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的前三章是基础中的基础,主要介 绍心理学最基础的知识。
第一章 人类心理
感知、意识、记忆、思维、情绪、个性、学 习等人类的基本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发展
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的发展变化规律。
第三章 社会心理
人在社会条件下与他人和环境相互作用、 影响过程中,心理活动产生发展的规律。
二、学龄前期儿童的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一)婴儿情绪和社会性的最初发展
●婴儿的依恋和婴儿的同伴交往 (二)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道德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的心 理学家,他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 道德转化的过程。
3、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4、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 5、同伴关系
第一章 人类心理基础
第一节 基本认知过程 一、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感知觉是人类心理的门户,是其他一切 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各类感知觉
二、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
1、定义 意识是人对于内部和外部刺激的觉察和
●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2、性格: 是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对现实的态度和 与之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为人处世的方式)。
3、认知风格 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
程中,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认 知方式)。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 同时型和继时型 4、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第二节 行为控制和调节
一、动机
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并引导人们从事 某种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推动力量。
内在需要和外界环境刺激(诱因)是动机产
生的原因。
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
二、情绪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
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 情绪是由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在行为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积累、 逐步过渡的过程。在量变期间,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 的稳定,而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引起心理的 质变。不同的质构成了不同阶段的发展阶段,表现为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所以又 称为“年龄阶段”。
构成的。 (二)情绪的功能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三)情绪与健康
长期的焦虑、恐惧、抑郁对人的负面影响很 大。
第三节 人的心理特性
一、能力
1、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3、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 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 力、想象力等)
第四节 学习
一、学习的基本含义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 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基本类型 (一)经典条件反射
巴浦洛夫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钦纳 (三)观察学习(模仿学习)
班杜拉
三、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发展水平 (二)心理发展水平 (三)学习动机 (四)教学方法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 的能力。
二、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
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 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结构 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 活性与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 性所制约的。
(四)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形 成了个体间的差异性。
第二节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学龄前期指儿童入学以前的阶段。具体包 括婴儿期和幼儿期两个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经 历着生长发育的第一次高峰。 一、学龄前期儿童的认知发展 (一)学龄前期儿童注意的发展 (二)学龄前期儿童记忆的发展 (三)学龄前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四)学龄前期儿童思维的发展
认知。
2、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催眠、白日梦
(二)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
集中。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三、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
程。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1、编码(识记) 2、存储(保持) 3、提取(回忆与再认) (三)遗忘
第二章 心理发展
第一节 心理发展基础理论 一、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含义 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
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各方面特征在环境 与教育的影响下,从低级的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 机能转化的过程。 (二)心理发展基本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征 1、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2、各主要阶段的特征 3、各主要阶段个体需要的教育与引导不同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具有一 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二)发展的定向性
心理发展的定向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心 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 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 二是指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可以逆性。
(三)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第一,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 第二,不同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第三节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
小学阶段指6、7岁到12、13岁。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二)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三)小学生言语的发展 (四)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五)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二、小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三)小学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记忆是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发生了遗忘。 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进行了研究并绘制出遗忘曲线。
四、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的认识。 (二)思维的种类 (三)常见的思维形式 1、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无关信息干扰、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知识 经验等。
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的前三章是基础中的基础,主要介 绍心理学最基础的知识。
第一章 人类心理
感知、意识、记忆、思维、情绪、个性、学 习等人类的基本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发展
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的发展变化规律。
第三章 社会心理
人在社会条件下与他人和环境相互作用、 影响过程中,心理活动产生发展的规律。
二、学龄前期儿童的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一)婴儿情绪和社会性的最初发展
●婴儿的依恋和婴儿的同伴交往 (二)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道德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的心 理学家,他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 道德转化的过程。
3、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4、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 5、同伴关系
第一章 人类心理基础
第一节 基本认知过程 一、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感知觉是人类心理的门户,是其他一切 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各类感知觉
二、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
1、定义 意识是人对于内部和外部刺激的觉察和
●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2、性格: 是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对现实的态度和 与之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为人处世的方式)。
3、认知风格 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
程中,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认 知方式)。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 同时型和继时型 4、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第二节 行为控制和调节
一、动机
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并引导人们从事 某种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推动力量。
内在需要和外界环境刺激(诱因)是动机产
生的原因。
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
二、情绪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
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 情绪是由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在行为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积累、 逐步过渡的过程。在量变期间,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 的稳定,而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引起心理的 质变。不同的质构成了不同阶段的发展阶段,表现为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所以又 称为“年龄阶段”。
构成的。 (二)情绪的功能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三)情绪与健康
长期的焦虑、恐惧、抑郁对人的负面影响很 大。
第三节 人的心理特性
一、能力
1、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3、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 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 力、想象力等)
第四节 学习
一、学习的基本含义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 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基本类型 (一)经典条件反射
巴浦洛夫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钦纳 (三)观察学习(模仿学习)
班杜拉
三、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发展水平 (二)心理发展水平 (三)学习动机 (四)教学方法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 的能力。
二、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
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 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结构 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 活性与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 性所制约的。
(四)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形 成了个体间的差异性。
第二节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学龄前期指儿童入学以前的阶段。具体包 括婴儿期和幼儿期两个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经 历着生长发育的第一次高峰。 一、学龄前期儿童的认知发展 (一)学龄前期儿童注意的发展 (二)学龄前期儿童记忆的发展 (三)学龄前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四)学龄前期儿童思维的发展
认知。
2、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催眠、白日梦
(二)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
集中。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三、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
程。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1、编码(识记) 2、存储(保持) 3、提取(回忆与再认) (三)遗忘
第二章 心理发展
第一节 心理发展基础理论 一、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含义 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
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各方面特征在环境 与教育的影响下,从低级的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 机能转化的过程。 (二)心理发展基本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征 1、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2、各主要阶段的特征 3、各主要阶段个体需要的教育与引导不同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具有一 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二)发展的定向性
心理发展的定向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心 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 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 二是指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可以逆性。
(三)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第一,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 第二,不同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第三节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
小学阶段指6、7岁到12、13岁。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二)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三)小学生言语的发展 (四)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五)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二、小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三)小学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记忆是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发生了遗忘。 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进行了研究并绘制出遗忘曲线。
四、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的认识。 (二)思维的种类 (三)常见的思维形式 1、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无关信息干扰、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知识 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