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 第五章 人类 侵犯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认定一种行为是否属于侵犯行为的几个影响因 素
1、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 ① 将一个人推倒在地——侵犯行为 ② 将这个人推倒在地,是因为卡车从他后面撞过来了, 他自己还毫不知情。 2、行为者的社会角色 3、行为发生的原因 车祸
互相不认识
4、行为者的身份特征 经济地位、性别、种族背景、教育程度及职业地位。 卢旺达图西族人、胡图族人。
三、侵犯行为的种类
1、根据是否违背社会准则:反社会的侵犯行为、亲社会 的侵犯行为、被认可的侵犯行为。 反社会的侵犯行为:人身攻击、凶杀、打群架等故意伤 害他人的犯罪活动,这样的行为违背社会准则; 亲社会的侵犯行为:对社会准则起到了维护的作用。公 检法的执法。 被认可的侵犯行为:正当防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父 母的体罚。 2、根据侵犯方式的不同:言语侵犯、动作侵犯 3、侵犯的动机:报复性侵犯、工具性侵犯。 报复性侵犯:针对受害者的复仇和教训;工具性侵犯: 侵犯行为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4、广义的侵犯、狭义的侵犯。
(二)生理上的唤醒
厌恶刺激可以唤起人们愤怒的情绪,其它方式的生理上的唤醒也可以唤起人们 愤怒的情绪。
(三)攻击线索——武器
看到武器的人会更容易实施侵犯行为。
(四)媒体的影响
1、色情文学和性暴力文学 有证据表明,色情文学导致男性对女性的实际攻击。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花花公 子》等色情杂志在各地区的销售量与该地区的强奸案发生率存在密切相关。 “色情文学 是理论,强奸则将其付诸实践。” 2、电视 对人行为的影响力也因此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1)电视对行为的影响 观众会模仿暴力榜样吗?大量的例子表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重演着电视上的犯罪。 2)电视对思想的影响 研究者同样也考察了观看暴力对认知的影响。 A、脱敏作用 B、改变知觉 C、认知启动——有新证据表明,观看暴力节目可能会激活与攻击有关的概念。在 观看了暴力节目之后,人们对他人的行为会做出更富敌意的解释,解释同音异义字的时候, 选择更具攻击性的意义,而且对攻击性词语的识别更加迅速。 3)电子游戏
四、侵犯行为的理论
在分析侵犯行为的产生原因时,社会心理学家主要有 三种观点:生物学理论、挫折—侵犯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1、人类有基于生物本能的侵犯冲动; 2、攻击行为是对挫折的自然反应; 3、攻击行为是学习得来的。
有人对你说过吗? 21世纪很危险,快回到你的侏罗纪去吧。 你要是鲜花,牛都不敢拉粪了 装可爱的话可以瞬间解决人口膨胀的问题我从没见过长的 这么有考古价值的
二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 厌恶事件
包括疼痛、令人不适的炎热、受攻击、过度的拥挤等。 1、疼痛 研究者们发现,这一现象并不仅仅存在在老鼠当中,对于很多种动 物,都存在这一现象。遭受的待遇越残酷,他们对同伴施加的侵犯行为 也就越残忍。 疼痛同样会提高人类的攻击性。 2、炎热 短时的天气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其中最典型的环境诱发因素是 炎热。 3、攻击 受到攻击或侮辱尤其容易引发侵犯行为。惩罚犯人。 4、过度的拥挤
班杜拉认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受到来自家庭、文化和大众媒体的攻击性榜样的影响 1)家庭 身体富于攻击性的儿童往往有惯用体罚的父母。父母常拳打脚踢管教他们,从而塑 造了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家庭的影响还表现在社会中较高的暴力犯罪率与单亲家庭的关 系。 2)文化 在崇尚“男子汉气概”的社会里,侵犯行为可以很容易地传递给下一代。崇尚武力解 决问题的民族,会倾向于支持和参与侵犯行为。 3)大众媒体的攻击性榜样的影响 本能论——侵犯性的能量存在于人体本身。遗传、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大脑等生物学原 因均会导致人们侵犯性行为的不同。 挫折—侵犯理论——挫折产生了愤怒和敌意。挫折可能激起侵犯行为。而且期望和现实 之间的差距也会诱发侵犯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侵犯行为是习得的。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别人的成功,我们会习得侵 犯行为的好处。社会学习使得家庭、文化和大众传媒都能对侵犯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侵犯行为的挫折—攻击理论
1、挫折-攻击理论 “ 挫折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也就是任何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事物。当我们 达到一个目标的动机非常强烈时,当我们预期得到满意的结果,却在行动过程中遇到障 碍时,挫折便产生了。 不过,侵犯的行为并不会直接朝着挫折源释放,人们会考虑各种因素,最后把敌意转移 到一些安全的目标上。比如丈夫在单位受气了回家和妻子吵架、妻子不高兴了拿儿子撒 气、儿子不高兴了拿家里的宠物狗撒气。 2、修正后的挫折-攻击理论 不过对这一理论的实验检验得到了不尽一致的结果。有些情况下挫折增加了被试的 攻击性,有些情况下却并没有。很多情况下,挫折只增加愤怒的情绪,而并不会直接导 致侵犯行为。 心理学家伯科威茨认为,原有的理论夸大了挫折与侵犯行为之间的关联,因此他对该 理论进行了修正,认为挫折产生的是愤怒,侵犯行为的一种情绪准备状态。 相对剥夺。 社会比较。当我们拿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我们的挫折感就会变得很复杂。工 人的幸福感取决于和同一条工作线上其他人相比,他们获得的报酬是否公平。提高公务 员的工资水平可以提高公务员的士气,但却会同时降低非公务员对工资的满意度。这种 感觉称为相对剥夺。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贫富差距大的国家和社会,人们的幸福感较低,而犯罪率较大
(三)侵犯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本能/挫折理论的侵犯行为理论认为:充满敌意的强烈冲击来自内在的情绪,这些情绪 可以把体内的攻击欲望释放出来。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学习同样可以“引导”出侵犯行 为。 1、侵犯行为的回报 人类可以习得侵犯行为的回报。 2、观察学习 班杜拉:提出了侵犯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人们对侵犯行为的学习不仅发生 在亲身体验其后果后;通过观察别人,人们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学习。像很多社会行为一 样,当看到别人表现侵犯行为并没有受到惩罚时,我们会习得侵犯行为。
(五)群体的影响
三 如何减少侵犯行为 1、宣泄 社会心理学家一致认 为,暴力并不能实现宣泄。 宣泄并不是减少侵犯行为 的好办法。当然,生闷气 也不是个好办法。我们其 实可以通过很多非侵犯的 方法来消除我们的愤怒。 比如和好朋友沟通、聊天,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 题等。
2、社会学习 对侵犯行为的鼓励的反馈,会增加侵犯行为的发生。那么,我们也可 以通过奖励合作性的非侵犯行为来减少侵犯行为的发生。 另外,大多数致命的攻击是一时冲动、激烈的攻击——因争辩、侮辱 或受攻击引起。所以我们必须在攻击行为发生之前就阻止它。我们应该 学会以侵犯行为之外的手段解决问题。 我们也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塑造并奖励合作等良好的行为。 或者通过训练家长用非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以达到这个目的。 而且,如果观看攻击榜样可以降低对愤怒的抑制和引起模仿,那么我 们也可以减少电影和电视上野蛮、缺乏人性的表演。当然,也可以通过 一些方式让儿童对媒体暴力的影响免疫。因为期望电视为了公益的目的 去改变节目内容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同样应该增大武器(例如手枪)的获取难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做情绪的主人,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尊重他人,学会宽容,掌握自己的行为
界定要素: 界定要素:
1. 强调必须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图,尽 强调必须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图, 管伴 随有意图
2.从效果上看,这种行为可以是亲社会行为,也可以是反社会行为 从效果上看,这种行为可以是亲社会行为, 从效果上看 3.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比如愤怒。 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比如愤怒。 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
电子游戏对儿童的影响:
根据科学研究,与非暴力电子游戏相比,玩暴力电子游戏更容易: 提高唤醒水平——心跳加速和血压升高; 引发攻击性思维——200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大学生玩一组暴力游戏后,请其对汽 车尾部受到撞击的司机的行为进行预测时,他们更倾向于认为司机会做出侵犯性的反 应,如辱骂、打架、敲破窗子等。 唤醒攻击性情绪 诱发攻击性行为——玩过暴力游戏的儿童,在与同伴相处时,更容易表现出侵犯性 倾向,与老师争执,喜欢集群打架等。 减少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玩暴力游戏之后,在帮助在走廊上哭泣的人或者自己的 同伴方面反应变得很迟钝。 而且,玩暴力游戏的时间越长,这种效应越明显。这说明,过多地模拟暴力行为, 只会促使攻击性倾向增强,而不是宣泄暴力情绪。
人力092 人力
王先鹏
2011年11月24日 年 月 日
一、侵犯行为的定义 侵犯是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他人的行为。 几个要素:一是有目的性。有侵害他人的故意。 二是有伤害他人的行为和后果产生。
侵犯行为是指一种以造成伤害或引起痛苦为目的故意行为, 指一种以造成伤害或引起痛苦为目的故意行为,
这个行为可能是身体上的或言辞上的。 这个行为可能是身体上的或言辞上的。
(一)侵犯行பைடு நூலகம்的生物学理论
1、本能论 哲学家关于人性的争论:性本善(18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为代表,认为社会罪恶的原因是社会 本身而不是人性)、性本恶(以英国哲学家霍布斯为代表,认为社会法律是控制残忍人性的必要手 段。这一观点得到了弗洛伊德的赞同) 弗洛伊德:人类的侵犯行为根源于一种自我破坏的本能的冲动。这种能量如果得不到释放,就会 越积越多,直到爆发,除非有一个合适的刺激使之得到发泄。 本能理论无法解释侵犯行为在个体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 2、神经系统的影响 研究者在动物和人类身上发现了一些能够促进攻击行为的神经机制。激活这些脑区的时候,人们 的侵犯行为会明显增加;而抑制这些脑区的活动时,侵犯行为会明显下降。通过同样的方法,温顺 的动物可以被激怒,狂怒的动物可以恢复顺从。 3、基因的影响 遗传因素影响神经系统对暴力线索的敏感性。 基因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对侵犯行为的决定作用并不是一定的。 4、生物化学因素 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同样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对攻击性刺激的敏感性。 酒精可以降低人们的反应能力和考虑后果的能力,从而增加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雄性激素。降低雄性激素水平的药可以削弱有暴力倾向男性的攻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