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整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了人工合成蛋 制和半工半读的学校 期人民的文化
白质的时代。 教育制度。
生活。
“东方红一
1966 ~
号”发射成 功;袁隆平
1976 年
成功选育出
杂交水稻。
载人航天成
功;研制出
1978 年
巨型计算
至今 机;积极参
与人类基因
的研究。
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 政治运动扩大化,文
社会主义 育方针。
时期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 民教育体系,培养 了大批有用人才。
“文化 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小学
大革 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 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命” 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
人才出现断层。
时期 员”。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 改革开 “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 放以来 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
七 单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元
单元学习总结
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艺的发展情况
科技领域
教育领域
文艺领域
原子弹爆炸成 人民教育奠基:完成 “双百”方针
功,打破美、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 的提出:文艺
苏核垄断;人 育向人民教育的转 作品硕果累 1949~
工合成结晶牛 变,确定全面发展的 累,大大丰富 1966年
1.两个高峰:一个是20世要原因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展。党中 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 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 术创作的繁荣。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 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 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新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学习小结1.建国后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1)新中国取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2)美国的敌视、苏联的威胁、美苏争霸和世界大战的战争威胁,使政府在投资和目标计划上优先考虑国防需要。
(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第一,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特别是“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第二,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内涵“双百”方针指的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它是要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提倡在宪法范围内,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领域中的表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不同?(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是指学术科研领域里自由讨论,体现了民主性,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诸子百家纷纷阐述自己的治国政治主张,以期得到统治阶级采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方案: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答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习目标】记忆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背景,及其带来的经验和教训。
【线索特征】本单元内容包括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线索为: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科技发展重点经历了国防、军事领域转向经济、生活领域的过程;现代中国文化教育事业曲折发展。
【知识梳理】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时代背景(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1)①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3)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的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中国政府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03年10月15日“③”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④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过程(1)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⑤。
(2)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对人类的贡献: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⑥”。
加速了中国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的发展: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以来
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 推动作用
距明显缩小
力竞争激烈
第三页,共4页。
专题
专题
(zhuāntí)1 (zhuāntí)2
专题 2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
阶段 方针政策
成就
新中国成 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 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 立初期 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 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 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 活力
第四页,共4页。
第一页,共4页。
第二页,共4页。
专题
专题
(zhuāntí)1 (zhuāntí)2
专题 1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时间
背景
战略重点
国际环境恶劣:美国 敌视新中国;中苏关系 恶化
(2)为了巩固国防、维 护国家安全
重点发展“两弹一 星”,加快国防科 技的发展
“两弹一星”;南优 2 号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 岛素
(1)国内:改革开放,工
“文化大革 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 强调科技与经济 在原子能、航天工
命”后,特别 (2)国际:和平与发展成 的结合,发挥科技 程、计算机等高科技
是改革开放 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 对生产力发展的 领域,与世界整体差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 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时期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 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文化大 革命”时 期
“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小学一度停课; 高考制度被废止,高等院校开始招收 “工农兵学员”
教育战线一片混乱,整个民 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改革开放 以来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三个面向”;20 世纪 90 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 “211”工程计划;普及义务教育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案
必修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习目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新中国头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
4.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重要史实。
5.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主干梳理1.科技(1)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科技成就(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①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正确决策,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③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④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文艺:“双百”方针①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②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③特点:强调“双百”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3.现代中国的教育(1)奠基(1949-1966年):A.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B.全面建设时期,毛泽东确定了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成果:经过十几年努力,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1966--1976年):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导致各行各业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 B.中央集权制
• C.专制主义制度
• D. 君主立宪制
•材料型选择题答 题技巧:抓住关键 字眼,准确理解概 念和思想家的思想 内涵。
• 1.(08四川文综)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 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 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 C. 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4.以和为贵 5.天人合一、中庸思想
儒家的“不变” ——“仁”和“礼”
孔子:“仁”和“礼”
仁
礼
孟子:“仁 政”,性善论
荀子:人性恶,“霸道” 和“王道”并施,以礼 来规范人。
董仲舒:“仁政”, “三纲五常”(“礼”)
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礼”)
儒家的“不变” ——“内圣外王”的精神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宋明理学:内心反省, “致良知”(修身)
明清:经世致用(治 国)
• 2.(08海南单科)“奉法者强,则国 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 点的人应是
• A.墨翟 B.孟轲 • C.荀况 D.韩非
• (08广东单科4)某思想家说:“我 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 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
• 顾炎武:《知录》 经世致用
• 王夫之:《读通鉴论》唯物主义哲学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进步意义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 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经世致用思想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 冲击,启迪后世民众。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 进步性。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 然欲求。
精品2019版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标要求:1.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1.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及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2.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及其作用。
[情景导学]材料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2011年升空“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中国于2010~2011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
思考:你知道登上太空的第一个中国人是谁吗?提示:杨利伟。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教材导学]1.“两弹一星”(1)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2.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成就: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3)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易错易混] (1)“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教材中将“两弹一星”表述为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神舟五号”飞船飞行的成功,表明中国成功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表明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材导学]1.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成就(1)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同步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目的:打破________、________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成________核电站和________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③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____________成功。
④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____________试验成功。
⑤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________时代。
2.载人航天技术(1)决策________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____________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成就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________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3)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细节点拨在掌握教材所列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了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如:2008年,“神舟7号”飞船上天,我国航天员已成功进行了太空行走;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等。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原因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____________关乎国计民生。
2.过程(1)________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
3.影响(1)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________优势的第一人。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
学案28 单元学习总结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艺的发展情况科技领域教育领域文艺领域1949~1966年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核垄断;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人民教育奠基: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人民教育的转变,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建立全日制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双百”方针的提出:文艺作品硕果累累,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1966~1976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袁隆平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
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了。
政治运动扩大化,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统天下”。
1978年至今载人航天成功;研制出巨型计算机;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恢复高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制定《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实施“211工程”计划,改革高等教育,启动“希望工程”。
强调坚持“双百”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反映改革实践、社会生活的文艺作品涌现;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类别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两弹一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提高了国防能力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载人航天2003年“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农业技术1973年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对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紧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计算机1983年“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首次研制出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3、“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内涵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即在文学艺术领域强调“百花齐放”,在学术研究领域鼓励“百家争鸣”。“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有区别,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与复杂;而“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的各抒己见,自由争论。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贯彻“双百”方针,但“双百”方针不是自由化方针,其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坚持“二为”方向。绝不允许借创作自由来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传播不健康的思想等。
5、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及十年文革,不仅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挫折,对教育,科学等文化事业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但在新中国初期十几年中,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化事业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技术也有了可喜的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在“双百”与“双为”方针的共同指导下,新时期文学艺术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科学与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6、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三个面向”的提出、教育立法的开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时期
背景 ①和平与发展 成为时代的主 题。 20 世纪 ②国际经济科 80 年代 技领域的竞争 以后 日趋激烈。 ③改革开放日 益深化
侧重点 ①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 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 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 市场等。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影响
提高了综合国 力,缩小了与世 界发达国家的 差距
时间 1966~ 1976 年 “文化 大 革命” 结束 后
阶段特 主要表现 点 遭受严 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大批教授 重挫折 受到批斗 ①恢复高考制度。 全面繁 ②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 荣 ③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实施“211 工程”,启动“希 望工程”,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段特征
时期 背景 侧重点 影响 ①美国敌视新中国, ①巩固并维护了中国 发展军事科 20 世 想要扼杀新生政权。 的国防安全,为社会 技,如原子弹、 纪 80 ②20 世纪 60 年代, 主义建设提供了科技 导弹、氢弹、 年代以 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支持。 人造卫星,提 前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高国防实力 界局势紧张 地位
二、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与主要表现
时间 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成为 重中之重。 ②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 进行调整 ①确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②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 度。 ③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 系
1949~ 深受苏联 1956 影响 年
1956~ 在探索中 1966 前进 年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 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
改革开 “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 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
放以来 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和“211工程”计划
注入无穷活力
四、正确理解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真题·案例·技巧
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
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
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
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
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
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
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
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
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
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学(1)会根解据题材料体验一高概考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真的题突·案出例变·技化巧, 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二
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 民主。 “双百”方针的提出,体现了在人民共和国新体制下,在特 殊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国家最高决策者对社会主义文化政 策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显然包括了对科学技术和文艺创作自 由的倡导的努力,但它的表达方式却又是“含混的诗意化”, 没有采取法律条文的形式来保证文艺和学术的自由。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整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整合新人教版必修3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条主线: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新时期三大领域:科技、教育、文艺二、重大历史线索1.新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阶段特征:时间特征重要表现1949—1956年受苏联模式影响(1)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2)基本仿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1956—1966年曲折中前进(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58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成就也有教训;(3)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1966—1976年成就与挫折(1)1973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成功;(2)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上天;(3)教育受到冲击,成为文革重灾区;(4)“双百”方针受到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成就辉煌(1)2003年,神舟号载人航天成功;(2)确立“科教兴国”战略;(3)“双百”方针重新贯彻(1)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三者是相互依赖、互为基础的。
①科技、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
社会经济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经济发展才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各种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只有同经济密切结合,其价值和作用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教育离不开经济建设,经济投入的多少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要适应经济的发展,适时作出调整。
②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最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教育。
③教育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改进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要发展,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④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
(2)认识。
①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科学技术的工具,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离不开教育的。
②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21世纪的挑战是人才的挑战,也是一场教育的挑战,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单元整合新人教版必修3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条主线: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
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新时期
三大领域:科技、教育、文艺
二、重大历史线索
1.新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阶段特征:
(1)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三者是相互依赖、互为基础的。
①科技、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
社会经济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经济发展才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各种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只有同经济密切结合,其价值和作用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教育离不开经济建设,经济投入的多少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要适应经济的发展,适时作出调整。
②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最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教育。
③教育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改进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要发展,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④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
(2)认识。
①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科学技术的工具,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离不开教育的。
②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21世纪的挑战是人才的挑战,也是一场教育的挑战,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③教育发展会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依赖于经济发展这一物质基础。
只有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采取正确的教育发展战略,重视教育,教育才能得以发展。
三、题型应用体验
观点辨析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呈现的方式看:主要分为给出观点,要求史实来证明;给出史实,要求总结观点。
2.从考查的功能看:考查史论结合、证据有力,这些证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所学知识,二是试题所给材料,无论哪种,证据必须要与观点高度统一。
【典型例题】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
这说明中国科技( )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
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D.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技法攻略】
析题干┄→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发展演变及其巨大成就。
抓关键┄→正确认识我国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及科技发展的特点和作用。
构联系┄→我国科技发展的每一次重要转向均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需要紧密相关,并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明答案┄→体现了中国科技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实际,故选B。
【针对训练】
1.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提出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
从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达到了3 406项。
材料说明( ) A.科技领域出现“大跃进”
B.“双百”方针推动科技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
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
解析:注意时间信息和数据的变化。
依据材料中的“1952年至1956年”“1956年至1957年”“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由这三个时间段内科技成果的变化,可以看出“1958年”这一时期的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现象。
答案:A
2.“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
B.“南优2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
C.“神舟”飞船发射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
D.“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嫦娥号”飞船探月
解析:“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所以应选择在1995年以后取得的成就。
“两弹一星”的研制、“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培育、“停课闹革命”分别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73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排除A、B、C。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正式开展探月工程是在21世纪初,故D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