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彦作品集

合集下载

研究鲁彦周创作的钥匙——从《归来》和《天云山传奇》面世经历谈起

研究鲁彦周创作的钥匙——从《归来》和《天云山传奇》面世经历谈起
有关 领 导 决 定 以这个 戏 为 重 点 , 搭 配 一 个 再
《 来》 凑成 一 台晚会 。方针 已定 , 归 , 省话 立 即
全力 以赴 。虽 然 紧 张 , 因为要 到北 京参 加 会
演 , 气 高 昂 , 班 加 点 , 此 不 疲 , 到 上 士 加 乐 直
火车 , 经蚌 埠 , 奔北京 。 直 到 了北 京 , 安徽 演 出 团住在 北 纬路旅 馆 ,
作品 , 涉及 到鲁 彦周 在文 艺 界 的“ 定位 ”很 有 , 必 要 再 回顾 再 研 究 。一是 独 幕 话 剧 《 来 》 归 ,
演 出场地在 天 桥剧 场 。每个 演 出 团演三个 晚
场 一 个 日场 ,以便 大 家 轮 流 观摩 交 流学 习 。 安 徽 演 出 团每 场 先 演 《 来 》 休 息之 后 再 演 归 ,
说 《 花 似 雪》 终 因心 力交 瘁 而 病 逝 。这 位 梨 , 有成 就有 影 响的作 家很 值 得研究 。因为 在他
的许 多 作 品 中 , 很 多 “ 点 ” 带有 规 律 性 有 亮 是 的 , 一定 的启 示 作用 。我 认 为 其 中有 两 部 有
席 戴 岳 亲 自操 刀 的 中 型戏 《 斗》 搏 也脱 稿 了 , 反 映 治淮 斗 争 , 重 大 题 材 , 有 安徽 特 色 。 属 又



京 师剧坛 毫 不为过 。由绿 叶变成 了红 Fra bibliotek—— 一
的说 是 “ 击反 右 斗 争 ”此 言 不 差 )有 的 说 攻 ( , 是“ 为右 派 份子 鸣 冤 叫屈 ”此 话 也对 )还有 ( , 的说 是 “ 党反 社 会 主义 的大 毒草 ” 这 就 大 反 ( 谬 不 然 了 )等 等 。路不 平 有人铲 。文 艺界 有 , 识 之 士奋 起 反击 , 大读 者 ( 广 观众 ) 侧 目以 也 待 , 之 以鼻 。谁 也没 有想 到 , 场争论 惊 动 嗤 这

“五四”时期乡土小说中的浙东陋俗书写

“五四”时期乡土小说中的浙东陋俗书写

“五四”时期乡土小说中的浙东陋俗书写发布时间:2021-12-07T07:22:47.312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2月中35期作者:王博[导读] 《赌徒吉顺》是许杰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为了生计将妻子典当给别人的赌徒吉顺,《菊英的出嫁》是鲁彦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为死去的女儿操办冥婚的菊英娘。

《赌徒吉顺》的作者许杰和《菊英的出嫁》的作者鲁彦都来自浙东,在同一风土人情的影响下却写出了题材迥异的作品,同时又都包含了对当地民俗典妻、冥婚的分析。

本文将通过浙东地域文化和陋俗的独特功能,结合作品文本分析这两个浙东陋俗的渊源和表现,论述“五四”时期乡土小说中的陋俗书写。

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王博摘要:《赌徒吉顺》是许杰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为了生计将妻子典当给别人的赌徒吉顺,《菊英的出嫁》是鲁彦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为死去的女儿操办冥婚的菊英娘。

《赌徒吉顺》的作者许杰和《菊英的出嫁》的作者鲁彦都来自浙东,在同一风土人情的影响下却写出了题材迥异的作品,同时又都包含了对当地民俗典妻、冥婚的分析。

本文将通过浙东地域文化和陋俗的独特功能,结合作品文本分析这两个浙东陋俗的渊源和表现,论述“五四”时期乡土小说中的陋俗书写。

关键词:五四时期;乡土小说;浙东陋俗引言许杰所著的《赌徒吉顺》以20世纪20年代的浙东农村为背景,用作者的所见所闻来展现“典妻”以及用粗豪之笔写彪悍倔强民风。

许杰在本书中描述了吉顺典妻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展现了被陋习和都市纸醉金迷所扭曲麻木的灵魂。

鲁彦所著的《菊英的出嫁》以20世纪20年代的浙东农村为背景,用作者的所见所闻来展现“冥婚”以及用冷俊凝视世态人情中的悲哀。

作者通过描写菊英的妈妈为她解决嫁妆问题过程中的艰难辛苦来展现劳动人民,进而对冥婚这一陋习进行刨析谴责。

“冥婚提醒了无知的人们对灵魂长存的古老信仰,让人在惊讶的同时又感觉荒谬至极”。

菊英的出嫁王鲁彦乡土小说

菊英的出嫁王鲁彦乡土小说

分析《菊英的出嫁》的风格《菊英的出嫁》是王鲁彦早期作品集《柚子》中的一部短篇小说,文学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多数时候被评论者作为王鲁彦研究的一个部分存在,成为论述王鲁彦的乡土小说题材、民俗学解读的一个例证,而单独作为研究对象的时候很少,忽视了小说本身的复杂性。

本文将《菊英的出嫁》作为研究对象,尝试解读从文化学角度进行分析,探寻作品风格。

一、《菊英的出嫁》中的时代文化不同的是带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

文学作品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

在文学创作中,作品风格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鲁彦的小说创作把焦点对准了故乡农村,并为它设置了一个时代大背景,从而展示出一个动态发展的乡土社会。

王鲁彦的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人情淡薄的宁波乡土社会。

在那里,有人性中与生俱来的。

对这些品质的描写,主要体现在普通民众的身上,看他们怎样对如史伯伯落井下石,怎样对王阿虞财主见死不救,这些人性中愚昧就可见一斑。

然而王鲁彦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特殊的群体——乡村小有产者,他们在物质上十分充裕,但却过得提心吊胆。

作者以略含嘲笑的笔调叙述菊英母亲为这场婚礼耗费的精神、体力与金钱,描绘人物对于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所倾注的饱满热情。

充实的物质铺张、忙碌的人物行为,反衬出人物精神的空白与生命本质的无意义。

《》属于20年代乡土小说流派,“乡土小说”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崛起,除了文学自身的发展的,还有就是周作人等人的理论倡导,“五四”以后他着眼于世界文学,针对新文学存在的问题,从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提倡乡土文学。

在小说中,作者以绵密的笔致展示了浙东农村特异的冥婚习俗。

通过对悲凉的社会的描写,抒发了对像菊英娘一样的人民的生存担忧,揭露农村社会残存的野蛮民风和愚昧陋习,是当时文学创作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

二、《》中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

王鲁彦小说综述

王鲁彦小说综述

王鲁彦小说综述作者:黄露露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8期摘要:新时期以来,思想禁锢的局面融化,评论界对鲁彦的研究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整体研究步入全新的高度。

专题研究层出不穷,作家作品的评论标准日趋公允。

此综述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将研究文章分类整理,对其研究观点、特别之处、是非得失做出梳理评价,并提出尚可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王鲁彦小说综述王鲁彦(1901-1944)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名的翻译家、小说家。

其作品由于多是描写乡间的人情世态、民风民俗,因而鲁彦被认为是乡土文学作家。

20年代人们对鲁彦的研究便已有之,如方璧(茅盾)的《王鲁彦论》;建国后,社会的不稳定,文革的爆发,评论界死气沉沉,这一时期的研究并无创新之处;改革开放后,思想禁锢的局面逐渐融化,唤起评论界冰封多年的热情,涌现出大批的研究文章,本文从整体研究、专题研究、国外的研究之研究这三个方面对新时期以来的鲁彦小说研究做一梳理、归纳。

一新时期伊始,范伯群、曾华鹏两位学者的研究专著《王鲁彦论》历经二十几年的艰辛终于得以问世,开新时期鲁彦小说整体性研究的先河。

1980年范伯群、曾华鹏两人通力合作的《王鲁彦论》出版,这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也是至今唯一的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王鲁彦的专著。

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论者尤以独特的眼光批评不足,发表新论,对之后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指示引导作用。

该部专著由引言始,于结语终。

根据鲁彦思想创作的阶段性,正文分为四章,对应四个创作时期,结构清晰而严谨。

我认为这本专著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在现代文学史上,这部专著首次对王鲁彦的一生及创作做了一次全景式的描绘,这是在之前的研究中所没有的,而且专著对鲁彦的创作过程作了大胆而明确的划分,根据小说的不同思想内容和风格将其创作分为四个阶段,分述了王鲁彦在这四个时期中的创作状况。

其次,在分析过程中,专著将王鲁彦的小说创作和他的思想变化结合起来,这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的融合,从而揭示出人道主义、阶级观念和马克思主义这几种思想在作品中此消彼长的过程,此外,专著还指出思想创作上的变化引起的艺术上的变化,指明了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论王鲁彦乡土小说中的悲剧主题

论王鲁彦乡土小说中的悲剧主题

51于宏伟(1981—),女,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研究。

作者简介: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小说家们,在致力于描绘故乡风土人情,表达自己深切的思想之情和忧患意识时,不可避免地将焦点对准了生活在乡村里的“小人物”,作家们将视角由上层社会转向这些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之民,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平民文学有关,可以看作是“启蒙”主题的一个表现形式。

综观二三十年代乡土文学创作,作品大多包含悲剧的主题。

这些庸常琐碎的生活中蕴藏的不幸,被鲁迅先生称为“几乎无事的悲剧”,他说:“这些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觉察的。

然而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

”[1]作为乡土作家的一分子,王鲁彦的笔下小人物们上演的“无事的的悲剧”,多表现为爱的破灭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1、爱的破灭鲁彦笔下势力浇薄、人情淡漠、缺乏诚和爱的“陈四桥”,也有着温情的一面,在那里,无论亲情还是友情,全都来的那么真切,不矫揉不造作。

然而他似乎有意无意地给我们制造了一个悲剧的世界,因为这一点点摇曳在冰冷世界里的爱的烛火,无一例外,全都破灭了。

《童年的悲哀》以一个成人的视角,回忆了他童年时期与阿成哥之间纯洁的友谊。

作者不惜大量的笔墨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诚、勤劳、达观而又多才多艺的青年劳动者——阿成。

他为我们树立了正直、乐观向上的榜样,给了一个害羞的孩子莫大的鼓励和信心,然而不幸的命运没有放过他,在结婚前夕,他被疯狗咬伤,凄惨地死去。

阿成哥的死“在我稚弱的心上砍下一个这样深的创伤”,“我不能知道我的心是在怎样的击撞着,我的头是在怎样的燃烧着,我一倒在床上便昏了过去。

……从此我失去了阿成哥,也失去了一切。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赞美了真挚的友爱之情,同时又因这友谊的不能久存而感到了恸彻心扉的悲伤。

《小小的心》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单纯善良又充满忧郁气质的小孩子阿品,一个被从宁波拐卖到厦门的“候补小奴隶”。

黄金

黄金

对鲁彦的评价
• 鲁彦不仅是一位忠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作家,而 且还是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阵营中的一员 忠诚斗士。而到抗日战争爆发,他更成为伟大的 抗战文艺的一位前线勇士,其在世的最后五年大 多在广西桂林,除文学创作外,主要参加了作为 抗战文化前哨的桂林的文化活动,如参与文协桂 林分会的筹建和各种抗日文化活动,历任文协常 务理事,理事。特别是抱病坚持筹办并主编了大型 文艺月刊“文艺杂志”,直到结核病重不治逝世。 享年仅四十二岁。
鲁彦的人生
• 王鲁彦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中,15岁就开 始去上海的商店当学徒。但他受到民主思想的启 蒙,不甘心而求上进,走上了补习自学的“自学 成才”道路。18岁就到北京参加了“工读互助 团”,一边以在北大门口摆饭摊和洗衣等服务谋生, 一边在北大旁听鲁迅讲授“中国小说史”和自学 世界语。 • 20年代初步入文坛,成为文学研究会会员,在其 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了11部短篇小说集,1部中篇 小说,两部半长篇小说,4部散文集,还通过世界 语翻译了11部外国文学作品。
小说片段欣赏表演者:•小组队员感悟谢谢观赏!!!
走近《黄金》
• 发表于1927年7月号《小说月报》上的《黄金》标志着王 鲁彦的“乡土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的境界。《黄金》通 过主人公经济生活的一次小波澜揭示出社会等级意识的无 所不在及其戕害人心的严重性。 • 在小说中小镇上的人们仅仅因为一个毫无根据的臆猜,昔 日倍受尊重的如史伯伯便如丧家之犬,世人以他们最得心 应手的市侩手段,给予如史伯伯一家难以承担的羞辱。鲁 彦以他对故乡人情世故的谙熟,通过一种戏剧性情景的设 置,将浙东小镇人们的势力心态揭示殆尽。
走近《黄金》
认识王鲁彦
品味“金钱至上”的世态炎凉
走进我们的作者
王鲁彦

鲁彦

鲁彦

鲁彦资料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原名王燮臣,又名王衡、王鲁彦、返我,浙江镇海县人。

现代小说家、翻译家。

他出生于农村商人家庭,小学未能毕业便去上海洋行当学徒。

受“五四”新思潮影响,1920年,参加由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自上海到北京大学旁听。

1923年夏,到湖南长沙平民大学、周南女学和第一师范任教。

同年在l1月号的《东方杂志》发表处女作《秋夜》。

此后陆续有许多小说发表,早期代表作为《柚子》。

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柚子》。

1927年任湖北武汉《民国日报》副刊编辑。

1928年春至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部任世界语翻译。

1930年至福建厦门任《民钟日报》副刊编辑。

此后辗转在福建、上海、陕西等地的中学任教。

1927年7月号《小说月报》发表他的小说《黄金》。

抗战前夕出版重要作品长篇小说《野火》。

为重要的乡土写实派作家。

20岁,鲁彦开始发表新诗和翻译作品。

21岁,任长沙平民大学国文教员,后又回北大,任爱罗先珂的世界语助教。

为了生计,鲁彦虽流浪各地,却从未停止过写作和翻译。

1944年8月20日,贫病交加的鲁彦于桂林去世,不过44岁。

鲁彦与周氏兄弟都有较深的交往。

1925年,鲁彦译文《敏捷的译者》在《莽原》发表。

鲁迅在文后“附记”中称鲁彦为“吾家彦弟”。

翻开鲁迅日记,可以多次发现鲁彦的名字。

有时,鲁彦一个人或和朋友去鲁迅家作客;有时,鲁彦和妻子一同去拜访。

鲁彦与周作人的交往,过去几乎不提,现在也不见谁说起,我只能由部分事实来推断。

1928年1月,鲁彦译《显克微支短篇小说集》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陈子善、刘增人编《鲁彦年表》称出版时间为3月,不确,我有《显克微支短篇小说集》扉页书影为证)。

1928年3月,鲁彦译《花束》由上海光华书局出版。

在《显克微支短篇小说集》序文中,鲁彦说“首两篇系请周作人先生校阅,我自己校的英译本也是承他借给我的,特在这里表示感谢。

”在《花束》中,收有周作人序文。

这些,都是鲁彦与周作人交往的证据。

漂泊者的怀乡之曲——析鲁彦乡土小说的独特风格

漂泊者的怀乡之曲——析鲁彦乡土小说的独特风格

走 向破产失业的边缘。迫于生计的需要 ,许多农 民不得 不摈弃 中 国几千 年来 安土重 迁 的观念 ,涌 人城市 寻找新 的就业机 会 。鲁彦 的亲戚朋 友包括
他 自己都 有进入 城市谋 职 的经 历 :鲁彦 的父 亲终
收稿 日期 :2 0 - 5 1 09 0 - 0 作者简介 :黄晓辉 ( 7 - ) 1 7 ,女 ,江西樟树人 ,助教 ,在读研究生,研 究方 向为现 当代文学。 9
第 2卷 第 4期
20 年 8 09 月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u a o Qn ya o t h i or l f igu n Pl e nc n yc
V 1 2 ,No 4 o. . Au u t 2 0 g s. 0 9
漂 泊 者 的 怀 乡之 曲
— —
析鲁彦 乡土 小说 的独特风格
年在外地 商号 做店员 ,他本人 则在 失学之 后 随父 到上海 ,先在 一个 同乡开设 的经 营纸张 和印刷业 务 的商 店 做学 徒 ,后 到 日商 三菱 洋行 当小伙 计 。 这 种 出外 打工 在 当时镇 海是非 常普 遍 的。鲁彦 在
从北京这方面说 ,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 ” 土 小 说 的最 早 开辟 者 和 实践 者 是 鲁 迅 。2 纪 重 O世 要 的乡 土小说家代 表鲁彦 ,是 被公认 为 “ 多地 更 师承了鲁迅的笔致 、风格”的一位作家,由于其 特殊 的人 生经历 ,及其家 乡浙东 沿海 受物质 文 明 熏 陶 ,鲁彦在创作 中呈现 出与众不 同的风格 : 金钱腐蚀 下的人 际关 系 鲁 彦 的独 特之处是 他敏锐 地感 受着 外来工业 文 明的波 动 ,清醒地 洞悉 到农村 中现代 意识 的萌 芽 :不管是拜金主义还是竞争意识 ,已经开始渗 透到农村。这些可以说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密切相 关 的。鲁彦 出生 于宁波镇 海 ,那 是一个 城市与 乡 村的交接地 ,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 ,清政 府 就 于 14 82年将 宁波 与 广州 、厦 门 、福州 和 上 海 划为通商 口岸 ,此后西 方列强 乃至 日本都在 宁 波 设立 了领事 馆 ,而且 从 15 89年起 ,宁波 海关 被英法税务司所把持 。另外 ,根据 《 天津条约》 规 定 ,洋 货 进 入 中国 内地 ,只需 一 次 交 纳 进 口 税,即可畅通全国各省 ;相反,清政府对本国商 人 、手 工业者 ,则层层 苛征 ,这样 一来 ,农 村 自 给自 足的经济链被打破 ,更多的手工业者、农民

鲁彦周《天云山传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鲁彦周《天云山传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鲁彦周《天云山传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鲁彦周《天云山传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鲁彦周,1928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巢县鲁集村。

我看鲁彦周同志

我看鲁彦周同志

我看鲁彦周同志(上、下)作者:吴玉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看鲁彦周同志(上)我与鲁彦周同志相知相交10多年了。

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成功者,他不仅创作了《天云山传奇》、《风雪大别山》、《廖仲恺》等等轰动国内外的作品,而且在1961年元旦与其他艺术家一起,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宴请。

是年,他只33岁!我虽然不太喜欢看小说、戏剧,几乎没看过他这些方面的作品,但是对他的散文、随笔还是很喜爱的,对他的人生及创作经历还是直接、间接地知道一些的。

他1928年出生于安徽巢县北乡的鲁集村,父母皆是道地的文盲、农民。

由于劳力紧张,他五六岁时就被派上了用场——担负放鹅的任务。

他识字始于8岁。

村上没有小学,只有时有时无的私塾。

不上课时他照旧放鹅,直到10岁才在祠堂里跟一位李先生拜了孔夫子,算是正式启蒙,念上了《论语》、《孟子》。

可是不到一年家乡大旱,粮食绝收,他不得不随父母外出逃荒;直至第二年——大约是1942年春吧,他们才返回家乡。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正式念上了私塾,且连续读了3年。

他说,他的文化基本上是在这3年完成的,这是他的基础教育。

——他不愿满足这些,就设法找了《红楼梦》、《西厢记》、《聊斋》、《彭公案》、《七剑十三侠》什么的……1945年,他17岁;这年秋,日本投降,他觉得机会来了,想到外面上洋(新式)学堂,——可他没上过小学、初中。

他想进补习学校而后以同等学力直接考入高中,就去了巢县城里补习了近一年。

完成了初中数学课和基础英语,于是他满怀信心地步行到了合肥一所学校,不料却挨了当头一棒:没有初中毕业证书不准报名。

他一连跑了几所学校都是如此。

他失望了,但却没有死心,又步行到了芜湖。

“结果,芜湖和合肥要求一样,并且没有一点通融余地。

”他回忆说,“当时,我真绝望了,开始咒骂社会,不给我一点出路和希望。

”后来,当然是峰回路转;正像俗话说的,天无绝人之路嘛,他在贵池上了两年中学。

他的第一部最终未能发表的小说是个长篇,写江南学生运动的,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像不像小说,脱稿后就把它寄给当时皖北行署文教处长戴岳同志,想请戴岳给予指点、帮助。

2025语文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复习任务群2练案17 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与作用含答案

2025语文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复习任务群2练案17 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与作用含答案

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语文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复习任务群2练案17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与作用(2023·浙江金华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26分)一个危险的人物王鲁彦夏天的一个早晨,惠明先生的房内坐满了人。

这是因为子平,惠明先生的侄子,刚从T城回来,所以林家塘的邻居们都走过来和他打招呼。

他离家很久,已有八年了。

他穿着一身洋服,走起路来,脚下的皮鞋发出橐橐的声音,庄重而且威严。

他在许多中学、大学里教过书,不但不能以孩子相看,且俨然是许多青年的师长了。

林家塘这个村庄是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

村屋接连不断,绵延到碧绿的田野中,一脉线似的小河明亮亮地蜿蜒着。

整个林家塘都被围在丛林中,一年到头开着各色的花。

一天下午,林家塘的明生和仁才正在半山里砍柴。

他们看见子平循着山路从山脚走上山去,在一株大树下歇了半天,拿出一瓶酒,呆望着远方,一口一口喝着,坐了许久,又往山顶走。

明生和仁才好奇心动,便都偷偷地跟着走去。

一到山巅,子平便狂呼着来回地跑了起来,跳了起来。

奇异的事还有。

子平忽然丢了酒瓶,猱升到一株大树上。

他坐在树杈上,摇着树枝,唱着歌。

他玩了许久,便又跳下来喝酒,一会儿,便躺倒在大树下,似乎睡熟了。

“不要再看这些难以入目的丑态!”明生和仁才摇着头,往半山里走去。

炎热之后,壁垒似的云迅速地从山顶上腾了起来,一霎时便布满了天空。

雷声如从远的海底滚出来一般,愈响愈近愈隆。

接着大雨便狂怒地落着。

这时,林家塘全村仿佛是恶涛中的一只小艇,簸荡得没有一刻平静。

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外。

就在这时,住在村尾的农夫四林忽然听见屋外大声呼号的声音。

他从后窗望出去,看见一个人撑着一顶纸伞,赤着脚,裤脚卷到大腿上,大声地唱着歌,往山脚下走。

那是子平。

不久,田间正是一片黄色,早稻将熟。

忽然一天,林家塘来了一个贴告示的人。

大家都围着去看,只见:“……农夫栽培辛勤……租谷一律七折……县农民协会示……”“娘的!这样好的年成,要他多管事!”“什么叫作农民协会!害人的东西!”…………林家塘做生意的人最多,种田的没几个。

九十年代初中语文课本的经典回忆

九十年代初中语文课本的经典回忆
2、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写于1984年,发表在同年第10期的《东方少年》,原名《反悔》,是一篇小说。
3、背影:作者朱自清。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的是1917年父亲送作者去北平读书的往事。
4、短文两篇:《散步》作者:莫怀戚。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
《金黄的大斗笠》作者:高风。选自1986年6月1日《南京日报》。
15、记一辆纺车:作者吴伯萧。
16、我的小桃树:作者贾平凹。
17、散文两篇《成功的秘诀》作者茨威格;《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莫泊桑。
18、短文三则:《爱莲说》作者周敦颐,《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伤仲永》作者王安石
19、怀疑与学问:作者顾颉刚。
20、短论两则:《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
21、发问的精神:作者启凡
33、古代诗歌五首:《敕勒川》,《石壕吏》,《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钱塘湖春行》。
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第三册
1、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
2、北京立交桥:作者刘宗明。
3、短文两篇:《吴门桥》作者碧野。《母亲架设的桥》作者水上勉。
4、巴黎的桥:作者张祝基。作者时任人民日报驻法国记者。
5、短文两篇:死海不死。《统筹方法》作者华罗庚。
1、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写于1956年9月,是作者应《教师报》之约而写的。
2、挺进报:作者罗广斌等。节选自人物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3、山的那一边:作者陆芸芸。陆芸芸是著名编剧陆柱国的女儿,记者。作品散文集《兔子长大以后》。本文节选自1988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4、刘胡兰慷慨就义:是一篇新闻稿。出自新华社晋绥一九四七年二月七日电。
29、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选自《郭沫若选集》。本文是作家1921年10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鲁彦

鲁彦

鲁彦资料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原名王燮臣,又名王衡、王鲁彦、返我,浙江镇海县人。

现代小说家、翻译家。

他出生于农村商人家庭,小学未能毕业便去上海洋行当学徒。

受“五四”新思潮影响,1920年,参加由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自上海到北京大学旁听。

1923年夏,到湖南长沙平民大学、周南女学和第一师范任教。

同年在l1月号的《东方杂志》发表处女作《秋夜》。

此后陆续有许多小说发表,早期代表作为《柚子》。

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柚子》。

1927年任湖北武汉《民国日报》副刊编辑。

1928年春至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部任世界语翻译。

1930年至福建厦门任《民钟日报》副刊编辑。

此后辗转在福建、上海、陕西等地的中学任教。

1927年7月号《小说月报》发表他的小说《黄金》。

抗战前夕出版重要作品长篇小说《野火》。

为重要的乡土写实派作家。

20岁,鲁彦开始发表新诗和翻译作品。

21岁,任长沙平民大学国文教员,后又回北大,任爱罗先珂的世界语助教。

为了生计,鲁彦虽流浪各地,却从未停止过写作和翻译。

1944年8月20日,贫病交加的鲁彦于桂林去世,不过44岁。

鲁彦与周氏兄弟都有较深的交往。

1925年,鲁彦译文《敏捷的译者》在《莽原》发表。

鲁迅在文后“附记”中称鲁彦为“吾家彦弟”。

翻开鲁迅日记,可以多次发现鲁彦的名字。

有时,鲁彦一个人或和朋友去鲁迅家作客;有时,鲁彦和妻子一同去拜访。

鲁彦与周作人的交往,过去几乎不提,现在也不见谁说起,我只能由部分事实来推断。

1928年1月,鲁彦译《显克微支短篇小说集》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陈子善、刘增人编《鲁彦年表》称出版时间为3月,不确,我有《显克微支短篇小说集》扉页书影为证)。

1928年3月,鲁彦译《花束》由上海光华书局出版。

在《显克微支短篇小说集》序文中,鲁彦说“首两篇系请周作人先生校阅,我自己校的英译本也是承他借给我的,特在这里表示感谢。

”在《花束》中,收有周作人序文。

这些,都是鲁彦与周作人交往的证据。

王鲁彦《一个危险的人物》阅读训练及答案

王鲁彦《一个危险的人物》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个危险的人物王鲁彦夏天的一个早晨,惠明先生的房内坐满了人。

这是因为子平,惠明先生的侄子,刚从T 城回来,所以林家塘的邻居们都走过来和他打招呼。

他离家很久,已有八年了。

他穿着一身洋服,走起路来,脚下的皮鞋发出橐橐的声音,庄重而且威严。

他在许多中学校、大学校里教过书,不但不能以孩子相看,且俨然是许多青年的师长了。

一切都还满意,只有一件,邻居们不以为然。

那就是子平的衣服,他把领子翻在肩上,前胸露着一部分的肉。

外衣上明明生着扣子,却一个也不扣。

林家塘这个村庄是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

村屋接连不断,绵延到碧绿的田野中,一脉线似的小河明亮亮地蜿蜒着。

整个林家塘都被围在丛林中,一年到头开着各色的花。

一天下午,林家塘的明生和仁才正在半山里砍柴。

他们看见子平循着山路从山脚彳亍地走上山去,在一株大树下歇了半天,拿出一瓶酒,呆望着远方,一口一口喝着,坐了许久,又彳亍地往山顶走。

明生和仁才好奇心动,便都偷偷地跟着走去。

一到山巅,子平便狂呼着来回地跑了起来,跳了起来。

……①奇异的事还有。

子平忽然丢了酒瓶,猱升到一株大树上。

他坐在桠杈上,摇着树枝,唱着歌。

他玩了许久,便又跳下来喝酒,一会儿,便躺倒在大树下,似乎睡熟了。

②“不要再看这些难以入目的丑态!”明生和仁才摇着头,往半山里走去。

炎热之后,壁垒似的云迅速地从山顶上腾了起来,一霎时便布满了天空。

雷声如从远的海底滚出来一般,愈响愈近愈隆。

接着大雨便狂怒地落着。

这时,林家塘全村仿佛是恶涛中的一只小艇,簸荡得没有一刻平静。

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外。

就在这时,住在村尾的农夫四林忽然听见屋外大声呼号的声音。

他从后窗望出去,看见一个人撑着一顶纸伞,赤着脚,裤脚卷到大腿上,大声地唱着歌,往山脚下走。

那是子平。

不久,田间正是一片黄色,早稻将熟。

忽然一天,林家塘来了一个贴告示的人。

大家都围着去看,只见:“……农夫栽培辛勤……租谷一律七折……县农民协会示……”“娘的!这样好的年成,要他多管事!……”“什么叫作农民协会!狗屁!害人的东西!”林家塘做生意的人最多,种田的没几个。

关于菊英的出嫁中冥婚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菊英的出嫁中冥婚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菊英的出嫁中冥婚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菊英的出嫁》是王鲁彦的早期作品集《柚子》中的一部短篇小说。

作品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冥婚这一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婚姻形式,而且透过这场冥婚我们还窥探到了冥婚背后存在着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内涵和传统女性的生存困境。

本文将从对冥婚习俗的文化批判、冥婚背后深藏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女性的悲剧命运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菊英的出嫁;冥婚习俗;民族文化心理;悲剧命运王鲁彦是“五四”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菊英的出嫁》就是作者以他的故乡浙东一带的冥婚习俗为题材的作品。

文中运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这场特殊婚嫁的过程,从严格地按照当地习俗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缔结婚姻关系,到过彩礼,办嫁妆,迎娶都十分认真细致,和正常婚礼别无二致,场面之浩大令人咂舌。

但是热闹中也隐现出深沉的悲哀,在这场特殊的婚礼中我们看到了生者始终在围绕着死者行事,铺张阔绰的婚礼也是以挖空了生者自身为代价的。

张复琮在《鲁彦小说简论》中这样评价“《菊英的出嫁》描写的是‘冥婚’之害,它形象的揭露了‘死后生存’的迷信观念和陈规陋习,如何严重地奴役着人们的精神,使人们的心思混沌,行动盲目,在虚幻中求安慰,在盲目中求归宿。

”[1]本文将从冥婚习俗的文化批判、冥婚背后深藏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悲剧命运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探究《菊英的出嫁》中冥婚的独特魅力。

1 对冥婚习俗的整体研究1.1冥婚习俗的形式及产生的原因1.1.1冥婚习俗的形式“冥婚”,就是人死之后再结婚的意思。

人们总以为未婚而死,是人生的不幸,所以即使在冥间,亦须为未婚者觅配偶,使已死的男女结成婚姻并合葬。

所以凡男女生前未婚而死,则由活人(死者家人或亲友)为之举行婚礼,使死者在阴间结成夫妇,俗称“冥婚”,又称冥配、阴婚、阴亲等。

赵宏亚指出冥婚又分为几种:一种是定亲后双方亡故的,择日由童男童女抱牌位成亲,婚礼毕移棺合葬;一种是未婚男女双方本来不认识亡故的,家人托媒说合成婚,移棺合葬;一种女方亡故,男方将牌位抬回家,另娶妻仍叫“填房”;再一种是男方亡故,女方与男方的牌位拜堂,与木主共寝,从一而终,即所谓抱主成亲。

菊英的出嫁王鲁彦乡土小说

菊英的出嫁王鲁彦乡土小说

菊英的出嫁王鲁彦乡土小说分析《菊英的出嫁》的风格《菊英的出嫁》是王鲁彦早期作品集《柚子》中的一部短篇小说,文学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多数时候被评论者作为王鲁彦研究的一个部分存在,成为论述王鲁彦的乡土小说题材、民俗学解读的一个例证,而单独作为研究对象的时候很少,忽视了小说本身的复杂性。

本文将《菊英的出嫁》作为研究对象,尝试解读从文化学角度进行分析,探寻作品风格。

一、《菊英的出嫁》中的时代文化不同的是带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

文学作品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

在文学创作中,作品风格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鲁彦的小说创作把焦点对准了故乡农村,并为它设置了一个时代大背景,从而展示出一个动态发展的乡土社会。

王鲁彦的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人情淡薄的宁波乡土社会。

在那里,有人性中与生俱来的。

对这些品质的描写,主要体现在普通民众的身上,看他们怎样对如史伯伯落井下石,怎样对王阿虞财主见死不救,这些人性中愚昧就可见一斑。

然而王鲁彦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特殊的群体——乡村小有产者,他们在物质上十分充裕,但却过得提心吊胆。

作者以略含嘲笑的笔调叙述菊英母亲为这场婚礼耗费的精神、体力与金钱,描绘人物对于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所倾注的饱满热情。

充实的物质铺张、忙碌的人物行为,反衬出人物精神的空白与生命本质的无意义。

《》属于20年代乡土小说流派,“乡土小说”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崛起,除了文学自身的发展的,还有就是周作人等人的理论倡导,“五四”以后他着眼于世界文学,针对新文学存在的问题,从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提倡乡土文学。

在小说中,作者以绵密的笔致展示了浙东农村特异的冥婚习俗。

通过对悲凉的社会的描写,抒发了对像菊英娘一样的人民的生存担忧,揭露农村社会残存的野蛮民风和愚昧陋习,是当时文学创作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

二、《》中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

论王鲁彦小说《柚子》的黑色幽默倾向

论王鲁彦小说《柚子》的黑色幽默倾向

‎‎‎‎论王鲁彦小‎说《柚子》‎的黑色幽默‎倾向李楠‎楠摘要:‎王‎鲁彦的短篇‎小说《柚子‎》一直被认‎定为作家创‎作前期的不‎成熟作品,‎但是小说中‎荒诞的文学‎情境、反讽‎的艺术手法‎以及“反英‎雄”式人物‎形象的塑造‎彰显了小说‎《袖子》已‎经具备了黑‎色幽默小说‎的特色。

‎教‎关键词:‎柚子》一直‎被认定为作‎家创作前期‎的不成熟作‎品,但是小‎说中荒诞的‎文学情境、‎反讽的艺术‎手法以及“‎反英雄”式‎人物形象的‎塑造彰显了‎小说《袖子‎》已经具备‎了黑色幽默‎小说的特色‎。

‎教关键词‎》黑色‎幽默荒诞‎反讽反‎英雄《柚‎子》是王鲁‎彦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短篇‎小说,激愤‎的热情使得‎作者“咒诅‎一切,攻击‎一切,不愿‎意接近一切‎坏的恶的生‎活。

”大多‎数评论家普‎遍认为这是‎王鲁彦创作‎前期不成熟‎的作品,认‎为抒情的成‎分过多而缺‎少“鲁迅式‎的深沉”。

‎但是,《柚‎子》尽管是‎以一个玩世‎者的自述为‎中心,我们‎却不难发现‎“在那个玩‎世者的内心‎里还是有着‎对于乱世现‎实的满腔愤‎懑的”,表‎层的轻松与‎滑稽潜藏着‎骨子里的悲‎哀,“近于‎所谓”“含‎泪的微笑”‎。

这种“玩‎世者的愤懑‎”和“含泪‎的微笑”证‎实了《柚子‎》已经具备‎了黑色幽默‎小说的特质‎。

下面论者‎主要从《柚‎子》荒诞的‎文学情境、‎反讽的艺术‎手法和“反‎英雄”式人‎物形象的塑‎造等三个方‎面来论证小‎说《柚子》‎的黑色幽默‎倾向。

‎‎一、荒诞的‎文学情境‎“荒诞,几‎乎是所有黑‎色幽默小说‎中存在的一‎种基本的情‎境。

”嘿色‎幽默小说家‎善于描写荒‎诞的故事,‎记录荒诞的‎社会给人造‎成的痛苦,‎同时又用荒‎诞的逻辑去‎嘲笑这种痛‎苦,作家们‎“用最荒诞‎的笔触书写‎了人类最为‎真实的生活‎”。

《柚子‎》描写了荒‎诞不经的杀‎人游戏以及‎“我”和T‎在看杀人活‎动中碰到的‎荒诞的事情‎。

平常那些‎时刻装着绅‎士态度与庄‎严神态、嘲‎笑“我”和‎T在大街上‎叫嚷的人,‎在得知有杀‎人事件时,‎一个个都露‎出了看客的‎本质,同样‎拥挤着大声‎吼叫着奔向‎刑场。

鲁彦《听潮》赏析

鲁彦《听潮》赏析

庐隐《窗外的春光》赏析【作者小传】庐隐(1898—1934),原名黄淑仪,笔名庐隐,中国现代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1912年,庐隐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国文系,开始接触文学,毕业后任职教师,并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

代表作品有《地上的乐园》《曼丽》《灵海潮汐》等。

【阅读指导】庐隐生于福建,从小被母亲丢给奶妈,没有受到过家庭的温暖,父亲去世后,跟母亲投奔舅舅,依然被家人另眼看待,在这种成长环境中,庐隐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这篇文章是庐隐对教会学校生活的回忆。

文章中因脾气古怪被家人送去寄宿学校的小女孩就是庐隐,这所学校成为她追求自由和光明的开端。

虽然庐隐在这所学校生活得并不如意,几乎算是被家人遗弃在这里,但是,她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心灵的乐园——地窖。

透过地窖的窗户,看到窗外的花园和春光,除了自己在梦中获得的安慰和温暖,这春光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本文适合内心渴望光明、珍惜美好时光的人们去阅读,在万物萌发的春天,带着对生命的热爱,用平和的节奏去阅读,与作者一起向美好的生活致意。

【原文欣赏】(节选)几天不曾见太阳的影子,沉闷包围了她的心。

今早从梦中醒来,睁开眼,一线耀眼的阳光已映射在红色的壁上,她连忙披衣起来,走到窗前,把洒着花影的素幔拉开。

前几天种的素心兰,已经开了几朵,淡绿色的瓣儿,衬了一颗朱红色的花心,风致真特别,即所谓“冰洁花丛艳小莲,红心一缕更嫣然”了。

同时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喷鼻醒脑,平板的周遭,立刻涌起波动,春神的薄翼,似乎已扇动了全世界凝滞的灵魂。

说不出是喜悦,还是惆怅,但是一颗心灵涨得满满的,她深切地意识到,窗外已充满了春光。

二十年前的一个梦影,从那深埋的心底复活了:一个仅仅十来岁的孩子,为了脾气的古怪,不被家人们的了解,于是把她送到一所囚牢似的教会学校去寄宿。

那学校的校长是美国人,──一个五十岁的老处女,对于孩子们管得异常严厉,整月整年不许孩子走出那所筑建庄严的楼房外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彦(1902.1.9~1944.8.20)原名王衡,生于浙江镇海。少年时期曾受过高小教育。1920年,参加由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自上海到北京大学旁听。
1923年夏,先后到湖南长沙平民大学、周南女学和第一师范任教。同年,在l1月号的《东方杂志》发表处女作《秋夜》。此后陆续发表许多小说,早期代表作《柚子》。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柚子》。1927年任湖北武汉《民国日报》副刊编
故乡的杨梅

许是不至于罢
菊英的出嫁
黄金
毒药
一个危险的人物Biblioteka 最后的胜利童年的悲哀
宴会
小小的心
岔路
李妈
屋顶下
安舍
桥上
惠泽公公
鼠牙
中人
河边
银变
陈老夫子
新年
伤兵旅馆
陈老奶
一只拖鞋
阿长贼骨头
秋夜
柚子
愤怒的乡村(长)
辑。1928年春至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部任世界语翻译。1930年,至福建厦门任《民钟日报》副刊编辑。此后辗转在福建、上海、陕西等地的中学任教。他逐渐成为乡土写实派的一位重要作家。1927年平7月号《小说月报》发表他的小说《黄金》。抗战前夕出版重要作品长篇小说《野火》。
抗战期间,创作了《炮火下的孩子》、《伤兵医院》等短篇小说结集出版,并在《广西日报》副刊上连载长篇小说《春草》。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组织工作。这一时期主编大型文学刊物《文艺杂志》。1944年于贫病交困中在桂林逝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