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

合集下载

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导语: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1、偶书:随便写的。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i):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诗意: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赏析: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这首诗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诗词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意思

诗词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意思

诗词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意思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意思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

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意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意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意思“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古诗作品《回乡偶书》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1、老大:年纪大了2、乡音:家乡的口音3、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4、衰(cuī):减少,疏落【翻译】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赏析】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c/1285htm,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

”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唐诗名句赏析之八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诗名句赏析之八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诗名句赏析之八三: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全诗如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写于天宝三年(744年)。

时年,贺知章因病恍惚,上疏请求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道观,请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玄宗许之,赐鉴湖一曲,又御制诗以赠。

同时诏命皇太子率文武百官饯行。

这一年诗人已经八十六岁了,距离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置身于故乡这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行来心情颇不平静。

回想当年,风华正茂。

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人生易老,世事沧桑。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

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而后劲无穷。

音拼音:yīn。

指事字。

从言含一。

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

本义:声音。

《說文解字》:聲也。

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

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

从言含一。

凡音之屬皆从音。

於今切。

《说文解字注》:(音)聲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

十一字一句。

各本聲下衍也字。

樂記曰。

聲成文謂之音。

宫商角徵羽、聲也。

宋本無也。

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

从言含一。

有節之意也。

於今切。

七部。

凡音之屬皆从音。

贺知章《回乡偶书》阅读答案及赏析

贺知章《回乡偶书》阅读答案及赏析

贺知章《回乡偶书》阅读答案及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相见不认识,笑问客从哪处来。

说明⑴偶书:随意写的。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有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从前就走开家乡。

老大:年龄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凑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shu āi):冷落,衰落。

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少变白。

⑷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认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1、这首诗表达了如何的感情?2、简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3、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一文里说: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见里看见了无垠。

请就下边一首诗对此加以说明。

(4 分)4、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归纳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参照答案:1、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离乡背井的,也有老大回乡的愉悦。

2、这首诗用了比对的手法,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归纳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3 、提示重点:三四句写富于戏剧性的小孩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哪处来在小孩不过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倒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了无量感触,久客伤老,反主为宾的悲痛都包括在这一问中。

而且,小孩天真开朗、朴实无邪的笑容,与诗人鬓毛冷落、年老衰颓的沧桑形象呼之欲出,又加强了这类感触伤怀。

全诗在这有问有答处悄悄作结,给读者无量的想象与回味。

4 、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详细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托,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暮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味。

第一首诗在抒发生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和蔼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照,表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光阴沧桑、事过境迁的感触与无奈之情。

《回乡偶书·其一》古诗鉴赏_古诗大全

《回乡偶书·其一》古诗鉴赏_古诗大全

《回乡偶书·其一》古诗鉴赏_古诗大全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今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
哪里来的呀?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
就写下来的。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
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
“儿。

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1、偶书:随便写的。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i):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诗意: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赏析: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这首诗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古诗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赏析

古诗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赏析

古诗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朝:贺知章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Home-Coming>shǎoxiǎolíjiālǎodàhuí少小离家老大回,Oh,IreturntothehomelandIleftyoung,xiāngyīnwúgǎibìnmáoshuāi乡音无改鬓毛衰。

Thinner hasgrownmyhair,thoughIspeakthesametongue.értóngxiàngbúxiàngshí儿童相见不相识,My children,whomImeet,donotknowwhoamI.xiàowènkècónghéchùlái笑问客从何处来。

"Whereyoufrom,dearsir?"theyaskwithbeamingeyes.注释⑴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衰(cuī):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笑着询问。

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⑹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⑺镜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

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翻译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一作: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赏析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
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
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贺知章《回乡偶书》相关知识点

贺知章《回乡偶书》相关知识点

贺知章《回乡偶书》相关知识点以下是贺知章《回乡偶书》这首诗的相关知识点如下:一、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翻译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三、注释1. 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 少小离家:指诗人少年时离开家乡。

3.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4. 乡音:家乡的口音。

5.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6.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7. 衰(cui):现指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8. 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9.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10.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四、赏析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年轻时离开家乡,直到年老才回来。

岁月流逝,人生易老,此时的诗人已有“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变化。

他用“乡音无改”来表明自己没有忘记故乡,而“鬓毛衰”则表明自己已经衰老。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回到家乡时的情景。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两句话写出了家乡儿童的天真无邪,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无奈和感伤。

诗人离开家乡太久,以至于连小孩子都不认识他了,只好被当作客人盘问。

这种情景让人感到有些悲凉,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整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同时,通过对比自己离家前后的变化,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五、相关考点1.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久客伤老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句诗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用“乡音无改”和“鬓毛衰”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以文词知名,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及第。

开元十一年(723)迁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

天宝二年(743)冬,因病请还乡,获赐镜湖剡川一曲。

次年正月起行,玄宗亲赐诗,太子以下百官赋诗饯行。

归后不久即病逝,年八十六,后赠礼部尚书。

他是"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中仕途最得意者,其他三人都官小职卑,位沉下僚。

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辈。

他同时人陆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旧唐书》本传)。

他在长安紫极宫一见李白,惊呼其"谪仙人",对其《蜀道难》赞不绝口,乃解金龟换酒,与白尽醉。

可见其爱才及豪放。

杜甫《饮中八仙歌》以他为"八仙"之首。

他晚年更加放诞,自号"四明狂客".他也好书法,"善隶草,尝与张旭游于人间,凡人家厅馆好壁墙及屏障,忽忘机兴发,笔落数行,如虫豸飞走"(南宋陈思《书小史》卷9),今传世有贺知章草书《孝经》,书如龙腾虎跃,真率狂逸,确为杰作。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仅二十首。

[注释] 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

衰:衰败、疏落。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译诗] 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简析]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回乡偶书的七首诗

回乡偶书的七首诗

回乡偶书的七首诗《回乡偶书》一共七首,内容如下: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其三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三)
离别家乡已数年,近来人事皆增添。

唯有门前旧时路,春风不改只影行。

其四
杨柳依依绿丝绦,轻划湖面碧波摇。

遥望故乡那片景,愁绪如云漫天飘。

其五
春风轻拂花,回忆满枝头。

归心似箭疾,泪眼望乡愁。

其六
岁月匆匆逝,乡梦依稀游。

思君心常绿,爱意难言休。

其七
时光荏苒逝,乡愁渐浓时。

归心似箭疾,却道近乡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其中衰是读cui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其中衰是读cui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其中衰是读cui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胎。

再从整首绝句的韵脚来看,其韵母则变读-ui或-ei、才。

因此、哉,52页)也都注读cuī,由于语音发生演变、来、衰、裴,如“瑰,68页)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1983年12月第1版那么、哀,而不是衰老的意思,是指鬓毛减少、梅”等、杯,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的中学语文课本初中第一册,1978年4月第1版,如“该、颓,疏落、胚、猜。

乡音无改鬓毛衰宋元以后、孩、鳃”等、摧、雷,与“衰”字相押的是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回”和末句“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来”。

乡音无改鬓毛衰不仅我们在课堂上这样讲读,“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读音又
是什么、灰,它们的韵腹(主元音)和韵尾本相同,这句诗中的“衰”字自然当读为cuī、堆、开?读shuāi、回,还是读cuī,人民文学出版社,其韵母变读为-ai,北京话和其他许多北方话原灰韵的开口(即《广韵》的哈韵)字、盔,大抵都是ai、皑;而合口(即《广韵》的灰韵)字、台。

此三字在“诗韵”即“平水韵”中属同一灰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编的《唐诗选》(上册?此处“衰”字的意义很明白,唯韵头(介音)开合有别、桅,无论从字的意义或全诗的用韵来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乡音无改鬓毛衰出处及赏析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乡音无改鬓毛衰出处及赏析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乡音无改鬓毛衰出处及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回乡偶书》,此诗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作品原文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品译文我从小离开家乡年老才返回,我的乡音没变头发却已稀疏。

家乡的儿童看我是远方的客人,他们笑着问我从何处来。

作品注释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在《辞海》中有两种读音和意义:一:(shuai)衰落;衰退。

如:年老力衰。

二:(cui)1.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2.通“缞”。

古时丧服,用粗麻布制成,披于胸前。

从诗句语境来看,“衰”应作减少讲,即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减少。

而且,古人作诗讲究合辙压韵,“衰”应与首句尾字“回”压“ui”韵。

故此句中“衰”读作“cui”,一声。

疏落,衰败。

鬓毛衰:老年人头发稀疏减少。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写作背景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作者简介贺知章(公元659年-公元744年),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

公元695年(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作品鉴赏此诗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回乡偶书》诗意及赏析

《回乡偶书》诗意及赏析

《回乡偶书》诗意及赏析《回乡偶书》诗意及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回乡偶书》诗意及古诗词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前言《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

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诗意《回乡偶书》写了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带着希望和梦想去看外面的世界。

如今,他老了又回到了他早前离开的地方。

抒发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时已八十六岁。

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回乡偶书》这组诗。

原文和翻译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翻译: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翻译: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注释⑴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
2010年4月28日,临近5.1假期,天气不像往年般闷热,反而仍凉爽得让人十分惬意。

晚上8:30分,行李员郭思敏带着一男一女两位客人来到行李柜台,当班班长黄伟明热情地迎上前去:“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哦,你会说潮汕话吗?”“当然,我就是本地人”那你知道西堤码头吗?”“知道,我从小就是在那边长大的。

”一番轻松的对话,拉近了小黄和客人的距离。

原来这两位是2604房的客人,姓蔡,来自新加坡,是父女俩,这次是他们第一次到汕头来。

这时,蔡小姐又问:“你知道当年华侨是从那个地方坐船到南洋的吗?”凭着丰富的常识,小黄拿起汕头地图介绍起来,从妈屿岛、樟林古港到红头船,再到水客、侨批,娓娓动听的一段潮汕侨事,说得蔡小姐父女俩不停地点头。

这时,蔡老先生也向小黄说出他此次来汕头的缘由:原来蔡先生出生在汕头,7岁时就随父母到新加坡谋生,今年已经72岁了,60多年来从未回过中国,他母亲几年前去世的时候,叮嘱他一定要回家乡看看,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根在潮汕。

多少年来,蔡老先生也是日思夜想着故乡,今天,他终于回来了。

言语间蔡老先生几度哽咽,眼角也泛着泪花,那一刻故乡的祖屋,村口的大榕树犹在眼前,那熟悉的童谣在耳边缭绕“天顶一只鹅,阿弟有亩阿兄无,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小理无奈何,拍个包袱过暹罗……”听完蔡老先生的故事,小黄心里特别感动,是啊,上一辈潮人为了生活,结伴离乡,坐着红头船,飘洋过海,移居海外,从中国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先进
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在侨居地披荆斩棘艰辛创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了贡献,同时也给家乡的亲人带来了温饱,给家乡的建设带来繁荣。

见到老父亲的情绪有点失控,蔡小姐轻轻地拉着他的手并对小黄说:“我记得阿嬷跟我说过,我们的老家在澄海的渔洲,蔡厝,她老人家也记不清当年是从西堤还是澄海上船到南洋的,所以,这次我们想先到旧码头看看当年老一辈离开潮汕的地方,然后再去澄海渔洲,你能帮我安排辆车子吗?”“没问题”,小黄爽快地答应了。

“澄海、渔洲、蔡厝”,记忆里,小黄记得澄海好像没有渔洲这个地方,倒是龙湖区有个地方叫渔洲,就在韩江边上。

疑虑中,小黄拿起电话向朋友咨询。

原来,渔洲这个地方以前确实是属于澄海,但几年前汕头重新规划行政区时,渔洲并入了龙湖区的管辖,而且那地方就有个村叫蔡厝埕。

没错,一定是这个地方,小黄把得到的情况向蔡先生做了说明,蔡先生也激动得连说:“是的,肯定是的,我还记得村前有一条河,小时候老跟母亲去那里洗衣服。

”确定了寻亲地点,小黄也十分高兴,只是现在天色已晚,于是他对蔡先生说:“蔡先生,时间也不早了,我看明天再去吧,现在你们可以去逛一下汕头的夜景,品尝一下家乡的小吃。

”蔡小姐父女高兴地接受了小黄的建议。

第二天一早,在小黄的安排下,蔡氏父女怀着激动地心情踏上了寻亲访祖的道路,小黄也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早点找到故乡、找到亲人。

西堤码头——老妈宫——红头船公园——樟林古港——渔洲蔡
厝埕。

汽车载着蔡先生父女的满腔思乡之情,拳拳的赤子之心开始了一路的回忆寻找。

故乡的景色、亲人、孩提时代的趣事,一幕幕在蔡老先生的脑海中闪过……
晚上9:40分,蔡先生在亲戚的陪同下高兴地回到酒店。

一进大堂,看见小黄当班,蔡先生激动地上前握住小黄的手说:“谢谢你,黄先生,我终于找到故乡了,没错,就是那地方——渔洲蔡厝埕,这是我的表侄,下午我们去拜过祖坟了,太谢谢你了。

”听到这令人振奋的消息,小黄也高兴地向蔡先生表示祝贺。

意犹未尽,蔡先生又让小黄安排他们明天去潮州游玩。

小黄也不失时机地向蔡先生介绍起庄严古朴的开元寺、书香四溢的韩山师院、巧夺天工的湘子桥……
5月1日10:20分,蔡先生父女俩退完房,在离开酒店之前再一次来到礼宾处向小黄致谢。

蔡小姐认真地告诉小黄,她将会通过互联网给酒店发感谢信,对酒店及小黄这次帮助他们完成寻亲之路表示衷心的感谢。

小黄也祝蔡先生父女一路顺风,并送客人上车,挥手道别。

望着远去的蔡家父女,小黄顿感释怀,轻轻地念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黄伟明
2010-5-5
汕头市金海湾大酒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