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能力第十章
2024年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案模版
2024年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案模板第一章:教学目标设计1.1 知识目标1.2 技能目标1.3 情感目标第二章:教学内容分析2.1 教材分析2.2 学情分析2.3 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2 教学手段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设计4.2 新课教学设计4.3 课堂练习与互动设计4.4 总结与拓展设计第五章:教学评价设计5.1 过程性评价设计5.2 终结性评价设计5.3 自评与互评设计第六章:教学资源准备6.1 教材及辅助材料准备6.2 教学设施与工具准备6.3 数字化教学资源准备第七章:教学实践操作步骤7.1 具体教学操作步骤7.2 学生参与与互动环节7.3 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第八章:教学反思与改进8.1 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8.2 学生反馈与建议8.3 教学改进措施与计划第九章:教学拓展与延伸9.1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9.2 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践9.3 校内外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第十章:教学成果展示与推广10.1 教学成果的形式与展示10.2 教学成果的评价与反馈10.3 教学成果的推广与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设计解析:情感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备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
在制定情感目标时,需要明确通过本节课学生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和积极态度,以及能够激发的学生情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解析:学情分析是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习惯等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解析:教学手段包括各种教学工具和策略,如讲授、讨论、实验、参观等。
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解析:课堂练习与互动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设计有效的练习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第十章 班级管理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 (四)目标管理
6
(一)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 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班级组织的发展:
1.埃拉斯莫斯,率先使用“班级”一词; 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 础; 3.19世纪初,英国出现了“导生制” 4.我国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 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 定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 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 活动过程。
11
(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 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 低。
(二)建议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2)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了解学生的方法: (1)阅读学生的有关资料; (2)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调查访问; (3)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从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班级常规管理制度:
一是由学校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和学生管 理的制度; 二是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知识制定的学校常 规制度; 三是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 班级规范。
教师公招第十章班级管理习题
1368.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学生会B.班级C.小组D.团委1369.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罗杰斯D.布鲁纳1370.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这说明班级具有()功能。
A.社会化B.诊断C.校正D.促进发展1371.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价。
这项工作属于()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1372.下列关于班级管理的描述,错误的是()A.班级管理是直线式发展的静态过程B.班级管理内容主要有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C.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D.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班集体1373.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是()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1374.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
A.马卡连柯B.乌申斯基C.苏霍姆林斯基D.加里宁1375.班集体生活和成员意愿的反映是()A.班集秩序B.班集体舆论C.班风D.班级管理1376.关于建立学生档案的环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收集一整理一保管一鉴定B.管理一收集一鉴定一保管C.收集一整理一鉴定一保管D.收集一鉴定一保管一整理1377.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目标管理”是由()提出的。
A.马卡连柯B.德鲁克C.皮亚杰D.夸美纽斯1378.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B.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C.了解和研究学生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1379.操行评定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为基本依据。
A.学生守则B.班级秩序C.校规D.班级目标1380.()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A.教师B.班主任C.班长D.学生会1381.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是()A.观察法B.书面材料分析法C.谈话法D.调查法1382.班主任的基本素质不包括()A.心理素质B.道德素质C.能力素质D.体育素质1383.在班级管理中,评价一个班级的好坏的重要依据是()A.优秀班干部B.负责的班主任C.班级成员融洽D.良好的班风1384.指导学生的日常交往属于()A.学习指导B.生活管理C.学习管理D.生活指导1385.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A.明确的共同目标B.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C.共同的生活准则D.—定的组织结构1386.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1387.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习C.锻炼D.考试1388.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A.小组活动B.少先队活动C.班级教育活动D.课外活动1389.个别教育是指()A.学优生的个别教育B.中等生的个别教育C.后进生的个别教育D.全体学生的教育1390.(A)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ppt课件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职业道德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规范认
识的统一。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核心是职业道德价值观,
职业道德规范是为了实现职业道德价值观服务的。
由人内在精神力量支持的(而非法律强制性要求的)
“义务”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重要范畴。
(2)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重要范畴。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范畴。
6
(三)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素养,是教师
完成教育任务的保障,也是教育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1.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 教师职业道德价值和教师职业价值是统一的:没有职业道
德素养尤其没有建立职业道德价值观的教师,就是没有方向、 没有灵魂的教师;同时,教师如何教育学生,也受到自己职业 道德素养的制约。
教师以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行不言之教,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 学生直接学习的内容,是直接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资源。
7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情况 1984年10月,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布第一个《中小
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共有六条。 1991年8月,原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联合公布了修
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有六条。 1997年8月,原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联合公布了修
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有八条:依法执教、爱 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 教、为人师表。
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 合颁发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有六条。
8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内外兼修) ————如何做呢?【P208】 (1)服饰;(2)语言;(3)举止。 ————每个方面能说出几点当注意什么,
或者该如何做。
总结: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与方法三句话: 学习与实践;他律与自律;内外兼修。
------建议:学习与回答问题时要结合实践。 -------------本章结束------------
第十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本章重点学习内容: 1、道德修养的意义 2、道德修养的方法 3、自律与他律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本章共两节 本章往年考题: 2002年考题:试述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及其
方法。
2003年考题:道德修养中他律与自律的关 系如何?
2005年考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自律与 他律的关系如何?
(提示:此即“知、情、意、行”提高的过程)
1、提高师德认识; 2、陶冶师德情感; 3、磨练师德意志; 4、坚定师德信念; 5、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这是一个良好师德品质的养成和提高过
程,具有整体性,不是单一的某个方面的提高。
第二节 师德修养的方法和要求
一、中华民族传统的师德修养方法 1、知行合一; 2、自省慎独; 3、好礼守节。 二、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 (一)学习与实践结合 ————学什么?【204-205】
第一节 修养与师德修养
一、道德修养的意义
————修养【P195】:是指个人在理论、 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 的水平,包括个人在行为举止、仪表风度、 情感心态和待人接物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 素质,既有修身养性、内化反省、感悟体 验愿意,又有态度、能力和品行的内容。 简言之,修养既是指一种境界,又指为达 到这种境界而进行的锻炼、陶冶。
第10章 教师与学生
(四)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 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身份以及由此而规 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传统教育中,人们对教师的隐喻有:工程 师、园丁、蜡烛、模范榜样等等。 1.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 2.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 3.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 4.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 进者 5.由理论工作者转变为行动研究者
第十章
教师与学生
本章主要问题
一、教师概念、地位与作用 二、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 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六、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七、师生关系的特点、类型与建构策略
一、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一种古老的职业。在原始社会即有“伏羲氏 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神农始作耒, 教民耕种”的传说。部落首领充任教师。 《周礼》记载: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荀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杨雄在《法言学行篇》写道:师者,人之模范也。 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 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 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之一。
(三)教师的心理素养
1.敏锐细致的观察力 2.准确清晰的记忆力 3.全方位立体的思维能力 4.丰富的想象力 5.稳定而较强的注意力 6.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7.愉快的心境 8.坚强的意志 9.良好的性格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一)教师是一种专业 《现代汉语词典》对专业做了这样的解释:专业 是指专门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从职业社会学来 看,一个职业是否能称为专业,必须依据专业的 标准来判断。 美国教育协会在1948年提出专业的八条标准:含 有基本的心智活动;拥有一套专门化的知识体系; 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需要持续的在职成长; 提供终身从事的职业生涯和永久的成员资格;建 立自身的专业标准;置服务于个人利益之上;拥 有强大的、严密的专业团体。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讲义第十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含义1.道德评价及特点道德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善恶的评价。
它从某种既定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集团)所认同的道德价值准则出发,对人们的行为作出正当与否的评估。
人作为“社会人”,要在社会上求得生存与发展,必然同外界发生联系,在各种利益关系中作出选择,因此,必然对自己及外界各种行为作出价值评判。
道德评价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在每个人身边。
道德评价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具有价值倾向性。
第二,稳定性。
第三,非逻辑性。
第四,广泛性。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或他人、社会根据教师职业道德标准,通过一定形式对自己或同行、他人的行为所作的道德判断和判定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评价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具有道德评价的一般特征。
另外,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还具有其特征或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第一,思想的深刻性。
二是空间的广泛性。
三是时间的持久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类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容广泛,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
从不同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分类有如下几种: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评价主体具有不确定性,但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教师自己作为评价者,另一种是非教师本人作为评价者。
前者为主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称为自我评价,后者称为他人评价。
2.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依据评价参照的不同标准,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三种类型。
绝对评价也称为目标参照评价,是指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中以既定的目标为标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的评价。
相对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在教师团体内,以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所处的地位与他人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以教师的某一状况作为评价标准而实施的评价,评价过程中可以比较教师道德状况的前后变化,也可以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侧面进行相互比较。
第十章 结束技能
8、布置作业
教师要有选择、适量地布置各种类型的 作业,是一节课的最后教学内容。作业要 起到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和方法的作用,可 以适当联系旧知识。
例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课结 束时,布置这样的一道作业:
Rt△ABC中,∠C=90°,AC=3cm, BC=4cm,以C为圆心,下列r为半径的圆与AB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点评:容易使学生所学的新(映射)旧(函数)知识系 统化,对新知识更容易理解。
2、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 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如图:已知射线DE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点D(3,
0)和点E(0,4)。动点C从点M(5,0)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 的速度沿x轴向左作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动点P从点D出发, 也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射线DE的方向作匀速运动.设运 动时间为t秒。 (1)请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点C与点P的坐标; (2)以点C为圆心、t个单位长度为半径的与x轴交于A、B两点 (点A在点B的左侧),连接PA、PB。
点评:这样的结束技能,会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深刻 ,记忆清楚 。
(2)对数学结论的分析比较
一个数学事实,常以定理、公式的形式给出。在结束的教学中应进 一步强化对定理的认识,利用比较分析是比较有效的。
点评:使学生在一接触双曲线时,不但易记住这些结论 ,更重要的是对比椭圆的相应结论,会使学生对两种曲线认 识更清楚,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打下较好的基础。
例如:九年级上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一节,点在评教:学通结过束总部结分,可使以学根生据对直教线学和内圆容相有交了、更相 清切晰、和相准离确三的种认位识置。关系进行如下总结: 直线和⊙0相交 d < r ; 直线和⊙0相切 d = r ; 直线和⊙0相离 d > r ;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第十章-十三章检测题页码标注
姓名:检测分数:为每一位幼儿寻找会玩的导师!《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第十章、十一张、十二章、十三章单元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1.费朗斯·富勒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最成熟的阶段是()(P217)A.关注自我B.关注学生C.关注生存D.校园文化2.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从教育学、伦理学研究视角出发构建教师专业化理论框架的是()(P218)A.林崇德B.申继亮C.俞国良D.叶澜3.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是美国心理学家()(P220)A.杜威B.波斯纳C.海德格尔D.苏霍姆林斯基4.在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整个设计的核心是()(P220)A.个人成长目标的确立B.自我反思C.成长阶段设计D.教学方法的选择5.教师在教学业绩上提高不明显,出现心理学上的“高原现象”是在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P221-222)A.适应阶段B.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C.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D.教师成名阶段6.下列不属于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内容的是()(P230-231)A.普通教育B.专门学科化教育C.教育实践课程D.校园文化7.下列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说法错误的是()(P234)A.是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模式B.最初是美国提出并实施的C.是建立一所新学校D.简称PDS8.新教师入职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是()(P238)A.大学B.教师教育机构C.课程专家D.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有经验的教师9.下列关于教师在职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P244)10.下面不属于教师在职教育的模式的是()(P245-248)A.学校本位B.教师本位C.课程本位D.学生本位11.下列不属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原则的是()(P252-256)A.教育性原则B.真实性原则C.静态性原则D.协商性原则12.下列不属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是()(P260-261)A.教育能力B.教学能力C.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D.思维能力13.师德的核心是()(P264)A.对学生的爱B.提高修养C.加强反思D.提高业务水平14.下列不属于质性评价方法基本形式的是()(P267-269)A.参与式观察B.深度访谈C.教师专业发展记录D.测量法15.用质性评价方法评价教师专业发展,优点在于()(P268)A.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B.对研究成果的效度可以进行准确的测量C.研究有统一的程序D.可以在微观层面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16.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活动告一段落,对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是()(P270)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即时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1.教师不仅要“育人”,还要“育己”。
2024年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案模版
2024年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案模版第一章:教学目标设定1.1 知识目标了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要求和标准。
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2 技能目标能够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能够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增强团队合作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分析2.1 教材分析分析比赛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和结构。
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2.2 学生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水平。
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
2.3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关联性分析将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进行对应和整合。
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合。
第三章:教学设计与方法3.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导入、新课、巩固、拓展等教学环节。
确定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步骤。
3.2 教学方法选择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3.3 教学评价设计设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工具,如试卷、作业、课堂表现等。
第四章:教学实施与反馈4.1 教学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和教学步骤。
准备教学所需的教具和材料。
4.2 教学反馈与调整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和优化。
5.1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为下一节课或下一个教学阶段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资源整合6.1 教学资源分类搜集并整理各类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网络资源等。
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对资源进行分类。
6.2 教学资源应用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各类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6.3 教学资源更新与维护定期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保持资源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维护教学资源库,确保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七章:课程思政融入7.1 思政教育目标结合课程内容,确定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 第十章》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十章》练习题第一节、班级和班级管理一、班级和班级管理的概念1、班级的概念: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2、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艾拉斯莫斯,19世纪初英国学校出现了“导师制”,对班级组织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班级管理概念: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
4、班级管理的作用:(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二、班级管理的模式(具体阐述见P124)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三、班集体的特征和意义(一)、班集体一般特征:一个班的学生群体并不能叫做班集体,还需具备如下特征: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一定的组织结构3、具有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二)、建设与发展班集体的意义(P125)(三)、、培养班集体的方法1、确定班集体奋斗目标2、选择培养班干部3、形成正确舆论和优良的班风(班集体形成的标志)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四、中小学集体活动的类型(一)、日常性活动:晨会、班会、值勤、班级自办报刊等舆论宣传活动(阐述见P126)(二)、阶段性活动1、工作型活动注意:工作型活动不是班主任和少数学生干部参与,而是有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班级成员不仅共同制定计划、目标、决定等认同。
而且明确完成这些任务对个人来说,有什么价值,自己应该做什么;注意相关活动之间的连贯性;每一阶段的活动要有重点、有新意,并能体现在经常性班级活动中。
2、竞赛型活动要求:(1)、将取胜看作参赛目的之一,但不是唯一目的,不能要求每次比赛都取胜,但可以要求每一次比赛都有获胜的目标。
教师资格考试普通心理学:第十章情绪
第十章情绪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和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
情绪指感情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都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2.情绪纬度和情绪纬度理论 1、情绪的纬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具有两极性。
2、情绪纬度的理论:(1)【三维理论】冯特提出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纬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
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纬度的两极之间不同的位置上。
20世纪50年代,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纬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纬度,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
60年代末,普拉切克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纬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纬度之间的关系。
(2)【四维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情绪四维理论。
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等四个纬度。
3.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2、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3、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4.情绪与脑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主要与下丘脑、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大脑皮层等部位有密切关系。
其中边缘系统在情绪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正情绪时大脑左半球出现较多的脑电位活动,而负情绪时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用自我刺激的方法证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中存在一个“快乐中枢”。
杏仁核是恐惧反应的中枢。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主要与自主神经系统、内外分泌系统和躯体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
5.情绪理论 1、情绪的早期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第十章 课外活动
第十章课外活动1、()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实际状况的教育活动。
A.社会活动B.传统的节假日活动C.体育活动D.学科活动【答案】A【解析】专家点评:社会活动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实际状况的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
2、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学生的{pz_填空}、{pz_填空}和身心发展特点。
【答案】兴趣|爱好|3、课外活动的特点有哪些?【答案】【解析】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从内容到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专家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应把握好该题的三个知识点,再适当地加以说明。
4、课外活动中的群众性活动主要包括哪些形式?【答案】【解析】.群众性课外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群众性活动包括:(1)报告和讲座。
这是普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一种形式。
(2)各种集会。
群众性集会能迅速有效地传播知识和思想,形成一定声势,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3)各种比赛。
体育竞赛、学科竞赛、智力竞赛、书法比赛等等,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群众性活动。
这些活动最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形成集体荣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4)参观、访问、调查、旅行。
这是组织学生进行群众性实地学习的良好形式。
(5)社会公益活动。
在节假日和日常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宣传交通安全,绿化、美化环境等是很有意义的。
5、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
A.是同一种活动B.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C.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D.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答案】D【解析】由教育实践可知,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及其特征(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涵义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按照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实践活动。
(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征1、先进性;2、实践性;3、长期性和渐进性;4、多端性;5、同时性和互教性;6、自觉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一)是教师崇高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二)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三)是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战略举措。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与方法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概述1、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是道德方面的知、情、意、信、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矛盾运动过程。
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的影响的过程,是教育过程各因素的有机结合。
3、是教师职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是形成受教育者完整的品德结构的过程。
4、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过程运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2、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3、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4、确立教师职业道德信念;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一)说理疏导法即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广开言路,循循善诱,说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以求得道德进步的方法。
此法应遵循的原则:1、要以理服人;2、要讲究针对性;3、要尊重教师的人格;4、要研究说理疏导的艺术.(二)榜样示范法应注意的问题:1、榜样应是一个多种模式的榜样群,而不是单一模式。
2、应有可接受性。
3、必须注意真实性。
(三)对比教育法1、对比教育法是把各种事物的特点、属性等进行比较,分清是非,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
2、既要重视横比,也要注意纵比。
(四)个别教育法1、个别教育法是针对教师道德品质的差异性,用交心谈心的方法,去解决师德问题的一种方法。
教育学第十、十一章及习题
三、简答题:
1.教师的具体任务
2.教师的劳动特点
3.教师劳动的价值
4.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5.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6.教师进修提高的意义
7.家庭教育的特点
8.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9.社区教育的特点
10.社区教育的作用
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
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
9.教师有参加_______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0.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__________,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11.教师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__________,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12.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_________。
1.三者之间要有统一的组织领导;
2.三者要有统一的指导思想;
3.三者要有共同的教育目标以及分解细化的目标;
4.三者要相互协调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争取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
5.为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要共同创造社区环境。
习 题:
一、填空:
1.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_________、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五、实例分析:
1.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师生双边活动:
老师问:“邱少云身上是怎么烧着的?”
学生答:“敌人打出的燃烧弹烧着的。”
老师又问:“邱少云身后有什么?”
学生答:“有一条水沟。”
老师再问:“邱少云跳进水沟里没有?”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郑州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郑州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小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
参考答案:教师2.小学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子知识能力的强弱、道德品质的优劣、身体素质的好坏、审美情趣的雅俗和劳动素质的高低。
()参考答案:对3.小学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竞争力。
()参考答案:对4.小学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答案:对5.孔子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一章测试题参考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道德的核心是()。
参考答案:公平2.道德是维系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根基。
()参考答案:对3.道德构成了生活中关于善行的全部内容。
()参考答案:对4.老子言:“道德纯备,智惠甚明”。
()参考答案:错5.道德是调整个人和他人之间权益关系的“公约”或社会契约。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具有了全新的时代特征。
即分别要()参考答案:坚持本职性要求与禁止性规定相结合、;坚持关爱学生与为人师表相结合;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与爱国守法相结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2.小学教师的教育义务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分别是()参考答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适合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与教育教学能力;3.小学教师教育良心的特点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参考答案:内隐性;教育性;主观性4.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指教师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参考答案:自身发展;热爱学生;教师职业认识5.教书育人”不仅是每个小学教师都具备的教育理念,也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对第三章测试1.在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20个字中,()是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第一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爱国守法2.关心爱护学生的要求有()。
参考答案:要充分吧尊重学生;要充分信任学生;要深入了解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3.廉洁自律是学校各项改革健康发展的保证。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十章:德育理论与德育活动》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十章:德育理论与德育活动》大纲及习题(有答案)第一节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二节德育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三节德育活动的途径与方法基本概念:德育、学校德育、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实际锻炼法主要问题:1.什么是德育?什么是学校德育?德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哪些?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是指培养学生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
从内容上讲,德育一般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从形式上讲,德育一般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特点:广泛的社会性;鲜明的历史性;一定的历史经常性。
2.德育的意义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对社会);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对人);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对教育)。
3.什么是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德育目标指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制定依据:社会需要(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学生特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4.我国现阶段中学德育目标是什么?我国中学阶段德育目标的具体内容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方面:(1)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生命教育与挫折教育);(2)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环境教育与资源教育);(3)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感恩教育与诚信教育);(4)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劳动教育与创造教育);(5)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公民教育与法制教育);(6)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集体主义与合作教育);(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爱国主义和国际教育)能力的培养方面:(1)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2)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3)逐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4)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5)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6)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必要规则,能够遵纪守法,具有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知识的传授方面:(1)了解和掌握我和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生活常识);(2)知道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法律知识);(3)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情况(政治知识);(4)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哲学知识)5.什么是德育内容?德育的内容是怎样确定的?(确定德育内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具体化,是继承性与发展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教育学第十章-教学方法
讨论法的过程:
(1)提出问题,设立情景。 (2)根据问题,学生自学。 (3)划分小组,组内交流。 (4)课堂讨论,全班交流。 (5)归纳总结,理清知识,明确重点
教育学第十章-教学方法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做好讨论的准备 2、保证讨论有序进行 3、及时归纳讨论结果
教育学第十章-教学方法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思想。
教育学第十章-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运用时都必须坚持的指 导思想。
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教学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
3.在教学手段上,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 围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不断提 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
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方法的基 本要求: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
地组织教学内容,力求作到系统性强、 概念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 适度,符合思想性的要求。
教育学第十章-教学方法
(2)合理设计教师的语言 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上的书面语言转 化为适合于教学的口头语言,清晰、准 确、精炼、生动地把内容传达给学生。 同时语言要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组织 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内 容。
教育学第十章-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 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 讲读四种具体方式。
教育学第十章-教学方法
1.讲述是教师对教学内容作系统叙述和 形象描绘的一种讲授方式。
2.讲解是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教 学内容进行说明、解释、论证的一种讲授方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