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七月_诗心中别开异花_论曾卓_七月诗派_时期的诗歌创作特色

合集下载

诗歌 论“七月诗派”的语言风格

诗歌 论“七月诗派”的语言风格
(责任编辑:赵红玉)
正因为如此,七月诗受到不少质疑,如语言过于平白,表现力不足,诗意不够浓厚等。诚然,七月诗中确实存在如上所述的问题,然而,这是由许多因素所致的。文学作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不能因为某些不够成熟的部分就全盘否定之。另外,创作环境的不利也使诗人们无法自如地反复吟哦,有些诗歌的粗陋自是难免。而诗意浓厚与否,关键要看作品是否凝聚了真情实感。浓缩了战斗力的七月诗篇,正符合时代的需要,既反映出诗人们的不同遭遇与人生轨迹,又因共同的战斗方向与精神追求而表现出质朴、纯美、充满战斗力的一致风格。
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毁坏了美好家园,也粉碎了世代生活在古老大地上朴实的人民的恬静生活。艾青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细致描绘了战火所造成的破坏,展示了战时中国的惨烈情状:“……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馑饥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大地悲叹的形象跃然纸上。“广漠的土地上/印上了龌龊的/血腥的蹄迹/家乡在火舌下变成了灰”(辛克《我爱那一幅旗》),可耻的侵略,毁坏了美丽的家园,通过这些诗句可以看出,战争的毁灭性破坏何等触目惊心。
生活是丰富生动的,然而也是庞杂、原始的,因而,要对生活语言进行提炼加工。绿原认为,“诗人必须具有这种从生活中夺取诗语的气魄,因为诗的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诗人必须直接面对人生,面对现实,代表人民同一切恶势力作斗争。如果不能放声歌唱,就只有哑然失声:这正是诗人的命运。”⑥七月诗人们注意从生活中撷取诗语,同时注意到,掌握语言的能力是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得到的,只有经过长期的创作锻炼,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
七月诗人们很重视诗歌语言,他们在语言的选取和表现方面进行过不少自觉的探索。作为领军人的胡风尤其强调语言在诗歌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写出一篇够得上是作品的作品,一个要紧的条件是先得有运用语言的能力,不但是丰富的语言积蓄,而且是对于语言的区别力和感觉力。”②他同时认为语言只是内容的外形,而写诗不可以仅停留于单纯的语言雕琢,而是要通过诗人复杂的思想活动为内容寻找最恰当的语言。

七月派的名词解释(不超过250字)_百度知道

七月派的名词解释(不超过250字)_百度知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பைடு நூலகம்协会”的领导工作,与周恩来等党在后方的领导人保持紧密的联系。他先后主编《七月》、《希望》杂志和《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写下大量文艺理论、评论文章,推出和评介了大量国统区进步青年作家和解放区作家的作品,艾青、田间、邹荻帆、阿垅、路翎等一批青年作家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崛起于文坛,在他的带动下形成了著名的文学流派“七月派”,“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而又具有沉重的悲剧命运的进步文学流派”
七月派的名词解释(不超过250字)_知道首页 | 知道 | 登录
新闻 网页gt;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查看同主题问题: 名词解释 七月
其他回答 共 4 条
“七月”派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人这一时期的创作,则强化了生命意识,在其名诗《悬崖边的树》、《半棵树》、《重读圣经》等作品中,他们超越了自己40年代的作品中 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意识,而思考在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与牛汉的《半棵树》显示出处于逆境中 的生命的不屈的意志。
• 名词解释什么是独体字和合体字? 13 2008-8-9
• 名词解释:指事和指事字 2009-6-19
• 名词解释:请问“驿”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2008-10-17
更多关于七月派名词解释的问题>>
胡风一派的诗论,作为其文学理论的组成部分,在50年代初也受到批评。阿垅(陈亦门)的《人与诗》(1948)、《诗与现实》(1951)和《诗是什么》(1954)等论著,对于诗的见解,对于中国现代诗人所作的评论和依据的尺度,许多地方都可以辩驳商讨。但是,50年代初对这些论著的批评,却被作为胡风文艺思想批判的组成部分。在此期间,阿垅的《论倾向性》、《略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注:《论倾向性》,《文艺学习》(天津)1950年第1期;《略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署名张怀瑞),《起点》(上海)1950年第2期。批评者认为前者宣扬唯心论的“艺术即政治”,是“抵抗马列主义的关于文艺的党性的思想”(陈涌《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评阿垅的〈论倾向性〉》,195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对后者的指责则是歪曲马克思推销自己的错误观点(史笃、蒋天佐《反对歪曲和伪造马列主义》,1950年3月19日《人民日报》)。)等文章,也受到严厉批评。在胡风一派的诗观中,最受到持续的责难的,1948年关于诗的一番言论。胡风认为,诗应是对于人民受难的控诉的声音,是对于人民前进的歌颂的声音,诗应在前进的人民里前进;不过,“在前进的人民里面前进,并不一定是走在前进的人民中间了以后才有诗”,“因为,历史是统一的,任谁的生活环境都是历史底一面,这一面连着另一面,那就任谁都有可能走进历史底深处。……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历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斗争,有生活有斗争的地方,就应该也能够有诗”。胡风接着又说,“人民在哪里?在你底周围。诗人底前进和人民底前进是彼此相成的。起点在哪里?在你底脚下。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斗争,斗争总要从此时此地前进。胡风的理论批评文字涉及多种文体及中外作家作品、“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理论问题等,但中心是围绕着现实主义的原则、实践及其发展而展开的。对胡风的一些理论主张,长时期内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展开过批评,发生过论争,胡风坚持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反批评。1954年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被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之首,被捕入狱,并开展全国范围的批判、斗争。1979年获释。1980年平反。

七月诗派的名词解释_形成_发展_代表人物_特色风格

七月诗派的名词解释_形成_发展_代表人物_特色风格

七月诗派的名词解释_形成_发展_代表人物_特色风格七月诗派的名词解释七月诗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

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

七月诗派的形成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

《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等刊物也是他们重要的“半同人杂志”和发表园地。

这些青年诗人人数众多、散落各地,其骨干成员有阿垅、绿原、鲁藜、冀汸、芦甸、牛汉、曾卓、邹荻帆、彭燕郊、孙钿、方然、杜谷等,他们的诗作大多先后收集在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第一,二集和《七月新丛》、《七月文丛》的诗集中。

七月诗派的发展七月诗派经过一个深化发展,不断壮大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前后相连的阶段。

从1937年9月至1941年9月是第一阶段,以《七月》的创办和终刊为时间标志。

七月诗人与全民族同仇敌忾,着重抒发了渴望战斗的激情和目睹祖国、人民惨遭蹂躏的悲愤,昂扬有余而沉潜不足。

从皖南事变后到1945年初《希望》创刊为第二阶段,此时期国统区作家处境极为艰难,七月诗人主要在桂林、重庆的《半月文艺》、《诗创作》、《诗垦地》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胡风也积极组织出版丛书。

在困难的条件下,七月诗派对诗艺作了更多方面的探索。

1945年1月《希望》创刊,七月诗派开始了第三阶段,《希望》于1946年10月停刊后,成都的《蚂蚁小集》、《呼吸》、《荒鸡子集》成为诗派重要的外围刊物。

在政治低压下,这时期的作品从歌颂、希望为主转换为讽刺与揭露。

该派诗艺风格在不同时期虽有发展变化,但基本创作倾向始终一贯,坚持诗与人民结合,立足时代现实,创作富于历史感、责任感和力之美的作品。

七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七月诗派是受艾青、田间创作的影响,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而形成了一个青年诗人群,主要代表诗人有绿原、阿垅、鲁藜、孙锢、彭燕郊、方然、冀汸、钟瑄、郑思、曾卓、杜谷、胡征、芦甸、徐放、牛汉、鲁煤、化铁、苏金伞、邹荻帆、朱健、朱谷怀、艾烽、雷蒙、鲁沙、罗洛、天蓝、庄涌、姚奔、贺敬之、袁勃、公木、方冰、侯唯动等。

论“七月诗派”

论“七月诗派”

作者: 柯文溥
出版物刊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21-27页
主题词: 解放战争;一致性;七月诗派;战士;中国人民;形成;歌手;七月派;生活中;现实主义传统
摘要: <正> “七月诗派”是经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以及《七月诗丛》等为中心而形成的一支诗歌流派。

它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为新诗的发展谱写下战斗的篇章。

(一) “七月诗派”以倡导现实主义为中心内容。

胡风认为:“现实主义者的第一义任务是参加战斗,用他的文艺活动,也用他的行动全部”,为此必须“更直接地和生活结合;更迅速地替战斗服务”。

他强调诗人人格与风格一致性,只有先做“向前突击的精神战士”,才能做民族解放的歌手。

当年“七月派”诗人的实践大体和胡风的倡导相适。

比较“七月”与“九叶”诗派的诗美观点和艺术风格-现当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比较“七月”与“九叶”诗派的诗美观点和艺术风格-现当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比较“七月”与“九叶”诗派的诗美观点和艺术风格-现当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绪论中国现代文学中重要的成分是诗歌流派,重要的诗歌流派分别是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二者的诗歌创作的观点不一致,但是多样化的艺术促进了现代民族诗歌的快速发展,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补充动力的同时,其中很多的经典之作不断的影响着诗歌的继续进步和发展,这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比较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能够使人更好地认识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明确其在诗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 诗美观点和风格七月与九叶诗美的观点是不同的,但是二者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兴起的,在其处于的环境下反应的社会现实一样,只是在表达形式上面存在不同,两种诗歌都是在抗击的道路上面相互呼应,为时代的不断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七月诗派所追求的主观与客观、历史与个人的统一融合,其呈现的是诗美知性化倾向,直接性较强。

九叶诗派综合性及现代性的特点,更加注重现实生活,但是主张进行侧面的显现。

二者较为接近,他们都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问题,以及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在进步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

1.1 七月诗派诗美观点和风格七月诗派得名是从《七月》开始的,胡风主编,流派倾向的创作观念也受其影响较大,七月诗派是一种为了生活的战斗,发出求的歌声,生活的求发出是其主观战斗精神,其反应了现实生活,民族解放战争的大背景下,生活的求被唱了出来,符合当代文化的发展要求。

七月诗派主张要活在现实中,正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从现实生活中突出表现其底蕴,以此达到主客观融合的美感。

如果缺乏主观战斗美感,其就不能够获得生活深处的自主能力,就不能够将生活的思想性握在手中,以此会降低拥抱世界的热情,就会导致感觉世界不完整,这是七月诗派诗美观点,其诗人始终坚持对客观的事物进行突出表达,以此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仅仅反映了时代的情况,同时将自己主观战斗的意识发挥得淋漓尽致。

七月诗派的现代主义特质

七月诗派的现代主义特质
学 思 想是 现实 主 义的 , 就他 的创 作来 看 , 有 成 就 的 在 生 活里 自觉 地走 向 了 战斗 l _ 1 ] 。唐 浞 的判 断 是 极
作 品都 是 以 现 代 主 义 为 主 导 倾 向 的 。 因此 , 在 七 其 有 眼光 的 , 因为在 西方 现 代 主 义传 人 中国 以后 ,
的静 观审 视 的 作 品 问 世 , 还 有 反 映 知 识 分 子 在 历 也 是他 们 的 不 可 剥 夺 的 权 利 。他 们 选 择 了前 者 , 史 巨变 中理性 思辨 的作 品诞 生 。这 部分 诗 有 着 明 而 淡化 了后 者 , 这 是 大 的 时 代 诗 学 现 实 规 范 的结 显 的现代 主义 特质 , 诗 中对 存 在 的 质 疑 , 对 生 命 意 果 。如 果 从 探 究 个 体 的 知 识 分 子 精 神 的 特 征 来 义 的探 问 , 对 人的 异化 现象 的 思 考 , 都体 现 了西 方 看 , 后 者的 价值 显然 胜 于前者 。 现代 主 义的 文化精 神 。只不过 这 样 的特 质 长期 以 七 月 诗派 与 中国新 诗派 汇一 起 汇聚 成 了 1 9 4 o

[ 收 稿 日期 ] 2 O l 4 ~O 8 —1 0 [ 作 者 简 介] 雷 世 文 , 男, 中 国 劳 动关 系学 院 文化 传 播 系 教 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现代文学与媒介文化研究。
・ 6 】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 类 号1 1 2 0 6 . 6 【 文献标 识码 】 A I X章 编 号1 1 0 0 3 —6 8 7 3 ( 2 o 1 4 ) 0 5 一o o 6 1 —0 6
七 月诗 派 的诗 歌不 全然 是 与 战 争 、 民族 、 国家 月诗 派 内部 , 诗( 现代 主 义 作 品 ) 与思( 诗学 思 想 ) 有 关 的功 利 性 的 歌 唱 , 也 并 不 全 然 体 现 了 现 实 主 的错位 是 很 明 显 的 。就 每 个 诗 人 的 创 作 实 践 而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二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二部分).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二部分二、多项选择题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

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的作者是李伯元和(吴趼人、康有为、刘鹗)。

3.《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俞平伯、杨振声、叶绍钧)等。

4.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彭家煌、许杰、蹇先艾)等。

5.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阿Q、闰土、祥林嫂)等。

6.鲁迅先后写了一系列表现农民的苦难、蒙昧和沉默的小说。

其中,主要有(《风波》、《阿Q正传》、《故乡》)等。

7.在《新青年》同人中,有“留日”经历的有李大钊、钱玄同和(陈独秀、鲁迅、周作人)等。

8.郁达夫的小说以主观抒情见长,充满了愤懑、忧郁、叛逆和自我倾诉,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我小说”,主要有(《沉沦》、《南迁》、《迟桂花》)等。

9.在创造社还有一批与郁达夫相近,受到日本私小说影响,基于现代心理学和佛洛依德学说,长于心理描写包括畸形的性心理的青年作家。

主要有(张资平、腾固、叶灵凤)等。

10.张资平的早期小说,多从日本留学时期接触的年轻女性的心理写起,主要有(《木马》、《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梅岭之春》)等。

11.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创造社小说家群、《新潮》小说家群、乡土文学作家群)等。

12.叶绍钧的早期小说大多描写小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主要有(《潘先生在难中》)等。

13.许地山的小说,带有浓郁的异域色彩,其中,以缅甸、印度和南洋为背景的主要有《醍醐天女》和(《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等。

14.废名的小说,对现实的苦痛有着超越的意趣,往往有一种淡淡的禅味。

主要有(《桃园》、《竹林的故事》、《浣衣母》)等。

15.19世纪末,为配合正在兴起的维新运动而倡导“诗界革命”的主要有黄遵宪和(梁启超、谭嗣同、夏僧佑)等。

现代文学 大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现代文学 大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现代文学期末重点题型一、填空二、判断三、关联四、解释五、简述六、分析一、名词解释1.东北作家群指1931年9.18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一批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的推动下从事文学创作,他们作为一个创作群体出现是在1936年,他们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基本上具备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基础和特征。

但他们没有统一的艺术纲领和创作准则。

抗战后他们因生活道路不同而在创业实践上各不相同。

因此,事实上,他们是一个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发育尚未成熟即解体的流派。

主要作家作品: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萧军《八月的农村》;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创作特色:1.主要以表现东北民众的苦难生活为题材,以抗日救亡为主题。

2.乡愁意味浓重3.文笔粗犷、风格刚健2.七月诗派以胡风为中心,由他主办的《七月》杂志及《希望》《诗垦地》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一个诗人群。

主要代表有鲁藜、绿原、冀汸、曾卓、牛汉等人,他们在艾青的影响下,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旗帜,以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为人民代言的方式,将心声传达给予大众。

创作主张:1.用文艺参加对敌斗争,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2.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功利色彩3.强调以发扬主管战斗精神去能动的影响、改造事实3.九叶诗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是20世纪40年代曹辛之、陈敬荣、唐祈、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唐湜等九人,在西南联大时期聚集在《诗创造》《中国新诗》两个刊物周围,以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现实与人生的思考,在诗歌写作方法上借鉴欧美现代派诗歌的创作手法。

这些学生在建国后陆续遭到迫害,诗作被埋没。

1981年将40年代创作的诗歌结集《九叶集》公开出版,题意“不敢以红花自居,只取绿叶之意”,后来被诗坛将其称为“九叶诗派”。

代表诗人:穆旦4.星社性质:是1922年7月7日成立于苏州的一个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支撑时间最长的文学社团。

发起人:范烟桥、赵眠云、郑逸梅、范君博等9人。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二)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二)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二)现代派与现代诗派:现代派得名于1932年出版的《现代》大型文学杂志,主要负责人为施蛰存、苏汶、戴望舒三人。

《现代》发表各类作家的作品,包括左翼作家的作品。

在《现代》上发表诗歌的人很多,一批诗人从思想到艺术有许多共同倾向,称之为"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的首领是戴望舒,主要成员有徐迟、路易士、卞之琳、何其芳等。

后又编《新诗》杂志,推进这股现代派诗潮。

现代诗派的诗作表现了幻灭中的追寻、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的自然质朴、形式的自由舒展,以新异的手法提升了诗歌的表现力。

这股现代派诗潮,因后期新月诗派向现代派转化,而汇成一股不小的潮流。

被人称之为新诗的黄金时代和成熟期。

除现代派诗外,还有现代派小说,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和新感觉主义小说,称之为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

心理分析派:(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家施蛰存。

其特点是运用弗洛伊德学说深入细致地严肃地描写人物的性心理、性压抑、性转移、性变态等等。

此前,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叶绍钧、庐隐等的一些作品中,都有性压抑、性心理分析的成分,但一般都是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为主要创作特色,性心理描写作为其中的因素、成分。

而施蛰存这时期创作了一批性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阳》《石秀》等。

心理分析派小说在现代小说中别具一格,丰富了文学表现生活的内容和手法。

新感觉派:(海派小说、新感觉主义小说)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蜇存、穆时英、叶灵凤等。

穆时英被称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

新感觉主义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

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夜总会、舞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是经常描写的场景和对象;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

七月派诗歌的叙述声音

七月派诗歌的叙述声音

七月派诗歌的叙述声音
王昌忠
【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40)001
【摘要】出于对空洞、浮泛抒情的反拨,七月派诗歌将叙事确立为了重要的表意策略.另一方面,出于对客观主义的超越,七月派诗歌的叙事是饱和情感意绪的叙事.七月派诗歌中的叙述者可以分成“文本内叙述者”和“文本外叙述者”;叙事的情感性、情思性落实在叙事声音上,也就是对客体事实的叙述(记叙、描述)、阐释、评价等叙事行为、动作上.
【总页数】6页(P52-57)
【作者】王昌忠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26.1
【相关文献】
1."七月"诗心中别开异花——论曾卓"七月诗派"时期的诗歌创作特色 [J], 孟利娟
2.苦难里的"白色花"和黑夜中的"三弦琴"--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诗歌意象建构分析[J], 张文刚
3.炽热诗情的传递——浅论惠特曼诗歌对中国"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影响 [J], 彭继

4.七月派诗歌的叙述声音 [J], 王昌忠;
5.抗战时期七月派诗歌的人民性及其意义 [J], 王昌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题1、“五四”文学革命时最早发表理论文章提倡文学改良的是。

2、1928年初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两个社团是和。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月芽儿》的作者是;《在其香居茶馆里》的作者是;《倾城之恋》的作者是。

4、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题的重要演说的是。

5、被称为“文体作家”的是。

6、《获虎之夜》的作者是;《一只马蜂》的作者是;《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岁寒图》的作者是。

7、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是。

8、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俄国作家的影响。

9、后期新月派以季刊作为阵地。

10、《死水》的作者是;《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别了、哥哥》的作者是;《老马》的作者是。

11、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和“美”的观点。

1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作家的。

13、《雪花的快乐》的作者是;《蕙的风》的作者是;《雨巷》的作者是;《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

14、文学革命时最先发表理论文章倡导文学改良的是。

15、《示众》的作者是;《春桃》的作者是;《华威先生》的作者是;《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1、《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有()。

a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b强烈的反抗和叛逆精神c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d青春、爱情的热烈歌唱e表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2、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

a抗战未开始时b抗战前期c抗战中期d抗战后期e抗战结束3、《蚀》是由三个中篇小说组成的,这三个中篇是()。

a泥泞b幻灭c自杀d动摇e追求4、下列作家属于社会剖析派的是()。

a沈从文b吴组缃c沙汀d刘呐鸥e艾芜5、下列小说不是老舍20年代在英国完成的是()。

a《离婚》b《赵子曰》c《小坡的生日》d《二马》e《老张的哲学》6、七月刊物的主编是()。

a艾青b胡风c田间d阿垅e聂绀弩7、大规模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都市的现代都市生活的小说是()。

a《日出》b《家》c《子夜》d《骆驼祥子》e《上海屋檐下》8、中华全国抗敌协会成立于()。

国开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

国开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

题目随机,请使用Ctrl+F组合键查找题目答案阶段作业1 测验一、单选题题目:“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以这样的发问开篇的诗作是()。

正确答案是:《蚕马》题目:《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是:刘半农题目:《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

正确答案是:周作人题目:《十五娘》是新文学中最早的叙事诗,其作者是()。

正确答案是:沈玄庐题目:《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作品的作者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散文家、漫画家()。

正确答案是:丰子恺题目: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正确答案是:新潮社题目:1921年,《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其主编是()。

正确答案是:沈雁冰题目: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是:郭沫若题目: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

正确答案是:《压迫》题目: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

正确答案是:上海艺术剧社题目:1933年从法国回车后,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同时以“刘西渭”为笔名在文学批评界有较大影响的戏剧家是()。

正确答案是:李健吾题目: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

正确答案是:林语堂题目: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

正确答案是:何其芳题目: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考点名词解释:1、京派: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2、中国新感觉派: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代表人物: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

《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直接受到日本的“新感觉派”的影响,新感觉派注重都市的体验与感受,注重对都市风景炫奇式的展览。

他们创作了真正的都市文本形式,从而把都市风景线的外在景观和对都市的心理体验落实到了小说形式层面。

3、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20世纪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作家还有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

”4、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主要诗人有辛笛、陈敬容、郑敏、穆旦等九人。

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

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时代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集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向和境界,善于运用较大跨度的跳跃性来形成“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5、现代诗派:现代诗派得名于《现代》杂志,对30年代初的新诗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七月派

七月派
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并不仅仅是对于客观现象的描写和分析或者单纯地用科学方法去剖析和指示社会的现实发展而必须从社会的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底内心的矛盾和灵魂的搏斗过程中间去发掘和展露社会的矛盾和具体的关系而从这种具体的社会环境来确证这真实人物的存在并且因为这样这些人物的一切必须融合在作家的自身底感觉和思想感情里才能赋予他们以真实的生命那末我以为路翎的这本饥饿的郭素娥可以说是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可以说在中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中已经放出一道鲜明的光彩
路翎:一个疯狂的文学天才
1938年,路翎写了一首长诗《妈妈的苦难》, 向胡风主编的《七月》投稿,没有发表,但他 得到了胡风的鼓励。1939年,路翎的短篇小说 《要塞退出之后》被胡风采用。发表在1940年 的《七月文丛》。这时用“路翎”作笔名。 (他之所以用“路翎”做笔名,是为了纪念初 恋对象李露玲。)
“七月派”作家笔下人物形象高度的真实感,首先 表现在这些人物形象逼近生活原生态,从内到外部 具有不加粉饰的本然性。
从外貌刻画方面来看: “丑陋的”、“蠢笨的”、“呆傻 的”、“傀儡似的”
更多地是指由人物性格的丰富与多元而来的“神似”, 关于人物心理的深层开掘
七月派小说的审美特征
“七月派”小说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在于对小说真实性的全新把握。 “七月派”小说高度的真实性,集中体现在作品“再现”之真与 “表现”之真的深度融合。 这一流派真实性追求的另一方面,是洋溢在这一派作品中真 诚真实的“主观精神”。
这一作家群并不满足于对人物心理作浮光掠影似的扫描,而是力求表现 “一代人的心理动态”。他们对笔下人物心理的把握,是从生活真实出 发,着力表现现实中人真实复杂的内心世界,将此作为现实主义的重要 的美学追求。
丘东平、彭柏山、路翎等作家都采用了一种直追人物心理的写法;用简 练的笔墨,直接进入人物深层的内心世界。这一类描写往往不是静态的、 单向的、平面的,而是动态的、多向的、有立体感的。

七月诗派名词解释

七月诗派名词解释

七月诗派名词解释七月诗派,又称“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支重要文学流派,源于1979年7月成立的“七月诗社”,以反对“白话新诗”为主要目标。

七月诗派主张回归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追求诗歌的审美和形式的完美,并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上有所提高。

七月诗派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名词解释如下:1. 七月诗社:七月诗派的发源地,是由当代文化名人周砥主持成立的文学社团。

七月诗社旨在提倡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的复兴,主张诗歌应具备审美价值和艺术完美。

2. 反“白话新诗”:七月诗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反对当时盛行的“白话新诗”运动。

白话新诗倡导用白话的方式表达诗歌情感,相对于传统的文言诗,诗派认为白话新诗在艺术形式和语言表达上存在缺陷,不能满足诗歌的审美需求。

3. 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语言:七月诗派倡导回归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语言,包括首句押韵、平仄对偶、语言优美等传统元素。

诗派认为传统诗歌形式和语言具备独特的美学价值,是诗歌的完美表达方式。

4. 诗歌的审美和形式的完美:七月诗派追求诗歌的审美和形式的完美,要求诗歌在艺术表达上精益求精。

诗派的诗人们认为诗歌应当追求真实、美好和高尚的境界,通过对形式和语言的精雕细琢来实现这一目标。

5. 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七月诗派认为诗歌应当具备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

诗派的诗人们在创作中注重思想的独立性和深度,倡导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同时,诗派的诗人们也注重技艺修养和艺术创新,追求在艺术形式和技巧上的突破和提高。

七月诗派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刺激了中国当代诗歌的繁荣和多样性的发展。

诗派的诗人们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的努力以及对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的追求,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考试(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考试(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考试答案(考试范围:《中国现代文学》全书)一、填空题1.《围城》2.《狂人日记》3.《两个家庭》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终身大事》二、名词解释1. 1932 年中国诗歌会成立,艺术主张是诗歌大众化,倡导诗歌面向下层人民,歌唱抗日救亡运动。

重要诗人有蒲风、杨骚、任钧、柳倩、温流、王亚平,代表作品有《茫茫夜》《六月流火》等。

艾青、田间、臧克家等于 30 年代崛起于诗坛,他们以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而著称。

2.七月诗派是20世纪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

”以抗战为背景,描述民族的历史灾难,抒发爱国激情进而表现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成为七月诗派创作的重要内容。

3.《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4.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5.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七月诗派之特点

七月诗派之特点

七月诗派之特点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

他们以《七月》《希望》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

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

其特征具体表现为:思想上:1.七月诗派的诗歌是牢牢扎根于现实生活土壤的歌唱,是密切联系着祖国、人民苦难命运的战斗的声音。

他们热爱泥土和大地,崇尚主观战斗精神,并毫不含蓄地将激情灌注在诗篇中,因此他们的诗有着鲜明的主题。

如胡风的《为祖国而歌》,将对祖国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2.表达对旷野般沉厚辽阔的自由生命力的憧憬与渴望,成就了七月派的许多优秀诗篇。

“旷野”形象被七月诗人择为诗歌的主题意象,借以寄托表达对土地的挚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如绿原在《复仇的哲学》中呼唤人民在旷野上站立起来,勇敢斗争;孙鈿在《行程》中书写了融人旷野,在大地中新生的渴望。

艺术上:1.七月派追求主观战斗精神和主观拥抱现实的美学追求,以“以我写物,以我化物”的艺术思维方式,在诗作中把客观对象主体化,使山水人事处处烙印着诗人旺盛的情感活动。

如冀汸的《旷野》,与其说是在描写马的奔驰,不如说是在书写诗人英气勃勃的主观战斗精神的奔驰。

2.七月派的诗歌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体现出朴实明朗的特点。

除大量的铺叙、描写和直抒胸臆外,也多用比喻、暗示、象征等手段,但是这些修辞往往都有明确的指向性,因而修辞的核心是十分清晰的。

如鲁藜的《泥土》,选用了“珍珠”和“泥土”两个贴切的比喻,在鲜明的对比中表达了要平凡不要自视珍贵的人生哲理。

3.七月派诗人善于捕捉具有时代特征的宏大主题,创作了许多规模宏富、气势浩大的史诗、抒情诗和叙事诗。

如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他喷出了绿色的鄂尔多斯草原“复活的笑”飞高扬起了它“新的生命”,被誉为草原史诗的抒情长诗。

4.七月诗派的形式从总体上来看,都属于自由体,但具体选择时又灵活自由,有对话体、无韵体、新格律体、民歌民谣体、散文诗体、叙事诗体等。

模拟试题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模拟试题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模拟试题一:一、填充题(每题2分,共20分)1."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世界上并非没有为了奋斗者而开的活路。

……〞这段话出自小说鲁迅的小说"伤逝"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句诗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3.20年代反映教育界与小市民灰色生活的最主要的小说家是钱钟书"围城"。

4,1931至1932年,左翼文坛从联"拉普〞理论家那里承受了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以政治代替艺术,进一步助长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

5.文学批评家西渭在30年代出版的著名批评论文集是"咀华集"。

6.40年代中后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发生过一场关于文艺创作中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重要论争。

7.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以此提倡富于艺术性的叙事、抒情散文。

8.巴金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以旧家庭没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除"春"、"秋"之外,还有"家"。

9.从文的小说创作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对湘区人情风俗的精细描写。

10。

"腐蚀"是茅盾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小说。

二、选择题(以下各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在正确一项后的括号打上"√〞,其余括号不要填任何符号。

每题4分,共8分)1."左联〞的刊物是:b."北斗"2.鲁迅后期杂文集包括:c."花边文学"、"准风月谈"、"伪自由书"( );三、搭配题(从以下每题的a、b、c、d中选择正确的搭配分别填人所属括号。

每题4分,共12分)1.人物形象与所属作品搭配:①单四嫂子(明天);②杜大心(灭亡);③梅行素(虹);④柔嘉(围城) 2。

作品与作者搭配:①光赤("丽莎的哀怨");②洪深("青龙潭");③废名"桃园";④吴组湘("樊家铺")3.作家与所属文学社团搭配:①至(浅草社);②成仿吾(创造社);③洪灵菲(太阳社);④雪蜂(湖畔诗社)四、名词简释(各用五十个字左右加以简明扼要的解释。

诗人的心与大地的脉搏──试论七月诗派的风格

诗人的心与大地的脉搏──试论七月诗派的风格
( 《 雪 落 在 中 国 的 土地 上 》 )

在 《 北 方 》 中 艾 青感 叹 着 北 方 人 民失 去 了
影 响很 大 的 诗 歌 流 派
虽 然 跨 越 了抗
,


战争
解放 战 争 两 个 历 史 时 期
, ,
,
从 《 七 月 》到 《 希 望 》 期 间 诗 人虽 有 变 化
。 ,
但 这一 诗

歌流 派 的创 作
始 终 保 持 了 一 贯 的 风格
,
这 种 风 格 首 先 表 现 在 七 月 诗 人 对 时代 的敏 锐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这些 洋 溢 着 忧 患 意 识 的 诗篇

以 其沉 郁
厚重 的 思 想 与 情 感

中华 民族 解 放 斗 争 的 历 程 是 曲折 痛 苦 是 不 言而 喻 的

艰难 的

人 民 作 为 这 种 曲折 与 艰 难 的 直 接 承 受 者
是 这 一 主 题 的 杰 出 的开 拓 者

,

早 期 七 月 诗 派 的 中坚 艾 青
, , ,
本 世纪 三
四 十年 代 的 中 国 内忧 外 患交 织

急 切 的需 要 民 族 精神 的振 奋 轻 的 诗人
, ,
而 中 国的 新 诗 在 经 历 了 诞 生 期 的 稚 嫩 与 发 展 期 的徘 徊 探 索 后 应 合 着 这 一 时代 的需 求
, ,
也 期待 着 思想 艺 术上 的重 大 突破
:

,
诗人 用 沉 郁 的
” 。
笔调 抒发 了 国破 家亡 的 悲 哀
无 数 的 / 我 们 年 老 的 母 亲 / 都 蜷伏 在 不是 自 己 的 家 里 / 就 像

试分析“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点

试分析“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点

阿垅从忠于现实,转变成与现实搏斗的战斗精神的真实 写照。
三、浪漫型 七月诗派当中的青年诗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特 性— ——浪漫气质与理想主义。因此在他们的诗作当中的 写实手法并不拘泥于形式,带有很强的浪漫笔法,在充 满荆棘与泥泞的道路上前行,同时也在战斗中保持这对 生活、理想的强烈热爱与追求。鲁藜是其中的代表,在其 诗作当中将哲学思考融入到自然景物的描写当中,将现 实主义与象征主义完美交融,自成一家。其诗作是现实 生活的反映,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富有象征主义的 歌咏,充满浪漫主义的情调,富余哲理,感人至深。如《泥 土》“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 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 / 把 自己当泥土吧 / 让众人吧你踩成一条道路”。 四、象征型 象征型的现实主义与我国传统的比兴手法相近,于 20 世纪初传入中国,周作人在其《扬鞭集》中指出“象征 即兴”,这时的中国文人,大多会不自觉的使用象征手 法,使他们的文章浑然天成。七月诗派的诗作也是如此, 因此,融入到现实主义当中的象征是七月诗派的又一大 特点。 总结: 七月诗派活动的时期,来自西方的各种文学思潮传 入国内,七月诗派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现实注意特点,是 融合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等各种 文学思潮的集大成者,这些特点使得七月诗派的诗歌具 有独特美学意味的同时,将爱国主义、战斗精神凸显得 淋漓尽致。 注释: [1]葛明星. 荆棘途上的歌者— ——《七月》诗派的诗性 追 求 [J]. 哈 尔 滨 师 范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学 报 ,2015,05:105107. [2]王珏. 论七月诗派浪漫的现实主义下的战斗精神 [J]. 大众文艺,2016,12:43.
一、反讽型 绿原是反讽型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在早期的《童 话》当中有着梦幻般的迷离,但残酷的现实,使其在中期 变得悲愤激情,而经过沉淀后期的诗风变得沉郁厚重。 在其诗作当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带有的强烈宗教色彩, 这使得其诗作不仅悲愤激情与沉郁厚重,更表现出一种 强烈的反讽意味。比如《憎恨》(1940 年 12 月)、《给天真 的乐观者们》(1944 年 12 月)、《重 读 < 圣 经 >》(1970 年)、《母亲为儿子请罪— ——为安慰孩子而作》(1970 年) 等绿原将现实生活及人生百态融入荒诞的宗教意象或 宗教故事中,给予读者强烈的思想冲击,回味无穷,这种 绝妙的反讽手法运用使绿原的现实主义诗作独具特色。 二、主体型 七月诗派的作品一贯的风格即表现现实生活,而阿 垅在贯彻这一风格的同时,也有其独创性即“主体型现 实主义”。阿垅是黄埔军校第 10 期毕业生,曾任职战术 教官,这些经历使其诗作当中,将胡风主张的主观战斗 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这是强调主体性的表现[2]。胡风对 阿垅的评价是战士与诗人是神的两个化身。阿垅在其诗 歌《哨》当中写到“:一月的夜的延安 / 前线带回来的一身 困倦 / 从这深深的夜逾越过去 / 又是新红太阳的战斗的 明天”,从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其战斗精神。在遭受空袭的 西安,阿垅开始写作《南京》以纪实的笔触,描绘了抗日 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参与的多次重大会战,表达“中国军 人悲壮的爱国情怀和最终战胜敌人的光明前途”。这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卓是 七月诗派 中较有影响的代表诗人之 一。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 面对满目疮痍的大地, 曾卓的感情是厚重的, 他写诗是 用嘶哑的声音唱 着自己的歌 、用真实的眼泪沐浴自己的灵魂 , 他的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真情实感的抒发。如果 说 七月诗派 的其他诗人如田间、阿垅、牛汉、绿 原、化铁等展现的是 刚毅、遒劲、奔放、粗粝的 力
第 30 卷 第 5 期 2010 年 10 月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aoji U niversit y of A rt s and Sci ences( S ocial S cien ces )
V ol. 30 N o. 5来自O ct . 2010七月 诗心中别开异花*
原始的朴素的激情与音乐。诗中貌似客观的场景
描写中, 流淌着一腔同情愤慨的心理潜流, 那是
一种对弱小生命的挚爱关怀和沉思。而 狱 则写
出了狱中所见, 伸出了瘦削的手/ 从冰凉的铁栏
格。/ 投出了激愤的眼光/ 从阴森的小屋。/ / 负着
苦难的祖国, / 又负着祖国给你的困难, / 你年轻的 生命力/ 被抛置在黑暗里。[ 5] ( P9) 从深层意义上揭
鸥那样/ 轻快地、矫健地、无羁地/ 那像音乐性的击
扑着翅翼地/ 在蓝色的天雨蓝色的海的空间飞翔 [ 5] ( P52- 53) 等等这些温润的诗句, 都是诗人心
底流出的动人旋律, 真实的记录了抗日战争期间
青年人在生活上、精神上所经历的追求与艰辛。
当然, 曾卓虽然是一个颇带 浪漫气质与梦幻 色彩 的诗人, 但诗人的艺术良知、坚定信念与敏
[ 5] ( P27- 28)
曾卓的这首长诗, 已不是一般地描写寸草春 晖的母爱了, 而是通过一个母亲去展示了一个时 代; 诗中的母亲, 已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母亲, 而是 为时代 的风暴所卷起 的/ 无数 孩子们的母 亲 。全诗如同一条情感的河流, 涓涓流淌着诗 人对于母亲、对于祖国的赤诚挚爱, 同时也流露出 令人感动的温情。

* [ 收稿日期] 2010- 07-19 [ 作者简介] 孟利娟: 女, 湖南益章人,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 2008 级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 文化。
第5期
孟利娟 七月 诗心中别开异花
97
作为 七月诗派 中的一员, 曾卓从来没有在 胡风主编的 七月 、希望 等刊物上发表过任何 作品。据说原因是: 1942 年时, 曾卓听别人说, 胡 风批评自己一些受人赞扬的散文诗不过是 小资 产阶级的情调 , 另外胡风在编辑 七月诗丛 时编 入了曾卓好朋友绿原、冀汸、邹获帆等人的诗集, 但没有编入曾卓的作品, 当时他们都在一个叫做 诗垦地 的组织里, 于是非常气愤, 发誓不向胡风 编的刊物投稿。
再如写于 1943 年的 小城之冬 , 他看到的是 死去的孩子, 蓬乱的头发、幽 幽哭泣的母亲, 残 缺的四 肢, 敞 开着 露骨 胸膛 的乞丐; 在 行列 ( 1943 年作) 中, 他看到的是骑着高头大马的监斩
98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年
官和蓬头垢面, 反缚了手, 口角挂着鲜红的血 渍 的犯人; 写于 1944 年的 熟睡的兵 , 他同情那 在抗战中负伤的二等兵吴祥兴, 曾经为了保卫祖 国在前线浴血奋战, 而今却流落街头, 贫病将耗去 这个伤兵的生命而无人关心。更值得痛心的是, 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当时国民党政府所在地 陪都重庆。等等这些诗歌, 都带有明显的时代印 记, 充分体现了曾卓对下层人民命运的关注、同情 与怜爱, 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那善良的灵魂和强 烈的正义感。
论曾卓 七月诗派 时期的诗歌创作特色
孟利娟
( 西南大学 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 400715)
[ 摘 要] 七月诗派 是诞生于抗战的硝烟中一直活动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
和革命激情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而曾卓是 七月诗派 中较有影响的代表诗人之一。在那个特殊的年
代里, 当其他的七月作家都在尽情的探索自己的 世纪愤怒 之时, 曾卓却以心灵折射现实的风云, 为我
的美 [ 1] 的话; 那 么 曾卓 展 现的 则是 柔 韧的 美 , 在热情、豪放之外另有一层忧郁和对苦难的 深刻体味。
李怡教授在其评论著作中说: 曾卓的诗歌创 作从一开始就与许多的七月作家不尽相同 当 其他的七月作家都在尽情的探索自己的 世纪愤 怒 之时, 曾卓似乎保留了更多的青春期的个人情 怀 、即使是抗战或地下斗争这样容易让人写得 慷慨激昂的 题目, 在曾卓笔下也是 婉转的、亲切 的、柔情的, 充满了个人的世俗生活情调。[ 2] ( P183) 的确, 曾卓不是横刀立马直 入时代洪流的斗士, 而是充满浪漫气质、以心灵折射现实风云的诗人, 他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着温柔 哪怕是在个体生 存与尊严受到最危难最严峻挑战的时候。无怪乎 他的友人牛汉说: 他的诗即使是遍体鳞伤, 也能 给人带来温暖和美感。[ 3] ( P5) 读曾卓的诗, 让我们 看到了一个诗意的曾卓,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 血肉丰满的诗人。
二 曾卓是 七月诗派 诗人中感情最丰富、最热 烈, 而其诗歌的抒情调子也最缠绵、最柔婉的诗 人。同时, 曾卓也是一位真诚的诗人, 他的诗歌创 作理想是: 我希望朴实地唱出心中的歌: 没有喧 哗, 没有装腔作势, 没有矫揉造作, 不是仅仅用华 丽的语言将诗装饰起来; 不是仅仅用智慧的语言 将诗点缀起来。我知道, 诗神是不能欺骗的, 她 要求的首 先是感 情上的 忠实。[ 5] ( P373 ) 概括 起来 说, 曾卓认为诗的本质特征在于真挚情感的流露, 而正是这种诗美理想决定了他诗歌的特征。 因此, 即便在炸弹与旗帜效应被极力张扬的 抗战时期, 他的诗仍能透过心灵一隅关注那时代 青年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如写于 1941 年那表 达爱的伤痛与执着的 青春 : 不问 是玫瑰生了 刺, / 还是荆棘中却开出了美丽的花, / 我折一 枝, 为你。/ 被刺 伤的手 指滴下 的血 珠, / 揩 上衣 襟: / 让玫 瑰 装 饰 你 的 青 春, / 血 渍 装 饰 我 的 青 春。[ 5] ( P30) 写于 1942 年的 断弦的琴 中, 为了不 被滔滔远去的时代洪流所遗弃, 诗人最后扼制了 爱情的呼吸 , 尽管他也因此承受 了 难忍的苦 痛 : 因为我不愿/ 让时代的洪流滔滔远去/ 却将
牛汉在 一个钟情的人 中这样评价曾卓: 他 的诗的情调多半是温和的, 没有冲激读者心灵的 破坏力, 他的诗给人以慰藉, 为人以期望, 给人以 支持。他把悲剧浸透温暖的血泪, 他又在欢乐曲 中加进一些苦味的汁。[ 3] ( P7 ) 是的, 曾卓在诗中总 是放进属于个人的诗情体验, 所以即便他是在胡 风 战斗激情 的文艺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即 便是在战火纷飞的苦难岁月里, 曾卓的诗歌仍然 透着一丝丝令人感动 的温情。或许 也是因为这 样, 胡风才批评曾卓的诗有 小资产阶级情调 吧。 但这也正是曾卓别于其他 七月派 诗人的独特之 处。
这些都给了我以教益。我现在对诗的一点理 解, 就是在那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4] ( P82) 今天 我们论及曾卓的诗歌, 也可以看出, 曾卓的诗歌创 作的确体现了上述胡风论 及的 主观战斗精神 说, 只是选取的角度, 表现的情思或许有些微差 异, 毕竟一个诗人的诗风是由他的诗歌观念、观察 视点与心理气质等综合性因素决定的。而曾卓是 以心灵折射现实风云的诗人, 他的诗里反映的艺 术是和谐的, 近乎古典式的, [ 3] ( P7) 而胡风也认为 抗战时期曾卓的诗歌 太强调个人的 感情了。因 此, 虽然曾卓诗的总体风格和七月诗派并不相悖, 但于 七月诗派 中, 曾卓是独特的, 而这种独特, 或许也正是胡风所不欣赏之处。
母亲! 只是因为深深地爱您, 深深地爱着这一代 如您一样的 被时代的车轮 轧伤了的母亲们, 我热望带给您们幸福的暮年, 带给后来的母亲们 不再如您们一样的悲惨的命运。
我 无数的您们的孩子们, 都在一滴一滴地 抛出自己的血汗, 用如石土一样的手 一凿一锤地敲打着 通向自由幸福世界的路。
母亲! 请相信我, 当祖国的大地 挣断了几千年来的锁链, 当我们的草野 那茂密的林间 不再拴有敌人的战马, 当您又跋涉着迢迢的路回到家乡时, 我一定要随着黎明的光/ 去叩开故居的 门, 我一定要跪倒在您的脚前 求 您: 即 使 是 一 点 头 的 宽 恕
虽然如此, 但 曾卓还是非常注 意 七月 希 望 上的诗, 而且非常敬佩胡风对诗的理解, 同时 承认在文艺思想上深受胡风的影响。他在 简单 的交往, 几乎影响了我一生 一文中, 明确提到: 我年轻时在文艺思想上, 特别是在诗的观点上, 是深受他( 指胡风 作者注) 的影响的。 他强 调诗人必须将思想化为自己的血肉, 表现为对待 生活的激情; 强调诗人与诗的一致, 诗的表现力 与人的战斗力不可分; 同时也强调诗必须是诗
莽、丛林, / 峭壁/ 悬崖、深谷
它的凝聚着悲
愤的长啸/ 震撼着黑夜 , [ 5] ( P99) 诗中凶悍愤怒之
锐直觉, 让他仍能在人间烟火气十足的现实境遇
中, 揭示人生苦难, 张扬抗争伟力, 展望希望与
未来。因此诗人那忧患的人生担待, 那对芸芸众 生的终极关怀, 那对现实的诗性介入, 闪耀着动
人的传统人文精神光彩。如 拍卖 恰似一幅下层
人血泪挣扎的炭素画。 四个赤脚的苗女被包围
在哗笑的人群中 , 在小城的街上廉价地拍卖那
们开辟了一个 苦难中不乏温暖 的情思世界, 于 七月诗派 中, 曾卓是独特的, 他是一朵 七月 诗心中
别开的异花。
[ 关键词] 曾卓; 七月诗派; 诗歌创作; 独特
[ 中图分类号] I206.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8- 4193( 2010) 05- 0096- 04
七月诗派 是诞生于抗战的硝烟中一直活 动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和革 命激情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因胡风主编 七月 得名。他们的诗歌反映了强烈的民族民主意识, 表现人民大众抗击日军侵略和国民政府黑暗统治 的战斗精神。 七月派 诗人们奉行理论家胡风的 体验现实主义理论, 提倡 主观战斗精神 , 突进 到 生活的底蕴 , 与血肉的现实人生进行搏斗, 反 映 体验 过的现实。因此 七月诗派 的诗歌对战 争、对人民的书写, 与同时期的街头诗、朗诵诗不 同, 不是宣言口号式的, 而是更多的融化了自己的 血肉体验, 有着十分强烈的主观能动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