人员:询问公司管理层、财务人员等相关人员,了解其工作职责、内部控制等情况。
(4)结论。
审计师根据审计程序,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3. 审计发现(1)收入虚增。
审计师发现公司部分销售合同、发票等原始凭证存在虚假情况,导致收入虚增。
(2)费用隐瞒。
审计师发现公司部分费用未在报表中体现,导致费用隐瞒。
(3)虚假投资。
审计师发现公司部分投资项目未实际发生,导致虚假投资。
4. 审计建议(1)完善内部控制。
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2)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减少财务舞弊行为。
(3)加强审计监督。
公司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有关审计案例分析报告
审计案例分析案例一一份承包合同牵出的“小金库”最近,湖北省XF市审计局在审计市直A机关财务收支情况时,以一份承包合同为突破口,一举查处该单位私设长达四之久的“小金库”,金额33.74万元。
疑点初现在审计进点会上,A机关领导在介绍单位基本情况时,提到为了盘活资产,从2007年开始把原来的内部招待所对外出租,出租收入已经按规定上缴了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局,严格实行了收支两条线,并在随后提供了承包合同。
审计人员在审计核实时,也发现单位的账务处理与单位领导介绍的情况一致。
但是,在审前调查时,审计组已经从A机关相关科室中了解到招待所已经经营好几年了。
当审计人员向计财科长询问具体情况时,计财科长解释道,审前调查时有关人员介绍的情况有误,并信誓旦旦地说,前几年招待所一直闲置,没有租出去。
审计人员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
重点突破按照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组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审计A 机关,另一个小组审计A机关下属二级单位B服务站。
在审计进点后的第二天上午,两个小组同时对A机关和B服务站的现金进行了突击盘点。
账实虽然没有出入,但是B服务站保险柜里的一份承包合同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
这是一张刘某2004年与B服务站签订的承包下属公司的合同。
原来,早在1997年,B服务站成立了一家C公司,后于2002年上半年转给个人承包,每年收取一定数额的缴承包费。
2007年上半年承包期满。
由于经营形势不好,刘某没有续约,C公司处于停业状态。
然而,审计人员却没有在B服务站账上看到刘某上缴的承包费。
另外,审计A机关的审计人员通过外调,发现A机关的招待所已于2004年就对外承包给了王某,王某每年向A机关上缴承包费,但是A机关的账上也没有反映这部分承包收入。
那么,刘某和王某的承包费到底交到哪里去了呢?针锋相对审计人员立即分别询问A机关和B服务站的会计人员。
B 服务站的会计先是说合同签了但由于经营情况不好,没有收到承包款,后来在审计证据面前又说承包款上交到A机关;A机关的财会人员说没有收到B服务站的承包款,也不清楚机关收招待所承包款的事情。
内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10例
[案例01]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道德风险\专业判断\职业谨慎一、案情简介银广夏股份公司以“倒推”的方法,根据“成本”计算出“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并据此安排每个月的进料和出货单以及每月、每季度财务数据,同时采取虚开增值税发票(实际交纳税金)、伪造销售合同、采购合同、银行票据、出口报关单手法:(1) 1999年虚增利润 1.7亿元;(2)2000年虚增利润 5.2 亿元。
其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并出具无保留意见,被移交司法机关侦察,2003年9月16日银川中级法院作出判决: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注册会计师刘某某、徐某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2年3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
二、法院审理(一)公诉人起诉1.明知YGX及天津GX的财务报告可能虚假,却未实施有效询证、认证及核查程序;1)指派的审计人员在对天津GX进行审计时,严重违反审计规定,委托天津GX董博等人代替审计人员向银行、海关等单位进行询证,致使董博得以伪造询证结果;2)两位会计师在不辨真伪、不履行三级复核有关要求的情况下,仍先后为银广夏出具了1999年度、2000年度“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致使银广夏虚假审计报告向社会公众发布,造成投资者利益的重大损失。
2.具备了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中介机构人员2)主观要件:属于主观故意3)客体要件:中介管理制度4)客观要件: 提供虚假证明(二)会计师答辩1.起诉书认定的注册会计师明知财务报表“可能虚假”就存在主观推定;2.检察机关随意不能以“可能“为理由办案,否则严重当事人合法民权益;3 .现有审计技术手段难以发现公司系统化造假;4.会计师行为不具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主观故意要件1)没有明知行为2)没有串通舞弊3)没有证据证明“明知”(三)法院的判决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三、失败原因(一)审计理念与方法缺陷1.审计模式选择错误:帐目审计—制度审计—风险审计2.审计理念偏颇倾向1)偏袒熟人与客户的心理失去应有职业谨慎2)喜新厌旧的思维对高科技产品深信不疑 3)权利崇拜的媚骨对政治高官的钦定盲从认可3.审计程序不当简化1)期末审计未能实施存货盘点程序;2)外销收入的政府佐证—退税凭证3) 外销收入的现金来源---境外收入4)审计疑点的后续审计—海关报关单5)分析性测试程序不当–计划阶段与报告阶段6)没有利用专家工作—高科技产能(二)客观审计障碍(1)现代化舞弊对独立审计提出挑战;(2)与国外客户交易给函证带来困难;(3)向海关等政府部门函证尚有法律障碍;(4)高科技产品带有诱惑欺骗性;(5)执业环境与社会诚信---尤其是政府诚信缺失(6)有现金流量配合有一定蒙蔽性.四、借鉴启示1.技术创新:审计理念与方法–-观念重于方法2.组织创新:事务所模式选择—制度重于技术3.监管创新: 政府行为的理性4.协会定位: 权益维护与诉求5.合并教训:责任配置与防范[案例02]麦科特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政府认定与审计确认之责任一、案情介绍某公司在1996年—1999年上市重组期间:(一)虚增资产9074万1. 签订虚假融资租赁合同;2.提高进口设备报关价格9000多万;3.制作虚假进口设备发票;4. 海关出证明提前解除设备监管.(二)虚构利润9320万1.虚开进出口发票,虚增利润2.伪造承包合同,增加中方利润3.签订虚假合同,虚构销售收入4.改变来料加工企业为进料加工(三)虚构股东1. 倒签时间虚构股权转让,将3家股东变为5家2. 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转为实收资本达到上市规模2000年7月21日交易所上市,11月证监会立案调查,01年5月17日移交公安部,某省公安厅01年7月15日立案侦察。
审计法律实务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部分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上市、融资等目的,不惜采取财务造假等不正当手段。
本案例以某公司财务造假案为例,分析审计法律实务中的相关问题。
二、案情简介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逐渐拓展。
2018年,该公司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
在上市过程中,该公司聘请了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
然而,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发现该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
经审计师调查,该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收入、虚增资产、隐瞒负债等手段,虚报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构销售收入: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将未实际发生的销售收入计入财务报表,虚增了公司收入。
2. 虚增资产:该公司通过虚构资产、夸大资产价值等方式,虚增了公司资产。
3. 隐瞒负债:该公司通过隐瞒债务、虚增所有者权益等方式,虚减了公司负债。
三、审计法律实务分析1. 审计师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负责。
在本案例中,审计师在发现财务造假行为后,应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并向证监会等相关机构反映。
2. 审计程序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程序:(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业务范围、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等;(2)对财务报表进行初步分析,关注异常项目;(3)实施实质性程序,包括检查凭证、核对账目、函证等;(4)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评价,提出审计意见。
在本案例中,审计师在实施实质性程序时,未能及时发现财务造假行为,暴露出审计程序的不足。
3. 审计证据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其审计意见。
在本案例中,审计师在收集证据过程中,未能充分关注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导致未能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论文为2009年浙江省自学考试会计专业高分论文)关于注册会计师新执业准则实施后审计案例分析内容摘要: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会计师事务所施行。
笔者通过以某一国有企业为案例,进行审计分析,学习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关键字: 审计、分析、审计程序、分析程序最近几年,“审计”已成为我国社会各阶层的一个热门话题。
特别是“审计风暴”以来,人们更加关注国家审计在机关廉政建设、打假治乱、惩治腐败中的作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在披露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等反面的情况。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会计师事务所施行。
为准确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笔者以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审计案例进行分析。
一、案例背景及审计过程分析二〇〇八年初,笔者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某国有企业进行年报审计。
笔者随同一起参与了审计,并撰写了审计报告。
该企业是省属国有重点企业的全资子公司,2007年的年报适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一)审计计划阶段1、审前分析,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由于该企业是我所的常年客户,前两年的审计报告由我所审计。
经主任会计师风险评估,本次审计委托的目的恰当,审计风险较小,于是决定接受委托,并签订了审计业务约定书。
2、收集资料,向企业递交“客户提供资料一览表”。
要求企业提供营业执照、会计报表、各科目的余额明细表等资料,填写单位概况表、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调查表。
3、成立审计小组,进行审前培训。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所里组织大家对新准则进行学习,并安排了专门的培训。
针对此次审计项目,部门经理在评价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后,安排了一名项目经理和两名助理人员参与。
4、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编制审计方案。
确定重要性标准以及可能存在较高错报风险的领域;安排时间;人员分工。
5、实施承诺制度。
要求企业签订“管理当局声明书”,对未更正的错报、关联方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或有事项、设计诉讼的未结债权债务进行声明。
(二)审计实施阶段1、评价内部控制。
(1)从整体层面了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
与企业的管理层成员开座谈会,填写访谈问卷。
(2)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
通过采购与付款循环/工薪与人事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固定资产循环等符合性测试,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
2、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发现财务报表错漏报的一个较为简洁、有效的审计方法。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第四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并在审计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性复核。
注册会计师也可将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
对该单位趋势、横向、纵向和结构分析如下表:(单位:万元)2005年2006年2007年营业收入902 1183 928营业成本444 664 520毛利润458 519 408毛利率50.78% 43.87% 43.97%通过建立近三年收入与成本的图表,可以清晰地看到,企业近三年总体趋势平稳,毛利率稳定,其中06年度收入较高。
横向比较发现,在营业收入下降22%,毛利润下降21%的情况下,利润总额却比上年度增长102倍,经分析为本年度营业外收入628万元,而上年数为零。
通过查阅凭证,为支持省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公司所在地的其中一幢大楼被拆迁建设成道路,收到政府的拆迁补偿款628万元,会计将其计入营业外收入,导致本年利润总额高达515万元。
通过纵向比较,发现本年度在毛利率达到44%的情况下,企业的营业利润依然为负数。
主要原因为管理费用占收入的48%,严重侵蚀了企业的利润。
于是对管理费用进行重点分析。
对管理费用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建立结构图。
见下表和图。
(单位:万元)管理费用金额退休人员薪酬253正式职工薪酬89绿化费/税费48折旧摊销/坏帐21办公费/差旅费22其他8合计441经分析发现:①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医药费、丧葬抚恤合计253万元,占管理费用的57%,由于该企业是老国企,在职人员均为事业单位编制,退休后企业依然负担着他们的退休金和医药费,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
②管理人员的薪酬、福利和社会保险合计89万元,占管理费用的20%。
整理发现,该企业全年有员工1494人次,月均人数125人,存在着机构臃肿、人员庞杂、人浮于事的情况。
③绿化费/税费合计48万元,占管理费用地11%,说明了企业的税赋较高,承担的社会责任较重。
同时我们通过比率分析。
①偿债能力:上年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739/361=2;上年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739/361=2;本年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200/264=5;本年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200/264=5;因企业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咨询等业务,缴纳营业税,存货均为低值易耗品(如卫生用具、办公用品等),金额较小可忽略,所以流动资产与速动资产相等。
经比较,本年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是上年的2.5倍,查证是由于本年度收到拆迁补偿收入628万元,导致流动资产高出上年许多,剔除该因素后的偿债能力见下表:剔除收到拆迁补偿收入628万元的影响后,可见本年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与上年相等,反映了企业的真实状况。
企业的速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2倍,反映了企业较强的偿债能力,同时也说明了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较低。
经查证,企业的多数资金选择存放银行定期存款,没有短期投资。
剔除拆迁补偿收入628万元后,本年度的资产负债率为28%,比上年度下降3%;产权比率为38%,比上年度下降6%;权益乘数与上年相等,反映了企业的财务政策趋于稳健、风险较小,同时对负债经营利用不充分,财务杠杆作用较小。
总资产周转率比上年度下降0.06,周转天数增加28天;应收账款周转率比上年度下降3次,周转天数增加10天,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下降,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度下降22%。
上年度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5/1184=0.4%;上年度净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5/901=0.6%;本年度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515/928=55%;本年度净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515/1415=3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本年度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113/928= -12%;本年度净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113/1415= -14%;剔除营业外收入的628万元后,企业的利润总额为负数,可见企业本年度的经营情况十分糟糕。
3、实质性测试(仅举部分涉及调整事项的科目)。
包括货币资金实质性测试、应收账款实质性测试、固定资产实质性测试、应付职工薪酬实质性测试和应付账款实质性测试。
①货币资金实质性测试。
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核对账实差异,查明款项用途及白条抵库的原因编制银行存款明细表,核对账实差异,取得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向银行函证截止2007年12月31日的余额抽查大额的货币资金收付取得银行对账单、定期存款的存单。
企业未对定期存款预提利息,且金额较大,可能影响报表的准确性,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予以补提:借:其他应收款90000贷:财务费用90000②应收账款实质性测试。
获取应收账款明细表,对贷方余额项目作重分类调整;对调整后年末余额进行账龄分析,对大额、异常、账龄长的客户进行函证;编制回函情况汇总表,对未函证和未回函的客户,实行替代审计程序。
③固定资产实质性测试。
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明细表;验算累计折旧计算是否正确;对固定资产进行抽查盘点;对本年新增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计价完整、手续齐备、会计处理正确。
审计发现:企业的房屋和土地按照历史成本计价,其拆迁部分部分的净值为34万元,按照现行市价确认的拆迁补偿收入为662万元,企业将差额部分结转至营业外收入。
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财企[2008]123号,《财政部关于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拆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核算。
调整分录为:借:营业外收入628贷:专项应付款—搬迁补偿款628④应付职工薪酬实质性测试。
编制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核对贷方提取数与成本、费用中的列支数是否相符;抽查工资的发放凭证,确认计算是否正确,有无授权批准和领款人签章。
审计发现: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将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余额调整计入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的借方余额调整入管理费用。
编制调整分录:借: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240000—职工教育经费150000贷: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240000—职工教育经费150000借:管理费用128000贷:应付福利费128000⑤应付账款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程序与应收账款基本相同。
本例中企业将不需要支付的应付账款转入营业外收入,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调整转入资本公积。
借:营业外收入57700贷:资本公积 57700(三)审计完成阶段1、整理审计底稿。
填写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核对表,查看有无遗漏重要的审计程序。
汇总审计资料和发现的问题。
2、编制调整分录汇总表和试算平衡表。
见下表:3、审计小结。
①企业基本情况(略);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A、该企业在2007年6月22日同浙江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签订协议将该企业主楼东侧两个开间的办公用房(面积613平方米)及无产权附属房实施拆迁。
因该事项可得补偿款820万元,在2007年已收到662万元。
根据财政部2005年8月15日(财企[2005]123号)文件,本次审计将该企业补偿款(已扣除拆迁房屋净值)从营业外收入调整入专项应付款。
B、根据浙地税函[2007]357号文件,该公司正在办理该补偿款缓交企业所得税的手续,拟在报告附注中披露此事项。
C、企业未对出租房产的收入计提房产税,补提房产税3648元。
D、对不需支付的应付款,原计入营业外收入,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调整计入资本公积。
③报表审计情况汇总,见下表。
(单位:万元)4、拟定审计报告初稿,送三级复核。
报告类型拟定为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经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主任会计师三级复核。
5、提交初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发函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对异议部分进一步研究。
6、正式出具审计报告,及时建立审计档案。
二、审计结果分析(一)简要分析企业本年度经营亏损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1、收入下滑,本年度收入比上年度下降22%;2、包袱沉重,管理费用中列支离退休人员工资福利、医药费、丧葬抚恤等合计253万元,占企业收入的27%,严重拖累了企业前进的脚步;3、尽管企业账面净利润为515万元,但经确认营业外收入中的拆迁补偿费628万元,转入专项应付款后,企业实际亏损1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