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动力学-9
机械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机械动力学是机械工程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动力学原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的分析和动力学理论的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牢固基础。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 熟悉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掌握常见的力学定律和公式;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运动学基础1.1 位置、位移和速度1.2 加速度和曲线运动 1.3 圆周运动和角速度1.4 相对运动2. 动力学基础2.1 牛顿运动定律2.2 动量和动量守恒2.3 力和加速度2.4 动能和功2.5 能量守恒和机械能3. 静力学3.1 弹簧力和弹性势能 3.2 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3.3 惯性力和离心力4. 动力学4.1 圆周运动的力学分析4.2 非惯性系和转动惯量4.3 力矩和角动量4.4 角动量守恒和刚体转动4.5 飞行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四、教学方法1. 讲授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
2. 实验教学: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和练习题,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30%):根据实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
3. 期中考试(20%):考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30%):综合考察整个课程的学习成果。
六、参考教材1. 赵凤岐,机械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 谢振波,机械力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七、参考网址无。
八、备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
机械动力学基础
机械动力学基础简介机械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它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力的作用、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转动等相关内容。
本文将介绍机械动力学的基础概念、定律和公式,并给出相关的实例和应用。
1. 机械动力学基本概念在进入机械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以下是机械动力学中常见的几个关键概念: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通常用符号 v 表示。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通常用符号 a 表示。
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可以是正向或反向,并且可以根据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进行分类。
质点和刚体在机械动力学中,物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质点或一个刚体。
质点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只有质量和位置。
刚体是具有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其内部的各个质点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力和力的合成力是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的接触导致的力,比如摩擦力和弹力。
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的距离导致的力,比如引力和电磁力。
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
2. 牛顿定律机械动力学的基础定律是牛顿定律。
牛顿定律由牛顿在17世纪提出,总共包括三个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当没有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也可以被称为惯性定律,因为物体具有保持其状态的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a其中,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对于任何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都存在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3. 动能和动能定理在机械动力学中,动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动能指的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动力学分析
机械动力学分析机械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和力学性质的学科。
它对于机械设计和工程分析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第一部分:机械动力学基础1.运动和力学运动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机械动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和质量等。
2.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机械动力学的基石。
根据牛顿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个定律适用于解决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3.动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其中,动量守恒原理和能量守恒原理是常用的分析工具。
动量守恒原理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动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原理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二部分:机械动力学分析方法1.静力学分析静力学是机械动力学的基础。
它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和受力转矩。
静力学分析常使用受力图和受力平衡方程来求解。
2.运动学分析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
运动学分析常使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3.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它涉及物体的质量、力、加速度和位移等参数的计算。
常见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应用。
第三部分:机械动力学的实际应用1.机械设计机械动力学分析在机械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可以评估机械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案,减少能量消耗和材料使用等。
2.工程分析机械动力学分析在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
例如,在桥梁设计中,需要对桥梁受力和振动进行动力学分析,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汽车工程中,需要对汽车的运动性能和悬挂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以提高驾驶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3.故障诊断与维修机械动力学分析可以用于故障诊断和设备维修。
通过对受损机械的动力学分析,可以确定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机械动力学-9
1 l d x, t E J d dx 2 0 dt
2
式中,Jd为圆盘单位长度上对直径的转动惯量。由材料力学可知
x, t
u x, t x
式中,u x, t 为单元上任意点的横向位移。有
x, t i x ui t
3、支承单元
二、轴的传递矩阵
三、固有频率的计算
轴两端的边界条件和相应的频率方程如表所示
例题
§9.4 轴的横向振动临界转速计算(有限元法)
一、建立有限元模型
1.划分单元,建立广义坐 一般常见的轴多呈阶梯状,划分单元时注意如下几点:1)将轴大体依阶 梯划分为轴单元,某一段阶梯很长时要适当分为几个轴单元;2)轴上安有轮 、盘的部分要单独划为单元,称为盘单元;3)支承点必须取为节点,且节点 设在轴承宽度的中点处。若单元数目为Ne,则节点数目Nn为
i 1
4
式中:
ix
d x dx
得
l 1 4 4 1 E ui t J d ix x dxu j t u T m u j 0 2 i1 j 1 2
式中
m
,为基于圆盘角位移的质量矩阵,其元素可依下式计算:
§9.2 轴系的扭转振动固有频率计算
一、轴系扭转振动的力学模型
如图所示,取I为等效构件。将系统中各轴上的惯性、弹性、力矩和角位 移都折算到等效构件上去,用等效构件上的等效量来代替,即可得到如图b 的力学模型。 等效刚度根据等效弹簧的变形 能与原来轴上的变形能相等的原 则来确定。 1、等效刚度 (1)等截面轴的扭转刚度系数 由材料力学可知:
Nn Ne 1
单元和节点自左至右编号。每个节点处建立两个广义坐标:横向弹性位移和 弹性转角。在第i个节点处建立的广义坐标编号为:横向弹性位移U2i-1和弹性 转角 U2i广义坐标数目Nu为
机械动力学教程教案
振动与控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仿真, 通过优化结构和改进控制策略来减小振动和降低噪声。
05 机械动力学的挑战与未来 发展
多体系统动力学
挑战
多体系统动力学涉及到复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 需要解决多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控制问题。
未来发展
随着机器人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多体系统动 力学在智能制造、空间探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总结词
描述物体转动时的转动量变化规律。
VS
详细描述
角动量是物体的转动惯量与角速度的乘积, 表示物体转动的量。角动量守恒定律指出,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没有外力矩作用时, 系统的总角动量保持不变。公式表示为 L=Iω,其中L表示角动量,I表示物体的转 动惯量,ω表示角速度。
能量守恒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总结词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表示作 用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
总结词
描述物体运动时的动量变化规律。
详细描述
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表示物体运动的量。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没有外力 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公式表示为p=mv,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速度。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
01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概述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是研究航天器在空间中的姿态运动和控制的学科,是
实现航天器稳定运行和精确指向的关键技术。
02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应用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在卫星通信、气象观测、导弹制导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机械动力学
对机械动力学实例的感悟摘要在实际设计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需要一些解决办法,然而机械动力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方案,使设计者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和制造高效率、高速度、高精度、高自动化及高可靠性的机器和设备是机械工业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这类机械产品的关键技术之一经常是动力学问题。
因此研究和解决机械系统的动态分析和动态设计,是从事机械工程研究和设计人员面临的迫切任务。
另一方面,大量的设计和生产实践,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采用,加速了机械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
使得动力学在机械系统及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前景也越来越好。
本文是关于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对此的感悟,这样能够更好的了解机械动力学,并通过实践,使具体问题得到具体解决,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关键词:机械;动力学;系统1、往复机械的动力学分析及减振的研究机械产生振动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本身工作时力和力矩的不平衡引起的振动,另一种是由于外力或力矩作用于机架上而引起机械的振动。
下面只研究机械本身由于力和力矩的不平衡而引起的振动问题。
往复机械包含有大质量的活塞、联杆等组成的曲柄-活塞机构,这些大质量构件在高速周期性运动时产生的不平衡力和气缸内的燃气压力或蒸气压力的周期性变化构成了机器本身和基础的振动。
这样产生的振动通过机架传给基础。
此振动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克服不平衡力这一因素,便可减小振动。
然而由曲柄轴的转动力矩使机架产生的反力而引起的振动将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动力学分析,将产生新的减小振动的思路,即想法将往复机械工作时产生的惯性力和力矩的不平衡性,尽量在发动机内部加以平衡解决,使其不传给机架。
以往解决平衡的办法是在曲柄轴中心线另一侧加上适当配重即可平衡,对多缸发动机虽然也可按同样办法来处理,但比较麻烦,且发动机结构笨大。
由曲柄-活塞动力学分析可知,若作用于往复机械的力之总和等于零(静平衡条件)和上述作用力对任意点的力矩之总和等于零(动平衡条件),则作用于往复机械的力和力矩就完全平衡。
机械动力学动力分析原理
机械动力学动力分析原理机械动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机械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在机械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优化过程中,动力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动力分析主要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力学参数,来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学特性、力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
本文将介绍机械动力学动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动力学基本概念在进行机械动力学动力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1.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是如何受到力的作用而改变状态的学科。
2. 动力学分析:通过对机械系统的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
3. 动力:物体改变其状态所受到的力。
4. 动力学平衡:在机械系统中,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时,称为动力学平衡。
5. 力矩:力在力臂上的作用产生的力矩。
6. 动力矩:力矩与角速度的乘积,反映了物体绕固定轴旋转的难易程度。
二、动力分析的原理机械动力学动力分析的原理主要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定理。
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机械动力学的基础,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直线运动中,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表达为F=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在旋转运动中,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表达为τ=Iα,其中τ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矩,I是物体的转动惯量,α是物体的角加速度。
2. 动量定理动量定理表明,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矩为零时,物体的角动量守恒。
动量定理可以表达为Στ=0,其中Στ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矩。
三、动力分析的应用机械动力学动力分析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种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1. 运动学分析通过对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状态。
例如,可以计算机械系统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参数。
2. 力学分析通过对机械系统的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机械系统所受的各种力和力矩的大小和方向,从而为机械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机械动力学
6.机构分析和机构综合。此项内容一般是对机构的结构和运动而言,但随着机械运转速度的提高, 机械动力学已成为分析和综合高速机构时不可缺少的内容。
理论及应用
理论及应用
1.分子机械动力学的研究:作为纳米科技的一个分支,分子机械和分子器件的研究工作受到普遍。 如何针对纳机电系统(NEMS)器件建立科学适用的力学模型,成为解决纳米尺度动力学问题的瓶颈。 分子机械是极其重要的一类NEMS器件.分为天然的与人工的两类。人工分子机械是通过对原子的 人为操纵,合成、制造出具有能量转化机制或运动传递机制的纳米级的生物机械装置。由于分子 机械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无噪、原料易得、承载能力大、速度高等特点,加之具有纳米尺度,故 在国防、航天、航空、医学、电子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各发达国家的高度 重视。已经成功研制出多种分子机械,如分子马达、分子齿轮、分子轴承等。但在分子机械实现 其工程化与规模化的过程中,由于理论研究水平的制约,使分子机械的研究工作受到了进一步得 制约。分子机械动力学研究的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力学模型。分子机械动力学采用的力学模型 有两类,第一类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分子力学以及波函数理论基础上的离散原子作用模型。
阐述
对刚性转子的平衡已有较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对工作转速接近或超过转子自身固有频率的挠性转 子平衡问题,不论是理论与方法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平面或空间机构中包含有往复运动和平面或空间一般运动的构件,其质心沿一封闭曲线运动。根 据机构的不同结构,可以应用附加配重或附加构件等方法,全部或部分消除其振颤力。但振颤力 矩的全部平衡较难实现。 机械运转过程中能量的平衡和分配关系包括:机械效率的计算和分析,调速器的理论和设计,飞 轮的应用和设计等。 机械振动的分析是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内容之一,现已发展成为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 机构分析与机构综合一般是对机构的结构和运动而言,但随着机械运转速度提高,机械动力学已 成为分析与综合高速机构时不可缺少的内容。
机械原理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
机械原理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动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它在机械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机械原理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旨在分析和解决机械系统中的运动和力学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几个与动力学相关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表达了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的关系。
即F = 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利用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力、质量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2. 运动方程对于机械系统,特别是静力学平衡系统,可以使用平衡方程来分析。
但当系统中存在动力学因素时,需要使用运动方程。
运动方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其受到的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最常用的运动方程是加速度-时间方程和速度-时间方程。
3. 自由刚体的运动自由刚体是指在没有外力或约束的情况下运动的物体。
分析自由刚体的运动时,可以使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表明物体在整个过程中动量的总和保持不变,而角动量守恒定律表明物体在整个过程中角动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4. 非自由刚体的运动非自由刚体是指在存在外力或约束的情况下运动的物体。
分析非自由刚体的运动时,需要考虑到外力和约束对物体的影响。
可以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转动定律来解决与非自由刚体相关的问题。
5. 惯性力和惯性矩在机械系统中,惯性力和惯性矩是动力学问题中常见的概念。
惯性力是由于惯性作用而产生的力,例如向心力和离心力。
惯性矩是由于惯性作用而产生的力矩。
在分析机械系统中的动力学问题时,需要考虑到惯性力和惯性矩的影响。
6. 能量方法能量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动力学问题分析方法。
它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功率定律,通过分析物体的能量转化和能量损失来解决问题。
能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动力学问题,如物体的碰撞、弹簧的振动和液体的流动。
总结起来,机械原理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定律,如牛顿第二定律、平衡方程、动量守恒定律和转动定律等。
通过运用这些定律和方法,我们可以解决各种机械系统中的运动和力学问题。
机械工程中的机械动力学分析
机械工程中的机械动力学分析机械动力学是机械工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力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等问题。
从广义上讲,机械动力学可以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部分,其中静力学研究机械系统在静止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和平衡条件,而动力学则研究机械系统在运动状态下的运动规律和动力学特性。
本文将针对机械动力学中的动力学部分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和角动量定理来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机械系统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对于刚性物体,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表示为:ΣF=ma其中Σ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机械系统运动规律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并建立相应的运动方程。
角动量定理则是描述旋转运动的重要定律。
对于刚性物体的旋转运动,它的角动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L=Iω其中,L表示角动量,I表示物体的转动惯量,ω表示角速度。
根据角动量定理,系统中的合外力矩等于角动量的导数,即M=dL/dt通过角动量定理可以求解物体在旋转运动中的角加速度和角速度等参数。
二、力学特性的分析在机械动力学中,机械系统的力学特性包括弹性变形、破坏和能耗等方面。
弹性变形是机械系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而能够恢复原状的特性。
破坏是机械系统在受到过大的外力作用时,无法再恢复原状的特性。
能耗则是机械系统在运动或变形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机械系统的弹性变形特性可以采用胡克定律来描述。
根据胡克定律,弹性形变发生时的应变与应力成线性关系。
对于一维弹性形变的情况,胡克定律可表示为:σ=Eε其中,σ表示应力,E表示弹性模量,ε表示应变。
胡克定律可以用来计算机械系统的弹性变形量。
机械系统的破坏特性可以采用强度学说来描述。
强度学说认为,在机械系统被外力破坏之前,其受到的最大应力应小于其材料的屈服强度。
机械制造中的机械动力学原理
机械制造中的机械动力学原理机械动力学原理是机械制造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它研究的是机械系统在施加外力下的运动规律和力学性能。
掌握机械动力学原理对于设计、制造和维护机械设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械动力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公式以及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一、机械动力学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动力学原理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包括质点、质量、力、速度、加速度等。
质点是指一个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只有质量和位置的抽象概念。
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特性,是物体对力的抵抗能力的度量。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运动方向。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而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二、牛顿力学定律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牛顿力学定律是机械动力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作用,将会以匀速直线运动的方式运动;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
在机械制造中,我们可以利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一些现象,例如质点在平直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为零;当我们刹车时,车内乘客会因惯性而向前倾斜。
2.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按照合力的方向产生加速度。
在机械制造中,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为设计和制造机械设备提供依据。
例如,当我们使用力来推动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计算所需的力大小。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于物体的力,物体都会施加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在机械制造中,牛顿第三定律常常用来解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当我们使用锤子敲击木材时,木材会施加一个与锤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机械动力学原理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机械动力学原理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设计和优化机械系统、计算和预测系统性能等方面。
机械动力学 mechanical dynamics-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机械动力学mechanical dynamics-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机械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它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在工程领域,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对于设计和优化机械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工程师了解和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文将从机械动力学的基础概念入手,介绍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方法。
通过对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和产生的运动状态。
这对于解决工程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讨论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方法。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从而为工程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愿本文能对读者加深对机械动力学的理解起到一定的帮助。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机械动力学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本文的文章结构。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为机械动力学基础、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将详细探讨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分析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展望机械动力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动力学理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通过对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揭示机械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
同时,通过对机械系统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提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机械动力学的详细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更好地设计和优化机械系统,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此外,本文还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机械动力学学习和研究平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从而促进机械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机械动力类概况
机械动力类概况机械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力学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学科,是机械工程的基础。
它涉及到力、能量、速度、力矩、功率、转速等概念,是理解和设计各种机械装置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进行概况介绍。
一、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1. 力和力矩: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加速度的作用。
力矩是力对物体产生旋转效果的力量。
在机械动力学中,力和力矩是解决问题的基本要素。
2. 动力学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定律。
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力时产生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表明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能量和功率:能量是物体运动能力的度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功是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功率是功对时间的变化率。
能量和功率的概念在机械动力学中被广泛地应用于解决问题和分析系统的性能。
二、机械动力学的应用领域1. 线性运动系统:机械动力学可应用于分析和设计直线运动系统,如发动机的活塞运动、电梯的上升下降等。
通过力的分析和运动学关系,可以确定系统所需的力矩和功率,以及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2. 旋转运动系统:机械动力学也适用于旋转运动系统的研究。
例如,发电机、风力涡轮机、液压泵等设备中的转子运动可以通过力和力矩的计算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
3. 动力传输系统:机械动力学对动力传输系统有重要意义。
例如,齿轮机构、皮带传动、链条传动等都可以通过力和能量的计算来确定传动效率和可靠性,并且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
4. 自动控制系统:机械动力学与自动控制系统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通过对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控制系统提供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输入参数,从而实现精确的控制效果。
三、机械动力学的发展趋势1. 计算机仿真与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得到了巨大的推动。
通过计算机仿真和优化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和预测系统的运动性能,提高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械动力学
能轻巧一些,材质的改善使得构件的截面可
以设 计得更 小一些 ,以减轻 重量 ,节约材 料 ,
节 约能 源 。速 度 高了 ,机械 中 的惯 性 力大 大 增 加 ,而 构件 柔 度加 大 ,则 使 得系 统 更容 易
图
机器人
产生振动。振动降低了机械的精度和寿命,恶化了劳动条件,污染了环境。机械产品高速化、
械系统之内来进行分析。所以动力分析的对象是整个机械系统,在有的文献中常将它称为“机
械 系 统 动 力 学 ”。
静力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的数学模型均归结为一个代数方程组的求解,而动力分析则需要
求微分方程或代数 微分混和方程。
弹性动力分析(
)
在上述三 种分析方法中 ,构件均被假 定为刚性的 。随 着机械向轻量 化方向发展 ,构件的柔
对于车辆等机械设备,若振动和噪声过大,则会影响舒适性并污染环境,从而使其不受人 们 欢迎 而被 挤出 市场 。所 以必 须在 设计 阶段 就分 析车 辆的 振动 情况 ,即 采用 动态 设计 方法 。
我国机械工业的综合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余年,关键问题之一是设计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的机械设计基本上仍停留在静态设计阶段,甚至还存在着大量的类比设计。要改变 这种现状 ,必须重视对现代 设计方法的研究和 推广 ,而大力推进 从静态设计向动态 设计的转变 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的设计中,首先根据机器人
手 部应 完成 的工 作 ,进 行轨 迹 规划 ,即 给定 机
图
牛头刨床
器人手部的运动路径以及轨迹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然后,通过求解动力学反问题,求出应
施加于各主动关 节处的广义驱动力的变化规律 。动力学反问题在机器人分析中 至关重要 ,它是
机器人控制器设计的基础。若已知各关节的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机械动力学是机械工程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是进行机械设计与分析的基本理论。
了解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于进行机械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常见力学定理以及动力学方程的建立与计算方法。
一、机械动力学基本概念机械动力学是研究机械系统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动力学则研究物体的运动原因及其与力的关系。
二、运动学的基本原理运动学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1. 位移: 位移是描述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从初始位置到达最终位置之间的路径长度。
通常用位移向量表示,记作Δs。
2. 速度: 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时的位移变化率,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
速度的大小为位移的改变幅度除以时间间隔。
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速度通常用向量表示,记作v。
3. 加速度: 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时的速度变化率,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加速度的大小为速度的改变幅度除以时间间隔。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方向一致。
加速度通常用向量表示,记作a。
三、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原因及其与力的关系,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和功与能量等概念。
1. 牛顿三定律:a.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b.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 = m*a,其中F是物体受力,m是物体质量,a是物体加速度。
c.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任何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反向的反作用力。
2. 功与能量:a. 功(work): 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在力的作用方向上的位移。
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状况。
[工学]《结构动力学》-第九章-随机振动数学描述
Rxy() 2 Rx(0)Ry(0)
或
Rxy()
Rx(0)+Ry 2
(0)
h
25
(3)应用 (a)确定输油管裂纹的位置
设声音在管道中传播速度为V(裂纹K漏油时发出的声 音),则有
l 1 v 1l 2 t v 2l t 2 l 1 v ( t 2 t 1 ) v m
由互相关函数Rx1x2(τ)找出τm即可,而传感器之间距离
h
2
**常见的几种随机激励:
3)火箭燃烧放热不均匀,如:火箭发动机,化工储液 罐,……
4)地震或地面突变,如:地震,火炮发射,采掘机抖 动,……
**随机振动的利与害 〔利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诊断与检验:心电图、脑电波分析,轴承、齿 轮和发动机的故障诊断
2)找振源、确定传递通道
3) ……
h
3
〔危害〕
对于确定性振动,只要使系统固有频率远离激励 频率,就可避免共振发生
①一个确定性振动,不论波形怎样复杂,也不是随 机振动
②随机振动≠复杂振动,如初相位随机变化的简 谐振动x=X0sin(ωt+φ)(φ在0~2π之间随机取 值),波形十分简单,但仍属于随机振动
**常见的几种随机激励:
1)固体接触面凹凸不平,如:路面,滚珠轴承,齿轮 金属切削加工,…… 2)流体对固体表面的作用,如:船,堤坝,海洋平台, 高层建筑,……
R x ( t , y ) E [ x ( t ) y ( t )] R y ( t , x ) E [ y ( t ) x ( t )]
对平稳过程,有:
R x ( ) y x 1 y 2 p ( x 1 , y 2 ) d 1 d 2 x y R y ( ) x x 2 y 1 p ( x 2 , y 1 ) d 2 d 1 x
机械动力学(修订版)
机械动力学(修订版)前言绪论第一节机械动力学研究的意义第二节机械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章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第三节等效力学模型第四节隔振原理第五节等效黏性阻尼第六节非简谐周期激励的响应第七节单位脉冲的响应第八节任意激励的响应第九节任意支承激励的响应第二章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第一节多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第二节动力减振器第三节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分析方法第四节确定系统固有频率与主振型的方法第三章机械系统响应的数值计算第一节欧拉法及其改进第二节线性加速度法第三节纽马克β口法第四节威尔逊θ法第五节龙格一库塔法第四章连续系统的振动第一节弦的横向振动第二节杆的轴向振动第三节圆轴的扭转振动第四节梁的横向振动第五节连续系统固有频率的其他求解方法第五章刚性构件组成的机械系统动力学第一节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第二节差动轮系动力学第三节五杆机构动力学第六章弹性构件组成的机械系统动力学第一节轴与轴系的振动第二节凸轮机构动力学第三节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第四节带传动系统动力学第七章起重机械动力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起升机构动力学第三节运行机构动力学第八章行走式机械动力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第三节传动系统的弯曲振动第四节行驶系统的振动第九章有限单元法第一节基本思想第二节 ANSYS动力学分析第十章非线性振动基础+第一节非线性振动特性第二节非线性振动实例第三节相平面第四节平衡的稳定性及奇点的性质第五节相轨线的性质与作图方法参考文献。
《机械动力学》课件
02
车辆动力学在车辆稳定性与控制方面有着重要 的应用,例如研究如何设计控制系统来提高车
辆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行驶性能。
智能驾驶
04
智能驾驶技术离不开车辆动力学的研究,通过 建模和控制算法的优化,可以实现更加智能、
安全的自动驾驶。
航空动力学
飞行器标动题力学
航•空动文力字学内主容要研究 • 文字内容
飞•行器文在字空内中容的运动 规•律,文包字括内飞容行器的 起飞、巡航、着陆等 各个阶段的运动特性
的发展。
机器人动力学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
机器人动力学主要研究机器人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包 括机器人的关节、连杆、驱动器等各个部分的动力学特性 。
柔顺控制
柔顺控制是一种先进的机器人控制方法,通过引入柔顺性 来提高机器人的适应性和安全性,减少碰撞和振动。
机器人控制
机器人动力学在机器人控制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建 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和优化控制算法,可以实现机器人的精 确控制和自主运动。
角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矩作用,系统的总角动量保持不变。公式表示为 ΔL=ΔL0,其中ΔL和ΔL0分别表示系统初态和末态的角动量变化量。
动能定理
总结词
描述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外力做功之间的 关系。
VS
详细描述
动能定理指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 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公式表示为W=ΔE, 其中W表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ΔE表 示物体动能的增量。
详细描述
非线性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不成正比的系统,其 动态行为非常复杂,难以预测和控制。非线性动力学主 要研究非线性系统的分岔、混沌、突变等现象,以及这 些现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智能机械动力学
《机械动力学》课件
求解方法
02
通过迭代法、图形解法、近似解法等求解。
应用领域
03
在化学、生物、经济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如化学反应动力学、
生态学模型等。
离散化方法
定义
将连续的时间或空间离散化,将微分方程法、龙格-库塔法、改进的欧拉法等。
应用领域
在数值计算、计算机模拟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如天气预报、流体 动力学模拟等。
模型建立提供依据。
实验结果与结论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包括对机械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描述和 解释。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是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指出实验的局限性和未来改进的方向,同时对 理论分析和模型建立提供支持和验证。
06 机械动力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新材料与新结构的应用
智能优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机械系统优化设计,实现自适应 调整和智能控制,提高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谢谢聆听
能量守恒定律
总结词
描述能量总量保持不变的定律
VS
详细描述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 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在机械动力学中,这个定律用于分析各种 运动形式的能量转化和守恒问题。
动能定理
总结词
描述物体动能变化与外力做功关系的定理
详细描述
动能定理指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 体动能的增量。这个定理是分析机械运动状 态变化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计算速度、加 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时非常有用。
要点一
新材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材料如碳纤维、钛合金等在机械动 力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材料具有高强度、轻量化的特 点,能够显著提升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 轴系的扭转振动固有频率计算
一、轴系扭转振动的力学模型
如图所示,取I为等效构件。将系统中各轴上的惯性、弹性、力矩和角位 移都折算到等效构件上去,用等效构件上的等效量来代替,即可得到如图b 的力学模型。 等效刚度根据等效弹簧的变形 能与原来轴上的变形能相等的原 则来确定。 1、等效刚度 (1)等截面轴的扭转刚度系数 由材料力学可知:
3 系统动力学矩阵的组集
在第八章中已经介绍过进行系统矩阵组集的原理。由于单 元、节点和广义坐标均由左向右排列编号,图9.4.1所示的轴, 其四个单元的质量矩阵在系统质量矩阵中的配置如图所示。 这一组集过程由于其规律性,便于用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第i 个单元的左、右节点编号i、i+1,因而它的4个单元广义坐标u1、 u2、u3、u4就是系统广义坐标U2i-1、U2i、 U2i+1、U2i+2。 这样,就应当将第2i-1列到第2i+2列上去。按这一方法可逐一地 将各个单元的质量矩阵都组集到系统质量矩阵中去。系统刚度矩 阵也按同样方法组集。
3、支承单元
二、轴的传递矩阵
三、固有频率的计算
轴两端的边界条件和相应的频率方程如表所示
例题
§9.4 轴的横向振动临界转速计算(有限元法)
一、建立有限元模型
1.划分单元,建立广义坐 一般常见的轴多呈阶梯状,划分单元时注意如下几点:1)将轴大体依阶 梯划分为轴单元,某一段阶梯很长时要适当分为几个轴单元;2)轴上安有轮 、盘的部分要单独划为单元,称为盘单元;3)支承点必须取为节点,且节点 设在轴承宽度的中点处。若单元数目为Ne,则节点数目Nn为
1 l d x, t E J d dx 0 2 dt
2
式中,Jd为圆盘单位长度上对直径的转动惯量。由材料力学可知
x, t
u x, t x
4
式中,ux, t 为单元上任意点的横向位移。有
x, t ix ui t
i 1
式中:
ix
d x dx
得
l 1 4 4 1 T u i t J dix m u E u x dx t u j j 0 2 i1 j 1 2
式中
m
,为基于圆盘角位移的质量矩阵,其元素可依下式计算:
式中, z 2 和
z i 2 2 2 z 2
z2
分别为相啮合的一对从动轮和主动轮的齿数。
2、串联传动系统的力学模型
二、求固有频率的传递矩阵法
1、状态变量 将第i段轴和第i个盘取出来,单元的两端仍称为节点。每个节点处可用该 处的力矩和转角来反映该节点的运动与受力状态,称为状态变量。 将盘单元左节点处的变量标以上标“L”,右节点处的变量标以上标“R”。 2、点传递矩阵 现在看第i个盘单元,其左、右两端各作用有扭矩,根据欧拉公式有
N n Ne 1
单元和节点自左至右编号。每个节点处建立两个广义坐标:横向弹性位移和 弹性转角。在第i个节点处建立的广义坐标编号为:横向弹性位移U2i-1和弹性 转角 U2i广义坐标数目Nu为
Nu 2 N n
如图所示的轴可划分为4个单元,即3个轴单元和1个盘单 元。设置5个节点,共10个广义坐标。需作为原始数据输 入计算机的有:单元数目 ,各单元的基本参数——长度 ,轴的内外直径、,圆盘单位长度上对直径的转动惯量 、单元的类型,材料密度ρ和弹性模量E
二、临界转速计算 在组集完系统动力学矩阵以后,可求解如下特征值问题:
K M 0
2
而得到各阶固有频率ωj(j=1,2,3· · · ),单位为rad/s。用有限 元法求出的高阶固有频率精度较差,而我们实际上也只对前几 阶,尤其是第一阶固有频率感兴趣。 临界转速nc应根据第一阶固有频率进行折算
k GI / l
(2)阶梯轴的等效刚度系数 阶梯轴相当于串联的扭转弹簧 (如图)。各段轴的刚度k1、k2 可用上式计算,等效刚度系数ke 可用下式导出: 1 1 1 kk ke 1 2 ke k1 k 2 k1 k 2
(3)刚度由一轴向另一轴的折算 令传动比i为从动轴Ⅱ的转速与主动轴Ⅰ的转速之比
m ij 0 J dix j x dx
l
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6 3l 4l 2 Jd m 30
36 3l 3l l 2 36 3l 4l 2
因而,盘单元的总质量矩阵为
m my m
my 为仅考虑横向线性位移的质量矩阵,计算方法同轴单元。 式中, 盘状零件是以一定的配合形式安装在轴上的,如果配合较紧,则限制了轴的 变形从而提高了刚度。考虑这一影响,可作如下近似处理:若轴孔间为静配 合,计算刚度式按轮毂直径考虑;若为动配合,则仍按轴的直径计算。
第九章
轴和轴系的振动
§9.1 概述
轴是机械中常见零件之一。因为绝大多数轴类零件呈细长形 状,柔度较大,固有频率低;而且机械的高速化,首先导致 处于传动系统的高速端的轴高速运转。因而,轴和轴系的振 动是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弹性动力学问题。 轴和轴系在工作时主要会产生两类振动:横向振动和扭转振动。 1.轴的横向振动:轴在转动时,其质心会偏离回转轴线。 产生原因: 1)材质不均与制造误差产生的偏离。 2)动态下的弹性变形。 临界转速:产生横向振动共振现象时的工作转速称为轴的。 当机械转速通过或接近临界转速时,会发生强烈振动使机器 工作质量严重降低,甚至发生损坏。为避免强烈的横向振动, 设计人员应计算轴的临界转速,并使工作转速远离临界转速; 如工作转速不能改变,就需改变轴的几何尺寸和机构,来改 变临界转速。
nc
30
1
轴的工作转速应远离临界转速,如工作转速不能改变,就需 改变轴的几何尺寸和结构来改变临界转速。
§9.5 转子动力学概述
M R M R Ji i i i
3、场传递矩阵
4、频率方程
5、固有频率计算
§9.3 轴的横向振动临界转速计算(传递矩阵法)
一、单元传递矩阵
这个模型中包含三种单元:质量单元、梁单元和支承单元。如同扭转振 动的情况一样,先来建立各种单元的传递矩阵。 1、质量单元 如图所示
2、梁单元
2.轴和轴系的扭转振动 传动轴系中受到变化的力矩的作用时产生的振动称为扭转 振动。一方面,外力矩本身会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性。另 一方面,当系统内有齿轮传动时,轮齿间的冲击会产生周 期性变化的冲击力矩,作用于整个系统。 在轴的振动问题中,多数情况下只要求算出固有频率, 而不进行振动相应分析。 求解固有频率的方法: 1)特征值法 2)传递矩阵法 本章中,对扭转振动和横向振动都介绍用集中质量模型和 传递矩阵法相结合的方法,此外对横向振动还介绍有限元 模型和特征值方法。
4.支承条件的处理 由于在划分单元时,总是将支承点取为节点,因而支 承点处也设有两个广义坐标。由于假定支承处有横向位移, 刚体运动的自由度未能消除。这样,按上面的方法组集起来 的刚度矩阵是奇异的。当有刚体运动的自由度存在时,存在 零值固有频率,所以应消除刚度矩阵的奇异性。这可以通过 对支承条件进行处理来完成。 当支承点处理为刚性铰链时,横向位移被约束,因而 这个广义坐标就可以不设置。当支承点的节点号为j,则广义 坐标U2j-1可以去点,相应的系统动力学矩阵M、K中的第2j-1 行、第2j-1列的全部元素均可去掉。若轴有两个这样的支承, 则系统矩阵由Nu阶降为Nu-2阶。 当支承为弹性时,则该支承处有一支承反力为-kjU2j-1,kj为 支承的刚度系数。为此可在总刚度矩阵的第2j-1行、第2j-1列 元素K2j-1,2j-1上加一个kj即可。
2.单元动力学矩阵的计算 轴单元的质量矩阵m和刚度矩阵k可按第八章中梁单元的相应公式 (8.2.46)和(8.2.41)计算。 盘单元的动力学矩阵有一个特殊问题要处理。轴上的盘状零件的转 动轴线与静态位置相比,不仅有一个横向线位移,还存在一个角位移 θ,如图9.4.2所示。因此在计算动能时不
仅需计算横向移动动能,还应计算角位移引起的转动动能E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