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七年级汉武帝及其知识点
七年级汉武帝及其知识点
汉武帝,是中国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皇帝。
他在位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成为中国历史上有着很高地位的专制皇帝之一。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七年级中学生学习的汉武帝及其知识点。
一、汉武帝的生平
1. 生于:公元前156年
2. 即位年龄:14岁
3. 在位年限:54年
4. 去世时间:公元前87年
5. 未婚生子:汉昭帝
二、汉武帝的文治
1. 推行“长安学派”
汉武帝在位时推行“长安学派”,大力发展教育,建立礼乐、孔子、老子等学术研究机构。
这有助于固定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
2. 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州县制和三公九卿制,这样便有利
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政治体制的规范。
3. 撤除农民盐铁独占制度
汉武帝撤除了农民盐铁独占制度,促进了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汉武帝的武功
1. 扩张版图
汉武帝扩张了汉朝版图,统治西域和南越,并将边塞内地化,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位疆域扩张型皇帝。
2. 西域疆土结构的调整和建设
汉武帝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管理和调整,更好地控制了西域地区,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对西域的文化交流。
四、汉武帝的威名
汉武帝曾说:“寡人何法天下,天下何法寡人”,他的至高无上的威名有助于维持皇室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强势。
以上就是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汉武帝的基础知识。
在考试或者研究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有助于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了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学习主题《第3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件_川教版
九真郡
知识回顾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1、思想文化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2、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3、经济上: 统一铸造货币,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4、军事:开发边疆。
作用:通过以上措施,巩固了统治,实现了思想、政治、
经济、军事上的大一统,西汉进入最鼎盛时期。
1.汉武帝时,在都城长安创立太学。长安在( A.今陕西咸阳西 C.今河南洛阳西 A.五岭以南 C.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3.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202年
怎样才能客观的,科 学的评价汉武帝呢?
汉武帝的武功
历 史 的 证 据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
文治 思想、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的业绩
汉 武 帝
武功
军事方面的功绩
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 202 建立者: 刘邦 年 (汉高祖)
都城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 。
汉高祖刘邦
公元25年,刘秀 建立东汉
长安 洛阳
前202年,刘邦
大一统的思想
核心:
万 物 要 一 统 于 天
)。 B B.今陕西西安西 D.今河南安阳西 B.西南夷地区 D.海南岛
2.汉武帝时设置的“河西四郡”,管辖区域是(
C
)。
A
)。 C.公元前206年 C.刘邦 )。 D.公元206年 D.刘彻
4.西汉的建立者是(
A.陈胜
C B.吴广
)。
5.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是(
A.汉高祖
D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 加强对五岭以南的管辖 (4)把西南夷纳入统治 (海南岛)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PPT课件 (11)
A.假如你是汉武帝,你需要加强皇权和打击王国势力,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B.如何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利和弊?
。
8.孔孟的儒学只提到‘仁’、‘德’。而没 有讲到加强皇权和中央权威,实行法治。 自然秦始皇不采纳,而董仲舒发展了儒家 思想,既坚持了儒家思想的‘仁政’、 ‘德治’,又吸取了法家等其他学说,这 很适应汉武帝加强皇权和打击王国维护国 家统一的需要,又能很好地解决在治民中 刚柔相济的策略要求,因此,董仲舒的新
秦朝的灭亡·。 B.汉初崇尚黄老思想。各有得失成败。
C.西汉王朝走上鼎盛时期后,汉初无为而治的 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了。此时,董仲舒吸取 先秦各家思想,创立了新儒家学派,他所宣扬的
君权神授理论和 “三纲五常”学说,既能适应 加强皇权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又能很好地解决 在治民中刚柔相济的策略要求,因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所采纳。 这完全是出于现实的需要,对加强中央集权和 巩固国家的统一,在历史上是起了进步作用的
汉武帝时的长城防线
卫青、霍去病 国画:漠北之战
“河西四郡”之一,甘肃武威城
青铜匈奴 当户跪举灯
青铜匈奴当户跪举灯为中山靖王刘胜生前使用的灯具,以匈奴官吏下跪举灯的形式,显示了西汉统治者战胜匈奴后的 悦心态。
河仓城遗址(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位于敦煌西北的戈壁滩中)
汉武帝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 以南广大地区的管辖,把“西南夷”地
如何评价历史事件1.产生的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合理性。2. 造成什么样结果。3.有何影响,一般分为好的与坏的,对 本国和对国际的。不是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完全具备以上三 条,有时候可能只需要从以上三点的某几个方面分析,视 具体问题而定。
西汉建立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笔记
西漢建立與漢武帝的文治武功笔记景帝去世后,16岁的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
汉王朝经过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发展,国力大幅提升,但国家仍面临着各种社会矛盾。
黄老“无为”政策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认识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20]。
他即位后,逐步将国策从清静无为调整为积极有为,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统一思想;对外北伐匈奴,巩固边防,拓展疆域。
1.独尊儒术,确立新的统治思想战国后期以来,儒家广泛吸收阴阳五行、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学。
他们主张的大一统思想、完备的王制理论和严格的尊卑等级观念,符合汉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建立和巩固社会秩序的需要。
因此,自文帝以来儒学的影响不断增强。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丞相卫绾建议,罢黜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学说的贤良。
[21]建元五年,设五经博士,提高儒学在官学中的地位。
次年听从丞相田蚡建议,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形成儒家独尊局面。
武帝还接受董仲舒建议,建立太学,设置博士弟子50人,培养儒生官僚。
但在治政方面,武帝并非纯用儒术,而是广泛吸纳法家思想和手段,外儒内法。
他重用的三位儒者董仲舒、公孙弘、兒宽,均“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22]。
董仲舒把儒学引入法律,以《春秋》经义断狱。
后来宣帝将汉代政治总结为“霸王道杂之”[23],实道出西汉政治的特点。
2.加强中央集权(1)创立中朝。
武帝即位后,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提拔一些资历浅、有能力的人,赐给他们侍中、给事中等加官,出入宫禁,参与决策,形成“中朝”(或称“内朝”)。
外朝丞相职权被削弱。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设大司马官,冠将军号,以尊宠对匈奴作战有功的外戚卫青、霍去病,权势超过丞相。
武帝临终前遗诏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年幼的昭帝,大司马领中朝取代丞相成为权力中心。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概述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概述在我国古代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这是有道理的。
因为,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由秦始皇建立,而由汉武帝巩固下来。
汉武帝(公元前156年一公元前87年),名叫刘彻,景帝之子,是汉朝第五个皇帝。
他七岁当太子,十六岁继帝位,七十一岁死去,在位五十多年,占了整个西汉王朝四分之一的时间。
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汉帝国达到了它强盛的顶点。
许多封建史学家把这一切,都归功于汉武帝个人的“雄才大略”。
我们不否认汉武帝是一个杰出的封建帝王,但是,归根到底,要从西汉社会初期的历史条件中去寻找,才能对汉武帝的作为,找出正确的答案。
汉兴六十余年,实行黄老之治,坚持休养生息,封建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中央集权下统一的局面正在得到巩固和加强。
历史为汉武帝提出了任务,也为他提供了条件,使他在历史舞台上作出了有声有色的演出。
汉武帝加强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大权集中在封建朝廷,而封建帝王又把一切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汉武帝当小皇帝的时候,是由他的祖母实太后当权。
武帝二十岁,窦太后死去。
武帝母亲王太后的同母弟田蛤做了丞相。
因为有王太后的支持,田蚧也很想专权。
一天,田盼向汉武帝奏事,推荐了一大批重要官员。
武帝沉着脸问田蚧,“你准备任用的官员完了没有?我也打算用几个人!”从此,田蛤只好遇事少管。
汉武帝把朝廷的一切大权,都搅在个人手中。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继续解决藩国问题。
经过“七国之乱”,各地封国受到很大的削弱。
但到武帝时,有些封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势力仍然不小。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建议的“推恩”办法,把原来只由长子袭爵的诸王国,改为可以分封其他子弟做侯国。
按照汉制,这些侯国不再受原王国管辖,而直接由各地的郡来管辖。
这样一来,各个王国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弱,自然无法割据地方,对抗朝廷了。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课前疑问
一、汉朝除了汉武帝刘彻外,课文中有提到别的皇帝 吗?有的话,分别是?
二、刘彻16岁继承皇位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 三、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做了什么事?(从思想文化、 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思考) 四、我们为什么要称呼汉武帝刘彻为汉武大帝?
一、汉朝的建立
汉 高 祖 刘 邦 汉并天下瓦当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因连年战争,西汉 建立初期,国家贫穷,通过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数十年 的恢复和发展,汉武帝刘彻在位时(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 年),汉朝进入鼎盛时期,国家进入繁荣时期。
三、汉武帝如何实现大一统
(一)思想文化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建议人:董仲舒 罢黜:贬低抑制,而不是禁止。 目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内容:排斥和抑制其他各家学说,把儒 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结果: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
董仲舒(西汉儒学家)
三、汉武帝如何实现大一统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2.国家统一铸造货币 3.国家垄断盐、铁经营 4.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作用 1.西汉军事实力的空前强大 2.设置“河西四郡” 3.加强对五岭以南及西南夷的管辖 4.汉武帝时,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开发边疆
课堂演练
1.西汉时期出现大一统,进入强盛时期的皇
帝是 A.汉高祖 (C ) B.汉文帝
(一)思想文化
2.兴办太学
汉武帝重视儒学,重用儒生, 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 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在 都城长安办太学,让博士(官名,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经学 产生于西汉)主持教学,招收 “弟子员”,培养后备人才。
汉代兴办太学讲经图 (汉代画像砖)
第3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4.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加强对五岭以南 及西南夷的管辖。
汉武帝时,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西汉建立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高祖刘邦
汉并天下瓦当(西汉,直径17.5厘米)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史
称西汉。因连年战争,西汉建立初期,国家很贫穷。通过采
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数十年恢复和发展,国家进入繁荣时 期。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牛 车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初的三位统治者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的大一统
16岁的刘彻登基大汉帝国宝座, 雄心勃勃,准备一展雄才大略 。 少年天子,如何治理国家成为他 日夜考虑的首要问题。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儒家
道家
法家
韩非子
第最3近课比较汉烦,武学帝派太的多文,思治想 武功 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 我心神不宁啊!
课堂小结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汉朝:公元前209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汉武帝刘彻时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 的正统思想。(董仲舒提出)
二、汉武帝巩 固国家统一的 措施
2、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3、采取措施整理财政。国家统一铸造货币
国家垄断盐、铁经营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古代钱币图片小展览
秦半两钱
汉五铢钱
学习测评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汉武帝时,在都城长安创立太学。长安在( B)。
A.今陕西咸阳西
B.今陕西西安西
C.今河南洛阳西
D.今河南安阳西
2.汉武帝时设置的“河西四郡”,管辖区域是(C )。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材料一、说教材这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一课,主要介绍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史记》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
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
今天我们看他的历史,不能否定他是一个杰出而特殊的人物。
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登基之初,汉武帝继续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
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
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
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
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
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
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
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
二、说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2.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1.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2.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享探究成果。
3.培养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初步掌握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武帝施主父(主父偃)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武帝施主父(主父偃)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不行黜陟[ch zhì] 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 不行黜陟[chù zh ],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 [ch 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 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 事。
汉景帝刘启
188年 141年 前188年~前141年 字开 汉文帝之子
晁错
200年 154年 前200年~前154年 颍川(今河南禹县) 政治家 颍川(今河南禹县)人
汉景帝时期,王国问题十分严重。为维护国家统一, 汉景帝时期,王国问题十分严重。为维护国家统一,根据大臣 [cháo]错建议 采取一些措施削弱王国势力, 错建议, 晁[cháo]错建议,采取一些措施削弱王国势力,但出现诸王反叛的 七王之乱” 王国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七王之乱”,王国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B
C B.西南夷地区 B.西南夷地区
D.海南岛 D.海南岛
)。
C.公元前206年 C.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6 C.刘邦 C.刘邦
D.公元206年 D.公元206年 公元206 D.刘彻 D.刘彻
感谢您的关注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预习导学】 预习导学】 1. 西汉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 年,西汉的建立者是 , 202 刘邦 姓名)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姓名)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刘彻 2.向皇帝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 向皇帝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 向皇帝建议实行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皇帝是 。从此确立了 儒 汉武帝 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3.汉武帝在 长安 兴办太学,主持教学的是 博士 。 兴办太学, 汉武帝在 4.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 4.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了 推恩令 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 ,使王国的力量 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5.汉武帝规定全国通用的货币是 汉武帝规定全国通用的货币是 。 五铢钱 6.汉武帝在打败匈奴之后,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设置 汉武帝在打败匈奴之后, 汉武帝在打败匈奴之后 河西四郡 “ ”,管辖从今甘肃 至 一带辽阔地 河西走廊 玉门关 区。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其在位时间。
(2)掌握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成就。
(3)理解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运用比较法,分析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
(3)采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认识汉武帝的贡献与局限。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教学难点:(1)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成就。
(2)如何评价汉武帝的统治,认识其贡献与局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其在位时间。
(2)引发学生对汉武帝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的成就。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成就。
(2)分析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比较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对汉武帝的统治进行评价,认识其贡献与局限。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加深对汉武帝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2. 请学生思考汉武帝的统治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绘制一幅相关的思维导图。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杰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文治武功,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汉武帝的文治和武功进行探讨。
首先,让我们看看汉武帝的文治。
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有益于国家的政策,这些政策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许多机会和改善,从而推动了历史和社会的进步。
他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例如实行均田制,建设水利工程,减轻民众的税赋等等。
这些措施为当时困苦的百姓带来了一丝温暖,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此外,汉武帝实行了宽松的政策,鼓励人民通过考试升迁,促使社会上层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和声望体系,这对于民众的心理和社会关系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我们来探讨汉武帝的武功。
汉武帝早年曾经作为一个骑兵参加过长平之战,这使得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战争的本质和军事战术,从而使他在将来的统治中运用自如。
在他的统治期间,他不断加强了军队的组织和实力,使其成为强大的武力。
他组建了神机营和骑都尉等特种部队来回应不同的战争,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包括匈奴战争、南越战争以及中原大战等等。
这些战争虽然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汉武帝的统治仍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再次,我们来看看汉武帝在文治武功方面的综合表现。
首先,他通过实行一系列的政策,成功地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进步,提出了许多风行一时的政策,例如兼并匈奴,均田制,建立学校等等;其次,他通过军事力量保卫了国家的边疆,打击了敌对势力,保障了中原安全;最后,他积极推动学术发展,改革教育制度,提高文化素质和教育程度,深入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综上所述,汉武帝的文治和武功,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
他的政策和成就,为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也为后来的领袖们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虽然他的统治期间也有许多问题和负面影响,但整体上,他的贡献和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他在文治武功方面的经验和成就,为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影响。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汉武帝的生平及其成就。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及其原因。
(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深入研究汉武帝在某一领域的具体成就及其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功过与历史背景的关联。
(2)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2)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及其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历史课本《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汉武帝的生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激发学生对汉武帝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述汉武帝的政治成就,如加强中央集权、选拔贤能、改革官制等。
(2)介绍汉武帝的经济成就,如开辟丝绸之路、推广铁器、改革币制等。
(3)阐述汉武帝的文化成就,如尊儒术、兴太学、编纂《史记》等。
(4)讲述汉武帝的军事成就,如击败匈奴、扩张疆域、设置郡县等。
3. 课堂讨论:(1)比较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探讨其原因。
(2)分析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和国家治理能力
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和国家治理能力西汉武帝刘彻是一位伟大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西汉国力强大,疆域辽阔,内政外交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他既是一位杰出的征战之君,也是一位杰出的治国能臣,功绩卓著,被后人称为“文武之帝”。
从他的治国能力和成就中,不难看出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杰出之处。
一、文治武功相得益彰西汉武帝为人豁达开朗,喜欢松松垮垮的理念,他不拘泥于传统,但同时也善于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
在他的统治时期,政权强劲,经济逐步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广泛改善。
他通过大力开发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国家掌握了重要的贵金属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努力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西汉武帝也是一位杰出的征战之君,他带领军队不断扩张西汉的疆域,镇压了一系列蛮族叛乱和外族入侵。
他还大力加强军队的组织管理和军事训练,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大幅提升,能够顺利地击败敌人。
西汉武帝本人也经常亲自出征,展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这些都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国家治理能力高超西汉武帝不仅是一位征战之君,同时也是一位重视民生的杰出皇帝。
他致力于稳定社会秩序,加强政治中心的力量,维护民众的权益,提高了民生水平。
西汉武帝的治理思路具有长远的眼光,考虑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国家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他重视律法制度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实现了法制的统一。
他还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对政治上的谋害、贪污、贿赂等行为进行严惩,推动了清官政风的形成。
其次,他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增强了官方的凝聚力,有力地改进了政府的组织和管理体制。
此外,西汉武帝还积极发掘人才,启用能臣良将,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总体而言,西汉武帝是一位既具有文治武功,又具有国家治理能力的杰出统治者。
他主持国家治理期间,既能面对国内发展挑战,又能应对外部攻击和威胁,取得了极好的治理成效。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历史知识点总结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汉武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西安)。
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二、稳固大一统的措施:p571、北击匈奴:时间:公元前127年到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三次对匈奴的战争;统帅:卫青和霍去病结果:汉军取得了胜利,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北部得以安宁,并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2、河西设郡屯田:汉武帝在河西设郡,兴筑边塞,修筑长城,开通河西走廊。
3、西南开发:西南夷:今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居住着许多语言、风俗、习惯不同的少数民族,统称“西南夷”。
如:夜郎、滇国。
4、东北拓展:东胡:如东北地区的乌桓、鲜卑族。
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在官渡大战。
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消灭刘备、孙权,统一天下。
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
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220年,曹操病死。
他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后定都建业。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注意: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的。
)隋唐科举制度隋文帝时开始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为以后各朝相继沿用。
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历史作用:①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改善了用人制度。
②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唐朝时,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重点:1、尊儒术兴太学。
2、开发边疆。
难点:1、“大一统”的含义。
2、“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
一、预习回答: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西汉都城。
2、记住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3、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
4、理解汉武帝开拓边疆的影响。
5、归纳汉武帝治理国家的措施。
二、课堂学习与讨论:1、导入: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的暴政农民起义秦灭亡刘邦建立汉朝。
罢黜独尊思想文化上:尊儒术兴太学兴办颁布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取消经济(财政)上:整理财政西北军事上:开发边疆南方西南3、学生讲述与汉武帝相关的故事。
4、根据所学知识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课堂小结: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国家是秦汉时期中国历史的主题。
汉武帝的作为从总体上适合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促动了统一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三、检测与练习:1.汉武帝增强中央集权统治()A.直接任免地方官员 B.让地方举荐人才选用官员C.以人为镜重用官员 D.采用科学制度选拔官员2.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A.大兴文字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3.小华同学出生于1994年,该年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A.19世纪8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4.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5.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以下史实与汉武帝相关的是()C①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②颁布“推恩令”③强化监察制度④设置西域都护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7.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书中的一段话:“武帝施主父之 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 邑,以封子弟。” ——《汉书· 诸侯王表》
推恩令
实行推恩令前 诸侯国(父) 实行推恩令后 诸侯国(父)
诸侯国 (嫡长子)
长 子
次 子
三 子
至此,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汉武帝还采取措施整理财政。他 规定 ____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 货币 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 意义:
平定“七国之乱”后,把 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 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请同学们帮汉武帝出谋划策: 面对如此严重的王国问题,汉武帝可以用哪 些办法去解决王国问题? 1、派军队入驻; 2、派官吏控制王国的实权;
3、宣布取消王国;
4、挑拔王国之间相互仇杀;
5、收买笼络王国;
6、分期分批取消:
7、放任不管……
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
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 不变,道亦不变”,把封建统治秩 序神圣化、绝对化。提出“大一统” 的思想
什么是“大一统”?
“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 于皇帝”。
思想上“一统”于儒家学说,政 治上、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思想上“一统”于 儒家学说,禁止其他 学说与儒学齐驱并 进,汉武帝采纳了 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他重视儒 学,重用儒生,确 立了儒学在思想文 化领域和政治生活 中的特殊地位。
罢 黜 百 家 独 尊 儒 术
汉武帝还采纳 董仲舒 等人的建议, ______ 在都城长安办太学,让博士主持教 学,招收“弟子员”。
中央政权和王国实力对比图
单位:个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中央 王国
单位:万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件
课后:1、(1)依靠血缘关系和亲情来巩固汉王 朝的统治。
(2)势力膨胀,不听从中央出现武力对抗中央 的七国叛乱。
(3)颁布“推恩令”,使王国力量削弱;后采 取措施, 取消王侯资格
(4)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国家垄断经营 2、建议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允许诸侯国建
2、此人给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有什么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 中的独尊地位
3、在这条建议下,采取的具体行动是在哪里创办了什 么,有哪些人,学哪家的经典? 长安兴办太学 博士 弟子员 儒家
1、图片描述了哪里的情形? 长安太学 2、你知道他们分别叫什么? 博士 弟子员
立侯 国,使其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 建议二:削去诸侯国,建立直辖于朝廷的特 别行政区。 建议三:推行儒学教育,建立太学。 建议四:在思想统一前提下,允许学术争鸣
三、经济上:整理财政
1、汉武帝是怎样整理财政的?
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圆形方孔五铢钱) 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2、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文治武功 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四、军事上:开发边疆
结合此图与课本谈谈汉武帝是怎样开发边疆的。
西北: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南方:打败南越,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的管辖(海南岛) 西南:征服 “西南夷”,设郡县管理开发(夜郎自大、滇王之印)
3、体现了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经
二、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
1、西汉初,刘邦分封同姓王的目的是什么? 依靠血缘和亲情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
2、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标要求】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2.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1.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2.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享探究成果。
3.培养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初步掌握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念。
【重点难点】一、重点: 1. 尊儒术,兴太学。
2. 开发边疆。
二、难点: 1. “大一统”的含义。
2. “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短片《汉武大帝》师:通过短片,我们了解到汉武帝的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他的统治,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那他是如何使汉朝达到鼎盛的?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共同学习《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新课教学:一、汉朝建立情况教师提问:汉武帝的名字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通过汉武帝这个称谓,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他是汉朝的一位皇帝。
师:而汉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儿?请看大屏幕。
学生回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称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师:西汉建立到汉武帝时,由于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
这为汉武帝施展雄才大略,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大一统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汉武帝能作出巨大的成就,与他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
学生看教材小字,说出汉武帝接受了哪些教育?这些教育对汉武帝产生了什么影响?师叙述:刘彻即将满16岁时,他的父皇病逝。
第二天他就登上皇位,成了名副其实的少年天子。
从此,汉武帝开始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
俗话说:“国家之兴在于人才。
”汉武帝是怎样寻找人才的呢?(下诏求贤,各地推荐)过渡:在推荐上来的人才中,汉武帝对董仲舒尤为赏识,这是为什么呢?请在教材中找出答案。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与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的要求一致。
师:什么是大一统呢?(学生读教材找到答案: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
) 强调了大一统思想是:体现君权神授,突出皇帝的权威。
)二、汉武帝治国的措施。
师:怎么实现国家一统于皇帝呢?董仲舒给汉武帝出了一个妙计。
(大力倡导儒家的君权独尊思想,禁止其他学说与儒学齐驱并进)汉武帝接受了这个建议。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罢黜”是指“贬低并排斥”,并不是禁止其他学说的存在。
这点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有区别的!那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各抒己见)生A:好。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汉武帝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儒家学派的发展。
生B:不好。
这种办法太专制,缺乏民主,不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不利于科学文化的蓬勃发展,一花独放不如百花齐放。
师:同学们的见解都有一定的道理,老师不作结论,下去再讨论。
那为了贯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办法?汉武帝还采取了以儒家思想培训和选拔官员的措施,如多次下诏求贤,并且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各地方设立官学等,研习儒家学术。
(重视儒学,重用儒生,兴办太学。
)展示图片《讲经图》。
让学生说出老师和学生分别被称作什么,思考那时的学生学习哪些内容。
(太学,汉代的全国最高学府。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
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易》《诗》《书》《礼》《春秋》)博士,置博士弟子50人。
西汉末年增至3000人,到王莽时,太学生增至一万多人。
这些人学成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
) 武帝还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师:在统一思想的同时,汉武帝在政治上还采取措施解决了威胁国家统一的王国问题。
2、颁布“推恩令”指导学生看书思考如下问题:(1)王国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争取胜利,分封功臣名将。
到刘邦建汉称帝时(前20 2年)已先后分封了异姓功臣7人为王,称异姓王。
这些异姓王拥兵自重,专制一方,对抗统一的中央政权。
刘邦采取断然措施,从登位第二年开始逐个铲除,消除了隐患。
汉高祖铲除了异姓王以后,又陆续分封一些同姓子弟为王,称同姓王。
到他在位的最后一年,已建立9个同姓王国。
刘邦与群臣立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
同姓王虽受中央节制,但又相对独立。
他们管辖的范围很广:景帝时,吴王和楚王封地最大。
吴有五十多城,楚有40城。
所有王国加起来相当于西汉统治地区的一半。
他们的权力很大:可以任免百官(除丞相、太傅、中尉等由中央任命外)、征收赋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初封时,由于这些诸侯王年龄比较小,中央派去的丞相和太傅还能控制住局面。
但是过了二三十年,随着诸侯王年龄的增长,王国经济的发展,这些王国实际上成为能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独立王国了。
王国力量的发展形成“王国问题”,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
(2)汉武帝之前的皇帝用了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如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汉武帝之前,汉景帝曾接受晁错的建议,下令“削藩”,即削夺王国的封地,导致了“七国之乱”。
虽然叛乱被平定了,但是国家刚刚恢复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王国问题也没能根本解决(3)讨论:如果你是汉武帝的大臣,你会提出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总结:战争方式劳民伤财,加上此前汉景帝采取这种方式并没有根本解决王国问题。
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汉武帝采取了一种看似温和的政策---颁布“推恩令”。
展示材料:“武帝施主父之册。
下推恩之令。
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课件显示“推恩令”示意图。
)师:在实行“推恩令”之前,王国是由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子孙没有爵位和封地。
汉武帝要求诸王在保留较大一块封地直接控制以外,其余的封地分给其他儿子建立侯国。
于是,一个王国内就建立起许多侯国,王国的力量也就分散、削弱了。
出示“推恩令”颁布前后诸侯王的势力对比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推恩令”的颁行削弱了王国的力量,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课件显示:“畅所欲言”:“削藩”和“推恩令”这两种解决王国问题的办法哪种更高明?为什么?(学生讨论,自由发言)生A:“推恩令”高明些,通过它,王国的力量分散了,不能与中央抗衡。
生B:“推恩令”更高明。
因为“削藩”激化矛盾,导致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连晁错自己也丢掉了脑袋。
生C:“推恩令”高明一些,它使得到封地的人对汉武帝感恩戴德,不愿与中央为敌。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
后来,汉武帝还以各种借口取消王侯的爵位,即“夺爵”。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酎金”,即祭祀西汉祖先用的黄金,斤两成色不足为由,一口气夺了106位王侯之爵,占当时王侯半数。
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困扰西汉初年许久的王国问题,在汉武帝手中迎刃而解,国家的权力集中于汉武帝之手。
(联系今台湾问题,强调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职责)3、整顿财政展示秦“半两”和西汉“五铢钱”的图片。
教师强调:国家统一铸币,有利于经济交流。
煮盐和冶铁是封建社会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也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盐铁专营可以大大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的财力支持。
师:在雄厚的财力背景下,汉武帝开发边疆,巩固边防,实现“大一统”,特别是为打击匈奴,提供了雄厚的财力资源。
从而展示了汉武帝过人的军事才能。
4、开发边疆匈奴,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它和汉朝关系如何?请看影片。
(播放匈奴和汉朝关系的影片剪辑)师生互动:在看影片的过程中,用谈话的方式了解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攻打匈奴的三次战争,冠军侯的功劳和荣誉。
师:为打败匈奴,汉武帝还曾两次派人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和乌孙,你知道这个人是谁?生:张骞。
师:很好。
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学到。
大败匈奴后,汉武帝设置了“河西四郡”管理西北地区,又设九真郡等加强对岭南地区,设益州郡对西南地区加强统治。
出示地图,强调河西四郡,九真郡,益州郡的地理位置。
在讲述汉武帝把“西南夷”纳入统治范围时,点明“西南夷”的地理范围和纳入统治的证据。
注意成语“夜郎自大”的来历,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历史成语。
提及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内地同新疆地区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丝绸之路”,一直通向中亚和欧洲,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对汉武帝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也应该有所了解。
究竟何谓“文治武功”呢?“文治”指除了军事之外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政策及其成果;而“武功”也就是指军事方面的措施和成果。
辨一辨:请同学们辨别一下汉武帝的各种措施,思考其中哪些属于“文治”,哪些属于“武功”。
生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推恩令”和夺爵;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属于“文治”。
生B:解除匈奴威胁和开发边疆属于“武功”。
师:汉武帝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汉武帝则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
在他统治时期,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课件显示汉朝与秦朝疆域对比图。
)课堂讨论:如何评价汉武帝?(结合所学知识和补充材料,得出汉武帝功大于过的结论)提示评价人物的方法:客观(以事实为依据)、一分为二(功与过的标准: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分类归纳历史人物的重大事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搜集关于汉武帝的资料,结合课文加深对汉武帝的认识,初步形成对汉武帝的客观评价。
为本主题的主题活动做准备。
【练习巩固】1、课后习题:教材课后的“学习与探究”。
2、随堂训练:①想一想,西汉的封国同西周的封国有何异同?答:西汉的封国与西周的封国,不同点在于:西汉封国与郡县平行,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分封;西周封国既有亲属,也有功臣和旧贵族,带有部落联盟残余痕迹和奴隶制色彩。
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拥有土地和人民,享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特权。
②请比较一下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附板书设计: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一、文治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经济上:国家统一铸造货币,盐铁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