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7.1《等比数列》课件(沪教版高二上)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沪教版上海高二第一学期第七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ppt课件
∴ b=2a
谢谢莅临指导!
由①得 f (1)≥1,由②得 f (1)≤1.
由①得 f(1)≥1,由②得 f(1)≤1
由f(x+t)=(x+t+1)2≤x 在x∈[1,m]上恒成立
请写出 的所有项。
∴a= b= c= ,∴f (x)=
再见! ①输入数据 D,经数列发生器输出
;
假设存在t∈R,只要x∈[1,m],就有f (x+t)≤x
∴a= b= c=∴f(x)==(x+1)2
②若 D,则数列发生器结束工作;
∴4[f(x+t)-x]=x2+2(t-1)x+(t+1)2≤0当x∈[1,m]时,恒成立
∴ 即b=2a
2.设函数
,是否存在最大的实数 ,当 ≤ 时,对于所有的
,都有
由③知当x= -1时,y=0,即a-b+c=0;
课堂延伸:1.设函数
f(t+m)≤m(t+m)2+(t+m)+≤mm2-2(1-t)m+(t2+2t+1)≤0
≤m≤ ∴m≤≤=9 当t= -4时,对任意的x∈[1,9],恒有f (x-4)-x=(x2-
10x+9)=(x-1)(x-9)≤0 ∴m的最大值为9. 解法二:∵f(x-4)=f(2-x),∴函数的图象关于x= -1对称
数学中的 普遍性与特殊性
例1.已知数列{an } 的通项公
式:an
1
p(3n 1) 4
(n N *)
,
若数列{
an
数
} 成等比数列,求实
p 的值。
例2.设无穷等差数列{an } 的前n项
谢谢莅临指导!
由①得 f (1)≥1,由②得 f (1)≤1.
由①得 f(1)≥1,由②得 f(1)≤1
由f(x+t)=(x+t+1)2≤x 在x∈[1,m]上恒成立
请写出 的所有项。
∴a= b= c= ,∴f (x)=
再见! ①输入数据 D,经数列发生器输出
;
假设存在t∈R,只要x∈[1,m],就有f (x+t)≤x
∴a= b= c=∴f(x)==(x+1)2
②若 D,则数列发生器结束工作;
∴4[f(x+t)-x]=x2+2(t-1)x+(t+1)2≤0当x∈[1,m]时,恒成立
∴ 即b=2a
2.设函数
,是否存在最大的实数 ,当 ≤ 时,对于所有的
,都有
由③知当x= -1时,y=0,即a-b+c=0;
课堂延伸:1.设函数
f(t+m)≤m(t+m)2+(t+m)+≤mm2-2(1-t)m+(t2+2t+1)≤0
≤m≤ ∴m≤≤=9 当t= -4时,对任意的x∈[1,9],恒有f (x-4)-x=(x2-
10x+9)=(x-1)(x-9)≤0 ∴m的最大值为9. 解法二:∵f(x-4)=f(2-x),∴函数的图象关于x= -1对称
数学中的 普遍性与特殊性
例1.已知数列{an } 的通项公
式:an
1
p(3n 1) 4
(n N *)
,
若数列{
an
数
} 成等比数列,求实
p 的值。
例2.设无穷等差数列{an } 的前n项
沪教版(上海)高二数学上册7.1数列_课件
为 a ,这里n是 n
正整数 .
3.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的第n项an与 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函数式an=f(n) 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4.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1)数列与函数的内在联系
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 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an=f(n),即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
整理得 a2n-2nan-2=0,
∴an=n± n2+2. 又 0<x<1,故 0<2an<1,于是 an<0,
∴an=n- n2+2(n∈N+).
(2)aan+n 1=n+1n--
n+12+2 n2+2
=
n+ n+1+
n2n++212+2<1.
∵an<0,∴an+1>an, ∴数列{an}是递增数列.
数列
1 . 如 果 f(x) = x2 - 1 , x∈{1,2,3,4,5} . 则 f(x) 的 值 域 为 {0,3,8,15,24}.
2.将前5个正整数的倒数排成一列 1,12,13,14,15 .
3.函数f(x)=2x+1,x∈{1,2,3,4,5}的图象上共有 5 个点,它 们是(1,3),(2,5),(3,7),(4,9.),(5,11)
4.若本例条件换为 f(x)=log2x-lo2g2x(0<x<1),且数列 {an}满足 f(2an)=2n(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判断数列{an}的增减性. 【解析】 (1)∵f(x)=log2x-lo2g2x, 又∵f(2an)=2n, ∴log22an-log222an=2n, 即 an-a2n=2n.
(2)∵bn=11·2+21·3+31·4+…+n·n1+1 =1-12+12-13+13-14+…+1n-n+1 1 =1-n+1 1=n+n 1, ∴b1=12,b2=23,b3=34,b4=45,b10=1110.
《高二数学等比数列》课件
03
02
01
04
等比数列与其他数列的联系与区别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都是线性数列,具有特定的规律性。
定义关联
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的一种特例,当公比为1时,等比数列退化为等差数列。
增长趋势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a_1+(n-1)d$,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a_1q^{n-1}$,其中$d$是公差,$q$是公比。
通项公式相似
项的变化
在等差数列中,任意两项之差是一个常数,而在等比数列中,任意两项之比是一个常数。
增长模式
等差数列是均匀增加或减少的,而等比数列则是以固定比例增加或减少。
通项公式差异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仅包含常数和线性函数,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包含指数函数。
联系实例
设有一等差数列${3, 7, 11, 15, ...}$,当公差$d=4$时,该等差数列可以看作是等比数列${3, 7, 15, 29, ...}$的特例,其中公比$q=5$。
详细描述
数列1,-2,4,-8,16是等比数列,因为其满足等比数列的性质,即公比为-2,首项为1,项数为5。
举例
总结词
01
通过具体实例说明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详细描述
02
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演示如何应用定义和性质进行等比数列的判定,包括计算比值、应用性质等步骤。
举例
03
数列3,6,12,24,48是等比数列,可以通过计算相邻两项的比值来验证(6/3=2,12/6=2,24/12=2,48/24=2),同时也可以应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来验证(公比为2,首项为3,项数为5)。
06
总结与展望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比值是常数。
02
01
04
等比数列与其他数列的联系与区别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都是线性数列,具有特定的规律性。
定义关联
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的一种特例,当公比为1时,等比数列退化为等差数列。
增长趋势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a_1+(n-1)d$,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a_1q^{n-1}$,其中$d$是公差,$q$是公比。
通项公式相似
项的变化
在等差数列中,任意两项之差是一个常数,而在等比数列中,任意两项之比是一个常数。
增长模式
等差数列是均匀增加或减少的,而等比数列则是以固定比例增加或减少。
通项公式差异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仅包含常数和线性函数,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包含指数函数。
联系实例
设有一等差数列${3, 7, 11, 15, ...}$,当公差$d=4$时,该等差数列可以看作是等比数列${3, 7, 15, 29, ...}$的特例,其中公比$q=5$。
详细描述
数列1,-2,4,-8,16是等比数列,因为其满足等比数列的性质,即公比为-2,首项为1,项数为5。
举例
总结词
01
通过具体实例说明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详细描述
02
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演示如何应用定义和性质进行等比数列的判定,包括计算比值、应用性质等步骤。
举例
03
数列3,6,12,24,48是等比数列,可以通过计算相邻两项的比值来验证(6/3=2,12/6=2,24/12=2,48/24=2),同时也可以应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来验证(公比为2,首项为3,项数为5)。
06
总结与展望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比值是常数。
沪教版(上海)数学高二上册-7.1 数列 课件教学课件
(2)1,2,3,4和4,3,2,1是两个相同的数列吗?
关键: (1)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 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2)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
数 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4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
2020年12月9日
1
“一尺之椎,日取其半,永世不竭” 《庄子·天下篇》
问题1:若把木棒每天剩余的长度记录下来, 可以得到怎样的一列数?
1 , 1 , 1 , 1 ,... 2 4 8 16
2020年12月9日
2
按要求写出下列数 : 1.一尺之椎,日取其半,永世不竭
1 , 1 , 1 , 1 ,... 2 4 8 16
5.数列的实质: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
一个定义域为 非零自然数集 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的函数f(n)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 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即 f(1),f(2),f(3),…f(n)…,通常用an代替f(n)。
如数列(1)
1,1,1, 1 2 4 8 16
1 通项公式an 2n
问题10:(1)借助于哪一个函数来研究它?
an
1
1
(2)它和指数函数 y 2x 有何区别?
1
数列(1)用图象表示
2
1 4 1 8
O12 3 4 5 6 7
6.数列的表示方法(以函数的观点看) (1)解析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关系 (2)列表法:相当自变量省略,只列出函数值 (3)图像法:一群孤立的点 7.数列的分类 (1)按项数分: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沪教版(上海)数学高二上册-7.1 数列 课件
( 5 )、0.9,0.99,0.999,0.9999, 1
2020年12月14日
an 1 10n ( n N17 )
小结: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数列的定义; 2、数列的实质; 3、数列的通项公式; 4、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等 。
1 通项公式an 2n
问题10:(1)借助于哪一个函数来研究它?
an
1
1
(2)它和指数函数 y 2x 有何区别?
1
数列(1)用图象表示
2
1 4 1 8
O12 3 4 5 6 7
6.数列的表示方法(以函数的观点看) (1)解析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关系 (2)列表法:相当自变量省略,只列出函数值 (3)图像法:一群孤立的点 7.数列的分类 (1)按项数分: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2)按项之间的大小关系: 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2020年12月14日
15
例2:判断下列数列的类型
1 1,2,4,8,16 2 1,2,3,4,44 3 15,5,16,16,28,32,
4
111 ,,,
1
2 4 8 16
5 2,2,2,2,2,2
6 1,1,1,1,1,1,
例3: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 别是下列各数:
(2)1,2,3,4和4,3,2,1是两个相同的数列吗?
关键: (1)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 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2)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
数 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4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沪教版(上海)数学高二上册7.1数列课件
n
1 弗莱登塔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没有数的序列就没有数学。
*
1 a , n N ; n n 情境4:无穷多个1排成一列数
二、根据数列的若干项,归纳出通项:
2 申城入春成功,3月25日为入春首日。
情境3:-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
1 ,1 , 1 , 1 2 4 8 16
2018是不是这
2、图示法: n, an
一列离散的点。
3、通项公式:
1, 3, 5, 7, 9,
an 2n 1, n N * 本质:y 2x 1, x N *
如果数列an 的第n项an与项的序数n之间
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已知通项公式,求特定项:
例1:根据下面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4项:
斐波那契数列:1,1, 2,3,5,8,13, 21,34,
生物学: 鲁德维格定律
伽利略:数学是上帝用 来书写宇宙的文字。
弗莱登塔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数的序列就是数学的基石, 没有数的序列就没有数学。
1、课后练习:7.1(1) 2、练习册:p1/1~5
3 记号an是数列的简单记法,
能作为数集来认识吗?
1, 3, 5, 7, 9,
n 1 a1 1 n 2 a2 3 n 3 a3 5 n 4 a4 7
n n an 2n 1
一般地,
项的序数 1, 2, 3,4,
n,
项
a1, a2 , a3 , a4 ,
, an ,
7.1 情境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
情境4:无穷多个1排成一列数 情境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
数列
情境1:物品的摆放 情境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
沪教版(上海)数学高二上册-7.1 数列 课件 精品课件PPT
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 前面6项分别为下列各数:
1,2,1,2,1,2,···
1, n为奇数 an 2, n为偶数
an
sin2
n 1
2
an
1
(1)n 2
1,n
N*
an
3 2
1 2
cosn
,n
N*
1,n N*
根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的通项
公式的形式唯一吗?
小明去君洪楼的216室问问题,发现从一
1, 4,
9,
16, ···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的意思为:一尺长的木棒, 每日取其一半,永远也取不完. 如果将“一尺之棰”视为1份,那么 每日剩下的部分依次分为:
(1)2,1,1000,10000. (2)1,3,6,10,··· (3)1,4,9,16,···
(4)
这七组数有 什么共同特 点?
20
·
18
16
14
12
·
10
8
6
·
4
2·
0 1234
数列的图示法
2,6,12,20,···的图像
是些孤立点
5 6 7 8 9 10
问题:仍然观察上面这些例子,你能否发现这些数列中,
每一项与这一项的项数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否
可以确定?
2,1,1000,10000. 1,3,6,10,··· 1,4,9,16,···
[类题通法] 此类问题虽无固定模式,但也有规律可循,主要靠观察 (观察规律)、比较(比较已知数列)、归纳、转化(转化为特殊 数列)、联想(联想常见的数列)等方法.具体方法为:①分式 中分子、分母的特征;②相邻项的变化特征;③拆项后的特 征;④各项的符号特征和绝对值特征;⑤化异为同.对于分 式还可以考虑对分子、分母各个击破,或寻找分子、分母之 间的关系.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上册第七章数列课件
1.数列的定义 2数列的项与序数,通项公式
3.数列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上函数
(1)31, 29, 27, 25, 23,21,19,17,15,13,11,9,7,5,3,1.
项关于项的序数的函数。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
项关于项的序数的函数。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项的序数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成为这个数列的第一项,(也称首项)排在第二位称为这个数列的第二项,…,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第n项.
已知无穷数列1×2,2×3,3×4,……,n(n+1),……判断420与421是否为该数列中的项?若是应为第几项? 项关于项的序数的函数。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1)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2数列的项与序数,通项公式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 数列就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上的函数。
(3)3.1,3.14,3.141,3.1415,3.14159,3.141592,3.1415926,….
(4)15,5,16,16,28,32,51,38,26 (5)1,1,1,1,1,….
3.
项的序数 1, 2, 3, 4, …, n,…
项 a1, a2 , a3, a4 ,, an ,,
(4)15,5,16,16,28,32,51,38,26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改革开放40年 “改变奥运历史的中国第一枪”许海峰
“一尺之棰”每日剩下的部分
(5)1,1,1,1,1,….
项关于项的序数的函数。
项关于项的序数的函数。
改革开放40年 “改变奥运历史的中国第一枪”许海峰
数列就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上的函数。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等差数列一样,学习等比数列的定义也要强调: ①“从第二项起”,这是为了保证每一项的前一项确实存在; ②“同一个常数”这是等比数列的基本特征.如数列 1 1 1 3,1, , , ,„ 2 4 8 an+ 1 1 a2 1 1 从第三项起满足 = ,但 = ≠ . an 2 a1 3 2 所以这个数列就不是等比数列. an+ 1 = q(n∈ N*) an 这一条不容破坏!
3.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及其推导 等比数列 {an}的首项为 a1,公比为 q,末项为 an.则前 n 项和为 na q= 1 1 Sn= a1 1- qn a1-anq = q≠ 1 1- q 1- q 该公式的推导方法叫作“错位相减法”,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求 和方法.在后面的讲解中将会看到它的重要作用,要明确两点:第 一,为什么要错位?即错位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说错位是为了在新 的式子中产生一系列的与原式相同的项,便于两式做减法,消去一 些无关项,而保留我们所需要的项;第二,怎样错位?就是根据等 比数列后每一项 (n≥2)都比它前面一项多一个因子 q 的这一特点, 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这个因子,这样使得和式中所有的项都整体往 后错了一位, 这样, 就形成了与原式有一系列相同项的新的和式. 这 一方法,有时称之为乘公比错位相减法.
(7)若数列 {an}是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则 ① Sm+n= Sn+ qnSm S偶 ②若等比数列项数为偶数,则 = q S奇 ③ Sn, S2n- Sn, S3n- S2n,„成等比数列 .
典 例 对 对 碰 题型一 等比数列的判定 例 1.设数列 {an}中 a1= 1, Sn+1=4an+ 2. (1)设 bn= an+ 1- 2an,求证 {bn}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 {bn}的前 n 项和 Tn. 分析 首先将递推关系转化为 an 的关系式,利用 bn 与 an 的关 系结合等比数列定义证明.
解析 (1)证明: ∵ Sn+ 1= 4an+ 2, Sn+ 2= 4an+ 1+ 2, ∴ Sn+ 2- Sn+ 1= an+ 2= 4an+ 1- 4an, ∴ an+ 2- 2an+ 1= 2(an+ 1- 2an), ∴ bn+ 1= 2bn, {bn}为等比数列. (2)∵ Sn+ 1= 4an+ 2, ∴ a2= 3a1+ 2= 5, - ∴ b1= a2- 2a1= 3, ∴ bn= 3· 2n 1, 3 1- 2n ∴ Tn= = 3· 2n- 3. 1- 2 点评 定义证明等比数列是最基本的方法. 本题首先由 Sn 与 an 的关系转化为 an 的递推关系,再构造 bn 的形式.本题若是先求 an, 则较麻烦 .
考 点 串 串 讲 1.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1)等比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一个数列 {an},若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 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用 q 表示),就称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 常数 q 就叫作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即 an+ 1 = q (n∈ N*) an 对等比数列定义的理解可以类比等差数列来进行.
Sn+1 Sn-1 Sn-1 (2)证明:由 (1)知 = 4· (n≥ 2),于是 Sn+1=4(n+ 1)· n+ 1 n- 1 n- 1 = 4an(n≥ 2). 又 a2=3S1=3, 故 S2= a1+ a2= 4= 4a1. 因此对于任意正整数 n≥ 1,都有 Sn+1=4an.
题型二 与通项公式有关的计算问题 例 2.一个等比数列第 3 项与第 4 项分别是 12 与 18,求它的第 1 项与第 2 项. 分析 已知等比数列的两项,求其他项,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 式可得 a1、 q,就可以由通项公式求这个数列的任意项.
6. 等比数列的性质 (1)若首项 a1>0,公比 q>1,或首项 a1< 0,公比 0<q< 1,则 数列为递增数列;若首项 a1>0,公比 0< q<1,或首项 a1< 0,公 比 q>1,则数列为递减数列;公比 q= 1,数列为常数列;公比 q < 0,数列为摆动数列.公比不等于零是一大特点. (2)有穷等比数列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积相等,并且等 于首末两项之积.特别地,若项数为奇数,还等于中间项的平方, 即 a1· an= a2· an- 1=a3· an- 2 =„= a2 中 (3)若 m, n, p, k∈ N*,且 m+ n= p+ k,则 am · an=ap· ak,其 中 am,an,ap,ak 是数列中的项.特别地,当 m+ n= 2p 时,有 am · an = a2 p. 类似于等差数列,在使用该性质时,不仅应注意等式两边下标 和相等,也应要求等式两边作积的项数应是一样多的.
变式迁移 3 设 {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 q= 2,且 a1a2a3„a30= 230,则 a3a6a9„a30 等于________.
220 设 a3a6a9„a30= x,由等比数列性质 x x a2· a5· a8„ a29= 10, a1· a4· a7„ a28= 20, q q x x ∴ x·10· 20= 230,得 x=220. q q 答案 解析
题型三 等比数列的性质 例 3.在等比数列 {an}中,若 a2= 2,a6= 162,试求 a10.
解析 解法一:∵a6= a2q4,其中 a2= 2,a6= 162,∴q4= 81, ∴ a10= a6q4= 162×81= 13122. 解法二: ∵2、 6、 10 三个数成等差数列, ∴ a2、 a6、 a10 成等比数列. ∴ a2 a10. 6= a2· 2 1 ∴ a10= 162 × = 13122. 2 解法三:由公式 ap· aq= ap+ k· aq- k, 得 a2a10= a2+ 4a10- 4= a2 6, 2 1 ∴ a10= 162 × = 13122. 2
解析 设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q,首项为 a1,由已知 2 a1+a1q+ a1q = 168, 4 a q - a q =42, 1 1
2 a1 1+ q+ q = 168, ∴ 3 a1q1- q =42.
∵ 1-q3= (1- q)(1+q+q2), 1 1 上述两式相除 q(1-q)= ⇒ q= . 4 2 42 ∴ a1= = 96. 1 14 - 2 2 10 若 G 是 a5、a7 的等比中项,则应有 G2= a5· a7=a1q4· a1q6=a2 1q 1 = 962· ( )10= 9. 2 ∴ a5、 a7 的等比中项是 ± 3.
变式迁移 1 n+ 2 数列 {an}的前 n 项和记为 Sn,已知 a1=1,an+ 1= S (n= n n 1,2,3,„),证明: Sn (1)数列 { }是等比数列; n (2)Sn+ 1= 4an.
n+ 2 (1)证明:∵ an+1= Sn+1- Sn, an+1= S, n n ∴ (n+ 2)Sn= n(Sn+ 1- Sn), 整理得 nSn+ 1= 2(n+ 1)Sn. Sn+1 Sn ∴ =2 . n n+ 1 Sn 故数列{ }是等比数列. n 解析
解析 设这个等比数列的第 1 项是 a1,公比是 q,那么 a1q2= 12, ① a1q3= 18, ② 3 16 解 ①、 ②所组成的方程组,得 q= , a1= , 2 3 16 3 因此, a1q= × = 8. 3 2 16 ∴这个数列的第一项为 ,第二项为 8. 3
变式迁移 2 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和为 168,a2-a5= 42,求 a5、a7 的等比中项.
(4)在等比数列中, 每隔相同的项抽出来的项按照原来的顺序排 列,构成的新数列仍然是等比数列. 一个等比数列的奇数项,仍组成一个等比数列,新公比是原公 比的二次幂. 一个等比数列的偶数项,也组成一个等比数列,新公比是原公 比的二次幂. 1 (5)若 {an},{bn}为等比数列,则 {λan}(λ≠ 0),{|an|},{ },{a2 n}, an {manbn}(m≠ 0)仍为等比数列. (6)若等比数列 {an}, {bn}的公比分别是 q1、 q2,则 {k1an· k2bn}是 公比为 q1q2 的等比数列.
题型四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例 4.等比数列 {an}中, a3= 12,前 3 项和 S3=- 9,求公比 q. 分析 分析 1:列方程 (组 ),可解得 q. 分析 2:注意到等比数列的倒序依次成等比数列,公比为原数 列公比的倒数.
解析 解法一:由已知可得方程组 a1q2= 12, 1 a1 1- q3 解得 q=- . 2 =- 9. 1- q 1 a3[1- 3] q 解法二: S3= =- 9. 1 1- q 1 ∴ q=- . 2 点评 解法二优化了解题的思维 .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已知等比数列 {an}的首项为 a1,公比为 q,则等比数列 {an}的通 项公式为 - an= a1qn 1 (n∈ N+ )① 若已知等比数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n}的第 m 项为 am , 公比为 q,则等比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 - an= amqn m (n, m∈ N+ )② 通项公式的意义不仅可以求通项,而且还可以利用通项公式① 求首项和公比;利用通项公式②求指定项 am 和公比 q.
注意 ①在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的两个公式中共有五个量 a1, n, q, Sn, an,如果已知其中的任意三个便可求出另外两个,即所 谓的 “知三求二 ”. ②在使用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时,如果公比 q 不确定,切 不可贸然使用,而应当分 q= 1 与 q≠ 1 两种情况讨论.
4. 用函数的观点审视等比数列 -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qn 1,可以化为 a1 n an= cq (其中 c= 为常数 ). q 当 q> 0 且 q≠ 1 时,图像为分布在指数曲线 y= cqx 上,横坐标 为正整数的一些孤立点.如图 1 所示.
an+ 1 ③同样要注意 q= (n∈ N*) an ④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式中可知,等比数列中无零项,因此,等 an+ 1 比数列的公比 q≠ 0, 由此可知, 式子 = q 与 an+1=qan 并不等价! an ⑤和等差数列一样确定等比数列的条件也只要两个:某一项和 公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