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5单元第4章第1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
二、重点难点重点:1.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2.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
难点: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发霉腐败的食物、自制的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培养基、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接着发问: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另一类生物吗?下面就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些发霉的橘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的食物) 教师提点,导入新课。
回答问题:有花、有草、有树还有动物。
学生回答看到的现象,有的食品是长毛腐败,有的虽然腐败但看不到东西。
通过观察总结,让学生感知到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存在,起到很好的导入效果。
五、探究新知一、观察菌落1.菌落的概念由细菌和真菌个体微小,肉眼难见,导出菌落的概念: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观察菌落,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皿中的菌落有几种?大小、形态和颜色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细菌菌落比较小,呈白色,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比较大,颜色呈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形态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二、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教材67页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简单总结培养步骤。
教师总结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用琼脂做材料,牛奶、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做营养物质。
学习并理解菌落的概念。
观察菌落,分析特点。
学生列表比较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自学教材资料,总结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可以是单细胞类型,也可以是多细胞的类型。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细菌和真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作用,以及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2.分布范围: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如土壤、水体、动植物体内等。
3.作用: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
4.实例: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5.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生存条件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例题4: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他们能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此外,细菌还参与氮循环等生物化学过程。
5.例题5:
题目:请简述微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答案: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制作、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酸奶制作中的作用,乳酸菌在泡菜制作中的作用。
8.例题8: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方式。
答案:了解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方式,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掌握细菌和真菌的遗传规律。
题9: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生态关系。
答案:了解细菌和真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如竞争、共生、寄生等。
10.例题10: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科学研究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时:1【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教学难点坚持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法、看图填空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一本全练)等。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66—70页。
重点内容:菌落的概念,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如何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二、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完成《一本全练》课前预习自主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三、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菌落的概念;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如何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四、巩固记忆(10分钟)1.菌落的含义: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④接种⑤恒温培养3.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4.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5.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些需要氧气,有些不需要氧气。
6.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的分布不同。
五、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独立完成一本全练部分习题。
六、【教学后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课方案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散布第 1 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术: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散布特色。
2.试试采纳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研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一样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别条件。
4.学会与别人的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5.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及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经过细菌和真菌培养熟习细菌和真菌的散布;2.经过研究实验和小组之间的议论,概括出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细菌和真菌的散布,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卫生习惯。
〖教课要点〗1.细菌和真菌的散布特色;2.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3.研究活动“检测不一样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中研究方案的制定,经验沟通后能够正确地得出结论。
〖教课难点〗1.研究活动中各小构成员的分工合作,研究实验的察看记录;2.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前准备〗培养的不一样形态的菌落、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实物投影仪、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资料和器具(琼脂、培养皿、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等)。
【教课方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创建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等,创建情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以下问题:(1)馒头寄存时间久了为何会长“毛”?(2)腐化的树枝怎么会长有木耳呢?(3)营养丰富的牛奶和米饭为何变质了?学生联系实质生活中的食品变质、物件发霉等生活经验,试试回答:(1)寄存久了的馒头会长出“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2)腐化树枝上长出的木耳实质是真菌;(3)牛奶和米饭变质了,这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在作乱。
师生达成共鸣:自然界宽泛散布着细菌和真菌。
由此导入新课。
2.问题导入:教师发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同学们是如何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自然界中宽泛散布着细菌和真菌吗?”经过提出问题,认识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累积的相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课目标1.知识与技术( 1)认识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 2)经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鉴识被细菌、真菌传染的食品和生物。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观察菌落的活动,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析能力。
( 2)、经过培育细菌和真菌的活动,培育学生着手操作能力。
( 3)、经过对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研究活动,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解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在与小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研究活动;(2)经过认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帮助学生形成优异的卫生习惯。
(3)经过研究方案的拟定,培育科学研究的慎重和科学性涵养。
教课要点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育方法;教课难点研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具准备集体定教( 1)采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制作 PPT一、引入新课个性补教展现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品。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终归是什么原由惹起的?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表达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学生认真观察、思虑,谈论交流。
二、解说新课(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在腐败变质的食品中能找到菌和真菌的身影,那么还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它们呢?学生任意举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如空气、水、土壤,甚至是严寒的北极或深海火山口等。
老师总结:可见细菌和真菌就在我们四周,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二)菌落的看法及细菌和真菌菌落特色但是,我们在一般状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它们的,只有当它们大批生殖形成会集体后,肉眼才能看到;刚刚同学们观察到的桔子上的绿毛,食品中的斑点实质上都是不计其数个细菌或真菌构成的菌落。
展现课前培育好的细菌和真菌的菌落,以小组形式观察、谈论、思虑提出问题:1细菌的菌落和真菌的菌落大小如何?2你以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表面有何不一样?菌落的形态相同吗?3你还可以发现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其他不一样点吗?学生小组观察、划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总结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
师强调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将配制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同时使用的培养皿也要进行高温灭菌。
(2)培养基经过高温灭菌,一定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
(3)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接种在培养基上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再次污染。
(4)一般要将培养皿放在保持温度恒定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表达交流、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其中1、2、3为本节内容)
提纲请参照以下分组进行计划的制定:
(1)你们组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2)标签纸上应该写些什么?贴在培养皿的什么位置合适?
(3)两套培养皿各编上1号和2号,你们准备用 几号做实验组、几号做对照组?哪个可能无菌长出?见提示4
四、课堂巩固:
1、下列关于细菌的菌落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比较小B.或光滑黏稠
C. 或粗糙干燥 D. 比较大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 )
氧气水有机物适宜的温度
A .B.
C.D.
3、大量的细菌能使食物腐败,食品在冰箱能保存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原因是在冰箱的环境中( )。
A. 无细菌
B. 细菌繁殖慢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备课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计划:
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
3.说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计划的制定。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教材及课题: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体验探究,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难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学情及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探究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进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而无论是探究过程、还是研究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过程,课堂有限的时间空间都对教学的实施构成很大的局限,需要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确保教学、特别是科学探究教学的实施。
科学探究教学资源运用的设计思路:科学探究资源1:接种培养细菌、真菌需要时间,不可能全部在课堂上完成,由此设计学生课前接种培养教室空气中的细菌、真菌活动,培养成果--菌落作为课堂观察学习细菌和真菌菌落的材料科学探究资源2:配置培养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第一步,是研究微生物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但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也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则采用我校学生科技活动成果科学DV<柚叶水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配置培养基的片段,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
科学探究资源3:探究、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活动,过程耗时长,课堂实施的难度大,而巧妙设计,与课外科学探究类科技活动结合起来,也可以给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及学习素材:学生课前接种、培养,并拍摄视频,课堂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探究资源4:为了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加深科学研究从提出问题、到最后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全过程的认识,播放我校学生科技活动成果科学DV<柚叶水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展示发表在生物学核心期刊《生物学通报》上的文章。
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动物之后接触到的第三类生物种类——微生物的序篇。
从宏观上认识细菌和真菌的相关知识,能区别细菌和真菌菌落在大小、形态、颜色上的差别。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菌落外观形态的学习,对接下来本章的后几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也起到基础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重点)2.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难点)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热情周围环境中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甚至在我们的体表和体内也有许多细菌,有时候还有真菌。
并且展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细菌和真菌。
让学生对微生物产生更多的兴趣。
(二)观察菌落——明确教学目标1.菌落(PPT展示多种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通过观察总结概念: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
(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总结菌落的特征,并且完成一下表格的内容。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接种④恒温培养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视频,让学生能够理解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明确教学目标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回顾探究过程,帮助学生捋顺其中的各个环节)1.问题: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哪种环境中更少一些?哪种环境中根本没有?2.探究思路:如果请你帮幼儿园的老师想个办法,让孩子们知道手上就有细菌或真菌,饭前必须洗手,你有什么办法?设计并实施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word教案一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word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纳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样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明白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样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专门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一定基础。
同时,也教育学生关怀自己的生活环境,用科学去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适应。
2、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3、教学难点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刻做好观看记录4、课时安排:本节教学内容为一课时三、教学预备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桩蘑菇足癣、背癣的图片培养菌落实物实物投影仪琼脂培养皿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教师与学生交流:“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细菌和真菌在哪儿”“我是如何样明白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积存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形,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导入新课;也能够联系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体会,创设情形,激发爱好,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也能够开门见山地问:同学们想了解关于细菌和真菌地那些方面的知识?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新课。
也能够从生物的分类引出细菌和真菌。
学习菌落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插图,并阅读相关内容,也能够展现不同形状菌落图片或课前培养好的菌落。
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样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也能够先行对各小组组长进行课前培训,让它们在课堂上演示讲解,也能够由教师直截了当演示讲解。
5.4.1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难点:1)、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观察记录。
2)、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பைடு நூலகம்法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设计
意图
情境导入:
1、图片展示烂苹果
2、各种细菌和真菌在电镜下的照片
航行路线:
预习
1、菌落的概念: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
2、将少量细菌和真菌放入培养基的过程叫做。
预习本节课,完成独立自主的学习
探究式学习,独立完成学习知识点。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设计
意图
3、配置培养基为什么一定要进行高温处理?
4、细菌、真菌的菌落各有哪些特点?
类型
项目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形态
大小
课后提升:
5、阅读《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回答P57的讨论题:
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无菌棉棒?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以及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细菌和真菌,提高动手能力,认真观察菌落,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概括式总结
知识反馈
概括式总结
知识反馈
当堂巩固
总结概括
反馈
概述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教学反思
提示4相当与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中的哪个步骤?
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用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情况存在吗?是什么情况?为什么?
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探究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言:细菌和大部分真菌都比较小,肉眼就看不见,为了便于
制成培养基来培养,在培养基上,它们会
题:
存在,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
通过对细菌快速繁殖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组织教学:
设计意图:集中学
老师为什么要求学生用抗菌香皂洗手洗澡呢?”
从而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
自然界中的作用做铺垫。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1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阅读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解题思路。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疑问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及作用,学生应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树立生态平衡的生命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⑧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方法和进展不断更新,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微生物的机会。
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土壤、水、空气、动植物体内。
③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氮循环、分解有机物、食品制作、环境保护。
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健康影响、医药应用、农业应用、工业应用。
⑤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方法:显微镜观察、培养方法、鉴定方法、操作技巧。
⑥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鉴定: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遗传变异、物种多样性。
- 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
- 细菌和真菌的物种多样性
7. 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 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生态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七、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微生物的世界》、《微生物学原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等书籍,以深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更多知识。
人教版生物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
课题课型使用者上课时间5单元第4章第1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新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4.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且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讨论法,通过设疑引学,示例讨论、分析理解,答疑解惑、卫生保健等环节,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引言的学习,引起学生对探索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重点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难点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导】:[创设情镜,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什么?学生:有花,有草,有树,还有各种动物。
教师:好,那么,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另一类生物吗?下面就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讨论。
教师:你们谈一谈观察结果。
学生:桔子上长了绿毛,馒头长有绿毛,也有黄黑斑。
学生:牛奶闻着发酸了,但看不到什么东西。
学生:腐败的食物表面有白色小圆斑点,也有绿色斑点。
教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讲述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学】:(提醒学生用塑料袋把实物放好,并洗干净手)[收集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学生:细菌和真菌分布得特别广泛,无论是空气中、土壤中、水里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它们。
学生: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甚至在深海的火山口中还发现了古细菌。
教师:你们的资料准备得很充分。
是的,细菌和真菌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了。
但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它们的(大型真菌除外)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其实,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桔子上的绿毛,食物中的斑点都是成千上万个细菌或真菌组成的菌落。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上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案 (1)
过渡观察细菌真菌的方法谁能替老师想想办法怎样能观察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显微镜培养菌落从学生已观察了自己培养的菌落经验,引出菌落概念。
图片遮挡、默认资源使用讲授新课一、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1配制培养基2高温灭菌3接种4恒温培养1引导学生回顾培养方法。
2请参与准备的两位同学在讲台上讲解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过程。
3.设问:为什么要进行高温灭菌?4.用录制的学生接种、恒温培养的部分视屏展示强调这两个过程。
1学生回顾总结培养四步。
2两位学生分别用自己操作时的视屏给学生讲解具体过程。
3.学生思考回答。
4.学生看视屏,再次回顾接种和恒温培养。
通过展示学生操作的视频生动的总结培养方法,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
并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外部链接视频播放、背景图片展示、文本定位探究活动的表达与交流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学生接种的部分照片)两周前,同学们积极地以小组为单位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了探究方案并实施,下面就请各小组进行简短的汇报和实验成果的展示。
各组在表达过程中白板上展示他们接种的图片,对每个组的展示给予科学的评价,肯定优点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实验结果,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指出不足。
对第五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讲述细菌学家弗莱明的故事,激励学生不要怕失败,要善于分析总结。
对探究活动和表达交流进行小结并设问: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大家应该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探究方案,各小组之间比较分析、讨论和交流:第一组:硬币接种。
先简短汇报探究过程,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实验成果得出结论第二组:硬币接种。
与第一组对比说出异同,并分析实验结果不同的可能原因……第三组:选择教室和草地……第四组:与第三组对比说出异同……第五组:比较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
实验结果和假设不一致,他们分析了几种可能的原因又重新做了实验第六组:和第五组对比说出异同…勤洗手,打扫教室卫生等。
各抒己见这是本节的重难点所在,为突出这一重点环节,让学生以实验为依托,通过实验过程及结果展示,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为他们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一定基础,充分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树立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4. 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5.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及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细菌和真菌培养熟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归纳出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3.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中探究方案的制
定,经验交流后能够正确地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1.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观察记录;
2. 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培养的不同形态的菌落、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实物投影仪、培育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琼脂、培养皿、
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等)。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下列问题:
(1)馒头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长“毛”?
(2)腐烂的树枝怎么会长有木耳呢?
(3)营养丰富的牛奶和米饭为什么变质了?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尝试回答:
(1)存放久了的馒头会长出“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
(2)腐烂树枝上长出的木耳实际是真菌;
(3)牛奶和米饭变质了,这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在作怪。
师生达成共识: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
由此导入新课。
2.问题导入:
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同学们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吗?”通过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方案一:教师质疑:变质的米饭、牛奶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我们不能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细菌,应该怎样才能让其露出“庐山真面目”呢?由此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矛盾,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自然导入“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步骤并小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中培养。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并强调注意事项:
①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同时
使用的培养皿(或者试管等)也要进行高温灭菌。
②培养基经过高温灭菌,一定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
③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接种在培养基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再次污染;
④一般要将培养皿放在保持温度恒定的培养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如果没有培养箱,必须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
方案二: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
为什么呢?怎么样才能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细菌呢?
引导学生要想肉眼看到细菌,必须培养细菌的菌落。
教师播放录像,学生通过录像观察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提问:(1)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2)什么叫接种?
(3)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必须加入营养物质?
(4) 配制好的培养基为什么一定要进行高温处理?
学生观看完录像后,阅读教材“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步骤并小组内讨论,达成共识。
回答:(1)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中培养。
(2)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接种。
(3)配制培养基时必须加入营养物质,是因为细菌和真菌中的
绝大多数自己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
(4)配制好的培养基一定要进行高温灭菌的处理,因为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基内混有的其它细菌或真菌等杀死,只培养接种的细菌或者真菌,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因素的干扰。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及时鼓励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质疑:我们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大量繁殖后的情景将会怎么样呢?由此进入菌落知识的学习。
学习目标二:观察菌落
教师为同学们分发3天前培养的细菌和霉菌菌落(每个学习小组分发一组培养皿),并多媒体展示不同形态的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回答: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提问:(1)什么是菌落?
(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各有哪些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描述,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1)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表列如下: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要求学生能够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以进一步加深对不同菌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质疑:菌落是同一种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吗?
学生积极思考,先小组内讨论,再班内展示,最后达成共识。
总结: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变质或发霉的现象,这实际是细菌或真菌不断增殖的结果,我们肉眼看到的“变质”和“发霉”斑点就是菌落。
不同的菌落具有不同的形态,其大小和颜色也不相同,以此可以区分细菌或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形态。
学习目标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课前准备: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
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等
2.创设探究情景: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些环境中更多一些?哪些环境中少一些?哪些环境中没有?
利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进入探究状态。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在这一节课,你们想探究哪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你能作出哪些假设?你能否自行设计你们的探究方案?
3.设计探究方案:指导学生依据教材中的提示,完成下面的探究题目:
(1)你将选定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你将怎样采集细菌和真菌?
(2)为什么要有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请讨论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3)培养皿应该放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中培养吗?
(4)设计观察记录的表格。
(5)展示并交流你们的探究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教材中的“提示”部分,学生依据教材中的“提示”,先进行独立思考,小组成员之间再进行合作讨论,讨论设计实验中遇到的疑惑问题,在班内进行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达成共识后教师创设交流平台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对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要及时评价和表扬。
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总结出有关实验的注意事项,为实施实验做
下铺垫。
鼓励学生质疑并补充学生分组设计的具体方案,最后形成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4.合作探究,学生实施探究方案: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1)采集到细菌或真菌后,一定要将培养皿的盖再盖上,并且尽量地密封。
(2)注意设置对照实验,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必须放在同一环境中培养。
(3)接种后的培养皿尽量放在实验室的培养箱内,为了观察和记录的方便,也可自己带回培养,但要放在较温暖的室内。
(4)认真记录观察结果,利用下一节课上时间交流研究成果。